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de🎇 Happy New Year from the Amara Team! 🥳

< Return to Video

用網路學習每件事:一個「怪咖」的建議

  • 0:01 - 0:03
    這是一張紐約州的地圖,
  • 0:03 - 0:06
    是由通用製圖公司在 1937 年繪製的。
  • 0:06 - 0:10
    這張地圖享譽製圖界,
  • 0:10 - 0:13
    因為在卡茲奇山的盡頭,
  • 0:13 - 0:15
    有一個叫羅斯科的小鎮。
  • 0:15 - 0:17
    我把地圖投影出來
    會看得比較清楚。
  • 0:17 - 0:21
    那是羅斯科,
    上方是紐約州的羅克蘭縣,
  • 0:21 - 0:25
    在它的北方有一個名為
    阿格羅的小鎮。
  • 0:25 - 0:28
    製圖師們都知道這個地方,
  • 0:28 - 0:30
    因為它是一個紙上的小鎮,
  • 0:30 - 0:32
    它也是一個版權陷阱。
  • 0:32 - 0:36
    每位製圖師 --
    不管是誰所畫的紐約地圖,
  • 0:36 - 0:39
    它們看起來都很類似,
    因為都是根據紐約州的外形來畫的。
  • 0:39 - 0:44
    繪圖師們經常會在
    他們畫的地圖裡加入假的地點,
  • 0:44 - 0:46
    目的是為了保護地圖的版權。
  • 0:46 - 0:49
    因為如果我所畫的假地點,
    出現在你的地圖裡面,
  • 0:49 - 0:52
    我就可以確定
    是你抄襲了我的地圖。
  • 0:52 - 0:57
    阿格羅 (Agloe) 這個字,是由兩位製圖師
    姓名的開頭字母組合而成的:
  • 0:57 - 1:00
    Ernest Alpers 和 Otto [G.] Lindberg.
  • 1:00 - 1:03
    他們在 1937 年出版了這張地圖。
  • 1:03 - 1:07
    數十年後,Rand McNally 公司
    出版了一份地圖,
  • 1:07 - 1:11
    在地圖上相同的地方,
    標有阿格羅這個小鎮,
  • 1:11 - 1:13
    而實際上,
    這裡只有兩條泥土路交叉。
  • 1:14 - 1:17
    你可以想像得到,
    當時通用繪圖公司有多麼高興。
  • 1:17 - 1:21
    他們立即打電話給
    Rand McNally 公司,告訴他們:
  • 1:21 - 1:24
    我們終於逮到你啦!
    紐約州的阿格羅鎮是我們捏造的!
  • 1:24 - 1:26
    那是一個虛構的地方,
    是一個紙上的小鎮。
  • 1:26 - 1:28
    我們要告倒你!
  • 1:29 - 1:33
    Rand McNally 公司說:
    「不不不,阿格羅的確是存在的。」
  • 1:35 - 1:39
    因為一直都有人
    路過這兩條路的交會處,
  • 1:39 - 1:40
    (笑聲)
  • 1:40 - 1:45
    原本那裡什麼也沒有,
    但是人們希望有個叫做阿格羅的地方,
  • 1:45 - 1:48
    於是,真的有人在那裏
    建了一個阿格羅鎮,
  • 1:48 - 1:49
    (笑聲)
  • 1:49 - 1:53
    那裏有一個加油站、一間小店,
    以及山頂的兩間小屋。
  • 1:53 - 1:55
    (笑聲)
  • 1:56 - 2:00
    這肯定是小說家最喜愛的題材,
  • 2:00 - 2:05
    因為我們相信,
    在紙上所描寫的事物,
  • 2:05 - 2:08
    會改變我們現實生活的世界。
  • 2:08 - 2:10
    這也是為甚麼,我寫的第三本書
    會取名為《紙上的城市》。
  • 2:10 - 2:14
    但是比這件事情的發生經過,
    更讓我感興趣的,
  • 2:14 - 2:17
    是這個現象本身。
  • 2:18 - 2:22
    簡單來說:真實的世界造就了
    地圖中的世界,難道不是嗎?
  • 2:22 - 2:26
    就像是真實世界的樣貌,
    明顯地影響著我們所畫的地圖。
  • 2:27 - 2:29
    但是我發現,更有趣的是:
  • 2:29 - 2:33
    我們繪製地圖的方式,
    也會改變我們的世界。
  • 2:34 - 2:39
    如果北極是朝下方的話,
    世界將會變得完全不同。
  • 2:39 - 2:41
    如果阿拉斯加州和俄羅斯,
    不是放在地圖的左右兩側,
  • 2:41 - 2:44
    世界將會變得完全不同。
  • 2:44 - 2:46
    如果把歐洲以實際的比例大小
    放在地圖當中,
  • 2:46 - 2:49
    世界也會變得完全不同。
  • 2:50 - 2:54
    地圖裡的世界
    能改變真實的世界,
  • 2:54 - 2:59
    我們 -- 或者應該說我們製圖界,
    所採用的製圖原則,
  • 2:59 - 3:02
    形塑了我們的地圖,
  • 3:02 - 3:04
    進而也形塑了我們的生活。
  • 3:04 - 3:09
    我相信,我們所繪製的地圖
    能改變我們的生活,
  • 3:09 - 3:13
    我的意思,並不是像歐普拉的「天使網路基金」,
    [註:美國知名節目主持人]
  • 3:13 - 3:16
    或者是像「只要你願意,
    你就可以遠離癌症」那種感覺。
  • 3:16 - 3:22
    但我相信,雖然地圖不能告訴你,
    你將會去什麼地方;
  • 3:22 - 3:25
    但是它能告訴你,
    你可以去哪些地方。
  • 3:25 - 3:29
    你很少會去一個
    你個人地圖上不存在的地方。
  • 3:30 - 3:33
    我小的時候,
    是一個很糟糕的學生,
  • 3:33 - 3:36
    我過去的GPA
    一直都只有2點多。
  • 3:37 - 3:39
    我認為,我的成績這麼糟糕的原因,
  • 3:39 - 3:41
    是因為我把教育視為
  • 3:41 - 3:45
    阻擋在我面前的柵欄,
  • 3:45 - 3:48
    我必須跨過這些柵欄,
    才能長大成人。
  • 3:48 - 3:51
    但是我並不想要
    跨過這些柵欄,
  • 3:51 - 3:54
    因為大人們似乎都很專制獨斷,
    所以我很抗拒,
  • 3:54 - 3:56
    然後大人們就會嚇唬我,
  • 3:56 - 3:59
    他們嚇唬我說:
    “你一直沒有進步”
  • 3:59 - 4:01
    或者是
    “你永遠都找不到好工作”。
  • 4:01 - 4:03
    我根本就不想要好工作!
  • 4:03 - 4:06
    在我11、12歲的時候就明白,
  • 4:06 - 4:09
    那些有好工作的人,
    每天都得很早起床。
  • 4:09 - 4:11
    (笑聲)
  • 4:11 - 4:15
    而且有好工作的人,
    每天做的第一件事,
  • 4:15 - 4:19
    就是在脖子繫上一個
    令人窒息的東西。
  • 4:20 - 4:22
    他們不斷地將這種束縛
    套在自己身上,
  • 4:22 - 4:25
    然後他們就出門去工作,
    無論他們想不想要這樣。
  • 4:25 - 4:27
    那根本就不是快樂的人生。
  • 4:28 - 4:32
    在我十二歲時所觀察到的,
    我想像這些人 --
  • 4:32 - 4:34
    這些不斷折磨自己的人,
  • 4:34 - 4:37
    他們每天早上的第一件事
    就是折磨自己,
  • 4:37 - 4:39
    他們肯定不會快樂。
  • 4:39 - 4:41
    我怎麼可能
    想要跨越這些柵欄,
  • 4:41 - 4:43
    然後過這種生活呢?
  • 4:43 - 4:44
    那真是可怕的人生!
  • 4:45 - 4:49
    然後,我在十年級的時候
    進了一所學校 —
  • 4:49 - 4:51
    印第安泉中學,
    這是一所小型的寄宿學校,
  • 4:51 - 4:53
    位於阿拉巴馬州,
    伯明罕的郊外。
  • 4:53 - 4:57
    然後我成為了一個學習者,
  • 4:57 - 4:59
    因為我發現,我身處在一個
  • 4:59 - 5:01
    由學習者組成的社群中。
  • 5:01 - 5:03
    我發現我周圍的人,
  • 5:03 - 5:06
    信仰理智主義,
    並且深信不疑,
  • 5:06 - 5:10
    他們認為我當時的
    「看起來很酷」的出世觀點,
  • 5:10 - 5:12
    其實並不聰明,
    甚至是可笑,
  • 5:12 - 5:16
    就像是用一個簡單、
    普通的答案,
  • 5:16 - 5:19
    來回答一個複雜、
    迫切的問題。
  • 5:19 - 5:21
    所以我開始學習,
    因為我覺得學習很棒,
  • 5:21 - 5:24
    我學到了 -- 某些無窮集合,
    比另外一些無窮集合更大。
  • 5:24 - 5:29
    我還學到了「抑揚格五音步」為何如此動聽。
    [註:一種英國詩詞的格律]
  • 5:29 - 5:32
    我學到了,南北戰爭是源自於
    「國有化」觀念的衝突,
  • 5:32 - 5:34
    我學到了一些物理知識,
  • 5:34 - 5:36
    我學到了「相關」
    並不代表具有因果關係,
  • 5:36 - 5:38
    所有我學到的東西,
  • 5:38 - 5:43
    豐富了我每天的生活。
  • 5:43 - 5:46
    雖然這些知識,
    大部分都沒有用在我的工作上,
  • 5:46 - 5:48
    但學習對我的意義,
    並不是為了工作。
  • 5:48 - 5:50
    它對我的意義,
    就好比「繪製地圖」。
  • 5:50 - 5:52
    繪製地圖的步驟是什麼?
  • 5:52 - 5:56
    你知道,首先要航行到
    某些地方,然後想著:
  • 5:56 - 5:58
    「我想要畫出那片陸地!」
  • 5:58 - 6:01
    然後又想著:
    「也許還有更多的陸地等著我畫呢!」
  • 6:01 - 6:03
    當我開始學習的時候,
    我就是這麼認為的。
  • 6:03 - 6:06
    事實上,有一些老師
    始終沒有放棄教育我,
  • 6:06 - 6:08
    我非常幸運,
    能遇到這些老師,
  • 6:08 - 6:12
    因為我常常作出一些事,
    想要讓他們找到理由放棄我。
  • 6:13 - 6:16
    但是我在高中時期,
    大部分的學習
  • 6:16 - 6:19
    其實並不是在教室裡進行的,
  • 6:19 - 6:21
    大部分的學習
    是發生在教室之外的。
  • 6:21 - 6:23
    例如,我可以隨口說出:
  • 6:23 - 6:26
    “那冬日午後的斜陽……”
  • 6:26 - 6:28
    “憂鬱就像大教堂中的沈重旋律..."
  • 6:28 - 6:32
    這不是因為學校要求背誦埃米莉.狄更生的作品,
    [註:19世紀時美國女詩人]
  • 6:32 - 6:36
    而是因為在我讀高中的時候,
    認識了一個女孩,
  • 6:36 - 6:38
    她的名字叫阿曼達,
    我很喜歡她,
  • 6:38 - 6:39
    而她很喜歡
  • 6:39 - 6:41
    埃米莉.狄更生的詩。
  • 6:41 - 6:43
    我之所以會瞭解
    「機會成本」的概念,
  • 6:43 - 6:47
    是因為有一天,當我躺在沙發上玩
    「瑪莉歐賽車」電玩遊戲時,
  • 6:47 - 6:49
    我的朋友艾米特走進房間,然後問:
  • 6:49 - 6:51
    「你玩瑪莉歐賽車玩了多久?」
  • 6:51 - 6:54
    我說:「我也不知道,
    可能有六個小時了吧!」
  • 6:54 - 6:58
    他說:「你知不知道,
    如果你在 31冰淇淋工作六個小時,
  • 6:58 - 7:00
    你就可以賺到 30 美元;
    所以換句話說,
  • 7:00 - 7:03
    你剛剛花了 30 美元
    在玩瑪莉歐賽車。」
  • 7:03 - 7:06
    然後我毫不在乎地回答:
    「我願意花這筆錢。」
  • 7:06 - 7:08
    (笑聲)
  • 7:08 - 7:12
    但是我也因此學到了
    機會成本的概念。
  • 7:13 - 7:17
    一路走來,
    我的人生地圖愈來愈棒,
  • 7:17 - 7:20
    它變得更大了,
    也包含了更多的地方。
  • 7:20 - 7:22
    未來還有更多事情會發生,
  • 7:22 - 7:24
    我也會有更多可能。
  • 7:25 - 7:28
    這不是一個制式的、
    有組織的學習過程,
  • 7:28 - 7:30
    但是我很高興能經歷這個過程。
  • 7:30 - 7:33
    我學到的東西也許很零散、互相矛盾,
    甚至還有很多是我不知道的。
  • 7:33 - 7:35
    例如我知道康托爾的集合論,
  • 7:35 - 7:38
    某些無窮集合,
    比另一些無窮集合更大。
  • 7:38 - 7:41
    但是我並不瞭解這個概念
    背後的數學原理。
  • 7:41 - 7:43
    我知道機會成本的概念,
  • 7:43 - 7:45
    但是我並不知道
    「報酬遞減法則」。
  • 7:45 - 7:48
    「學習」這件事,最棒的是什麼?
    學習就好比繪製地圖,
  • 7:48 - 7:50
    學習不是一連串的障礙,
    你必須要不斷地跨越它,
  • 7:50 - 7:52
    拿「繪製地圖」作為比喻,
    學習就像是 --
  • 7:52 - 7:55
    你看到了一段海岸線,
    然後你想要看到更多。
  • 7:55 - 7:58
    所以現在,我確實懂了一些微積分,
  • 7:58 - 7:59
    而這些微積分是另一些
    更為高深知識的基礎。
  • 7:59 - 8:01
    在高中的時候,
    我參加了一個學習社群,
  • 8:01 - 8:04
    到了大學時期,
  • 8:04 - 8:05
    我參加了另外一個社群,
  • 8:05 - 8:07
    後來,我在《書單》雜誌工作,
    我又參加了一個學習社群,
  • 8:07 - 8:11
    在那裡,我擔任一名助理,
    身邊都是博學多聞的人。
  • 8:11 - 8:13
    後來,我寫了一本書,
  • 8:13 - 8:15
    然後就像所有作家
    夢寐以求的那樣,
  • 8:15 - 8:17
    我毫不猶豫地辭去了工作。
  • 8:17 - 8:19
    (笑聲)
  • 8:19 - 8:21
    我剛進高中的時候,
  • 8:21 - 8:25
    自己並未加入任何學習社群,
    這是件很悲慘的事,
  • 8:25 - 8:27
    我討厭這種感覺。
  • 8:27 - 8:30
    在這兩年期間,
    我讀了很多很多書。
  • 8:30 - 8:32
    我讀的書,
    有關於史達林的,
  • 8:32 - 8:35
    也有關於烏茲別克人
    是如何成為回教徒的。
  • 8:35 - 8:38
    我也讀了關於
    如何製造原子彈的書。
  • 8:38 - 8:41
    但是這些只讓我感覺到,
    我不停地在製造出障礙,
  • 8:41 - 8:44
    然後只是努力要跨越它們,
  • 8:44 - 8:48
    而不是去體驗,
    在社群之中學習的樂趣。
  • 8:48 - 8:51
    社群之中的成員,自發性地聚在一起,
    就像是那些繪製地圖的人,
  • 8:51 - 8:55
    希望能更加瞭解我們所處的世界,
    並且畫出更好的地圖。
  • 8:55 - 8:58
    後來,在 2006 年,
    我遇到了一個人,
  • 8:58 - 8:59
    他的名字是 -- 傑.法蘭克。
  • 8:59 - 9:02
    我並不是真的遇到他,只是在網路上,
  • 9:02 - 9:07
    他當時正在經營一個節目,
    名叫「傑.法蘭克的個人秀」。
  • 9:07 - 9:09
    我無意間發現了這個節目,
  • 9:09 - 9:12
    這使得我像以往一樣,
    又加入了一個學習社群。
  • 9:12 - 9:14
    這是一段傑.法蘭克
    介紹賭城拉斯維加斯的影片。
  • 9:16 - 9:19
    (影片)傑.法蘭克:
    拉斯維加斯位於廣大的沙漠之中,
  • 9:19 - 9:22
    這裡的所有物資,
    都是從外地運來的,
  • 9:22 - 9:24
    不管是石頭、樹木,或是瀑布。
  • 9:24 - 9:27
    這些魚兒原本不可能會在這裡,
    就像是豬不會飛一樣。
  • 9:27 - 9:30
    和周圍酷熱的沙漠相比,
  • 9:30 - 9:31
    這裡的人們友好、親切。
  • 9:31 - 9:34
    所有事物,無論它過去是什麼樣子,
    在這裡都被重新建立,
  • 9:34 - 9:36
    而且和過去人們所熟悉的方式,
    完全不一樣。
  • 9:36 - 9:39
    當然有時候,你會看到有一些改進 --
    例如給人面獅身像加上鼻子。
  • 9:39 - 9:43
    在這裡,你不會感覺到
    少了什麼東西。
  • 9:43 - 9:46
    這就像是紐約,
    帶給於我或是其他人的感覺一樣。
  • 9:46 - 9:50
    所有事物都脫離了情境,
    這也表示這裡能夠容納所有事物,
  • 9:50 - 9:52
    例如自助式停車場、
    會展中心、鯊魚礁水族館。
  • 9:52 - 9:55
    這些建築會出現在這裡,
    可說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成就,
  • 9:55 - 9:58
    因為這些事物原本都不在這裡,
    每一個人也是。
  • 9:58 - 9:59
    今天早上,當我四處散步時,
  • 9:59 - 10:03
    我注意到大部分建築物表面,
    都有巨大的玻璃帷幕,將陽光反射回沙漠。
  • 10:03 - 10:05
    但是,不像大部分的鏡子,
    能把你和周圍的景物映照出來,
  • 10:05 - 10:07
    這些建築物的表面,
  • 10:07 - 10:09
    反射出的只是空曠的背景。
  • 10:09 - 10:11
    约翰.格林:「這段影片
    讓我回想起過去那段日子,
  • 10:11 - 10:14
    你還可以看到當時
    網路影片中粗糙的畫素呢!」
  • 10:14 - 10:15
    (笑聲)
  • 10:15 - 10:20
    傑.法蘭克不只是一位優秀的公眾知識份子,
    他還是一位社群建立的高手,
  • 10:20 - 10:23
    經由這些影片,
    所聚集而來的社群成員,
  • 10:23 - 10:25
    也成為各領域的學習者。
  • 10:25 - 10:28
    所以我們和傑.法蘭克一起下棋,
    然後合作擊敗他。
  • 10:28 - 10:33
    我們一同合作,促成一位年輕人
    踏上橫越美國的旅程。
  • 10:33 - 10:35
    我們也把地球變成了三明治,
  • 10:35 - 10:37
    在地球的一端,
    有個人手裡拿了一片麵包,
  • 10:37 - 10:41
    而在地球的另一端,
  • 10:41 - 10:43
    也有另外一個人拿著一片麵包。
  • 10:44 - 10:50
    我知道這些想法看起來很傻,
    但是它們也是一種學習型的想法,
  • 10:50 - 10:52
    正是這些奇怪的想法,
    讓我感到興奮。
  • 10:52 - 10:55
    如果你上網,你還可以在許多地方
    找到類似的學習型社群。
  • 10:55 - 10:57
    在 Tumblr 網站上,
    你可以用「微積分」這個標籤
  • 10:57 - 11:00
    看到許多人對於微積分的抱怨,
  • 11:00 - 11:02
    但是,你也會看到另一些人
    在回覆這些抱怨,
  • 11:02 - 11:06
    他們認為微積分
    有趣而且美麗,
  • 11:06 - 11:10
    並且給你一個方法,
    協助你思考這些問題的解答。
  • 11:10 - 11:12
    你可以到 Reddit 網站,
    找到各種主題分類,
  • 11:12 - 11:15
    例如:「向歷史學家發問」
    或是「提出科學問題」,
  • 11:15 - 11:18
    在那裡,你可以向各領域的專家
  • 11:18 - 11:20
    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
  • 11:20 - 11:22
    不管是正經的問題,
    或是很愚蠢的問題都可以。
  • 11:22 - 11:25
    但是對我來說,
    最有趣的學習社群,
  • 11:25 - 11:28
    而且規模正在不斷成長的,
    是在 Youtube 網站上。
  • 11:28 - 11:30
    我承認,這是我的偏見。
  • 11:30 - 11:34
    但是我認為從許多方面來看,
    Youtube 是最像教室的。
  • 11:34 - 11:36
    例如在 "一分鐘學物理(Minute Physics)"
    這個 Youtube 的頻道中,
  • 11:36 - 11:38
    這裡教導大家
    各種物理世界的知識:
  • 11:38 - 11:40
    (影片)讓我們直接切入正題。
  • 11:40 - 11:43
    直到 2012 年 7 月 4 日為止,
    希格斯玻色子仍然是
  • 11:43 - 11:47
    粒子物理學領域的「標準模型」中,
    尚待實驗證實的最後一塊拼圖。
  • 11:47 - 11:49
    但你可能會問,為什麼直到 1970 年代
    才被發現的希格斯玻色子,
  • 11:49 - 11:51
    能夠被列入「標準模型」當中,
  • 11:51 - 11:54
    和其他廣為人知的粒子,
    例如電子、光子和夸克
  • 11:54 - 11:57
    一起相提並論呢?
  • 11:57 - 11:58
    這是個好問題!
    主要的原因有兩個:
  • 11:58 - 12:02
    第一,就好比「電子」是「電子場」的激發,
  • 12:02 - 12:03
    「希格斯玻色子」
  • 12:03 - 12:07
    也是遍佈四處的「希格斯場」的激發。
  • 12:07 - 12:09
    而希格斯場對於模型的弱核力,
  • 12:09 - 12:11
    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 12:11 - 12:14
    它尤其有助於解釋,
    為什麼弱核力那麼弱。
  • 12:14 - 12:16
    我們會在之後的影片中
    更仔細地講解這部分。
  • 12:16 - 12:19
    雖然弱核力理論
    在 1980 年代就已經被證實,
  • 12:19 - 12:22
    但是在方程式當中,
    希格斯場與弱核力仍然是難以區分,
  • 12:22 - 12:26
    以致於到現在,我們現在無法確認
    希格斯場是確實、獨立存在的。
  • 12:27 - 12:29
    约翰.格林:
    接下來這段影片
  • 12:29 - 12:32
    是我製作的「世界歷史速成班」其中的一部份,
    主題是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
  • 12:32 - 12:35
    (影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直接起因,
    是發生於 1914 年 6 月 28 日的塞拉耶佛暗殺事件,
  • 12:35 - 12:38
    當時的奧匈帝國皇太子
    弗朗茨.斐迪南大公,
  • 12:38 - 12:42
    被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
    加夫里洛.普林西普刺殺身亡。
  • 12:42 - 12:43
    順帶一提,
  • 12:43 - 12:45
    二十世紀的第一場大戰,
  • 12:45 - 12:47
    其實是由恐怖事件引起的。
  • 12:47 - 12:49
    所以弗朗茨.斐迪南大公,
  • 12:49 - 12:51
    與他的叔叔,
    法蘭茲.約瑟夫皇帝長得不一樣。
  • 12:51 - 12:53
    看!他才有大鬍子!
  • 12:53 - 12:57
    儘管如此,暗殺事件使得奧地利
    向塞爾維亞提出了最後通牒,
  • 12:57 - 13:00
    然而塞爾維亞並未接受
    奧地利的所有要求,
  • 13:00 - 13:03
    於是奧地利決定向塞爾維亞宣戰。
  • 13:03 - 13:06
    由於俄國當時與塞爾維亞結盟,
    因此也派出了軍隊。
  • 13:06 - 13:10
    而德國,因為與奧地利結盟,
    於是要求俄國停止出兵,
  • 13:10 - 13:13
    但是被俄國拒絕了;因此,德國也出動了軍隊,
  • 13:13 - 13:16
    向俄國宣戰,並且與土耳其結盟,
  • 13:16 - 13:20
    後來德國又向法國宣戰,
    你知道,德國與法國一向水火不容。
  • 13:20 - 13:23
    (笑聲)
  • 13:23 - 13:26
    人們會透過 Youtube 網站學習的,
  • 13:26 - 13:29
    並不是只有物理和世界歷史,
  • 13:29 - 13:31
    這是一段關於「抽象數學」的影片。
  • 13:34 - 13:37
    假設你跟我一樣,
    而且這一堂又是數學課,
  • 13:37 - 13:39
    因為他們逼你每天都要學數學。
  • 13:39 - 13:42
    而你正在學的是…...
    我不知道,可能是「無窮級數」吧!
  • 13:42 - 13:44
    這是高中數學的章節,沒錯吧?
  • 13:44 - 13:48
    奇怪的是,雖然這是一個很酷的主題,
    但是數學老師總有辦法把它教得很無趣。
  • 13:48 - 13:49
    我想,這就是他們把無窮數列
    放在教學內容的原因。
  • 13:49 - 13:52
    現在,我能理解你需要
    稍微轉移一下注意力。
  • 13:52 - 13:56
    我知道你會一邊塗鴉,一邊想著
    series (數列) 這個單字的複數形態是什麼?
  • 13:56 - 13:59
    是 "Serieses"、"seriese"、
    "seriesen" 還是 "serii" 才對?
  • 13:59 - 14:03
    或者 series (數列) 這個單字的單數形態,
    應該是 "serie"、"serus" 還是 "serum"?
  • 14:03 - 14:06
    就像sheep (綿羊) 這個字的
    單數型態應該是 "shoop"。
  • 14:06 - 14:08
    不過現在有一個數學概念:
  • 14:08 - 14:11
    1/2 +1/4 +1/8 +1/16 ......
    一直加下去,結果會趨近於1。
  • 14:11 - 14:13
    這時候如果你能畫出
    「排成一列的大象」,就很有用。
  • 14:13 - 14:15
    每隻大象都咬著
    前面一隻大象的尾巴,
  • 14:15 - 14:18
    依序排列著:大象、小象、象寶寶、
    像狗一樣大小的象、像小寵物一樣大小的象…
  • 14:18 - 14:21
    一直到象牙先生(Mr. Tusks),甚至還能更小。
    [註:網路漫畫Dinisaur Comics的角色,體型小到只出現旁白]
  • 14:21 - 14:23
    這是件有點酷的事情,
  • 14:23 - 14:25
    因為你能在一條直線上
    畫出無限多隻大象,
  • 14:25 - 14:27
    但是仍然不會超出筆記本的頁面。
  • 14:27 - 14:30
    最後是德斯汀.桑德林製作的
    聰明每一天 (Smarter Every Day) 頻道,
  • 14:30 - 14:33
    這段影片的主題是「角動量守恆」,
  • 14:33 - 14:35
    當然還是在 Youtube上,請看:
  • 14:35 - 14:37
    (影片)嗨!我是德斯汀,
    歡迎回到「聰明每一天」。
  • 14:37 - 14:41
    你可能已經觀察到,當貓咪跌落地面時,
    幾乎都是用腳先著地。
  • 14:41 - 14:43
    我們今天的問題是:為什麼?
  • 14:43 - 14:46
    就像大多數簡單的問題,
    其實都有非常複雜的答案。
  • 14:46 - 14:48
    舉例來說......
    我先改寫一下這個問題:
  • 14:48 - 14:53
    一隻貓如何在落下的慣性座標系當中,
    從四腳朝天變成四腳朝下,
  • 14:53 - 14:56
    卻不會違反角動量守恆定律?
  • 14:56 - 14:57
    (笑聲 )
  • 14:57 - 15:01
    约翰.格林:
    所以,這四段影片有一些共同之處,
  • 15:01 - 15:04
    它們在 Youtube 網站上
    都有超過 50 萬次的點閱次數,
  • 15:04 - 15:08
    而這些觀看影片的人
    都不是在教室之中,
  • 15:08 - 15:11
    但是這些人他們都可被歸類於
    學習社群的一份子,
  • 15:11 - 15:14
    所以他們都成為這些頻道的目標。
  • 15:14 - 15:16
    就像我先前所提到的,
    對我來說 Youtube 就像教室一樣,
  • 15:16 - 15:19
    就許多方面來說,的確如此,
    因為影片中有教學者 --
  • 15:19 - 15:22
    就像是傳統的教室一樣,
    前面有教學者,
  • 15:22 - 15:25
    坐在教學者面前的,則是一群學生,
  • 15:25 - 15:27
    然後他們之互相進行對話。
  • 15:27 - 15:28
    我知道, Youtube 網站的留言功能,
  • 15:28 - 15:32
    在網路世界當中,一直是惡名昭彰,
  • 15:32 - 15:35
    但是事實上,
    如果你去看這幾個頻道的網友留言,
  • 15:35 - 15:38
    你會發現人們非常投入影片的主題,
  • 15:38 - 15:43
    他們會詢問各種
    和主題有關的困難、複雜問題,
  • 15:43 - 15:45
    然後有另外一些網友
    會回答這些問題。
  • 15:45 - 15:49
    Youtube 的留言設計方式是這樣的:
  • 15:49 - 15:53
    網友的留言,
    以及針對這則留言的後續回覆,
  • 15:53 - 15:55
    都會放在同一個頁面當中,
  • 15:55 - 16:01
    因此,你就像正在參與
    一場即時而且真實的對話過程,
  • 16:01 - 16:05
    由於我經常使用留言功能,
    因此我會參與你的討論,
  • 16:05 - 16:07
    而你也會注意到這一點,
    不管是關於世界歷史、
  • 16:07 - 16:10
    數學、科學,或是其他主題。
  • 16:10 - 16:16
    您還可以看到,許多年輕人正在運用
    各式各樣的網路工具,
  • 16:16 - 16:18
    來擴展大家的知識參與,
  • 16:18 - 16:21
    而不再是用一些冷嘲熱諷的言詞,
  • 16:21 - 16:25
    例如大家可能會想到的一些「網路模因」或是網路用語,
    [註:在網路上一夕爆紅、備受注目的現象]
  • 16:25 - 16:28
    例如牛頓說:「覺得有點無聊,來發明微積分好了......」
    [註:網路流傳的一張 Kuso 圖片]
  • 16:28 - 16:33
    或是甜心波波 (Honey Boo Boo) 對於工業資本主義的批判:
    [註:一位6歲起主持美國實境節目的美國小女孩]
  • 16:33 - 16:34
    字幕:「自由資本主義完全不符合善良的人性。
  • 16:34 - 16:35
    恰恰相反的,它是野蠻的宣傳工具,
    消極的虛無主義。」
  • 16:35 - 16:38
    也許你看不懂她到底說了什麼......是的。
  • 16:40 - 16:44
    我真的相信這些網路環境,
  • 16:44 - 16:49
    這些學習社群,已成為新一代的學習者聚集之處,
  • 16:49 - 16:54
    就像是我在高中時期,
    還有我在大學時期所參與的那種社群,
  • 16:54 - 16:58
    那種與地圖繪製者一樣,
    不斷向外界探索的社群。
  • 16:58 - 17:01
    而當我成年之後,
    發現了這些網路上的社群,
  • 17:01 - 17:05
    又把我重新帶進了學習型的社群,
  • 17:05 - 17:09
    並鼓勵我繼續成為一個學習者,
  • 17:09 - 17:14
    這讓我不再以為,
    學習只是年輕人才能作的事。
  • 17:14 - 17:16
    數學音樂家維哈特 (Vi Hart)
    和「一分鐘學物理」,
  • 17:16 - 17:20
    讓我學習到各種
    我過去從未聽過的知識。
  • 17:20 - 17:21
    我們彷彿回到了過去,
  • 17:21 - 17:25
    在啟蒙運動時期的巴黎沙龍,
  • 17:25 - 17:27
    或是在阿岡昆圓桌上,
    談論著彼此的願望:
  • 17:27 - 17:29
    「哦!我多希望我能夠成為當中的一份子!
  • 17:29 - 17:32
    我多希望能當面聽到桃樂西.派克所說的笑話!」
    [註:二十世紀初文學家、劇作家]
  • 17:32 - 17:36
    但我在這裡要告訴你,
    這些地方的確存在,而且仍然存在。
  • 17:36 - 17:41
    它們就存在網路上的許多角落,
    在那些老人們不敢踏進的角落。
  • 17:41 - 17:42
    (笑聲)
  • 17:42 - 17:49
    我真的真的相信,就像人們在 1960 年代
    創造了紐約州的阿格羅鎮,
  • 17:49 - 17:51
    當阿格羅鎮從虛擬變成真實,
  • 17:51 - 17:53
    其實我們的未來才正要開始。
  • 17:53 - 17:55
    謝謝大家。
  • 17:55 - 17:57
    (掌聲)
Title:
用網路學習每件事:一個「怪咖」的建議
Speaker:
约翰.格林
Description:

有些人的學業成績很好,也有些人......嗯,成績不太好。但是我們仍然喜歡學習、喜歡發現新事物、喜歡挑戰我們的智力。我們需要的只是 -- 發現適合的學習環境,加入適合的學習社群。在這場精彩的演說中,主講者约翰.格林分享了他運用網路影片,學習到的各種知識。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Talks
Duration:
18:10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