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turn to Video

Jan Chipchase談手機

  • 0:01 - 0:04
    我住在日本東京,也在那裡工作,
  • 0:04 - 0:08
    我專門研究人類的行為,
  • 0:08 - 0:14
    然後將研究結果應用在思考未來,
  • 0:14 - 0:16
    設計出適合未來的產品。
  • 0:16 - 0:20
    老實說,我做這一行已經七年了,
  • 0:20 - 0:22
    但我還是不知道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
  • 0:22 - 0:24
    我只知道
  • 0:24 - 0:27
    未來人類的行為會如何改變。
  • 0:28 - 0:31
    這是我的辦公室,不是在室內,
  • 0:31 - 0:33
    也不是在實驗室,
  • 0:33 - 0:39
    而是在印度、中國、巴西及非洲的各個地方。
  • 0:42 - 0:44
    地球上有63億人口,
  • 0:45 - 0:47
    在今年底,大約會有三十億人
  • 0:47 - 0:50
    擁有手機,
  • 0:50 - 0:55
    大約再過二年,另外十億人也會擁有手機。
  • 0:55 - 0:57
    我提到這件事是因為
  • 0:57 - 0:59
    如果我們想要設計出適合未來的產品,
  • 0:59 - 1:01
    就得先瞭解這些人的生活型態,
  • 1:01 - 1:03
    這可以說是我的工作內容,
  • 1:03 - 1:05
    也是我的團隊的工作內容。
  • 1:06 - 1:09
    我們的研究通常會以一個問題做為開場白,
  • 1:09 - 1:13
    例如:你把什麼帶在身上?
  • 1:13 - 1:17
    看看你生活週遭你所擁有的東西,
  • 1:18 - 1:20
    當你要出門的時候,
  • 1:20 - 1:22
    你會考慮帶什麼在身上?
  • 1:22 - 1:25
    你看看四週,你會考慮帶什麼?
  • 1:25 - 1:28
    在你考慮的項目裡,你真正帶了什麼出去?
  • 1:28 - 1:31
    在你帶出門的東西裡,你真正用的又是什麼?
  • 1:31 - 1:33
    對我們來說,這是很有趣的問題,
  • 1:33 - 1:37
    因為這種有意識和潛意識的決策過程,
  • 1:37 - 1:40
    會顯示出你帶出去、真正會用到的東西,
  • 1:40 - 1:43
    其實具有某種程度的精神象徵、情緒連結和功能價值。
  • 1:43 - 1:46
    說得白話一點,
  • 1:46 - 1:49
    人類願意花錢買有價值的東西,不是嗎?
  • 1:50 - 1:53
    所以,我大約花了五年的時間,
  • 1:53 - 1:55
    研究人們到底帶什麼在身上。
  • 1:55 - 1:59
    我鑽進別人的袋子裡,看看他們的皮夾、皮包,
  • 1:59 - 2:03
    或是去他們家裡,我們在世界各地進行研究,
  • 2:03 - 2:06
    我們還用攝影機記錄研究對象在城裡活動的情形,
  • 2:06 - 2:08
    就像事先取得對方同意所進行的跟蹤行動。
  • 2:08 - 2:12
    我們做的這一切,都是希望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
  • 2:12 - 2:14
    人們帶什麼在身上?
  • 2:15 - 2:17
    我們發現,其實大家會帶很多東西,
  • 2:17 - 2:19
    當然,這很合理,
  • 2:19 - 2:24
    但如果你問這些人,在這些東西裡,最重要的三個是什麼?
  • 2:24 - 2:28
    不管是什麼文化背景、性別或教育程度,
  • 2:28 - 2:31
    大部分的人會回答:鑰匙、錢,
  • 2:31 - 2:34
    和手機,如果他們有手機的話。
  • 2:34 - 2:37
    我不是說手機是個好東西,但它確實是一個東西,對吧?
  • 2:37 - 2:39
    我是說,我可不能隨便就把別人的手機扒下來,
  • 2:39 - 2:43
    你一定會踹我一腳,或打我什麼的。
  • 2:44 - 2:47
    我知道,這很明顯就是在手機公司
  • 2:47 - 2:49
    工作的人會問的問題嘛...
  • 2:49 - 2:51
    但是,我真的想問為什麼會這樣?對不對?
  • 2:51 - 2:54
    為什麼這三樣東西對我們這麼重要?
  • 2:54 - 2:58
    我們發現,這竟然和生存有關係--
  • 2:58 - 3:02
    關係到我們的生存,和我們所愛的人的生存。
  • 3:02 - 3:07
    鑰匙可以讓我們回到溫暖的家,
  • 3:07 - 3:09
    或是讓我們開車,這在美國較為普遍。
  • 3:10 - 3:14
    錢可以讓我們買食物、營養品等,
  • 3:14 - 3:15
    還有其他很好用的用途。
  • 3:15 - 3:20
    我們發現,手機則是一個很棒的工具。
  • 3:21 - 3:24
    如果你偏愛馬斯洛的需求理論,
  • 3:24 - 3:27
    這三樣東西則是最能滿足
  • 3:27 - 3:29
    馬斯洛需求理論中的最下層需求。
  • 3:30 - 3:32
    沒錯,他們當然還有許多其他用途,
  • 3:32 - 3:34
    但是這三樣東西最能滿足這些需求,
  • 3:34 - 3:38
    尤其是手機,它可以讓人
  • 3:38 - 3:41
    穿越空間與時間。
  • 3:41 - 3:43
    我的意思是,
  • 3:43 - 3:47
    只要打通電話就可以穿越空間了,不是嗎?
  • 3:48 - 3:51
    而只要有空的時候發個簡訊,對方有空的時候再讀簡訊,
  • 3:51 - 3:54
    這不就穿越時間了嗎?
  • 3:54 - 3:58
    我們發現全世界的人都很愛這些功能,
  • 3:58 - 4:01
    所以才會有超過三十億人擁有手機,
  • 4:01 - 4:03
    他們重視這種情感的聯繫。
  • 4:03 - 4:05
    但說真的,電腦也有這些功能,
  • 4:05 - 4:08
    公共電話也可以提供通話服務,
  • 4:08 - 4:12
    但是,手機卻與個人息息相關,
  • 4:12 - 4:15
    它能提供你某種程度的隱私,而且還很方便。
  • 4:15 - 4:17
    你不需要別人的同意,
  • 4:17 - 4:20
    你就可以打手機了,不是嗎?
  • 4:21 - 4:25
    而要讓我們得以存活下來,
  • 4:25 - 4:27
    我們就得把這些東西帶在身上。
  • 4:27 - 4:31
    但是,我得強調「但是」,我們經常會忘記帶。
  • 4:31 - 4:34
    我們是人,會忘記很正常,這本來就是天性,
  • 4:34 - 4:36
    而且我覺得還是個滿不錯的天性。
  • 4:36 - 4:41
    我們就是會忘記,但我們調適得很好,
  • 4:41 - 4:44
    我們可以很容易地適應各種情況,
  • 4:44 - 4:46
    所以我們發展出了各種加強記憶的方法,
  • 4:46 - 4:48
    昨天的演講還有提到其中一種記憶方法。
  • 4:48 - 4:51
    其實很簡單,每個人都有反射動作,
  • 4:51 - 4:54
    想想看,當你離開一個地方,
  • 4:54 - 4:57
    你會回過頭來,摸摸自己的口袋,
  • 4:57 - 4:59
    就算是女士們把東西放在袋子裡,也會摸摸自己的口袋,
  • 4:59 - 5:02
    然後你回過頭去,看看剛才自己待的地方,
  • 5:02 - 5:04
    就會發現有人在叫你,
  • 5:04 - 5:06
    大部分的人都有這種經驗。
  • 5:06 - 5:11
    接下來,大部分的人都有穩定的家庭生活,
  • 5:11 - 5:14
    我是說你並不會長時間旅行,花很多時間待在旅館裡,
  • 5:14 - 5:17
    大部分的人在家裡都有一個「重力中心」,
  • 5:17 - 5:21
    也就是你放這些東西的地方。
  • 5:21 - 5:23
    這些東西本來不是放在這個地方的,
  • 5:23 - 5:25
    但是時間一久,他們就被吸引過來了,
  • 5:25 - 5:27
    你會在這個地方找東西。
  • 5:27 - 5:28
    事實上,當你回過頭來,
  • 5:28 - 5:30
    在屋子裡四處搜尋,
  • 5:30 - 5:32
    想要找到某樣東西時,
  • 5:32 - 5:34
    你一定先來這裡找,對不對?
  • 5:34 - 5:38
    所以,當我們在進行這項研究時,
  • 5:38 - 5:41
    我們發現了一個百分之百、
  • 5:41 - 5:44
    永遠不會再忘記任何事情的方法,
  • 5:44 - 5:49
    那就是:不要去記任何事情。
  • 5:49 - 5:50
    (笑聲)
  • 5:51 - 5:54
    這有點像是中國的籤詩上會寫的句子,對吧?
  • 5:54 - 5:58
    這其實是和授權有關係,
  • 5:58 - 6:00
    從設計者的角度來說,
  • 6:00 - 6:05
    我們要去瞭解你可以授權科技幫你做什麼事,
  • 6:05 - 6:08
    或是授權別人幫你做什麼事。
  • 6:08 - 6:10
    我們發現,授權--如果你願意的話--
  • 6:10 - 6:14
    可以解決幾乎所有的問題,
  • 6:14 - 6:17
    除了個人生理需求的問題之外,像是上廁所,
  • 6:17 - 6:19
    你總不能叫別人幫你上廁所吧...
  • 6:19 - 6:22
    還有娛樂層面的事情也不能,
  • 6:22 - 6:25
    你總不會付錢給某人,叫他去幫你看場電影吧...
  • 6:25 - 6:27
    至少目前還沒有人這樣做,
  • 6:27 - 6:30
    但或許未來會有人想這麼做。
  • 6:30 - 6:34
    讓我舉個實際上授權的例子好了。
  • 6:34 - 6:37
    以下或許是我最熱衷的事情,
  • 6:37 - 6:39
    我們對文盲進行研究,
  • 6:39 - 6:41
    試圖瞭解文盲怎麼和別人溝通。
  • 6:41 - 6:45
    聯合國估計--這是2004年的數據--
  • 6:45 - 6:49
    全世界大約有八億人不能讀寫,
  • 6:49 - 6:53
    所以我們針對這些人進行了許多研究,
  • 6:53 - 6:56
    我們研究的項目之一,
  • 6:56 - 6:58
    就是如果你不會讀寫,
  • 6:58 - 7:00
    而你又想和別人遠距離溝通,
  • 7:00 - 7:03
    你就得先描述出那個特定的人,
  • 7:03 - 7:05
    才能進行溝通。
  • 7:05 - 7:07
    有可能是透過電話號碼,也有可能是透過電郵地址,
  • 7:07 - 7:08
    或是透過真實的住宅地址,
  • 7:08 - 7:10
    但如果你不能讀也不能寫,
  • 7:10 - 7:12
    要怎麼記住這些聯絡資訊?
  • 7:12 - 7:15
    但是事實上已經有好幾百萬的人辦到了,
  • 7:15 - 7:19
    如果只從設計的角度來看,我們完全不知道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 7:19 - 7:21
    而這只是我們所進行的研究中,
  • 7:21 - 7:24
    其中一個很小的例子而已。
  • 7:24 - 7:27
    我們發現,文盲竟然是最會授權的人,
  • 7:27 - 7:31
    他們會把某些工作授權給別人去做,
  • 7:31 - 7:34
    尤其是那些他們自己做不來的事情。
  • 7:34 - 7:36
    我再舉另一個有關授權的例子,
  • 7:36 - 7:38
    這個例子有點複雜,
  • 7:38 - 7:40
    是我們在烏干達所做的研究,
  • 7:40 - 7:44
    我們在那裡研究人們如何與別人分享共用某些設備。
  • 7:44 - 7:47
    烏干達語裡,「申地」就表示錢的意思,
  • 7:47 - 7:52
    另一個意義則是用電匯寄送金錢,清楚嗎?
  • 7:52 - 7:54
    事情是這樣的,
  • 7:54 - 7:57
    舉個例子來說,瓊,你住在鄉村裡,偏僻的鄉村,
  • 7:57 - 8:01
    我住在坎帕拉,我在那裡打工賺錢,
  • 8:01 - 8:04
    如果我要把錢寄回家,我會這樣做:
  • 8:04 - 8:07
    在你住的村子裡,有個人有支手機,
  • 8:07 - 8:08
    那個人就等於是個接線生,
  • 8:08 - 8:12
    他拿著一支功能簡單的手機坐在店裡,
  • 8:12 - 8:17
    而我,我就買一張像這樣的預付卡,
  • 8:17 - 8:20
    我不會幫自己的手機加值,
  • 8:20 - 8:22
    我反而是打電話給村裡的接線生,
  • 8:22 - 8:26
    把預付卡上的號碼唸給他聽,讓他為他的手機加值,
  • 8:26 - 8:28
    這樣他們就可以將我在坎帕拉買的額度,
  • 8:28 - 8:31
    加在村子裡的手機上。
  • 8:31 - 8:34
    你會收取10%或20%的佣金,然後,不是你--
  • 8:34 - 8:37
    接線生會收取10%或20%的佣金,
  • 8:37 - 8:41
    然後把剩餘的錢轉成現金交給你。
  • 8:41 - 8:43
    這裡面有二點我想要說明一下,
  • 8:43 - 8:48
    第一,凡是可以撥打手機的人,
  • 8:48 - 8:50
    或是擁有手機的人,
  • 8:50 - 8:52
    就表示可以操作自動提款機,
  • 8:52 - 8:55
    他們為沒有銀行體系的鄉村,
  • 8:55 - 8:57
    建立了最基本的銀行功能。
  • 8:57 - 9:00
    即使當地有銀行在那裡,
  • 9:00 - 9:03
    這些人也無法成為銀行的客戶,
  • 9:03 - 9:06
    因為他們根本沒錢可以存在銀行裡。
  • 9:06 - 9:09
    我想說明的第二件事是,
  • 9:09 - 9:13
    即使用盡我擁有所有的資源,
  • 9:13 - 9:15
    即便我們設計出來的手機精良無比,
  • 9:15 - 9:19
    我知道我們無論如何都無法設計出一款手機,
  • 9:19 - 9:24
    能完全符合當地的生活狀況,對嗎?
  • 9:24 - 9:27
    那裡的確是有鄉村銀行和小額借貸這些機構,
  • 9:27 - 9:29
    但差別在於,
  • 9:29 - 9:33
    這種方式是沒有人管得到的,
  • 9:33 - 9:36
    這是街邊的創意。
  • 9:38 - 9:41
    我們發現,這種街邊的創意,
  • 9:41 - 9:43
    可以為我們提供源源不絕的靈感。
  • 9:43 - 9:47
    如果你弄壞了這支手機,你可以送回到電信公司,
  • 9:47 - 9:48
    他們可能會給你一支新的手機,
  • 9:48 - 9:50
    或許最多會給到三支,對吧?
  • 9:50 - 9:53
    我是說買三送一這類的事。
  • 9:53 - 9:57
    但如果你到印度或中國,你會在街上看到這個,
  • 9:57 - 9:59
    他們會把壞掉的手機送到這裡,
  • 9:59 - 10:03
    修理一下,再拿到市面上賣。
  • 10:05 - 10:09
    這是中國吉林的某個手機修理站,
  • 10:09 - 10:11
    你可以看到有人把零件拆下來,
  • 10:11 - 10:13
    再把手機組裝回去。
  • 10:13 - 10:16
    他們在做反向工程,
  • 10:16 - 10:19
    還寫了破解手冊,
  • 10:19 - 10:21
    有中文版、英文版,
  • 10:21 - 10:23
    還有印地語版。
  • 10:23 - 10:25
    你可以向他們訂購這個手冊,
  • 10:26 - 10:29
    也可以參加他們專為培育手機維修人才
  • 10:29 - 10:32
    所成立的訓練機構。
  • 10:32 - 10:35
    但我感興趣的是,這個過程的最終結果
  • 10:35 - 10:41
    是某個人來到街上,放上一個小桌子,
  • 10:41 - 10:45
    拿一把螺絲起子、一把用來清理接頭的牙刷--
  • 10:45 - 10:49
    因為接頭常會沾到灰塵--就可以修理手機了。
  • 10:49 - 10:53
    這就是這些修理手機的人的社交網絡,他們會互相傳遞新知。
  • 10:53 - 10:57
    我對這個很感興趣,因為這改變了我們設計手機的方式,
  • 10:57 - 10:59
    改變我們製造手機、甚至販賣手機的方式,
  • 10:59 - 11:01
    改變了所有的常規。
  • 11:02 - 11:08
    對我來說,這些街邊生意總是引起我的好奇,
  • 11:08 - 11:14
    像是這罐我在中國某條後巷的情趣商店裡買到的威而剛,
  • 11:14 - 11:17
    而你知道中國有很多假貨,
  • 11:17 - 11:19
    我也知道你想問什麼,你想問我用過了嗎?
  • 11:19 - 11:21
    我才不會回答這個問題。
  • 11:21 - 11:25
    但我看到的是,我看到整個購買過程的背後,
  • 11:25 - 11:28
    所隱藏的信任與信心問題,
  • 11:28 - 11:30
    當我們看到這個,就會想到該怎麼運用我們看到的例子,
  • 11:30 - 11:33
    運用在我們的設計上,
  • 11:33 - 11:40
    在這些市場上該怎麼設計我們線上服務、未來該提供什麼服務?
  • 11:40 - 11:44
    這件內褲是從--
  • 11:44 - 11:46
    (笑聲)
  • 11:46 - 11:48
    從西藏買來的,
  • 11:48 - 11:51
    老實說,當我看著這件內褲,我心想,
  • 11:51 - 11:54
    怎麼會有人在內褲裡設計口袋,對吧?
  • 11:54 - 11:57
    看到這類的產品讓我不禁想問,
  • 11:57 - 12:01
    如果我們擁有一支具有這麼多功能的手機,
  • 12:01 - 12:02
    你會不會重新想想,該把手機
  • 12:02 - 12:04
    放在身上的哪一個地方?
  • 12:04 - 12:06
    你會把這麼重要的東西放在哪裡?
  • 12:06 - 12:10
    當然,這和那個不一樣,但這件內褲卻可以
  • 12:10 - 12:13
    讓我們重新想想身上的各個放東西的地方。
  • 12:13 - 12:16
    這裡所看到的是烏干達的鄉村地區,
  • 12:16 - 12:19
    有人把電話號碼寫在門上面。
  • 12:19 - 12:24
    這裡的人不一定有門牌號碼,但一定有電話號碼,
  • 12:24 - 12:30
    當我們以手機號碼做為個人識別碼時,又代表什麼?
  • 12:30 - 12:35
    另外那三十億人的身份識別是會變的,不是固定的,
  • 12:35 - 12:39
    你對那三十億人的印象
  • 12:39 - 12:42
    已經落伍了,
  • 12:42 - 12:44
    世界正在朝這方向改變。
  • 12:44 - 12:49
    接下的這張照片,是我一開始的研究對象,
  • 12:49 - 12:52
    這是在德里拍的,
  • 12:52 - 12:54
    那時我們在研究文盲的行為,
  • 12:55 - 12:57
    而這個人是在茶店工作,
  • 12:57 - 12:59
    你可以看到背景裡有一些茶倒在杯子裡。
  • 12:59 - 13:03
    他是一個在茶店打工的貧苦工人,
  • 13:03 - 13:05
    生活在社會的最底階層。
  • 13:05 - 13:09
    而他,似乎很欣賞
  • 13:09 - 13:11
    LiveStrong基金會的價值觀,
  • 13:11 - 13:13
    雖然不見得是相同的價值觀,
  • 13:13 - 13:15
    但應該是多少有點認同,
  • 13:15 - 13:18
    所以才會去買了這種手環,
  • 13:18 - 13:20
    戴在手上。
  • 13:20 - 13:22
    對我來說,這種和世界接軌的個人化表彰,
  • 13:22 - 13:26
    讓所有的事情都連結在一起,
  • 13:26 - 13:29
    也讓所有的點連成一線。
  • 13:29 - 13:32
    我的演講主題是「連結與結果」,
  • 13:33 - 13:38
    其實就是把我這五年來的發現做個總結,
  • 13:38 - 13:41
    我要研究的是當世界上每個人
  • 13:41 - 13:44
    都可以用簡單的方法,
  • 13:44 - 13:47
    穿越時空和別人聯絡時,會發生什麼事,對吧?
  • 13:47 - 13:49
    當我們彼此都緊密相連時,
  • 13:49 - 13:53
    有四件事會發生,
  • 13:53 - 13:55
    第一件事是想法的快速傳播,
  • 13:55 - 13:58
    也就是每個人的想法傳播出去的速度。
  • 13:58 - 14:00
    我知道TED是在傳播偉大的想法,
  • 14:00 - 14:05
    但同時 “偉大的想法” 的定義也在改變。在當今
  • 14:05 - 14:09
    如果你想要有偉大的想法,這個想法就得擁抱(包括)世上的每一個人,
  • 14:09 - 14:11
    這是第一件事。
  • 14:11 - 14:14
    第二件事,則是我們可以直接快速地取得某些東西,
  • 14:14 - 14:18
    我的意思是當手機變得愈來愈小,
  • 14:18 - 14:22
    提供的功能卻愈來愈強大時,
  • 14:22 - 14:24
    像是銀行體系、個人識別等,
  • 14:24 - 14:29
    手機便會快速地在世界上流通。
  • 14:29 - 14:31
    因此,手機人口成長的速度,
  • 14:31 - 14:33
    也會變得愈來愈快,
  • 14:33 - 14:36
    全世界的手機人口
  • 14:36 - 14:38
    將會快速成長到63億,
  • 14:38 - 14:40
    速度之快,是我們無法想像的。
  • 14:41 - 14:45
    第三件事,是不論我們怎麼設計手機,
  • 14:45 - 14:46
    不論多麼地小心設計,
  • 14:46 - 14:49
    這些街邊生意人都會想出更創新的方式來破解,
  • 14:49 - 14:52
    只要他們能迎合基層社會人士的需求,
  • 14:52 - 14:54
    像是穿越時空的需求這一類的。
  • 14:55 - 14:59
    他們創新破解的方式是我們無法預知的,
  • 15:00 - 15:03
    就算耗盡我們所有的資源,他們還是能做得比我們更好,
  • 15:03 - 15:05
    這是我個人的感覺。
  • 15:05 - 15:09
    如果我們夠聰明的話,我們應讓持續關注未來的走向,
  • 15:09 - 15:14
    我們就會想出辦法,改善我們設計的方法,
  • 15:14 - 15:17
    設計出更好的手機。
  • 15:17 - 15:24
    最後一件事,其實是談話內容的走向,
  • 15:24 - 15:29
    因為另外那三十億人終究會加入我們的手機世界,
  • 15:29 - 15:31
    他們也希望加入我們的談話。
  • 15:31 - 15:36
    而我認為,我們關注的重點,以及TED關注的重點,
  • 15:36 - 15:42
    應該是要去擁抱這些人,並學習傾聽他們的聲音,
  • 15:42 - 15:43
    我們真的得學會傾聽。
  • 15:43 - 15:45
    謝謝大家,非常感謝。
  • 15:45 - 15:46
    (掌聲)
Title:
Jan Chipchase談手機
Speaker:
Jan Chipchase
Description:

諾基亞的研究員Jan Chipchase研究人類與科技的互動行為,他的研究範圍遍及烏干達的鄉村及一般人的口袋裡,一路走來,他發現了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Talks
Duration:
15:46
Marie Wu added a translation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