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turn to Video

數學是您未察覺自己擁有的感知 | Eddie Woo | TEDxSydney

  • 0:14 - 0:16
    「我愛數學!」
  • 0:16 - 0:18
    (笑聲)
  • 0:19 - 0:22
    如果你們想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裡
  • 0:22 - 0:26
    在宴會最不顯眼的角落裡獨啜飲料,
  • 0:26 - 0:28
    那正是該在聚會上要說的話。
  • 0:28 - 0:31
    那正是因為一旦涉及到這個主題——
  • 0:31 - 0:35
    所有數字、公式、符號和計算的主題——
  • 0:35 - 0:38
    我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人是局外人,
  • 0:38 - 0:39
    包括我在內。
  • 0:40 - 0:42
    這就是為什麼今天我想與大家分享
  • 0:42 - 0:45
    我這個一直掙扎著
    努力學習數學的局外人,
  • 0:45 - 0:49
    我的觀點和我對數學的理解。
  • 0:49 - 0:55
    身為從局外人轉向
    以教數學為職志的人,
  • 0:55 - 1:01
    我驚訝地發現
    我們都天生就是數學家。
  • 1:01 - 1:02
    (笑聲)
  • 1:03 - 1:05
    但是先回到我身為局外人。
  • 1:05 - 1:06
    我知道你們在想什麼:
  • 1:06 - 1:08
    「艾迪,且慢,
  • 1:08 - 1:10
    你哪會知道,
  • 1:10 - 1:12
    你是數學老師,
  • 1:12 - 1:13
    你上過好學校。
  • 1:13 - 1:16
    你戴眼鏡,你還是亞洲人。」
  • 1:16 - 1:18
    (笑聲)(掌聲)
  • 1:20 - 1:23
    首先,那是種族歧視。
  • 1:23 - 1:24
    (笑聲)
  • 1:24 - 1:27
    其次,那是錯的。
  • 1:27 - 1:28
    上學的時候,
  • 1:28 - 1:31
    我最喜歡的科目是英語和歷史。
  • 1:31 - 1:34
    十幾歲時這就使我非常焦慮,
  • 1:34 - 1:37
    因為我的高中真的很重視數學。
  • 1:37 - 1:38
    學生在學校的地位
  • 1:38 - 1:42
    與所修的數學課密切相關。
  • 1:42 - 1:43
    數學課程有八級。
  • 1:43 - 1:47
    因此,如果修的是數學四,
    那就是中段的水準。
  • 1:47 - 1:51
    如果修數學一,就像是皇室等級。
  • 1:51 - 1:52
    我們學校每年都參加
  • 1:52 - 1:55
    著名的澳大利亞數學競賽,
  • 1:55 - 2:00
    還按照分數的高低
    列出每一個人的排行榜。
  • 2:01 - 2:04
    在長長的走廊的盡頭
  • 2:04 - 2:08
    釘著的是獲得獎項
    和傑出成就學生的名字,
  • 2:08 - 2:11
    遠在走廊的另一頭
  • 2:11 - 2:14
    是我名字出現的黑暗和羞慚之地。
  • 2:14 - 2:16
    數學不是我的強項。
  • 2:16 - 2:21
    故事、人物、敘述——我才在行。
  • 2:21 - 2:24
    這就是為什麼我揚帆立志
  • 2:24 - 2:26
    要成為英語和歷史老師的原因。
  • 2:28 - 2:33
    但在雪梨大學的某個偶遇
    永遠改變了我的生命。
  • 2:33 - 2:36
    當時我正準備進入教育學院,
  • 2:36 - 2:39
    與一位該學院的教授面談。
  • 2:39 - 2:43
    他注意到,雖然我高中時
    主要選修的是人文學科,
  • 2:43 - 2:47
    實際上卻在校裡修過一些高等數學。
  • 2:47 - 2:50
    他不是看到我數學學得不怎麼樣,
  • 2:50 - 2:53
    而是看到我堅持到底學了數學。
  • 2:53 - 2:55
    他還知道我所不知——
  • 2:55 - 3:00
    澳大利亞嚴重短缺數學教師,
  • 3:00 - 3:02
    直到今天仍然持續短缺。
  • 3:03 - 3:08
    因此他鼓勵我將教學領域改為數學。
  • 3:08 - 3:09
    對我來說,當老師的原因
  • 3:09 - 3:12
    並不是我對特定學科的熱愛,
  • 3:12 - 3:16
    而是想影響年輕人的生命。
  • 3:17 - 3:18
    我在學生時代親身體驗過
  • 3:18 - 3:22
    出色的老師能夠帶來
    多麼持久而積極的改變。
  • 3:22 - 3:24
    我也想那樣。
  • 3:24 - 3:27
    對我來說,這與教哪個學科無關。
  • 3:27 - 3:29
    如果迫切需要數學教師,
  • 3:29 - 3:32
    那我去當數學老師就合情合理。
  • 3:33 - 3:35
    然而在修學位時,
  • 3:35 - 3:39
    我發現數學與我最初想的完全不同。
  • 3:40 - 3:42
    我在數學上犯的錯誤
  • 3:42 - 3:46
    與我早年在音樂上犯的錯誤相同。
  • 3:47 - 3:48
    像每個聽話的移民小孩一樣,
  • 3:48 - 3:51
    我從小就乖乖地學鋼琴。
  • 3:51 - 3:52
    (笑聲)
  • 3:52 - 3:55
    我的周末充滿了
    無止境的重複音階練習,
  • 3:55 - 3:59
    強記春季和冬季樂章中的每個音符。
  • 4:00 - 4:04
    我兩年的音樂生涯在老師對我的父母
    說了這話後嘎然而止:
  • 4:04 - 4:08
    「他的手指太短。我不再教他了。」
  • 4:08 - 4:10
    (笑聲)
  • 4:11 - 4:15
    七歲的我一想到音樂
    就像受酷刑一樣。
  • 4:15 - 4:19
    那是一種枯燥、孤獨、無聊的鍛煉,
  • 4:19 - 4:22
    我只因被逼而學。
  • 4:23 - 4:27
    我花 11 年的時間
    才從那悲慘之地走了出來。
  • 4:27 - 4:28
    在第 12 年,
  • 4:28 - 4:32
    我第一次拿起鋼弦木吉他。
  • 4:32 - 4:34
    我想為教堂演奏,
  • 4:34 - 4:38
    還很想給某個女孩留下深刻的印象。
  • 4:38 - 4:41
    所以我說服哥哥教我一些和弦。
  • 4:41 - 4:46
    可以肯定的是我的想法慢慢變了。
  • 4:46 - 4:49
    我進入創作的過程。
  • 4:49 - 4:53
    我迷上了音樂,
  • 4:53 - 4:54
    開始在樂隊裡演奏。
  • 4:54 - 4:57
    每當我們將樂聲匯聚在一起時,
  • 4:57 - 5:00
    我感到節奏在我體內跳動。
  • 5:00 - 5:04
    我一生都被音樂之洋包圍著,
  • 5:04 - 5:08
    那卻是我首次意識到
    自己能夠悠遊其中。
  • 5:08 - 5:12
    我在數學方面也經歷了
    幾乎相同的經歷。
  • 5:12 - 5:14
    我曾經認為數學是
  • 5:14 - 5:18
    死記硬背深奧難懂的公式
    來解決抽象的問題,
  • 5:18 - 5:20
    對我來說沒有任何意義。
  • 5:20 - 5:26
    但在大學裡,我初見數學非常實用,
  • 5:26 - 5:28
    甚至很美,
  • 5:28 - 5:30
    數學不僅在於尋找答案,
  • 5:30 - 5:34
    還在於學會正確提問。
  • 5:34 - 5:37
    數學不是無意識地處理數字,
  • 5:37 - 5:42
    而是以新的方式看問題,
  • 5:42 - 5:46
    結合洞察力和想像力來解決問題。
  • 5:47 - 5:52
    我漸漸意識到數學是一種知覺。
  • 5:53 - 5:57
    數學就像視覺和觸覺一樣,
  • 5:57 - 5:59
    是種使我們能夠感知現實的知覺,
  • 5:59 - 6:02
    要不然我們就看不見這些現實了。
  • 6:02 - 6:07
    我們談幽默感和節奏感。
  • 6:08 - 6:13
    數學是我們對模式、關係
    和邏輯連結的感知。
  • 6:13 - 6:16
    這是一種看待世界的全新方式。
  • 6:17 - 6:19
    現在,我想向你們展示
    一個數學上的現實,
  • 6:19 - 6:21
    我保證你們以前見過,
  • 6:21 - 6:25
    但也許未曾真正察覺,
  • 6:25 - 6:28
    一直以來視而不見。
  • 6:29 - 6:32
    這是河流的三角洲。
  • 6:32 - 6:34
    它是塊美麗的幾何圖形。
  • 6:34 - 6:36
    在聽到「幾何」一詞時,
  • 6:36 - 6:39
    我們大多數人會想到三角形和圓形。
  • 6:39 - 6:42
    但是幾何是所有形狀的數學,
  • 6:42 - 6:44
    這陸地和海洋相會之處
  • 6:44 - 6:48
    創造出具有不可否認模式的形狀。
  • 6:48 - 6:51
    它具有數學遞歸結構。
  • 6:51 - 6:55
    三角洲的每個部分有其曲折,
  • 6:55 - 6:58
    是整體的微觀版本。
  • 6:58 - 7:02
    我希望你們能看到其中的數學。
  • 7:02 - 7:04
    但這還不是全部。
  • 7:04 - 7:07
    我希望你們將此河的三角洲
  • 7:07 - 7:10
    與這棵令人驚奇的樹相比較。
  • 7:10 - 7:12
    它本身就是一個奇蹟。
  • 7:12 - 7:16
    但是,請把重點放在
    樹與河的相似之處。
  • 7:17 - 7:19
    我想知道為什麼
  • 7:19 - 7:23
    這些形狀看起來如此相似?
  • 7:23 - 7:26
    它們為什麼有共同點?
  • 7:26 - 7:29
    意識到不僅水流系統和植物這樣
  • 7:29 - 7:30
    更加令人困惑。
  • 7:30 - 7:32
    睜開眼睛,
  • 7:32 - 7:36
    到處都看得到這些相同的形狀。
  • 7:37 - 7:39
    閃電消失得如此之快,
  • 7:39 - 7:42
    以至於我們很少有機會
    思考它們的幾何形狀。
  • 7:42 - 7:47
    但是它們的形狀如此明顯,
    與我們剛剛看到的如此相似,
  • 7:47 - 7:50
    讓人不禁疑惑。
  • 7:50 - 7:52
    還有另一事實就是
  • 7:52 - 7:57
    這裡的每個人也都充滿了這些形狀。
  • 7:58 - 8:01
    身體的每立方厘米都充滿了血管,
  • 8:01 - 8:06
    這些血管可以勾畫出相同的模式。
  • 8:07 - 8:10
    在與蜿蜒的河流、參天大樹
  • 8:10 - 8:13
    和洶湧的暴風雨共享的宇宙中,
  • 8:13 - 8:16
    編織著一種數學現實。
  • 8:17 - 8:21
    這些形狀是數學家
    稱為「碎形」的例子。
  • 8:21 - 8:26
    碎形與分數和斷裂的得名相同——
  • 8:26 - 8:30
    是我們給予自然界中
    所發現的破碎形狀的名字。
  • 8:31 - 8:33
    一旦對碎形有感,
  • 8:33 - 8:36
    就處處看得到它們:
  • 8:36 - 8:38
    青花菜、
  • 8:39 - 8:40
    蕨類植物的葉子,
  • 8:41 - 8:43
    甚至天上的雲彩。
  • 8:44 - 8:45
    與其他知覺一樣,
  • 8:45 - 8:48
    我們的數學感可以經由練習來改善。
  • 8:48 - 8:53
    就像發展完美的音感
    或品味葡萄酒一樣。
  • 8:53 - 8:58
    可以通過時間和正確的指導
    學習感知周圍的數學。
  • 8:59 - 9:03
    當然,有些人天生
    比我們其他人敏銳,
  • 9:03 - 9:06
    其他人天生就有些障礙。
  • 9:06 - 9:10
    如大家所見,我的視力
    屬於基因樂透中的劣勢。
  • 9:11 - 9:15
    不戴眼鏡就一片模糊。
  • 9:16 - 9:19
    我一生都為視力掙扎,
  • 9:19 - 9:22
    然而我永遠不會說:
  • 9:22 - 9:24
    「好吧,既然一直以來我的視力差,
  • 9:24 - 9:27
    我大概不是個『善視者』吧。」
  • 9:27 - 9:29
    (笑聲)
  • 9:31 - 9:33
    然而我每天都會遇到一些人
  • 9:33 - 9:38
    坦然宣稱自己沒有數學細胞。
  • 9:38 - 9:40
    我深信這樣子會讓我們
  • 9:40 - 9:44
    錯失許多人類的經驗,
  • 9:44 - 9:48
    因為全人類與生俱來會看到模式。
  • 9:48 - 9:52
    我們生活在有序的宇宙體系裡。
  • 9:52 - 9:56
    宇宙的含義就是——
    有秩序、有模式——
  • 9:56 - 10:02
    與混亂恰恰相反,
    混亂意味著雜亂和隨機。
  • 10:02 - 10:05
    人類不僅善於看到模式,
  • 10:05 - 10:07
    也喜歡製作模式。
  • 10:07 - 10:11
    做得很好的人有特殊的名字。
  • 10:11 - 10:15
    我們稱他們為藝術家、音樂家、
  • 10:15 - 10:19
    雕塑家、畫家、攝影師——
  • 10:19 - 10:22
    他們都是模式創作者。
  • 10:22 - 10:23
    音樂曾經被描述為
  • 10:23 - 10:27
    人們在不自覺地計數時
    所感受到的快樂。
  • 10:27 - 10:29
    (笑聲)
  • 10:29 - 10:32
    數學模式最引人注目的一些例子
  • 10:32 - 10:35
    在伊斯蘭藝術和設計裡見得到,
  • 10:35 - 10:37
    其對描繪人類和動物的禁忌
  • 10:37 - 10:42
    引領出錯綜複雜的瓷磚排列
    和幾何形狀的豐富歷史。
  • 10:43 - 10:48
    這些數學模式的美學
    將我們帶回了自然界。
  • 10:49 - 10:50
    例如,
  • 10:50 - 10:53
    花朵是普遍的美麗象徵。
  • 10:53 - 10:56
    地球上、整個歷史上的每種文化
  • 10:56 - 10:59
    都將花朵視為奇觀。
  • 10:59 - 11:00
    花朵美麗的特點之一
  • 11:00 - 11:03
    是它們表現出特殊的對稱性。
  • 11:03 - 11:10
    花以螺旋狀由內向外
    有​​機地擴展生長,
  • 11:10 - 11:14
    這產生了我們所謂的「旋轉對稱」。
  • 11:14 - 11:17
    任意旋轉一朵花,
  • 11:17 - 11:19
    它看起來基本上還是一樣。
  • 11:20 - 11:22
    但並非所有螺旋都相同。
  • 11:22 - 11:27
    這完全取決於產生螺旋的旋轉角度。
  • 11:28 - 11:33
    例如,如果以 90 度角構建螺旋,
  • 11:33 - 11:37
    就會得到既不美觀也無效率的十字。
  • 11:38 - 11:43
    大部分花的面積
    被浪費掉,不產生種子。
  • 11:44 - 11:49
    使用 62 度角好一些,
    會產生一個很好的圓形,
  • 11:49 - 11:52
    就像通常與花朵關聯的形狀那樣。
  • 11:52 - 11:53
    但這仍然不夠好,
  • 11:53 - 11:59
    仍有很大一部分未充分利用
    花卉的面積資源。
  • 12:00 - 12:06
    然而,如果用 137.5 度,
  • 12:07 - 12:08
    (笑聲)
  • 12:08 - 12:11
    就得到這個美麗的圖案。
  • 12:12 - 12:14
    令人驚訝,
  • 12:14 - 12:20
    這正是最壯觀的花朵——
    向日葵所用的那種圖案。
  • 12:21 - 12:25
    137.5 度看似隨機,
  • 12:25 - 12:28
    但它實際上出現在
    一個特殊的數字中,
  • 12:28 - 12:31
    我們稱之為「黃金比例」。
  • 12:31 - 12:33
    黃金比例是一個數學上的現實,
  • 12:33 - 12:37
    就像碎形一樣,處處找得到它——
  • 12:37 - 12:42
    從手指的指骨到帕台農神廟的柱子。
  • 12:42 - 12:43
    這就是為什麼
  • 12:43 - 12:46
    即使身處五千人的聚會之中,
  • 12:46 - 12:48
    我仍然自豪地宣稱:
  • 12:48 - 12:50
    「我愛數學!」
  • 12:50 - 12:53
    (歡呼聲)(掌聲)
Title:
數學是您未察覺自己擁有的感知 | Eddie Woo | TEDxSydney
Description:

在這個充滿啟發性的演講中,高中數學老師和 YouTube 明星 Eddie Woo 分享了他對數學的熱情。他宣稱「數學是一種知覺,就像視覺和觸覺一樣」,我們都可以擁抱。 他用令人讚嘆的幾何示例,鼓勵每個人尋找周圍的模式,以尋求「一種全新看待世界的方式」。 Eddie Woo 任教於公立高中超過十年,他在網上發布課堂教學影片以幫助生病的學生學習,引起了國際關注。 他的 YouTube 頻道 WooTube 擁有超過 20 萬名訂閱者,觀看次數已經超過一千三百萬次。

Eddie 絕對相信每個人都能夠擁抱,甚至享受數學。 他因熱愛數學教學而被評為澳大利亞本地英雄,並且入圍了全球教師獎的前十名。

此演講是以 TED 會議格式進行的 TEDx 活動,由當地社區獨立組織和舉辦。 請至 https://www.ted.com/tedx 進一步了解詳情。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xTalks
Duration:
13:13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