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turn to Video

Susan Cain:內向者的力量

  • 0:00 - 0:02
    在我九歲時
  • 0:02 - 0:04
    第一次要去參加夏令營,
  • 0:04 - 0:06
    媽媽幫我整理的行李箱
  • 0:06 - 0:08
    裡面塞滿了書,
  • 0:08 - 0:10
    這對我來說是完全正常的事情。
  • 0:10 - 0:12
    因為在我的家庭中,
  • 0:12 - 0:15
    閱讀是主要的群體活動。
  • 0:15 - 0:17
    對你來說我們似乎顯得不愛社交,
  • 0:17 - 0:20
    但對於我們而言,這只是另一種社交方式罷了。
  • 0:20 - 0:22
    你能享受到家人坐在身邊
  • 0:22 - 0:24
    動物性的溫暖,
  • 0:24 - 0:26
    也能自由自在地
  • 0:26 - 0:28
    在內心深處的冒險樂園中遨遊。
  • 0:28 - 0:30
    而我以為
  • 0:30 - 0:32
    夏令營就應該像這樣子,而且是更好一些。
  • 0:32 - 0:35
    (笑聲)
  • 0:35 - 0:38
    我的腦海浮現著10個女孩
  • 0:38 - 0:40
    穿相似的睡衣,坐在小木屋裡愜意地讀書。
  • 0:40 - 0:42
    (笑聲)
  • 0:42 - 0:45
    夏令營就像是一個沒有酒精飲料的派對聚會。
  • 0:45 - 0:48
    在入營的第一天
  • 0:48 - 0:50
    營長把我們召集一起
  • 0:50 - 0:52
    她教了我們ㄧ個在暑假餘下的日子裡
  • 0:52 - 0:54
    每天都會用到的口號,
  • 0:54 - 0:56
    藉以凝聚營舎精神。
  • 0:56 - 0:58
    這句口號是這樣的:
  • 0:58 - 1:00
    "R-O-W-D-I-E (譯註:即 rowdy 作吵鬧解),
  • 1:00 - 1:02
    我們是這樣拼rowdie的,
  • 1:02 - 1:05
    嘰喳嘰喳嘰,盡情吵鬧吧。"
  • 1:07 - 1:09
    是的。
  • 1:09 - 1:11
    我完全不能理解
  • 1:11 - 1:13
    為何要吵鬧,
  • 1:13 - 1:16
    為何要錯誤地拼這個字。
  • 1:16 - 1:22
    (笑聲)
  • 1:22 - 1:25
    不過我還是背誦了這口號,跟其他人一同呼叫。
  • 1:25 - 1:27
    我盡力而為。
  • 1:27 - 1:29
    然後等待,
  • 1:29 - 1:32
    可以回房看書的時間。
  • 1:32 - 1:34
    但當我終於可以把書拿出來的時候,
  • 1:34 - 1:36
    營裡最酷的女孩走過來
  • 1:36 - 1:39
    問我,"你在裝甚麼老成啊?" --
  • 1:39 - 1:41
    老成,剛好是
  • 1:41 - 1:43
    吵鬧 (R-O-W-D-I-E) 的相反詞。
  • 1:43 - 1:45
    然後第二次我再拿書出來時,
  • 1:45 - 1:48
    營長面露關心的走過來,
  • 1:48 - 1:50
    重申了營隊精神,
  • 1:50 - 1:52
    說我們都應該努力變得
  • 1:52 - 1:54
    活潑外向。
  • 1:54 - 1:57
    所以我把書收進
  • 1:57 - 2:00
    我的行李箱裡,
  • 2:00 - 2:04
    把它們放在床下,
  • 2:04 - 2:06
    讓它整個夏天都待在那裡,
  • 2:06 - 2:08
    然而我卻覺得有點愧疚,
  • 2:08 - 2:10
    總覺得這些書本需要我,
  • 2:10 - 2:13
    他們不停呼喚著我,
  • 2:13 - 2:15
    但我把它拋棄了而且再也沒有打開我的行李箱,
  • 2:15 - 2:17
    一直到夏天的尾巴,
  • 2:17 - 2:19
    我回家的那天。
  • 2:19 - 2:22
    我說的這個夏令營的故事,
  • 2:22 - 2:25
    事實上可以有五十個相同的版本--
  • 2:25 - 2:27
    旁人傳遞來的訊息總是說,
  • 2:27 - 2:31
    我的安靜內向
  • 2:31 - 2:33
    不是一般人應該有的表現,
  • 2:33 - 2:36
    我應該更活潑外向一點。
  • 2:36 - 2:39
    但我內心深處我知道,
  • 2:39 - 2:41
    內向才是我真正自在的表現。
  • 2:41 - 2:44
    但,多年來我試圖否定我的直覺,
  • 2:44 - 2:47
    所以我成為華爾街的律師,
  • 2:47 - 2:50
    而不是我一直想成為的作家--
  • 2:50 - 2:52
    一部份原因是我想證明
  • 2:52 - 2:54
    自己有行事果斷的能力。
  • 2:54 - 2:56
    我常去最熱門的酒吧,
  • 2:56 - 2:59
    但其實我更想要與好友自在的享用晚餐。
  • 2:59 - 3:02
    我下意識的做這些
  • 3:02 - 3:04
    背離我個性的選擇,
  • 3:04 - 3:07
    而我竟已渾然不覺。
  • 3:07 - 3:09
    其實很多內向的人都這麼做,
  • 3:09 - 3:11
    這不只是我們個人損失,
  • 3:11 - 3:13
    更是我們同僚,
  • 3:13 - 3:15
    與社會群眾的損失。
  • 3:15 - 3:18
    聽起來言重,但這也是對這個世界的損失。
  • 3:18 - 3:21
    因為創造力和領導力
  • 3:21 - 3:24
    正需要這些內斂的人發揮他們的長才。
  • 3:24 - 3:26
    有1/3至一半的人口是偏內向的--
  • 3:26 - 3:28
    1/3近一半!
  • 3:28 - 3:31
    也就是說每兩三個人中就有一個內向人口。
  • 3:31 - 3:34
    就算你本身是外向的,
  • 3:34 - 3:36
    你的同事
  • 3:36 - 3:38
    你的另一半和你的小孩,
  • 3:38 - 3:41
    還有你旁邊坐的那位--
  • 3:41 - 3:43
    都可能是受害者。
  • 3:43 - 3:45
    這種觀念深植在我們社會中。
  • 3:45 - 3:48
    我們在還不會說話時
  • 3:48 - 3:51
    就已被這種思想內化了。
  • 3:51 - 3:53
    為了要更加明白這個偏見,
  • 3:53 - 3:56
    我們必須瞭解什麼是內向。
  • 3:56 - 3:58
    內向不是害羞,
  • 3:58 - 4:00
    害羞是無法承受社會眼光。
  • 4:00 - 4:02
    內向比較像是
  • 4:02 - 4:04
    你對外在世界的反應。
  • 4:04 - 4:06
    外向的人需要很多的刺激,
  • 4:06 - 4:09
    但內斂的人相反,
  • 4:09 - 4:11
    他們對自身感受敏銳,
  • 4:11 - 4:13
    反而在不被注目時
  • 4:13 - 4:15
    最能發揮他們的能耐。
  • 4:15 - 4:17
    偶而會有例外,
  • 4:17 - 4:19
    但大多是如此。
  • 4:19 - 4:21
    所以關鍵在於
  • 4:21 - 4:24
    去將各人的長才發揮至極致,
  • 4:24 - 4:26
    適才所長,
  • 4:26 - 4:29
    各司其職。
  • 4:29 - 4:31
    但就因為社會的偏見,
  • 4:31 - 4:33
    我們最重要的機構
  • 4:33 - 4:35
    學校及職場,
  • 4:35 - 4:37
    卻像是為外向者設計的,
  • 4:37 - 4:40
    提供很多的刺激給每個人。
  • 4:40 - 4:44
    這樣的不成文社會慣例,
  • 4:44 - 4:46
    我稱之為新團體思考,
  • 4:46 - 4:49
    把所有的想像力跟創造力
  • 4:49 - 4:53
    綑在一個群聚的團體中。
  • 4:54 - 4:56
    所以,想像一個早期典型的教室:
  • 4:56 - 4:58
    我以前上學時,
  • 4:58 - 5:00
    我們都排排坐在
  • 5:00 - 5:02
    行列整齊的書桌前,
  • 5:02 - 5:04
    各自做著我們的功課。
  • 5:04 - 5:06
    但現在,普遍的教室
  • 5:06 - 5:08
    都把桌椅和併成團--
  • 5:08 - 5:11
    四,五,六,七個小朋友面對面,
  • 5:11 - 5:13
    每個人都要參與團體作業,
  • 5:13 - 5:16
    甚至連算數或是創意寫作
  • 5:16 - 5:19
    這種可以獨自完成的作業,
  • 5:19 - 5:23
    都要小朋友像委員會成員一樣參與討論。
  • 5:23 - 5:25
    而那些想要獨自
  • 5:25 - 5:27
    或獨立完成作業的孩子,
  • 5:27 - 5:29
    被視為不和群的異類,
  • 5:29 - 5:31
    甚至是問題孩童。
  • 5:33 - 5:36
    幾乎所有老師都認為
  • 5:36 - 5:38
    好的學生應該是外向活潑的,
  • 5:38 - 5:40
    內向的孩子則正好相反。
  • 5:40 - 5:42
    雖然內向的孩子成績較好
  • 5:42 - 5:44
    甚至更博學多聞,
  • 5:44 - 5:46
    這是根據研究論文的喔。
  • 5:46 - 5:48
    (笑聲)
  • 5:48 - 5:51
    在職場上何嘗不是如此,
  • 5:51 - 5:54
    我們大多在開放的空間工作,
  • 5:54 - 5:56
    沒有隔閡,
  • 5:56 - 5:58
    我們持續暴露於
  • 5:58 - 6:00
    嘈雜的聲音跟同事的目光下。
  • 6:00 - 6:02
    而關於領導能力,
  • 6:02 - 6:04
    內向的人大多不被認為具有領導能力,
  • 6:04 - 6:06
    就算他們行事更謹慎,
  • 6:06 - 6:08
    更不會為了出鋒頭冒不必要的險--
  • 6:08 - 6:12
    我們不都偏好這種人當領袖嗎?
  • 6:12 - 6:15
    Adam Grant研究發現,
  • 6:15 - 6:17
    這些內向的領導者,
  • 6:17 - 6:19
    往往更能勝任領導職責,
  • 6:19 - 6:22
    因為他們善於管理不同人才,
  • 6:22 - 6:25
    讓有遠見的員工自由發揮,
  • 6:25 - 6:27
    反之外向的領導者,不經意的
  • 6:27 - 6:29
    對事情反應過度,
  • 6:29 - 6:31
    他們的見解較為主觀,
  • 6:31 - 6:33
    這使很多員工的創新想法
  • 6:33 - 6:36
    沒有機會被採用。
  • 6:36 - 6:39
    事實上,很多有改革力的偉大領袖是些內向的人。
  • 6:39 - 6:41
    羅斯福、蘿莎帕克斯、甘地,
  • 6:41 - 6:44
    這些人對自我的描述都是
  • 6:44 - 6:46
    內向,文靜,說話溫柔,
  • 6:46 - 6:49
    甚至是害羞的人。
  • 6:49 - 6:51
    他們矗立在鎂光燈下,
  • 6:51 - 6:53
    不是因為他們天生愛指揮,
  • 6:53 - 6:56
    也不是想要萬眾矚目,
  • 6:56 - 6:58
    他們成為領袖是因為一種使命感,
  • 6:58 - 7:01
    因為他們深知這是必須要做的。
  • 7:01 - 7:03
    而人們可以明白感受到
  • 7:03 - 7:05
    他們當領袖不是因為好大喜功,
  • 7:05 - 7:07
    而是責任感,
  • 7:07 - 7:10
    驅使他們做認為對的事情。
  • 7:11 - 7:14
    現在我必須申明,
  • 7:14 - 7:17
    我其實非常喜歡外向的人。
  • 7:17 - 7:20
    我很多知心友人都是外向者,
  • 7:20 - 7:22
    我心愛的丈夫也是。
  • 7:24 - 7:26
    內向外向就像個光譜,
  • 7:26 - 7:29
    而我們坐落在不同程度的兩端。
  • 7:29 - 7:32
    心理學大師榮格如是說,
  • 7:32 - 7:34
    事上沒有絕對的內向
  • 7:34 - 7:36
    或是外向的人。
  • 7:36 - 7:38
    即使真有這樣的人存在,
  • 7:38 - 7:41
    他就會被關進精神病院。
  • 7:41 - 7:43
    在這道內向外向的光譜上,
  • 7:43 - 7:45
    有的人剛好坐落在中間,
  • 7:45 - 7:47
    我們稱之為中間性格,
  • 7:47 - 7:50
    我認為他們是最值得稱讚的,
  • 7:51 - 7:54
    但大多數的我們都自認不是外向就是內向。
  • 7:54 - 7:57
    我想表達的是,我們的社會文化需要平衡,
  • 7:57 - 7:59
    需要內向外向
  • 7:59 - 8:01
    陰與陽的調和。
  • 8:01 - 8:03
    這點在創造力與生產力的表現上
  • 8:03 - 8:05
    尤其重要。
  • 8:05 - 8:07
    因為根據心理學家的觀察,
  • 8:07 - 8:09
    最有創意的一群人,
  • 8:09 - 8:11
    不只擅長於
  • 8:11 - 8:13
    交換意見,溝通,
  • 8:13 - 8:15
    與創新,
  • 8:15 - 8:18
    更存有內向的特質,
  • 8:18 - 8:20
    偶發的孤獨感,
  • 8:20 - 8:22
    是創造力的關鍵。
  • 8:22 - 8:24
    所以,達爾文
  • 8:24 - 8:26
    會獨自在樹林間漫步,
  • 8:26 - 8:29
    且斷然的拒絕晚餐宴會的邀約,
  • 8:29 - 8:32
    Theodor Geisel,也就是「蘇斯博士」,
  • 8:32 - 8:34
    是在他加州拉荷亞的老家
  • 8:34 - 8:36
    一個寂寞鐘塔裡的書房,
  • 8:36 - 8:39
    創造出許多舉世聞名的童話書。
  • 8:39 - 8:41
    而他其實非常害怕
  • 8:41 - 8:43
    跟他的小讀者們見面,
  • 8:43 - 8:45
    因為他怕小朋友們
  • 8:45 - 8:47
    看到他會期待落空,
  • 8:47 - 8:51
    因為他不像聖誕老人那樣親和有趣。
  • 8:51 - 8:53
    Steve Wozniak在惠普公司
  • 8:53 - 8:55
    的一個小辦公室裡
  • 8:55 - 8:57
    發明了世上第一台蘋果電腦。
  • 8:57 - 9:00
    他說他以前年輕時,如果不是
  • 9:00 - 9:03
    因為太過內向而都宅在家裡,
  • 9:03 - 9:05
    他不可能可以成為了不起的工程師。
  • 9:05 - 9:08
    當然,
  • 9:08 - 9:11
    這絕非告訴大家我們從此不要再合作了--
  • 9:11 - 9:14
    好比 Steve Wozniak和賈伯斯
  • 9:14 - 9:17
    兩人同心協力才能創辦蘋果公司--
  • 9:17 - 9:20
    但,獨立自主是非常重要的。
  • 9:20 - 9:22
    對一些人來說,
  • 9:22 - 9:24
    這就是他們生活的方式。
  • 9:24 - 9:27
    事實上,幾世紀以來,
  • 9:27 - 9:30
    我們都知道獨處所帶來的推動力,
  • 9:30 - 9:33
    但直到近期我們不知怎麼遺忘了。
  • 9:33 - 9:36
    世界上那些偉大的宗教領袖,
  • 9:36 - 9:38
    你會發現這些人--
  • 9:38 - 9:41
    摩西,耶稣,佛祖,穆罕默德 --
  • 9:41 - 9:43
    他們都遠離塵囂,
  • 9:43 - 9:45
    獨自走進曠野。
  • 9:45 - 9:47
    他們而後尋得啟示與頓悟,
  • 9:47 - 9:50
    再把所得貢獻回他們的社會。
  • 9:50 - 9:54
    所以,沒有獨處的荒野,就不會有啟示錄。
  • 9:54 - 9:56
    這其實不是什麼新鮮事,
  • 9:56 - 9:59
    仔細的看看你周遭的人們,
  • 9:59 - 10:02
    我們如果不模仿彼此的言行舉止,
  • 10:02 - 10:05
    我們根本不會變成一個群體。
  • 10:05 - 10:07
    我們甚至連價值觀,
  • 10:07 - 10:09
    都被大環境牽著走,
  • 10:09 - 10:12
    你甚至會在不知不覺中,
  • 10:12 - 10:14
    開始模仿周遭人們的信仰。
  • 10:14 - 10:17
    我們尤其容易,在小圈圈裡
  • 10:17 - 10:19
    追隨能言善道的角色。
  • 10:19 - 10:21
    即使,最會說話的人
  • 10:21 - 10:24
    並不見得是最有想法的人。
  • 10:24 - 10:26
    根本就不會是。
  • 10:26 - 10:28
    所以說...
  • 10:28 - 10:30
    (笑聲)
  • 10:30 - 10:33
    你可能正在支持最有想法的人,
  • 10:33 - 10:35
    也可能不是。
  • 10:35 - 10:38
    難道你真的不想有雪亮的雙眼?
  • 10:38 - 10:40
    我們何不用自己的雙腳走入孤獨,
  • 10:40 - 10:42
    領會屬於自己的思想,
  • 10:42 - 10:44
    不被群眾思想控制,
  • 10:44 - 10:46
    然後再互相合作,
  • 10:46 - 10:49
    在一個健全的環境討論交流,
  • 10:49 - 10:51
    共同創造成果。
  • 10:51 - 10:53
    如果這一切都是真的,
  • 10:53 - 10:56
    我們為何錯的一蹋糊塗?
  • 10:56 - 10:58
    我們為何把學校跟職場架設成這樣?
  • 10:58 - 11:00
    我們為何要讓這些內向者
  • 11:00 - 11:04
    因為想有獨立自處的時間而感到無所適從?
  • 11:04 - 11:07
    有個答案深植在我們的社會文化裡,
  • 11:07 - 11:09
    我們西方社會,
  • 11:09 - 11:11
    特別是在美國,
  • 11:11 - 11:13
    總是讚揚有行動力的人,
  • 11:13 - 11:15
    而非有沉思能力的人。
  • 11:15 - 11:19
    有沉思能力的"男人"。
  • 11:19 - 11:22
    但在美國早期,
  • 11:22 - 11:25
    歷史學家稱之文化性格時期,
  • 11:25 - 11:27
    那時人們仍尊重
  • 11:27 - 11:30
    公正清廉,有內在涵養的人。
  • 11:30 - 11:32
    綜觀那時的勵志書籍,
  • 11:32 - 11:34
    幾乎都會有像是
  • 11:34 - 11:37
    "品格是世上最珍貴的東西。"等頭銜。
  • 11:37 - 11:40
    例如亞伯拉罕 林肯被群眾頌揚,
  • 11:40 - 11:42
    因其謙遜與不裝腔作勢的性格。
  • 11:42 - 11:44
    美國思想家愛默生稱其
  • 11:44 - 11:47
    "不被優越感駕馭的男人"。
  • 11:47 - 11:50
    然而隨著二十世紀到來,
  • 11:50 - 11:52
    我們進入了一個新的紀元,
  • 11:52 - 11:54
    歷史上稱之為文化人格時期。
  • 11:54 - 11:56
    我們從農村經濟
  • 11:56 - 11:58
    演變為大型貿易體制,
  • 11:58 - 12:00
    突然間人們從小鄉鎮
  • 12:00 - 12:02
    湧入大城市。
  • 12:02 - 12:05
    所以人們不再只是跟一起長大的人共事,
  • 12:05 - 12:07
    而必須在強者四伏的環境
  • 12:07 - 12:09
    積極的證明自己的能力。
  • 12:09 - 12:11
    因此,不難理解,
  • 12:11 - 12:13
    具有吸引力的個人魅力
  • 12:13 - 12:15
    變得格外的重要。
  • 12:15 - 12:18
    自然地,勵志書籍也改變路線了,
  • 12:18 - 12:20
    開始出現書名像是
  • 12:20 - 12:22
    "如何贏得朋友和影響他人" 等。
  • 12:22 - 12:24
    成功的推銷員,
  • 12:24 - 12:27
    變成人們楷模的對向。
  • 12:27 - 12:29
    這就是我們所生活的今天,
  • 12:29 - 12:33
    我們的文化傳承於此。
  • 12:33 - 12:35
    我所說的完全不是指
  • 12:35 - 12:38
    社交技能不重要,
  • 12:38 - 12:40
    我也不是在說
  • 12:40 - 12:43
    團隊精神沒有存在價值。
  • 12:43 - 12:46
    相同的宗教聖賢們
  • 12:46 - 12:49
    今日仍舊教導我們愛與信。
  • 12:49 - 12:51
    而我們現今所面臨的問題,
  • 12:51 - 12:53
    如科學突破與經濟發展,
  • 12:53 - 12:55
    變得如此廣闊複雜,
  • 12:55 - 12:57
    我們當然需要集思廣益,
  • 12:57 - 12:59
    共同解決眼前的難關。
  • 12:59 - 13:02
    但,如果我們能提供內向者多一些個人空間,
  • 13:02 - 13:04
    他們便有機會
  • 13:04 - 13:07
    創造出獨具慧眼的答案。
  • 13:09 - 13:11
    所以我想分享給各位的是,
  • 13:11 - 13:14
    我行李箱中的東西。
  • 13:18 - 13:20
    猜猜裡面是什麼?
  • 13:20 - 13:22
    書。
  • 13:22 - 13:24
    滿滿一袋的書。
  • 13:24 - 13:26
    這是馬格莉特著的<貓之眼>;
  • 13:26 - 13:29
    米蘭 昆德拉的小說;
  • 13:29 - 13:31
    這是<迷途中的指南>
  • 13:31 - 13:34
    由麥蒙尼德所著。
  • 13:34 - 13:37
    但其實這些書不屬於我,
  • 13:37 - 13:39
    我會帶這些書來,
  • 13:39 - 13:43
    是因為這些是我祖父最喜歡的作者的作品。
  • 13:43 - 13:45
    我祖父是猶太教教士,
  • 13:45 - 13:47
    祖母過世後他獨自
  • 13:47 - 13:50
    住在布魯克林的一間小公寓裡。
  • 13:50 - 13:53
    那是我小時候最喜歡的地方,
  • 13:53 - 13:56
    部分原因是那裏充滿祖父溫柔的氛圍,
  • 13:56 - 13:59
    部分原因是那裏佈滿了書。
  • 13:59 - 14:02
    那裏的每張桌子,甚至椅子,
  • 14:02 - 14:04
    都被成推成塔的書
  • 14:04 - 14:07
    給排排占滿了。
  • 14:07 - 14:09
    就如同我家庭的其他成員,
  • 14:09 - 14:12
    我祖父的嗜好就是閱讀。
  • 14:12 - 14:15
    但他也很享受宗教集會,
  • 14:15 - 14:18
    62年來,他每周都會在
  • 14:18 - 14:22
    猶太教佈道會上講道。
  • 14:22 - 14:25
    他會把他從書中吸收到的智慧,
  • 14:25 - 14:28
    頌揚遠古流傳的人道主義思維。
  • 14:28 - 14:30
    他的聽眾來自各個領域,
  • 14:30 - 14:32
    認真聆聽他的傳講。
  • 14:32 - 14:35
    我祖父有個特點,
  • 14:35 - 14:37
    在他宗教領導角色背後,
  • 14:37 - 14:40
    他是個非常謙遜與內向的人--
  • 14:40 - 14:43
    他甚至緊張到不敢在佈道時
  • 14:43 - 14:45
    跟聽眾眼神交會。
  • 14:45 - 14:47
    即使他都已經在同一個佈道會
  • 14:47 - 14:49
    傳講了62年了。
  • 14:49 - 14:51
    甚至,當他走下講台,
  • 14:51 - 14:53
    人們向著他打招呼時,
  • 14:53 - 14:55
    他會草草的結束話題,
  • 14:55 - 14:59
    因為擔心會占用別人太多的時間。
  • 14:59 - 15:02
    當他在94歲那年過世時,
  • 15:02 - 15:05
    交警不得不關閉許多鄰近街道,
  • 15:05 - 15:07
    來容納蜂擁而至
  • 15:07 - 15:10
    前來哀悼他的群眾。
  • 15:11 - 15:14
    所以,這些日子我試圖用我的方式
  • 15:14 - 15:16
    來效仿我的祖父。
  • 15:16 - 15:19
    我剛完成了一本關於內向性的書,
  • 15:19 - 15:21
    這本書花了我七年的時間。
  • 15:21 - 15:24
    這七年,對我而言是極大的恩典,
  • 15:24 - 15:27
    因為我得以閱讀,寫作,
  • 15:27 - 15:29
    思考,研究。
  • 15:29 - 15:31
    相較於祖父的閱讀與佈道,
  • 15:31 - 15:34
    這是我的版本,我的表達方式。
  • 15:34 - 15:37
    但現在我的工作變得非常棘手,
  • 15:37 - 15:40
    我必須要在公開場合,在講台上,
  • 15:40 - 15:43
    跟你們談論何謂內向。
  • 15:43 - 15:47
    (笑聲)
  • 15:47 - 15:49
    這不是我拿手的事情,
  • 15:49 - 15:51
    但能站在這裡向你們說話,
  • 15:51 - 15:53
    能對在坐的各為傳達我的想法,
  • 15:53 - 15:56
    是何等榮耀的事情,
  • 15:56 - 15:58
    所以我盡我所能,
  • 15:58 - 16:00
    為了這一天做好準備。
  • 16:00 - 16:02
    我花了一整年的時間,
  • 16:02 - 16:04
    積極練習公開演講。
  • 16:04 - 16:07
    我稱這段時間為 "驚險的演講之年"。
  • 16:07 - 16:09
    (笑聲)
  • 16:09 - 16:11
    這其實對我幫助很大。
  • 16:11 - 16:13
    但讓我獲益最多的,
  • 16:13 - 16:16
    是我的意識,我的信念,我的希望。
  • 16:16 - 16:18
    我們對內向、
  • 16:18 - 16:20
    沉默、與獨立者的態度,
  • 16:20 - 16:22
    是可以被徹徹底底
  • 16:22 - 16:24
    改變的。
  • 16:24 - 16:26
    所以,我要呼籲在座各位
  • 16:26 - 16:28
    如果你跟我有共鳴,
  • 16:28 - 16:30
    請幫我傳達三個宗旨:
  • 16:30 - 16:32
    第一點,
  • 16:32 - 16:34
    不要再瘋狂的過群體生活。
  • 16:34 - 16:36
    趕緊停止吧。
  • 16:36 - 16:39
    (笑聲)
  • 16:39 - 16:41
    謝謝。
  • 16:41 - 16:43
    (掌聲)
  • 16:43 - 16:45
    我想要再次重申,
  • 16:45 - 16:47
    因為我深深相信,
  • 16:47 - 16:49
    我們的工作環境應該鼓勵
  • 16:49 - 16:51
    輕鬆、休閒的聊天方式--
  • 16:51 - 16:53
    像在喝下午茶一樣自在,
  • 16:53 - 16:55
    然後不經意地交換意見。
  • 16:55 - 16:57
    那該有多美好,
  • 16:57 - 16:59
    無論是對內向或是外向者。
  • 16:59 - 17:01
    而且我們在工作上,需要
  • 17:01 - 17:03
    有更多的隱私,自由與自主權。
  • 17:03 - 17:05
    在學校也是一樣。
  • 17:05 - 17:08
    我們要教孩子們攜手合作,
  • 17:08 - 17:10
    但我們也要教他們如何自主作業。
  • 17:10 - 17:13
    這對外向的兒童尤其重要。
  • 17:13 - 17:15
    他們需要學習自主獨立,
  • 17:15 - 17:17
    因為有深度的見解就是源自於此。
  • 17:17 - 17:20
    好了,第二, 去曠野探索吧。
  • 17:20 - 17:23
    像佛祖一樣,有自己的啟示。
  • 17:23 - 17:25
    我不是在說
  • 17:25 - 17:28
    我們馬上要去蓋個山中小屋隱居起來,
  • 17:28 - 17:31
    也不是要你們互不往來,
  • 17:31 - 17:33
    但是呼籲大家可以除去障礙,
  • 17:33 - 17:35
    專心的進入自己的腦海裡,
  • 17:35 - 17:38
    在更深切一點。
  • 17:39 - 17:42
    第三點,
  • 17:42 - 17:44
    好好的檢視一下你的行李箱,
  • 17:44 - 17:46
    裡面有什麼,為何你要把它們放進去。
  • 17:46 - 17:48
    外向的人們,
  • 17:48 - 17:50
    也許你行李箱也裝滿了書。
  • 17:50 - 17:52
    又或許塞滿了香檳杯
  • 17:52 - 17:55
    或高空跳傘設備。
  • 17:55 - 17:59
    不管是什麼,我希望你不時將它拿出來,
  • 17:59 - 18:02
    與我們共同分享你的快樂與能量。
  • 18:02 - 18:05
    而內向的人們,當你自己就好,
  • 18:05 - 18:07
    你或許會害怕去跟別人分享
  • 18:07 - 18:09
    你行李箱中的東西,
  • 18:09 - 18:11
    那也沒關係的。
  • 18:11 - 18:13
    但偶爾,只是偶爾,
  • 18:13 - 18:16
    我希望你會打開你的行李箱給他人瞧,
  • 18:16 - 18:19
    因為世界需要你,需要你所持有的特質。
  • 18:21 - 18:23
    我祝福你們,能有最精彩的旅程,
  • 18:23 - 18:26
    和輕聲細語說話的勇氣。
  • 18:26 - 18:28
    謝謝。
  • 18:28 - 18:32
    (掌聲)
  • 18:32 - 18:35
    謝謝。謝謝。
  • 18:35 - 18:42
    (掌聲)
Title:
Susan Cain:內向者的力量
Speaker:
Susan Cain
Description:

在社交能力和外向備受推崇的文化中,內向的人會遇到很多困難,有時甚至會受到羞辱。但Susan Cain在這充滿熱情的演講中,提出內向者所特有的能力與天份,應受到社會的鼓勵和嘉許。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Talks
Duration:
18:43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