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z Diller: 一個值得討論的設計-博物館的大泡泡
-
0:00 - 0:04我們通常都把空間分為
-
0:04 - 0:05公共和私人區域
-
0:05 - 0:08而且我們對這樣的區分很瞭解
-
0:08 - 0:10因為我們對於保護我們私有財產
-
0:10 - 0:14和私有空間來說都是專家
-
0:14 - 0:16不過我們卻對於公共的部分
-
0:16 - 0:20不那麼在意細節
-
0:20 - 0:24是什麼把一般的公共空間轉變為好品質的空間呢?
-
0:24 - 0:25這可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
0:25 - 0:27我們工作室一直在研究這個
-
0:27 - 0:28在過去的十年裏
-
0:28 - 0:30透過幾項個案的實務運作來進行
-
0:30 - 0:32我們主要的工作內容
-
0:32 - 0:34是著力在把這個
-
0:34 - 0:36被忽視的工業廢墟
-
0:36 - 0:39變為一個可運作的後工業時代的空間
-
0:39 - 0:41並同時兼顧到
-
0:41 - 0:42未來的發展與過去的延續
-
0:42 - 0:45另一部分的主要工作內容
-
0:45 - 0:47是針對那些與時代脫節的地方
-
0:47 - 0:49建立與我們生活的相關性
-
0:49 - 0:53我們正在準備對林肯中心進行民主化
-
0:53 - 0:56讓一般不常有辦法花300美元買票看歌劇的民眾
-
0:56 - 1:00也能用到這個空間
-
1:00 - 1:02我們團隊不管是在吃,喝,
-
1:02 - 1:04思考, 生活, 都一直跟公共場所脫不了關係
-
1:04 - 1:06有很長時間了
-
1:06 - 1:08我們從這裡面學到了一件重要的事
-
1:08 - 1:12就是 若要創造真正理想的公共空間
-
1:12 - 1:15你必須放棄門戶之見,
-
1:15 - 1:18把 建築, 城市化,
-
1:18 - 1:20地貌, 媒體設計 還有其他專業之間
-
1:20 - 1:22的區隔打破
-
1:22 - 1:24好的空間必須超越這些區隔之上來思考
-
1:24 - 1:27我們的工作也將推進到首都華盛頓
-
1:27 - 1:29在這裡我們正在進行一項
-
1:29 - 1:32改造現有的Hirshhorn博物館的工作
-
1:32 - 1:33這個博物館位於
-
1:33 - 1:36美國最受尊敬的公共空間
-
1:36 - 1:38國家廣場
-
1:38 - 1:40國家廣場是
-
1:40 - 1:43美國的民主的象徵。
-
1:43 - 1:46這個象徵最特別的
-
1:46 - 1:48就是它不是一個物品, 也不是圖像
-
1:48 - 1:50也不是一個人造物,
-
1:50 - 1:51它實際上是一個空間,
-
1:51 - 1:54一個由廣場兩邊整排的建築物
-
1:54 - 1:56包圍起來的空間
-
1:56 - 2:00在這個空間, 公民可以表達他們的不滿
-
2:00 - 2:01並展示他們的權力。
-
2:01 - 2:04在這個空間,也是美國歷史的關鍵時刻
-
2:04 - 2:06發生的地方
-
2:06 - 2:09這些歷史事件都會如同刻在那裡一般的流傳下去
-
2:09 - 2:11像是 1963年的 爭取工作權和自由的華盛頓遊行
-
2:11 - 2:14當時由 馬丁· 路德 · 金 發表的偉大演說。
-
2:14 - 2:19反越戰的活動, 悼念愛滋病亡者
-
2:19 - 2:21的活動
-
2:21 - 2:23爭取婦女的生育權的遊行 (2004年)
-
2:23 - 2:27一直到現在都還有各種活動。
-
2:27 - 2:30廣場是這個國家流傳給後代的
-
2:30 - 2:34最偉大的公民舞臺
-
2:34 - 2:37這是言論自由的代名詞
-
2:37 - 2:40即使你不知道你要說的是什麼。
-
2:40 - 2:45它可能只是一個公民表達同理心的地方。
-
2:45 - 2:49我們認為在這裡有一個巨大的斷裂性
-
2:49 - 2:53介於 廣場這個溝通與漫談的空間
-
2:53 - 2:57還有兩邊的博物館建築 之間
-
2:57 - 3:01這些博物館是通常是被動的
-
3:01 - 3:04這種被動的關係是
-
3:04 - 3:06由博物館扮演呈現者, 而由民眾
-
3:06 - 3:08作為資訊的接收者。
-
3:08 - 3:10所以你可以看到各種恐龍
-
3:10 - 3:14各種昆蟲, 各種火車頭
-
3:14 - 3:15和各種的展示品
-
3:15 - 3:17但你並沒有真正的參與感
-
3:17 - 3:18你只是在接受告知
-
3:18 - 3:23當理查 · 科沙萊克接任Hirshhorn博物館主任時
-
3:23 - 3:25那是在2009 年,
-
3:25 - 3:27他決心利用
-
3:27 - 3:30這座博物館的地理位置優勢
-
3:30 - 3:32在最獨特的地方
-
3:32 - 3:34也就是美國權力中心的所在地
-
3:34 - 3:36同時這裡也是藝術和政治
-
3:36 - 3:42總是渾然天成地聚集的地方
-
3:42 - 3:46可能有一些非常特殊的關係
-
3:46 - 3:50可以在這個獨特之處發展出來
-
3:50 - 3:52問題是,究竟有沒有可能
-
3:52 - 3:54把藝術結合到
-
3:54 - 3:57全國和世界事務的對話中呢?
-
3:57 - 4:01而博物館能不能是文化外交的媒介呢?
-
4:01 - 4:06在華盛頓特區有超過 180 使館
-
4:06 - 4:09有超過 500 的智囊團。
-
4:09 - 4:11應該有一種方法
-
4:11 - 4:14可以把這些具有智慧且全球化的能量
-
4:14 - 4:16透過博物館結合, 並運用到博物館裡。
-
4:16 - 4:19應該有某種形式的腦力的基金
-
4:19 - 4:22所以,當我們開始構思
-
4:22 - 4:25並逐步釐清我們的使命
-
4:25 - 4:27與 理查和他的團隊一起執行
-
4:27 - 4:29Hirshhorn博物館可算是 理查 的心血結晶
-
4:29 - 4:33但除了展示當代藝術展之外
-
4:33 - 4:36Hirshhorn博物館將成為一個公共論壇,
-
4:36 - 4:38一個交流討論的空間
-
4:38 - 4:40主題環繞著 藝術
-
4:40 - 4:45文化、 政治和政策。
-
4:45 - 4:49這裡會有如同 世界經濟論壇 的全球普及性
-
4:49 - 4:52這裡會有像 TED 會議這樣的 跨領域性
-
4:52 - 4:56這裡會有像鄉鎮廣場的 不拘形式
-
4:56 - 4:58為了這一個新的倡議,
-
4:58 - 5:00Hirshhorn 博物館必須要擴展
-
5:00 - 5:01或者轉型成為一個空間
-
5:01 - 5:04採用一種現代的, 容易佈建的結構
-
5:04 - 5:06這就是 Hirshhorn 博物館的樣子
-
5:06 - 5:09像 一個直徑 230 英尺的混凝土甜甜圈
-
5:09 - 5:11在七十年代早期的時候
-
5:11 - 5:13由戈登 · 邦沙夫特所設計。
-
5:13 - 5:14樸拙而寂靜
-
5:14 - 5:16超群而高傲
-
5:16 - 5:18它是一個設計挑戰。
-
5:18 - 5:20建築師對它又愛又恨
-
5:20 - 5:22有一個可取的特徵
-
5:22 - 5:24就是好像把整個博物館抬離地面
-
5:24 - 5:26形成了這樣的空間感
-
5:26 - 5:27它有一個空的核心
-
5:27 - 5:30具有某種神韻與門面
-
5:30 - 5:34很像企業及聯邦政府的樣式
-
5:34 - 5:36包圍著中空的區域
-
5:36 - 5:37的環狀建築, 實際上是畫廊。
-
5:37 - 5:40在佈置展場的時候非常非常的具挑戰性
-
5:40 - 5:42當年 Hirshhorn 博物館 開幕的時候
-
5:42 - 5:44阿達 · 路易絲 · Huxstable,紐約時報的批評員,
-
5:44 - 5:46用了一些特別的譬喻來形容
-
5:46 - 5:47"新監獄現代形態"。
-
5:47 - 5:50"一個殘缺的紀念碑和殘缺的廣場
-
5:50 - 5:52用來陳列殘缺的收藏品"
-
5:52 - 5:54開幕至今過了四十年
-
5:54 - 5:55這座建築將如何擴建
-
5:55 - 5:57來滿足新的進化的展示內容呢?
-
5:57 - 5:59該往哪個方向擴展?
-
5:59 - 6:00它不能往廣場那邊。
-
6:00 - 6:01因為已沒有空地了
-
6:01 - 6:03它不能往庭園那邊。
-
6:03 - 6:08因為已經被造景與雕塑佔據了。
-
6:08 - 6:09那就往中間的洞吧
-
6:09 - 6:14但要如何利用中間的空洞空間
-
6:14 - 6:16而又不會被原本的建築擋住而無法被看到?
-
6:16 - 6:18怎樣的設計才能具有視覺上的標誌性呢?
-
6:18 - 6:21要如何說出自己的話語呢?
-
6:21 - 6:24Hirshhorn博物館, 就座落在
廣場這群具有紀念性的機構之間。 -
6:24 - 6:27大部分都是 新古典主義的、 厚重而不透明的
-
6:27 - 6:30石造的 或是 混凝土的建築物
-
6:30 - 6:32問題是,
-
6:32 - 6:33位於這樣的一個空間的建築
-
6:33 - 6:37國家廣場整體的材質給人什麼樣的感覺呢?
-
6:37 - 6:39這個博物館必須要和其他的建築物有所差異
-
6:39 - 6:41某種全面的差異性
-
6:41 - 6:43在我們的想像中, 這種差異性應該
-
6:43 - 6:46會有空氣的特質,如光線般輕盈
-
6:46 - 6:48會像是曇花一現, 也不會有固定的型態
-
6:48 - 6:50而且是自由的
-
6:50 - 6:54(視頻)
-
7:01 - 7:05這就是主要的想法。
-
7:05 - 7:07像是個巨大的安全氣囊。
-
7:07 - 7:11脹大後就是外面的容器的形狀
-
7:11 - 7:12而且會從每個可能的開口冒出來
-
7:12 - 7:14像是頂部和底邊。
-
7:14 - 7:16更詩意的來想像,
-
7:16 - 7:18我們覺得這樣的氣囊結構
-
7:18 - 7:20會自己把國家廣場的民主空氣
-
7:20 - 7:24呼吸進這裡面來
-
7:24 - 7:28充氣前, 和充氣之後的樣子
-
7:28 - 7:31它被新聞界稱為"大泡泡"。
-
7:31 - 7:34這是休息區
-
7:34 - 7:37基本上就像一個大氣囊的空間
-
7:37 - 7:39從各個方向冒出去
-
7:39 - 7:41氣囊的膜是半透明的。
-
7:41 - 7:45是用鍍了矽層的玻璃纖維做的
-
7:45 - 7:49它充氣一年兩次,一次一個月。
-
7:49 - 7:52這是從博物館裡面看的樣子
-
7:52 - 7:54您大概已經開始覺得好奇
-
7:54 - 7:56到底我們是怎樣
-
7:56 - 7:58讓聯邦政府批准這樣的設計的
-
7:58 - 8:02實際上要經過兩個機構批准。
-
8:02 - 8:06一個機構是要保持
-
8:06 - 8:08國家廣場的尊嚴和神聖不可侵犯性
-
8:08 - 8:11每當我展示這個圖的時候都會臉紅
-
8:11 - 8:15怎麼看就隨你想像了
-
8:15 - 8:17但至少我可以說
-
8:17 - 8:20它是一個組合了
-
8:20 - 8:22顛覆傳統
-
8:22 - 8:25卻又結合崇拜
-
8:25 - 8:28另外也有一些富有創造性的解釋方式
-
8:28 - 8:311910 年設立的的國會建築群法案
-
8:31 - 8:33限制了在華盛頓特區的建築物高度
-
8:33 - 8:35不能超過130 英尺
-
8:35 - 8:38但是 尖頂,塔、 圓頂和尖塔不在此限
-
8:38 - 8:43所以大部分的教會和國家機構的古建築都符合規定
-
8:43 - 8:46我們設計的大泡泡是 153 呎高。
-
8:46 - 8:49跟它旁邊的萬神殿排在一起會像這樣
-
8:49 - 8:52大泡泡裡面的壓縮空氣約有120 萬立方呎。
-
8:52 - 8:54我們把它
-
8:54 - 8:56說成是一種圓頂
-
8:56 - 8:58看起來會像這樣
-
8:58 - 8:59非常的... 莊嚴魁偉
-
8:59 - 9:03處身在廣場內其他的 莊嚴魁偉的建築群中
-
9:03 - 9:06雖然 Hirshhorn博物館
不算是地標建築, -
9:06 - 9:08但是這建築也具有豐富的歷史意義
-
9:08 - 9:10所以在施工的時候不能真的動到建築表面
-
9:10 - 9:12也不能留下任何的痕跡
-
9:12 - 9:14所以我們從邊緣來框住它
-
9:14 - 9:16用鋼纜來支撐它
-
9:16 - 9:20過程中研究了一些束縛的做法
-
9:20 - 9:21這些都非常重要
-
9:21 - 9:23因為整個結構一直會受風吹
-
9:23 - 9:25在頂部有一個固定的鋼環
-
9:25 - 9:28從廣場的任何角度看過來都不能被看到
-
9:28 - 9:30還有一些限制
-
9:30 - 9:32就是大泡泡的亮度
-
9:32 - 9:34它是半透明, 裡面的照明會亮出來
-
9:34 - 9:37但它不能亮得超過 國會大廈
-
9:37 - 9:38和其他一些紀念建築
-
9:38 - 9:39在亮度排行榜上是排在後段的
-
9:39 - 9:43大泡泡每年會被架起來兩次
-
9:43 - 9:46用卡車載運過來
-
9:46 - 9:47然後掛起來
-
9:47 - 9:50然後用低壓空氣
-
9:50 - 9:52吹脹起來
-
9:52 - 9:53再以鋼纜固定
-
9:53 - 9:57底部用水來壓艙固定
-
9:57 - 10:01這是一個非常奇異的時刻
-
10:01 - 10:03當我們被國家廣場的主管單位問到
-
10:03 - 10:06大泡泡的安裝要花多少時間
-
10:06 - 10:09我們回答說, 第一次立起來會需要一週的時間
-
10:09 - 10:12他們就相信了
-
10:12 - 10:16然後就一路輕鬆的過關了
-
10:16 - 10:21事實上在政府與主管單位的溝通與程序
-
10:21 - 10:23都沒有什麼阻礙
-
10:23 - 10:24一些最棘手的障礙
-
10:24 - 10:26反而是在技術上
-
10:26 - 10:27這是經編和緯編設計圖
-
10:27 - 10:29這是一個點雲數據圖
-
10:29 - 10:31幾個地方有極端的壓力
-
10:31 - 10:33這是一個非常,非常不尋常的建築結構
-
10:33 - 10:35裡面沒有常見的向下的重力負載
-
10:35 - 10:37而是在每個方向都有壓力附載
-
10:37 - 10:41我只打算很快掃過這些投影片...
-
10:41 - 10:44這是活動空間的使用場景
-
10:44 - 10:47具有靈活彈性的內部, 可用來開討論會
-
10:47 - 10:49周遭的照明配置
-
10:49 - 10:51是可以調整的配置方式
-
10:51 - 10:53適用於各種用途
-
10:53 - 10:55演出,電影
-
10:55 - 10:58或是裝置藝術
-
10:58 - 11:00而第一次登場的節目
-
11:00 - 11:02將會是一個文化對話的外交活動
-
11:02 - 11:04是和 國際關係委員會
-
11:04 - 11:06共同規劃辦理的
-
11:06 - 11:08形式與內容在這裡合而為一
-
11:08 - 11:11大泡泡就像是一個反紀念建築
-
11:11 - 11:13參與式民主的理念
-
11:13 - 11:15藉由柔軟度來呈現
-
11:15 - 11:17取代了僵固的體制
-
11:17 - 11:18藝術和政治
-
11:18 - 11:22佔據了博物館牆外的模糊空間
-
11:22 - 11:25卻又被包含在博物館的核心之內
-
11:25 - 11:27裡面的氛圍
-
11:27 - 11:30與廣場上的民主氛圍交流著
-
11:30 - 11:35我們滿心期待
-
11:35 - 11:37這個大泡泡第一次鼓起來的時候
-
11:37 - 11:39將會發生在2013年底
-
11:39 - 11:41謝謝
-
11:41 -(掌聲)
- Title:
- Liz Diller: 一個值得討論的設計-博物館的大泡泡
- Speaker:
- Liz Diller
- Description:
-
你要如何將一個不是那麼偉大的建築物裡面, 打造出一個偉大的公共空間呢? 麗茲 迪勒 分享了她在 Hirshhorn博物館 (位於華盛頓特區) 的擴建案例中, 如何創造一個溫馨的, 輕鬆愉快 (甚至可以說是性感的) 公共空間的故事.
- Video Language:
- English
- Team:
closed TED
- Project:
- TEDTalks
- Duration:
- 12:06
![]() |
Dimitra Papageorgiou approv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A new museum wing ... in a giant bubble | |
![]() |
Yu-Sheng Lin accep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A new museum wing ... in a giant bubble | |
![]() |
Yu-Sheng Lin edi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A new museum wing ... in a giant bubble | |
![]() |
Yu-Sheng Lin edi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A new museum wing ... in a giant bubble | |
![]() |
Yu-Sheng Lin edi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A new museum wing ... in a giant bubble | |
![]() |
Yu-Sheng Lin edi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A new museum wing ... in a giant bubble | |
![]() |
Yu-Sheng Lin edi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A new museum wing ... in a giant bubble | |
![]() |
Yu-Sheng Lin edi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A new museum wing ... in a giant bubb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