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turn to Video

如何把下沉的城市轉變成能對抗洪水的景觀

  • 0:01 - 0:04
    此時此刻,
  • 0:04 - 0:07
    我們每呼吸一口氣,
  • 0:07 - 0:12
    全世界的主要三角洲
    城市都在下沉中,
  • 0:12 - 0:15
    包括紐約、倫敦、
  • 0:15 - 0:18
    東京、上海、紐奧良,
  • 0:18 - 0:21
    以及我的城市,曼谷。
  • 0:23 - 0:27
    這是氣候變遷的常見版本。
  • 0:29 - 0:30
    這是我的版本。
  • 0:31 - 0:34
    沒什麼大不了,
    不過是街上有一隻鱷魚。
  • 0:34 - 0:35
    (笑聲)
  • 0:35 - 0:38
    這是很迫切的氣候變遷影響:
  • 0:39 - 0:40
    在下沉的城市。
  • 0:42 - 0:46
    這裡,你們可以看到
    曼谷的都市化,
  • 0:46 - 0:49
    向每個方向擴張,
  • 0:49 - 0:53
    從能滲水的農耕土地——
  • 0:54 - 0:57
    能夠呼吸並吸收水份的土地——
  • 0:57 - 0:59
    轉變成水泥叢林。
  • 1:02 - 1:06
    降雨三十分鐘之後,
    有些地方就會變成這樣。
  • 1:07 - 1:09
    每當下雨,
  • 1:09 - 1:11
    我就希望我的車能變成船。
  • 1:13 - 1:16
    這片土地已經沒有
    多餘空間容納水。
  • 1:16 - 1:20
    它已經失去了它的吸水能力。
  • 1:22 - 1:26
    曼谷大都市地區的現實
  • 1:26 - 1:31
    就是這個城市中有一千五百萬人,
  • 1:31 - 1:35
    在會移動的泥濘河流三角洲上
  • 1:35 - 1:37
    居住、工作、通勤。
  • 1:38 - 1:42
    曼谷每年下沉超過一公分,
  • 1:43 - 1:46
    這比預測的海平面
  • 1:46 - 1:50
    上升速率還要快四倍。
  • 1:51 - 1:56
    2030 年,我們可能
    就在海平面下了,
  • 1:56 - 1:58
    很快就要發生了。
  • 2:01 - 2:07
    我這個景觀設計師在這裡不是巧合。
  • 2:08 - 2:11
    我小時候,是在連棟房屋中長大的,
  • 2:11 - 2:15
    旁邊就是繁忙的道路,總是塞車。
  • 2:17 - 2:21
    我的房子前面有一個水泥停車場,
  • 2:21 - 2:23
    那是我的遊戲樂園。
  • 2:24 - 2:27
    我唯一能找到
  • 2:27 - 2:30
    且能玩的生物,
  • 2:30 - 2:34
    就是這些躲躲藏藏的小植物,
  • 2:34 - 2:37
    試著從水泥人行道的
    裂縫中長出來。
  • 2:38 - 2:40
    我和朋友最愛玩的遊戲,
  • 2:40 - 2:44
    就是從這個裂縫
  • 2:44 - 2:47
    挖出更大的洞,
  • 2:47 - 2:50
    讓這株小植物能夠爬出來——
  • 2:50 - 2:52
    再多長出來一點。
  • 2:54 - 2:57
    是的,景觀設計
  • 2:57 - 3:02
    讓我有機會繼續我的雄心壯志——
  • 3:02 - 3:04
    (笑聲)
  • 3:04 - 3:08
    讓這片水泥地重回大自然的擁抱。
  • 3:10 - 3:13
    之前,泰國人——我的同胞——
  • 3:13 - 3:19
    我們適應了乾濕季節的循環,
  • 3:19 - 3:23
    你可以稱我們是兩棲動物。
  • 3:23 - 3:24
    (笑聲)
  • 3:24 - 3:26
    我們住在陸上和水上。
  • 3:27 - 3:29
    我們兩者都能適應。
  • 3:30 - 3:35
    發生淹水時我們很開心,
    因為水能讓我們的土地更肥沃。
  • 3:37 - 3:39
    但現在,淹水意味著……
  • 3:40 - 3:42
    災難。
  • 3:43 - 3:44
    2011 年,
  • 3:44 - 3:48
    泰國遭受到史上最具破壞性
  • 3:48 - 3:52
    且損失慘重的水災。
  • 3:53 - 3:57
    洪水把泰國中部變成了一個大湖。
  • 3:59 - 4:04
    你們可以從圖的中間
    看到淹水的規模,
  • 4:04 - 4:07
    對比曼谷的規模,用黃色框標示。
  • 4:08 - 4:11
    水從北方開始泛濫,
  • 4:11 - 4:14
    通過好幾個省。
  • 4:17 - 4:20
    數百萬我的同胞,
  • 4:20 - 4:23
    包括我和我的家人,
  • 4:23 - 4:26
    被迫離開家園,無家可歸。
  • 4:27 - 4:30
    有些人得要逃離城市。
  • 4:30 - 4:35
    許多人害怕失去
    他們的家以及所有物,
  • 4:35 - 4:41
    所以他們留在淹水區,
    沒有電力也沒有乾淨的水。
  • 4:43 - 4:47
    對我來說,這場洪水清楚反映出
  • 4:47 - 4:49
    我們的現代基礎建設,
  • 4:51 - 4:56
    以及特別是我們認為
    用水泥可以對抗淹水的概念,
  • 4:56 - 5:02
    讓我們在面對氣候的
    不確定性時,變得極度脆弱。
  • 5:04 - 5:07
    但,在這場災難的中心,
  • 5:07 - 5:09
    我找到了我的使命。
  • 5:09 - 5:14
    我不能坐視我的城市持續下沉。
  • 5:15 - 5:17
    這個城市需要我,
  • 5:17 - 5:21
    且我有能力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 5:23 - 5:24
    六年前,
  • 5:26 - 5:27
    我開始了我的計畫。
  • 5:28 - 5:34
    我和我的團隊贏了朱拉隆功大學
    百年世紀公園的設計比賽。
  • 5:35 - 5:40
    這是泰國第一間
    大膽做重大任務的大學,
  • 5:41 - 5:45
    目的是要慶祝一百年校慶,
  • 5:45 - 5:50
    把這片土地作為
    我們城市的大眾公園。
  • 5:51 - 5:57
    在許多其他城市中,
    有公園是很正常的事,
  • 5:57 - 6:00
    但在曼谷卻不是,
  • 6:00 - 6:03
    曼谷的人均公共綠色空間,
  • 6:03 - 6:08
    在亞洲人口百萬以上的大城市中,
    是最低的其中之一。
  • 6:10 - 6:14
    我們的計畫成了近三十年來的
  • 6:14 - 6:17
    第一座新建公共公園。
  • 6:18 - 6:20
    十一英畝的公園——
  • 6:20 - 6:24
    在曼谷的心臟地帶,
    一個綠色的大裂縫——
  • 6:24 - 6:26
    去年才開放。
  • 6:27 - 6:28
    (掌聲和歡呼)
  • 6:28 - 6:29
    謝謝。
  • 6:29 - 6:34
    (掌聲)
  • 6:34 - 6:38
    四年來,我們在無數會議中努力,
  • 6:39 - 6:42
    始終不放棄說服大家
  • 6:42 - 6:48
    這座公園的目的
    並不只是美化或娛樂:
  • 6:48 - 6:50
    它必須要協助
    這個城市處理水問題,
  • 6:50 - 6:53
    它必須要協助這個城市
    對抗氣候變遷。
  • 6:54 - 6:56
    它的運作方式如下。
  • 6:56 - 6:59
    曼谷是個平坦的城市,
  • 6:59 - 7:02
    我們傾斜整座公園,
  • 7:02 - 7:06
    利用地心引力收集每一滴雨水。
  • 7:08 - 7:12
    地心引力會把水流從最高點
  • 7:12 - 7:14
    引到最低點。
  • 7:15 - 7:19
    這座公園有三個主要元素,
    結合成一個系統來運作。
  • 7:20 - 7:22
    首先是綠屋頂。
  • 7:23 - 7:26
    這是泰國最大的綠屋頂,
  • 7:26 - 7:29
    下面有雨水槽以及博物館。
  • 7:31 - 7:32
    在旱季,
  • 7:32 - 7:38
    收集到的雨水可以供應
    公園一個月的澆水需求。
  • 7:39 - 7:43
    綠屋頂流下來的水會落入濕地,
  • 7:44 - 7:47
    本土的水生植物能夠協助過濾,
  • 7:47 - 7:49
    讓水變乾淨。
  • 7:50 - 7:52
    在低的那一端,
  • 7:52 - 7:56
    保留池能收集所有的水。
  • 7:57 - 8:01
    在這個池中有水上腳踏車。
  • 8:02 - 8:06
    大家能邊踩腳踏車邊協助清理水。
  • 8:06 - 8:12
    他們的運動變成公園
    水系統的一個主動部分。
  • 8:14 - 8:18
    當生命給你淹水,你就好好玩水。
    (改自當生命給你檸檬…)
  • 8:18 - 8:19
    (笑聲)
  • 8:21 - 8:25
    百年世紀公園給人空間,
    也給水空間,
  • 8:25 - 8:29
    這正是我們和我們的
    城市所需要的。
  • 8:31 - 8:35
    這是種水陸兩用的設計。
  • 8:35 - 8:38
    這座公園的重點不在擺脫洪水。
  • 8:39 - 8:42
    而是要創造一種方式,與水共存。
  • 8:43 - 8:47
    在這座公園,沒有
    一滴雨水被浪費掉。
  • 8:48 - 8:54
    這座公園能夠保存
    和收集一百萬加侖的水。
  • 8:57 - 8:58
    (掌聲)
  • 8:58 - 8:59
    謝謝。
  • 8:59 - 9:03
    (掌聲)
  • 9:03 - 9:07
    對我來說,每一項計畫
    都是一個機會,
  • 9:07 - 9:11
    可以在這座水泥叢林中
    創造出更多綠色裂縫,
  • 9:12 - 9:17
    用景觀設計當作解決方案,
  • 9:17 - 9:22
    比如,把這片水泥屋頂
    轉變成都市農場,
  • 9:22 - 9:25
    來協助吸收雨水;
  • 9:25 - 9:27
    減少都市熱島效應,
  • 9:27 - 9:30
    在城市中種植食物;
  • 9:31 - 9:35
    再利用廢棄的水泥結構,
  • 9:35 - 9:38
    將它變為綠色人行天橋;
  • 9:39 - 9:43
    國立法政大學還有
    另一個防洪公園,
  • 9:44 - 9:47
    即將完成
  • 9:47 - 9:51
    全南亞校園中最大的綠屋頂。
  • 9:55 - 9:59
    嚴重的洪水是我們的新「正常」,
  • 9:59 - 10:03
    讓東南亞地區——
  • 10:03 - 10:07
    海岸線最長的地區——
  • 10:07 - 10:09
    受極大的風險。
  • 10:10 - 10:13
    創建一個公園只是一個解決方案。
  • 10:15 - 10:17
    意識到氣候變遷就意味著
  • 10:18 - 10:23
    在每個行業當中,
  • 10:23 - 10:27
    我們都有越來越多的
    義務要了解氣候風險,
  • 10:28 - 10:33
    並把我們在做的任何事情
    都變成是解決方案的一部分。
  • 10:34 - 10:38
    因為如果我們的城市
  • 10:38 - 10:41
    繼續現況,
  • 10:42 - 10:45
    類似的大災難會再次發生……
  • 10:46 - 10:48
    一而再,再而三。
  • 10:50 - 10:53
    在這些下沉的城市中創造解決方案
  • 10:53 - 10:58
    就像是要讓不可能成為可能。
  • 11:00 - 11:01
    對此,
  • 11:02 - 11:05
    我想要分享一個詞,
  • 11:05 - 11:08
    我一直牢記在心的詞,
  • 11:08 - 11:10
    那就是「tangjai」。
  • 11:12 - 11:18
    「tang」的字面翻譯是堅守,
  • 11:20 - 11:23
    「jai」意味著「心」。
  • 11:25 - 11:28
    你的心要堅守著你的目標。
  • 11:29 - 11:34
    在泰文中,當你承諾要做某件事時,
  • 11:34 - 11:37
    你要把「tangjai 」
    放在你的工作前面,
  • 11:37 - 11:41
    這樣你的心就會在你的做為當中。
  • 11:42 - 11:44
    不論路有多艱困,
  • 11:44 - 11:46
    不如何裂縫有多大,
  • 11:46 - 11:48
    你都要朝目標邁進,
  • 11:48 - 11:51
    因為你的心就在那裡。
  • 11:53 - 11:56
    是的,泰國是家。
  • 11:58 - 12:00
    這塊土地是我唯一的家,
  • 12:02 - 12:07
    我的心會堅守著它。
  • 12:08 - 12:10
    你的心堅守著什麼呢?
  • 12:10 - 12:11
    謝謝。
  • 12:11 - 12:12
    (掌聲)
  • 12:12 - 12:13
    謝謝。
  • 12:13 - 12:14
    謝謝(泰文)。
  • 12:15 - 12:18
    (掌聲和歡呼)
Title:
如何把下沉的城市轉變成能對抗洪水的景觀
Speaker:
庫其根 · 吳拉公
Description:

從倫敦到東京,氣候變遷正在造成城市下沉——我們的現代水泥基礎建設讓我們在面對嚴重洪水時更脆弱,景觀設計師及 TED 研究會員庫其根 · 吳拉公如是說。但,如果我們能設計出協助對抗洪水的城市呢?在這場鼓舞人心的演說中,吳拉公展示她如何在曼谷開發大型公園,儲存百萬加侖的雨水,並希望大家能做出更多氣候變遷解決方案,將城市重新與大自然連結。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Talks
Duration:
12:30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