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turn to Video

Ivan Oransky: 我們都被過度醫藥化了嗎?

  • 0:00 - 0:04
    在場看過電影「魔球」
  • 0:04 - 0:06
    或者看過麥可.路易斯書的人
  • 0:06 - 0:09
    對比利.比恩的故事並不陌生吧
  • 0:09 - 0:14
    所有的球探都告訴比利他原本會是個傑出的球員
  • 0:14 - 0:15
    他們告訴他的父母
  • 0:15 - 0:17
    他們預測比利將成為明日之星
  • 0:17 - 0:22
    但當他簽了合約後的事實是-
  • 0:22 - 0:25
    順帶一提,他並不想要簽那個合約,他想上大學
  • 0:25 - 0:27
    這就是為什麼愛我的媽媽
  • 0:27 - 0:30
    說我也應該去上大學,然後我去了-
  • 0:30 - 0:33
    嗯…他沒有做得很好,而且做得非常辛苦。
  • 0:33 - 0:38
    他被交易了幾次,他的職業生涯大多在小聯盟裡
  • 0:38 - 0:42
    最終他成為了球隊經理
  • 0:42 - 0:42
    他擔任了奧克蘭運動家隊的的經理
  • 0:42 - 0:47
    回到在座的各位來說,和我一樣以管理階層的身份離開
  • 0:47 - 0:49
    被認為是成功的
  • 0:49 - 0:52
    我能向你保證對於那些想打進大聯盟的孩子們來說
  • 0:52 - 0:56
    進入到管理階層並不是成功的故事,那是失敗。
  • 0:56 - 1:01
    而我今天想跟你們分享的是
  • 1:01 - 1:05
    我們的保健、醫藥系統
  • 1:05 - 1:10
    對於預測人們或是病人發生了什麼事
  • 1:10 - 1:14
    就和球探們預測比利.比恩的未來一樣不準
  • 1:14 - 1:17
    然後,每一天
  • 1:17 - 1:19
    這個國家裡有成千上萬的人
  • 1:19 - 1:23
    被診斷出生病的前兆
  • 1:23 - 1:27
    我們到到有高血壓的前兆、痴呆的前兆
  • 1:27 - 1:32
    焦慮症的前兆
    我非常確定在那個綠色的房間裡
  • 1:32 - 1:34
    我認為我患了焦慮症
  • 1:34 - 1:38
    我們也被暗示有症狀不顯著的病症
  • 1:38 - 1:43
    可能是症狀不顯著的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硬化
  • 1:43 - 1:46
    明顯地被聯結為潛在的心臟病
  • 1:46 - 1:50
    我最愛的一種稱為症狀不顯著的粉刺
  • 1:50 - 1:54
    如果你查詢這個症狀,你會和我一樣發現一個網站
  • 1:54 - 1:58
    裡頭提到了這是最容易治療的粉刺種類
  • 1:58 - 2:04
    你沒有膿皰、紅腫或發炎
  • 2:04 - 2:08
    或許這是因為你其實根本就沒有粉刺
  • 2:08 - 2:14
    我為這些病症取了一個名字,這又是另一個前兆了:
  • 2:14 - 2:16
    我稱它為荒唐病
  • 2:16 - 2:22
    在棒球裡,正式比賽在熱身賽之後
  • 2:22 - 2:25
    球季在賽前季之後
  • 2:25 - 2:29
    但是在許多情況中根本不會有病
  • 2:29 - 2:34
    至少是大部份的時候都不會有病
    那就好像隨時隨地都有遇雨停賽的可能
  • 2:34 - 2:36
    我們有癌症的徵兆
  • 2:36 - 2:39
    但是最終通常都不會變成癌症
  • 2:39 - 2:41
    還有
  • 2:41 - 2:45
    以症狀不顯著的骨質疏鬆症為例
  • 2:45 - 2:47
    這是一種骨質薄化的病症
  • 2:47 - 2:49
    如果你將它視為骨質減少
  • 2:49 - 2:53
    你必須在三年內治療270位女性
  • 2:53 - 2:55
    以免其中一位跌斷了骨頭
  • 2:55 - 2:56
    當你計算有多少女性
  • 2:56 - 2:59
    被診斷為骨質減少時
    所得到的數字
  • 2:59 - 3:01
    將會非常驚人
  • 3:01 - 3:03
    是否有人懷疑過
  • 3:03 - 3:06
    花費這些錢
  • 3:06 - 3:10
    還有為了治療這些徵兆而服用的藥物所帶來的副作用
  • 3:10 - 3:14
    我們已在健康管理上花費超過兩萬億美元
  • 3:14 - 3:17
    而且保守估計每年還有十萬人面臨死亡
  • 3:17 - 3:19
    他們不是因為有了什麼疾病
  • 3:19 - 3:23
    而是因為我們給他的治療所產生的併發症
    讓他面臨死亡
  • 3:23 - 3:26
    在這個國家
  • 3:26 - 3:27
    我們一直用醫藥的方式來處理每件事
  • 3:27 - 3:30
    在場的女性朋友
  • 3:30 - 3:32
    有幾個壞消息是您已經知道的
  • 3:32 - 3:35
    那就是您生命中的每一個面向
  • 3:35 - 3:36
    都已被醫藥化了
  • 3:36 - 3:39
    第一個階段是在你年輕的時候
  • 3:39 - 3:43
    有一個東西是每個月出現一次
    那也已經被醫藥化了
  • 3:43 - 3:44
    這是一種已經被治療的症狀
  • 3:44 - 3:46
    第二個階段是
  • 3:46 - 3:47
    如果你懷孕了
  • 3:47 - 3:50
    這件事也被醫藥化了
  • 3:50 - 3:52
    你必須要經歷高科技的懷孕過程
  • 3:52 - 3:55
    否則可能會有問題
  • 3:55 - 3:59
    第三個階段是更年期
  • 3:59 - 4:03
    我們都知道幾十年來上百萬位婦女
  • 4:03 - 4:06
    被以荷爾蒙替代療法來治療更年期的症狀
  • 4:06 - 4:10
    直到某一刻國家衛生研究所發表了一篇研究
  • 4:10 - 4:11
    我們才突然驚醒
  • 4:11 - 4:12
    這份研究報告指出
  • 4:12 - 4:17
    事實上,對許多婦女來說
  • 4:17 - 4:19
    荷爾蒙替代療法可能造成更多的傷害
  • 4:19 - 4:21
    遠多於它所帶來的幫助
  • 4:21 - 4:23
    比方說
  • 4:23 - 4:24
    我不想讓男人離開
  • 4:24 - 4:27
    畢竟我也是個男人
  • 4:27 - 4:28
    我有一個壞消息要告訴在座的男性
  • 4:28 - 4:30
    以及在任何地方的觀眾朋友
  • 4:30 - 4:31
    你們都有
  • 4:31 - 4:34
    致命的病症
  • 4:34 - 4:37
    因此,請深呼吸片刻
  • 4:37 - 4:38
    這叫作死亡前兆
  • 4:38 - 4:43
    每一個人都有這個病症
    因為你們都有一個可能致死的危險因子
  • 4:43 - 4:45
    那就是活著
  • 4:45 - 4:48
    但是我有一個好消息要告訴你
  • 4:48 - 4:52
    因為我是個新聞工作者
    我喜歡讓事情以快樂或是正向思考的方式來作結
  • 4:52 - 4:56
    這個好消息是如果你能夠在我的演講後倖存
  • 4:56 - 4:59
    稍後見分曉
  • 4:59 - 5:02
    你就會是一位有「倖存前兆」的人
  • 5:02 - 5:07
    我虛構了死亡前兆這個詞
  • 5:07 - 5:11
    如果我用了某個人創造的這個詞
  • 5:11 - 5:13
    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 5:13 - 5:14
    我並沒有虛構倖存前兆者
  • 5:14 - 5:20
    倖存前兆者是一個多麼特殊的癌症提倡團體
  • 5:20 - 5:21
    希望每個人都有危險因子
  • 5:21 - 5:23
    但是事實上
  • 5:23 - 5:25
    他們連這個癌症的名字都沒有
  • 5:25 - 5:26
    你是一個倖存前兆者
  • 5:26 - 5:31
    我們今早在這裡看了HBO電影台
  • 5:31 - 5:32
    我很好奇如果馬克伯內特在場
  • 5:32 - 5:37
    我會建議他拍一場叫「倖存前兆者」的實鏡電視秀
  • 5:37 - 5:40
    如果你生了病,你就得離開這座島
  • 5:40 - 5:45
    但是問題是
  • 5:45 - 5:47
    我們有一種非常徹底且基本的宣傳機制
  • 5:47 - 5:49
    我們是被選出來的
  • 5:49 - 5:52
    在這個機制的每一分一毫都被安排好了
  • 5:52 - 5:56
    我們要做的事、給每個人一個前兆
  • 5:56 - 5:58
    接著其中一部份則成了病症
  • 5:58 - 6:02
    以醫病關係來作說明
  • 6:02 - 6:07
    大部份的醫生都在收費服務的機制裡
  • 6:07 - 6:09
    基本上他們樂於做更多手續、測驗
  • 6:09 - 6:11
    開立處方箋
  • 6:11 - 6:12
    病人前來就醫
  • 6:12 - 6:16
    他們想要某種東西
    我們是美國人,我們不會只是站在那裡
  • 6:16 - 6:19
    我們需要做點什麼
    因此他們得到了藥物與治療
  • 6:19 - 6:23
    他們想要聽到這是你目前可以用的藥
    以及你如何治療病症
  • 6:23 - 6:25
    如果醫生沒有給你這些東西
  • 6:25 - 6:27
    你就會另外找一家醫院
  • 6:27 - 6:29
    這對醫生的生意來說不太好
  • 6:29 - 6:30
    更糟的可能是
  • 6:30 - 6:34
    如果最後你被診斷出某種疾病
  • 6:34 - 6:37
    而之前的醫生沒有做那些檢驗,你就會告他
  • 6:37 - 6:40
    我們有不斷嘗試開發出適用各種病症藥品的製藥廠
  • 6:40 - 6:45
    擴展能夠得到合適處方藥物的病人
  • 6:45 - 6:48
    因為那很顯然的滿足了最基本的需求
  • 6:48 - 6:50
    我們有像「倖存前兆者」的提倡團體
  • 6:50 - 6:54
    試著想要讓更多人覺得他們身處危機、患有病症
  • 6:54 - 6:56
    因此他們可以得到更多的贊助
  • 6:56 - 6:59
    提升能見度等等
  • 6:59 - 7:01
    然而這並非屬實
  • 7:01 - 7:04
    不管新聞工作者怎麼做
  • 7:04 - 7:05
    都不是在責備特別的球員
  • 7:05 - 7:07
    我們都很盡責
  • 7:07 - 7:08
    我也很盡責
  • 7:08 - 7:12
    其實我支持洋基隊
  • 7:12 - 7:15
    我的意思是當你可以做任何事情的時候
  • 7:15 - 7:17
    支持最有可能的罪犯
  • 7:17 - 7:19
    謝謝
  • 7:19 - 7:23
    但是每個人都是負責任的
  • 7:23 - 7:26
    我曾去過醫學院
  • 7:26 - 7:30
    卻沒有一堂叫做「如何保持懷疑態度的思考」
  • 7:30 - 7:32
    或是「如何避免做檢驗」
  • 7:32 - 7:35
    我們的體制如此
  • 7:35 - 7:37
    而你只能在其中做該做的事
  • 7:37 - 7:40
    這其實讓身為記者的我了解所有這些動機
  • 7:40 - 7:44
    你知道經濟學者可能會說
  • 7:44 - 7:45
    世界上沒有不好的人
  • 7:45 - 7:47
    只有不好的動機
  • 7:47 - 7:49
    確實如此
  • 7:49 - 7:52
    因為我們創造了一種醫學界的《夢幻成真》
  • 7:52 - 7:57
    當你在每一個角落擺一台核磁共振儀器
  • 7:57 - 8:01
    就等於你在每一間醫院放了一個機器人
    他會告訴每個人都需要機器手術
  • 8:01 - 8:05
    我們已經建立了一個機制
    一旦建立了,事情就會順其而行
  • 8:05 - 8:08
    但是你也可以倔將地告訴人們
  • 8:08 - 8:11
    說服他們
  • 8:11 - 8:13
    一定要這麼做
  • 8:13 - 8:17
    一直到我當了記者後
    我才理解到原來我也是問題的一部份
  • 8:17 - 8:19
    而且我們大家都是這個問題的一部份
  • 8:19 - 8:23
    過去我醫藥化每一個風險因子
  • 8:23 - 8:27
    我每天都寫了很多故事且授權故事
  • 8:27 - 8:30
    目的是不讓人們感到如此焦慮
    雖然這種事很常發生
  • 8:30 - 8:33
    但是你知道
    事情總有解決的辦法
  • 8:33 - 8:34
    上個星期我去見了我的內科醫生
  • 8:34 - 8:37
    他告訴我
  • 8:37 - 8:39
    「你知道的,你該減肥了。」
  • 8:39 - 8:42
    每一個在場的觀眾都可以免費告訴我這件事
  • 8:42 - 8:44
    但是我卻得花錢請他跟我說
  • 8:44 - 8:46
    那就是我該減肥了
  • 8:46 - 8:51
    好吧,他是對的
  • 8:51 - 8:52
    我確實是好幾十年的高血壓患者
  • 8:52 - 8:54
    我父親在我這個年紀的時候也一樣
  • 8:54 - 8:58
    而且這是一個真的疾病,這不是前兆而已
  • 8:58 - 9:00
    這是真的高血壓
  • 9:00 - 9:01
    好吧,他是對的
  • 9:01 - 9:04
    但是他沒有告訴我
  • 9:04 - 9:06
    嘿,你有肥胖的前兆
  • 9:06 - 9:09
    或是你糖尿病的前兆,或是那之類的病症
    他一點也沒有說
  • 9:09 - 9:12
    他用了一個比較好的方式告訴我
    你該減少你的膽固醇攝取量
  • 9:12 - 9:15
    喔,不對,
    他是說:「出門去減個肥吧!之後再來和我見面
  • 9:15 - 9:17
    還是打個電話通知我,讓我知道你已經開始減肥了
  • 9:17 - 9:19
    對我來說
  • 9:19 - 9:21
    這是一條可行的路
  • 9:21 - 9:23
    順帶一提
  • 9:23 - 9:25
    比利.比恩也學到了同樣的道理
  • 9:25 - 9:29
    他終於僱用了這個孩子,而這個孩子也真的成功了
  • 9:29 - 9:33
    他在這之中學到了並不只是要打出全壘打
  • 9:33 - 9:38
    不是每一球都要像打擊率高的選手一樣每球必中
    這就和洋基隊那種熱門球隊的作法一樣
  • 9:38 - 9:40
    他們喜歡挑選那樣的人
  • 9:40 - 9:44
    這個孩子告訴他,你要好好觀察這些人
  • 9:44 - 9:45
    然後找出一個喜歡走路的人
  • 9:45 - 9:47
    因為步行上壘是件好事
  • 9:47 - 9:50
    而在我們的醫藥體系中
  • 9:50 - 9:51
    我們需要認出
  • 9:51 - 9:53
    這是真的好球嗎?
  • 9:53 - 9:56
    還是就此遺忘,別理這件事?
  • 9:56 - 9:58
    謝謝
Title:
Ivan Oransky: 我們都被過度醫藥化了嗎?
Speaker:
Ivan Oransky
Description:

路透社記者Ivan Oransky警告我們正面臨一個充斥著診斷前兆、高危險群…等名詞的環境中,而且日趨嚴重。在這個TEDMED的演講中,Ivan Oransky告訴我們可以如何透過棒球的道理來找出醫療照護的解決之道。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Talks
Duration:
10:04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 Compare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