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turn to Video

你可以做些甚麼事,來預防老年癡呆症?

  • 0:01 - 0:06
    在場有多少人
    希望能活到 80 歲以上?
  • 0:06 - 0:08
    是的。
  • 0:08 - 0:10
    我想我們都有這個期望,
  • 0:10 - 0:12
    期望能活得很久。
  • 0:13 - 0:15
    讓我們穿越到未來,
  • 0:15 - 0:16
    想像一下未來的你們,
  • 0:17 - 0:19
    想像我們現在全都已變成 85 歲。
  • 0:20 - 0:23
    現在,每個人分別看向兩個人,
  • 0:23 - 0:27
    你們之中其中一個
    可能就有阿茲海默症。
  • 0:27 - 0:31
    (笑聲)
  • 0:31 - 0:32
    好了,好了。
  • 0:33 - 0:37
    也許你們在想
    「好吧,那不會是我。」
  • 0:37 - 0:41
    那麼,沒關係,
    你會是那個照顧他的人。
  • 0:41 - 0:43
    所以......
  • 0:43 - 0:45
    (笑聲)
  • 0:45 - 0:47
    所以就某方面而言,
  • 0:47 - 0:50
    這個可怕的疾病
    可能會影響我們每一個人。
  • 0:51 - 0:54
    對於阿茲海默症的恐懼
  • 0:54 - 0:56
    部分源於我們對這疾病的無能為力。
  • 0:56 - 1:02
    儘管已有數十年的研究,
    我們仍未找到改善它的治療方式,
  • 1:02 - 1:03
    也沒辦法徹底治癒它。
  • 1:03 - 1:06
    所以假如我們有幸活得很久,
  • 1:06 - 1:09
    罹患阿茲海默症似乎就是
    我們大腦的宿命。
  • 1:09 - 1:11
    但也並非得如此。
  • 1:12 - 1:15
    假如我說我們能改變這些數據,
  • 1:15 - 1:18
    徹底改變我們大腦的宿命,
  • 1:18 - 1:21
    而不需要依靠任何
    藥物的治療或改善呢?
  • 1:22 - 1:24
    讓我們先看看目前
  • 1:24 - 1:27
    我們對阿茲海默症神經學上的了解。
  • 1:28 - 1:31
    這是兩個神經元連結的圖片。
  • 1:31 - 1:34
    它們的連結點,
    也就是紅色圈的這個地方
  • 1:34 - 1:36
    叫作突觸。
  • 1:36 - 1:39
    突觸就是神經傳導物釋放的地方。
  • 1:39 - 1:43
    訊號在這裡被傳遞、
    產生交流的地方。
  • 1:43 - 1:48
    這裡是我們思考、感覺、
    看、聽、產生慾望......
  • 1:48 - 1:50
    和記憶的地方。
  • 1:50 - 1:53
    而突觸也是阿茲海默症
    發病的地方,
  • 1:53 - 1:55
    讓我們放大來看突觸,
  • 1:55 - 1:58
    看看這個現象的卡通示意圖。
  • 1:59 - 2:01
    在傳訊的過程中,
  • 2:01 - 2:05
    除了釋放神經傳導物,
    如:麩胺酸,到突觸中。
  • 2:05 - 2:10
    神經元也會釋放一種小分子蛋白質,
    叫作 β-類澱粉蛋白。
  • 2:11 - 2:16
    通常,β-類澱粉蛋白
    會被微膠細胞代謝清除,
  • 2:16 - 2:18
    微膠細胞就像我們大腦的清潔工。
  • 2:18 - 2:22
    儘管分子層面引發
    阿茲海默症的原因仍爭論不休,
  • 2:22 - 2:26
    但大多數的神經學家相信
    此疾病發作的起源,
  • 2:26 - 2:28
    就是在 β-類澱粉蛋白
    開始累積的時候。
  • 2:29 - 2:32
    當他們被釋放太多,
    或被清除掉的不夠多,
  • 2:32 - 2:35
    β-類澱粉蛋白就開始堆積在突觸。
  • 2:35 - 2:37
    當此狀況發生,它就會凝結,
  • 2:37 - 2:41
    形成黏性凝聚物,
    叫作澱粉樣蛋白斑。
  • 2:42 - 2:45
    現場有多少人的年紀
    是 40 歲或以上?
  • 2:45 - 2:48
    現在大家都害怕承認了?
  • 2:48 - 2:50
    這就是疾病的最初階段,
  • 2:50 - 2:53
    澱粉樣蛋白斑累積的現象
  • 2:53 - 2:56
    可能已存在你們的大腦中,
  • 2:56 - 3:00
    我們唯一可以確認的方法
    是透過「正子掃描」,
  • 3:00 - 3:04
    因為現在你對此毫無知覺,
  • 3:04 - 3:08
    你尚未有任何記憶、
    語言或認知方面衰退的現象......
  • 3:08 - 3:09
    但……只是尚未。
  • 3:09 - 3:14
    我們認為澱粉樣蛋白斑的累積
    至少需要 15 到 20 年,
  • 3:14 - 3:16
    才能到達臨界點,
  • 3:16 - 3:19
    隨後引發分子的連鎖反應,
  • 3:19 - 3:21
    而造成了阿茲海默症的臨床症狀。
  • 3:22 - 3:24
    在到達臨界點之前,
  • 3:24 - 3:27
    你的記憶衰退可能會像這樣:
  • 3:27 - 3:30
    「我為甚麼要走進這個房間來?」
  • 3:30 - 3:32
    或「喔......他叫甚麼名字?」
  • 3:32 - 3:35
    或「我把鑰匙放在了哪裡?」
  • 3:36 - 3:38
    現在,在你們驚慌失措之前,
  • 3:38 - 3:41
    我知道你們中的半數,
    在過去 24 小時之內
  • 3:41 - 3:44
    至少曾經經歷過
    上述的其中一件事情,
  • 3:44 - 3:47
    這些都是正常的遺忘症狀。
  • 3:47 - 3:49
    事實上,上述這些例子
  • 3:49 - 3:51
    可能根本與你的記憶無關,
  • 3:51 - 3:53
    因為你第一時間,
  • 3:53 - 3:55
    並不會去注意到
    你把鑰匙放到哪裡。
  • 3:55 - 3:57
    一旦臨界點發生之後,
  • 3:57 - 4:01
    你的記憶、語言和認知上的偏差
    就會變得不同了。
  • 4:01 - 4:04
    你最後才知道鑰匙
    並非在你的外套口袋裡,
  • 4:04 - 4:06
    也並非門旁的桌子上,
  • 4:06 - 4:08
    而是你把它放在冰箱裡了,
  • 4:08 - 4:10
    或者,你找到它後,你卻在想:
  • 4:10 - 4:13
    「這東西是用來做甚麼用的?」
  • 4:13 - 4:18
    當澱粉樣蛋白斑累積到臨界點時,
    到底會發生甚麼事?
  • 4:18 - 4:21
    我們的微膠細胞清潔工
    會變得極度活躍,
  • 4:21 - 4:26
    它們會釋放出化學物質,
    造成發炎和細胞的損壞。
  • 4:26 - 4:28
    我們認為它們正在清除的
  • 4:28 - 4:30
    就是突觸本身。
  • 4:30 - 4:35
    有一個重要的神經傳導蛋白叫做
    「tau 蛋白」會被過磷酸化,
  • 4:35 - 4:37
    並把自己轉變成一種叫
    「纖維纏結」的東西,
  • 4:37 - 4:41
    從內部堵塞神經元。
  • 4:41 - 4:43
    到了中期的阿茲海默症,
  • 4:43 - 4:46
    我們的突觸會發生
    大量的發炎並糾纏在一起,
  • 4:46 - 4:48
    然後細胞就會死亡。
  • 4:48 - 4:51
    假如你是科學家,
    試著要治療這個疾病,
  • 4:51 - 4:54
    最佳的介入時機是甚麼時候呢?
  • 4:55 - 4:59
    許多科學家賭在
    最簡單的解決方案上:
  • 4:59 - 5:03
    避免澱粉樣蛋白斑累積到臨界點,
  • 5:03 - 5:07
    也就是說,大部分的
    藥物治療主要是研究化合物
  • 5:07 - 5:12
    利用它們來預防、消除或減少
    澱粉樣蛋白斑的累積。
  • 5:13 - 5:18
    所以他們研發的藥物,
    都只是一些預防老年癡呆的藥物。
  • 5:18 - 5:22
    我們會在達到臨界點之前、
  • 5:22 - 5:24
    在分子連鎖反應產生之前、
  • 5:24 - 5:27
    在我們開始把鑰匙
    遺忘在冰箱裡之前服用這些藥物。
  • 5:27 - 5:31
    我們認為這是目前為止
    這些藥物在臨床實驗中
  • 5:31 - 5:32
    失敗的原因……
  • 5:32 - 5:35
    並不是科學不夠可靠,
  • 5:35 - 5:39
    而是因為實驗對象都已經有症狀了。
  • 5:39 - 5:41
    已經太遲了。
  • 5:41 - 5:44
    試想澱粉樣蛋白斑
    是一根已經點燃的火柴棒。
  • 5:44 - 5:47
    到了臨界點時,火柴棒點燃了森林。
  • 5:48 - 5:50
    一旦森林著火,
  • 5:50 - 5:52
    把火柴棒吹熄已於事無補。
  • 5:52 - 5:56
    你必須在森林著火之前就吹熄火柴。
  • 5:56 - 5:58
    即使科學家尚未找到解決方法,
  • 5:58 - 6:01
    但這個消息確實振奮人心,
  • 6:01 - 6:04
    因為它證明了我們生活的方式
  • 6:04 - 6:06
    會影響澱粉樣蛋白的累積。
  • 6:06 - 6:08
    我們可以做一些事情,
  • 6:08 - 6:11
    來避免自己達到臨界點。
  • 6:11 - 6:15
    讓我們把罹患老年癡呆的風險
    比作是蹺蹺板。
  • 6:15 - 6:17
    我們把造成風險的因素
    放在蹺蹺板的其中一邊,
  • 6:17 - 6:20
    當這一邊碰到地面,
    那麼症狀就會出現,
  • 6:20 - 6:22
    然後被診斷為阿茲海默症。
  • 6:22 - 6:25
    假設你已經 50 歲。
  • 6:25 - 6:27
    你已不再年輕,
  • 6:27 - 6:30
    隨著年紀增長,你已經
    累積了一些澱粉狀蛋白班。
  • 6:30 - 6:32
    你的蹺蹺板已稍微傾斜。
  • 6:32 - 6:34
    現在我們來看看你的 DNA。
  • 6:35 - 6:38
    我們從父母那裡繼承了基因。
  • 6:38 - 6:42
    有些基因會增加風險而有些會減少。
  • 6:42 - 6:44
    如果你們像電影《我想念我自己》
    中的女主角愛莉絲一樣,
  • 6:44 - 6:49
    遺傳了罕見的基因突變,
    不正常地大量增生 β-類澱粉蛋白,
  • 6:49 - 6:53
    這會讓你的蹺蹺板一端墜落到地面,
  • 6:53 - 6:53
    但對大多數人來說,
  • 6:53 - 6:57
    我們遺傳到的基因
    只會讓蹺蹺板稍微傾斜。
  • 6:57 - 7:02
    舉例來說,APOE4 是一個
    會增生澱粉樣蛋白斑的變種基因,
  • 7:02 - 7:05
    但你可能從父母那裡
    遺傳了 APOE4,
  • 7:05 - 7:07
    卻不會得到阿茲海默症,
  • 7:07 - 7:09
    也就是說對大多數人來說,
  • 7:09 - 7:13
    光憑我們的 DNA 並不能決定
    我們是否會得阿茲海默症。
  • 7:14 - 7:15
    那麼甚麼能決定呢?
  • 7:15 - 7:19
    我們對於衰老無能為力,
    也無法決定我們遺傳的基因。
  • 7:19 - 7:22
    目前為止,我們仍無法改變
    大腦的宿命。
  • 7:23 - 7:25
    那麼睡覺呢?
  • 7:25 - 7:28
    在慢波深眠中,我們的神經膠細胞
  • 7:28 - 7:31
    會在我們的大腦中,沖洗腦脊液。
  • 7:31 - 7:34
    當我們清醒的時候,
  • 7:34 - 7:36
    它會清除掉累積在突觸的
    代謝廢物。
  • 7:36 - 7:39
    深度睡眠就好像大腦的強效淨化。
  • 7:40 - 7:43
    假如你稍微改變
    睡眠方式會發生甚麼事?
  • 7:43 - 7:45
    許多科學家相信,
  • 7:45 - 7:49
    糟糕的睡眠狀況
    可能會導致阿茲海默症。
  • 7:50 - 7:55
    僅僅一個晚上的睡眠不足就會導致
    β-類澱粉蛋白的增生。
  • 7:55 - 7:59
    而澱粉樣蛋白斑的累積
    已被證實會干擾睡眠,
  • 7:59 - 8:01
    結果導致更多澱粉樣蛋白斑的累積。
  • 8:01 - 8:04
    成為一個惡性循環,
  • 8:04 - 8:07
    加劇了蹺蹺板的傾斜。
  • 8:07 - 8:09
    還有甚麼?
  • 8:09 - 8:10
    心血管健康。
  • 8:11 - 8:15
    高血壓、糖尿病、過重、
    抽菸、高膽固醇,
  • 8:15 - 8:19
    全都會增加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 8:19 - 8:21
    病理剖析的研究報告顯示,
  • 8:21 - 8:24
    罹患阿茲海默的人群中,
    多達 80% 的病患,
  • 8:24 - 8:26
    同時擁有心血管疾病。
  • 8:26 - 8:31
    許多阿茲海默症的
    動物模擬實驗研究中顯示,
  • 8:31 - 8:33
    有氧運動可以減少
    β-類澱粉蛋白的數量。
  • 8:34 - 8:37
    所以有益身心健康的
    地中海式生活飲食方式,
  • 8:37 - 8:40
    可以幫忙抵抗蹺蹺板的傾斜。
  • 8:41 - 8:43
    所以我們有很多事可以做,
  • 8:43 - 8:45
    來預防或延緩老年痴呆症的到來。
  • 8:45 - 8:48
    但假設你甚麼事都沒做。
  • 8:48 - 8:51
    假設你已 65 歲;
  • 8:51 - 8:54
    你有阿茲海默症的家族病史,
    所以你很可能帶有阿茲海默基因,
  • 8:54 - 8:56
    這會讓你的蹺蹺板傾斜一點點;
  • 8:56 - 8:59
    你已經蠟燭兩頭燒了好幾年;
  • 8:59 - 9:01
    你愛吃培根;
  • 9:01 - 9:03
    你也不去跑步,除非有人在追你。
  • 9:03 - 9:04
    (笑)
  • 9:04 - 9:08
    想像你的澱粉樣蛋白斑
    已經累積到臨界點。
  • 9:08 - 9:10
    你的蹺蹺板已經墜落到地面。
  • 9:10 - 9:12
    你觸發了連鎖反應,
  • 9:12 - 9:13
    引發了森林大火,
  • 9:13 - 9:16
    你開始出現發炎、
    神經纏結和細胞凋亡的情況。
  • 9:17 - 9:20
    你的阿茲海默症已經病發。
  • 9:20 - 9:23
    你開始會造詞困難、找不到鑰匙,
  • 9:23 - 9:26
    記不得我在演講剛開始時
    到底說了些甚麼。
  • 9:27 - 9:29
    但你也可能不會這樣。
  • 9:29 - 9:32
    你還可以做一件事來保護自己,
  • 9:32 - 9:34
    來避免阿茲海默症狀出現,
  • 9:34 - 9:39
    那怕你的大腦已病入膏肓,
  • 9:39 - 9:43
    它仍然跟神經可塑性
    和認知儲備有關。
  • 9:43 - 9:46
    記住,老年痴呆症發作的根本原因
  • 9:46 - 9:49
    就是突觸已經被破壞了。
  • 9:49 - 9:53
    大腦平均擁有超過百萬億個突觸,
  • 9:53 - 9:55
    這很奇妙;我們要處理
    這麼龐大的數目。
  • 9:55 - 9:57
    而這不是一個不變的數目。
  • 9:57 - 10:00
    我們的突觸數目隨時都在增減,
  • 10:00 - 10:02
    透過一個叫做
    「神經可塑性」的過程。
  • 10:02 - 10:04
    每當我們學到新東西,
  • 10:05 - 10:09
    我們就會創造和強化新的神經連結,
  • 10:09 - 10:10
    和新的突觸。
  • 10:11 - 10:14
    在我們以修女為研究對象
    進行的研究當中,
  • 10:14 - 10:17
    實驗開始時,678 位
    全超過 75 歲的修女,
  • 10:18 - 10:20
    將會被追蹤調查超過 20 年。
  • 10:20 - 10:23
    她們會定期接受
    健康檢查和認知測試,
  • 10:23 - 10:27
    當她們死後,她們的大腦
    會捐贈出來做病理解剖。
  • 10:27 - 10:32
    科學家們在其中一些大腦中
    發現了不可思議的東西。
  • 10:32 - 10:36
    儘管那些大腦中有澱粉樣蛋白斑、
    神經纏結和大腦收縮的情況,
  • 10:36 - 10:39
    這很明顯的,根本就是
    阿茲海默症的典型病狀,
  • 10:39 - 10:43
    但擁有這些大腦的修女,
    她們在世時,
  • 10:43 - 10:46
    卻沒有表現出阿茲海默症的症狀。
  • 10:46 - 10:48
    怎麼會這樣?
  • 10:48 - 10:52
    我們認為那是因為這些修女
    擁有高度的認知儲備量,
  • 10:52 - 10:56
    也就是說他們有較多
    運作良好的突觸。
  • 10:56 - 10:59
    接受正規教育較多年的人、
  • 10:59 - 11:01
    擁有較高學歷的人、
  • 11:01 - 11:05
    和會定期參與
    促進精神刺激活動的人,
  • 11:05 - 11:07
    都會有較多的認知儲備量。
  • 11:07 - 11:11
    他們有充裕的神經連結。
  • 11:11 - 11:14
    所以即使他們因為患有像
    阿茲海默那樣的疾病,
  • 11:14 - 11:16
    使她們減少了一些突觸,
  • 11:16 - 11:19
    她們還有很多備用的連結,
  • 11:19 - 11:22
    從而減緩她們的大腦產生混亂。
  • 11:23 - 11:25
    讓我們假想一個簡單的例子。
  • 11:25 - 11:28
    假設你對一個主題只有一個認知。
  • 11:28 - 11:30
    假設那個主題就是我。
  • 11:30 - 11:32
    你知道麗莎.吉諾瓦寫了一本
    《我想念我自己》,
  • 11:32 - 11:34
    而這是你對我唯一的認知。
  • 11:34 - 11:37
    你對我的認知,
    只有單一個神經連結,
  • 11:37 - 11:39
    單一個突觸。
  • 11:39 - 11:41
    現在假設你有阿茲海默症。
  • 11:41 - 11:43
    你有澱粉樣蛋白斑、
    神經纏結和發炎的情況,
  • 11:43 - 11:46
    你的微膠細胞吞噬了突觸。
  • 11:47 - 11:51
    現在當有人問你,
    「嘿,誰寫了《我想念我自己》?」
  • 11:51 - 11:52
    你不記得了,
  • 11:52 - 11:55
    因為那個突觸不是失效就是不見了,
  • 11:55 - 11:57
    你就會永遠忘記我。
  • 11:58 - 12:00
    但假如你對我了解更深呢?
  • 12:00 - 12:02
    比如,你了解我四件事情。
  • 12:03 - 12:04
    現在想像一下,你得了阿茲海默症,
  • 12:04 - 12:07
    其中三個突觸被破壞了。
  • 12:08 - 12:11
    你仍有一條可以繞過那些
    被破壞的突觸的路線。
  • 12:11 - 12:13
    你仍能記得我的名字。
  • 12:13 - 12:17
    所以當我們有阿茲海默症的
    病理狀況發生,
  • 12:17 - 12:21
    藉由使用那些尚未受損的神經通道,
    我們仍有可能可以復原,
  • 12:21 - 12:24
    我們可以藉由學習新事物,
  • 12:24 - 12:26
    創造出新的通路、
    增加認知的儲備量。
  • 12:26 - 12:31
    理想上,我們希望這些新事物
    越有豐富的意義越好,
  • 12:31 - 12:36
    越能喚起我們的視覺、
    聽覺、聯系和情感越好。
  • 12:36 - 12:40
    我的意思並非要你去做拼字遊戲。
  • 12:40 - 12:44
    你不會想只是重拾你
    已學習過的記憶,
  • 12:44 - 12:47
    因為這就好比遊覽
    老舊而熟悉的街頭,
  • 12:47 - 12:50
    那些周邊環境你已了然於心。
  • 12:50 - 12:53
    你要鋪設新的神經通路。
  • 12:53 - 12:55
    建造一個能抵禦阿茲海默症的大腦,
  • 12:56 - 12:58
    像是去學習義大利語、
  • 12:58 - 12:59
    去交新朋友、
  • 12:59 - 13:00
    讀一本書,
  • 13:00 - 13:03
    或聆聽超讚的 TED 演講。
  • 13:03 - 13:06
    假如,儘管做了這些事,
  • 13:06 - 13:09
    你還是會在某一天
    被診斷出阿茲海默症,
  • 13:09 - 13:11
    我從我祖母
  • 13:11 - 13:16
    和許多我認識的阿茲海默症患者
    那兒學到了三件事。
  • 13:16 - 13:19
    被診斷出阿茲海默症
    並不代表你明天就會死掉。
  • 13:19 - 13:21
    繼續活下去。
  • 13:21 - 13:23
    你不會喪失你的情感記憶。
  • 13:23 - 13:27
    你仍能理解愛與歡樂。
  • 13:27 - 13:30
    你可能不會記得
    五分鐘前我說了甚麼,
  • 13:30 - 13:32
    但你會記得我讓你感受到了甚麼。
  • 13:33 - 13:36
    你本身,比你能記得的
    東西更有意義。
  • 13:36 - 13:38
    謝謝。
  • 13:38 - 13:43
    (掌聲)
Title:
你可以做些甚麼事,來預防老年癡呆症?
Speaker:
麗莎.吉諾瓦
Description:

神經科學家同時也是《我想念我自己》的作者麗莎.吉諾瓦 (Lisa Genova) 說,「老年癡呆症不一定是你大腦的宿命」。她向我們分享這個疾病最新的科學調查,以及一些前瞻性的研究,讓我們可以做些事來建構起一顆「對抗老年癡呆症的大腦」。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Talks
Duration:
13:56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