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turn to Video

貧窮不是個性的缺陷,而是缺少現金

  • 0:02 - 0:05
    首先我想由簡單的問題開始:
  • 0:06 - 0:10
    為甚麼窮人總是做出不智的的抉擇?
  • 0:12 - 0:13
    我知道這是一個嚴峻的問題,
  • 0:13 - 0:15
    請看一下這些資料。
  • 0:15 - 0:17
    窮人借的多、存的少,
  • 0:17 - 0:20
    菸抽得兇、動得少、酒喝得多,
  • 0:20 - 0:21
    吃的也不夠健康。
  • 0:22 - 0:24
    為甚麼?
  • 0:24 - 0:26
    標準答案,
  • 0:26 - 0:29
    一度曾被前英國首相
    柴契爾夫人下了定論,
  • 0:29 - 0:33
    她把窮人闡釋為:「一種個人的缺陷。」
  • 0:33 - 0:35
    (笑聲)
  • 0:35 - 0:37
    基本上說的是「性格的不足。」
  • 0:37 - 0:41
    我想應該沒人敢像她如此直白。
  • 0:42 - 0:46
    但認為窮人一定是哪裡不對勁的人,
  • 0:46 - 0:48
    並不是只有柴契爾夫人而已。
  • 0:49 - 0:54
    在座有些人可能認為
    窮人必須為自己犯的錯負責。
  • 0:54 - 0:58
    另有些人則認為
    我們該協助窮人做更好的抉擇。
  • 0:59 - 1:02
    但基本的假設一樣,
  • 1:03 - 1:06
    都認為窮人就是有問題的人。
  • 1:06 - 1:08
    認為只要改造他們,
  • 1:08 - 1:10
    只要指導他們如何過活,
  • 1:10 - 1:13
    只要他們願意聽就好了。
  • 1:13 - 1:15
    坦白說,
  • 1:15 - 1:18
    我長久以來以為就是如此。
  • 1:19 - 1:21
    幾年前我才發現,
  • 1:21 - 1:25
    自己對貧窮的既有觀念全是錯的。
  • 1:26 - 1:30
    我偶然讀到某篇文章時意外發現,
    文章出自幾位美國心理學家,
  • 1:31 - 1:35
    他們歷經八千英里來到印度,
    為了參加一個頗有意思的研究。
  • 1:35 - 1:38
    研究對象是種植甘蔗的農人。
  • 1:39 - 1:44
    那些農夫「一次性的收入」
    占了他們整年收入的 60%;
  • 1:44 - 1:46
    那是甘蔗收成後立即拿到的報酬。
  • 1:46 - 1:50
    這表示一年之中的某些日子
    他們相對貧窮,
  • 1:50 - 1:52
    其他日子則相對較為寬裕。
  • 1:53 - 1:57
    研究員分別測量他們
    收成前、收成後的智商。
  • 1:58 - 2:02
    他們的發現徹底打亂了我的想法。
  • 2:03 - 2:08
    因為收成前的智商遠低於收成後的;
  • 2:08 - 2:11
    結果發現這是貧窮所導致的,
  • 2:11 - 2:14
    對應了 14 分的智商落差。
  • 2:14 - 2:16
    給你一個概念,
  • 2:16 - 2:19
    這種智商落差,與整晚失眠,
  • 2:19 - 2:21
    或酗酒後的結果相當。
  • 2:23 - 2:25
    幾個月後,我聽到愛爾達‧夏菲爾,
  • 2:25 - 2:29
    普林斯頓大學的教授,
    同時也是這個研究的作者之一,
  • 2:29 - 2:31
    要來荷蘭的消息,我住在荷蘭,
  • 2:31 - 2:33
    所以相約在阿姆斯特丹會面,
  • 2:33 - 2:36
    一起研究他最新、革命性的貧窮理論。
  • 2:36 - 2:38
    我只須用兩個詞總結:
  • 2:39 - 2:41
    「匱乏」、「心理」。
  • 2:43 - 2:45
    就是說,當人們意識到缺少某種東西時,
  • 2:45 - 2:47
    行為就會改變。
  • 2:47 - 2:50
    至於是甚麼東西,並不怎麼重要,
  • 2:50 - 2:53
    不管是缺乏時間、金錢或食物。
  • 2:53 - 2:55
    大家都知道那種感覺,
  • 2:55 - 2:57
    當你太忙的時候,
  • 2:57 - 2:59
    或是忙到沒時間吃飯的時候,
  • 2:59 - 3:00
    此時你的血糖會急遽降低,
  • 3:00 - 3:03
    因為「缺乏」而導致注意力減弱,
  • 3:03 - 3:05
    使你忘記吃三明治,
  • 3:05 - 3:08
    無法專注於五分鐘後要開始的會議,
  • 3:08 - 3:11
    或明天一定要付的帳單。
  • 3:11 - 3:14
    所以長期的願景消失了。
  • 3:16 - 3:18
    你可以把它比喻為一台新電腦,
  • 3:18 - 3:21
    同一時間讓它跑十個重負荷的軟體,
  • 3:21 - 3:24
    最後它會愈跑愈慢,並開始出現錯誤。
  • 3:24 - 3:26
    結果最後當機了……
  • 3:26 - 3:28
    這不是因為電腦很爛,
  • 3:28 - 3:31
    是因它同時要運算太多指令所致。
  • 3:31 - 3:34
    窮人有一樣的困擾,
  • 3:35 - 3:38
    他們不是因為笨才做出笨的抉擇,
  • 3:38 - 3:40
    而是因為他們的生活環境,
  • 3:40 - 3:42
    那種誰都會犯錯的時空背景。
  • 3:43 - 3:45
    所以我突然頓悟,
  • 3:46 - 3:49
    為何有那麼多的扶貧計畫都無效。
  • 3:51 - 3:55
    例如教育投資,通常不見成效。
  • 3:55 - 3:58
    貧窮不肇因於知識的匱乏。
  • 3:59 - 4:04
    最近對 201 個貨幣管理
    培訓效果的研究分析,
  • 4:04 - 4:07
    得到的結論是「幾乎沒半點成效」。
  • 4:07 - 4:09
    請別誤會我的意思,
  • 4:09 - 4:11
    這並不是說窮人沒有學到任何東西,
  • 4:11 - 4:13
    他們絕對可以變得更精明。
  • 4:14 - 4:16
    但是那樣還不夠。
  • 4:16 - 4:19
    或正如夏菲爾教授告訴我的:
  • 4:19 - 4:21
    「這就像教人家游泳,
  • 4:21 - 4:24
    然後把他們丟到
    波濤洶湧的大海裡一樣。」
  • 4:25 - 4:26
    我記得當時坐在那裡,
  • 4:27 - 4:28
    一臉迷茫,
  • 4:29 - 4:32
    我受到了衝擊,我們
    幾十年前就該想到這一切。
  • 4:32 - 4:36
    心理學家並不需要複雜的大腦掃描,
  • 4:36 - 4:38
    只要測量農夫的智商就夠了,
  • 4:38 - 4:40
    而智商測驗一百多年前早就發明了。
  • 4:41 - 4:45
    其實,我意識到
    我之前讀過關於貧窮心理的文章。
  • 4:46 - 4:49
    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
    喬治‧歐威爾,
  • 4:49 - 4:53
    1920 年代親歷過貧窮的滋味。
  • 4:53 - 4:55
    他當時寫道:「貧窮的本質
  • 4:55 - 4:59
    是它『摧毀了未來』。」
  • 4:59 - 5:02
    他驚嘆道:
  • 5:02 - 5:04
    「人們如何理所當然地認為,
  • 5:04 - 5:06
    只要你的收入低於某個水平,
  • 5:06 - 5:08
    他們就有權向你傳道、為你祈禱。」
  • 5:09 - 5:13
    過去他所說的每一個字,
    今天絲毫不減,仍如此共鳴。
  • 5:15 - 5:17
    當然,最大的問題是:
  • 5:17 - 5:18
    我們能怎麼辦?
  • 5:19 - 5:21
    現代經濟學家袖中藏有一些密技,
  • 5:21 - 5:23
    我們可以幫助窮人做點文書工作,
  • 5:23 - 5:26
    或是寄給他們一些文字訊息,
    提醒他們付清帳單,
  • 5:26 - 5:31
    這種類型的解決方案
    非常受現代政治家的歡迎,
  • 5:31 - 5:33
    主要是因為
  • 5:33 - 5:36
    它們幾乎不花什麼錢。
  • 5:36 - 5:40
    我認為,這是我們經常治療症狀
  • 5:40 - 5:45
    但忽略根本原因的時代象徵。
  • 5:46 - 5:47
    所以我想知道:
  • 5:48 - 5:51
    何不改變窮人的生活環境呢?
  • 5:52 - 5:54
    回看前面關於電腦的比喻。
  • 5:54 - 5:56
    為什麼要把軟體改來改去,
  • 5:56 - 6:00
    當你可用增加記憶體容量來解決?
  • 6:00 - 6:04
    說到這裡,夏菲爾教授一臉茫然。
  • 6:04 - 6:06
    過了一下,他說:
  • 6:07 - 6:09
    「呃,我懂了。
  • 6:10 - 6:13
    你的意思是,只要給他們更多的錢,
  • 6:14 - 6:17
    就可以根除貧窮了,是嗎?
  • 6:17 - 6:20
    是啊,當然,那就太好了。
  • 6:20 - 6:24
    但恐怕你們阿姆斯特丹
    擁有的左翼政治品牌,
  • 6:24 - 6:26
    在美國並不存在。」
  • 6:27 - 6:31
    但這真的是老派左翼政黨的點子嗎?
  • 6:31 - 6:33
    我記得讀過一個舊計畫,
  • 6:33 - 6:37
    以前由思想領袖提出來的方案。
  • 6:37 - 6:43
    哲學家湯瑪斯•摩爾 500 年前
    早就在《烏托邦》這本書中暗示過。
  • 6:43 - 6:47
    支持他理想的人士
    從左翼擴展到右翼──
  • 6:47 - 6:50
    從民權法案推動者馬丁·路德·金恩
  • 6:50 - 6:53
    到經濟學家米爾頓•傅利曼──
  • 6:53 - 6:56
    都是非常簡單的概念:
  • 6:57 - 7:00
    「保障基本收入」。
  • 7:01 - 7:03
    那是什麼呢?
  • 7:03 - 7:04
    很簡單,
  • 7:05 - 7:07
    就是每月給你足夠支付基本需求的費用:
  • 7:07 - 7:09
    食物、住居、教育。
  • 7:10 - 7:12
    那是種毫無條件的支付,
  • 7:12 - 7:17
    你不需去做什麼事來得到它,
    也沒人要求你一定要把錢花在何處。
  • 7:17 - 7:19
    基本收入不是「恩賜」而是「權力」,
  • 7:19 - 7:22
    不帶有任何的污辱意味在內。
  • 7:22 - 7:25
    所以當我了解到貧窮的本質時,
  • 7:25 - 7:27
    我不禁自問:
  • 7:27 - 7:30
    是否這是我們期盼的呢?
  • 7:31 - 7:34
    它真的就是那樣單純嗎?
  • 7:34 - 7:36
    我在隨後的三年裡盡我所能
  • 7:36 - 7:39
    閱讀有關基本收入的資料,
  • 7:39 - 7:43
    我研究過數十個
    已經在全球施行的實驗,
  • 7:43 - 7:46
    沒多久我偶然看到一則故事,
  • 7:46 - 7:50
    某個城市實施了這個措施,
    而且真正的消滅了貧窮。
  • 7:50 - 7:53
    但是接下來,大家幾乎全忘了。
  • 7:54 - 7:57
    故事始於加拿大的杜芬市。
  • 7:57 - 8:03
    1974 年,該市每位居民
    都得到了一份基本收入保障,
  • 8:03 - 8:05
    以確保每人生活的水平
    不會低於貧窮門檻。
  • 8:05 - 8:07
    實驗剛開始時,
  • 8:07 - 8:11
    一群研究人員來到該市。
  • 8:11 - 8:14
    四年來一切順利。
  • 8:15 - 8:18
    但新政府上任後,
  • 8:18 - 8:21
    加拿大內閣認為該實驗所費不貲,
  • 8:22 - 8:26
    當很顯然沒有餘錢來分析結果時,
  • 8:26 - 8:29
    研究人員決定將文件打包,
  • 8:29 - 8:31
    大約 2000 箱。
  • 8:32 - 8:35
    25 年過去了,
  • 8:35 - 8:38
    一位名為依雯琳•佛給特的
    加拿大教授,
  • 8:38 - 8:39
    發現了那些資料。
  • 8:39 - 8:43
    三年來她用盡統計方法
    分析那些資料,
  • 8:43 - 8:45
    然後發現,不管她如何分析,
  • 8:45 - 8:48
    每次得到答案的都一樣:
  • 8:48 - 8:52
    結論是:「那是個徹底成功的實驗。」
  • 8:53 - 8:54
    依雯琳•佛給特發現
  • 8:54 - 8:57
    杜芬市的市民不但變得更富有,
  • 8:57 - 8:59
    而且變得更聰明、更健康。
  • 8:59 - 9:02
    學生的表現獲得了實質的進步,
  • 9:03 - 9:07
    市民住院比例減少 8.5% 之多,
  • 9:08 - 9:10
    家庭暴力發生率降低了,
  • 9:10 - 9:12
    精神健康的抱怨也減少了,
  • 9:12 - 9:14
    人們也不會隨意辭去工作。
  • 9:15 - 9:18
    只有初為人母的婦女
    減少些許工作量,
  • 9:18 - 9:21
    還有必需上課的學生們。
  • 9:21 - 9:23
    從那之後,世界上其他無數的實驗
  • 9:23 - 9:25
    也得到同樣的結果。
  • 9:25 - 9:27
    從印度到美國。
  • 9:30 - 9:31
    所以,
  • 9:32 - 9:34
    這是我從中所學到的:
  • 9:34 - 9:36
    當面對貧窮的問題時,
  • 9:36 - 9:41
    我們較富有的人
    不應自以為懂得最多;
  • 9:42 - 9:45
    不要再寄送鞋子
    和泰迪熊給窮苦的人,
  • 9:45 - 9:47
    給那些你從沒見過面的窮人。
  • 9:47 - 9:50
    我們應該破除
    父權統治形式的官僚作風,
  • 9:50 - 9:54
    我們只需把薪水
    直接交給想幫助的窮人就好了。
  • 9:54 - 9:56
    (掌聲)
  • 9:56 - 9:59
    因為金錢最棒之處是在於
  • 9:59 - 10:02
    窮人可以用錢來買自己所需的東西,
  • 10:02 - 10:05
    而不是讓自封為專家的人
    來決定買些什麼需要的東西。
  • 10:06 - 10:10
    試想多少卓越的科學家、
    企業家和作家,
  • 10:10 - 10:12
    例如喬治•奧威爾,
  • 10:12 - 10:14
    因為匱乏而提早凋零?
  • 10:14 - 10:17
    試想可以釋出多少
    窮人的精力和才能?
  • 10:17 - 10:20
    只要把窮困一勞永逸地剷除掉。
  • 10:20 - 10:24
    我相信基本收入可像風險投資那樣
    在每個人身上產生作用。
  • 10:25 - 10:28
    我們無法承擔放手不管所帶來的風險,
  • 10:28 - 10:30
    因為貧窮本身就是一種巨額的支出。
  • 10:31 - 10:34
    看一下美國因兒童貧困所付出的代價,
  • 10:34 - 10:38
    估計它每年花費掉了 5000 億元,
  • 10:38 - 10:40
    如健康照顧支出增加、
  • 10:40 - 10:43
    輟學比率升高,還有犯罪率升高等。
  • 10:43 - 10:47
    那是多麼難以令人置信的人力浪費。
  • 10:48 - 10:51
    但讓我們回頭談一下這個燙手山竽,
  • 10:51 - 10:54
    該如何去背負基本收入保障的負擔呢?
  • 10:55 - 10:58
    這個,其實比你想的還要便宜。
  • 10:58 - 11:02
    杜芬市在財務上採用
    「負所得稅」的作法。
  • 11:02 - 11:04
    意思是,一旦你低於貧困線
  • 11:04 - 11:06
    就增加你的收入。
  • 11:06 - 11:08
    在那種情形下,
  • 11:08 - 11:10
    根據經濟學家的預估,
  • 11:10 - 11:13
    若運用 1,750 億美元的預算,
  • 11:13 - 11:18
    相當於美國軍隊預算的 1/4
    或國內生產總值的 1%,
  • 11:18 - 11:22
    就可以把美國全部的貧苦家庭
    拉升到貧窮門檻以上。
  • 11:23 - 11:26
    可以真的根除貧窮。
  • 11:26 - 11:28
    這應該是你我共同的目標。
  • 11:28 - 11:29
    (掌聲)
  • 11:29 - 11:33
    拋棄狹隘思維和不做為的關鍵到了,
  • 11:33 - 11:36
    我相信這是創造積極新思維的時刻,
  • 11:36 - 11:39
    「基本收入」不僅是另一個政策而已,
    它含有更深遠的意義。
  • 11:39 - 11:44
    它也是對「甚麼才是有效」
    這問題的反思。
  • 11:44 - 11:46
    在這種認知下,
  • 11:46 - 11:47
    不只可以解放貧困的人,
  • 11:49 - 11:51
    也可以解放我們。
  • 11:51 - 11:54
    今日,有數百萬窮困的人,
  • 11:54 - 11:56
    覺得他們的工作沒意義、無足輕重。
  • 11:56 - 11:59
    最近在針對二十三萬名受雇者,
  • 11:59 - 12:01
    142 個國家進行的調查中,
  • 12:01 - 12:06
    發現只有 30% 的就業者
    真正喜歡自己的工作。
  • 12:07 - 12:08
    另一個調查發現,
  • 12:08 - 12:14
    英國 37% 的上班族
    認為他們的工作根本不應該存在。
  • 12:14 - 12:17
    正如布拉德•彼特在電影
    《鬥陣俱樂部》中所說的話:
  • 12:17 - 12:21
    「我們花太多時間做不喜歡的工作,
    只為了買我們不需要的東西。」
  • 12:21 - 12:22
    (笑聲)
  • 12:22 - 12:23
    不要誤會我,
  • 12:23 - 12:26
    我不是說老師、收垃圾的清潔隊員,
  • 12:26 - 12:27
    還有護理人員。
  • 12:27 - 12:29
    如果他們罷工的話,
  • 12:29 - 12:30
    我們就不妙了。
  • 12:31 - 12:33
    我說的是那些高薪的專業人士,
  • 12:33 - 12:35
    他們憑藉優秀的簡歷賺錢,
  • 12:35 - 12:38
    參加策略性交易者
    點對點的會議,
  • 12:38 - 12:39
    同時集思廣益,
  • 12:39 - 12:42
    共同創造網路社會中
    破壞性共創的附加價值。
  • 12:42 - 12:43
    (笑聲)
  • 12:43 - 12:44
    (掌聲)
  • 12:44 - 12:46
    或其他類似事件。
  • 12:46 - 12:49
    只要再想一下,我們浪費了多少天才,
  • 12:49 - 12:53
    只因為我們教育孩子
    必須「為了餬口而工作」,
  • 12:54 - 12:56
    或想一下數年前
    在臉書上班的數學天才
  • 12:56 - 12:57
    所發出的不平之鳴:
  • 12:57 - 12:59
    「我們這一代最厲害的腦袋
  • 12:59 - 13:03
    在思考如何讓別人點選廣告。」
  • 13:05 - 13:06
    我是一個歷史學家,
  • 13:07 - 13:09
    如果歷史有教給我們甚麼教訓的話,
  • 13:09 - 13:12
    那就是情況可以不同。
  • 13:12 - 13:14
    現在我們構建社會和經濟的方式
  • 13:14 - 13:16
    並不是不可避免的。
  • 13:16 - 13:18
    「理想」真的能夠改變世界。
  • 13:19 - 13:21
    我認為,特別是在過去幾年中,
  • 13:21 - 13:23
    我們已經非常清楚地認識到,
  • 13:23 - 13:24
    我們不能堅持現狀,
  • 13:24 - 13:28
    我們需要新的想法。
  • 13:28 - 13:32
    很多人或許感到悲觀,
  • 13:32 - 13:34
    對於未來,感到日愈增加的不平等、
  • 13:34 - 13:35
    仇外,
  • 13:35 - 13:37
    和氣候改變。
  • 13:37 - 13:39
    但光瞭解我們要對抗甚麼是不夠的,
  • 13:39 - 13:41
    我們還需要進一步去為目標而奮鬥。
  • 13:41 - 13:43
    馬丁·路德·金恩說的不是:
    「我做了個噩夢。」
  • 13:43 - 13:45
    (笑聲)
  • 13:45 - 13:46
    他有一個夢想。
  • 13:47 - 13:48
    (掌聲)
  • 13:48 - 13:49
    所以,
  • 13:50 - 13:52
    這是我的夢想:
  • 13:52 - 13:54
    我相信有那麼一個未來,
  • 13:54 - 13:58
    工作的價值不是決定在
    你的薪水有多高,
  • 13:58 - 14:00
    而是決定在你散播的幸福有多少,
  • 14:00 - 14:02
    還有你帶給他人的意義有多少。
  • 14:02 - 14:03
    我相信有一個未來,
  • 14:03 - 14:06
    在那裡的教育重心
    不是為了沒用的工作做準備,
  • 14:06 - 14:09
    而是為了好好地活出人生而努力。
  • 14:09 - 14:10
    我相信有一個未來,
  • 14:11 - 14:14
    在那裏「沒有窮人存在」
    不是一種特權,
  • 14:14 - 14:16
    而是我們大家應該擁有的權利。
  • 14:16 - 14:17
    所以,我們在此,
  • 14:17 - 14:18
    我們齊聚一起。
  • 14:18 - 14:20
    我們做了研究,我們有了證據,
  • 14:20 - 14:22
    我們還有方法。
  • 14:22 - 14:26
    自湯瑪斯•摩爾首創基本收入觀念
    至今已歷經 500 年,
  • 14:26 - 14:30
    喬治•奧威爾發現貧窮本質
    也已有 100 年,
  • 14:30 - 14:32
    我們大家必須改變世界觀,
  • 14:32 - 14:36
    因為貧窮不是性格的缺陷,
  • 14:36 - 14:39
    貧窮是缺乏現金。
  • 14:39 - 14:41
    謝謝!
  • 14:41 - 14:45
    (掌聲)
Title:
貧窮不是個性的缺陷,而是缺少現金
Speaker:
雷格‧布雷格門
Description:

歷史學家雷格‧布雷格門說:「理想真的能夠改變世界。」他提出挑釁的話題:「保障基本收入」,深入探討五百年來的歷史概念,和一個早被遺忘但卻真正可實行的現代實驗。試想如果我們一勞永逸地剷除了貧窮,可以解放出多少窮人的精力和才能呢?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Talks
Duration:
14:58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