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turn to Video

過動症:找到對我自己行得通的方式

  • 0:06 - 0:10
    1999 年 10 月 31 日,
    在美國是萬聖節,
  • 0:10 - 0:14
    我的家人從英國的
    小公寓搬到洛杉磯。
  • 0:14 - 0:18
    那時,一家人只包括我的雙親、
    一位哥哥、一位姐姐。
  • 0:18 - 0:20
    一年又三天後,我出生了。
  • 0:20 - 0:24
    我想,一開始還無法明顯看出
    我和大家有點不同。
  • 0:24 - 0:27
    但在我大約四歲時,我缺乏
    注意力的狀況就變得很明顯了。
  • 0:27 - 0:31
    我不會回應別人,
    似乎就是忽視他們。
  • 0:31 - 0:34
    我讓媽媽好擔心,
    她怕我可能有點耳聾,
  • 0:34 - 0:37
    所以她花了 $400 讓我去
    做一項很炫的聽力測驗。
  • 0:37 - 0:42
    我以高分通過測驗,
    這事之後就沒完沒了。
  • 0:42 - 0:46
    我無法聚焦在任何事物上,
    不論要聚焦多久都辦不到,
  • 0:46 - 0:47
    我忘東忘西,
  • 0:47 - 0:52
    且我完全沒有組織條理,
    這些狀況都嚴重到了傳奇的程度。
  • 0:52 - 0:54
    我總是弄丟鉛筆,
  • 0:54 - 0:56
    從來不交作業,即使我有寫,
  • 0:56 - 1:00
    我總是把外套留在學校,
    很多次就這樣搞丟了。
  • 1:00 - 1:04
    我無法坐定,如果我真的坐定了,
    那我還是在喋喋不休。
  • 1:04 - 1:08
    我的話好多,多到即使我沒說話時,
  • 1:08 - 1:12
    我的老師們還是會叫我安靜,
    因為他們就直接假設我在說話。
  • 1:12 - 1:17
    我三年級的老師把我安排在
    教室中一個給我專用的角落,
  • 1:17 - 1:20
    遠離所有其他人,
    試圖用這種方式讓我不要說話。
  • 1:20 - 1:23
    結果卻是,我會對著
    教室的另一頭大喊。
  • 1:23 - 1:26
    我是場惡夢。
  • 1:26 - 1:29
    在這段時間,我總是
    有好多作業沒交。
  • 1:29 - 1:31
    總是比別人還多。
  • 1:31 - 1:34
    四年級是個轉捩點。
  • 1:34 - 1:37
    我媽媽一直努力要
    成為老師,在這過程中,
  • 1:37 - 1:41
    她需要處理被診斷出
    過動症的孩子。
  • 1:41 - 1:45
    她開始發現,
    這些孩子似乎相當眼熟。
  • 1:45 - 1:48
    他們的問題和我的問題一樣。
  • 1:48 - 1:50
    四年級那年的四月,
  • 1:50 - 1:54
    我一直去看一位治療師,
    我被診斷出過動症,
  • 1:54 - 1:56
    概括來說,過動症包括三樣東西:
  • 1:56 - 1:57
    衝動、
  • 1:57 - 1:59
    活動過度,
  • 1:59 - 2:01
    及粗心。
  • 2:01 - 2:04
    衝動:是的,那就是為什麼我腦中
    一想到什麼就會脫口而出,
  • 2:04 - 2:06
    且在課堂上說話。
  • 2:06 - 2:08
    活動過度:我總是坐立不安,
  • 2:08 - 2:11
    到了讓我身邊每個人
    都覺得很煩的程度。
  • 2:11 - 2:15
    不過,粗心是個不理想的形容詞。
  • 2:15 - 2:19
    其實,我的大腦只是會非常
    快速從一樣事物跳到另一樣,
  • 2:19 - 2:21
    直到某樣東西真正
    抓到我的注意力,
  • 2:21 - 2:23
    接著我會被吸引住,
  • 2:23 - 2:25
    我對它的入迷可能不會太持久。
  • 2:25 - 2:28
    那就是我忘東忘西的原因。
  • 2:28 - 2:32
    我的記憶力沒問題,
    只是要在我注意時才會去記憶,
  • 2:32 - 2:34
    而我偏偏不常去注意什麼。
  • 2:34 - 2:37
    這也是我人生中
    許多經歷背後的原因。
  • 2:37 - 2:41
    我什麼運動都試過了,
    甚至棒球,那是個很糟的點子。
  • 2:41 - 2:45
    千萬不要把一個過動的孩子
    放在球場上等待。
  • 2:45 - 2:46
    我嘗試過學機器人。
  • 2:46 - 2:50
    我試過少數樂器,每次都是大失敗。
  • 2:50 - 2:53
    我試過畫漫畫,
    其實我還蠻在行的,
  • 2:53 - 2:58
    但接著我想要學畫畫,從來沒有
    去做,現在我又不感興趣了。
  • 2:58 - 3:00
    我試著自學寫電腦程式。
  • 3:00 - 3:02
    當天結束時我就厭倦了。
  • 3:02 - 3:06
    重點在於,我總是
    無法只專注做一件事。
  • 3:06 - 3:08
    為了治療這些症狀,
  • 3:08 - 3:11
    以及挽救我父母的名譽,
    不要被認為連養育孩子都不會,
  • 3:11 - 3:14
    我開始吃藥。
  • 3:14 - 3:18
    這可能是我一生當中
    最有衝擊性的事件了。
  • 3:18 - 3:20
    一開始,一切都很美好。
  • 3:20 - 3:24
    那時我五年級,我是模範學生。
  • 3:24 - 3:26
    我不只會把功課做完,
  • 3:26 - 3:29
    我還做得很快,並協助
    我的朋友完成他們的功課,
  • 3:29 - 3:32
    我們都做完之後,就會開始胡鬧,
    而其他人還在埋頭做功課。
  • 3:32 - 3:34
    當中最棒的一點就是,
  • 3:34 - 3:37
    把我放到角落的三年級老師
  • 3:37 - 3:39
    正是我五年級的老師。
  • 3:39 - 3:45
    我無法想像她有多困惑。
  • 3:45 - 3:47
    這狀況一直持續到六年級。
  • 3:47 - 3:48
    我保持很有條理,
  • 3:48 - 3:49
    把功課都做得很好,
  • 3:49 - 3:50
    拿到很棒的成績,
  • 3:50 - 3:52
    一切都很美好。
  • 3:52 - 3:54
    但到了七年級,
  • 3:54 - 3:57
    我服用的劑量提高了,
  • 3:57 - 3:59
    原因是認為我需要提高劑量
  • 3:59 - 4:01
    來應付中學越來越大的壓力。
  • 4:01 - 4:04
    這點挺諷刺的,因為在中學,
  • 4:04 - 4:06
    真正的壓力來自同儕,
  • 4:06 - 4:09
    對我來說,有時,更高的劑量
    反而會有不良影響。
  • 4:09 - 4:12
    突然間,我不和大家社交了。
  • 4:12 - 4:15
    我變得很冷漠。
  • 4:15 - 4:17
    我認為過動是我人格的一部分,
  • 4:17 - 4:21
    畢竟,我一生都和它一起渡過,
    我當然會這麼認為。
  • 4:21 - 4:23
    更高的劑量把我的
    那部分人格奪走了。
  • 4:23 - 4:26
    最糟的是,當我有在服藥時,
    我無法吃東西。
  • 4:26 - 4:31
    我很瘦,我媽媽一直試圖讓我進食,
  • 4:31 - 4:36
    每天,她會幫我打包好午餐,
    每天,它們都會淪落到垃圾堆。
  • 4:36 - 4:39
    我告訴她,當我有在服藥的時候,
  • 4:39 - 4:41
    食物就是完全無法吸引我,
  • 4:41 - 4:46
    她的回答可以總結成這樣:
    你就是得咬著牙吃下去。
  • 4:46 - 4:49
    沒什麼其他的好說了。
  • 4:49 - 4:51
    我對這一切的反應是,
  • 4:51 - 4:55
    我開始只有偶爾才吃藥,
    嗯,這挺明顯的。
  • 4:55 - 4:57
    讓各位有點概念:
    之前在洛杉磯時,
  • 4:57 - 5:00
    有一支曲棍球隊叫洛杉磯國王隊。
  • 5:00 - 5:03
    我去看了一場比賽,情緒很高漲。
  • 5:03 - 5:06
    每當有什麼狀況發生,
    我就會跳起來歡呼。
  • 5:06 - 5:10
    跳舞鏡頭(拍到你就得跳舞)
    拍過來了,且為了確保能上鏡頭,
  • 5:10 - 5:12
    我把上衣脫了,在頭上揮舞,
  • 5:12 - 5:17
    當然,我被鏡頭拍到了。
  • 5:17 - 5:19
    下次我再去國王隊的比賽,
  • 5:19 - 5:24
    我在事前就先服藥,
    把焦點放在回家功課上。
  • 5:24 - 5:30
    當我去看比賽時,我不會跳舞,
    國王隊得分時我甚至不太起身了。
  • 5:30 - 5:31
    和我同行的人很失望,
  • 5:31 - 5:35
    因為他們想要看我
    保有我之前的能量。
  • 5:35 - 5:38
    如果有吃藥,我就無法
    讓我自己去做到那些事。
  • 5:38 - 5:42
    那些事感覺起來很不成熟
    且不配我去做。
  • 5:42 - 5:45
    老師會稱之為表現優良。
  • 5:45 - 5:50
    我坐下,閉嘴,不去煩任何人。
  • 5:50 - 5:55
    這是許多過動兒要
    面對的重大矛盾。
  • 5:55 - 5:58
    你可以選擇很容易取得更好的成績
    同時失去一部分的自我,
  • 5:58 - 6:02
    或是選擇做你自己,但在成績冊上
    就會死得很難看了,
  • 6:02 - 6:05
    你也會被那些認為你的
    正常行為很惱人的人給詆毀。
  • 6:05 - 6:09
    當我完全停止服藥時,
    我就被釘上十字架了。
  • 6:09 - 6:12
    我的成績下滑。
  • 6:12 - 6:15
    大家被我惹惱。
  • 6:15 - 6:20
    我的朋友和家人知道我有過動症,
    會試圖開玩笑帶過。
  • 6:20 - 6:23
    我猜他們是試圖讓我
    有東西可以怪罪,
  • 6:23 - 6:25
    但那只讓我覺得丟臉。
  • 6:25 - 6:31
    我寧可為我自己犯下的錯誤接受
    責怪,而不是因為某種病症。
  • 6:31 - 6:33
    此外,它就變成了
    一種貶低我的方式,
  • 6:33 - 6:37
    彷彿我什麼都不能做,
    因為我不正常。
  • 6:37 - 6:40
    這只是八年級,
  • 6:40 - 6:45
    人生似乎就已經和六年級大不同,
  • 6:45 - 6:47
    我開始納悶,我是否真的聰明?
  • 6:47 - 6:50
    還是那只是藥物讓我產生的幻覺?
  • 6:50 - 6:54
    我的自我被粉粹了,我只感到憤怒,
  • 6:54 - 6:58
    我極度不滿,且對我自己的
    不滿勝於任何其他一切。
  • 6:58 - 7:00
    我不再相信我自己了,
  • 7:00 - 7:02
    不相信我能做到
    我以前能做的那些事。
  • 7:02 - 7:05
    接著,到了高中一年級,
  • 7:05 - 7:07
    我還沒準備好要接受新的挑戰。
  • 7:07 - 7:10
    我還沒走過門就被打了一頓。
  • 7:10 - 7:14
    對我來說,一切都要
    追溯回劑量的提升。
  • 7:14 - 7:15
    別誤會我的意思。
  • 7:15 - 7:19
    和有在吃藥的人當中少數
    幾位相比,我還算過得好,
  • 7:19 - 7:23
    雖然大部分有吃藥的人
    都完全沒問題。
  • 7:23 - 7:26
    有些孩子在暑假到來時
    會受到戒斷所苦,
  • 7:26 - 7:27
    不好的那種。
  • 7:27 - 7:29
    他們會發抖。
  • 7:29 - 7:33
    我知道有個孩子
    在服藥之後整整兩天沒睡。
  • 7:33 - 7:38
    我聽過有個孩子,是我媽媽
    在學校工作時認識的孩子,
  • 7:38 - 7:43
    他在初次吃藥之後有自殺的念頭。
  • 7:43 - 7:45
    那不該發生的。
  • 7:45 - 7:48
    過動症患者需要
    對自己做很多的了解,
  • 7:48 - 7:50
    才能夠處理那病症,
  • 7:50 - 7:51
    那是個很漫長的過程。
  • 7:51 - 7:53
    目前,就我所知,
  • 7:53 - 7:57
    大家所提供的解決方案中,
    唯一有用的就是藥物,
  • 7:57 - 7:58
    如果藥物沒有用,
  • 7:58 - 8:01
    你大概就只能
    靠自己想辦法解決了。
  • 8:01 - 8:06
    當然,我懂,大部分人
    在用藥之後都很好。
  • 8:06 - 8:09
    他們沒有會影響到生活的副作用,
  • 8:09 - 8:12
    藥物讓他們能夠去做
    他們需要做的事。
  • 8:12 - 8:14
    但,並不是人人都如此。
  • 8:14 - 8:15
    緊張、
  • 8:15 - 8:15
    壓力、
  • 8:15 - 8:17
    及挫折,會伴隨過動症而來,
  • 8:17 - 8:21
    不只影響到有病症的人本身,
    還有他們身邊的人。
  • 8:21 - 8:22
    那很辛苦。
  • 8:22 - 8:25
    這也難怪,當瑞典的研究者
  • 8:25 - 8:27
    用他們國家的資料庫
  • 8:27 - 8:32
    來探究過動症患者和非過動症患者
    在自殺率上有什麼不同,
  • 8:32 - 8:37
    結果發現過動症患者
    會自殺的可能性高了十倍,
  • 8:37 - 8:41
    0.2% 比上 0.02%。
  • 8:41 - 8:46
    非過動症患者當中,
    有 1.3% 的人試圖自殺,
  • 8:46 - 8:53
    過動症患者當中,比例則是
    9.4%,幾乎十個人中就有一個。
  • 8:53 - 8:57
    過動症患者的家人也有風險。
  • 8:57 - 9:01
    再次和一般大眾的自殺率,
    即 0.02%,做比較,
  • 9:01 - 9:05
    過動症患者父母的自殺率是 0.7%。
  • 9:05 - 9:11
    手足的自殺率則是 0.2%,
    和過動症患者一樣。
  • 9:11 - 9:14
    到處都有這樣的統計數字,
  • 9:14 - 9:17
    對於所有的過動症患者來說,
    藥物怎麼可能是夠好的?
  • 9:17 - 9:21
    很顯然,儘管有很多人
    服用藥物之後狀況良好,
  • 9:21 - 9:24
    對於沒有那麼好運的人,
    還是有很大的問題要面對,
  • 9:24 - 9:28
    不論原因是什麼,
    藥物就是幫不了他們。
  • 9:28 - 9:32
    他們可以看見當自己搞砸時,
    會讓他們所愛的人承受壓力,
  • 9:32 - 9:34
    但他們似乎就是無法停止搞砸。
  • 9:34 - 9:38
    有多少這樣的人?
    這數字會讓你很驚訝。
  • 9:38 - 9:44
    估計在美國的成人當中
    有 4% 患有過動症。
  • 9:44 - 9:49
    根據疾病防治中心的資料,
    孩子當中則是有 11%。
  • 9:49 - 9:51
    那只是美國的數據。
  • 9:51 - 9:53
    光美國就有數百萬人了。
  • 9:53 - 9:59
    是像這個房間中的人,
    在對抗這病症帶給他們的壓力。
  • 9:59 - 10:01
    是像我這樣的人。
  • 10:01 - 10:04
    所以,以下是我對付它的方式。
  • 10:04 - 10:08
    若我想要帶著過動症快樂地生活,
    唯一的方法就是打敗它。
  • 10:08 - 10:12
    我得要證明,我不會
    被過動症給限制住。
  • 10:12 - 10:17
    所以,我在一年級的時
    只是自我放棄,到二年級時,
  • 10:17 - 10:22
    我不只想要證明給其他人看,
    也想證明給我自己看,
  • 10:22 - 10:23
    證明我是聰明的,
  • 10:23 - 10:25
    我能取得我想要的成績,
  • 10:25 - 10:28
    我能夠參與活動,同時還能
    找到時間做我的回家功課。
  • 10:28 - 10:30
    所以,我拿到了我想要的成績,
  • 10:30 - 10:32
    我也能參與活動。
  • 10:32 - 10:33
    我加入了紅十字會,
  • 10:33 - 10:37
    擔任他們的志工,
    是我所做過最滿足的事情之一。
  • 10:37 - 10:41
    我找到了對我行得通的做事方式。
  • 10:41 - 10:45
    我能讓我有條有理的程度
    剛剛好,不多不少。
  • 10:45 - 10:49
    還有一點對我很重要,
    就是在課堂上找到模式,
  • 10:49 - 10:51
    所以即使我錯過了什麼,
  • 10:51 - 10:54
    我都還能夠有個大致上的了解。
  • 10:54 - 10:58
    對我而言,在班上
    有朋友是很重要的,
  • 10:58 - 11:00
    在我不是很熱愛的課堂上,
  • 11:00 - 11:03
    當我的注意力難免
    無法再持續下去時,
  • 11:03 - 11:07
    我還是可以去問他們,老師剛剛
    給了什麼指示或回家功課是什麼。
  • 11:07 - 11:10
    所有這一切都需要努力,
  • 11:10 - 11:14
    但很值得,因為它讓我
    能夠去做我想要做的事。
  • 11:14 - 11:17
    其實,重點在於和它妥協。
  • 11:17 - 11:20
    這讓我可以不用再吃藥,
  • 11:20 - 11:23
    在過動症患者的成功
    故事中,這並不常見。
  • 11:23 - 11:29
    現在,我能夠去上學,
    且在那裡的人是我,真正的我。
  • 11:29 - 11:30
    我會惹惱老師,
  • 11:30 - 11:31
    我很努力做到本份,
  • 11:31 - 11:33
    且我比較快樂。
  • 11:33 - 11:35
    我能靠自己。
  • 11:35 - 11:40
    沒有藥物,沒有老師在特別
    關照我。這是能辦到的。
  • 11:40 - 11:42
    不論藥物有沒有用,
  • 11:42 - 11:45
    過動症患者必須要找到
    對自己行得通的方式,
  • 11:45 - 11:48
    取得他們需要的支持,
  • 11:48 - 11:50
    並持續自力更生。
  • 11:50 - 11:53
    過動症並不是一場
    一定能打贏的戰爭,
  • 11:53 - 11:56
    但,若能有一點了解,
  • 11:56 - 11:57
    我們就能協助數百萬人。
  • 11:57 - 11:58
    謝謝。
Title:
過動症:找到對我自己行得通的方式
Description:

詹姆士菲利普四年級時被診斷出過動症。他的診斷讓他踏上了一段起起伏伏的旅程,從用藥到平和,從變成模範學生到失去自我感。對許多學生來說,找到正確的方式來管理過動症是一趟旅程,在這場演說中,詹姆士討論他如何用最適合自己的方式來管理過動症。

This Talk was given at TED-Ed Weekend in New York City. To learn more, go to https://www.ted.com/attend/conferences/special-events/ted-ed-weekend

The TED-Ed Clubs program supports students in discovering, exploring and presenting their big ideas in the form of short, TED-style talks. In TED-Ed Clubs, students work together to discuss and celebrate creative ideas. Club Leaders receive TED-Ed's flexible curriculum to guide their Members in developing presentation literacy skills to help inspire tomorrow's TED speakers and future leaders.

To learn more about TED-Ed Clubs or to start your own club, go to http://ed.ted.com/clubs.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Ed
Duration:
12:02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