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turn to Video

不久我們治病只用細胞,再不需要藥片。

  • 0:01 - 0:05
    我想跟大家探討醫學的未來。
  • 0:05 - 0:09
    未開始前,我要先講過去的醫學。
  • 0:09 - 0:13
    由從前一直到近代的醫學歷史,
  • 0:13 - 0:17
    我們愛用非常簡單的模式
  • 0:17 - 0:20
    來思考疾病和治療。
  • 0:20 - 0:23
    其實這些模式非常簡單,
  • 0:23 - 0:26
    可以用6個字總結:
  • 0:26 - 0:30
    染病、吃藥和除病。
  • 0:31 - 0:36
    這個模式佔了優勢
  • 0:36 - 0:38
    當然是抗生素革命。
  • 0:38 - 0:41
    或許你不知道,我們剛剛
  • 0:41 - 0:46
    慶祝美國引進抗生素100週年。
  • 0:46 - 0:47
    但你必定知道
  • 0:47 - 0:52
    引入抗生素後,發展迅速。
  • 0:53 - 0:57
    這些化學物不是從自然界得來,
  • 0:57 - 0:59
    便是在實驗室人工合成。
  • 1:00 - 1:03
    它會進入人體,
  • 1:03 - 1:06
    找尋自己的目標,
  • 1:06 - 1:07
    然後鎖定目標——
  • 1:07 - 1:09
    一種微生物或者它的一部分,
  • 1:10 - 1:13
    然後非常敏捷地、專門地
  • 1:14 - 1:17
    阻止細菌等像鎖鑰般結合。
  • 1:18 - 1:22
    最後把你從以前患的致命疾病——
  • 1:22 - 1:25
    肺炎、梅毒,結核病,
  • 1:25 - 1:29
    變成可以治癒的疾病。
  • 1:30 - 1:32
    患了肺炎,
  • 1:32 - 1:34
    可以用盤尼西林
  • 1:34 - 1:35
    殺死微生物,
  • 1:35 - 1:38
    然後痊癒。
  • 1:38 - 1:41
    這個概念很吸引人,
  • 1:41 - 1:45
    用鎖鑰結合的比喻,然後除病
  • 1:45 - 1:46
    非常有效。
  • 1:46 - 1:48
    而且這個概念已橫掃生物學界。
  • 1:48 - 1:50
    那種改變真是不同凡響。
  • 1:52 - 1:55
    科學家在以往的100年間,
  • 1:55 - 1:59
    竭盡所能不停複製這類模式,
  • 1:59 - 2:00
    應用在非傳染疾病,例如慢性疾病——
  • 2:00 - 2:04
    糖尿病、高血壓和心臟病。
  • 2:05 - 2:09
    結果是可行的,但只是部分有效。
  • 2:09 - 2:11
    讓我告訴你為什麼會這樣。
  • 2:11 - 2:14
    如果以人體所有的
  • 2:14 - 2:17
    化學反應,
  • 2:17 - 2:21
    身體都能夠進行的每個化學反應,
  • 2:21 - 2:24
    大部分人都會認為大約有1百萬次
  • 2:24 - 2:25
    那就把它算作1百萬。
  • 2:25 - 2:27
    現在你會問,
  • 2:27 - 2:29
    其實所有藥物或醫學化學
  • 2:29 - 2:31
    可以鎖定的反應
  • 2:31 - 2:36
    有幾多次或幾多部分呢?
  • 2:36 - 2:38
    答案是250。
  • 2:40 - 2:42
    其他仍是未知數。
  • 2:42 - 2:48
    換言之,人體內的所有的化學反應
  • 2:48 - 2:53
    就只有0.025%是由
    這個鎖鑰機制視為目標。
  • 2:54 - 2:57
    試想像人類的生理
  • 2:57 - 3:00
    就如全球的電話網絡,
  • 3:00 - 3:04
    佈滿互通的伺服器和其他組件,
  • 3:05 - 3:08
    然後所有的醫學化學
  • 3:08 - 3:10
    就在網絡的最外邊,
  • 3:10 - 3:13
    在那裡最小的角落運作。
  • 3:13 - 3:17
    好像所有的藥物化學
  • 3:17 - 3:20
    就在堪薩斯州威奇塔市
    當電話接線生
  • 3:20 - 3:23
    笨拙地處理10條或15條電話線。
  • 3:25 - 3:27
    我們根據這個概念要怎麼做?
  • 3:28 - 3:31
    要是改革這些方法又如何?
  • 3:32 - 3:35
    其實結果是大自然給我們的啟示,
  • 3:35 - 3:41
    跟我們以前對疾病的了解,
  • 3:41 - 3:42
    簡直是天淵之別,
  • 3:42 - 3:46
    不是由疾病,繼而藥物,
    最後目標。
  • 3:47 - 3:50
    事實上,大自然的規則是下而上,
  • 3:50 - 3:52
    不是由上而下,而是由下而上,
  • 3:52 - 3:59
    首先由細胞開始,那是可以自我
    調節和半自主的單位。
  • 4:00 - 4:03
    這些細胞造成器官,
  • 4:03 - 4:08
    也是自我調整和半自主的單位。
  • 4:08 - 4:11
    器官合併一起,造成人類,
  • 4:12 - 4:16
    這些生物是部分自我調整
    和部分半自主,
  • 4:16 - 4:19
    最後在週圍環境生活。
  • 4:21 - 4:24
    這種階級流程真不錯,
  • 4:24 - 4:26
    向上發展,而不是向下建立,
  • 4:26 - 4:30
    可讓我們思考疾病
  • 4:30 - 4:31
    有點不同。
  • 4:32 - 4:35
    就以癌症這種疾病為例。
  • 4:36 - 4:37
    自從1950年代以來,
  • 4:37 - 4:43
    我們竭力地把鎖鑰模式
    來治療癌症。
  • 4:43 - 4:46
    探用多種的化療和標鈀治療,
  • 4:46 - 4:50
    嘗試消滅癌細胞,
  • 4:50 - 4:53
    而且多數人都知道,那是成功的。
  • 4:53 - 4:55
    它治療白血病這類疾病很有效。
  • 4:55 - 4:57
    對幾種類型的乳癌也有效。
  • 4:57 - 5:01
    但是利用這個方法
    最終也到了極限。
  • 5:01 - 5:03
    只是到了最近10年來,
  • 5:03 - 5:06
    我們漸漸想到利用免疫系統治病,
  • 5:06 - 5:10
    還記起癌細胞其實
    不是在真空生長。
  • 5:10 - 5:12
    而是在人體內生長。
  • 5:12 - 5:14
    因為人類有免疫系統,
  • 5:14 - 5:17
    可否用生物能力去攻擊癌症呢?
  • 5:17 - 5:21
    其實已經有好些驚人的
    新癌症藥物因此硏製了。
  • 5:22 - 5:26
    最後到了環境這一階段,是不是?
  • 5:26 - 5:29
    我們不認為癌症改變環境。
  • 5:29 - 5:34
    但讓我告訴你一個例子,
    那是極度致癌的環境。
  • 5:34 - 5:35
    它叫做「囚禁」。
  • 5:36 - 5:41
    你如果孤獨、抑鬱、自我封閉,
  • 5:41 - 5:43
    再加上
  • 5:43 - 5:46
    捲起一張小小的白紙
  • 5:47 - 5:51
    把最強的神經興奮劑
    叫做「尼古丁」放進去,
  • 5:51 - 5:56
    也加入了最易上癮的物質,
  • 5:56 - 5:59
    最後形成了致癌的環境。
  • 6:00 - 6:02
    但你也可以製造防癌的環境。
  • 6:02 - 6:05
    我們嘗試去創造周圍環境,
  • 6:05 - 6:07
    例如改變引致乳癌的激素環境。
  • 6:08 - 6:12
    還有不斷努力改變其他癌症的
    新陳代謝環境。
  • 6:12 - 6:14
    或者以另一類疾病如抑鬱來說,
  • 6:14 - 6:17
    又是從向上的方向治療。
  • 6:17 - 6:21
    自從1960到1970年代,
    我們拼命地不斷嘗試
  • 6:21 - 6:25
    阻止分子在神經細胞之間運行,
  • 6:25 - 6:27
    如血清素,安多芬,
  • 6:27 - 6:29
    希望用這些方法治療抑鬱症,
  • 6:29 - 6:32
    雖然有效,但是很快到了極限。
  • 6:33 - 6:36
    我們知道現在可能最需要
  • 6:36 - 6:39
    改變器官和腦部的生理機能,
  • 6:39 - 6:41
    替它們重新接線,重新改造。
  • 6:41 - 6:43
    當然多次的研究證明
  • 6:43 - 6:45
    說話治療完全辦得到,
  • 6:45 - 6:47
    但經過不斷的研究證明說話治療
  • 6:47 - 6:51
    再加上藥物,
  • 6:51 - 6:53
    比接受單一的治療更加有效。
  • 6:54 - 6:57
    可否想像一個較為浸淫式
    虛擬實境,將會改善抑鬱症嗎?
  • 6:57 - 7:01
    可否封鎖引致抑鬱症的
    神經信號呢?
  • 7:02 - 7:07
    又再次沿著這條組織階級向上移。
  • 7:08 - 7:10
    最危險可能
  • 7:10 - 7:14
    不是藥物,而是比喻意義。
  • 7:14 - 7:16
    不要只是去消滅病菌,
  • 7:16 - 7:20
    以最慢性退化性疾病為例---
  • 7:20 - 7:23
    腎衰竭、糖尿病、
    高血壓和骨關節炎,
  • 7:23 - 7:27
    或許我們真的要把
    這個比喻改為培養。
  • 7:27 - 7:29
    可能這就是答案,
  • 7:29 - 7:31
    改變我們對醫學的想法。
  • 7:31 - 7:35
    這種改革思想,
  • 7:35 - 7:37
    產生認知的轉移,
  • 7:37 - 7:40
    是源於大約10年前,
    我自作自受的後果。
  • 7:40 - 7:43
    大約10年前,我常常跑步。
  • 7:43 - 7:45
    有一個星期六,我去跑步,
  • 7:45 - 7:48
    回家,跟著一覺醒來
    ,我簡直動彈不得。
  • 7:48 - 7:50
    右腳膝蓋腫起來,
  • 7:50 - 7:53
    可以聽到骨頭間嘎吱作響,
    非常恐怖。
  • 7:54 - 7:59
    做醫生有一樣好處,
    便是自己預約磁力共振。
  • 7:59 - 8:03
    我在隨後的星期照了磁力共振,
  • 8:03 - 8:07
    基本上,在骨中間的軟骨半月板
  • 8:07 - 8:11
    已經全部撕破,而且骨碎裂。
  • 8:11 - 8:13
    如果你很同情我,
  • 8:13 - 8:15
    那麼讓我告訴你一些真相。
  • 8:15 - 8:19
    如果我替在座每位觀眾
    照磁力共振,
  • 8:19 - 8:21
    將會有六成人的結果顯示
  • 8:22 - 8:24
    像這般的骨頭和
    軟骨退化的跡象。
  • 8:24 - 8:28
    而女性到了70歲,便有85%的人
  • 8:28 - 8:31
    有中度到嚴重的軟骨退化。
  • 8:31 - 8:34
    而在座的男士有50至60%
  • 8:34 - 8:35
    也會有這些跡象。
  • 8:35 - 8:37
    所以這是很常見的疾病。
  • 8:37 - 8:39
    做醫生有第二個好處。
  • 8:39 - 8:42
    就是可以替自己的小病做實驗。
  • 8:42 - 8:44
    所以大約10年前,我們開始著手,
  • 8:44 - 8:47
    把這些方法帶到實驗室。
  • 8:47 - 8:49
    從做簡單的實驗開始,
  • 8:49 - 8:51
    呆板地想解決退化的問題。
  • 8:51 - 8:56
    我們給動物的膝蓋注射化學物,
  • 8:56 - 8:59
    想挽救軟骨退化。
  • 8:59 - 9:03
    經過冗長又痛苦的過程,
    只可以用幾句總結。
  • 9:03 - 9:05
    基本上一無所收穫。
  • 9:05 - 9:06
    什麼事也沒有發生過。
  • 9:07 - 9:12
    跟著大約7年前,
    來了一位澳洲研究生。
  • 9:12 - 9:13
    澳洲人的優點
  • 9:13 - 9:17
    就是他們習慣把世界倒轉來看。
  • 9:17 - 9:18
    (笑聲)
  • 9:18 - 9:22
    於是Dan向我提議說:
    可能不是機械問題,
  • 9:22 - 9:26
    也不一定是化學問題,
    可能是幹細胞問題。
  • 9:28 - 9:30
    換言之,他有兩個假說。
  • 9:30 - 9:33
    第一,真是有這樣的骨幹細胞--
  • 9:34 - 9:37
    這些細胞建立整個脊髓骨架,
  • 9:37 - 9:40
    骨頭,軟骨和骨纖維。
  • 9:40 - 9:41
    就像血液裡有幹細胞,
  • 9:42 - 9:44
    神經系統有幹細胞一樣。
  • 9:44 - 9:48
    第二,這些幹細胞可能
    退化或者失去功能,
  • 9:48 - 9:51
    引起骨關節炎這些常見的小病。
  • 9:51 - 9:54
    最有問題是我們本應
    找尋幹細胞,
  • 9:54 - 9:57
    卻去找新藥物。
  • 9:57 - 10:00
    於是我們改變模式,
  • 10:00 - 10:03
    開始尋找骨幹細胞。
  • 10:04 - 10:06
    長話短說,
  • 10:06 - 10:09
    大約5年前,我們發現了這些細胞。
  • 10:10 - 10:12
    它們就在骨頭裡。
  • 10:12 - 10:15
    這幅是圖解,還有其中一張實照。
  • 10:15 - 10:17
    白色的東西是骨質,
  • 10:17 - 10:20
    見到紅色部分和黃色的細胞。
  • 10:20 - 10:23
    那是由一粒骨質幹細胞
    變成的多個細胞--
  • 10:24 - 10:27
    由一粒細胞洐生了軟骨和骨。
  • 10:27 - 10:30
    這些幹細胞非常有趣,
    它有4種特質。
  • 10:30 - 10:34
    第一,它們就在適當的地方存在。
  • 10:34 - 10:36
    剛好在骨頭表面的底下,
  • 10:36 - 10:38
    在軟骨下面。
  • 10:38 - 10:41
    生物學非常重視位置、位置…
  • 10:41 - 10:45
    它們走到適當的地方
    做成骨和軟骨。
  • 10:45 - 10:46
    那就是幹細胞 。
  • 10:46 - 10:48
    它有種有趣的特質。
  • 10:48 - 10:50
    你把它從脊髓抽出來,
  • 10:50 - 10:53
    放在實驗室的有蓋培養皿𥚃
    做細菌培養,
  • 10:53 - 10:55
    它們渴望製造軟骨。
  • 10:55 - 10:58
    還記得我們怎麼不能因為
    愛或金錢去製造軟骨嗎?
  • 10:58 - 11:00
    這些細胞卻極想製造軟骨。
  • 11:00 - 11:03
    製造自己的軟骨卷起來包圍自己。
  • 11:03 - 11:04
    還有,第三
  • 11:04 - 11:08
    它是我們所見過最佳
    修復骨節的能手。
  • 11:09 - 11:12
    這是一塊小骨頭。
    那是我們折斷的老鼠骨頭,
  • 11:12 - 11:13
    跟著任由它自己癒合。
  • 11:13 - 11:16
    這些幹細胞進入黃色的骨質丶
  • 11:16 - 11:19
    白色的軟骨裡,差不多修復一切。
  • 11:19 - 11:23
    它非常能幹甚至你用螢光染料
    把它顯示出來,
  • 11:23 - 11:26
    可以見到它像一些特別的細胞膠水,
  • 11:26 - 11:28
    流入骨折的地方,
  • 11:28 - 11:31
    在那裡固定折骨,然後停止工作。
  • 11:31 - 11:34
    現在到了第四最不利的特點,
  • 11:34 - 11:38
    就是隨著年紀漸老,
  • 11:38 - 11:42
    幹細胞的數目以10倍,
    50倍急劇減少。
  • 11:43 - 11:44
    真正發生了的事情,
  • 11:44 - 11:47
    就是我們發現自己轉變了態度。
  • 11:47 - 11:50
    我們過去不停找尋藥物,
  • 11:50 - 11:52
    但是最後得出理論。
  • 11:52 - 11:53
    在某些方面
  • 11:54 - 11:56
    我們又再次抓緊這個概念:
  • 11:56 - 11:59
    細胞、生物丶環境,
  • 11:59 - 12:02
    因為我們想到硏究骨幹細胞,
  • 12:02 - 12:05
    把關節炎視為細胞疾病。
  • 12:06 - 12:08
    跟著另一個問題是,
    在器官有沒有幹細胞?
  • 12:08 - 12:10
    可否在人體以㚈,用它建成器官?
  • 12:10 - 12:14
    可否植入軟骨到受創傷的地方?
  • 12:14 - 12:16
    或者最有趣的
  • 12:16 - 12:19
    可否一直上階級頂部,製造環境。
  • 12:19 - 12:22
    大家都知道運動可以重塑骨質,
  • 12:22 - 12:24
    但是沒有人願意去運動。
  • 12:24 - 12:29
    試想像有那些被動的方法,
    可以把骨裝上和卸下來,
  • 12:29 - 12:34
    讓退化的軟骨重生呢?
  • 12:34 - 12:37
    最有趣又重要的是
  • 12:37 - 12:40
    可否在醫學以㚈,
    把這個模式應用到全世界呢?
  • 12:40 - 12:44
    我曾經說問題不是消滅什麼,
  • 12:44 - 12:46
    而是培養什麼。
  • 12:46 - 12:51
    這樣喚起我們怎樣
    思考未來醫學等
  • 12:51 - 12:54
    一連串的問題。
  • 12:55 - 12:58
    藥可否是細胞,而不是藥丸?
  • 12:59 - 13:01
    我們要怎樣培養這些細胞?
  • 13:01 - 13:04
    怎麼做才可以阻止
    惡性幹細胞生長?
  • 13:04 - 13:08
    我們聽說過細胞
    不受控制生長的問題。
  • 13:08 - 13:11
    可否把自殺式基因植入這些細胞,
  • 13:11 - 13:12
    阻止它繼續增生?
  • 13:13 - 13:17
    可否把體㚈製造的器官當成藥,
  • 13:17 - 13:19
    然後植入體內?
  • 13:19 - 13:22
    可否阻止身體一些地方退化?
  • 13:22 - 13:24
    如果器官需要有記憶呢?
  • 13:24 - 13:28
    就以神經系統疾病為例,
    有些器官載有記憶。
  • 13:28 - 13:31
    怎樣才能把記憶植入
    到那些器官呢?
  • 13:31 - 13:33
    我們可否儲藏這些器官?
  • 13:33 - 13:36
    個人的每副器官是否要先生長,
  • 13:36 - 13:37
    才放回人體內。
  • 13:39 - 13:41
    最令人苦惱的
  • 13:41 - 13:43
    是可否把環境當作藥物?
  • 13:44 - 13:46
    可否替環境買專利權?
  • 13:46 - 13:49
    每種文化,
  • 13:49 - 13:52
    薩滿巫帥一直用自然力量當作藥。
  • 13:52 - 13:55
    可否猜想得到未來的醫學呢?
  • 13:56 - 13:59
    我已經談論很多有關模式的問題。
    我開始時講模式。
  • 13:59 - 14:02
    所以讓我總結也講創造模式。
  • 14:02 - 14:04
    這是科學家的分內事。
  • 14:04 - 14:08
    一位建築師建造一個模型,
  • 14:08 - 14:11
    這位建築師正把世界
    變成縮樣給你看;
  • 14:11 - 14:14
    但是科學家建立一個模式,
  • 14:14 - 14:16
    是把世界變成比喻,
  • 14:18 - 14:21
    讓大家用新的眼光看世界。
  • 14:21 - 14:26
    前者是轉變比例,
    後者是改變看法。
  • 14:27 - 14:32
    現在發明抗生素,
    成功地改變我們近百年來
  • 14:32 - 14:36
    對藥物的看法。
  • 14:36 - 14:40
    以前的看法是過度誇張
    和歪曲事實。
  • 14:40 - 14:45
    但我們還是需要新模式
    去硏究未來的醫學。
  • 14:45 - 14:46
    這是問題的癥結。
  • 14:47 - 14:51
    這𥚃有個流行的比喻詞
  • 14:51 - 14:55
    就是我們治療疾病
  • 14:55 - 14:57
    沒有轉移性影響
  • 14:57 - 15:00
    因爲缺乏威力的藥物,
  • 15:00 - 15:01
    有部分原因是對的。
  • 15:02 - 15:04
    或許真正的原因
  • 15:04 - 15:07
    就是沒有權威性的醫學思想。
  • 15:09 - 15:11
    如果發現新藥物,
  • 15:11 - 15:15
    真是最好不過了。
  • 15:15 - 15:19
    或者最麻煩是多了
    3種無形的結局:
  • 15:19 - 15:23
    方法、模式、比喻。
  • 15:23 - 15:25
    多謝。
  • 15:25 - 15:32
    (鼓掌聲)
  • 15:34 - 15:37
    Chris Anderson:我很喜歡這種比喻方法。
  • 15:37 - 15:39
    它是怎樣聯繫上來?
  • 15:39 - 15:42
    在technology land 有很多人討論
  • 15:42 - 15:44
    用藥個人化,
  • 15:44 - 15:47
    我們有全部資料描述未來的醫療
  • 15:47 - 15:52
    會替病人的基因組和
    週圍的環境度身訂造。
  • 15:52 - 15:56
    這種療法是否適用於你的模式呢?
  • 15:56 - 15:58
    Siddhartha Mukherjee:
    這個問題很有趣。
  • 15:58 - 16:01
    我們曾經認真思考過以基因組
  • 16:01 - 16:02
    來進行個人化醫學。
  • 16:02 - 16:05
    因為基因是如此重要的比喻,
  • 16:05 - 16:08
    我又再次用這個詞語
    來談論今天的醫學,
  • 16:08 - 16:12
    基因組會推動個人化醫療。
  • 16:12 - 16:15
    當然基因組一如既往,
  • 16:15 - 16:19
    只是存在鎖鏈階梯最低一級
  • 16:19 - 16:22
    而細胞就是這裡
    首個有組織的單位。
  • 16:22 - 16:25
    如果我們真是要這樣
    表達醫學的概念。
  • 16:25 - 16:28
    那麼就從個人化細胞治療開始,
  • 16:28 - 16:31
    然後是個人化器官治療,
  • 16:31 - 16:35
    最後是個人化虛擬環境治療。
  • 16:35 - 16:38
    所以我想在每個階段
  • 16:38 - 16:41
    有這麼一個比喻,世界是龜駄著龜一路到無窮無盡。
  • 16:41 - 16:43
    而個人化治療也會一直發展下去。
  • 16:43 - 16:46
    CA: 所以如果你說的藥
    可能是細胞,
  • 16:46 - 16:48
    不是藥片,
  • 16:48 - 16:50
    可能是病人自己的細胞。
  • 16:50 - 16:53
    SM:當然。
    CA:於是轉向研究幹細胞,
  • 16:53 - 16:57
    或者檢測所有藥物,
    然後製造出來。
  • 16:57 - 17:00
    SM:沒有「或者」這回事。
    我們正在做這些事情。
  • 17:00 - 17:04
    其實已經慢慢地發展,
  • 17:04 - 17:07
    不是放棄基因組,而是把它合併而成
  • 17:07 - 17:12
    所謂多重等級,半自動,
    自我控制的系統,
  • 17:12 - 17:15
    例如細胞丶器官和環境。
  • 17:15 - 17:16
    CA:多謝你接受訪問。
  • 17:16 - 17:18
    SM:不用客氣。多謝大家。
Title:
不久我們治病只用細胞,再不需要藥片。
Speaker:
悉達多·穆克吉
Description:

現時的醫療可以總結為6個字:患病,吃藥、除病。但悉達多·穆克吉醫生指出一種醫療的未來,將會徹底轉變我們治愈疾病的方法。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Talks
Duration:
17:31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