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turn to Video

亞當•戴維森: 我們在財政懸崖邊搖擺不定時所學到的事

  • 0:02 - 0:04
    我有個朋友是政治學家
  • 0:04 - 0:05
    幾個月前 他告訴我
  • 0:05 - 0:07
    這個月大概是什麼光景
  • 0:07 - 0:10
    他說:「財政懸崖快來了。」
  • 0:10 - 0:14
    估計在 2013 年初到來
  • 0:14 - 0:17
    兩黨都必須解決這問題
  • 0:17 - 0:20
    但沒有一方願意先採取行動
  • 0:20 - 0:24
    也沒有一方想要在危機到來以前解決
  • 0:24 - 0:26
    所以他說,在十二月時你會看到一堆
  • 0:26 - 0:30
    激烈爭執、協商破局
  • 0:30 - 0:32
    一些在電話上相談不歡的報導
  • 0:32 - 0:35
    有人說什麼結果都沒有
  • 0:35 - 0:37
    到了聖誕節或是新年的時候
  • 0:37 - 0:40
    我們會聽說:「他們解決所有問題了。」
  • 0:40 - 0:44
    他幾個月前告訴我 他有98%的把握
    他們會解決問題
  • 0:44 - 0:47
    今天我收到他的電子郵件說
  • 0:47 - 0:51
    「好吧,大致上猜的沒錯
    但現在我只有80%的把握
  • 0:51 - 0:52
    他們會解決這件事情。」
  • 0:52 - 0:55
    所以我開始思考,我喜歡研究
  • 0:55 - 0:57
    美國歷史上這種分歧的時期
  • 0:57 - 1:01
    不同黨派彼此爭論不休
  • 1:01 - 1:04
    經濟正值崩盤的邊緣
  • 1:04 - 1:08
    早期最有名的爭論是
    亞歷山大•漢彌爾頓
  • 1:08 - 1:12
    和湯瑪斯•傑弗遜對於美元會如何
  • 1:12 - 1:14
    以及 該用什麼方式儲存而爭論
  • 1:14 - 1:17
    亞歷山大•漢彌爾頓說
    「我們需要一個中央銀行,美國第一銀行
  • 1:17 - 1:19
    不然美元就毫無價值了」
  • 1:19 - 1:21
    湯瑪斯•傑弗遜則說
  • 1:21 - 1:23
    「這經濟體系行不通,人民不信這一套」
  • 1:23 - 1:27
    「他們才剛推翻一個王朝
    才不會接受一個中央集權組織。」
  • 1:27 - 1:32
    這個爭論奠定了美國前期
    一百五十年的經濟
  • 1:32 - 1:36
    每一次,當不同黨派說
  • 1:36 - 1:38
    「老天,經濟要崩盤了。」
  • 1:38 - 1:40
    有些人就開始盡情揮霍
  • 1:40 - 1:44
    把錢花在所有想買的東西上
  • 1:44 - 1:46
    先來了解一下我們現在的處境
  • 1:46 - 1:48
    快速地回顧一下
  • 1:48 - 1:51
    有人叫我別叫它財政懸崖
  • 1:51 - 1:53
    因為黨派色彩太重
  • 1:53 - 1:57
    我記不得 到底誰贊成誰反對
  • 1:57 - 1:59
    有人說 應該叫財政斜坡才對
  • 1:59 - 2:01
    或稱為緊縮危機
  • 2:01 - 2:03
    但就有人反對 說這樣反而更不中立
  • 2:03 - 2:06
    所以我乾脆叫它設立自我導致 自我毀滅
  • 2:06 - 2:11
    沒有明確期限的方案
    來解決不可避免的問題
  • 2:11 - 2:15
    這就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的真實模樣
  • 2:15 - 2:19
    這是美國國債百分比圖
  • 2:19 - 2:21
    佔整體經濟 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例高低
  • 2:21 - 2:25
    藍色虛線代表
  • 2:25 - 2:27
    國會預算局最樂觀的估計
  • 2:27 - 2:31
    如果國會什麼都沒做的情形
  • 2:31 - 2:34
    可以看到 大概在2027年
  • 2:34 - 2:37
    我們的債務會跟希臘有得拚
  • 2:37 - 2:40
    債務約佔GDP的130%
  • 2:40 - 2:43
    顯示出未來20年內
  • 2:43 - 2:45
    如果國會什麼事都沒做
  • 2:45 - 2:49
    我們在國際上的地位會動搖
  • 2:49 - 2:51
    全球的投資人 債券買家 將會說
  • 2:51 - 2:53
    「我們再也不信任美國人了 也不會借他們錢」
  • 2:53 - 2:55
    「除非利率真的夠高」
  • 2:55 - 2:58
    到時我們的經濟就崩盤了
  • 2:58 - 3:00
    但記得 這是希臘現在的狀況
  • 3:00 - 3:04
    我們要過20年才會到那
    我們有十分充裕的時間
  • 3:04 - 3:06
    來避免危機
  • 3:06 - 3:10
    而財政懸崖 再次
  • 3:10 - 3:13
    逼迫兩黨一起解決危機
  • 3:13 - 3:17
    其實可以換個角度來看同樣的問題
  • 3:17 - 3:20
    藍色實線是政府的開銷
  • 3:20 - 3:23
    淺藍色線是政府收入
  • 3:23 - 3:26
    由此可見 近幾年來
  • 3:26 - 3:30
    除了短暫的時期 我們一直
  • 3:30 - 3:33
    入不敷出 所以國債才會這麼高
  • 3:33 - 3:37
    但可以看出 隨著時間的增長
  • 3:37 - 3:40
    收支的落差也越來越大
  • 3:40 - 3:42
    這張圖只統計到2021年
  • 3:42 - 3:45
    到了2030年 數據會變得很難看
  • 3:45 - 3:50
    從圖表中可以總結出問題所在
  • 3:50 - 3:53
    民主黨認為 這沒啥大不了
  • 3:53 - 3:57
    只要稍微提高稅率 縮短收支差就好
  • 3:57 - 3:59
    提高有錢人的賦稅尤其有效
  • 3:59 - 4:02
    共和黨則說:「不
    我們有更好的方法」
  • 4:02 - 4:03
    「為何不要讓兩種數據都降低?」
  • 4:03 - 4:07
    「何不降低政府支出和賦稅?」
  • 4:07 - 4:11
    如此一來 就有更完善的
  • 4:11 - 4:13
    長期赤字規劃
  • 4:13 - 4:18
    而在彼此爭論不休
  • 4:18 - 4:19
    該如何縮小收支差距的背後
  • 4:19 - 4:23
    有種最糟 最憤世嫉俗的政黨政治
  • 4:23 - 4:28
    最醜陋的內幕 遊說政治
    等黑暗面
  • 4:28 - 4:32
    但這場爭論也有非常有趣
  • 4:32 - 4:35
    正大光明的一面
  • 4:35 - 4:38
    因為這包含兩種截然不同
    的經濟理念
  • 4:38 - 4:43
    而我希望 在我描繪出共和黨
  • 4:43 - 4:48
    對經濟的看法時 所描出的只是
  • 4:48 - 4:52
    一台構造完整的機器 一台傑作
  • 4:52 - 4:56
    不幸的是 這是德國或曰本製
  • 4:56 - 4:59
    但這完美的機器不斷地侵蝕
  • 4:59 - 5:04
    人類的每分努力並拿走資源
  • 5:04 - 5:06
    錢財 勞工 資本和機械等
  • 5:06 - 5:11
    把它們從最沒生產力的部份
    移到生產力最高的地方
  • 5:11 - 5:12
    雖然會造成短暫的混亂
  • 5:12 - 5:16
    卻能增強生產力較高的區塊
  • 5:16 - 5:18
    讓低生產力的區塊
    慢慢地淘汰
  • 5:18 - 5:21
    如此一來 整個系統就更有效率
  • 5:21 - 5:23
    所以大家就更富有了
  • 5:23 - 5:27
    此觀點也認為政府佔有一席之地
  • 5:27 - 5:30
    一個訂定規則的小角色 以免人們
  • 5:30 - 5:32
    說謊 欺騙及傷害彼此
  • 5:32 - 5:36
    政府機關像是警察 消防隊
  • 5:36 - 5:39
    或軍隊等
    但這些機關影響很有限
  • 5:39 - 5:42
    難以深入此機器內部
  • 5:42 - 5:46
    而當我描繪民主黨或偏民主黨
  • 5:46 - 5:49
    經濟學家對此種經濟的看法時
  • 5:49 - 5:51
    大部份的民主黨派經濟學家是資本主義者
  • 5:51 - 5:54
    他們深信:「對 以目前情況來說
    這是理想的體制」
  • 5:54 - 5:58
    讓市場自動把資源做有效的利用是很好
  • 5:58 - 6:02
    但這體制有一大堆的問題
  • 6:02 - 6:05
    財富都聚集在不對的地方
  • 6:05 - 6:09
    那些被不當稱為沒有生產力的人們被剝奪了財富
  • 6:09 - 6:12
    這樣沒法創造一個合理公平的社會
  • 6:12 - 6:15
    這種運作模式沒考慮到周遭環境
  • 6:15 - 6:17
    例如種族歧視等負面議題
  • 6:17 - 6:19
    這些讓我們的生活更糟的問題
  • 6:19 - 6:22
    所以政府有義務從
  • 6:22 - 6:26
    較高生產力或擁有較多資源的地方
  • 6:26 - 6:28
    將其資源分配給其它地方
  • 6:28 - 6:34
    如果你用這兩種不同的觀點
    來探討經濟的話
  • 6:34 - 6:38
    你就懂為何危機這麼難解決
  • 6:38 - 6:42
    因為情況如果越嚴重
    風險就越高
  • 6:42 - 6:44
    兩方都認為自己有解決之道
  • 6:44 - 6:48
    並對彼此嗤之以鼻
  • 6:48 - 6:51
    我感到絕望
  • 6:51 - 6:54
    過去幾年 我對此感到沮喪
  • 6:54 - 6:57
    直到今年 我發現了一些使我非常興奮的事
  • 6:57 - 7:00
    我認為這是很好的消息
  • 7:00 - 7:03
    而且非常震撼 我不常談論它
  • 7:03 - 7:05
    因為我覺得沒人會相信我的話
  • 7:05 - 7:06
    我所發現的是
  • 7:06 - 7:08
    整體來說 當美國人
  • 7:08 - 7:12
    遇到跟財政有關的問題時
  • 7:12 - 7:15
    就變成溫和 務實的中立派
  • 7:15 - 7:18
    沒錯 很不可思議 美國人
  • 7:18 - 7:19
    竟會是溫和 務實的中立派
  • 7:19 - 7:22
    但讓我解釋一下我的看法
  • 7:22 - 7:25
    當你看看聯邦政府的支出比例
  • 7:25 - 7:28
    這裡是問題所在
  • 7:28 - 7:30
    55% 超過一半用在社會福利
  • 7:30 - 7:33
    醫療保險 醫療補助
    及其他的健保
  • 7:33 - 7:36
    20%國防 19%自由支配支出
  • 7:36 - 7:38
    利息則是6%
  • 7:38 - 7:42
    所以我們在討論如何
    減少政府支出時
  • 7:42 - 7:44
    就是看這統計圖
  • 7:44 - 7:48
    絕大多數的美國人 無論
  • 7:48 - 7:51
    支持哪一黨 大都喜歡
  • 7:51 - 7:54
    55%這一塊
  • 7:54 - 7:56
    他們喜歡社會福利 醫療健保
  • 7:56 - 7:59
    甚至喜歡醫療補助 (低收入戶用)
    即使這些支出只補助貧困的人
  • 7:59 - 8:02
    你本來可能以為
    醫療補助的支持度較低
  • 8:02 - 8:06
    他們都不希望以上支出比例變動
  • 8:06 - 8:10
    雖然美國人民對此非常滿意
  • 8:10 - 8:13
    兩黨選民基本上意見一致
  • 8:13 - 8:18
    只要稍做調整 系統會更穩定
  • 8:18 - 8:20
    社會福利很好調整
  • 8:20 - 8:24
    社會福利會倒的謠言
    往往都是誇大的說法
  • 8:24 - 8:26
    所以對於把逐漸提高退休福利年齡的政策
  • 8:26 - 8:29
    加諸到未出世的下一代人的這個方法
  • 8:29 - 8:31
    不管是支持民主黨還是共和黨
  • 8:31 - 8:33
    贊成和反對人數都差不多
  • 8:33 - 8:36
    減少高收入老人健保支出
  • 8:36 - 8:39
    就是給老富翁的福利金
    根本不用廢除 減少即可
  • 8:39 - 8:44
    人們大都接受這個政策
    不管哪一黨的都如此認為
  • 8:44 - 8:46
    提高健保費呢?
  • 8:46 - 8:49
    大家都恨死了此方法 可是共和黨
  • 8:49 - 8:51
    和民主黨支持者都一致反對
  • 8:51 - 8:54
    所以這個事實告訴我
  • 8:54 - 8:58
    當我們仔細探討 如何解決財政問題
  • 8:58 - 9:06
    我們的國民在主要議題方面並沒有意見分歧
  • 9:06 - 9:09
    做點改變的話我們能接受
    但卻不想廢除整個系統
  • 9:09 - 9:12
    不太可能去討論是否要廢除整個系統
  • 9:12 - 9:16
    針對一個議題 政黨的意見分歧非常嚴重
  • 9:16 - 9:20
    有一黨說花錢消災就好
  • 9:20 - 9:21
    多花點錢無傷大雅
  • 9:21 - 9:23
    這當然是共和黨對於
  • 9:23 - 9:25
    減少國防預算的看法
  • 9:25 - 9:28
    他們的反對聲浪就比民主黨還強勢
  • 9:28 - 9:33
    多數共和黨支持者贊成不改變國防支出
  • 9:33 - 9:35
    國防支出佔了國家預算的20%
  • 9:35 - 9:38
    而它代表一個更複雜的議題
  • 9:38 - 9:41
    我也要提一下自由性支出的部份
  • 9:41 - 9:44
    佔了預算的19%
  • 9:44 - 9:46
    這是兩黨共同的議題
  • 9:46 - 9:48
    福利 食物券等種種福利制度
  • 9:48 - 9:50
    在民主黨眼裡較受重視
  • 9:50 - 9:53
    但農田法案等以及
    內政部的福利制度
  • 9:53 - 9:56
    例如石油鑽探之類的
  • 9:56 - 10:00
    就比較受共和黨青睞
  • 10:00 - 10:03
    至於納稅方面 分歧就比較嚴重
  • 10:03 - 10:05
    這方面黨派色彩比較嚴重
  • 10:05 - 10:08
    民主黨民眾大力支持
  • 10:08 - 10:12
    提高年收入25萬元以上
    高收入族群的所得稅
  • 10:12 - 10:18
    共和黨支持者基本上是反對的
    但如果用收入分開來看的話
  • 10:18 - 10:22
    年收入在7萬5以下的支持者
    還滿喜歡這提議的
  • 10:22 - 10:27
    也就是說 年收入高於25萬的
    共和黨民眾不想多繳稅
  • 10:27 - 10:30
    提高投資所得稅 你也看得出
  • 10:30 - 10:33
    贊成的人數 民主黨大約2/3
    共和黨只有1/3
  • 10:33 - 10:37
    接受這個主意
  • 10:37 - 10:40
    這反映出非常重要的迷思 就是
  • 10:40 - 10:42
    在美國 我們往往只討論民主黨和共和黨
  • 10:42 - 10:44
    剩下有一小部分的人
  • 10:44 - 10:46
    也就是獨立派所組成 獨立派大概只有2%吧
  • 10:46 - 10:49
    只要你把共和黨與民主黨支持者加起來
  • 10:49 - 10:50
    就等於全美國人民了
  • 10:50 - 10:53
    但事實並非如此
  • 10:53 - 10:58
    美國近代歷史裡也沒這樣的情況
  • 10:58 - 11:02
    大約有1/3的美國人說
    他們支持民主黨
  • 11:02 - 11:05
    大概1/4的人則說他們是共和黨的
  • 11:05 - 11:09
    另有一小區塊的人則傾向
    是自由或社會主義黨
  • 11:09 - 11:12
    或是支持其他小黨派
  • 11:12 - 11:17
    而最大的區塊占了40% 這裡的人
    認為自己是獨立派
  • 11:17 - 11:20
    所以大多美國人都不特別支持哪一黨
  • 11:20 - 11:22
    大多屬於獨立陣營的人
  • 11:22 - 11:26
    都沒有偏向某一黨 即使我們
  • 11:26 - 11:30
    在這些財政議題上
    從支持民主及共和黨的民眾來看
  • 11:30 - 11:32
    大家有很多一致的想法
  • 11:32 - 11:36
    一旦你把獨立派的人加進來
    就會有更多共同的想法
  • 11:36 - 11:39
    我們常常為其他問題起爭執
  • 11:39 - 11:41
    我們因為槍枝管制 而厭惡彼此
  • 11:41 - 11:43
    墮胎還有環境議題也是
  • 11:43 - 11:46
    但講到財政問題時 重要的財政議題
  • 11:46 - 11:50
    我們並沒有像其他人說的那樣
    彼此意見不合
  • 11:50 - 11:52
    事實上 有另外一群人
  • 11:52 - 11:55
    並沒有我們想像中
    內部分裂的那麼嚴重
  • 11:55 - 11:57
    那群人就是經濟學家
  • 11:57 - 12:03
    我跟很多經濟學家談過 在70年代
  • 12:03 - 12:06
    到80年代時 當經濟學家非常不好過
  • 12:06 - 12:09
    當時你會被貼上一個「鹹水學派」的標籤
  • 12:09 - 12:14
    指的是哈佛 普林斯頓 麻省 史丹佛
    柏克萊等學派
  • 12:14 - 12:17
    或者你被標為「淡水學派」 例如芝加哥大學
  • 12:17 - 12:18
    羅徹斯特大學等派
  • 12:18 - 12:21
    你可能是個支持市場資本主義的經濟學家
  • 12:21 - 12:23
    或是支持凱恩斯自由派主義的經濟學家
  • 12:23 - 12:25
    這些人仇視到不去對方的婚禮
  • 12:25 - 12:27
    在會議上也互不理睬
  • 12:27 - 12:30
    現在還有這種醜陋面 但就我的經驗
  • 12:30 - 12:34
    真的 真的很難找到一個
    不到40歲的經濟學家
  • 12:34 - 12:38
    有這種過時的世界觀
  • 12:38 - 12:41
    大多的經濟學家 如果稱自己是
  • 12:41 - 12:44
    某學派的擁護者 就遜掉了
  • 12:44 - 12:46
    什麼樣的稱謂才是你想要的
    如果你是研究生
  • 12:46 - 12:49
    博士 或是教授
  • 12:49 - 12:52
    一個38歲的經濟學教授會說:
    「我是經驗主義者」
  • 12:52 - 12:53
    「我只相信數據資料。」
  • 12:53 - 12:56
    而數據顯示非常清楚
  • 12:56 - 13:00
    沒有任何的理論真正成功過
  • 13:00 - 13:01
    20世紀或過去一百年來
  • 13:01 - 13:04
    有數不清的慘痛案例
  • 13:04 - 13:08
    過去有學派或其他人試圖分析
  • 13:08 - 13:10
    過去或預估未來經濟
  • 13:10 - 13:12
    結果慘不忍睹
  • 13:12 - 13:17
    所以經濟學界變得比較謙虛了
  • 13:17 - 13:21
    我敢保證 他們的人還是
    臭屁到不行
  • 13:21 - 13:24
    但現在令他們自豪的是公正的態度
  • 13:24 - 13:31
    而他們也看到未來
    一片光明的極大潛能
  • 13:31 - 13:36
    這樣無黨派立場的存在
  • 13:36 - 13:37
    必須是不為人知的
  • 13:37 - 13:39
    在美國好幾年來都是如此
  • 13:39 - 13:43
    我大概整個秋天
    都在跟美國三大
  • 13:43 - 13:47
    政治態度民調機構討論
  • 13:47 - 13:48
    其中包括皮尤研究中心
  • 13:48 - 13:52
    芝加哥大學全國意見研究中心
  • 13:52 - 13:55
    還有最舉足輕重卻鮮為人知的
  • 13:55 - 13:58
    美國選舉研究中心
  • 13:58 - 14:02
    它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 最具公信力的
    政治態度民調中心
  • 14:02 - 14:04
    從1948年就開始做調查
  • 14:04 - 14:08
    調查中顯出一個共通點
  • 14:08 - 14:12
    就是美國幾乎找不到
  • 14:12 - 14:15
    完全忠於某種主義的人
  • 14:15 - 14:19
    始終認為:「不能課稅
  • 14:19 - 14:22
    我們要限制政府的權力範圍。」
  • 14:22 - 14:25
    或是「不 我們堅持政府
    扮演要角
  • 14:25 - 14:29
    政府要重新分配資源並改掉
    資本主義的壞毛病。」
  • 14:29 - 14:31
    這種群體少之又少
  • 14:31 - 14:34
    大多數人都東挑西揀
  • 14:34 - 14:37
    找到折衷方案並在發現
  • 14:37 - 14:39
    更好或更糟的論點時
    改變立場
  • 14:39 - 14:43
    這種現象一如往昔
  • 14:43 - 14:47
    改變的是人們回答
    籠統問題的方式
  • 14:47 - 14:49
    如果你問別人籠統的問題 例如
  • 14:49 - 14:52
    「你認為政府要多干涉還少干涉經濟?」
  • 14:52 - 14:57
    「你認為政府應該...」尤其是
    你用有偏見的方式去問時
  • 14:57 - 14:59
    「你認為政府應該提供救濟金嗎?」
  • 14:59 - 15:01
    或是「你認為政府應該重組嗎?」
  • 15:01 - 15:04
    如此你就會發現極端的政治立場
  • 15:04 - 15:06
    但若你再更具體一點 如果你問
  • 15:06 - 15:10
    關於實際稅制與開銷等
    值得注意的議題
  • 15:10 - 15:13
    人們很明顯地變中立
  • 15:13 - 15:16
    他們很樂意妥協
  • 15:16 - 15:20
    所以以後談到政治懸崖的時候
  • 15:20 - 15:24
    別想說這是美國人民完全
  • 15:24 - 15:26
    不能達成共識的議題
  • 15:26 - 15:28
    而我們一定得選邊站
  • 15:28 - 15:30
    把國家一分為二
  • 15:30 - 15:36
    應該想說這只是一小群
    老不修的經濟學家
  • 15:36 - 15:40
    和不誠實的理論家利用了這個議題
  • 15:40 - 15:43
    他們用似曾相似的方法
    來利用這個爭議
  • 15:43 - 15:46
    用主要體系來慫恿
  • 15:46 - 15:48
    某一小群人發聲
  • 15:48 - 15:50
    因為那一小群人
  • 15:50 - 15:53
    那群對於思想面的問題
  • 15:53 - 15:55
    全部答是或否的激進份子
  • 15:55 - 15:58
    他們可能是少數 但是每個人
    都有一個部落格
  • 15:58 - 16:02
    每個人上禮拜至少都上過
    Fox或MSNBC的節目
  • 16:02 - 16:05
    每個人說話的份量也越來越大
  • 16:05 - 16:07
    但他們不能代表我們
  • 16:07 - 16:10
    他們的想法不代表就是我們的
  • 16:10 - 16:12
    這讓我回想到美元的問題
  • 16:12 - 16:15
    我不禁回想 提醒自己說
  • 16:15 - 16:17
    我們有過類似經驗
  • 16:17 - 16:19
    我們了解實際情況
  • 16:19 - 16:24
    那些在電視上 國會上的人
  • 16:24 - 16:27
    威脅說如果我們
    不全盤採納他們的意見
  • 16:27 - 16:30
    世界末日就會到來
  • 16:30 - 16:32
    因為從我們開始有美元以來
  • 16:32 - 16:34
    他們一直是如此
  • 16:34 - 16:38
    傑佛遜和漢密爾頓的爭論也是如此
  • 16:38 - 16:43
    也就是1913年關於聯準會的那場惡鬥
  • 16:43 - 16:47
    成立聯準會時 掀起一股
    惡毒憤怒的爭論
  • 16:47 - 16:48
    吵著聯準會要如何組成
  • 16:48 - 16:50
    而多數人同意的組成方式
  • 16:50 - 16:53
    其實是最糟的妥協辦法
  • 16:53 - 16:56
    這個辦法絕對會瓦解一個寶貴的東西
  • 16:56 - 16:59
    也就是美元 但大家又互相附和說
  • 16:59 - 17:01
    只要有金本位制度即可
  • 17:01 - 17:03
    聯準會不可能會搞砸的那麼嚴重
  • 17:03 - 17:08
    但接下來我們脫離金本位 因為
  • 17:08 - 17:10
    經濟大蕭條的引響 我們脫離金本位
  • 17:10 - 17:14
    認為這是國際貨幣一致性的開端
  • 17:14 - 17:16
    尼克森總統任職期間廢除了金本位制
  • 17:16 - 17:20
    每次危機時我們都如履薄冰
  • 17:20 - 17:22
    但其實什麼事也沒發生
  • 17:22 - 17:24
    整體來說 美元一直是
  • 17:24 - 17:27
    最長效
  • 17:27 - 17:29
    最穩定 最理性的貨幣
  • 17:29 - 17:31
    而我們每天都會用到美元
  • 17:31 - 17:34
    無論別人怎麼激動的對我們說
  • 17:34 - 17:37
    無論我們有多害怕
  • 17:37 - 17:41
    我們目前的長期財政規劃
  • 17:41 - 17:45
    我認為最令人生氣的是
  • 17:45 - 17:49
    如果國會能夠
  • 17:49 - 17:51
    不要一味的爭論到底誰贊同誰反對
  • 17:51 - 17:54
    也不是告訴我們如何
    達成最好的協議
  • 17:54 - 17:58
    而是他們能夠實際開始
  • 17:58 - 18:02
    妥協的過程 情況馬上就改善了
  • 18:02 - 18:06
    真正恐怖的是 全世界都在看
  • 18:06 - 18:10
    恐怖的是 越慢找到解決方法
  • 18:10 - 18:11
    美國留給別人的印象
  • 18:11 - 18:15
    再也不是全球經濟的穩定基石
  • 18:15 - 18:19
    而是一個連自家內鬨也解決不了的笑話
  • 18:19 - 18:22
    我們把問題拖得越久
    就會讓全世界更緊張
  • 18:22 - 18:24
    利率會節節攀升
  • 18:24 - 18:27
    我們得更早被迫面對
  • 18:27 - 18:29
    危機爆發的一天
  • 18:29 - 18:33
    只有真正去執行妥協的動作
  • 18:33 - 18:34
    執行真正能永續的協議
  • 18:34 - 18:36
    才能爭取更多時間
  • 18:36 - 18:39
    也能讓兩黨有更多時間
    分散疼痛
  • 18:39 - 18:42
    在未來才能繼續達成更多協議
  • 18:42 - 18:45
    而我在媒體界工作 我想我有義務實現理想
  • 18:45 - 18:49
    就是促成可能的解決之道
  • 18:49 - 18:53
    不是用含糊半帶威脅的態度去討論
  • 18:53 - 18:55
    那樣只會加劇分裂
  • 18:55 - 18:58
    我們應該單純就當前情況去討論
  • 18:58 - 19:00
    不是把赤字懸崖看成已發生的樣子
  • 19:00 - 19:04
    也不是把危機看成
    兩種信仰之間的鬥爭
  • 19:04 - 19:07
    而是看成一道可以解決的數學題目
  • 19:07 - 19:09
    一個我們無法解決的面面俱到的問題
  • 19:09 - 19:13
    而這個解決辦法需要大家一起分擔一點痛苦
  • 19:13 - 19:17
    但用越實際的眼光去看待這個問題
  • 19:17 - 19:18
    就越快可以解決
  • 19:18 - 19:22
    相對的
    我們如此以來會有更多時間可以解決問題
  • 19:22 - 19:27
    謝謝 (掌聲)
Title:
亞當•戴維森: 我們在財政懸崖邊搖擺不定時所學到的事
Speaker:
Adam Davidson
Description:

2012年底,美國政治圈陷入了僵局-要如何面對明年就要到期的「財政懸崖」。多數人認為,這個議題只有兩黨間取得共識才能解決。(而世界也都非常關注)《金錢星球》主持人亞當•戴維森帶來了驚人的數據資料,此資料也顯示出可能解決問題的方法。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Talks
Duration:
19:48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