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不平等如何促成政治分裂
-
0:01 - 0:02或許你已經聽說,
-
0:02 - 0:05經濟不平等到達了歷史上的新高,
-
0:06 - 0:09美國財富排名在前千分之一的有錢人
-
0:09 - 0:12擁有的財富相當於
底層百分之九十的人的總財富。 -
0:13 - 0:16或者,世界上財富排名前八名的有錢人
-
0:16 - 0:17擁有的財富
-
0:17 - 0:21等同於地球上最貧窮的
三十五億居民的總財富。 -
0:22 - 0:25但你知道經濟不平等
-
0:25 - 0:28與壽命縮短、快樂減少、
-
0:28 - 0:29犯罪增加、
-
0:29 - 0:32及更多藥物濫用都相關嗎?
-
0:33 - 0:35這些聽起來是貧窮的問題。
-
0:35 - 0:38但在富有、已開發的國家中,
-
0:38 - 0:40那些健康和社會問題
-
0:40 - 0:44其實是和收入不平等有更密切的關係,
-
0:44 - 0:46而不是絕對收入。
-
0:47 - 0:48正因如此,
-
0:48 - 0:53美國這個最富有
且最不平等的國家中的人民 -
0:53 - 0:57其實過得比所有其他
已開發國家都還要糟。 -
0:59 - 1:02調查顯示,大部分美國人,
-
1:02 - 1:04無論是民主黨或共和黨,
-
1:04 - 1:08都相信不平等狀況太嚴重,
且希望能有更平等的薪水。 -
1:08 - 1:14然而,整個社會似乎還未能找到共同點、
-
1:14 - 1:17共識、和政治意願去處理這個問題。
-
1:18 - 1:22因為,這幾十年來,
隨著不平等的狀況越發嚴重, -
1:22 - 1:25政治兩極化也隨之而起。
-
1:27 - 1:31我們把意見和我們不同的人
視為白痴或惡人。 -
1:32 - 1:34近一半的民主黨和共和黨
-
1:34 - 1:38現在都認為對方不僅是錯的,
-
1:38 - 1:40還是對國家的威脅。
-
1:40 - 1:44那種憎惡讓我們無法找到交集
-
1:44 - 1:45來改變現狀。
-
1:47 - 1:51我是北卡羅萊納大學的
社會心理學教授, -
1:51 - 1:55我研究不平等對於人的思想
與行為會有什麼影響。 -
1:56 - 2:00我主張,不平等
與政治分裂會一起出現, -
2:00 - 2:04並非只是不幸的巧合。
-
2:05 - 2:06不平等會導致政治上的不和,
-
2:06 - 2:09背後有充分的心理因素,
-
2:10 - 2:12那這也意味著 ,
-
2:12 - 2:15可能有心理途徑能夠同時改善兩者。
-
2:16 - 2:19若要了解為什麼
不平等的力量如此強大, -
2:19 - 2:20你首先得要了解,
-
2:20 - 2:24我們經常會一直
把我們自己和他人做比較, -
2:24 - 2:26當我們這麼做時,
-
2:26 - 2:29我們會很希望在比較之下高人一等。
-
2:29 - 2:32矮人一截,讓我們會感到很痛苦。
-
2:32 - 2:35心理學家稱之為「優於常人效應」。
-
2:36 - 2:39大部分的人認為,
在他們在乎的事物上, -
2:39 - 2:42他們都比平均值更優秀,
-
2:43 - 2:47那是不可能的事,
因為平均值就是這樣。 -
2:47 - 2:50(笑聲)
-
2:50 - 2:52但人們總是會有這種感覺。
-
2:52 - 2:55多數人認為自己的聰明、
-
2:55 - 2:57自己的努力、
-
2:57 - 2:59社交技能都在平均之上。
-
2:59 - 3:02多數人也認為自己
開車技術優於常人。 -
3:02 - 3:04(笑聲)
-
3:04 - 3:08針對目前因為自己肇事
釀成車禍而躺在醫院的人所做的研究, -
3:08 - 3:10還是會發現同樣的結果。
-
3:10 - 3:14(笑聲)
-
3:14 - 3:16所以我們真的很想看見自己優於平均,
-
3:16 - 3:18若發現實情並非如此,
-
3:18 - 3:21我們就得處理這種痛苦的感受。
-
3:21 - 3:25而我們處理的方式就是
轉換我們看世界的角度。 -
3:26 - 3:30為了了解這背後的機制,
我和同事做了一項實驗。 -
3:31 - 3:35我們請受試者做決策性的工作來賺錢,
-
3:35 - 3:38事實上,每個人賺到的錢都一樣多。
-
3:39 - 3:42但我們將他們隨機分為兩組,
-
3:42 - 3:44我們告訴一組,他們做得比平均好,
-
3:44 - 3:47告訴另一組,他們做得比平均差,
-
3:48 - 3:51現在,有一組覺得自己比較有錢,
-
3:51 - 3:53另一組覺得自己比較窮,
-
3:53 - 3:55但都是主觀認定,無客觀理由。
-
3:56 - 3:58接著我們問他們一些問題。
-
3:58 - 4:02當我們問他們:
「你有多擅長做決策?」 -
4:02 - 4:04相對於比自覺貧窮的那組,
-
4:04 - 4:07自覺有錢的那組
更會認為自己有能力。 -
4:08 - 4:11自覺有錢的那組說他們的成功
-
4:11 - 4:14是英才制度的公平結果。
-
4:15 - 4:18自覺貧窮的那組認為
體制遭到不正當操縱, -
4:18 - 4:20在這個實驗裡的確是有操縱。
-
4:20 - 4:23(笑聲)
-
4:23 - 4:26即使這兩組人擁有的錢一樣多,
-
4:27 - 4:31覺得自己有錢的那組認為
我們應該對有錢人減少收稅, -
4:31 - 4:33減少給窮人的福利。
-
4:33 - 4:37他們的說法是讓窮人自己
去努力,為自己負責。 -
4:39 - 4:41我們通常會假設這些態度
-
4:41 - 4:46根源於穩固的價值觀及畢生的經歷中,
-
4:47 - 4:48但僅僅十分鐘的操作,
-
4:48 - 4:51只是讓受試者感覺比較富裕或貧窮,
-
4:51 - 4:53就足以改變這些觀點。
-
4:55 - 4:59「真正」富裕或貧窮
與「覺得自己」富裕或貧窮 -
4:59 - 5:01之間的差異很重要,
-
5:01 - 5:03因為這兩者不見得一定一致。
-
5:04 - 5:06你常會聽到有人懷舊地說:
-
5:06 - 5:09「我們很貧窮,但我們當時不知道。」
-
5:10 - 5:12我成長過程就是這種狀況,
-
5:12 - 5:15直到有一天,四年級午餐排隊時,
-
5:16 - 5:19有一名狀況外的新出納員,
-
5:19 - 5:21她跟我要 1.25 美金。
-
5:22 - 5:27我吃了一驚,因為以前
從來沒有人跟我要午餐錢。 -
5:27 - 5:30我不知道該說什麼,
因為我身上沒有錢。 -
5:31 - 5:34突然間,我第一次了解到,
-
5:34 - 5:37我們這種吃免費午餐的孩子是窮孩子。
-
5:39 - 5:42在學校排隊領午餐的尷尬時刻
-
5:42 - 5:44為我帶來了很大的改變,
-
5:44 - 5:47因為那是我第一次感到貧窮。
-
5:48 - 5:51我們那天的錢並沒有比前一天少,
-
5:51 - 5:53但我人生中第一次
-
5:53 - 5:55我注意事情的方式開始改變了。
-
5:56 - 5:58我看世界的角度改變了。
-
5:58 - 6:02我開始注意到那些付錢吃午餐的孩子
-
6:02 - 6:04穿的衣服似乎比
免費午餐的孩子更好。 -
6:05 - 6:10我開始注意到我們家門口
總會出現政府配給的大塊黃色起士, -
6:10 - 6:13也注意到我母親在雜貨店
會拿出政府發的食物券。 -
6:14 - 6:15我向來是害羞的孩子,
-
6:15 - 6:18但在那件事之後,
我在學校幾乎不說話了。 -
6:18 - 6:20我算什麼?哪能大聲發言?
-
6:22 - 6:26數十年來,社會科學家
都在尋找證據證明 -
6:26 - 6:29自覺和其他人相比之下比較貧困的人
-
6:29 - 6:31會有動機採取政治行動。
-
6:31 - 6:33他們認為這種感受會驅動抗爭、
-
6:33 - 6:36罷工,甚至連革命都有可能。
-
6:36 - 6:41但他們的發現卻總是:
這種感受會讓人氣餒, -
6:42 - 6:43因為,事實是,
-
6:43 - 6:46自覺劣於他人,會帶來羞恥感。
-
6:46 - 6:49這種感覺會讓人轉身不去面對問題,
-
6:49 - 6:50對體制感到作噁。
-
6:52 - 6:55但自覺優於他人……
那才會變成動力。 -
6:56 - 6:59這種感受會驅使我們
去守護優越的地位, -
6:59 - 7:02對我們的政治會造成影響。
-
7:03 - 7:07若要了解為什麼,
讓我們思考一下另一個實驗。 -
7:07 - 7:11同樣的,我們也請受試者
做決策來賺取金錢, -
7:12 - 7:14我們告訴一組,
他們做得比平均更好, -
7:14 - 7:17告訴另一組,他們做得比平均更差。
-
7:17 - 7:21同樣的,比平均更好的那一組
說這是公平的英才制度, -
7:21 - 7:23減少對有錢人收稅,
-
7:23 - 7:26減少給窮人的福利。
-
7:27 - 7:29但這次,我們也問他們,
-
7:29 - 7:33對於在這些議題上
和他們意見相左的受試者 -
7:33 - 7:34有什麼看法。
-
7:35 - 7:37這些人是聰明,還是無能?
-
7:37 - 7:40他們是理性的,還是有偏見?
-
7:42 - 7:46比平均好的那一組說,
和他們意見相左的人 -
7:46 - 7:49都一定很無能、有偏見、
-
7:49 - 7:51被自我利益所蒙蔽。
-
7:53 - 7:56比平均差的那一組
對於對手不會抱持這種假設。 -
7:58 - 8:00有許多心理學研究
-
8:00 - 8:04證明當別人認同我們時,
我們會覺得他們很出色, -
8:04 - 8:07當別人和我們意見相左,
我們可能會認為他們是白痴。 -
8:07 - 8:09(笑聲)
-
8:10 - 8:12但我們的新發現是,
這種現象完全只會發生在 -
8:12 - 8:15自覺比平均好的那一組身上,
-
8:15 - 8:19他們自覺有資格可以屏棄
和他們不同的意見。 -
8:22 - 8:25想想看,隨著富人
和窮人的差距越來越大, -
8:25 - 8:30這種現象對我們的政治會有什麼影響。
-
8:32 - 8:36是的,很多人都認為
另一邊的人是白痴, -
8:37 - 8:39但對政治有足夠的關注,
-
8:39 - 8:42而會為了政治彼此爭吵的人
-
8:42 - 8:44多半是富人。
-
8:45 - 8:47事實上,
-
8:47 - 8:50隨著這數十年來不平等越來越明顯,
-
8:50 - 8:54窮人對政治的興趣及參與度都大減。
-
8:55 - 8:58同樣的,我們發現,
覺得自己被遺棄的人 -
8:58 - 9:03並不會走上街頭抗議
或者發動投票登記活動。 -
9:03 - 9:05通常,他們甚至不會去投票。
-
9:05 - 9:08反之,他們轉過身,選擇退出。
-
9:10 - 9:14對於極端不平等,
如果我們想要做點什麼, -
9:14 - 9:16我們就得整頓我們的政治。
-
9:16 - 9:18如果我們想要整頓政治,
-
9:18 - 9:20我們就得處理不平等的問題。
-
9:20 - 9:22我們要怎麼做?
-
9:23 - 9:26螺旋式的每況愈下有個好處,
-
9:26 - 9:30就是你可以在螺旋上的任何一點
切斷這個循環。 -
9:31 - 9:33我想,希望會寄託在
-
9:33 - 9:38我們當中因為不平等加劇
而受益最多的人, -
9:38 - 9:40我們當中表現比平均更好的人。
-
9:42 - 9:43如果你很成功,
-
9:43 - 9:47很自然會把你的成功
歸功於你自己的努力。 -
9:48 - 9:49但就像我剛才提到的研究,
-
9:49 - 9:51每個人都會做同樣的努力,
-
9:51 - 9:55不論努力是不是成功的最大因素。
-
9:58 - 10:01我認識的所有成功人士
-
10:01 - 10:05都能想出他們在何時
很努力掙扎邁向成功。 -
10:06 - 10:08他們也都能想出
-
10:08 - 10:12何時他們因為好運
或因他人相助而獲益, -
10:12 - 10:14但這部分比較難想到。
-
10:14 - 10:17心理學家夏大衛戴
和湯姆吉洛維奇稱之為 -
10:17 - 10:20「逆風—順風的不對稱性」。
-
10:20 - 10:23當你逆風掙扎時,
-
10:23 - 10:25你眼中只有那些障礙。
-
10:25 - 10:28你只會注意到、記住那些障礙。
-
10:28 - 10:31但當風從你背後吹來,
一切都順著你時, -
10:31 - 10:34你所注意到的就只有你自己,
-
10:34 - 10:36和你自己的驚世才華。
-
10:36 - 10:39我們得要停下來好好想想,
-
10:40 - 10:43才能意識到一路上有順風的協助。
-
10:45 - 10:49注意到和你意見相左的人
有什麼缺點很容易。 -
10:49 - 10:52開始的兩分鐘內,
在座就有人認定我是白痴, -
10:52 - 10:54只因為我說不平等是有害的。
-
10:54 - 10:56(笑聲)
-
10:56 - 10:59困難的部分在於要承認
-
10:59 - 11:02如果你的立場不同,
你的看法可能也會不同, -
11:02 - 11:06就像我們實驗中的受試者一樣。
-
11:07 - 11:10所以,若你在人生中
是屬於優於平均的那組, -
11:10 - 11:13若你會看 TED 演說,
基本上你就是那組。 -
11:13 - 11:14(笑聲)
-
11:14 - 11:16那麼我想給你個挑戰:
-
11:18 - 11:21下次當你很想將某個
和你意見相左的人 -
11:21 - 11:23貶為白痴時,
-
11:23 - 11:26想想協助你走到今天這一步的順風。
-
11:27 - 11:29你得到過什麼好運?
-
11:29 - 11:31若沒有那好運,一切可能會不同。
-
11:31 - 11:34你感激哪些援手?
-
11:35 - 11:38意識到這些順風,會讓我們謙卑,
-
11:38 - 11:42讓我們了解到和我們意見不同
並不等同於白痴。 -
11:42 - 11:45真正困難之處在於找到交集,
-
11:45 - 11:47因為富人有權力
-
11:48 - 11:50和責任來做出改變。
-
11:51 - 11:52謝謝。
-
11:52 - 11:55(掌聲)
- Title:
- 社會不平等如何促成政治分裂
- Speaker:
- 凱斯.佩恩
- Description:
-
社會心理學家凱斯.佩恩說:「如果我們想要整頓我們的政治,我們就得處理不平的問題。」在這場演說中,佩恩說明了經濟不平等會如何改變大家看待、對待他人的方式,藉此解釋政治兩極化的興起,正在造成社會分裂,並激勵我們,下次要因為政治而貶低他人時,先停下來三思。
- Video Language:
- English
- Team:
closed TED
- Project:
- TEDTalks
- Duration:
- 12:09
![]() |
Amanda Chu approv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The psychology of inequality and political division | |
![]() |
Amanda Chu edi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The psychology of inequality and political division | |
![]() |
Amanda Chu accep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The psychology of inequality and political division | |
![]() |
Amanda Chu edi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The psychology of inequality and political division | |
![]() |
Amanda Chu edi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The psychology of inequality and political division | |
![]() |
Amanda Chu rejec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The psychology of inequality and political division | |
![]() |
Xiaoyu Jin accep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The psychology of inequality and political division | |
![]() |
Xiaoyu Jin edi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The psychology of inequality and political divis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