< Return to Video

什麼導致蛀牙?—梅爾·羅森伯格

  • 0:07 - 0:09
    近期有個考古團隊
  • 0:09 - 0:13
    找到了大約一萬五千歲的人類遺骸,
  • 0:13 - 0:15
    他們有個饒富興味的發現:
  • 0:15 - 0:19
    那些古代人的牙齒上,有許多坑洞。
  • 0:19 - 0:24
    這些蛀洞的成因,
    和今日仍然困擾我們的蛀牙一樣,
  • 0:24 - 0:28
    是由口腔裡的
    特定微生物所引起的。
  • 0:28 - 0:31
    在我們出生後不久,
    這些微生物就已與我們同在,
  • 0:31 - 0:34
    通常是從母親的嘴傳給嬰兒。
  • 0:34 - 0:36
    我們長出牙齒後,
  • 0:36 - 0:40
    自然地累積而成細菌的聚落。
  • 0:40 - 0:41
    根據我們所吃的東西,
  • 0:41 - 0:44
    特別是糖的數量,
  • 0:44 - 0:48
    某些微生物會過度孳長
    而導致蛀牙。
  • 0:48 - 0:50
    吃了高度含糖的食物
  • 0:50 - 0:56
    會導致口腔裡的「轉糖鏈球菌」
    爆炸性地孳生。
  • 0:56 - 0:59
    這些微生物和人類一樣喜愛糖,
  • 0:59 - 1:03
    用糖組成分子結構,
    並當作能量的來源。
  • 1:03 - 1:05
    當微生物消耗糖分時,
  • 1:05 - 1:08
    細菌產生酸性的副產物,
  • 1:08 - 1:10
    例如「乳酸」。
  • 1:10 - 1:13
    轉糖鏈球菌並不怕酸,
  • 1:13 - 1:16
    但很不幸的,我們的牙齒怕酸。
  • 1:16 - 1:20
    雖然人類的牙齒有一層
    堅硬的「琺瑯質」保護層,
  • 1:20 - 1:23
    但敵不過酸。
  • 1:23 - 1:28
    隨著時間經過,鈣質與礦物質被溶解,
    使得琺瑯質保護層愈來愈薄,
  • 1:28 - 1:32
    漸漸地,酸蝕穿了一條通道,
  • 1:32 - 1:36
    細菌進入被稱為
    「牙本質」的牙齒內層。
  • 1:36 - 1:40
    因為血管和神經
    埋在封閉的牙齒深處,
  • 1:40 - 1:44
    在此階段,逐漸擴大的
    蛀牙區並不會產生疼痛。
  • 1:44 - 1:46
    但若損害擴大,
    超出了牙本質的範圍,
  • 1:46 - 1:48
    持續侵入的細菌
  • 1:48 - 1:53
    一旦碰到了神經,
    就會引起劇烈疼痛。
  • 1:53 - 1:56
    如不進行治療,
    整個牙齒會受到感染,
  • 1:56 - 1:57
    甚至需要被拔除。
  • 1:57 - 2:01
    這全都是愛糖的細菌所導致的。
  • 2:01 - 2:03
    食物含糖越多,
  • 2:03 - 2:05
    牙齒就越危險。
  • 2:05 - 2:10
    然而,那些穴居人
    應該很難沉溺於美味的糖,
  • 2:10 - 2:12
    是什麼引起他們的蛀牙呢?
  • 2:12 - 2:16
    偏重肉類的飲食,蛀牙的風險很低,
  • 2:16 - 2:19
    因為瘦肉含糖分極少;
  • 2:19 - 2:22
    但人類的祖先不僅吃肉,
  • 2:22 - 2:27
    穴居人也吃根莖類蔬菜、
    堅果和穀物,
  • 2:27 - 2:30
    這些全都含有醣類(碳水化合物)。
  • 2:30 - 2:32
    當醣類遇到唾液中的酶時,
  • 2:32 - 2:36
    碳水化合物被分解成較簡單的糖,
  • 2:36 - 2:40
    成為那些嘴饞的
    口腔細菌的飼料。
  • 2:40 - 2:44
    雖然古人吃的糖確實比我們少,
  • 2:44 - 2:47
    他們的牙齒仍然暴露在糖分中。
  • 2:47 - 2:51
    雖然如此,並不意味著
    他們無法治療蛀牙。
  • 2:51 - 2:55
    考古遺跡顯示,大約一萬四千年前,
  • 2:55 - 3:00
    人類已用磨尖的燧石去除爛牙。
  • 3:00 - 3:03
    古代人甚至做出了簡易的牙鑽,
  • 3:03 - 3:06
    用來磨平粗糙的蛀孔,
  • 3:06 - 3:10
    並且使用蜂蠟來填塞蛀洞,
    就像現代的填料。
  • 3:10 - 3:13
    很幸運的,今天我們有更成熟的技術和工具,
  • 3:13 - 3:17
    因為我們需要面臨
    更具破壞性的、
  • 3:17 - 3:20
    嗜吃糖分的飲食方式。
  • 3:20 - 3:25
    工業革命後,人類的蛀牙率激增,
  • 3:25 - 3:27
    因為技術的突飛猛進,
  • 3:27 - 3:31
    使得精製糖更為便宜,容易獲得。
  • 3:31 - 3:37
    你可能會難以置信,
    目前有92%的美國成年人有蛀牙。
  • 3:37 - 3:39
    有些人容易蛀牙,
  • 3:39 - 3:43
    是因為基因所導致的
    琺瑯質脆弱;
  • 3:43 - 3:47
    但大多數人則是
    因為吃了太多糖而蛀牙。
  • 3:47 - 3:50
    儘管如此,我們已發展出
    減少齲齒的各種方法。
  • 3:50 - 3:54
    除了降低糖和澱粉的攝取量,
  • 3:54 - 3:57
    在大多數的牙膏和飲用水中
  • 3:57 - 3:59
    也添加了微量的氟化物,
  • 3:59 - 4:03
    可以強化牙齒、
    促進琺瑯質的生長,
  • 4:03 - 4:06
    建立牙齒抗酸的防禦力。
  • 4:06 - 4:08
    一旦發生蛀牙,
  • 4:08 - 4:12
    我們填補、密封牙齒的感染區,
  • 4:12 - 4:14
    防止它繼續惡化。
  • 4:14 - 4:18
    避免蛀牙的最佳辦法,
    仍然是減少糖分的攝取,
  • 4:18 - 4:20
    並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
  • 4:20 - 4:23
    以去除細菌和他們的食物來源。
  • 4:23 - 4:25
    這包括定期地刷牙,
  • 4:25 - 4:26
    使用牙線,
  • 4:26 - 4:28
    避開含糖、澱粉食物,
  • 4:28 - 4:32
    還有那些會在兩餐之間
    附著於牙齒的粘性食物。
  • 4:32 - 4:36
    如此,口中的嗜糖微生物數量
    就會逐漸減少。
  • 4:36 - 4:38
    和以前的穴居人不一樣,
  • 4:38 - 4:42
    今天我們有避免蛀牙所需的知識。
  • 4:42 - 4:44
    我們只需實踐它。
Title:
什麼導致蛀牙?—梅爾·羅森伯格
Speaker:
Mel Rosenberg
Description:

觀看完整課程: http://ed.ted.com/lessons/what-causes-cavities-mel-rosenberg

最近有個考古團隊找到了約一萬五千歲的人類遺骸,他們饒富興味的發現:古人也有蛀牙。是什麼導致齲齒?我們該如何避免蛀牙呢? 梅爾·羅森伯格帶我們去瞭解。

課程: 梅爾·羅森伯格, 動畫: 安德魯·福斯特。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Ed
Duration:
05:01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 Compare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