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turn to Video

煙霧的科學—金·普茲霍 (Kim Preshoff)

  • 0:08 - 0:11
    1943 年 7 月 26 日
  • 0:11 - 0:13
    洛杉磯被一層濃厚的氣體壟罩著
  • 0:13 - 0:17
    刺激人們的眼睛,也遮住了太陽
  • 0:17 - 0:21
    驚慌的居民們相信他們的城市
    遭受到化學戰爭攻擊
  • 0:21 - 0:24
    但這雲層並非由戰爭引起
  • 0:24 - 0:26
    而是煙霧 (smog)
  • 0:26 - 0:28
    一種含有煙與霧的混合物
  • 0:28 - 0:32
    煙霧一名詞出現在 20 世紀初期
  • 0:32 - 0:35
    用來形容覆蓋在城市之上
    那層厚重且呈灰色的霾
  • 0:35 - 0:36
    就像倫敦
  • 0:36 - 0:36
    格拉斯哥 (Glasgow)
  • 0:36 - 0:39
    及愛丁堡
  • 0:39 - 0:41
    這種工業煙霧據悉
  • 0:41 - 0:44
    是家用鍋爐及工廠燃煤所產生的煤煙
  • 0:44 - 0:47
    結合空氣中的水氣所形成
  • 0:47 - 0:50
    但這場讓洛杉磯驚慌的煙霧卻不同
  • 0:50 - 0:54
    它是黃色的還帶有化學異味
  • 0:54 - 0:57
    既然這個城市並未燃燒太多煤炭
    煙霧的起因成為問號
  • 0:57 - 1:02
    一直到化學家艾瑞.哈格斯密
    找到兩個罪魁禍首
  • 1:02 - 1:06
    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簡稱 VOC
  • 1:06 - 1:09
    以及一氧化氮
  • 1:09 - 1:12
    VOCs 是容易揮發的化合物
  • 1:12 - 1:14
    可以帶著其他物質如碳
  • 1:14 - 1:15
    氧氣
  • 1:15 - 1:16
    氫氣
  • 1:16 - 1:17
    氯氣
  • 1:17 - 1:18
    還有硫
  • 1:18 - 1:21
    有些是由植物或動物自然產生
  • 1:21 - 1:23
    但其他來自於人造物
  • 1:23 - 1:24
    像是溶劑
  • 1:24 - 1:25
    油漆
  • 1:25 - 1:26
    膠料
  • 1:26 - 1:28
    還有石油
  • 1:28 - 1:31
    同時因汽車燃油無法完全燃燒
  • 1:31 - 1:34
    會排放出一氧化氮
  • 1:34 - 1:38
    這是導致這類煙霧帶著黃色的原因
  • 1:38 - 1:42
    VOCs 及一氧化氮被光照時發生反應
  • 1:42 - 1:46
    產生出二級汙染物
    PANs (過氧醯基硝酸鹽)
  • 1:46 - 1:49
    以及對流層或是地面附近的臭氧
  • 1:49 - 1:54
    PANs 與臭氧刺激眼睛並傷害肺部
  • 1:54 - 1:57
    兩者是光化學煙霧的主要物質
  • 1:57 - 2:00
    也導致了洛杉磯的災禍
  • 2:00 - 2:04
    但為什麼煙霧沒有
    影響到所有的城市呢?
  • 2:04 - 2:08
    工業及光化學煙霧兩者
    都與人造汙染物
  • 2:08 - 2:11
    及當地天氣及地理環境有關
  • 2:11 - 2:16
    倫敦的潮濕使它成為
    工業煙霧的主要地點
  • 2:16 - 2:20
    最強的光化學煙霧
    存在於帶有微風的都市
  • 2:20 - 2:22
    乾燥、溫暖、晴天的天氣
  • 2:22 - 2:26
    陽光中的紫外線輻射
    提供了所需的能量
  • 2:26 - 2:30
    將分子分解而形成煙霧
  • 2:30 - 2:33
    像洛杉磯這種被群山環繞的城市
  • 2:33 - 2:35
    或是建構在盆地的都市像北京
  • 2:35 - 2:41
    因為無處可分散煙霧
    而特別容易產生
  • 2:41 - 2:45
    這其中有部分來自於逆溫現象
  • 2:45 - 2:48
    溫暖的空氣沒有持續地往上升
  • 2:48 - 2:52
    反而滯留在靠近地球的表面
    被上面更為溫暖的一層所困住
  • 2:52 - 2:55
    成為一層充滿著汙染物的空氣
  • 2:55 - 2:58
    煙霧不僅醜陋傷眼
  • 2:58 - 3:00
    兩種類型的煙霧都對眼睛造成刺激
  • 3:00 - 3:01
    還有鼻子
  • 3:01 - 3:02
    跟喉嚨
  • 3:02 - 3:05
    加速氣喘、肺氣腫的惡化
  • 3:05 - 3:09
    增加呼吸道如支氣管感染的風險
  • 3:09 - 3:13
    煙霧對於幼童及老人特別有害
  • 3:13 - 3:16
    曝露其中的懷孕婦女中有機會造成
    嬰兒出生體重過低
  • 3:16 - 3:19
    以及出生缺陷的可能性
  • 3:19 - 3:21
    在光化學煙霧裡所找到的二級汙染物
  • 3:21 - 3:25
    會損傷及削弱農作物還有降低收成量
  • 3:25 - 3:28
    讓作物容易受到蟲害
  • 3:28 - 3:29
    這數十年來
  • 3:29 - 3:32
    煙霧被視為文明化所產生
    無可避免的代價
  • 3:32 - 3:37
    倫敦客漸漸習慣那
    惡名昭彰的綠色濃煙
  • 3:37 - 3:38
    它們席捲著大街小巷
  • 3:38 - 3:40
    直到 1952 年
  • 3:40 - 3:45
    倫敦大煙霧事件
    關閉了所有的交通達數天之久
  • 3:45 - 3:49
    導致四千起以上呼吸道相關的死亡
  • 3:49 - 3:52
    1956 年《清潔空氣法》隨之而生
  • 3:52 - 3:56
    禁止城市裡部分區域燃燒煤炭
  • 3:56 - 3:59
    促使煙霧的大幅降低
  • 3:59 - 4:03
    同樣的,美國對於車輛排放
    及氣體內容的管控
  • 4:03 - 4:08
    減少了空氣中的揮發性物化合物
    及相隨的煙霧程度
  • 4:08 - 4:12
    煙霧在全球仍是個主要問題
  • 4:12 - 4:15
    如中國或波蘭這類
    仰賴煤炭能源的國家
  • 4:15 - 4:18
    籠罩著重度的工業煙霧
  • 4:18 - 4:22
    光化學煙霧及來自
    汽車廢氣的空浮粒子
  • 4:22 - 4:24
    影響著許多正在快速開發的城市
  • 4:24 - 4:26
    從墨西哥市到智利的聖地牙哥
  • 4:26 - 4:29
    從新德里到德黑蘭
  • 4:29 - 4:32
    各政府想盡辦法對付煙霧
  • 4:32 - 4:37
    如:在某幾天的特定時段禁止開車
  • 4:37 - 4:40
    就當全球有一半以上的人口湧入城市
  • 4:40 - 4:44
    轉搭大眾運輸工具或是避用化石燃料
  • 4:44 - 4:47
    或許會讓我們的呼吸更順暢
  • 4:47 - 4:52
    本篇作者是一名高中自然科學老師
  • 4:52 - 4:55
    任教於紐約州水牛城
    名為金·普茲霍
  • 4:55 - 5:01
    她三十多年的老師生涯
    教過超過六千名學子
  • 5:01 - 5:07
    幾年前,她開始投稿到 TED-ed
  • 5:08 - 5:11
    她的作品內容充實,一篇接一篇
  • 5:11 - 5:14
    這是她第五篇作品
  • 5:14 - 5:21
    二年內,金老師的作品
    觀看次數超過一百五十萬次
  • 5:21 - 5:23
    我們歡迎大家留言給金老師打氣加油
  • 5:23 - 5:27
    如果您想幫助我們找出更多
    像金老師一樣的教育家
  • 5:27 - 5:30
    請考慮支持我們的非營利組織
  • 5:30 - 5:34
    詳情請上網
    patreon.com/teded
Title:
煙霧的科學—金·普茲霍 (Kim Preshoff)
Description:

點擊我們的訪客網頁:https://www.patreon.com/teded
完整課程請見:https://ed.ted.com/lessons/the-science-of-smog-kim-preshoff
1943年7月26日,洛杉磯被一層厚重的氣體覆蓋。氣體刺激著人們的眼睛,也遮住了太陽。驚慌的居民們以為他們的城市遭受到化學戰攻擊。但,這並不是戰爭,而是煙霧。到底這層厚重灰暗的霾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只影響了部分城市?金·普茲霍 (Kim Preshoff) 詳述了煙霧背後的科學。

課程設計:金·普茲霍 (Kim Preshoff)
動畫:爾賓納工作室 (Juan M. Urbina Studios)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Ed
Duration:
05:44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