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turn to Video

肯‧羅賓森爵士:推動學習革命

  • 0:01 - 0:03
    我四年前也來過這裡演講
  • 0:03 - 0:05
    我記得那個時候
  • 0:05 - 0:08
    TED演講都還沒上線
  • 0:08 - 0:12
    演講錄好後大概都裝在盒子裡,發送給TED觀眾
  • 0:12 - 0:14
    可能是一盒DVD
  • 0:14 - 0:17
    大家拿回家就放在架上,擺到現在都沒動過
  • 0:17 - 0:19
    [觀眾笑聲]
  • 0:19 - 0:21
    其實後來克里斯有打電話給我
  • 0:21 - 0:23
    那時大概是演講過後一星期
  • 0:23 - 0:25
    他說:「我們會開始把演講錄影放到網上」
  • 0:25 - 0:28
    「可以把你的也放上去嗎?」我立刻就答應了
  • 0:28 - 0:30
    現在過了四年
  • 0:30 - 0:32
    我剛有說,看過演講的有...
  • 0:32 - 0:35
    應該說演講下載次數達到400萬
  • 0:35 - 0:38
    我猜把這個數字乘上20左右
  • 0:38 - 0:40
    大概就是看過演講的人數
  • 0:40 - 0:44
    克里斯跟我說,有很多人
  • 0:44 - 0:46
    渴望看到我的影片
  • 0:46 - 0:49
    [觀眾笑聲]
  • 0:49 - 0:52
    [觀眾掌聲]
  • 0:54 - 0:55
    果然非常渴望
  • 0:55 - 0:58
    [觀眾笑聲]
  • 1:00 - 1:03
    所以一切就在因緣際會之下
  • 1:03 - 1:07
    我又回到這裡演講,要開始囉
  • 1:07 - 1:08
    [觀眾笑聲]
  • 1:10 - 1:12
    高爾跟我一樣
  • 1:12 - 1:15
    四年前在同個TED論壇發表演講
  • 1:15 - 1:17
    他那次談氣候危機
  • 1:17 - 1:19
    我上回有提到他的演講
  • 1:19 - 1:21
    用來為我的演講作結
  • 1:21 - 1:23
    所以我想從上回的結語說起
  • 1:23 - 1:26
    畢竟我那時只有18分鐘的時間
  • 1:26 - 1:28
    好,我演講最後提到...
  • 1:28 - 1:33
    [觀眾笑聲]
  • 1:36 - 1:38
    的確,他說的沒錯
  • 1:38 - 1:41
    也就是說,氣候面臨相當大的危機
  • 1:41 - 1:44
    那些不相信的人,應該多到戶外走走
  • 1:44 - 1:47
    [觀眾笑聲]
  • 1:47 - 1:50
    但我認為還有另一個危機
  • 1:51 - 1:53
    跟氣候危機同樣嚴重
  • 1:53 - 1:56
    有同樣的起因
  • 1:56 - 1:59
    而且同樣需要我們立即因應
  • 1:59 - 2:01
    我所謂的危機...
  • 2:01 - 2:03
    對了,各位可能會說「喂!可以了吧」
  • 2:03 - 2:05
    「有一個氣候危機就夠了」
  • 2:05 - 2:08
    「誰還想要另一個危機」
  • 2:08 - 2:10
    但這個危機跟自然資源無關
  • 2:10 - 2:13
    雖然我相信自然資源也有危機
  • 2:13 - 2:15
    我要說的是人力資源的危機
  • 2:15 - 2:17
    基本上我的看法
  • 2:17 - 2:19
    跟過去幾天其他講者說的一樣
  • 2:19 - 2:22
    就是我們並沒有善用
  • 2:22 - 2:25
    自己的才能
  • 2:25 - 2:27
    很多人終其一生
  • 2:27 - 2:30
    都不太清楚自己潛在的才能
  • 2:30 - 2:32
    或不知道自己有沒有才能可言
  • 2:32 - 2:34
    我碰過各式各樣的人
  • 2:34 - 2:37
    覺得自己沒什麼長處
  • 2:38 - 2:41
    其實我覺得全世界大概分為兩種人
  • 2:41 - 2:44
    功利主義哲學大師邊沁
  • 2:44 - 2:46
    詮釋得很有意思
  • 2:46 - 2:48
    他說:「全世界可分為兩種人」
  • 2:48 - 2:50
    「把世界一分為二的人」
  • 2:50 - 2:52
    「和不把世界一分為二的人」
  • 2:52 - 2:55
    [觀眾笑聲]
  • 2:57 - 2:59
    我就是會分的那種
  • 2:59 - 3:01
    [觀眾笑聲]
  • 3:04 - 3:06
    我碰過各式各樣的人
  • 3:06 - 3:09
    說自己不喜歡目前的工作
  • 3:09 - 3:11
    他們過著單調的生活
  • 3:11 - 3:13
    日復一日
  • 3:13 - 3:15
    他們在工作上得不到快樂
  • 3:15 - 3:18
    只是在忍受,而不是在享受
  • 3:18 - 3:21
    等待著週末來臨
  • 3:21 - 3:23
    但我也碰過一些人
  • 3:23 - 3:25
    說自己熱愛現有的工作
  • 3:25 - 3:27
    對工作死心塌地
  • 3:27 - 3:30
    叫他們不要做,他們會一臉納悶
  • 3:30 - 3:33
    因為重點不是工作本身,而是天性如此
  • 3:33 - 3:35
    他們會說:「但這就是我啊」
  • 3:35 - 3:37
    「我才不會笨到放棄」
  • 3:37 - 3:39
    「因為這工作讓我找到真正的自己」
  • 3:39 - 3:42
    對大部份人來說,並非如此
  • 3:42 - 3:44
    我覺得正好相反
  • 3:44 - 3:46
    熱愛工作的人絕對是少數
  • 3:46 - 3:48
    我想有許多原因
  • 3:48 - 3:50
    可以用來解釋這件事
  • 3:50 - 3:52
    一大原因
  • 3:52 - 3:54
    出在教育
  • 3:54 - 3:56
    因為教育可說是
  • 3:56 - 3:58
    剝奪了許多人
  • 3:58 - 4:00
    與生俱來的才能
  • 4:00 - 4:03
    而且人力資源跟天然資源一樣
  • 4:03 - 4:05
    往往「深藏不露」
  • 4:05 - 4:07
    我們必須去挖掘
  • 4:07 - 4:09
    不是光看表面就會發現
  • 4:09 - 4:12
    我們必須營造良好的環境,幫助他們發展
  • 4:12 - 4:14
    各位可能覺得
  • 4:14 - 4:16
    只有教育可以做到這件事
  • 4:16 - 4:18
    但往往並非如此
  • 4:18 - 4:20
    世界各國的教育體制
  • 4:20 - 4:22
    目前都處於改革的階段
  • 4:22 - 4:24
    但光這樣是不夠的
  • 4:24 - 4:26
    改革是沒有用的
  • 4:26 - 4:29
    因為那只是改良舊有的制度
  • 4:29 - 4:31
    我們需要的...
  • 4:31 - 4:33
    其實這幾天一直都有提到...
  • 4:33 - 4:35
    不是緩慢的教改
  • 4:35 - 4:38
    是教育根本的革命
  • 4:38 - 4:40
    教育一定要轉型
  • 4:40 - 4:42
    完完全全的改變
  • 4:42 - 4:47
    [觀眾掌聲]
  • 4:48 - 4:50
    當前一大難題
  • 4:50 - 4:52
    就是要徹底
  • 4:52 - 4:54
    創新教育
  • 4:54 - 4:56
    創新是很困難的
  • 4:56 - 4:58
    因為創新所要做的事
  • 4:58 - 5:00
    都相當的不容易
  • 5:00 - 5:03
    創新是要去挑戰我們固有的思維
  • 5:03 - 5:06
    那些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事
  • 5:06 - 5:08
    改革的一大問題
  • 5:08 - 5:10
    或是轉型
  • 5:10 - 5:12
    是常識的宰制
  • 5:12 - 5:14
    就像一般人常會覺得
  • 5:14 - 5:16
    做事不按規矩來是會失敗的
  • 5:16 - 5:19
    最近讀到一句林肯的話,我覺得很有道理
  • 5:19 - 5:22
    這時候想必各位很高興聽到林肯的話
  • 5:22 - 5:24
    [觀眾笑聲]
  • 5:24 - 5:27
    1862年的12月
  • 5:27 - 5:30
    他向國會致詞時說了這句話
  • 5:31 - 5:34
    我該先跟各位說明,我完全不知那年有什麼大事
  • 5:36 - 5:38
    畢竟我們在英國是不學美國歷史的
  • 5:38 - 5:40
    [觀眾笑聲]
  • 5:40 - 5:43
    我們向來都加以打壓,政策就是這樣
  • 5:43 - 5:45
    [觀眾笑聲]
  • 5:46 - 5:48
    反正那年12月一定有發生什麼有趣的事
  • 5:48 - 5:50
    在座的美國人
  • 5:50 - 5:52
    想必知道
  • 5:53 - 5:55
    總之林肯說
  • 5:55 - 5:57
    「那些屬於」
  • 5:57 - 5:59
    「寧靜往日的教條」
  • 5:59 - 6:02
    「已不足以因應今日的風雨」
  • 6:02 - 6:04
    「情勢」
  • 6:04 - 6:06
    「已然升高,愈發困難」
  • 6:06 - 6:09
    「我們得順勢而起」
  • 6:09 - 6:11
    說的真好
  • 6:11 - 6:14
    不是加以抗衡,是順勢而起
  • 6:15 - 6:17
    「由於我們面臨新的問題」
  • 6:17 - 6:20
    「故得有新的思維」
  • 6:20 - 6:23
    「新的作為」
  • 6:23 - 6:26
    「我們得掙脫自身的枷鎖」
  • 6:26 - 6:29
    「才能拯救我們的國家」
  • 6:29 - 6:31
    我很喜歡「掙脫枷鎖」這概念
  • 6:31 - 6:33
    各位知道什麼意思嗎?
  • 6:33 - 6:36
    我們被很多觀念的枷鎖綁住
  • 6:36 - 6:38
    覺得這些觀念理應如此
  • 6:38 - 6:40
    好像是天經地義、自然法則
  • 6:40 - 6:42
    我們有很多觀念
  • 6:42 - 6:45
    之所以形成,不是要符合當今態勢
  • 6:45 - 6:48
    而是為了因應過去的狀況
  • 6:48 - 6:50
    但我們仍然對這些觀念深信不疑
  • 6:50 - 6:53
    而我們必須要掙脫這些枷鎖
  • 6:53 - 6:56
    這事說來容易
  • 6:56 - 6:59
    但要釐清何謂理所當然的事,實在很難
  • 6:59 - 7:02
    正是因為理所當然,所以不會察覺
  • 7:02 - 7:05
    我來問些各位可能視為理所當然的事
  • 7:05 - 7:08
    在場有多少人超過25歲?
  • 7:08 - 7:10
    這跟「理所當然」扯不上關係啦
  • 7:10 - 7:12
    我相信各位都清楚自己幾歲
  • 7:12 - 7:15
    那在場不到25歲的人呢?
  • 7:15 - 7:18
    很好,現在25歲以上的人
  • 7:18 - 7:21
    如果戴著手錶的話,請把手舉起來
  • 7:21 - 7:24
    看到有很多人舉手對吧?
  • 7:24 - 7:27
    如果在場都是青少年,問一樣的問題
  • 7:27 - 7:29
    結果會發現青少年不戴手錶
  • 7:29 - 7:31
    並不是他們不會戴或不准戴
  • 7:31 - 7:33
    他們只是往往選擇不戴
  • 7:33 - 7:35
    因為各位也知道,我們成長過程中
  • 7:35 - 7:38
    一切都還沒數位化...我指25歲以上的人
  • 7:38 - 7:40
    對我們來說,想知道現在幾點
  • 7:40 - 7:42
    一定要戴著手錶才行
  • 7:42 - 7:45
    現在的孩子活在數位化的世界
  • 7:45 - 7:47
    對他們來說,到處都看得到時間
  • 7:47 - 7:49
    何必還戴手錶
  • 7:49 - 7:51
    而且其實我們也不需要戴錶
  • 7:51 - 7:54
    只是長期以來都有戴錶,習慣成自然
  • 7:54 - 7:57
    我女兒從來不戴錶,她叫凱特,今年20歲
  • 7:57 - 7:59
    她覺得戴錶很沒意義
  • 7:59 - 8:02
    她說:「錶只有單一功能耶」
  • 8:02 - 8:07
    [觀眾笑聲]
  • 8:07 - 8:10
    「吼,這會不會太瞎了?」
  • 8:10 - 8:12
    我跟她說:「不會呀,錶還會顯示日期耶」
  • 8:12 - 8:16
    [觀眾笑聲]
  • 8:17 - 8:20
    「應該是多功能才對」
  • 8:20 - 8:23
    就教育來說,我們也有許多枷鎖
  • 8:23 - 8:25
    給各位幾個例子
  • 8:25 - 8:28
    一個是線性思維
  • 8:28 - 8:31
    從起點開始,沿著既定的道路
  • 8:31 - 8:33
    只要一切都按部就班
  • 8:33 - 8:35
    就能穩穩當當過完後半輩子
  • 8:37 - 8:39
    TED請來的講者都用或間接
  • 8:39 - 8:42
    或直接的方式,分享新奇的故事
  • 8:42 - 8:45
    告訴我們生命並非直線,而是富有變化
  • 8:45 - 8:47
    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
  • 8:47 - 8:49
    我們探索自己天賦的同時
  • 8:49 - 8:52
    天賦也引領我們找到自己的一片天
  • 8:52 - 8:54
    但我們一心相信
  • 8:54 - 8:56
    線性思維的論述
  • 8:56 - 8:58
    還有相信教育的最高成就
  • 8:58 - 9:00
    就是上大學
  • 9:00 - 9:03
    我覺得我們太執著上大學這件事
  • 9:03 - 9:05
    還要特定幾所好大學
  • 9:05 - 9:07
    不是說不該上大學,而是不用每個人都上大學
  • 9:07 - 9:09
    也不用每個人都一畢業就上大學
  • 9:09 - 9:11
    有些人可能想緩一緩,不想那麼急
  • 9:11 - 9:13
    我不久前在舊金山
  • 9:13 - 9:15
    辦了場簽書會
  • 9:15 - 9:17
    有個男的買了書,他大約30多歲
  • 9:17 - 9:19
    我問他:「你是做什麼的?」
  • 9:19 - 9:22
    他說:「我是消防員」
  • 9:22 - 9:24
    我問:「那你從事這行多久了?」
  • 9:24 - 9:26
    他說:「好久了,我一直都是消防員」
  • 9:26 - 9:28
    我又問:「那你什麼時候決定當消防員的?」
  • 9:28 - 9:31
    他說:「小時候就想了,但這在學校就成了問題」
  • 9:31 - 9:34
    「因為每個同學都想當消防員」
  • 9:34 - 9:37
    「但我真的想當消防員」
  • 9:37 - 9:40
    「升上高年級的時候」
  • 9:40 - 9:43
    「老師都不當一回事」
  • 9:43 - 9:45
    「有個老師更是這樣」
  • 9:45 - 9:47
    「他說我這樣只是浪費生命」
  • 9:47 - 9:49
    「最好不要想當消防員」
  • 9:49 - 9:52
    「說我該讀大學,成為專業人士」
  • 9:52 - 9:54
    「說我很有潛力」
  • 9:54 - 9:56
    「不要白白浪費資質」
  • 9:56 - 9:58
    「那時我覺得自己好丟臉」
  • 9:58 - 10:00
    「因為他在全班面前講我,讓人實在很難受」
  • 10:00 - 10:02
    「但這是我的夢想,」
  • 10:02 - 10:05
    「便申請當消防員,後來就錄取了」
  • 10:05 - 10:07
    他接著說:「你知道嗎?我剛剛又想到那個老師」
  • 10:07 - 10:10
    「剛剛你還在演講的時候,我正好想到他」
  • 10:10 - 10:12
    「因為半年前」
  • 10:12 - 10:14
    「我救了他一命」
  • 10:14 - 10:16
    [觀眾笑聲]
  • 10:16 - 10:18
    「他那時出了車禍」
  • 10:18 - 10:21
    「是我把他從車中拖出來,幫他人工呼吸」
  • 10:21 - 10:24
    「我還救了他太太一命」
  • 10:24 - 10:26
    「他現在應該對我刮目相看了吧」
  • 10:26 - 10:28
    [觀眾笑聲]
  • 10:28 - 10:33
    [觀眾掌聲]
  • 10:34 - 10:36
    對我來說
  • 10:36 - 10:38
    社會靠的是
  • 10:38 - 10:40
    多元的才能
  • 10:40 - 10:43
    不是單一的能力
  • 10:43 - 10:45
    我們當前最大難關
  • 10:45 - 10:47
    [觀眾掌聲]
  • 10:47 - 10:49
    最大的難關
  • 10:49 - 10:51
    就是重塑我們對才能的看法
  • 10:51 - 10:53
    還有對智能的看法
  • 10:53 - 10:55
    線性思維是個大問題
  • 10:55 - 10:57
    我到洛杉磯的時候
  • 10:57 - 10:59
    也就是大概九年前
  • 10:59 - 11:02
    那時有個政策口號
  • 11:02 - 11:04
    出發點很好
  • 11:04 - 11:07
    「大學從幼稚園開始」
  • 11:09 - 11:11
    才怪
  • 11:11 - 11:14
    [觀眾笑聲]
  • 11:14 - 11:16
    本來就不是
  • 11:16 - 11:19
    如果有時間我可以細講,但時間很趕
  • 11:19 - 11:21
    [觀眾笑聲]
  • 11:21 - 11:23
    幼稚園從幼稚園開始才對
  • 11:23 - 11:25
    [觀眾笑聲]
  • 11:25 - 11:27
    我有個朋友曾說
  • 11:27 - 11:30
    「一個三歲的孩子不等於半個六歲的孩子」
  • 11:30 - 11:32
    [觀眾笑聲]
  • 11:32 - 11:37
    [觀眾掌聲]
  • 11:37 - 11:39
    三歲就三歲
  • 11:39 - 11:41
    但前場演講也提到了
  • 11:41 - 11:44
    現在進幼稚園非常競爭
  • 11:44 - 11:46
    特別是進「好的」幼稚園
  • 11:46 - 11:49
    三歲小孩就要口試
  • 11:51 - 11:53
    坐在難以取悅的評審面前
  • 11:53 - 11:55
    桌上放著小孩的履歷
  • 11:55 - 11:58
    [觀眾笑聲]
  • 11:58 - 12:00
    他們翻了一下說:「就這樣啊?」
  • 12:00 - 12:02
    [觀眾笑聲]
  • 12:02 - 12:05
    [觀眾掌聲]
  • 12:05 - 12:08
    「你活了36個月,就這點履歷?」
  • 12:08 - 12:15
    [觀眾笑聲]
  • 12:15 - 12:18
    「一點成就也沒有」
  • 12:18 - 12:21
    「想必你前六個月在喝母奶,沒做什麼正事」
  • 12:21 - 12:24
    [觀眾笑聲]
  • 12:26 - 12:29
    聽起來很離譜對吧?但就有人這麼離譜
  • 12:29 - 12:31
    另一個大問題就是從眾
  • 12:31 - 12:33
    我們的教育制度
  • 12:33 - 12:35
    建立在速食文化上
  • 12:35 - 12:38
    主廚奧立佛前兩天有談到這點
  • 12:38 - 12:40
    外燴的品質保證分為兩種
  • 12:40 - 12:42
    一種是速食
  • 12:42 - 12:44
    東西都標準化
  • 12:44 - 12:46
    另一種是米其林等級的餐廳
  • 12:46 - 12:48
    東西都不是標準化
  • 12:48 - 12:50
    而是依各地需求客製化
  • 12:50 - 12:53
    我們的教育就是依循速食的模式
  • 12:53 - 12:56
    正不斷消耗我們的精神和活力
  • 12:56 - 12:59
    就像吃速食會弄壞身體一樣
  • 12:59 - 13:04
    [觀眾掌聲]
  • 13:05 - 13:07
    我想我們得認清幾件事
  • 13:07 - 13:10
    首先,才能有千百種
  • 13:10 - 13:12
    資質因人而異
  • 13:12 - 13:14
    我最近才發現
  • 13:14 - 13:16
    我小時候初次拿到吉他
  • 13:16 - 13:19
    年紀跟克萊普頓拿到他第一把吉他差不多
  • 13:20 - 13:23
    但不用說,只有他成了吉他之神
  • 13:23 - 13:25
    [觀眾笑聲]
  • 13:25 - 13:27
    吉他不是我興趣所在
  • 13:27 - 13:30
    我就是彈不好
  • 13:30 - 13:32
    練習再久、再努力也沒用
  • 13:32 - 13:34
    就是沒辦法練好
  • 13:37 - 13:39
    但不只是技巧層面
  • 13:39 - 13:41
    重要的是我缺乏熱忱
  • 13:41 - 13:43
    許多人雖然很擅長某事,卻不太有興趣
  • 13:43 - 13:45
    問題在於有沒有熱忱
  • 13:45 - 13:48
    在於我們有沒有衝勁
  • 13:48 - 13:51
    如果我們不但熱愛工作,工作起來又得心應手
  • 13:51 - 13:54
    就會產生完全不同的時間感
  • 13:54 - 13:57
    我太太剛寫完一本小說
  • 13:57 - 13:59
    我覺得寫得很棒
  • 13:59 - 14:02
    但她寫起小說來,常幾小時不見人影
  • 14:02 - 14:04
    想必各位也有類似經驗,做自己愛做的事
  • 14:04 - 14:07
    一小時感覺起來像五分鐘
  • 14:07 - 14:09
    如果做的事並非心之所向
  • 14:09 - 14:11
    五分鐘卻像一小時般漫長
  • 14:11 - 14:14
    很多人之所以不願接受正規教育
  • 14:14 - 14:16
    是因為教育無法滿足內心的志趣
  • 14:16 - 14:19
    無法帶給他們活力或熱忱
  • 14:19 - 14:22
    所以我想我們得換個比喻
  • 14:22 - 14:25
    我們必須脫離工業模式的教育
  • 14:25 - 14:27
    或說生產模式
  • 14:27 - 14:29
    脫離那種線性思維
  • 14:29 - 14:32
    強調從眾和標準化的教育
  • 14:32 - 14:34
    我們的教育必須轉型
  • 14:34 - 14:37
    以務農的原則為基礎
  • 14:37 - 14:40
    也就是瞭解一個人的成長
  • 14:40 - 14:42
    並不是機械化的過程
  • 14:42 - 14:44
    而是自然多元
  • 14:44 - 14:47
    沒辦法預知發展的結果
  • 14:47 - 14:49
    只能像農夫一樣
  • 14:49 - 14:51
    打造良好的條件
  • 14:51 - 14:53
    幫助幼苗成長茁壯
  • 14:53 - 14:56
    所以無論是教育改革或轉型
  • 14:56 - 14:59
    並非把一套制度挪為己用
  • 14:59 - 15:01
    有不少制度的理念很好,例如KIPP計畫
  • 15:01 - 15:03
    這類計畫有很多,理念很棒
  • 15:03 - 15:06
    重點是要視每個人的情況
  • 15:06 - 15:08
    量身打造教育
  • 15:08 - 15:10
    給學生個人化的學習經驗
  • 15:10 - 15:12
    我認為如果做到這點
  • 15:12 - 15:14
    未來才有希望
  • 15:14 - 15:17
    因為這不是要找一個新的解決方案
  • 15:17 - 15:19
    而是要推動教育上的運動
  • 15:19 - 15:22
    讓每個人找到自己的解決方案
  • 15:22 - 15:25
    同時結合外在資源與個人化的課程
  • 15:25 - 15:27
    現在這個會場內
  • 15:27 - 15:29
    各位來自不同領域
  • 15:29 - 15:31
    有的人是企業界大亨
  • 15:31 - 15:33
    有的人專精於多媒體,有的人經營網路事業
  • 15:33 - 15:35
    這些科技
  • 15:35 - 15:38
    若跟老師的教學才能加以結合
  • 15:38 - 15:41
    有機會帶來教育界的革命
  • 15:41 - 15:43
    我希望各位都能參與其中
  • 15:43 - 15:45
    因為這不只對我們意義重大
  • 15:45 - 15:47
    對未來的孩子來說更是重要
  • 15:47 - 15:49
    但我們得先把教育從工業模式
  • 15:49 - 15:51
    轉型為農業模式
  • 15:51 - 15:54
    讓每個學校都能蓬勃發展
  • 15:54 - 15:56
    孩子在學校才能真正體驗生活
  • 15:56 - 15:58
    選擇自學的孩子,則在家中
  • 15:58 - 16:00
    與家人朋友一同體驗
  • 16:00 - 16:02
    最近很多講者都談到夢想
  • 16:02 - 16:05
    這幾天我就聽到不少
  • 16:05 - 16:07
    我只想快速提一下...
  • 16:07 - 16:10
    我昨晚聽到莫森特的歌,深受感動
  • 16:10 - 16:12
    重拾了古詩的韻味
  • 16:12 - 16:14
    我想很快讀一首短詩
  • 16:14 - 16:17
    作者是葉慈,各位或許知道這位詩人
  • 16:17 - 16:19
    他把這首詩獻給心上人
  • 16:19 - 16:21
    茉德岡
  • 16:21 - 16:24
    葉慈一度悲嘆
  • 16:24 - 16:27
    自己無法給她想要的東西
  • 16:27 - 16:30
    他說:「我還有準備一份禮物,但可能也不是妳要的」
  • 16:30 - 16:32
    他娓娓道來這首詩
  • 16:32 - 16:35
    「若我有天上的錦衣」
  • 16:35 - 16:37
    「織著或金黃」
  • 16:37 - 16:39
    「或銀白的光線」
  • 16:39 - 16:41
    「摻雜湛藍、灰暗」
  • 16:41 - 16:43
    「漆黑的綢緞」
  • 16:43 - 16:46
    「象徵日夜與朝暮」
  • 16:46 - 16:49
    「我會將其鋪在你腳下」
  • 16:49 - 16:52
    「可我,一貧如洗」
  • 16:52 - 16:55
    「只有夢想相伴」
  • 16:55 - 16:58
    「於是我把夢想鋪在你腳下」
  • 16:58 - 17:00
    「請輕輕的踏」
  • 17:00 - 17:03
    「因我的夢就在你的腳下」
  • 17:03 - 17:06
    而無論何時,無論何處
  • 17:06 - 17:09
    孩子把他們的夢想鋪在我們腳下
  • 17:09 - 17:12
    我們應該輕輕的踏
  • 17:12 - 17:14
    謝謝
  • 17:14 - 17:31
    [觀眾掌聲]
  • 17:31 - 17:33
    謝謝各位
Title:
肯‧羅賓森爵士:推動學習革命
Speaker:
Sir Ken Robinson
Description:

肯‧羅賓森爵士於2006年曾發表「學校扼殺創意」這場著名演講,他如今再度以尖銳又有趣的口吻,主張教育應徹底轉型,從學校的標準化教育轉變為個人化學習,並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孩子發揮自己的長才。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Talks
Duration:
17:37
Bu-sheng Lin added a translation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