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紀良育 (Tom Chi) 我花了兩年的人生 建立了使用者經驗團隊 屬於 Google 的 Google X 部門 這個地方,被我多情的稱為 科幻部門 因為我們接手的案子 都是一些未來科技: 自動駕駛的汽車、 Google 眼鏡、 還有其他你們很快就會見到的東西 如果有人沒聽過這個專案 這就是 Google 眼鏡的樣子 它把一層數位資訊 加在你的視覺影像上 同時讓你繼續保持現實世界 如果我拿出手機 看著它,基本上我就不在這世界了 應該說,我就置身在手機的世界了 但是 Google 眼鏡的理念是 讓我們置身世界的同時 也能得到我們需要和喜愛的數位資訊 關於 Google 眼鏡 我要問你們一個很簡單的問題: 要如何設計出這種經驗? 你覺得要花多少時間 才能做出頭戴式顯示器的 第一個可用版本? 好,有點久 答案是:一天 它看起來是這樣 基本上,其中最奇妙的部份是衣架 (原型法則一:找最快能體驗的方法) 我把它折彎成特殊的形狀 (原型法則一:找最快能體驗的方法) 讓上面的勾勾繞過你的脖子 下面的勾勾靠在你的胸口 這讓我可以帶著一塊壓克力板 和一個透明資料袋 就是你用來裝讀書報告 讓報告不會弄濕的東西 我其實是在雜貨店買的 把資料袋裝在壓克力板的末端 微型投影機就會投影在上面 畫面則來自小筆電 用這個原型,不到一天 我們就已經可以開始體驗 將數位資訊 疊影到真實世界的感覺 可以戴著四處跑 然後用小筆電 大量試驗關於軟體的各種想法 當你得到這樣一個原型後 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出現了 想像你把這東西戴在頭上 它就像一副眼鏡 沒有滑鼠、鍵盤、或觸控螢幕 這些你原本用來跟機器互動的工具 所以,我們想了一下 好吧,也許我們可以做出 像《關鍵報告》裡的東西 如果有人沒看過這部電影 基本上就是湯姆克魯斯 用手在面前揮動 照片就飛過來、 信件就飛過去 之類的 所以我想再問一次同樣的問題: 你們覺得要多久 才能真正體驗到像這樣的東西? 兩年,嗯 有人說一天 45 分鐘 它像這樣 因為我們要能投影東西 所以你會戴著,我們剛看到的東西 不同的是多了兩個髮圈 我認為最困難的部分 是叫人把髮圈交出來 現在你雙手各套一個髮圈 我們在髮箍上 綁了一條釣魚線 釣魚線從上面繞過白板 往下接到右邊這個黏在地板上 的小裝置 這表示 手往任何方向移動 都會增加釣魚線的張力 地上的裝置就會發生以下的事 釣魚線的另一端,綁在一根筷子上 這不是因為我是亞洲人 是因為旁邊剛好有自助餐廳 我並沒有隨身帶著筷子 接著我把線接在筷子的一端 用長尾夾把筷子夾住 然後拿筆穿過長尾夾的尾巴 接下來基本上就是 當你移動手臂的時候 釣魚線的張力增加 筷子另一端,就會像槓桿往下 按下遙控器 一隻手代表下一張 另一隻手代表上一張 這在 45 分鐘內就做好了 意思是不用多久 我們就可以體驗那種感覺 像是在看電子相簿 然後說:「下一張、 下一張、 上一張」 或是收電子郵件,然後說: 「我要看這封信, 我要回信」 這就是用手來 控制軟體的感覺 最後我們體會到 我們可能不該在產品中 使用這種裝置 我們學到許多事情 一些它帶來的社交的尷尬、 以及它的人體工學 這些是單靠想像 沒辦法體會到的 因此,原型設計的第二法則是: 「動手做是最好的思考」 老師要你們常常思考 但我覺得思考有點被高估了 在上一個例子裡 Google 其實不是第一個 嘗試要做出這種東西的團隊 如果搜尋「頭戴式顯示器」 你會找到很多團隊的圖片 他們做過許多類似的裝置 不過我可以告訴你,只要看一眼 你就會發現沒有一種 舒服到可以戴超過十五分鐘 左上角的飛行頭盔例外 不過你就要戴著頭盔到處跑 你要怎樣想辦法 讓這種東西戴起來很舒服? 答案在於很基本的材料: 鐵絲模型、 (法則三:容易調整的材料可加速學習) 紙、 (法則三:容易調整的材料可加速學習) 黏土 (法則三:容易調整的材料可加速學習) 用這類的東西 (法則三:容易調整的材料可加速學習) 可以很快做出像眼鏡的東西 我切一小塊黏土 讓重量等於 所需的電子零件重量 用紙包起來,黏土才不會沾到臉 再用膠帶貼在鐵絲模型的各個地方 實驗看看怎樣才能讓這副眼鏡 戴起來舒服 我們發現了一件重要的事 如果你看下方的那個圖 眼鏡讓人感受到的重量 實際上主要取決於 鼻子上的重量 另一結果是,耳朵能承受的重量 遠比鼻子多 這是另一個完全不同的實驗 想知道可以問我 不過,基於這個事實 如果你把重量置於耳朵後方 耳朵就會像是槓桿的支點 可減輕前面鼻子上的重量 現場戴眼鏡的人,現在就可以試試 如果輕壓眼鏡後端 你會發現,眼鏡變輕了很多 這表示,我們不只發現了 有趣的解決方法 對發展這類裝置是很有用的 我們實際上還發現了眼鏡的一些 很基本、但還沒被發現的原理 所以,如果你有副很重的眼鏡 這麼做你就會覺得舒服多了 最後一點我想講的是 關於兩種學習法 因為透過快速原型設計的過程 你可以學得很快 這是一種很特別的學習法 平常在學校的那種學習方法 我稱之為「書本式學習法」 源自於人類已知的知識 也是探索世界必要的基石 但還有一種完全不同的學習法 我稱之為「擴展式學習法」 用這方法,你是代表人類學習 對吧? 你在創造新東西 你在擴展人類的可能性 過程中,你擴大了人類知識的圈圈 當你聽到一些像是 無限的可能性 超越人類知識的範圍 你可能會想到科學家 在用大型強子對撞機 他們擁有神奇的儀器 探索未知是他們的事,對吧? 但事實是,這件事我們都能做 你知道的 不只是科學家而已, 也可能是詩人和作曲家 首次用獨特方法,詮釋一種感情 也可能是生意頭腦很棒的人 可幫助上百萬人改善生活 靠紙張、黏土、膠帶這些工具 才能在舊的科技中 發現新的思維 你現在已經知道許多 快速原型設計的概念 我很期待你們應用的成果 謝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