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抗生素不再有用時,我們該怎麼辦?
-
0:01 - 0:03這是我的叔公,
-
0:03 - 0:06我父親的父親的弟弟。
-
0:06 - 0:08他叫做喬•麥肯納。
-
0:08 - 0:13他是一位年輕的丈夫,
一位半職業的棒球選手, -
0:13 - 0:16也是一個紐約市的消防員。
-
0:17 - 0:20根據家族歷史記載,
他熱愛著擔任消防員的工作。 -
0:20 - 0:231938年的某一天,
在他下班之後, -
0:23 - 0:27他被排定在消防局內待命。
-
0:27 - 0:31為了想要幫忙,
他開始擦拭隊上的黃銅製品, -
0:31 - 0:35包括消防車上的扶手、
牆上的配件, -
0:35 - 0:37然而,當中有一座消防水槍,
-
0:37 - 0:39這個巨大又沉重的金屬製品,
-
0:39 - 0:43從架子上掉了下來,然後砸到他。
-
0:43 - 0:47過了幾天之後,
他的肩膀開始疼痛, -
0:47 - 0:51之後又過了兩天,他開始發高燒,
-
0:51 - 0:53他的體溫不斷升高,
-
0:53 - 0:55他的妻子在一旁照顧他,
-
0:55 - 0:57但是病情並沒有改善,
-
0:57 - 1:02即使請了醫生來看診,也莫可奈何。
-
1:02 - 1:06他們叫了一部計程車,把他送到醫院,
-
1:06 - 1:10醫院的護士馬上判斷出,
他受到了感染, -
1:10 - 1:14當時他們將這種情況稱為"毒血症"。
-
1:14 - 1:16雖然他們當時沒有明說,
-
1:16 - 1:18但是他們都清楚知道,
-
1:18 - 1:21當時對於這種感染,
是束手無策的。 -
1:21 - 1:25原因在於,現在我們用來
治療感染的藥品, -
1:25 - 1:28在當時尚未問世。
-
1:28 - 1:30人類所發現的第一個抗生素
- 盤尼西林, -
1:30 - 1:34是在事故發生的三年之後,
才首次進行人體臨床實驗。 -
1:34 - 1:38在當時受到感染的患者,
如果不是幸運的康復了, -
1:38 - 1:40就是只有死亡。
-
1:40 - 1:42我的叔公並不幸運,
-
1:42 - 1:45他在醫院待了一個星期,
過程中經歷了發抖、 -
1:45 - 1:48脫水、神智不清等症狀,
-
1:48 - 1:50由於器官衰竭,他陷入昏迷,
-
1:50 - 1:53他的情況變得非常危急,
-
1:53 - 1:57消防局的同仁們,
排著隊要輸血給他, -
1:57 - 2:01希望能藉由輸血,減輕他的感染現象,
-
2:01 - 2:05但是所有的嘗試都無效,
他最後還是死了。 -
2:05 - 2:08當時他只有30歲。
-
2:08 - 2:10如果你回顧人類歷史,
-
2:10 - 2:13有許多人都像我叔公一樣,
死於感染。 -
2:13 - 2:16而不是死於像癌症或是心臟病
-
2:16 - 2:20這一類現代西方所謂的「文明病」。
-
2:20 - 2:22他們沒有死於這些疾病,
-
2:22 - 2:26是因為他們活得不夠久,
足以讓這些文明病形成。 -
2:26 - 2:28他們往往死於外傷,
-
2:28 - 2:31例如被牛的角撞傷、
-
2:31 - 2:33在戰場上中彈、
-
2:33 - 2:36或是在工業革命後的
現代工廠裡受傷。 -
2:36 - 2:40大部分的外傷,都會演變成為感染,
-
2:40 - 2:43最後導致死亡。
-
2:44 - 2:48當抗生素出現時,情況改變了。
-
2:49 - 2:52「感染」突然從死亡的代名詞,
-
2:52 - 2:56變成一個幾天就能康復的疾病。
-
2:56 - 2:59看起來就像是魔法一樣,
-
2:59 - 3:05從那個時候起,我們一直生活在
擁有魔法藥物的黃金時代裡。 -
3:05 - 3:09而到了現在,我們即將面臨
這個時代的結束。 -
3:09 - 3:14我的叔公在「前抗生素時代」末期過世,
(指抗生素尚未發明的時代) -
3:14 - 3:19而我們正站在「後抗生素時代」的開端。
-
3:19 - 3:23像我的叔公 Joe 所得到的
看起來毫不起眼的感染, -
3:23 - 3:28現在可能捲土重來,
再次奪走人們的生命。 -
3:29 - 3:32事實上,這件事已經發生了。
-
3:33 - 3:35人們再次死於感染,
-
3:35 - 3:38因為出現了稱之為
「抗生素抗藥性」的現象。 -
3:38 - 3:40簡單說,它是這樣運作的:
-
3:40 - 3:45為了爭奪資源與食物,
細菌之間會相互競爭, -
3:45 - 3:50並藉由製造致命的化學物質,
來互相對抗。 -
3:50 - 3:52某些細菌為了保護自己,
-
3:52 - 3:55會發展出防禦系統,
來對抗化學物質的攻擊。 -
3:55 - 3:58當我們早期製造抗生素時,
-
3:58 - 4:02就是把這些化學物質帶進實驗室,
並模仿合成出抗生素。 -
4:02 - 4:07然而,細菌也不斷地用它們的方式,
來回應我們的攻擊。 -
4:08 - 4:10接下來的發展是:
-
4:10 - 4:13盤尼西林在1943年發明,
-
4:13 - 4:18而盤尼西林的抗藥性,
出現在1945年。 -
4:18 - 4:22萬古黴素在1972年發明,
-
4:22 - 4:25而萬古黴素的抗藥性,
出現在1988年。 -
4:25 - 4:27亞胺培南在1985年發明,
-
4:27 - 4:30而亞胺培南的抗藥性,
出現在1998年。 -
4:30 - 4:34達托黴素,這是2003年的新藥之一,
-
4:34 - 4:38而它的抗藥性,僅僅一年之後
在2004年就出現了。 -
4:38 - 4:4270年來,我們研發的新藥,
以及細菌的抗藥性, -
4:42 - 4:45不斷地試圖「超越對方」,
-
4:45 - 4:49然後我們研發出另一種新藥,
然後又出現新的抗藥性...... -
4:49 - 4:51現在,這個遊戲將要結束了。
-
4:51 - 4:55細菌產生抗藥性的速度愈來愈快,
-
4:55 - 5:00由於不符經濟效益,
使得藥廠決定不再研發新的抗生素。 -
5:00 - 5:03於是,新的感染症再度蔓延全球,
-
5:03 - 5:06在目前市面上能購買得到的
-
5:06 - 5:08100多種抗生素當中,
-
5:08 - 5:12某些感染症只有兩種抗生素具有療效,
而且還伴隨著副作用 -
5:12 - 5:14有些感染症只有一種抗生素可以治療,
-
5:14 - 5:16某種感染症甚至還沒有特效藥。
-
5:16 - 5:18這就是目前的情況。
-
5:18 - 5:22西元2000年,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
簡稱CDC -
5:22 - 5:25證實了一個
-
5:25 - 5:27在北卡羅萊納州某一所醫院的案例,
-
5:27 - 5:31這個感染病例,幾乎
對所有的藥物都有抗藥性,
只有兩種藥物例外。 -
5:31 - 5:35現在我們知道,
這種稱為 KPC 的感染症狀, -
5:35 - 5:38已經散佈到美國各大州,
僅有三個州倖免, -
5:38 - 5:40另外還傳染到南美洲、歐洲,
-
5:40 - 5:42以及中東地區。
-
5:43 - 5:45在2008年,瑞典的醫生發現,
-
5:45 - 5:48有位印度男子得到一種
有別以往的感染病, -
5:48 - 5:52這個案例對所有的抗生素都有抗藥性,
只有一種藥物例外。 -
5:52 - 5:54造成細菌產生抗藥性的基因,
-
5:54 - 6:00被稱為NDM,目前已經從印度
散播到中國、亞洲、非洲、 -
6:00 - 6:05歐洲、加拿大,還有美國。
-
6:05 - 6:08我們會理所當然地認為,
-
6:08 - 6:11這些感染病例,
只是非常極端的例子; -
6:11 - 6:13但事實上,
-
6:13 - 6:16在美國和歐洲,
-
6:16 - 6:18每年有五萬人
-
6:18 - 6:22死於無藥可治的感染病。
-
6:23 - 6:26這是來自英國政府所進行的
-
6:26 - 6:30一項關於抗藥性的調查報告,
-
6:30 - 6:37當中估計全球每年有七十萬人,
因感染而死亡, -
6:38 - 6:43那是非常驚人的死亡人數。
-
6:43 - 6:46即使如此,你我大概
尚未感受到危機, -
6:46 - 6:49你可能想這些病例,
主要是醫院裡的病人, -
6:49 - 6:51長期於加護病房,
-
6:51 - 6:55或是接受安寧照顧臨終病患,
-
6:55 - 6:58這些受到感染的病患
與我們相隔甚遠, -
6:58 - 7:01他們處於我們
無法理解的環境中。 -
7:02 - 7:06但是你或是我們任何人,
都未曾想到過, -
7:06 - 7:11抗生素幾乎支持著
我們生活中的一切。 -
7:12 - 7:14如果我們失去了抗生素,
-
7:14 - 7:15我們還會失去以下的東西:
-
7:16 - 7:20首先是缺乏免疫系統功能的病患,
他們會失去抗生素的保護, -
7:20 - 7:23包括癌症病患、愛滋病患、
-
7:23 - 7:28接受器官移植的病患,以及早產兒。
-
7:28 - 7:32接下來是,植入人造物品
的所有醫療方式, -
7:32 - 7:36包括中風治療用的血管支架、
糖尿病幫浦、 -
7:36 - 7:40血液透析、人工關節。
-
7:40 - 7:44你能否想像戰後嬰兒潮世代,
現在有多少人需要人工髖和膝關節? -
7:44 - 7:47一個最近的研究估計顯示,
如果沒有抗生素, -
7:47 - 7:50每六個人當中就會有一位死亡。
-
7:51 - 7:54接下來,我們很有可能
無法進行各種手術。 -
7:54 - 7:56許多的手術過程,
-
7:56 - 7:59都需要施打預防劑量的抗生素。
-
7:59 - 8:01如果沒有這樣的保護,
-
8:01 - 8:05我們就無法切開身體的部位。
-
8:05 - 8:08所以,不會再有心臟手術,
-
8:08 - 8:11沒有攝護腺切片檢查,
-
8:11 - 8:13沒有剖腹生產。
-
8:14 - 8:19我們必須開始學著害怕那些
現在看來毫不起眼的感染, -
8:19 - 8:23抗生素尚未問世前,
咽喉炎曾經引發心臟衰竭、 -
8:23 - 8:25皮膚感染曾可能導致截肢。
-
8:25 - 8:29過去即使在最乾淨的醫院中,
因難產而死亡的案例, -
8:29 - 8:31幾乎每一百位孕婦當中就有一位。
-
8:32 - 8:37每10位感染肺炎的兒童當中,
就有3位因此而離開人世。 -
8:37 - 8:39更糟的是,
-
8:39 - 8:44我們不再有足夠的自信,
能在日常環境當中,平安地生活。 -
8:45 - 8:49如果你知道,
任何的受傷都可能害死自己, -
8:49 - 8:52你還會騎摩托車嗎?
-
8:52 - 8:56你還會從斜坡上進行滑雪跳躍?
-
8:56 - 8:59你還會爬上梯子,
懸掛聖誕節燈泡? -
8:59 - 9:03你還會讓你的孩子滑向本壘?
-
9:04 - 9:07當初第一位接受盤尼西林治療的人,
-
9:07 - 9:11一位名叫Albert Alexander
的英國警察, -
9:11 - 9:15曾經飽受細菌感染的折磨,
甚至嚴重到頭皮發膿, -
9:15 - 9:18醫生甚至必須
摘除他的一隻眼睛, -
9:18 - 9:21而他所受到的感染,
卻是來自於生活中的事物: -
9:22 - 9:27當他走進花園時,
他的臉被尖刺劃過。 -
9:29 - 9:32我剛才提到的英國研究報告,
-
9:32 - 9:36估計每年全球死亡人數約七十萬人,
-
9:36 - 9:43另外它也預測了,如果我們無法在
2050年之前控制住這些情況, -
9:43 - 9:50不久之後,全球每年死亡人數
將攀升至每年一千萬人。 -
9:50 - 9:53我們為何會走到現在這個地步?
-
9:53 - 9:55使得我們必須面對
-
9:55 - 9:58眼前這樣的可怕的數字?
-
9:58 - 10:03令人難堪的答案是:
由我們自己造成的。 -
10:03 - 10:06抗藥性,是一種必然出現的生物過程,
-
10:06 - 10:10但我們必須承擔加速它的責任,
-
10:10 - 10:14我們濫用抗生素,
加速了它的發展, -
10:14 - 10:18當時我們掉以輕心的態度,
現在看來卻怵目驚心。 -
10:19 - 10:23直到1950年代為止,
盤尼西林都可以在藥局專櫃購買, -
10:23 - 10:27在許多發展中國家,
民眾可以自行買到大部分抗生素。 -
10:27 - 10:31在美國,醫院所提供的抗生素,
-
10:31 - 10:35有50%其實都不是必要的。
-
10:35 - 10:39由醫生診療後所開出的處方籤,
-
10:39 - 10:43有45%都是抗生素無法發揮作用的。
-
10:45 - 10:47而這只不過是醫療界的情形。
-
10:47 - 10:52在地球上許多地方,
大部分動物每天都在攝取抗生素, -
10:52 - 10:54原因不是為了治療疾病,
-
10:54 - 10:58而是為了加速牠們成長,
用來保護牠們, -
10:58 - 11:01以適應工廠以及農舍的生活環境。
-
11:01 - 11:05在美國,每年約有80%的抗生素
-
11:05 - 11:12是賣給農場的動物,
而不是人類, -
11:12 - 11:15這使得農場培養出
具有抗藥能力的細菌, -
11:15 - 11:18並且透過水、塵埃,
-
11:18 - 11:21還有這些動物的肉品,散播各地。
-
11:21 - 11:24水產養殖也很依賴抗生素,
-
11:24 - 11:26尤其是在亞洲,
-
11:26 - 11:29水果種植也依賴抗生素,
-
11:29 - 11:34用來保護蘋果、梨子、
柑橘,避免病蟲害。 -
11:34 - 11:40由於病菌之間可以互相傳遞DNA,
-
11:40 - 11:45就像一個旅客,
在機場托運行李一樣, -
11:45 - 11:49一旦我們激發出細菌的抗藥性,
-
11:49 - 11:52我們無法知道它會散播到哪裡。
-
11:54 - 11:55這種情形是可以預見的。
-
11:56 - 11:59事實上,曾有一個預測,
-
11:59 - 12:03來自亞歷山大·弗萊明,
他是發現盤尼西林的人。 -
12:03 - 12:07他在1945年得到諾貝爾獎,
-
12:07 - 12:11他在獲獎後不久,
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過: -
12:11 - 12:16"那些輕率地濫用青黴素治療的人,
-
12:16 - 12:18應該對於那些
-
12:18 - 12:21由於細菌產生抗藥性
受到感染而死亡的人 -
12:21 - 12:24背負道德責任。"
-
12:24 - 12:28他還補充說:"我希望
這種罪惡是可以避免的。" -
12:29 - 12:32我們可以避免嗎?
-
12:32 - 12:36有些公司致力於研發新型抗生素,
-
12:36 - 12:39來對抗從未見過的超級病毒。
-
12:39 - 12:42我們急切需要這些新的藥物,
-
12:42 - 12:44因此需要獎勵政策:
-
12:44 - 12:47補助研發、延長專利年限、
-
12:47 - 12:53提供獎金,以吸引其他企業
重新投入抗生素的製造。 -
12:53 - 12:56但是,只有這些仍然不夠。
-
12:56 - 13:00原因是:演化最後還是會獲得勝利。
-
13:01 - 13:05細菌每隔20分鐘就能繁殖出下一代。
-
13:05 - 13:09但是在藥物化學領域,
研發一種新藥需要花費10年的時間。 -
13:09 - 13:12每一次我們使用抗生素,
-
13:12 - 13:16就提供了細菌數十億次的機會,
-
13:16 - 13:20來破解我們已經構築的防禦體系。
-
13:20 - 13:23沒有任何一種藥物,
-
13:23 - 13:25能完全抵抗細菌的攻擊。
-
13:25 - 13:29這是一場不對稱的戰爭,
-
13:29 - 13:33但我們可以改變結果。
-
13:34 - 13:37我們可以建立一套系統來分析數據,
-
13:37 - 13:40自動化並且明確地告訴我們,
-
13:40 - 13:43抗生素的使用情況。
-
13:43 - 13:46我們可以建立藥物醫囑系統的把關機制,
-
13:46 - 13:50對每一個處方籤進行再次確認。
-
13:50 - 13:56我們可以要求種植農作物時
不再使用抗生素。 -
13:56 - 13:59我們可以建立監視系統,
-
13:59 - 14:04告訴我們下一波的
抗藥性細菌何處出現 -
14:04 - 14:06這些都是運用高科技的解決方案。
-
14:06 - 14:09但是這些建議仍然不夠,
-
14:09 - 14:12除非我們願意付出心力。
-
14:15 - 14:18細菌會產生抗藥性,
是一種必然的習性。 -
14:18 - 14:22我們都知道要改變習性
是多麼的困難。 -
14:22 - 14:26但作為社會的一份子,
我們過去曾經做到了。 -
14:26 - 14:30過去,人們習慣在路上丟棄垃圾、
-
14:30 - 14:32習慣開車時不繫安全帶、
-
14:32 - 14:36習慣在室內吸煙。
-
14:36 - 14:39可是現在,我們不會再做這些事。
-
14:39 - 14:41我們選擇"不再亂丟垃圾"、
-
14:41 - 14:45"避免意外事故的發生",
-
14:45 - 14:48或是"不再讓別人暴露於
致癌的環境中", -
14:48 - 14:51因為我們這些行為的代價高昂,
-
14:51 - 14:55且具有破壞性,
違反個人的利益。 -
14:56 - 14:59因此,我們改變了這些社會規範。
-
14:59 - 15:03同樣的,我們可以改變
濫用抗生素的社會風氣。 -
15:05 - 15:08我知道,抗生素抗藥性的規模,
-
15:08 - 15:10已經勢不可擋,
-
15:10 - 15:12但如果你曾經因為
-
15:12 - 15:16關心氣候變遷
而購買了節能燈泡; -
15:16 - 15:19或是因為關心棕櫚樹林的砍伐,
-
15:19 - 15:23而在購買餅乾時
仔細閱讀盒子上的成分標籤, -
15:23 - 15:26你一定可以體會到那種感覺:
-
15:26 - 15:31"要解決大問題,必須從小事做起。”
-
15:32 - 15:36所以,我們也可以把這些行動,
應用在抗生素的使用上。 -
15:36 - 15:44當我們無法確定抗生素是必需的。
我們可以不使用。 -
15:44 - 15:51當我們的孩子感染中耳炎時,
我們不必堅持用抗生素, -
15:51 - 15:52直到我們找出病因為止。
-
15:54 - 15:57我們可以詢問每家餐廳
-
15:57 - 15:59或是超市,
-
15:59 - 16:00它們的肉品從何而來。
-
16:01 - 16:03我們可以承諾,
-
16:03 - 16:09不再購買長期施用抗生素的
雞肉、蝦子或水果, -
16:10 - 16:12如果我們能做到這些事情,
-
16:12 - 16:17就可能減緩 "後抗生素世界" 的到來。
-
16:18 - 16:22但是,我們必須盡快採取行動。
-
16:22 - 16:261943年,盤尼西林開啟了
抗生素時代。 -
16:26 - 16:32在短短的70年後,
我們卻讓自己走到了災難的邊緣。 -
16:32 - 16:35我們不再有另一個70年,
-
16:35 - 16:38可以尋找未來的出路。
-
16:39 - 16:40非常謝謝大家。
-
16:41 - 16:47(掌聲)
- Title:
- 當抗生素不再有用時,我們該怎麼辦?
- Speaker:
- 瑪芮恩·麥肯納
- Description:
-
盤尼西林的出現,改變了一切。過去造成無數人死亡的細菌感染,突然間能被快速地治癒。但是瑪芮恩·麥肯納提出了冷靜、令人省思的觀點:我們已經浪費掉抗生素為人類所帶來的優勢。具有抗藥性細菌的出現,意味著我們正在步入「後抗生素的世界」 — 這種發展一點也不好。然而,仍然有許多我們可以作的......如果我們從現在就開始!
- Video Language:
- English
- Team:
closed TED
- Project:
- TEDTalks
- Duration:
- 16:59
![]() |
Geoff Chen approv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What do we do when antibiotics don't work any more? | |
![]() |
Geoff Chen edi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What do we do when antibiotics don't work any more? | |
![]() |
Geoff Chen edi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What do we do when antibiotics don't work any more? | |
![]() |
Geoff Chen edi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What do we do when antibiotics don't work any more? | |
![]() |
Anny Chung accep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What do we do when antibiotics don't work any more? | |
![]() |
Anny Chung edi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What do we do when antibiotics don't work any more? | |
![]() |
Anny Chung edi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What do we do when antibiotics don't work any more? | |
![]() |
庭芝 梁 edi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What do we do when antibiotics don't work any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