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turn to Video

家在何方?

  • 0:01 - 0:03
    你從哪裡來?
  • 0:03 - 0:05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
  • 0:05 - 0:07
    但是近年來,當然,簡單的問題
  • 0:07 - 0:10
    伴隨而來的是相對複雜的答案。
  • 0:10 - 0:13
    人們總是問我,我從何而來,
  • 0:13 - 0:16
    他們期待聽到我說印度,
  • 0:16 - 0:19
    當然他們說的一點也沒錯,
  • 0:19 - 0:23
    我流著印度的血,祖先也來自印度。
  • 0:23 - 0:27
    只不過,我這輩子從來沒有
    在那裡生活過一天。
  • 0:27 - 0:29
    當地超過兩萬兩千種方言,
  • 0:29 - 0:32
    我一個字也不會講。
  • 0:32 - 0:34
    因此,我想我沒什麼資格
  • 0:34 - 0:37
    說自己是印度人。
  • 0:37 - 0:38
    那麼,如果「你從哪裡來?」
  • 0:38 - 0:41
    意謂著「你在哪裡出生、長大和讀書?」
  • 0:41 - 0:44
    那麼,我就完全屬於
    那個小巧可愛的國家
  • 0:44 - 0:45
    英國。
  • 0:45 - 0:48
    只不過,一直到我大學畢業後,
  • 0:48 - 0:50
    我就離開英國了。
  • 0:50 - 0:51
    在我所有的成長期間,
  • 0:51 - 0:54
    我總是班上唯一一個,在最初,
  • 0:54 - 0:57
    不把課本上
    經典的英國英雄人物
  • 0:57 - 1:00
    當做典範的孩子。
  • 1:00 - 1:01
    如果「你從哪裡來?」
  • 1:01 - 1:03
    指的是「你在哪裡繳稅?
  • 1:03 - 1:05
    你在哪裡上醫院、看牙醫?」
  • 1:05 - 1:08
    這樣一來,我就成了道地的美國人。
  • 1:08 - 1:10
    我來這裡四十八年了,
  • 1:10 - 1:12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來了。
  • 1:12 - 1:14
    只不過,其中的幾年,
  • 1:14 - 1:16
    我得帶著這張有趣的粉紅小卡,
  • 1:16 - 1:18
    上頭還有綠色的線劃過我的臉,
  • 1:18 - 1:21
    證明我是永久居留的外籍居民。
  • 1:21 - 1:25
    我在那住得越久,
    真的越覺得自己是個外星人。
  • 1:25 - 1:28
    (笑聲)
  • 1:28 - 1:29
    如果「你從哪裡來?」
  • 1:29 - 1:32
    意謂著「哪個地方深植你心,
  • 1:32 - 1:35
    又或是你想在哪裡待最久?」
  • 1:35 - 1:36
    那麼我就成了日本人,
  • 1:36 - 1:39
    因為到目前為止,
  • 1:39 - 1:42
    我已經在日本待了廿五年。
  • 1:42 - 1:45
    只不過,那些年來
    我是用觀光簽證入境的。
  • 1:45 - 1:47
    我相信,也沒有多少日本人
  • 1:47 - 1:50
    會認為我是他們的國民。
  • 1:50 - 1:53
    我說的這些,只是想要強調
  • 1:53 - 1:56
    我的背景有多老派
  • 1:56 - 1:57
    又多一致。
  • 1:57 - 2:01
    因為當我到了香港、雪梨或是溫哥華,
  • 2:01 - 2:03
    大部份我碰到的小孩
  • 2:03 - 2:07
    都比我更國際化,文化也更多元。
  • 2:07 - 2:09
    他們有一個和父母住的家,
  • 2:09 - 2:13
    還有另一個和伴侶住的家,
  • 2:13 - 2:16
    第三個家也許是他們碰巧造訪的地方,
  • 2:16 - 2:19
    第四個家是他們夢想中的家,
  • 2:19 - 2:21
    還有更多可能。
  • 2:21 - 2:25
    他們的一生是從許多不同的地方
  • 2:25 - 2:28
    搜集小片玻璃而組成的
  • 2:28 - 2:31
    彩色花窗。
  • 2:31 - 2:33
    對他們來說,家是進行式。
  • 2:33 - 2:36
    那就像是一個計畫,他們可以不斷地
  • 2:36 - 2:39
    更新、改善和修正。
  • 2:39 - 2:41
    對越來越多人來說,
  • 2:41 - 2:45
    家和一把泥土的連結,顯然,
  • 2:45 - 2:48
    遠比一縷心靈還少。
  • 2:48 - 2:51
    如果有人突然問我:「你家在哪裡?」
  • 2:51 - 2:53
    我想到的是愛人與好友,
  • 2:53 - 2:58
    或是陪伴我四處旅行的歌曲。
  • 2:58 - 3:00
    我常有這樣的感覺,
  • 3:00 - 3:02
    但對我來說,這就是家的意義。
  • 3:02 - 3:05
    數年前,我在父母位於加州的房子裡,
  • 3:05 - 3:08
    當我爬上樓梯時,
  • 3:08 - 3:11
    我的視線穿越了客廳的窗子,
  • 3:11 - 3:16
    我看到我們被七十英尺高的火焰包圍,
  • 3:16 - 3:18
    就像其它地方,加州的野火
  • 3:18 - 3:22
    時不時就會蔓延整個山頭。
  • 3:22 - 3:25
    三個小時後,
  • 3:25 - 3:28
    大火吞噬了我家和所有東西,
  • 3:28 - 3:31
    只留下我和灰燼。
  • 3:31 - 3:34
    隔天早上,
  • 3:34 - 3:35
    我在朋友家的地板上醒來時,
  • 3:35 - 3:38
    我在世界上僅有的東西只有
  • 3:38 - 3:40
    剛從廿四小時營業的
    超市裡買來的牙刷。
  • 3:40 - 3:42
    當然,如果有人在那之後問我:
  • 3:42 - 3:44
    「你家在哪裡?」
  • 3:44 - 3:48
    我根本無法指向任何具體的建築物。
  • 3:48 - 3:52
    我的家只能讓我隨身攜帶在心頭了。
  • 3:52 - 3:56
    在很多方面,我都覺得
    這是一種棒透了的解脫。
  • 3:56 - 3:58
    因為當我的祖父母出生時,
  • 3:58 - 4:01
    他們對家、社區,
  • 4:01 - 4:04
    又或是家族的世仇,
  • 4:04 - 4:06
    都在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決定,
  • 4:06 - 4:09
    而且他們也沒有什麼機會
    離開那個生活圈。
  • 4:09 - 4:13
    而現在,至少我們
    可以自己選擇家的樣貌,
  • 4:13 - 4:15
    建造想要的社區模樣,
  • 4:15 - 4:19
    塑造自我形象,
  • 4:19 - 4:21
    也許因為如此,我們不再像
  • 4:21 - 4:23
    祖父母那個年代那樣
  • 4:23 - 4:25
    如此黑白對立。
  • 4:25 - 4:26
    世界最強權國的總統
  • 4:26 - 4:29
    有一半的肯亞血統並非巧合,
  • 4:29 - 4:31
    曾在印尼長大,
  • 4:31 - 4:34
    有一位華裔加拿大籍的妹夫。
  • 4:34 - 4:38
    現在有超過兩億兩千人
  • 4:38 - 4:43
    沒有住在自己的國家,
  • 4:43 - 4:45
    這數字大到讓人難以想像,
  • 4:45 - 4:49
    它所代表的人口數
    等於了整個加拿大、
  • 4:49 - 4:51
    加上整個澳洲、
  • 4:51 - 4:53
    再加一個澳洲、
  • 4:53 - 4:56
    再加一個加拿大的總人口數,
  • 4:56 - 4:58
    然後乘以二,
  • 4:58 - 5:00
    這個數字還略少於
  • 5:00 - 5:02
    這個強大的游牧民族。
  • 5:02 - 5:05
    像我們這樣不住在祖國的人數
  • 5:05 - 5:08
    增長得如此快速,
  • 5:08 - 5:11
    最近的十二年來已達到六千四百萬人,
  • 5:11 - 5:15
    不久之後,這樣的人數
    就會比美國人還多了。
  • 5:15 - 5:20
    我們早已成為了世界上的五大國之一。
  • 5:20 - 5:22
    事實上,在加拿大的最大都市多倫多,
  • 5:22 - 5:26
    現在大部份的市民都是
    過去大家眼中的外國人,
  • 5:26 - 5:30
    來自很特別的地方。
  • 5:30 - 5:34
    我總覺得被外國人圍繞的美感
  • 5:34 - 5:36
    來自於他們一掌把你打醒。
  • 5:36 - 5:38
    你不能把任何事當作理所當然。
  • 5:38 - 5:41
    旅行,對我而言,有點像是戀愛,
  • 5:41 - 5:45
    因為突然間,所有的感官都開啟了,
  • 5:45 - 5:49
    突然間,你留意起世界的神秘模樣。
  • 5:49 - 5:54
    真正的發掘之旅,
    如同普魯斯特 (Marcel Proust) 的名言,
  • 5:54 - 5:57
    不在於看新的景色,
  • 5:57 - 5:59
    而在於用新的眼光來看世界。
  • 5:59 - 6:01
    當然,如果你有新的眼光,
  • 6:01 - 6:03
    即便是舊景重現,即便是家,
  • 6:03 - 6:06
    也變得獨一無二。
  • 6:06 - 6:10
    許多不住在祖國的人們是難民,
  • 6:10 - 6:12
    他們從未想要離開家園,
  • 6:12 - 6:15
    渴望回到故鄉。
  • 6:15 - 6:16
    但我想,對我們之中幸運的人來說,
  • 6:16 - 6:21
    移動的數年,帶來的是
    新鮮又愉快的可能性。
  • 6:21 - 6:22
    無疑地,在我的旅途中,
  • 6:22 - 6:24
    特別是到了世界各地的大都市,
  • 6:24 - 6:26
    我遇見的人就會變成,比如,
  • 6:26 - 6:31
    韓國與德國混血的年輕女性,
  • 6:31 - 6:32
    住在巴黎。
  • 6:32 - 6:35
    然後當她遇見了一位
  • 6:35 - 6:39
    泰國與加拿大混血的青年,住在愛丁堡。
  • 6:39 - 6:41
    她把他當作是同類,
  • 6:41 - 6:45
    她想,也許他們倆比其他
  • 6:45 - 6:49
    純種韓國人或德國人來得相似許多。
  • 6:49 - 6:52
    因此,他們變成了朋友,陷入熱戀。
  • 6:52 - 6:54
    他們搬到了鈕約。
  • 6:54 - 6:56
    (笑聲)
  • 6:56 - 6:58
    或是愛丁堡。
  • 6:58 - 7:01
    他們倆扶養長大的小女孩
  • 7:01 - 7:03
    當然,不會是韓國人、德國人、
  • 7:03 - 7:05
    法國人、泰國人、蘇格蘭人、加拿大人、
  • 7:05 - 7:08
    或是美國人。
  • 7:08 - 7:12
    她會是融合了這些國家的美好結晶。
  • 7:12 - 7:14
    這位年輕女孩
  • 7:14 - 7:17
    夢想世界的方式、
  • 7:17 - 7:20
    書寫世界的方式、思考世界的方式,
  • 7:20 - 7:22
    都可能成為很特別的樣貌,
  • 7:22 - 7:25
    因為她的誕生幾乎是史無前例地
  • 7:25 - 7:27
    由多元文化綜合而成。
  • 7:27 - 7:30
    相較之下,你從哪裡來已不如
  • 7:30 - 7:32
    你往何處去來得重要了。
  • 7:32 - 7:35
    我們受到未來或是當前的影響,
  • 7:35 - 7:38
    已不亞於過去對我們的影響了。
  • 7:38 - 7:40
    我們知道,家不只是一個
  • 7:40 - 7:43
    你恰巧出生的地方,
  • 7:43 - 7:47
    那是一個讓你成為你的地方。
  • 7:47 - 7:49
    然而,
  • 7:49 - 7:52
    這樣的移動造成了很大的問題,
  • 7:52 - 7:54
    那就是當你流離失所時,
  • 7:54 - 7:57
    將難以找到自己的定位。
  • 7:57 - 8:00
    幾年前,我發現自己在聯合航空
  • 8:00 - 8:04
    已經累積了一百萬哩的里程數了。
  • 8:04 - 8:06
    你們都知道一個瘋狂的機制,
  • 8:06 - 8:09
    那就是六天活在地獄,
    然後在第七天得到自由。
  • 8:09 - 8:13
    (笑聲)
  • 8:13 - 8:15
    因此,我開始思考,
  • 8:15 - 8:19
    唯有將移動和靜止放在同一個視野中,
  • 8:19 - 8:22
    才能彰顯兩者共同的美好意義。
  • 8:22 - 8:25
    在我家發生火災的八個月後,
  • 8:25 - 8:28
    我偶然碰到一位
    在當地中學任教的朋友,
  • 8:28 - 8:31
    他說:「我幫你找到最好的地方了。」
  • 8:31 - 8:34
    「真的?」我說,當別人這麼說時,
  • 8:34 - 8:35
    我總是抱著懷疑的態度。
  • 8:35 - 8:36
    「老實說,是假的,」他繼續說道
  • 8:36 - 8:38
    「坐車只要三小時,
  • 8:38 - 8:40
    不太貴,
  • 8:40 - 8:43
    而且可能也不像以你前住過的地方。」
  • 8:43 - 8:48
    「嗯。」我開始被吸引了
    「那是哪裡?」
  • 8:48 - 8:50
    「嗯…」我的朋友開始躊躇不語
  • 8:50 - 8:54
    「嗯,其實那是天主教的修道院。」
  • 8:54 - 8:56
    這答案是錯的。
  • 8:56 - 8:58
    過去我曾在英國教會學校待了十五年,
  • 8:58 - 9:03
    所以我已有足夠的讚美詩集和十字架,
    夠我一輩子用。
  • 9:03 - 9:05
    其實是好幾輩子。
  • 9:05 - 9:08
    但是我的朋友向我保證
    他不是天主教徒,
  • 9:08 - 9:09
    大部分他教的學生也不是,
  • 9:09 - 9:12
    但是每年春天,他都會帶學生到那裡去。
  • 9:12 - 9:17
    如同他過去的經歷,
    即使是最焦躁、最容易分心、
  • 9:17 - 9:21
    荷爾蒙失調的十五歲加州男孩,
  • 9:21 - 9:24
    也只需要花三天靜一靜,
  • 9:24 - 9:28
    就能得到內在的平和與淨化。
  • 9:28 - 9:31
    他找到了自己。
  • 9:31 - 9:33
    我想:「能讓十五歲男孩管用的東西,
  • 9:33 - 9:35
    應該對我也管用。」
  • 9:35 - 9:38
    因此我上了車,沿著海岸線往北
  • 9:38 - 9:40
    開了三小時。
  • 9:40 - 9:42
    路途人煙變得稀少,道路逐漸狹小,
  • 9:42 - 9:45
    後來我彎進一條更窄、
  • 9:45 - 9:49
    未經修整過的兩哩長小徑,
  • 9:49 - 9:51
    一路蜿蜒到山頂。
  • 9:51 - 9:54
    當我下了車,
  • 9:54 - 9:57
    空氣流動著,
  • 9:57 - 9:58
    一片寂靜,
  • 9:58 - 10:02
    但不是一丁點聲響也沒有,
  • 10:02 - 10:06
    那是真正的活力和朝氣的象徵。
  • 10:06 - 10:09
    在我腳下的是浩瀚、靜止的
  • 10:09 - 10:12
    湛藍太平洋。
  • 10:12 - 10:16
    我站在八百英畝大的荒野中。
  • 10:16 - 10:19
    我往下走向留宿處,
  • 10:19 - 10:21
    雖然不大,但是非常舒適,
  • 10:21 - 10:23
    有一張床、一張搖椅,
  • 10:23 - 10:26
    還有一張長桌和一扇更長的畫窗,
  • 10:26 - 10:30
    對著外頭一座小巧、隱密,有圍牆的花園,
  • 10:30 - 10:34
    一千兩百呎金黃色的潘帕斯草原
  • 10:34 - 10:37
    綿延到大海。
  • 10:37 - 10:40
    接著我坐了下來,開始書寫,
  • 10:40 - 10:41
    不斷地書寫、不斷地書寫,
  • 10:41 - 10:45
    即使我上那兒的原意
    是要遠離我的書桌。
  • 10:45 - 10:49
    我起身時已過了四小時。
  • 10:49 - 10:51
    夜幕低垂,
  • 10:51 - 10:56
    我走進這片浩瀚無垠的點點星空,
  • 10:56 - 10:58
    可以看到車燈
  • 10:58 - 11:03
    消逝在南方十二哩外的海角中。
  • 11:03 - 11:06
    前一天的擔憂
  • 11:06 - 11:08
    似乎已消失無蹤。
  • 11:08 - 11:10
    隔天,我在遠離
  • 11:10 - 11:14
    電話、電視和電腦的晨裡醒來,
  • 11:14 - 11:18
    一天的時光似乎延長了上千小時。
  • 11:18 - 11:21
    這是我在旅程中得到的所有自由,
  • 11:21 - 11:26
    但是我卻深深地感覺像是回到了家。
  • 11:26 - 11:28
    我沒有宗教信仰,
  • 11:28 - 11:29
    因此我沒有參與宗教儀式,
  • 11:29 - 11:32
    沒有向修道士尋求指引,
  • 11:32 - 11:35
    我只是沿著修道院漫步,
  • 11:35 - 11:37
    寄些名信片給親愛的人。
  • 11:37 - 11:39
    我看著雲朵,
  • 11:39 - 11:43
    我做了件一直以來
    對我來說最困難的事,
  • 11:43 - 11:46
    那就是什麼也不做。
  • 11:46 - 11:48
    我開始回到這個地方,
  • 11:48 - 11:51
    發現自己正默默地做著最重要的事,
  • 11:51 - 11:55
    就只是靜靜地坐著,
  • 11:55 - 11:58
    然後我做了幾個重要的決定,
  • 11:58 - 12:01
    那是我在追逐最後一封郵件和
    下一場會議的繁忙生活中,
  • 12:01 - 12:03
    不可能這麼做的事。
  • 12:03 - 12:06
    我察覺,我體內有個東西
  • 12:06 - 12:08
    早已渴望這份平靜許久,
  • 12:08 - 12:09
    但是顯然我從未聽見,
  • 12:09 - 12:10
    因為我一直在忙亂的生活中打滾。
  • 12:10 - 12:14
    我像是一個戴著眼罩的瘋子,
  • 12:14 - 12:17
    不斷地抱怨自己看不見。
  • 12:17 - 12:19
    我回想起在我還是個小男孩時,
  • 12:19 - 12:22
    我讀到塞尼加 (Seneca) 筆下的美好詞句:
  • 12:22 - 12:25
    「窮人並非擁有的少,
  • 12:25 - 12:31
    而是渴望得到更多。」
  • 12:31 - 12:33
    當然,我不是建議在座的每一位
  • 12:33 - 12:34
    都去修道院。
  • 12:34 - 12:36
    那不是重點。
  • 12:36 - 12:40
    我認為只有透過停止移動,
  • 12:40 - 12:42
    你才能看清要往何處去。
  • 12:42 - 12:46
    只有透過暫時離開你的生活和這個世界,
  • 12:46 - 12:49
    你才能看見自己最關心的事物,
  • 12:49 - 12:52
    然後找到一個家。
  • 12:52 - 12:54
    我注意到現在有很多人
  • 12:54 - 12:57
    有意識地每天早上靜坐三十分鐘,
  • 12:57 - 12:59
    在房裡的某個角落中關注自己,
  • 12:59 - 13:02
    遠離任何設備。
  • 13:02 - 13:04
    或是每天傍晚時去跑步、
  • 13:04 - 13:06
    又或是把行動電話拋在腦後,
  • 13:06 - 13:10
    和朋友深談。
  • 13:10 - 13:13
    移動是一種珍貴的恩典,
  • 13:13 - 13:16
    它讓我們能夠體現許多
  • 13:16 - 13:19
    祖父母不敢奢望的夢想。
  • 13:19 - 13:21
    然而,移動,
  • 13:21 - 13:25
    終究只在有家可歸時,才有意義。
  • 13:25 - 13:28
    家,到頭來,
  • 13:28 - 13:31
    不只是一個休息的地方,
  • 13:31 - 13:33
    而是你的立足之地。
  • 13:33 - 13:35
    謝謝!
  • 13:35 - 13:41
    (掌聲)
Title:
家在何方?
Speaker:
皮科.艾爾 (Pico Iyer)
Description:

世界上越來越多人住在不是自己的國家裡。擁有四種身世來源的作家皮科.艾爾 (Pico Iyer) 深思家的意義、旅行的喜悅,與靜止的平和。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Talks
Duration:
14:01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 Compare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