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turn to Video

Google 眼鏡的快速原型設計 - 紀良育 (Tom Chi)

  • 0:15 - 0:16
    我叫紀良育 (Tom Chi)
  • 0:16 - 0:18
    我花了兩年的人生
  • 0:18 - 0:19
    建立了使用者經驗團隊
  • 0:19 - 0:22
    屬於 Google 的 Google X 部門
  • 0:22 - 0:24
    這個地方,被我多情的稱為
  • 0:24 - 0:26
    科幻部門
  • 0:26 - 0:28
    因為我們接手的案子
  • 0:28 - 0:30
    都是一些未來科技:
  • 0:30 - 0:31
    自動駕駛的汽車、
  • 0:31 - 0:31
    Google 眼鏡、
  • 0:31 - 0:34
    還有其他你們很快就會見到的東西
  • 0:34 - 0:37
    如果有人沒聽過這個專案
  • 0:37 - 0:39
    這就是 Google 眼鏡的樣子
  • 0:39 - 0:43
    它把一層數位資訊
    加在你的視覺影像上
  • 0:43 - 0:46
    同時讓你繼續保持現實世界
  • 0:46 - 0:48
    如果我拿出手機
  • 0:48 - 0:51
    看著它,基本上我就不在這世界了
  • 0:51 - 0:54
    應該說,我就置身在手機的世界了
  • 0:54 - 0:57
    但是 Google 眼鏡的理念是
  • 0:57 - 1:00
    讓我們置身世界的同時
  • 1:00 - 1:04
    也能得到我們需要和喜愛的數位資訊
  • 1:04 - 1:06
    關於 Google 眼鏡
    我要問你們一個很簡單的問題:
  • 1:06 - 1:08
    要如何設計出這種經驗?
  • 1:08 - 1:10
    你覺得要花多少時間
  • 1:10 - 1:14
    才能做出頭戴式顯示器的
    第一個可用版本?
  • 1:17 - 1:19
    好,有點久
  • 1:19 - 1:22
    答案是:一天
  • 1:22 - 1:24
    它看起來是這樣
  • 1:24 - 1:27
    基本上,其中最奇妙的部份是衣架
    (原型法則一:找最快能體驗的方法)
  • 1:27 - 1:30
    我把它折彎成特殊的形狀
    (原型法則一:找最快能體驗的方法)
  • 1:30 - 1:32
    讓上面的勾勾繞過你的脖子
  • 1:32 - 1:35
    下面的勾勾靠在你的胸口
  • 1:35 - 1:38
    這讓我可以帶著一塊壓克力板
  • 1:38 - 1:39
    和一個透明資料袋
  • 1:39 - 1:42
    就是你用來裝讀書報告
  • 1:42 - 1:43
    讓報告不會弄濕的東西
  • 1:43 - 1:44
    我其實是在雜貨店買的
  • 1:44 - 1:47
    把資料袋裝在壓克力板的末端
  • 1:47 - 1:49
    微型投影機就會投影在上面
  • 1:49 - 1:51
    畫面則來自小筆電
  • 1:51 - 1:53
    用這個原型,不到一天
  • 1:53 - 1:55
    我們就已經可以開始體驗
  • 1:55 - 1:58
    將數位資訊
  • 1:58 - 1:59
    疊影到真實世界的感覺
  • 1:59 - 2:01
    可以戴著四處跑
  • 2:01 - 2:03
    然後用小筆電
  • 2:03 - 2:06
    大量試驗關於軟體的各種想法
  • 2:07 - 2:11
    當你得到這樣一個原型後
  • 2:11 - 2:13
    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出現了
  • 2:13 - 2:16
    想像你把這東西戴在頭上
  • 2:16 - 2:17
    它就像一副眼鏡
  • 2:17 - 2:21
    沒有滑鼠、鍵盤、或觸控螢幕
  • 2:21 - 2:25
    這些你原本用來跟機器互動的工具
  • 2:25 - 2:27
    所以,我們想了一下
  • 2:27 - 2:28
    好吧,也許我們可以做出
  • 2:28 - 2:31
    像《關鍵報告》裡的東西
  • 2:31 - 2:32
    如果有人沒看過這部電影
  • 2:32 - 2:35
    基本上就是湯姆克魯斯
  • 2:35 - 2:36
    用手在面前揮動
  • 2:36 - 2:39
    照片就飛過來、
  • 2:39 - 2:41
    信件就飛過去
  • 2:41 - 2:42
    之類的
  • 2:42 - 2:43
    所以我想再問一次同樣的問題:
  • 2:43 - 2:45
    你們覺得要多久
  • 2:45 - 2:49
    才能真正體驗到像這樣的東西?
  • 2:51 - 2:53
    兩年,嗯
  • 2:53 - 2:56
    有人說一天
  • 2:56 - 2:58
    45 分鐘
  • 2:58 - 3:00
    它像這樣
  • 3:00 - 3:02
    因為我們要能投影東西
  • 3:02 - 3:04
    所以你會戴著,我們剛看到的東西
  • 3:04 - 3:06
    不同的是多了兩個髮圈
  • 3:06 - 3:08
    我認為最困難的部分
  • 3:08 - 3:10
    是叫人把髮圈交出來
  • 3:10 - 3:13
    現在你雙手各套一個髮圈
  • 3:13 - 3:15
    我們在髮箍上
  • 3:15 - 3:17
    綁了一條釣魚線
  • 3:17 - 3:20
    釣魚線從上面繞過白板
  • 3:20 - 3:22
    往下接到右邊這個黏在地板上
  • 3:22 - 3:24
    的小裝置
  • 3:24 - 3:25
    這表示
  • 3:25 - 3:27
    手往任何方向移動
  • 3:27 - 3:29
    都會增加釣魚線的張力
  • 3:29 - 3:32
    地上的裝置就會發生以下的事
  • 3:32 - 3:36
    釣魚線的另一端,綁在一根筷子上
  • 3:36 - 3:38
    這不是因為我是亞洲人
  • 3:38 - 3:39
    是因為旁邊剛好有自助餐廳
  • 3:39 - 3:41
    我並沒有隨身帶著筷子
  • 3:41 - 3:46
    接著我把線接在筷子的一端
  • 3:46 - 3:48
    用長尾夾把筷子夾住
  • 3:48 - 3:49
    然後拿筆穿過長尾夾的尾巴
  • 3:49 - 3:51
    接下來基本上就是
  • 3:51 - 3:52
    當你移動手臂的時候
  • 3:52 - 3:54
    釣魚線的張力增加
  • 3:54 - 3:56
    筷子另一端,就會像槓桿往下
  • 3:56 - 3:58
    按下遙控器
  • 3:58 - 4:00
    一隻手代表下一張
  • 4:00 - 4:02
    另一隻手代表上一張
  • 4:02 - 4:04
    這在 45 分鐘內就做好了
  • 4:04 - 4:05
    意思是不用多久
  • 4:05 - 4:06
    我們就可以體驗那種感覺
  • 4:06 - 4:08
    像是在看電子相簿
  • 4:08 - 4:09
    然後說:「下一張、
  • 4:09 - 4:10
    下一張、
  • 4:10 - 4:11
    上一張」
  • 4:11 - 4:13
    或是收電子郵件,然後說:
  • 4:13 - 4:15
    「我要看這封信,
  • 4:15 - 4:16
    我要回信」
  • 4:16 - 4:19
    這就是用手來
  • 4:19 - 4:22
    控制軟體的感覺
  • 4:22 - 4:23
    最後我們體會到
  • 4:23 - 4:25
    我們可能不該在產品中
    使用這種裝置
  • 4:25 - 4:26
    我們學到許多事情
  • 4:26 - 4:29
    一些它帶來的社交的尷尬、
  • 4:29 - 4:30
    以及它的人體工學
  • 4:30 - 4:33
    這些是單靠想像
  • 4:33 - 4:35
    沒辦法體會到的
  • 4:35 - 4:38
    因此,原型設計的第二法則是:
  • 4:38 - 4:40
    「動手做是最好的思考」
  • 4:40 - 4:42
    老師要你們常常思考
  • 4:42 - 4:44
    但我覺得思考有點被高估了
  • 4:46 - 4:48
    在上一個例子裡
  • 4:48 - 4:50
    Google 其實不是第一個
  • 4:50 - 4:53
    嘗試要做出這種東西的團隊
  • 4:53 - 4:54
    如果搜尋「頭戴式顯示器」
  • 4:54 - 4:56
    你會找到很多團隊的圖片
  • 4:56 - 4:59
    他們做過許多類似的裝置
  • 4:59 - 5:00
    不過我可以告訴你,只要看一眼
  • 5:00 - 5:03
    你就會發現沒有一種
  • 5:03 - 5:05
    舒服到可以戴超過十五分鐘
  • 5:05 - 5:07
    左上角的飛行頭盔例外
  • 5:07 - 5:10
    不過你就要戴著頭盔到處跑
  • 5:10 - 5:12
    你要怎樣想辦法
  • 5:12 - 5:15
    讓這種東西戴起來很舒服?
  • 5:15 - 5:18
    答案在於很基本的材料:
  • 5:18 - 5:19
    鐵絲模型、
    (法則三:容易調整的材料可加速學習)
  • 5:19 - 5:20
    紙、
    (法則三:容易調整的材料可加速學習)
  • 5:20 - 5:20
    黏土
    (法則三:容易調整的材料可加速學習)
  • 5:20 - 5:21
    用這類的東西
    (法則三:容易調整的材料可加速學習)
  • 5:21 - 5:25
    可以很快做出像眼鏡的東西
  • 5:25 - 5:27
    我切一小塊黏土
  • 5:27 - 5:29
    讓重量等於
  • 5:29 - 5:32
    所需的電子零件重量
  • 5:32 - 5:34
    用紙包起來,黏土才不會沾到臉
  • 5:34 - 5:37
    再用膠帶貼在鐵絲模型的各個地方
  • 5:37 - 5:41
    實驗看看怎樣才能讓這副眼鏡
    戴起來舒服
  • 5:41 - 5:43
    我們發現了一件重要的事
  • 5:43 - 5:46
    如果你看下方的那個圖
  • 5:46 - 5:50
    眼鏡讓人感受到的重量
  • 5:50 - 5:51
    實際上主要取決於
  • 5:51 - 5:54
    鼻子上的重量
  • 5:54 - 5:57
    另一結果是,耳朵能承受的重量
  • 5:57 - 5:58
    遠比鼻子多
  • 5:58 - 6:00
    這是另一個完全不同的實驗
  • 6:00 - 6:01
    想知道可以問我
  • 6:02 - 6:04
    不過,基於這個事實
  • 6:04 - 6:07
    如果你把重量置於耳朵後方
  • 6:07 - 6:10
    耳朵就會像是槓桿的支點
  • 6:10 - 6:13
    可減輕前面鼻子上的重量
  • 6:13 - 6:16
    現場戴眼鏡的人,現在就可以試試
  • 6:16 - 6:19
    如果輕壓眼鏡後端
  • 6:19 - 6:22
    你會發現,眼鏡變輕了很多
  • 6:22 - 6:23
    這表示,我們不只發現了
  • 6:23 - 6:26
    有趣的解決方法
  • 6:26 - 6:29
    對發展這類裝置是很有用的
  • 6:29 - 6:31
    我們實際上還發現了眼鏡的一些
  • 6:31 - 6:33
    很基本、但還沒被發現的原理
  • 6:33 - 6:35
    所以,如果你有副很重的眼鏡
  • 6:35 - 6:38
    這麼做你就會覺得舒服多了
  • 6:38 - 6:40
    最後一點我想講的是
  • 6:40 - 6:42
    關於兩種學習法
  • 6:42 - 6:44
    因為透過快速原型設計的過程
  • 6:44 - 6:47
    你可以學得很快
  • 6:47 - 6:49
    這是一種很特別的學習法
  • 6:49 - 6:51
    平常在學校的那種學習方法
  • 6:51 - 6:53
    我稱之為「書本式學習法」
  • 6:53 - 6:55
    源自於人類已知的知識
  • 6:55 - 6:59
    也是探索世界必要的基石
  • 6:59 - 7:01
    但還有一種完全不同的學習法
  • 7:01 - 7:02
    我稱之為「擴展式學習法」
  • 7:02 - 7:05
    用這方法,你是代表人類學習
  • 7:05 - 7:06
    對吧?
  • 7:06 - 7:07
    你在創造新東西
  • 7:07 - 7:09
    你在擴展人類的可能性
  • 7:09 - 7:13
    過程中,你擴大了人類知識的圈圈
  • 7:13 - 7:16
    當你聽到一些像是
  • 7:16 - 7:18
    無限的可能性
  • 7:18 - 7:19
    超越人類知識的範圍
  • 7:19 - 7:22
    你可能會想到科學家
  • 7:22 - 7:24
    在用大型強子對撞機
  • 7:24 - 7:25
    他們擁有神奇的儀器
  • 7:25 - 7:27
    探索未知是他們的事,對吧?
  • 7:27 - 7:33
    但事實是,這件事我們都能做
  • 7:33 - 7:33
    你知道的
  • 7:33 - 7:35
    不只是科學家而已,
  • 7:35 - 7:37
    也可能是詩人和作曲家
  • 7:37 - 7:41
    首次用獨特方法,詮釋一種感情
  • 7:41 - 7:44
    也可能是生意頭腦很棒的人
  • 7:44 - 7:47
    可幫助上百萬人改善生活
  • 7:47 - 7:51
    靠紙張、黏土、膠帶這些工具
  • 7:51 - 7:53
    才能在舊的科技中
  • 7:53 - 7:55
    發現新的思維
  • 7:55 - 7:57
    你現在已經知道許多
    快速原型設計的概念
  • 7:57 - 7:59
    我很期待你們應用的成果
  • 7:59 - 8:00
    謝謝你們
Title:
Google 眼鏡的快速原型設計 - 紀良育 (Tom Chi)
Description:

完整課程請見: http://ed.ted.com/lessons/rapid-prototyping-google-glass-tom-chi

快速原型設計 (rapid prototyping) 是一種用來加速創新過程的方法。在 TEDYouth 2012 中,紀良育 (Tom Chi) 說明如何利用這個方法來創造 Google 最新發明之一 ── Google 眼鏡。

主講: Tom Chi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Ed
Duration:
08:09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 Compare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