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是由公家資助的──為什麼不能被公眾取用?
-
0:01 - 0:05你可曾在對話當中引述一篇研究,
-
0:05 - 0:09但你其實沒讀過那篇研究?
-
0:09 - 0:11(笑聲)
-
0:11 - 0:13有天,我和一位朋友在喝咖啡,
-
0:13 - 0:16我說:「你知道嗎,
我讀到一篇新研究, -
0:16 - 0:19它說咖啡會降低女性
得到憂鬱症的風險。」 -
0:20 - 0:25但其實,我讀的是一則推特訊息。
-
0:25 - 0:27(笑聲)
-
0:27 - 0:28上面說──
-
0:28 - 0:29(笑聲)
-
0:30 - 0:34「一篇新研究指出,喝咖啡會
降低女性得到憂鬱症的風險。」 -
0:34 - 0:35(笑聲)
-
0:35 - 0:40該推特訊息有附一個連結,
連到《紐約時報》部落格, -
0:40 - 0:42該部落格上有位客座部落客
翻譯了研究發現, -
0:42 - 0:45內容是來自《趣味科學網》的文章,
-
0:45 - 0:47該文章的資訊來源
-
0:47 - 0:50是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的新聞網站,
-
0:50 - 0:53該網站引用了那篇研究的摘要,
-
0:53 - 0:58該摘要是將實際在學術期刊上
刊出的那份研究做了總整。 -
0:58 - 1:00(笑聲)
-
1:00 - 1:02這就像是六度分離,
-
1:02 - 1:04只是換成研究。
-
1:04 - 1:05(笑聲)
-
1:05 - 1:08所以,當我說我讀到一篇研究,
-
1:08 - 1:14我的意思其實是,我讀到了將
十年研究總整出來的 59 個字母。 -
1:14 - 1:16(笑聲)
-
1:16 - 1:19所以,當我說我讀到一篇研究,
-
1:19 - 1:22我讀到的只是該研究的一小部分,
-
1:22 - 1:25由四名不同的寫手拼湊起來,
-
1:25 - 1:27他們都不是該研究的作者,
-
1:27 - 1:28然後被我讀到。
-
1:29 - 1:30那似乎不太對。
-
1:31 - 1:34但,要評估原始的研究是很困難的,
-
1:34 - 1:38因為學術人士通常
不和大眾媒體連結。 -
1:39 - 1:41你可能會自問,
-
1:41 - 1:44為什麼學術人士不與大眾媒體連結?
-
1:44 - 1:47他們的資訊來源似乎比較可靠,
-
1:47 - 1:48比媒體專家來的更可靠。
-
1:49 - 1:50對吧?
-
1:50 - 1:51(笑聲)
-
1:51 - 1:55在一個有 4100 間大專院校的國家,
-
1:55 - 1:57感覺這應該是常態才對。
-
1:58 - 1:59但卻不是。
-
1:59 - 2:01怎麼會變這樣?
-
2:03 - 2:06要了解為什麼學者
不和大眾媒體連結, -
2:06 - 2:09需要先了解大學怎麼運作。
-
2:09 - 2:11在過去六年間,
-
2:11 - 2:13我在七間不同的大專院校教書,
-
2:13 - 2:15在四個不同的州。
-
2:15 - 2:17我也算添加了不尋常。
-
2:17 - 2:18(笑聲)
-
2:18 - 2:21同時,我也在攻讀博士學位。
-
2:21 - 2:24在所有這些不同的機構中,
-
2:24 - 2:27研究和出版的過程
以同樣的方式運作。 -
2:27 - 2:31首先,學者要產出自己領域的研究。
-
2:31 - 2:35為了替研究找資金,他們要
申請公家和私人的補助金, -
2:35 - 2:36在研究完成之後,
-
2:36 - 2:39他們要針對他們的發現寫一篇論文。
-
2:39 - 2:42然後他們會把那篇論文
投稿到相關的學術期刊。 -
2:43 - 2:45投稿論文要經過同儕評審的過程,
-
2:45 - 2:47基本上,這就表示其他專家
-
2:47 - 2:49要確認該論文的正確性和可靠性。
-
2:51 - 2:53接著,一旦論文刊出之後,
-
2:53 - 2:56營利公司會轉售該資訊,
-
2:56 - 2:58透過期刊和訂閱資料庫的方式
-
2:58 - 3:00將資訊賣回給大學和公立圖書館。
-
3:01 - 3:03系統就是這樣運作的。
-
3:04 - 3:08研究、撰寫、
同儕評審、刊出、重覆。 -
3:09 - 3:12我和我朋友稱之為餵食怪獸。
-
3:14 - 3:16你們可以看出這方式
可能會造成一些問題。 -
3:18 - 3:22第一個問題是,大部分的
學術研究都是由公家資助, -
3:22 - 3:24卻由私人販售。
-
3:25 - 3:30聯邦政府每年花費
600 億美元在研究上。 -
3:30 - 3:33根據國家科學基金會,
-
3:33 - 3:36那些錢有 29% 流入公立研究大學。
-
3:36 - 3:41所以,如果你數學算很快,
那就是 174 億美元。 -
3:42 - 3:43這是納稅人的錢。
-
3:44 - 3:46但只有五間公司負責
-
3:46 - 3:49發行大部分公家資助的研究。
-
3:49 - 3:552014 年,光是其中一間公司
就賺了 15 億美元的利潤。 -
3:56 - 3:57這是個大事業。
-
3:58 - 4:00我打賭你們能看出這裡的諷刺之處。
-
4:00 - 4:03如果公家在資助學術人士的研究,
-
4:03 - 4:06但我們卻要再付錢
才能取得研究結果, -
4:08 - 4:10好像我們為此付了兩次錢。
-
4:11 - 4:12還有另一個大問題,
-
4:12 - 4:15大部分的學術人士並沒有很大的動機
-
4:15 - 4:18把論文刊登在這些訂閱式
知名期刊以外的地方。 -
4:19 - 4:22大學中的終身職和升職體制,
-
4:22 - 4:24是以學者刊出的數目為依據。
-
4:24 - 4:29所以,書籍和期刊
就像是學者的一種貨幣。 -
4:29 - 4:33出版文章能協助你取得終身職
以及更多的研究獎助金。 -
4:33 - 4:38但若在大眾媒體刊出,
學術人士是無法得到獎賞的。 -
4:39 - 4:41這就是現況,
-
4:42 - 4:44目前的學術生態系統。
-
4:45 - 4:47但我不認為它一定得這樣。
-
4:48 - 4:51我們能做些簡單的改變來反轉現狀。
-
4:52 - 4:55首先,我們先來談談取得。
-
4:56 - 5:00大學挑戰現況的一個做法是
-
5:00 - 5:02獎勵學者出版,
-
5:02 - 5:05不僅限於訂閱式的期刊,
-
5:05 - 5:09也包括開放取得的期刊和大眾媒體。
-
5:10 - 5:13目前有許多學科在開放取用上
已開始有些進展。 -
5:13 - 5:17幸運的是,其他一些大玩家
也開始注意到此事。 -
5:18 - 5:22「Google 學術搜尋」
已讓開放取用的研究 -
5:22 - 5:24很容易能被搜尋到。
-
5:25 - 5:28去年,國會推出一項議案,
-
5:28 - 5:32建議學術研究計畫如果有
-
5:32 - 5:35超過一億美元以上的資金,
-
5:35 - 5:37應該要建立開放取用的政策。
-
5:37 - 5:42今年,太空總署把它的整個
研究圖書館開放給大眾。 -
5:43 - 5:47這個想法已經開始流行。
-
5:48 - 5:50但取用並不只是要能夠
-
5:50 - 5:53拿到一份文件或是研究。
-
5:53 - 5:55它的重點在於要確保
-
5:55 - 5:57那份文件或研究能很容易理解。
-
5:58 - 6:01所以,咱們來談談轉譯。
-
6:03 - 6:07我並不會把轉譯想像成
-
6:07 - 6:11我先前描述的六度分離。
-
6:12 - 6:16反之,如果學者能夠轉譯他們的研究
-
6:16 - 6:18並公開在大眾媒體上,
-
6:18 - 6:20與大眾能有所連結,那會如何?
-
6:22 - 6:23如果學者這麼做,
-
6:23 - 6:26民眾和學術研究之間的距離
-
6:26 - 6:28就會縮短很多。
-
6:28 - 6:32但我並不是在建議
每分研究都要通俗易懂。 -
6:32 - 6:35我只是建議我們
要讓民眾能夠輕易取得研究, -
6:35 - 6:39並聚焦在使用平易近人的語言,
-
6:39 - 6:42這麼一來,真正在為研究付錢的大眾
-
6:42 - 6:45也能讀懂這些研究。
-
6:45 - 6:48這樣做還有其它好處。
-
6:49 - 6:52讓大眾知道他們納的稅
-
6:52 - 6:54如何被用來資助研究,
-
6:54 - 6:58就能開始重新定義大學存在的意義,
-
6:58 - 7:02不是根據它們的足球隊
-
7:02 - 7:04或授予的學位來定義,
-
7:04 - 7:06而是根據它們所發佈的研究來定義。
-
7:07 - 7:12當大眾和學術之間有良好的互動,
-
7:12 - 7:15就能鼓勵大眾參與研究。
-
7:17 - 7:19你們能想像那會是什麼樣子嗎?
-
7:20 - 7:22如果社會科學家
-
7:22 - 7:25能夠協助當地的警察
重新設計他們的敏感度訓練, -
7:25 - 7:30然後合作撰寫一份手冊
供未來訓練參考,那會如何? -
7:31 - 7:37或者,如果我們的教育專家
和當地的公立學校合作, -
7:37 - 7:40擬定要如何介入處理問題學生,
-
7:40 - 7:43然後在當地的報紙上
發佈相關文章,那會如何? -
7:43 - 7:47因為一個運作良好的民主機制
-
7:47 - 7:50需要大眾受到良好的
教育並能理解資訊。 -
7:51 - 7:55而不是讓研究被私人機構
或官僚政治拿來賺錢用, -
7:55 - 7:59把它攤開在我們面前,
不是比較好嗎? -
8:00 - 8:03身為博士生,
-
8:03 - 8:06我知道我是在批評
我想要加入的俱樂部。 -
8:06 - 8:08(笑聲)
-
8:08 - 8:09做這種事還蠻危險的,
-
8:09 - 8:13因為幾年之後我就會
在學術工作市場上了。 -
8:13 - 8:17但,如果學術界的現況
-
8:17 - 8:20是以發佈期刊營利為目的,
-
8:20 - 8:22刊在永遠到不了大眾的期刊上,
-
8:22 - 8:25你最好相信,我的答案會是「不」。
-
8:26 - 8:30我相信包容性的民主研究,
-
8:30 - 8:33能在社區內起作用,能和民眾對話。
-
8:34 - 8:36我希望我所從事的學術界文化
-
8:36 - 8:40不僅能把民眾視為有價值的觀眾,
-
8:40 - 8:42更能把他們視為一份子、參與者。
-
8:43 - 8:46甚至在某些情況下視他們為專家。
-
8:49 - 8:53重點並不是
-
8:53 - 8:56給予大家取得資訊的途徑。
-
8:57 - 9:02重點是轉變學術文化,
從出版轉變到實做, -
9:02 - 9:05從「說」轉變到「做」。
-
9:05 - 9:09你們應該知道,這想法、這希望
-
9:09 - 9:11不只屬於我。
-
9:12 - 9:16我正站在許多人的肩膀上,
包括學者、老師、 -
9:16 - 9:19圖書館圓,和社區成員,
-
9:19 - 9:22他們也主張讓更多人參與對話。
-
9:23 - 9:26我希望各位也能參與我們的對話。
-
9:26 - 9:27謝謝。
-
9:27 - 9:31(掌聲)
- Title:
- 學術研究是由公家資助的──為什麼不能被公眾取用?
- Speaker:
- 艾瑞卡史東
- Description:
-
在美國,你納的稅被用來資助公立大學的學術研究。那為什麼你還需要付錢給昂貴的營利期刊才能得到研究的結果?艾瑞卡史東主張在大眾和學者間要有一種開放取用的新關係,學術人士應該要在更容易取得的媒體上出版論文。她說:「因為運作良好的民主機制,需要大眾受到良好的教育並能取得資訊。」「把研究攤開在我們面前,不擋在官僚政治和付費牆之後,不是比較好嗎?」
- Video Language:
- English
- Team:
closed TED
- Project:
- TEDTalks
- Duration:
- 0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