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turn to Video

為何我要製造米粒般大小的機器人

  • 0:01 - 0:04
    我的學生們和我致力於建造
    微型的機器人,
  • 0:04 - 0:08
    你們可以將其想像為
    機器人版本的一種你們都很熟悉的生物,
  • 0:08 - 0:11
    螞蟻。
  • 0:11 - 0:13
    我們都知道,
    螞蟻和其它這般大小昆蟲
  • 0:13 - 0:15
    能夠做到一些令人十分驚奇的事情
  • 0:15 - 0:18
    比如,我們都見識過一群螞蟻
    或者類似的昆蟲
  • 0:18 - 0:23
    在野餐時搬走你的薯片。
  • 0:23 - 0:26
    但是設計這些螞蟻機器人的
    真正難處在哪裡呢?
  • 0:26 - 0:30
    首先,我們如何能夠讓螞蟻大小的機器人
  • 0:30 - 0:33
    獲得螞蟻所擁有的能力呢?
  • 0:33 - 0:36
    我們首先需要弄清楚
    如何讓這麼小型的機器人動起來。
  • 0:36 - 0:38
    我們需要諸如腿的機械裝置
    以及高效的馬達
  • 0:38 - 0:40
    來支持機器人的移動,
  • 0:40 - 0:43
    我們還需要感應器,
    電源和操控系統
  • 0:43 - 0:47
    來集中所有零部件到
    一個半智能的螞蟻機器人中。
  • 0:47 - 0:49
    最後,為了讓這些零部件真正運作起來,
  • 0:49 - 0:51
    我們希望能有大批量
    這樣的機器人一起協作,
  • 0:51 - 0:53
    來完成更偉大的任務。
  • 0:53 - 0:56
    所以,我將從移動性開始講起。
  • 0:56 - 0:59
    昆蟲擁有令人驚奇的移動能力。
  • 0:59 - 1:00
    這段影片來自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
  • 1:00 - 1:04
    展現了一隻蟑螂爬過
    一段相當複雜的路段,
  • 1:04 - 1:05
    卻沒有跌倒,
  • 1:05 - 1:07
    而牠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
  • 1:07 - 1:10
    牠的腿由剛性材料組合而成,
  • 1:10 - 1:13
    也就是我們傳統用於
    製造機器人和軟物質的材料。
  • 1:14 - 1:18
    而體型很小時,
    跳躍則是另一種十分有趣的移動方式。
  • 1:18 - 1:22
    比如說,這些昆蟲在彈簧中儲存能量
    然後快速地釋放出來
  • 1:22 - 1:26
    以獲得牠們跳出水面所需要的高能量。
  • 1:26 - 1:30
    因此,我的實驗室
    所做出的最大的貢獻之一,
  • 1:30 - 1:32
    就是將剛性材料和軟物質
  • 1:32 - 1:35
    在非常小的的機械裝置中結合。
  • 1:35 - 1:38
    這個跳躍機械裝置的一面
    大約是四毫米長,
  • 1:38 - 1:39
    非常微小。
  • 1:39 - 1:43
    此處使用的硬材料是矽,
    軟材料則是矽膠。
  • 1:43 - 1:46
    這背後基本的想法就是
    我們要壓縮這一塊
  • 1:46 - 1:49
    然後在彈簧中儲存能量再釋放,
    讓它跳躍起來。
  • 1:49 - 1:52
    所以現在這塊板上沒有馬達和電源。
  • 1:52 - 1:55
    而這一裝置的實現原理
    在我的實驗室中被稱為
  • 1:55 - 1:58
    “拿著鑷子的研究生”
    (笑)
  • 1:58 - 1:59
    所以,你將在下一條影片中看到的
  • 1:59 - 2:02
    是這個跳躍能力很出色的小傢伙。
  • 2:02 - 2:06
    這位是艾倫,那個拿著鑷子的研究生,
  • 2:06 - 2:09
    而你將看到的是這個四毫米長的機械裝置
  • 2:09 - 2:11
    跳躍到幾乎40釐米的高度。
  • 2:11 - 2:13
    大約是它自己長度的100倍。
  • 2:13 - 2:15
    而且它倖存了下來,在桌面上彈跳著,
  • 2:15 - 2:18
    十分強大,並且存活得很好,
  • 2:18 - 2:19
    直到我們找不到它的时候,
  • 2:19 - 2:21
    因為它實在太小了。
  • 2:21 - 2:24
    不過我們最終還是想要
    在這個裝置中加上馬達,
  • 2:24 - 2:27
    而我們的實驗室裡也有學生
    正在研究毫米尺寸的馬達
  • 2:27 - 2:31
    以最終將它裝到
    小型的自動機器人身上
  • 2:31 - 2:34
    但是為了觀察如此微小的裝置的
    機動性和移動能力,
  • 2:34 - 2:36
    我們“作弊”並使用了磁鐵。
  • 2:36 - 2:39
    這條影片展現了最终將會成為
    微型機器人的腿的那一部份,
  • 2:39 - 2:41
    而你可以看到矽膠製成的接合點
  • 2:41 - 2:45
    以及一塊被外在磁場控制而
    四处移動的嵌入式磁鐵。
  • 2:46 - 2:49
    這就引向了我之前
    為大家展示的那個機器人。
  • 2:50 - 2:53
    真正有趣的是,這個機器人
    能帮助我們弄清楚
  • 2:53 - 2:55
    這樣規模的昆蟲是如何移動的。
  • 2:55 - 2:57
    我們有一個很棒的模型來理解
    所有大小事物的移動方式,
  • 2:57 - 2:59
    小到一隻蟑螂,大到一隻大象。
  • 2:59 - 3:02
    跑步時,我們都以這種彈跳的方式移動。
  • 3:02 - 3:07
    但是當我的體型十分微小時,
    我雙腳和地面之間的力量
  • 3:07 - 3:09
    會大大影響我的移動,
    遠大於影響我的質量,
  • 3:09 - 3:12
    從而就造成了彈跳模式。
  • 3:12 - 3:13
    這個小傢伙還沒能完全正常運作
  • 3:13 - 3:16
    但是我們還有稍大些
    能夠四處奔跑的版本。
  • 3:16 - 3:20
    這大約是一立方釐米,
    每一邊都為一釐米,非常微小,
  • 3:20 - 3:23
    而我們讓它能夠以
    每秒十個身長的速度奔跑,
  • 3:23 - 3:25
    也就是每秒10釐米的速度。
  • 3:25 - 3:27
    對於這麼小的傢伙來說是非常快了,
  • 3:27 - 3:29
    而這還僅僅侷限於我們的測試設置。
  • 3:29 - 3:32
    但現在這能讓你了解
    它是如何運作的了。
  • 3:32 - 3:36
    我們也可以製作它的3D打印模型,
    可以跨越障礙物的模型,
  • 3:36 - 3:39
    十分像你們之前看到過的蟑螂。
  • 3:39 - 3:42
    但是最終我們希望能
    把所有部件都安置到機器人身上。
  • 3:42 - 3:46
    我們想讓感應、電源、
    操控和驅動一同實現,
  • 3:46 - 3:49
    並且不是所有部件都需要是仿生的。
  • 3:49 - 3:52
    而這個機器人差不多是指針大小。
  • 3:52 - 3:56
    在這種情況下,
    我們並沒有用磁鐵或肌肉,
  • 3:56 - 3:58
    而是火箭裝置來使它移動。
  • 3:58 - 4:01
    這是一片微加工的含能材料,
  • 4:01 - 4:04
    而我們能製造它的微觀像素,
  • 4:04 - 4:07
    然後將一塊像素放到這個機器人的腹部,
  • 4:07 - 4:12
    當這個機器人感應到
    光源增加時,就會跳躍。
  • 4:13 - 4:15
    下一條短片是我的最愛。
  • 4:15 - 4:18
    你能看到這隻300毫克的機器人
  • 4:18 - 4:20
    在空中跳躍到大概8釐米高。
  • 4:20 - 4:23
    但它只有4*4*7立方毫米的體積。
  • 4:23 - 4:27
    在短片的開頭,能看到當能量被釋放時,
    有一道大閃光,
  • 4:27 - 4:29
    而機器人就在空中翻跟鬥
  • 4:29 - 4:30
    所以此時就有一大道閃光,
  • 4:30 - 4:33
    然後你就可以看到
    機器人在空中翻跟鬥。
  • 4:33 - 4:36
    而這個機器人的身上
    沒有栓繩或連接電線,
  • 4:36 - 4:38
    所有的部件都安裝到位了,
  • 4:38 - 4:41
    當旁邊的一個學生打開了桌面檯燈時,
  • 4:41 - 4:43
    機器人就會受到感應,跳躍起來。
  • 4:43 - 4:47
    因此我想你能想像到我們用這樣尺寸的,
    會跑、會怕、會跳、會滾的機器人,
  • 4:47 - 4:52
    所能做到的很多很酷的事情。
  • 4:52 - 4:55
    想像一下一場自然災害,
    如地震發生之後,產生的諸多碎石。
  • 4:55 - 4:58
    想像一下這些微型機器人穿越過碎石
  • 4:58 - 5:00
    來尋找倖存者。
  • 5:00 - 5:03
    或想像一下許多微型機器人跑過一座橋,
  • 5:03 - 5:05
    檢閱橋的質量,保證它的安全性,
  • 5:05 - 5:08
    因而不至於造成發生在2007年,
  • 5:08 - 5:11
    明尼阿波利斯市的橋體坍塌事件。
  • 5:11 - 5:16
    或者就想像一下當這樣的機器人
    游過你的血液時的樣子。
  • 5:16 - 5:18
    是吧?正如艾薩克·阿西莫夫在
    《神奇的旅程》中所描述的一樣。
  • 5:18 - 5:22
    然後醫生們從一開始就不需要開腹,
    也能進行手術了。
  • 5:22 - 5:25
    又或許我們能夠讓
    微型機器人像白蟻一般工作,
  • 5:25 - 5:28
    從而徹底改變我們建造事物的方式,
  • 5:28 - 5:31
    而他們能夠在非洲和澳洲,
  • 5:31 - 5:34
    為其他白蟻建造難以置信的,
  • 5:34 - 5:37
    高效率通風的八米高的土堆。
  • 5:37 - 5:40
    所以我認為我已經向各位
    展示了利用這些微型機器人,
  • 5:40 - 5:42
    所能實現的許多可能性。
  • 5:42 - 5:47
    而迄今為止我們也取得了一些進步,
    但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 5:47 - 5:49
    希望你們當中也有人能夠為此做出貢獻。
  • 5:49 - 5:51
    非常感謝。
  • 5:51 - 5:53
    (掌聲)
Title:
為何我要製造米粒般大小的機器人
Speaker:
莎拉.博格布萊特
Description:

通過研究昆蟲(如螞蟻)的運動和形體,莎拉.博格布萊特和她的團隊打造了令人難以置信般強勁、超小型的爬行機器人......然後,他們往其中加入了火箭。來看看他們在微型機器人領域令人驚嘆的發展,並聽聽我們在未來可能使用這些小幫手的三種方式。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Talks
Duration:
06:06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