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力無人機艦隊如何改變我們對海洋的了解
-
0:01 - 0:05我們對於其他星球的了解
比我們自己的星球還多, -
0:05 - 0:09今天,我想要跟大家介紹
一種新型機器人, -
0:09 - 0:13設計來協助我們
更了解我們的星球。 -
0:13 - 0:17它隸屬的類別
在海洋學的圈子裡稱為 -
0:17 - 0:20「無人水面載具」,簡稱 USV。
-
0:21 - 0:23它不需要燃料。
-
0:23 - 0:27取而代之,它靠風力來推進。
-
0:27 - 0:31但,它一次就可以
航行全球數個月。 -
0:31 - 0:34我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是
我們打造它的原因, -
0:34 - 0:36以及它對你們的意義。
-
0:38 - 0:42幾年前,我坐船航行在太平洋上,
-
0:42 - 0:45從舊金山到夏威夷。
-
0:45 - 0:49我過去十年不停歇地努力
-
0:49 - 0:52為數百萬使用者開發電玩遊戲,
-
0:52 - 0:55我想要退一步,看看整體全局,
-
0:55 - 0:58留給自己一些很必要的思考時間。
-
0:58 - 1:00我是船上的領航員,
-
1:00 - 1:03有天晚上,在花了很長的
時間分析氣象資料 -
1:03 - 1:05並繪出我們的航線圖之後,
-
1:05 - 1:08我到甲板上,看到美麗的日落。
-
1:09 - 1:11我腦中浮現了一個念頭:
-
1:11 - 1:14我們對於我們的海洋知道多少?
-
1:15 - 1:19在我視線範圍整個都是
太平洋的延伸, -
1:19 - 1:21海浪讓我們的船劇烈搖動,
-
1:21 - 1:25不時提醒我們
未知的海洋力量有多強大。 -
1:25 - 1:29我們對海洋知道多少?
-
1:29 - 1:31我決定要找出答案。
-
1:32 - 1:35我很快就了解到,我們所知甚少。
-
1:35 - 1:39第一個原因就只是海洋太廣大了,
-
1:39 - 1:41覆蓋了地球 70% 的表面,
-
1:41 - 1:45我們知道它們會帶動
複雜的地球系統, -
1:45 - 1:48比如全球天氣,這會影響到
我們的日常生活, -
1:48 - 1:50有時影響還很大。
-
1:51 - 1:54但,那些活動大部分
都是我們看不見的。 -
1:55 - 1:59不論用什麼標準來看,
海洋資料都很稀少。 -
1:59 - 2:02回到陸地上,我已經很習慣
-
2:02 - 2:04使用許多感測器——
-
2:04 - 2:06其實,是數十億個。
-
2:07 - 2:09但在海上,現場資料
-
2:10 - 2:13稀少且昂貴。
-
2:14 - 2:18為什麼?因為它要仰賴
很少量的船隻和浮標。 -
2:18 - 2:21數量少到讓人吃驚。
-
2:21 - 2:24我國的海洋暨大氣總署,
-
2:24 - 2:28更為人熟知的簡稱 NOAA,
只有十六艘船, -
2:29 - 2:33全球近海的浮標還不到兩百個。
-
2:34 - 2:35原因很容易理解:
-
2:35 - 2:38海洋是個無情的地方,
-
2:38 - 2:41要收集現場資料,就需要大船,
-
2:41 - 2:43要能夠裝載大量的燃料,
-
2:43 - 2:45很多船員,
-
2:45 - 2:48每艘船都要花上
數百萬美金的成本, -
2:48 - 2:54或者,用四英里纜線
拴在海底的大型浮標 -
2:55 - 2:58用一組火車車輪壓住,
-
2:58 - 3:02部署十分危險,維護十分昂貴。
-
3:03 - 3:05你可能會問,那衛星呢?
-
3:05 - 3:07嗯,衛星很棒,
-
3:07 - 3:11在過去數十年間,它們讓我們
學到了好多整體的情況。 -
3:12 - 3:14然而,衛星的問題在於
-
3:14 - 3:18它們只能看穿海洋表面的一微米。
-
3:19 - 3:23它們的空間和時間
解析度相對比較差, -
3:23 - 3:26且它們的訊號需要根據雲層覆蓋、
-
3:26 - 3:29陸地效應,及其他因子來做校調。
-
3:30 - 3:33所以,海洋裡的狀況如何?
-
3:34 - 3:36我們想要測量的是什麼?
-
3:36 - 3:39機器人又有什麼用途?
-
3:39 - 3:43咱們把海洋的一小塊放大來看。
-
3:43 - 3:46我們想要了解的關鍵之一是表面,
-
3:47 - 3:49因為如果你細想,
-
3:49 - 3:52表面是所有空氣和海洋互動的交界處。
-
3:52 - 3:57它是個介面,所有能量
和氣體都要流過它。 -
3:58 - 4:00我們的太陽會散發能量,
-
4:00 - 4:02海洋會將它以熱能的形式吸收,
-
4:03 - 4:05接著將一部分釋放到大氣當中。
-
4:05 - 4:10我們大氣中的氣體,如二氧化碳,
會溶解到我們的海洋中。 -
4:10 - 4:14事實上,全球有大約
30% 的二氧化碳被吸收。 -
4:15 - 4:18浮游生物和微生物
會把氧氣釋放到大氣中, -
4:18 - 4:22量大到你所吸的每兩口氣
就有一口來自海洋。 -
4:22 - 4:25有些熱能會產生蒸發,創造出雲,
-
4:25 - 4:28最終導致降雨。
-
4:28 - 4:30壓力梯度會造成地表的風,
-
4:30 - 4:33讓濕氣透過大氣來移動。
-
4:34 - 4:38有些熱能向下發散到海洋深處,
-
4:38 - 4:40儲存在不同層,
-
4:40 - 4:45海洋就像是地球規模的鍋爐,
將所有那些能量儲存起來, -
4:45 - 4:48後續可能會透過
短期事件來釋放,如颶風, -
4:48 - 4:51或長期現象,如聖嬰現象。
-
4:51 - 4:55垂直向上湧出的氣流
可能會將各層混合, -
4:56 - 4:58還有水平的氣流,對於將熱能
-
4:58 - 5:01從熱帶傳送到極地,
扮演了關鍵角色。 -
5:02 - 5:04當然,還有海洋生物,
-
5:04 - 5:09佔據了地球上體積
最大的生態系統, -
5:09 - 5:13從微生物,到魚類,
到海洋哺乳類動物, -
5:13 - 5:16如海豹(seal)、海豚,和鯨魚。
-
5:16 - 5:20但,這些大部分是我們看不見的。
-
5:22 - 5:25大規模研究這些
-
5:25 - 5:29海洋變量的挑戰是能量,
-
5:29 - 5:34將感測器部署到海洋深處的能量。
-
5:34 - 5:37當然,已經有許多
解決方案被嘗試過—— -
5:37 - 5:40從浪流驅動裝置,
到衛星追蹤浮球, -
5:40 - 5:43到太陽能電子裝置——
-
5:43 - 5:45每一種都有它要妥協的地方。
-
5:46 - 5:49我們團隊的突破,來自
一個很不可能的來源—— -
5:49 - 5:53追求打破陸上風帆
速度的世界記錄。 -
5:54 - 5:56在十年的研究和開發之後,
-
5:56 - 5:59才出現了一種新穎的機翼概念,
-
5:59 - 6:02只用三瓦特的電力就可以控制,
-
6:02 - 6:05但似乎可以非常自主地
-
6:05 - 6:08將載具推進到全世界各地。
-
6:08 - 6:12我們把這種機翼概念
用到海洋載具上, -
6:12 - 6:15創造出了海洋無人機。
-
6:15 - 6:18它們比看起來的還要大。
-
6:18 - 6:22它們有約十五英尺高,
二十三英尺長,七英尺深。 -
6:22 - 6:24把它們想成是地表衛星。
-
6:24 - 6:27它們裝滿了一大堆
科學等級的感測器, -
6:27 - 6:29用來測量各種變數,
-
6:29 - 6:32包括海洋學變數和大氣變數,
-
6:32 - 6:37還有現場的衛星連結傳輸,
將這些高解析度的資料 -
6:37 - 6:39即時回傳到岸上。
-
6:40 - 6:42過去幾年,我們的團隊
一直很努力, -
6:42 - 6:47在地球上一些最艱鉅的
海洋條件下執行任務, -
6:47 - 6:50從北極圈到熱帶太平洋。
-
6:50 - 6:52我們曾經一路航行到極地冰架。
-
6:52 - 6:55我們曾經航行到大西洋颶風中。
-
6:55 - 6:57我們曾經繞過合恩角,
-
6:57 - 7:00我們曾經在墨西哥灣的
石油井間迂迴前進。 -
7:00 - 7:03這是個很強悍的機器人。
-
7:04 - 7:06讓我跟各位分享我們近期
-
7:06 - 7:08在普里比洛夫群島做了什麼。
-
7:09 - 7:12這是一小群島嶼,
在寒冷的白令海深處, -
7:12 - 7:15位在美國和俄國之間。
-
7:15 - 7:18白令海是狹鱈的家,
-
7:18 - 7:21狹鱈是一種白色鱒魚,
你們可能不認得, -
7:21 - 7:25但如果你們喜歡吃魚條或魚肉醬,
很可能就有嚐過牠。 -
7:25 - 7:29是的,魚肉醬看起來像蟹肉,
但其實是狹鱈。 -
7:30 - 7:33而狹鱈漁業是美國最大的漁業,
-
7:33 - 7:35在價值上和產量上都是最大的——
-
7:36 - 7:39每年會捕獲大約三十一億磅的魚。
-
7:40 - 7:42在過去幾年,一支海洋無人機機隊
-
7:42 - 7:45在白令海努力工作著,
-
7:45 - 7:49目標是要協助評估
狹鱈魚群到底有多大。 -
7:49 - 7:53這資訊能協助改善
用來管理漁業的配額系統, -
7:53 - 7:55並協助預防這種魚群大量減少,
-
7:55 - 7:58保護這個脆弱的生態系統。
-
7:59 - 8:03無人機利用聲學來調查魚場,
-
8:03 - 8:05也就是聲納。
-
8:05 - 8:08它會向下發出聲波,
-
8:08 - 8:11接著反射,碰到海床或魚群時,
-
8:11 - 8:12聲波會產生回聲,
-
8:12 - 8:15讓我們知道在海面底下的狀況。
-
8:16 - 8:20我們的海洋無人機其實很擅長
做這種重覆性的工作任務, -
8:20 - 8:24它們一天到晚
在白令海分區辛勤工作。 -
8:24 - 8:26普里比洛夫群島
-
8:26 - 8:31也是許多海狗(fur seal)的家。
-
8:31 - 8:36在五〇年代,這個聚居地
約有兩百萬隻海狗。 -
8:36 - 8:40感傷的是,近期數量已快速下降,
-
8:40 - 8:43只剩下不到一半,
-
8:43 - 8:46且數量還在持續快速減少。
-
8:46 - 8:48所以,為了了解原因,
-
8:48 - 8:51我們在國家海洋哺乳類動物
實驗室的科學夥伴 -
8:52 - 8:55在一些海狗媽媽的身上
裝上了 GPS 追蹤器, -
8:55 - 8:56黏在牠們的毛皮上。
-
8:56 - 8:59這種追蹤器會測量地點和深度,
-
8:59 - 9:02還配有一個很酷的小攝影機,
-
9:02 - 9:04只要突然加速就會啟動它。
-
9:04 - 9:08這段影片來自一隻優美下潛的海狗,
-
9:08 - 9:12讓我們能看到北極圈
深處的水下狩獵, -
9:12 - 9:14這是前所未有的,
-
9:14 - 9:16這張照片是被捕食的狹鱈,
-
9:16 - 9:19幾秒鐘後牠就被吃掉了。
-
9:19 - 9:23即使對機器人來說,
在北極圈工作也是很艱苦的。 -
9:23 - 9:25它們得要在八月雪暴中存活下來,
-
9:25 - 9:29還會受到旁觀者的干涉——
-
9:29 - 9:32那隻斑海豹(spotted seal)
很享受搭便車。 -
9:32 - 9:35(笑聲)
-
9:35 - 9:38海狗追蹤器記錄了
-
9:38 - 9:42當季超過二十萬次潛水,
-
9:42 - 9:44靠近一點看,
-
9:44 - 9:49我們可以看到每隻海狗的
個別軌跡和重覆的下潛。 -
9:49 - 9:51我們正在譯解,來探究
-
9:51 - 9:54那掠食之地上到底有什麼狀況,
-
9:54 - 9:55它非常漂亮。
-
9:56 - 10:00一旦你把無人機收集的
聲學資料疊上去, -
10:00 - 10:02就會有一張影像浮現。
-
10:02 - 10:04當海狗離開島嶼,
-
10:04 - 10:06從左向右游時,
-
10:06 - 10:10可以觀察到牠們下潛的深度
相對比較淺,大約二十公尺, -
10:11 - 10:15無人機辨識出在這個深度
有小型年輕的狹鱈, -
10:15 - 10:17含熱量低。
-
10:17 - 10:21接著,海狗會游比較遠的距離,
開始潛得比較深, -
10:21 - 10:26根據無人機的資訊,牠們
前往的地方有比較大的成年狹鱈, -
10:26 - 10:28是比較有營養的魚類。
-
10:28 - 10:32不幸的是,海狗媽媽
為了游這額外的距離 -
10:32 - 10:34而消耗的熱量,
-
10:34 - 10:39導致牠們沒有足夠的能量
回去給島嶼上的小海狗餵奶, -
10:39 - 10:41造成族群數量下降。
-
10:42 - 10:45此外,無人機發現,
-
10:45 - 10:48島嶼附近的水溫
-
10:48 - 10:49明顯變暖了。
-
10:49 - 10:54可能就是這股力量
在驅使狹鱈北移, -
10:54 - 10:56並散開來尋找比較冷的區域。
-
10:57 - 10:59資料分析還在進行中,
-
10:59 - 11:02但我們已經可以看到海狗之謎
-
11:02 - 11:05已經有些拼圖片漸漸變清晰了。
-
11:07 - 11:09但,如果你回頭看看整體,
-
11:09 - 11:11我們也是哺乳類動物。
-
11:11 - 11:15事實上,海洋每年為每個人
提供高達二十公斤的魚類。 -
11:15 - 11:20當我們不斷消耗魚群,我們人類
能從海狗的故事裡學到什麼? -
11:21 - 11:24除了魚類之外,海洋每天
也影響著我們所有人, -
11:24 - 11:28因為海洋會帶動全球天氣系統,
影響比如全球農業產出, -
11:28 - 11:32或可能透過颶風、
極度高溫,和洪水, -
11:32 - 11:35造成生命的嚴重損失和貧困。
-
11:36 - 11:40我們的海洋還有太多未被
探索之處,也沒有足夠的採樣, -
11:40 - 11:44現今,我們對於其他星球的了解
仍然多於我們的星球。 -
11:44 - 11:48但,如果把廣大的海洋
切割成 6x6 度的正方形, -
11:48 - 11:51每一塊大約四百英里長,
-
11:52 - 11:54你就會得到大約
一千個這種正方形。 -
11:54 - 11:56所以,我們和合作夥伴
一點一點來努力, -
11:56 - 12:00我們在每一個格中
部署一台海洋無人機, -
12:00 - 12:03希望能夠涵蓋整個地球,
-
12:03 - 12:05讓我們更深入了解
-
12:05 - 12:07那些會影響人類的地球系統。
-
12:08 - 12:10我們開始用機器人
來研究我們太陽系中 -
12:10 - 12:13遙遠的世界已經有一段時間了。
-
12:13 - 12:16該是量化我們星球的時候了。
-
12:16 - 12:20因為我們無法修復
我們無法測量的東西, -
12:20 - 12:23且我們無法準備我們未知的東西。
-
12:24 - 12:25謝謝。
-
12:25 - 12:28(掌聲)
- Title:
- 風力無人機艦隊如何改變我們對海洋的了解
- Speaker:
- 賽巴斯汀迪 · 哈李烏克斯
- Description:
-
我們的海洋尚未被深入探索或被足夠地採樣,現今我們對於其他星球的了解仍然多於地球。要如何更了解這個廣大且重要的生態系統呢?勘探者賽巴斯汀 · 迪哈李烏克斯細述一支風力和太陽能推動的無人機艦隊,如何在海洋上收集資料並深入探討全球天氣和魚類健康等議題。來深入了解海洋和它對陸地上的人類有什麼意涵。
- Video Language:
- English
- Team:
closed TED
- Project:
- TEDTalks
- Duration:
- 12:41
![]() |
Marssi Draw approv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How a fleet of wind-powered drones is chang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ocean | |
![]() |
Marssi Draw edi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How a fleet of wind-powered drones is chang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ocean | |
![]() |
Helen Chang accep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How a fleet of wind-powered drones is chang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ocean | |
![]() |
Helen Chang edi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How a fleet of wind-powered drones is chang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ocean | |
![]() |
Lilian Chiu edi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How a fleet of wind-powered drones is chang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ocean | |
![]() |
Lilian Chiu edi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How a fleet of wind-powered drones is chang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oce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