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Video

「想法感覺」— 我們如何感覺到「想法」?- Danko Nikolić

  • 0:07 - 0:12
    在笛卡爾還沒說那句名言
    「我思故我在」之前,
  • 0:12 - 0:13
    以及這句名言出現之後,
  • 0:13 - 0:15
    科學家及哲學家,
  • 0:15 - 0:19
    對於他們所謂的
    「心-物問題」都絞盡腦汁。
  • 0:19 - 0:24
    心,究竟是某種獨立、非物質的存在,
    並操控我們的肉體?
  • 0:24 - 0:27
    或者,心是屬於身體之中,
    特別難以理解的一個部分?
  • 0:27 - 0:30
    心是如何將我們
    從身體感官所接受的訊息,
  • 0:30 - 0:35
    轉換成看似非實體的經驗,
    也是所謂的「想法」?
  • 0:35 - 0:37
    儘管問題的答案仍持續的辯證中,
  • 0:37 - 0:40
    新的研究指出,
    部份的問題取決於
  • 0:40 - 0:43
    我們一開始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 0:43 - 0:47
    假設我們的感官知覺
    以及想法之間,
  • 0:47 - 0:49
    並沒有什麼不同。
  • 0:49 - 0:51
    對於心智如何運作,
    傳統的模式認為:
  • 0:51 - 0:55
    感官提供獨立的資料給大腦,
  • 0:55 - 0:59
    這些資料再被轉譯成
    適當的心理現象,舉例來說:
  • 0:59 - 1:05
    視覺影像轉譯成樹木,
    聽覺經驗轉譯為鳥語...等等。
  • 1:05 - 1:07
    不過,有時候我們會遇到某些人,
  • 1:07 - 1:11
    他們的感官好像都混在一起,
    他們可以「聽到」顏色,
  • 1:11 - 1:13
    或是「嘗到」聲音。
  • 1:13 - 1:16
    直到最近,這種被稱為
    「聯覺」的現象,
  • 1:16 - 1:17
    普遍被認為是大腦當中
  • 1:17 - 1:20
    負責感官刺激的某些區域之間
  • 1:20 - 1:22
    互相產生連結,
  • 1:22 - 1:27
    像是看到黃色時,
    隨即也聽到降b音調。
  • 1:27 - 1:29
    但是,更新的研究指出,
    聯覺其實扮演著中介協調的角色,
  • 1:29 - 1:32
    能讓我們理解
    透過感官所獲得的
  • 1:32 - 1:36
    形狀、顏色與聲音。
  • 1:36 - 1:39
    為了產生「跨感官」的體驗,
  • 1:39 - 1:43
    必須啟動高層次的想法與概念,
  • 1:43 - 1:46
    來聯繫我們的心智
    以及感官接收的訊息。
  • 1:46 - 1:51
    舉例來說,這個形狀可以看做是
    英文 "S",或是數字 "5" ,
  • 1:51 - 1:55
    「聯覺」會根據我們解讀的方式,
  • 1:55 - 1:56
    把這個形狀聯結到
    不同的顏色或是聲音。
  • 1:56 - 2:01
    儘管實際上的視覺刺激
    仍然是獨立的。
  • 2:01 - 2:04
    另一個實驗中,受試者在學習
    陌生的字母之後,
  • 2:04 - 2:08
    「聯覺」能建立這些字母
    與某種顏色的關聯。
  • 2:08 - 2:12
    因為聯覺背後的心理現象
  • 2:12 - 2:15
    必須建立於想法
    以及感覺之間的聯結,
  • 2:15 - 2:18
    因此被認為是一種「想法感覺」,
    (意思是:透過感覺而引發的想法)。
  • 2:18 - 2:20
    「聯覺」只出現在一些人身上,
  • 2:20 - 2:23
    儘管這些人可能比你所想像的還要更多。
  • 2:23 - 2:27
    但是「想法感覺」 這個心理現象,
    卻是我們生活中的基本元素。
  • 2:27 - 2:32
    事實上,我們都認為
    紅色代表溫暖,藍色代表寒冷。
  • 2:32 - 2:36
    大多數人都同意
    亮色、斜體字和細的線條
  • 2:36 - 2:37
    讓人有「高音」的感覺,
  • 2:37 - 2:39
    而大地色系,
    則有「低音」的感覺。
  • 2:39 - 2:43
    這些感覺上的關聯,
    多數是透過文化接觸而習得,
  • 2:43 - 2:47
    而有一部分則是天生而來的,
  • 2:47 - 2:51
    在嬰兒或是猿猴身可以看到。
  • 2:51 - 2:54
    當人們被要求為這兩個形狀
    選擇名字的時候,
  • 2:54 - 2:57
    儘管來自於完全不同的文化
    或是語言背景,
  • 2:57 - 3:01
    人們一致同意
    具有尖角的星星形狀稱為 "KiKi",
  • 3:01 - 3:04
    而圓圓的這一團叫做 "Bouba",
  • 3:04 - 3:07
    兩者都是因為聲音本身的感覺,
  • 3:07 - 3:08
    以及與人們要聲音的嘴型相似。
  • 3:08 - 3:10
    這個結果可以導引出更多的關聯性,
  • 3:10 - 3:12
    在一個豐富的語意學網絡中
  • 3:12 - 3:14
    "KiKi" 被描述為緊張且聰明,
  • 3:14 - 3:18
    "Bouba" 則被認為是懶惰及緩慢。
  • 3:18 - 3:21
    這一切都是告訴我們,
    在日常經驗中,
  • 3:21 - 3:26
    對於顏色、聲音或是其他的刺激,
    他們並不是互相獨立的,
  • 3:26 - 3:29
    而是組成一個
    具有關聯性的網絡,
  • 3:29 - 3:31
    就像是我們的語意學網絡。
  • 3:31 - 3:33
    這讓我們能夠理解「暗喻」,
  • 3:33 - 3:35
    就算暗喻本身沒有任何邏輯,
  • 3:35 - 3:38
    例如把雪比喻成白色地毯,
  • 3:38 - 3:42
    是因為我們對於兩者的共同經驗
    是柔軟及輕盈。
  • 3:42 - 3:44
    「想法感覺」這個現象
    對於藝術尤為重要,
  • 3:44 - 3:48
    因為需要建立在
    概念以及情緒的聯覺上。
  • 3:48 - 3:52
    偉大的藝術作品中,
    想法及知覺相輔相成,
  • 3:52 - 3:55
    不論是歌詞與旋律的完美組合,
  • 3:55 - 3:57
    或者是繪畫的內容
  • 3:57 - 3:59
    需要透過顏色及筆觸的運用來增強;
  • 3:59 - 4:01
    亦或是劇情架構完好的小說,
  • 4:01 - 4:04
    需要透過精雕細琢的語句來傳達。
  • 4:04 - 4:08
    最重要的是,想法感覺
    所形成的關聯性網絡,
  • 4:08 - 4:11
    不只是和我們的
    語意網絡相似,
  • 4:11 - 4:13
    事實上,也可能是其中
    不可或缺的部分。
  • 4:13 - 4:15
    有別於與傳統觀點所認為的:
  • 4:15 - 4:18
    感官首先獲取到所有資訊,
    包括顏色、形狀,
  • 4:18 - 4:20
    或是空氣中的震動,
  • 4:20 - 4:23
    然後我們的心智把這些資訊
    歸類為樹木或是汽笛,
  • 4:23 - 4:28
    「想法感覺」認為
    這兩個過程是同時發生的。
  • 4:28 - 4:33
    我們的感官認知是由
    我們對世界的理解所構成,
  • 4:33 - 4:36
    兩者關係非常密切,
    無法獨立存在。
  • 4:36 - 4:40
    如果「想法感覺」
    所支持的這個模式是正確的,
  • 4:40 - 4:42
    或許在與心智研究領域
    相關的科學及哲學議題上,
  • 4:42 - 4:47
    可能會具有重大的涵義。
  • 4:47 - 4:49
    如果「自我」的概念
    沒有事先存在,
  • 4:49 - 4:53
    笛卡爾的「我」
    就沒有思考的方向。
  • 4:53 - 4:57
    如果具關聯性的不同概念網絡
    沒有事先存在,
  • 4:57 - 5:01
    我們對於世界的感官體驗
    將會變成無法分辨的一團混亂,
  • 5:01 - 5:05
    而不是我們現在所感受到的
    多采多姿的世間萬物。
  • 5:05 - 5:08
    對於科學領域,我們的目的是要找出
    這個網絡位在哪裡、
  • 5:08 - 5:12
    如何形成,以及如何與
    外界的刺激產生互動。
  • 5:12 - 5:15
    對於哲學領域,
    我們的挑戰則是要重新思考
  • 5:15 - 5:19
    這個新的意識模式,
    對於瞭解自我具有什麼意義,
  • 5:19 - 5:21
    以及我們與周遭世界
    之間的關聯。
Title:
「想法感覺」— 我們如何感覺到「想法」?- Danko Nikolić
Description:

觀看完整課程: http://ed.ted.com/lessons/ideasthesia-how-do-ideas-feel-danko-nikolic

對於心智如何運作,傳統的模式認為:首先由感官提供資訊給大腦,這些數據再被轉譯成適當的心理現象,例如光線轉譯成視覺影像,空氣的震動轉譯成聽覺經驗。然而,如果上述的兩個過程,是同步發生的呢?Danko Nikolić 為大家說明「想法感覺 (ideasthesia)」的理論。

課程製作:Danko Nikolić ,動畫製作:nenatv。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Ed
Duration:
05:38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