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帶給我們的正能量
-
0:01 - 0:06我今天想要談談,
閱讀如何改變我們的人生, -
0:06 - 0:09和這種改變的極限。
-
0:10 - 0:14我想聊聊,閱讀如何以
富有人性的強力連結, -
0:14 - 0:17建立一個眾人能分享的世界,
-
0:18 - 0:21也想聊聊為何這種連結
常常是不完整的。 -
0:21 - 0:27為何閱讀是件非常孤獨的事,
人人嘗到的滋味都不同。 -
0:28 - 0:30改變我人生的作家,
-
0:30 - 0:35是偉大的非裔美國小說家
詹姆斯·鮑德溫。 -
0:35 - 0:38我是在 1980 年代的密西根西部長大,
-
0:38 - 0:42當時並沒有很多關注
社會改革的亞裔美國作家。 -
0:43 - 0:47所以我才轉向詹姆斯·鮑德溫,
-
0:47 - 0:51來填補這個空缺,
來感受自己的種族意識。 -
0:52 - 0:56不過因為我知道
我並不是非裔美國人, -
0:56 - 1:00我感覺自己也是他書中控訴的對象。
-
1:00 - 1:03尤其是這段文字:
-
1:03 - 1:07「自由派會表現出所有合宜的態度,
-
1:07 - 1:10但他們沒有真正的信念。
-
1:10 - 1:12當攤牌的時刻來到,
-
1:12 - 1:14你期待他們會兌現
你以為他們感受到的東西, -
1:14 - 1:17結果他們不知怎地卻不見了。」
-
1:17 - 1:19他們不在那裏了。
-
1:19 - 1:22我用字面的意思來解讀這句話,
-
1:22 - 1:23那我該把自己擺在哪裡?
-
1:24 - 1:27我搬到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
1:27 - 1:30一個美國非常貧窮的區域。
-
1:30 - 1:33這是一個由重大歷史塑造的地方,
-
1:33 - 1:39在 1960 年代,非裔美國人
為了受教權、投票權捨命奮鬥。 -
1:41 - 1:43我也想參與這股改變的力量,
-
1:43 - 1:47幫助青少年畢業和上大學。
-
1:48 - 1:51我到密西西比三角洲的時候,
-
1:51 - 1:53那還是個貧困的地區,
-
1:53 - 1:55種族隔閡依然存在,
-
1:55 - 1:58非常需要一番大改革。
-
1:59 - 2:02我被分配到的學校
-
2:02 - 2:07沒有圖書館,沒有輔導老師,
-
2:07 - 2:10倒是有一位警察。
-
2:10 - 2:12學校裡有一半的老師是代課老師。
-
2:12 - 2:14有學生打架的時候,
-
2:14 - 2:18學校會將他們送去郡立監獄。
-
2:20 - 2:23我就是在這所學校遇到派屈克。
-
2:23 - 2:28他那時 15 歲,已被留級
兩次,仍在念八年級。 -
2:28 - 2:31他非常安靜,自省內斂,
-
2:31 - 2:34好像總是陷於沉思中。
-
2:34 - 2:36他討厭看別人打架。
-
2:38 - 2:41我曾看過他試著阻止
兩位正在打架的女生, -
2:41 - 2:44他當時還被推倒在地。
-
2:45 - 2:48派屈克那時只有一個問題,
-
2:48 - 2:50就是他不願上學。
-
2:51 - 2:54他說有時候學校很令人沮喪,
-
2:54 - 2:57因為常常有人打架,
又經常有老師辭職。 -
2:58 - 3:03還有,他媽媽兼了兩份差,
累到沒空盯他上學。 -
3:04 - 3:07所以提醒他去上學成了我的工作。
-
3:07 - 3:11那時我正值瘋狂的 22 歲,
熱血澎湃、積極樂觀。 -
3:11 - 3:14我的策略就是每天去他家敲門叫他:
-
3:14 - 3:17「嘿,你幹嘛不來上學?」
-
3:17 - 3:18這招還真的有效。
-
3:18 - 3:21他開始每天上學,
-
3:21 - 3:23也在班上越來越進步。
-
3:23 - 3:27他開始寫詩、閱讀,
-
3:27 - 3:29每天都來學校上課。
-
3:31 - 3:35但在我學會跟派屈克
建立良好關係的同時, -
3:35 - 3:39我收到了哈佛法學院的錄取通知。
-
3:40 - 3:42我又得重新面臨這個問題:
-
3:42 - 3:45「我該把自己擺在哪裡?」
-
3:45 - 3:48那時我心想,
-
3:48 - 3:55密西西比三角洲是有錢人、
有機會的人都會離開的地方。 -
3:56 - 4:00留在那裡的都是沒有機會離開的人。
-
4:01 - 4:03我並不想當離開的人。
-
4:03 - 4:05我想當留下來的人,
-
4:06 - 4:09但我又覺得孤單、疲憊。
-
4:09 - 4:11最後我說服自己,
-
4:11 - 4:18如果我有受人崇敬的法律學位,
就有影響力來做更多更大的改革。 -
4:20 - 4:21於是我離開了。
-
4:23 - 4:25三年後,
-
4:25 - 4:27在我就要從法學院畢業時,
-
4:27 - 4:29朋友打電話告訴我,
-
4:29 - 4:33派屈克跟人起了衝突,
把對方殺死了。 -
4:35 - 4:38我非常震驚,
-
4:38 - 4:40心裡有一部分不想相信那是事實,
-
4:40 - 4:42但另一部分很清楚這是真的。
-
4:43 - 4:46我飛回去找派屈克,
-
4:47 - 4:50到了監獄探望他。
-
4:51 - 4:54他告訴我那是真的,
-
4:54 - 4:57他的確殺了人,
-
4:57 - 4:59但他不願多談,
-
4:59 - 5:02我問起他後來在學校的情形,
-
5:02 - 5:05他說,他在我離開的那年就輟學了。
-
5:06 - 5:09接著他還有事情想跟我說,
-
5:09 - 5:10他低著頭說,
-
5:10 - 5:14他有個才剛出生的女兒,
-
5:14 - 5:17他覺得自己辜負了女兒。
-
5:19 - 5:23我們的對話就只有這樣,
過程倉促又尷尬。 -
5:23 - 5:28當我踏出監獄時,
心裡有個聲音說: -
5:28 - 5:30「回來吧!
-
5:30 - 5:33如果你現在不回來,
就不會再回來了!」 -
5:37 - 5:40於是,從法學院畢業後,我回去了。
-
5:41 - 5:42我回去見了派屈克,
-
5:42 - 5:46去看看我是否能協助
處理他的法律案件。 -
5:47 - 5:49當我再次遇見他時,
-
5:50 - 5:52我提了一個自認不錯的主意,
-
5:52 - 5:55我說:「嘿!派屈克!
要不要寫封信給你女兒? -
5:56 - 6:00這樣你就能時時把她放在心上。」
-
6:00 - 6:03我遞給他筆和紙,
-
6:04 - 6:05他就開始寫信。
-
6:06 - 6:09但當我看到他交給我的那封信時,
-
6:09 - 6:11我難以置信。
-
6:13 - 6:15我認不出他的字跡,
-
6:15 - 6:18他連很簡單的字都拼錯。
-
6:19 - 6:22我心想,身為老師,
-
6:22 - 6:27我知道學生可以突然進步得很快,
-
6:28 - 6:32但我從來沒想過,
學生的程度可以退步這麼多。 -
6:34 - 6:36更讓我感到衝擊的,
-
6:36 - 6:39是這封信的內容。
-
6:39 - 6:41裡面寫著:
-
6:41 - 6:45「我對我做錯事感到抱歉,
不能在你的身邊我感到抱歉。」 -
6:46 - 6:50他覺得只需要對女兒說這些話。
-
6:50 - 6:54我問自己:要如何讓他
相信自己有更多話要說, -
6:55 - 6:58說的話也不只是他需要道歉的事。
-
6:59 - 7:04我想讓他覺得他還有
值得與女兒分享的事情。 -
7:06 - 7:09接下來的七個月,
-
7:09 - 7:12我每天都帶著書過去看他。
-
7:12 - 7:15我的袋子就像個小圖書館。
-
7:16 - 7:17我帶了詹姆斯·鮑德溫,
-
7:17 - 7:22我帶了華特·惠特曼、C.S. 路易斯,
-
7:23 - 7:27我帶了樹木指南、鳥類圖鑒,
-
7:28 - 7:31還有他最愛的字典。
-
7:32 - 7:33有時候,
-
7:33 - 7:37我們會安靜同坐
好幾個小時,各自閱讀。 -
7:38 - 7:40也有時候,
-
7:40 - 7:43我們會一起讀詩。
-
7:43 - 7:47我們從俳句開始讀,上百首的俳句。
-
7:47 - 7:50看似簡單卻首首都是傑作。
-
7:50 - 7:53我要他分享他最喜歡的俳句,
-
7:53 - 7:56他挑了幾首還滿好玩的俳句。
-
7:56 - 7:58比如小林一茶的這首:
-
7:58 - 8:00「蜘蛛別慌
-
8:00 - 8:03我打掃房子 很隨意」
-
8:03 - 8:05還有這首:「睡了大半天
-
8:06 - 8:08卻沒人 處罰我」
-
8:09 - 8:12還有一首很優美,描寫初雪的,
-
8:13 - 8:15「小公鹿 相互舔拭
-
8:15 - 8:18毛絨上初霜」
-
8:19 - 8:24詩歌的形式看起來
就是有那麼些神秘感和美感。 -
8:25 - 8:30而留白跟文字一樣重要。
-
8:31 - 8:34我們讀了一首 W.S. 默溫的詩,
-
8:34 - 8:38這是他看到妻子在花園裡工作,
-
8:38 - 8:42明白他們將共度餘生之後寫下的。
-
8:43 - 8:46「讓我想像我們隨心所願
-
8:46 - 8:49再次歸來,屆時將是春天
-
8:49 - 8:52我們會像往昔那般青春
-
8:52 - 8:56磨舊憂愁將已消逝如朝霧
-
8:56 - 9:00晨光總要慢慢破雲而出」
-
9:00 - 9:02我問派屈克最喜歡哪一句,
-
9:02 - 9:03他說:
-
9:03 - 9:08「我們會像往昔那般青春」,
-
9:08 - 9:13他說這句讓他想像
時間會暫停的地方, -
9:13 - 9:16在那裏時間不再那麼重要。
-
9:16 - 9:20我問他自己有沒有一個這樣的地方,
時間永遠停留的地方。 -
9:20 - 9:22他說:「媽媽身邊。」
-
9:24 - 9:28當你與別人一起閱讀一首詩時,
-
9:28 - 9:31詩的意義就會變化,
-
9:31 - 9:36因為那首詩對你和共讀的人
都會有獨特意涵。 -
9:37 - 9:40我們還讀其他書,好多書。
-
9:40 - 9:43我們讀了佛雷德里克·道格拉斯的自傳。
-
9:43 - 9:47道格拉斯是個自學讀寫的奴隸,
-
9:47 - 9:51並藉著讀書識字,走上自由之路。
-
9:52 - 9:55從小我就把道格拉斯視為一位英雄,
-
9:55 - 9:58也把他的故事當作
奮發向上的勵志故事。 -
9:59 - 10:02但這本書卻讓派屈克感到惶恐,
-
10:03 - 10:06他特別在意道格拉斯提到,
-
10:06 - 10:10聖誕節期間,主人會讓奴隸喝琴酒,
-
10:11 - 10:14讓奴隸覺得他們無法掌控自由,
-
10:14 - 10:18因為他們會跌跌撞撞,醉倒在田裡。
-
10:19 - 10:22派屈克對這個故事感同身受。
-
10:22 - 10:26他說有些在監獄的人
也會像這些奴隸一樣, -
10:26 - 10:28不想思考自己的處境,
-
10:28 - 10:30因為那實在太痛苦了。
-
10:30 - 10:32回想過去令人很痛苦,
-
10:32 - 10:36去想這種日子
還要過多久,也很痛苦。 -
10:37 - 10:39他最喜歡其中這一段:
-
10:40 - 10:43「無論什麼都行,只要讓我擺脫思考!
-
10:43 - 10:49我無時無刻不在思考自己的
處境,這令我飽受折磨。」 -
10:50 - 10:52派屈克覺得道格拉斯真的很勇敢,
-
10:52 - 10:54因為他寫作、不斷思考。
-
10:55 - 11:01但派屈克不知道,在我眼中,
他和道格拉斯有多像。 -
11:01 - 11:04就算這本書讓他感到惶恐,
他仍繼續讀下去; -
11:05 - 11:08他還比我先讀完這本書,
-
11:08 - 11:13而且是在沒有燈的水泥樓梯間讀的。
-
11:14 - 11:16接著我們讀我很喜歡的一本書,
-
11:16 - 11:18瑪麗蓮·羅賓遜的小說《基列》,
-
11:18 - 11:22整本書是一封父親寫給兒子的信。
-
11:23 - 11:24他特別喜歡其中這句:
-
11:25 - 11:27「我寫這封信給你的
原因之一是要告訴你, -
11:27 - 11:30如果你曾經自問
你這輩子做了什麼…… -
11:30 - 11:32你是上帝賜予我的恩典,
-
11:32 - 11:36一個奇蹟,你的存在甚至超越奇蹟。」
-
11:37 - 11:43文字裡所傳達的愛、期盼、語氣,
-
11:43 - 11:45重新燃起他寫作的欲望。
-
11:46 - 11:49他一本本的筆記本,
-
11:49 - 11:52滿滿的都是寫給女兒的信。
-
11:53 - 11:56在一封封寫得又美又細緻的信裡,
-
11:56 - 12:01他想像父女倆在密西西比河上,
划著獨木舟順流而下。 -
12:01 - 12:06他想像兩人找到一處
清澈見底的山澗。 -
12:08 - 12:10看著派屈克寫作時,
-
12:11 - 12:13我心想著一個問題,
-
12:13 - 12:15也想請教在座的各位:
-
12:15 - 12:21「你是否曾經寫信
給你覺得曾辜負的人?」 -
12:22 - 12:27最輕鬆的做法就是將對方拋諸腦後。
-
12:28 - 12:35但派屈克卻每天都去面對
他女兒,認真為她負責; -
12:36 - 12:40他一字一句、全心全意地寫。
-
12:42 - 12:45在我的生命裡,
-
12:46 - 12:49我也想把自己擺在那樣的處境,
-
12:49 - 12:53因為面對那種挑戰才能
展現出一顆心的力量。 -
12:56 - 13:00讓我退一步反觀自己,
提出一個令人不自在的問題: -
13:01 - 13:04「我憑什麼講這個故事?
這不是派屈克的故事嗎?」 -
13:06 - 13:08派屈克才是苦中求生的人,
-
13:09 - 13:13而我生活寬裕、沒挨餓過。
-
13:15 - 13:17我常常思考這個問題,
-
13:17 - 13:21不過我想要講的是,
這不只是派屈克的故事, -
13:21 - 13:22而是我們共同的故事,
-
13:22 - 13:25講的是我們之間的不平等。
-
13:26 - 13:28故事裡有個富足的世界,
-
13:28 - 13:33但派屈克和他的父母、
祖父母都被拒絕於門外。 -
13:34 - 13:37我在這個故事裡,
代表那個富足世界。 -
13:38 - 13:41在講這個故事時,
我不想再隱藏自己, -
13:42 - 13:45或隱瞞我享有的權力與資源。
-
13:45 - 13:49在講這故事時,
我想揭露自己的優勢, -
13:49 - 13:50並問:
-
13:51 - 13:54「我們要如何減少彼此間的距離?」
-
13:56 - 14:00閱讀是一種能縮短這個距離的方法,
-
14:00 - 14:06閱讀賦予我們一個
能平等共享的安靜世界。 -
14:08 - 14:11你也許會好奇想問:
派屈克後來怎麼了? -
14:11 - 14:14閱讀拯救他了嗎?
-
14:15 - 14:17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
-
14:18 - 14:20派屈克出獄後,
-
14:21 - 14:23他的生活非常痛苦,
-
14:24 - 14:27雇主因為他的犯罪記錄
而不願聘用他。 -
14:28 - 14:30他最親近的朋友,也就是他母親,
-
14:30 - 14:3343 歲時,死於心臟病及糖尿病。
-
14:33 - 14:36他曾無家可歸,經常挨餓。
-
14:38 - 14:43人們說了許多閱讀的好處,
我覺得有些誇大。 -
14:44 - 14:47派屈克沒有因為
會讀書識字而不被歧視, -
14:48 - 14:50讀書識字也救不了他母親。
-
14:52 - 14:54那,閱讀到底有什麼用?
-
14:55 - 14:59我在此用幾個答案來結尾。
-
15:01 - 15:03閱讀改變了他的內心世界,
-
15:05 - 15:09賦予神秘、想像力和美。
-
15:10 - 15:15閱讀讓他心中充滿了愉悅的景象:
-
15:15 - 15:21山、海、鹿、霜,
-
15:21 - 15:25在字句間他體驗到了
自由和自然的世界; -
15:28 - 15:31閱讀賦予他聲音,
來訴說自己失去的一切。 -
15:31 - 15:35德里克·沃爾科特的
這幾行詩寫得真好, -
15:36 - 15:38派屈克把這首詩都背下來了。
-
15:38 - 15:40「我擁有的歲月
-
15:40 - 15:42我丟失的歲月
-
15:42 - 15:45漸長的歲月,如女兒漸長
-
15:46 - 15:48再也容不進停泊的,我的臂彎」
-
15:49 - 15:51閱讀給了他勇氣,
-
15:51 - 15:56記得他是如何在痛苦惶恐中
仍繼續閱讀道格拉斯書的書嗎? -
15:57 - 16:02意識到自身的處境為他帶來傷痛,
他還是清醒的保有這種意識。 -
16:02 - 16:05閱讀是種思考的方式,
-
16:05 - 16:08閱讀之所以困難是因為
我們得邊讀邊思考, -
16:09 - 16:13而派屈克選擇了思考,
而非放棄思考。 -
16:16 - 16:20最後,閱讀讓他找到了
一種和女兒溝通的語言, -
16:21 - 16:24閱讀激發了他的寫作興趣,
-
16:25 - 16:28閱讀與寫作的關聯是如此強大。
-
16:29 - 16:31我們開始閱讀後,
-
16:31 - 16:33就能漸漸找到表達自己的詞彙。
-
16:34 - 16:38他找到了自己的文字,
來描繪父女共處的幻想世界。 -
16:38 - 16:44他也找到了用文字表達父愛的方式。
-
16:46 - 16:49閱讀也改變了我們彼此的關係,
-
16:50 - 16:52讓我們有機會變得更親密,
-
16:52 - 16:54也讓我們能跳脫自己原有的觀點。
-
16:55 - 16:58閱讀也能在原本不平等的關係中,
-
16:58 - 17:00創造出暫時的平等;
-
17:02 - 17:07當你以讀者身分初識某人,
-
17:07 - 17:09新鮮而陌生。
-
17:10 - 17:13你不會知道他最喜歡哪一段文字,
-
17:14 - 17:18他私底下又有哪些回憶和痛苦。
-
17:19 - 17:23你直接面對的是
他內在世界最私密的部分。 -
17:24 - 17:25然後你可能會思考:
-
17:25 - 17:27「那麼,我的內心世界裡有什麼?
-
17:27 - 17:30我有甚麼是值得與人的分享的呢?」
-
17:33 - 17:38我想從派屈克寫給女兒的信中
-
17:38 - 17:41摘錄出我最愛的幾句來做結尾:
-
17:41 - 17:44「河流的某些部分被陰影遮住,
-
17:44 - 17:47不過光線會從樹木的縫隙透進來……
-
17:47 - 17:51許多桑葚懸掛在一些低矮樹枝上。
-
17:51 - 17:54妳伸長了手想去摘。」
-
17:56 - 17:59還有這封很美的信:
-
17:59 - 18:03「把眼睛閉上,聽那些字詞的聲音。
-
18:03 - 18:05我把它背得很熟,
-
18:05 - 18:08我想讓妳也知道它。」
-
18:09 - 18:11謝謝大家!
-
18:11 - 18:13(掌聲)
- Title:
- 閱讀帶給我們的正能量
- Speaker:
- 郭怡慧
- Description:
-
閱讀和寫作可以是一種表現勇氣的方式,進而拉近我們人際的距離。在這個影片中,作家郭怡慧分享她如何在密西西比三角洲教導學生閱讀技巧當中,發現文字的力量--建立人際的橋樑,以及這種力量的侷限。
- Video Language:
- English
- Team:
closed TED
- Project:
- TEDTalks
- Duration:
- 18:27
![]() |
Marssi Draw approv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The healing power of reading | |
![]() |
Marssi Draw edi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The healing power of reading | |
![]() |
Amanda Chu accep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The healing power of reading | |
![]() |
Amanda Chu edi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The healing power of reading | |
![]() |
Amanda Chu edi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The healing power of reading | |
![]() |
Judy Huang edi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The healing power of reading | |
![]() |
Judy Huang edi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The healing power of reading | |
![]() |
Judy Huang edi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The healing power of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