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雷‧薛基(Clay Shirky) 談機構 vs. 協同合作
-
0:00 - 0:03一群人究竟如何搞定事情?
-
0:03 - 0:05你如何組織一群人,
-
0:05 - 0:07讓這個團體的產出,
-
0:07 - 0:09帶來某種一致性與延續性的價值。
-
0:09 - 0:11而並非只是一團混亂?
-
0:11 - 0:14把這個難題用經濟學的架構/術語來解釋
-
0:14 - 0:16我們稱之為「協調成本」。
-
0:16 - 0:20協調成本基本上是安排群體產出成果時,
-
0:20 - 0:24所面臨到的財務與機構/組織問題。
-
0:24 - 0:27對於協調成本有一個古典的答案來回應,
-
0:27 - 0:30那就是:如果你想要協調一群人順利產出成果
-
0:30 - 0:32那就發起一個組織吧。沒錯吧?你募集一些資源
-
0:32 - 0:35找到某些東西。這個組織可以是私人的或公共的
-
0:35 - 0:38它可以是營利或非營利組織;大機構或小型組織。
-
0:38 - 0:40但是當你把這些資源湊在一起
-
0:40 - 0:43你創立了一個機構,你運用這個機構來
-
0:43 - 0:45協調一群人的活動。
-
0:45 - 0:49而隨著近年來,形成團體彼此相互溝通
-
0:49 - 0:52的成本下跌到不像樣的程度
-
0:52 - 0:54溝通成本比重上佔大部分
-
0:54 - 0:58於是協調成本的第二個答案浮現了出來
-
0:58 - 1:02那就是將彼此的合作建置在基礎架構中,
-
1:02 - 1:05設計出除了基本運作之外,同時能夠協調一群人
-
1:05 - 1:08與產出成果的系統,讓一群人能夠順利地
-
1:08 - 1:11產出成果,而不用訴諸於機構的模式。
-
1:11 - 1:13所以這就是我今天想要談的內容。
-
1:13 - 1:15我將會舉一些相當具體的範例來作闡述,
-
1:15 - 1:19但是總會指向較廣的主題
-
1:19 - 1:21我將會從試著回答一個問題來作為開始
-
1:21 - 1:23我知道各位在某個時刻也曾問過自己
-
1:23 - 1:25並且網際網路就是被用來回答這個問題的。
-
1:25 - 1:29這個問題是:我要從哪找到一張美人魚溜直排輪的照片?
-
1:29 - 1:33在紐約市,每年夏天的第一個星期六,
-
1:33 - 1:36康尼島,我們在地的、迷人的遊樂園區
-
1:36 - 1:39會舉辦美人魚遊行。這是一個業餘的遊行活動
-
1:39 - 1:42人們從紐約的四面八方湧來,盛裝打扮。
-
1:42 - 1:44有些人盛裝打扮的比較清涼。
-
1:44 - 1:47年輕人跟熟男熟女,在街道上跳舞。
-
1:47 - 1:50所有人物都是色彩繽紛,大家都很享受這個時刻。
-
1:50 - 1:52我想要讓各位注意的不是美人魚遊行本身,
-
1:52 - 1:55雖然它很迷人,我想要專注在這些照片上。
-
1:55 - 1:58這些照片不是我拍的。我怎麼找到這些照片的?
-
1:58 - 2:00答案是:我從 Flickr 上面找到了這些照片。
-
2:00 - 2:03Flickr 是一個照片分享的服務
-
2:03 - 2:05讓人們拍照、上傳照片,
-
2:05 - 2:06在網路上彼此分享這些照片。
-
2:06 - 2:10最近 Flickr 增加了一個新功能:標籤(tagging)。
-
2:10 - 2:13標籤首先由Del.icio.us/Joshua Schachter所帶動
-
2:13 - 2:15Del.icio.us 是一個社會書籤服務。
-
2:15 - 2:20標籤是一種回答分類問題的答案:合作基礎架構。
-
2:20 - 2:23如果我去年就做這場演講的話,
-
2:23 - 2:25我將無法展示那些剛剛秀的照片,
-
2:25 - 2:27因為我找不到這些照片。
-
2:27 - 2:29如果真的要作的話,
-
2:29 - 2:31我們需要雇一組專業的圖書館館員
-
2:31 - 2:33來組織這些上傳的許多照片,
-
2:33 - 2:36Flickr簡單地讓使用者自己來管理
-
2:36 - 2:38它把標示照片的功能提供給了使用者。
-
2:38 - 2:41所以我能在其中找到夠多上面標有我要的標籤的照片
-
2:41 - 2:47「美人魚遊行」。共有 118 位攝影者,拍攝了 3100 張照片,
-
2:47 - 2:50所有這些照片都被整理起來,放在簡潔有力的名稱底下,
-
2:50 - 2:52以相反的時間順序來顯示。
-
2:52 - 2:54於是我可以搜尋、找到這些照片
-
2:54 - 2:56來作一場小小的照片展示。
-
2:56 - 2:59我們現在正在解決的,是什麼樣的問題?
-
2:59 - 3:01從最概略的可能觀點來檢視,
-
3:01 - 3:03這是一個協調的問題。
-
3:03 - 3:05在網際網路上有非常多的人,
-
3:05 - 3:09其中一小群的人擁有美人魚遊行的照片。
-
3:09 - 3:13我們要如何讓那些人一起貢獻這個作品?
-
3:13 - 3:16傳統的答案會是,成立一個組織吧?
-
3:16 - 3:20為了要吸引人們加入某些預先設計好的結構,
-
3:20 - 3:22這些結構擁有明確的目標。
-
3:22 - 3:24請注意:
-
3:24 - 3:29機構這種作法有一些副作用。
-
3:29 - 3:31首先,當你組成一個機構/組織時,
-
3:31 - 3:33你馬上就有管理上的問題。
-
3:33 - 3:35不只是聘僱員工而已。
-
3:35 - 3:38你還需要聘僱另外一些員工來管理這些員工
-
3:38 - 3:41並且強迫執行機構的目標...等等。
-
3:41 - 3:44再來,你必需要把結構放到實際的空間當中。
-
3:44 - 3:46你還必需要有經濟結構。
-
3:46 - 3:48你必需要有法律結構。
-
3:48 - 3:49你必需要有實體結構。
-
3:49 - 3:52這些都造成了額外的成本。
-
3:52 - 3:56第三,形成機構/組織天生就會排除異己。
-
3:56 - 4:00你注意到不是所有有照片的人都被納進組織中。
-
4:00 - 4:03你沒有辦法在一個公司中僱用每一個人!對吧?
-
4:03 - 4:06你也沒有辦法把所有人都僱用到政府裡。
-
4:06 - 4:08你總是得排除某些人。
-
4:08 - 4:10第四,作為排除的結果,
-
4:10 - 4:14你將製造出一個專業階級。看看這個改變。
-
4:14 - 4:17我們從有照片的人們,變成了攝影師。
-
4:17 - 4:21我們創造了一個攝影師的專業階級
-
4:21 - 4:23其目的是為了要去拍攝美人魚遊行
-
4:23 - 4:28或其他任何指定要拍的東西。
-
4:28 - 4:31當你把合作建置在基礎架構中的時候,
-
4:31 - 4:34這也是 Flickr 的答案,
-
4:34 - 4:36你可以讓人們留在原地
-
4:36 - 4:40或將這個問題帶到他們面前,讓每個人自己來解決,
-
4:40 - 4:41而不是叫每個人移動來遷就這個問題。
-
4:41 - 4:48藉由這種安排,你在團體中設計協調的進行
-
4:48 - 4:52讓你省去承擔機構的困擾、得到相同的產出。
-
4:52 - 4:54你失去了機構的命令力量。
-
4:54 - 4:57當大家都是志工,你失去了型塑人們產出的權利,
-
4:57 - 5:00但是你同時也減少了機構的成本,
-
5:00 - 5:02讓你擁有了更大的彈性。
-
5:02 - 5:07Flickr 所作的是,它以協調取代了規劃。
-
5:07 - 5:10這是在這些合作系統中的一種普遍面向。
-
5:10 - 5:13在生活中你一定經歷過類似的片刻:
-
5:13 - 5:15當你買了第一隻手機,
-
5:15 - 5:17你便不再作規劃或計畫。
-
5:17 - 5:19你只是說,「我到了再撥電話給你」。
-
5:19 - 5:21「當你下班的時候 call 我」對吧?
-
5:21 - 5:26那就是一種取代了規劃的、點對點的協調行動。
-
5:26 - 5:30我們現在能夠跟一群人進行那樣子的協調。
-
5:30 - 5:33不用再說,我們一定要作一個多先進的計畫、
-
5:33 - 5:34我們必須要往後規劃五年的未來,
-
5:34 - 5:37或維基百科將會被帶往何處等等。
-
5:37 - 5:40你可以只是說,我們一起來協調看看吧,
-
5:40 - 5:42我們邊做邊看好了,
-
5:42 - 5:43因為我們現在可以充分地彼此協調
-
5:43 - 5:48不用再頭痛預先設想要做什麼。
-
5:48 - 5:51這裡是另外一個例子:這個例子更為陰暗。
-
5:51 - 5:53這些是 Flickr 網站上標註 Iraq 的照片。
-
5:57 - 6:00以協調成本來說,一切都非常困難
-
6:00 - 6:03比美人魚遊行還要困難的多。
-
6:03 - 6:06有更多的照片,更多的攝影者。
-
6:06 - 6:10照片涵蓋範圍包括更多地理區域。
-
6:10 - 6:12拍攝時間跨越更長的一段時間。
-
6:12 - 6:16而且更糟糕的是,看看底下的數字,
-
6:16 - 6:20「每個攝影者平均貢獻10張照片」這是假的。
-
6:20 - 6:22數學上來說是真的,
-
6:22 - 6:24但是沒有任何重要的意義
-
6:24 - 6:29因為這些系統中,平均數並不重要。
-
6:29 - 6:31真正重要的是:
-
6:31 - 6:36這是所有有標註 Iraq 的照片的貢獻數據圖
-
6:36 - 6:42是由529名攝影者,貢獻了5,445張照片。
-
6:42 - 6:47依照攝影者貢獻照片數目來加以排序。
-
6:47 - 6:49你可以看到在一端,
-
6:49 - 6:53貢獻最多的攝影者拍攝了350張照片,
-
6:53 - 6:57一些人拍了將近數百張照片。
-
6:57 - 7:00數十位攝影者拍攝上傳了數十張照片。
-
7:00 - 7:02我們現在來看這裡,
-
7:02 - 7:06我們看到十張或更少的照片貢獻者很多,有很長、平坦的尾部分佈。
-
7:06 - 7:08接著我們走到圖表中間,
-
7:08 - 7:10看到有數百人
-
7:10 - 7:13每個人只有貢獻一張照片。
-
7:13 - 7:15這就是所謂的冪次分佈。
-
7:15 - 7:20常常在沒有設限的社會系統中出現
-
7:20 - 7:24當人們被允許貢獻多少都沒有關係時,
-
7:24 - 7:26這常常是我們所得到的結果。
-
7:26 - 7:30冪次定律後面的數學原理就是:無論什麼在第 n 個位置
-
7:30 - 7:33其測量的結果是 1/n,
-
7:33 - 7:35相對於第 1 個位置的測量結果。
-
7:35 - 7:37所以我們期待第十位貢獻最多的攝影者
-
7:37 - 7:40他所貢獻的照片數量是第一名的 1/10,
-
7:40 - 7:42而第 100 名的貢獻者
-
7:42 - 7:45貢獻結果是 1/100
-
7:45 - 7:47相較於貢獻最多的攝影者。
-
7:47 - 7:51所以這個曲線的頭部可以變得更為尖銳或平坦。
-
7:51 - 7:53但是基本數學說明了斜率
-
7:53 - 7:55以及長長的、平坦的尾部。
-
7:55 - 7:58令人覺得有趣的是,在這些系統中,當他們規模成長,
-
7:58 - 8:02系統並不會收斂,反而更為發散。
-
8:02 - 8:03在較大的系統中,頭部變得更大
-
8:03 - 8:09尾部則變得更長。不平衡的狀況更為增加。
-
8:09 - 8:13你可以看到曲線很明顯地嚴重左傾;我們來看程度有多嚴重。
-
8:13 - 8:17如果你取前 10% 的攝影者的貢獻作品,
-
8:17 - 8:21它們佔了約 ¾ 的照片總數
-
8:21 - 8:24僅僅只有前 10% 的攝影者的貢獻而已。
-
8:24 - 8:26如果你取前 5% 的貢獻成果,
-
8:26 - 8:29你就涵蓋了 60% 的照片。
-
8:29 - 8:35如果你取 1% 的成果,排除眾人 99% 的努力成果,
-
8:35 - 8:38你仍然涵蓋了幾乎 ¼ 的照片總數。
-
8:38 - 8:40而且因為這樣的左傾,
-
8:40 - 8:45平均數實際就落在左側。
-
8:45 - 8:47即便聽起來很怪,
-
8:47 - 8:50最終實際的狀況是,80%的貢獻者
-
8:50 - 8:53只有低於平均數的貢獻。
-
8:53 - 8:55這聽起來很怪,因為我們期待平均數與中數
-
8:55 - 8:58應該是相同的;但是並不如此。
-
8:58 - 9:02這就是 80/20 法則後面的數學邏輯。
-
9:02 - 9:04每當你聽到有人談到 80/20 法則,
-
9:04 - 9:06這就是實際的情形。
-
9:06 - 9:1020%的商品帶來 80% 的利潤,
-
9:10 - 9:1220% 的使用者使用著 80% 的系統資源,
-
9:12 - 9:17這就是人們在討論時實際發生的資料形狀。
-
9:17 - 9:20機構只有兩種工具:胡蘿蔔跟棍子。
-
9:20 - 9:2480% 的區域都是沒有胡蘿蔔跟棍子的地方。
-
9:24 - 9:33運作機構的成本,意味著你沒有辦法
-
9:33 - 9:36將那些人們的成果簡易地用機構的框架來取得。
-
9:36 - 9:40機構模型總是會往左邊推擠,
-
9:40 - 9:42希望將這些頭部的人們當作員工。
-
9:42 - 9:43機構的反應是
-
9:43 - 9:48我可以從所僱用的人們當中的10%取得75%的價值的話...太棒了。
-
9:48 - 9:50我就會這樣作。
-
9:50 - 9:52合作架構的模型則是問:
-
9:52 - 9:55為什麼你希望放棄 ¼ 的價值?
-
9:55 - 9:57如果你的系統被設計
-
9:57 - 10:00成你必需要放棄 ¼ 的價值,
-
10:00 - 10:03那麼趕快去改造它吧。
-
10:03 - 10:05別讓成本阻礙了你
-
10:05 - 10:07不讓你從人們的貢獻中獲得成果;
-
10:07 - 10:12打造這個系統,讓任何人都能夠隨意貢獻
-
10:12 - 10:18所以協調並非這樣地回應提問,
-
10:18 - 10:21這些人如何可以被雇為己用,而是換個方式提問:
-
10:21 - 10:23他們的貢獻長什麼樣子?
-
10:23 - 10:26以這張 Flickr 使用者 Psycho Milt 的照片為例,
-
10:26 - 10:31他只有貢獻一張照片,只有一張照片標註著 Iraq。
-
10:31 - 10:35就是這張照片。名稱寫著:工作不順的一天。
-
10:35 - 10:38所以問題是:
-
10:38 - 10:41你想要這張照片嗎?或許想,或許不想。
-
10:41 - 10:45這個問題不是,Psycho Milt 是不是一個好的員工?
-
10:45 - 10:50緊張關係就存在於,機構到底是一個促成者,
-
10:50 - 10:52還是一個阻礙者。
-
10:52 - 10:54當你在處理左側邊緣的這些資料
-
10:54 - 10:56這些分佈當中的其中一筆資料時,
-
10:56 - 10:58當你在跟花了很多時間的這些人們
-
10:58 - 11:00他們生產一大堆你所需要的素材,
-
11:00 - 11:02那就是機構作為促成者的世界。
-
11:02 - 11:05你可以把那些人都聘作員工,你可以協調他們的工作
-
11:05 - 11:07而且你可以得到某些產出。
-
11:07 - 11:09但是當你在這,當世界一隅的 Psycho Milts
-
11:09 - 11:12一次上傳一張照片時
-
11:12 - 11:15機構就變成了一個阻礙者。
-
11:15 - 11:19機構討厭被人家稱為阻礙。
-
11:19 - 11:21最初會發生的事情之一是
-
11:21 - 11:23當你把一個問題透過機構來解決
-
11:23 - 11:27這個機構的第一個目標
-
11:27 - 11:29馬上從任何正常的目標
-
11:29 - 11:31變成自我保存:這個機構的生存。
-
11:31 - 11:35這機構本來的實際目標,馬上變成第二或更後面去了。
-
11:35 - 11:38所以當機構被告知他們自己是阻礙,
-
11:38 - 11:40而且有其他的方法來協調價值時,
-
11:40 - 11:45他們於是便經歷了有點像是 Kubler-Ross 的反應階段說:
-
11:45 - 11:46(笑聲)
-
11:46 - 11:48當你被告知你罹患絕症時的反應階段
-
11:48 - 11:52拒絕接受、憤怒、討價還價、到接受,
-
11:52 - 11:54大部分我們所見的合作系統
-
11:54 - 11:55都出現迄今還不夠久
-
11:55 - 11:58沒有讓機構走到接受的階段。
-
11:58 - 12:00許多許多的機構還在否認的階段,
-
12:00 - 12:05但是我們正在看到近來許多憤怒與討價還價的行動。
-
12:05 - 12:07現在有一個很棒的小例子。
-
12:07 - 12:12在法國,一個巴士公司正控告人們推動汽車共乘制度。
-
12:12 - 12:15因為人們彼此互相協調
-
12:15 - 12:21來創造合作的價值這件事情,讓巴士沒有利潤。
-
12:21 - 12:22你可以從衛報上面追蹤這則新聞的發展。
-
12:22 - 12:26還真的是蠻有娛樂效果的。
-
12:26 - 12:28更大的問題是,
-
12:28 - 12:31你對這裡所反映的價值有什麼看法?
-
12:31 - 12:34你如何掌握它?
-
12:34 - 12:38而且機構被限制無法掌握這樣的事實。
-
12:38 - 12:40微軟現在的執行長 Steve Ballmer,
-
12:40 - 12:42幾年前他曾經批評 Linux,他說,
-
12:42 - 12:44幾千名程式設計師對 Linux 有所貢獻
-
12:44 - 12:46這其實是一種迷思啊。
-
12:46 - 12:49我們仔細檢視 Linux 的程式貢獻者,
-
12:49 - 12:52大部分修補程式都是被
-
12:52 - 12:56只有貢獻一件事情的程式設計師所提供的
-
12:56 - 13:00你可以聽到抱怨 Linux 的這種說法。
-
13:00 - 13:02你可以了解,為什麼從 Ballmer 的觀點,
-
13:02 - 13:03Linux 是一個很蠢的想法,
-
13:03 - 13:06我們花錢請了這個程式設計師,他進到我們公司、喝了我們的可樂
-
13:06 - 13:08玩桌上足球玩了三年,然後他什麼想法都沒有?
-
13:08 - 13:09(笑聲)
-
13:09 - 13:12找錯人啦。
-
13:12 - 13:14(笑聲)
-
13:14 - 13:19Psycho Milt 式的問題是,這是一個好的想法嗎?
-
13:19 - 13:21如果這是一個系統安全的修補程式?
-
13:21 - 13:25如果這是一個緩衝區溢位攻擊的安全修補程式,
-
13:25 - 13:27Windows 視窗所沒有的修補程式跟幾個漏洞的話,
-
13:27 - 13:31你想要這樣的修補程式嗎?
-
13:31 - 13:33事實上一個程式設計師可以,
-
13:33 - 13:36不用進入跟機構之間的專業關係
-
13:36 - 13:39就能夠修補 Linux 程式
-
13:39 - 13:43而且以後再也不會出現。這個事實應該會嚇壞我們的 Ballmer。
-
13:43 - 13:47因為這種價值在傳統機構架構中是無法迄及的
-
13:47 - 13:49但是卻是合作型系統的一部分
-
13:49 - 13:52例如開放源碼軟體系統、檔案分享系統,
-
13:52 - 13:55維基百科系統等。我已經用了很多 Flickr 上的例子,
-
13:55 - 13:58但還有實際的完整故事。
-
13:58 - 14:01Meetup 是一種使用者可以找到其他人的服務
-
14:01 - 14:03在他們自己的在地區域,分享著共同的興趣與相近的個性,
-
14:03 - 14:07在現實中的咖啡廳中有一個真實的聚會
-
14:07 - 14:09或 pub 或其他的任何地方。
-
14:09 - 14:11當 Scott Heiferman 創辦了 Meetup 時,
-
14:11 - 14:13他認為它會被用來,
-
14:13 - 14:15聚集猜火車的人或愛貓人士 --- 也就是傳統的分享團體。
-
14:15 - 14:18發明者沒有想到他創造出什麼樣的東西。
-
14:18 - 14:20現在在 Meetup 上面第一名的團體,
-
14:20 - 14:23在大部分的城市中擁有最多會員、最活躍的團體是?
-
14:23 - 14:25家庭主婦/媽媽們。
-
14:25 - 14:28在這個都市化、雙薪的美國,
-
14:28 - 14:31家庭主婦/媽媽們喪失、失去了
-
14:31 - 14:34來自延伸家庭的支持社會基礎架構
-
14:34 - 14:37與在地的小規模鄰居網絡。
-
14:37 - 14:40所以他們運用了這些工具,重新發明了他們。
-
14:40 - 14:41Meetup 就是這樣的平台,
-
14:41 - 14:44但是傳遞的價值卻是在社會基礎架構中。
-
14:44 - 14:47如果你想要知道哪一種科技將會改變世界,
-
14:47 - 14:49別關注 13 歲的小男生們
-
14:49 - 14:51注意那些年輕的媽媽,
-
14:51 - 14:54因為他們沒有任何一點點的科技來支持她們
-
14:54 - 14:57這些科技沒有讓她們的生活變得更好。
-
14:57 - 14:59有比 Xbox 更重要的東西,
-
14:59 - 15:01這些東西沒有那麼誇張。
-
15:01 - 15:03我認為這是一場革命。
-
15:03 - 15:06我認為這是一個相當深刻的改變
-
15:06 - 15:07人類的情形被安排了。
-
15:07 - 15:09我非常謹慎地使用這個字。
-
15:09 - 15:12它是一場改變平衡關係的革命。
-
15:12 - 15:18它既是全新的做事方式,也包含了新的陰暗面。
-
15:18 - 15:21現在在美國一位 Judith Miller 女士
-
15:21 - 15:26因為拒絕提供聯邦大陪審團她的新聞來源而被囚禁起來,
-
15:26 - 15:27她是紐約時報的記者,
-
15:27 - 15:30在一個非常抽象、很難追蹤的個案中的新聞來源。
-
15:30 - 15:33新聞記者在街頭抗議修改保護法案。
-
15:33 - 15:37保護法案是我們的法律,一種對國家法律的修補法案,
-
15:37 - 15:40這種修補讓一個新聞記者不用背叛新聞來源。
-
15:40 - 15:43然而相對於這個背景資料,目前正在發生中的
-
15:43 - 15:45就是部落格/網誌的興起。
-
15:45 - 15:49部落格/網誌是大規模業餘化的一個經典範例。
-
15:49 - 15:51它將出版去專業化了。
-
15:51 - 15:54你想要在今日、在全球出版你的想法與看法?
-
15:54 - 15:58只需要按下一個按鈕你就可以免費做到。
-
15:58 - 16:02這讓出版的專業階級沒落了
-
16:02 - 16:05變成大眾業餘化的排名中。
-
16:05 - 16:09就好像保護法案,我們多麼地想要它,
-
16:09 - 16:11我們希望有一個真相告白者的專業階級,
-
16:11 - 16:14然而現況卻變得越來越不一致
-
16:14 - 16:16因為機構變得不一致了。
-
16:16 - 16:18現在有人們在美國
-
16:18 - 16:21將他們綁得很緊,試圖要指出
-
16:21 - 16:23部落客到底是不是新聞記者。
-
16:23 - 16:25那個問題的答案是
-
16:25 - 16:28一點都不重要了,因為那不是正確的問題。
-
16:28 - 16:32新聞曾經是回應更重要問題的一種答案,
-
16:32 - 16:34這個問題是:社會將怎麼被告知資訊?
-
16:34 - 16:37人們如何分享想法與意見?
-
16:37 - 16:40如果答案出現在
-
16:40 - 16:42新聞專業架構的外面的時候,
-
16:42 - 16:46這時再使用一個專業的譬喻就變得一點都沒有意義,
-
16:46 - 16:50並且它運用在散佈的階級成員中。
-
16:50 - 16:52所以當我們很想要保護法案,
-
16:52 - 16:56背景是:他們所被連結的機構
-
16:56 - 16:58已經變得不一致了。
-
16:58 - 17:00我們有另外一個例子。
-
17:00 - 17:02Pro-ana 支持 ana 的團體。
-
17:02 - 17:04有一群十幾歲的青少女
-
17:04 - 17:07寫部落格、留言板,
-
17:07 - 17:09運用其他種合作的基礎架構,
-
17:09 - 17:11用它來成立支持團體
-
17:11 - 17:13支持自願的厭食。
-
17:13 - 17:16他們張貼超瘦模特兒的照片,把它稱為 瘦啟發(Thinspiration)。
-
17:16 - 17:19他們有一些口號標語,像是「餓是救贖」,
-
17:19 - 17:21他們甚至有類似 Lance Armstrong 風格的手環,
-
17:21 - 17:24在這個小團體中,紅色的手環代表著
-
17:24 - 17:27我要努力維持繼續厭食。
-
17:27 - 17:29他們交換小技巧,例如如果你想要吃某些東西,
-
17:29 - 17:34就去清廁所或整理垃圾桶。餓的感覺就會過去。
-
17:34 - 17:37通常成立支持團體是用來支持對我們有益的事情。
-
17:37 - 17:40我們的態度是支持團體總是有益的。
-
17:40 - 17:44但是卻變成支持團體變成一種價值中立的工具。
-
17:44 - 17:48一個支持團體只是一個想要維繫某些生活方式
-
17:48 - 17:51的小團體,同時生活在一個更大團體的脈絡當中。
-
17:51 - 17:53現在當大團體是酒鬼時,
-
17:53 - 17:55小團體是要保持不喝酒,於是我們認為
-
17:55 - 17:57這是一個很好的支持團體。
-
17:57 - 17:59但是當小團體是青少女
-
17:59 - 18:03想要有意識維持他們的厭食症行為,於是我們就受不了了。
-
18:03 - 18:06常規的目標
-
18:06 - 18:08我們所習慣的支持團體
-
18:08 - 18:11來自於畫出框框的機構,
-
18:11 - 18:12而不是來自於基礎架構。
-
18:12 - 18:16一旦基礎架構變得可以讓所有人運用,
-
18:16 - 18:18支持團體的邏輯也變得顯露出來
-
18:18 - 18:23對任何人都可以運用,包括追尋這種目標的人們。
-
18:23 - 18:25所以這些改變有明顯的陰暗面
-
18:25 - 18:28就像他們有光明面一樣。當然,在現今的環境中,
-
18:28 - 18:33人們需要輕輕地對非國家的角色暗示
-
18:33 - 18:36這些非國家的機構組織試圖影響全球事務、並且獲得好處。
-
18:36 - 18:39這是一個劫機者與他們有關人士的社會地圖
-
18:39 - 18:43這些人犯下了 911 的罪行。
-
18:43 - 18:47藉由分析他們的溝通模式
-
18:47 - 18:50得出他們使用許多這些工具,並且毫無疑問地全球的情報社群
-
18:50 - 18:54對上週的恐怖攻擊,今日也在作相同的事情。
-
18:54 - 18:56現在我們講到這裡,我要說的是
-
18:56 - 18:58即將浮現的是這一切的結果,
-
18:58 - 19:01但是我已經沒有時間了,這非常的好,
-
19:01 - 19:03因為我也不知道。
-
19:03 - 19:05(笑聲)
-
19:05 - 19:09對於印刷出版來說,如果這真的是一場革命的話,
-
19:09 - 19:11它將不會把我們從 A 點帶往 B 點。
-
19:11 - 19:14它將把我們從 A 點帶往混亂。
-
19:14 - 19:19印刷出版促成了兩百多年的混亂,
-
19:19 - 19:21從一個天主教會的世界
-
19:21 - 19:25從天主教會作為一種管理的政治力量,到西伐利亞條約,
-
19:25 - 19:28到那時我們終於知道,世界的新組成單元是民族國家。
-
19:28 - 19:33現在,我並非在預測未來 200 年的混亂是現在的結果。50年。
-
19:33 - 19:3750年中,這些鬆散地相互協調的團體
-
19:37 - 19:40將被賦予更高的影響力,
-
19:40 - 19:44以及更多這樣的團體超越傳統機構的命令力量,
-
19:44 - 19:47就像預先決定什麼事情將會發生,
-
19:47 - 19:50或者利益的動機,他們也將獲得更多的影響力。
-
19:50 - 19:52而且機構即將面臨到
-
19:52 - 19:54處在更大程度的壓力下,
-
19:54 - 19:56以及更多嚴格地被治理的、更多依賴於
-
19:56 - 20:00資訊壟斷的組織,他們將面臨更大的壓力。
-
20:00 - 20:02那些將一個戰場一個戰場接連發生,
-
20:02 - 20:05一次發生在一個機構上。力量是一般的力量
-
20:05 - 20:07但是結果則將是特殊的結果。
-
20:07 - 20:09所以重點不是,
-
20:09 - 20:12「這太棒了」或「我們將看到一種轉變
-
20:12 - 20:15從只有機構完全轉變到只有合作的架構」。
-
20:15 - 20:17事情將會變得更為複雜。
-
20:17 - 20:20但是重點是,這會是一個大規模調整的運動。
-
20:20 - 20:22既然我們可以預見它,了解它即將來臨,
-
20:22 - 20:25我的論點是:基本上我們有可能可以搞定它。
-
20:25 - 20:27謝謝各位。
-
20:27 - 20:29(鼓掌)
- Title:
- 克雷‧薛基(Clay Shirky) 談機構 vs. 協同合作
- Speaker:
- Clay Shirky
- Description:
-
在這場 2005 年先知般的演講中,Clay Shirky 展示了封閉的團體與公司將會讓路給鬆散的網絡,而其間小型的貢獻者將扮演重要的角色, 流動的合作取代了嚴格的規劃。
- Video Language:
- English
- Team:
closed TED
- Project:
- TEDTalks
- Duration:
- 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