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turn to Video

Poison on our Plate | Ramanjaneyulu GV | TEDxHyderabad

  • 0:10 - 0:12
    吃什麼,是什麼
  • 0:12 - 0:15
    多少人真正知道,
    我們吃下了什麼?
  • 0:15 - 0:20
    多少人知道,食物進入我們
    的盤子前,對環境的影響?
  • 0:20 - 0:26
    多少人知道,農夫務農,
    對本身造成什麼影響?
  • 0:26 - 0:29
    你知道嗎?你想過嗎?
  • 0:30 - 0:37
    你可曾在用餐時想過,
    農夫過著什麼樣的日子?
  • 0:37 - 0:44
    在讀農學院時,
    我思考這些問題。
  • 0:45 - 0:50
    攻讀農業博士時,
    我有若干職業的選擇。
  • 0:51 - 0:58
    如同許多90年代的年輕學生,
    我熱切地盼望擔任公職。
  • 0:59 - 1:05
    經由研讀經濟、準備考試,
    我深切了解印度的經濟狀況。
  • 1:05 - 1:15
    我可以選進印度國稅局,
    或去農業科學研究院。
  • 1:15 - 1:17
    魚與熊掌,難以抉擇。
  • 1:18 - 1:21
    後來我選農業科學研究。
  • 1:21 - 1:24
    我想繼續跟農夫們一起工作。
  • 1:24 - 1:25
    (鼓掌聲)
  • 1:26 - 1:31
    這時間並不長,
    容我稍後再說明。
  • 1:32 - 1:38
    讓我們先了解:
    我們吃了什麼?安全嗎?
  • 1:39 - 1:48
    不久前,我們都看過這新聞:
    瓶裝水和飲料中,有農藥殘留。
  • 1:49 - 1:50
    可是,很快我們就置之腦後。
  • 1:50 - 1:57
    可曾想過,農藥怎麼
    進了瓶裝水和飲料中呢?
  • 1:59 - 2:02
    如果瓶裝水和飲料中有農藥殘留,
  • 2:02 - 2:05
    用來泡茶或咖啡的水,必也有殘留。
  • 2:05 - 2:07
    但是,我們好像未曾擔憂過。
  • 2:07 - 2:10
    短短的新聞,第二天就忘了。
  • 2:10 - 2:14
    您一定記得『麵條中有重金屬』的新聞。
  • 2:14 - 2:20
    有多少人思考過:
    重金屬怎麼進入麵條中的?
  • 2:20 - 2:24
    如果麵中故意加鉛,
    麵必定賣得更貴。
  • 2:25 - 2:28
    當然不會有人故意加鉛。
    那麼,鉛是哪來的?
  • 2:29 - 2:39
    如果做麵條的原料裡已有鉛,
    用同樣原料做的煎餅必定也有鉛。
  • 2:40 - 2:43
    我們吃的捲餅必定也有鉛,對吧?
  • 2:44 - 2:47
    但是我們沒聯想到這些.
  • 2:47 - 2:51
    聽説蔬菜中有農藥殘留。
  • 2:51 - 2:56
    聽到的當下我們很害怕,
    但是當晚就已拋諸腦後。
  • 2:56 - 3:03
    我們以為,在知名的好商店買的,
    在高檔旅館中吃的,必然安全。
  • 3:03 - 3:06
    其實不然,食物的安全程度,
    受限於它的生長環境。
  • 3:06 - 3:09
    只靠最後把關,是不夠的。
  • 3:10 - 3:23
    殺蟲耗費的農藥不到1%,其他的99%
    進入水和空氣、然後到了我們的食物中。
  • 3:23 - 3:25
    我們輕忽。
  • 3:25 - 3:28
    我們輕忽對待切身的事。
  • 3:28 - 3:30
    舉個例子。
  • 3:30 - 3:35
    午餐時,旁邊有人在油漆,
    是在噴漆!
  • 3:36 - 3:43
    漆噴到哪去了?部分噴在畫板上,
    部分進入空氣中,被我們吃下去了。
  • 3:45 - 3:49
    身為知識份子,我們應想到、
    應知道,但是我們沒有。
  • 3:49 - 3:54
    又豈能期待農夫能想到、知道,
    並提供我們安全的糧食呢?
  • 3:55 - 4:03
    我們的認知和行動之間有落差。
  • 4:03 - 4:06
    這是非常嚴重的!
  • 4:07 - 4:09
    不僅是農藥而已。
  • 4:09 - 4:13
    你可知市場販售什麼樣的蛋呢?
  • 4:14 - 4:25
    是單倍體的蛋,未經過公雞和母雞交配,
    孵不出小雞的蛋。
  • 4:25 - 4:29
    那些蛋是用雌激素催生出來的。
  • 4:30 - 4:34
    接著雌激素被我們吃進肚子裡。
  • 4:34 - 4:38
    這是近代許多女童性早熟的原因之一。
  • 4:38 - 4:42
    女童的青春期提前了。
    婦女病的患者增加了。
  • 4:43 - 4:45
    男性女乳症也增加了。
  • 4:45 - 4:52
    去年的調查顯示,印度最大宗的
    美容手術,是男性縮胸手術。
  • 4:54 - 5:02
    飲食原本要增益健康的,
    反倒引發了種種的病症。
  • 5:02 - 5:10
    農藥、抗生素、生長激素等,
    不僅用來生產食物,也被用來加工食物。
  • 5:10 - 5:17
    不久前新聞報導:用化學藥劑催熟水果。
  • 5:18 - 5:20
    為什麼要人工催熟水果?
  • 5:20 - 5:26
    要怎麼滿足消費者吃非當季的水果的需求?
  • 5:27 - 5:29
    哪來五月的熟芒果?
  • 5:30 - 5:35
    必須先採收青芒果,人工催熟,才能上市。
  • 5:35 - 5:42
    黃得很均勻的一大串香蕉是被碳熟的。
  • 5:43 - 5:50
    光滑美麗的蘋果是什麼時候、在哪裡生產的?
  • 5:51 - 6:00
    加州種的蘋果上臘保鮮。
  • 6:00 - 6:07
    刮一刮從你家冰箱取出的蘋果,
    會看見臘,被吃下肚的臘。
  • 6:09 - 6:18
    被注入色素染色,和注入生長激素的鮮紅的西瓜。
  • 6:19 - 6:29
    據報導,市售牛奶被合成奶混充。
  • 6:30 - 6:36
    要喝每公升僅40盧比的便宜牛奶,
    只能買到合成奶。
  • 6:37 - 6:46
    消費者要便宜的食品,公司間
    削價競爭,只付農民低價。
  • 6:47 - 6:50
    混充、汙染,卻不被受罰。
  • 6:50 - 6:55
    在海德拉巴市的每一牛奶品牌,
    都混入合成奶。
  • 6:56 - 7:01
    多少人聽過、知道基因改造食品呢?
  • 7:01 - 7:05
    基因改造的茄子
  • 7:06 - 7:14
    前面說到,噴灑農藥破壞環境,
    99%進入空氣中,只有1%殺蟲。
  • 7:14 - 7:18
    所以科學家想,何不讓植物自己殺蟲呢?
  • 7:19 - 7:23
    若植物自身產生殺蟲劑,
    當昆蟲咬植物,就會死亡。
  • 7:24 - 7:25
    試問,我們吃了這樣的植物,會怎麼樣呢?
  • 7:25 - 7:30
    我們未曾衡量、解決,許多有關生化的問題。
  • 7:30 - 7:35
    圖片上顯示的是:白色、和即將上市的金色稻米。
  • 7:36 - 7:37
    為什麼生產金色的稻米?
  • 7:37 - 7:42
    據說,缺少維生素是個嚴重的健康問題,
  • 7:42 - 7:45
    所以我們讓植物自產維生素A,
    來解決這個大問題。
  • 7:45 - 7:49
    吃金色的稻米補充維生素A。
  • 7:49 - 7:52
    可知維生素A是脂溶性維生素?
  • 7:53 - 7:56
    光吃維生素A不能吸收,
    必須和脂肪一起吃。
  • 7:57 - 8:00
    可是,如果你吃夠了脂肪,
    根本無需吃金色稻米。
  • 8:01 - 8:07
    在2005年,我們遇見一位
    種植基改秋葵的農夫。
  • 8:08 - 8:10
    驚訝之餘,我們問他
    從哪兒弄到基改種子的。
  • 8:10 - 8:12
    他回答是公司給的。
  • 8:12 - 8:15
    我們詢問該公司,被告知「實驗正進行中。」
  • 8:15 - 8:22
    找政府,政府回答:「是他們的,
    確實是未經許可的種子。」
  • 8:22 - 8:25
    2005年,基改秋葵種子下架了。
  • 8:26 - 8:33
    我們在2013年發現抗除草劑的基改棉花,
    被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種植。
  • 8:33 - 8:37
    基改茄子於2009年獲得許可,
    曾引起廣大社會的討論。
  • 8:37 - 8:43
    唯一一次,經公開辯論是否要
    基改食品後,該茄子被禁止了。
  • 8:44 - 8:47
    智慧的政治家有時候做出正確的選擇。
  • 8:48 - 8:52
    然而其他時候,市場充斥著基改食品。
  • 8:53 - 8:55
    目前在最高法院仍然有一件基改案件待審。
  • 8:55 - 9:05
    儘管專家和議會的常務委員會都說:
    等十年再看看,我們目前不要基改食品。
  • 9:05 - 9:09
    不知怎麼的,基改食品仍然出現在我們的盤中。
  • 9:10 - 9:21
    食物不僅是人類能量的來源,健康的基石,
    也是預防治療若干疾病的靈藥。
  • 9:22 - 9:26
    有人用好的食物來治療自閉症。
  • 9:27 - 9:34
    不當的飲食引發疾病,
    例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壓。
  • 9:34 - 9:36
    我們應該慎選食物。
  • 9:36 - 9:39
    接下來,讓我們看看,
    食物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 9:39 - 9:41
    生態足跡。
  • 9:41 - 9:43
    多少人看過稻田?
  • 9:43 - 9:44
    幾乎每個人都看過,對吧?
  • 9:44 - 9:46
    稻田讓你聯想到什麼?
  • 9:46 - 9:48
    滿滿的水。
  • 9:48 - 9:52
    請問一公畝水稻田,要耗費多少水?
  • 9:54 - 9:56
    六百萬公升。
  • 9:58 - 10:01
    一公畝水稻田用掉六百萬公升的水,
  • 10:01 - 10:05
    相當於一百戶人家整整一年的用水量。
  • 10:05 - 10:09
    五口之家每天吃掉大約一公斤的稻米,
  • 10:09 - 10:13
    等同於一台水罐車的容水量,180次沖澡量。
  • 10:13 - 10:21
    我們都吃米飯,需更多的水來種稻。
  • 10:21 - 10:28
    試算看看:全海德拉巴市的人吃一頓飯,
    生態環境需付出多少代價?
  • 10:28 - 10:30
    將近一整個水庫的水。
  • 10:31 - 10:33
    我們必須考量生態足跡,
  • 10:34 - 10:38
    整體考量,不僅是水、農藥、生長激素而已。
  • 10:39 - 10:42
    整體考量盤中飧的歷程。
  • 10:43 - 10:46
    農業整體對環境和農人的影響。
  • 10:46 - 10:50
    灑農藥使害蟲更有抗藥性,不是辦法。
  • 10:50 - 10:54
    一次、兩次、三次,灑第四次,
    農藥已進到我們的飲水裡了。
  • 10:55 - 10:57
    農人噴灑農藥,等同是自殺。
  • 10:57 - 11:03
    增加了農耕的實質成本,
    但稻米的售價並沒有增加。
  • 11:03 - 11:10
    政府估計每生產一公斤稻米需2100盧比的成本,
    但是農人實際只拿到1400盧比。
  • 11:11 - 11:15
    甘蔗每公噸2000盧比。
  • 11:15 - 11:17
    柴火每公噸4000盧比。
  • 11:18 - 11:23
    有這樣錯誤的政策,
    農人怎麼活下去呀?
  • 11:24 - 11:31
    目前83%的印度農民,
    平均收入只有5000盧比。
  • 11:32 - 11:38
    農民無法經濟獨立,
    無法自立自主。
  • 11:38 - 11:44
    這些是農民排隊領肥料、
    領種子的照片。
  • 11:45 - 11:46
    事實上,他們可以用自己的收成的種子播種,
  • 11:47 - 11:50
    可以自己做堆肥。
  • 11:50 - 11:53
    但是自己堆肥沒政府補助,
    市場上買肥料就有補助。
  • 11:53 - 11:59
    錯誤的政策導致農民死亡。
  • 11:59 - 12:05
    有30萬農民在過去的20年間自殺,
    平均每天48人。
  • 12:06 - 12:12
    這些慘況教了我們什麼?
    我們能做什麼?做多少?
  • 12:13 - 12:21
    一些有心人於2004年聯合起來,
    組成一個「永續農業中心」。
  • 12:21 - 12:31
    我們教導農民,以更多的自立自主,
    取代極端倚外的農業。
  • 12:32 - 12:36
    我們從極不容易的過程中,
    獲得許多寶貴的經驗。
  • 12:37 - 12:42
    可惜許多經驗被侷限在思想框架中,
    並未彼此交流。
  • 12:43 - 12:47
    倘若能彼此交流成功和失敗的經驗,
    該有多棒。
  • 12:48 - 12:56
    因為主管機構置身事外,
    我們跳進來推展「永序農耕法」。
  • 12:57 - 13:02
    古盧古拉村是第一個
    完全不用農藥的成功案例。
  • 13:03 - 13:08
    使用量從每年六百萬降到零。
  • 13:08 - 13:10
    (鼓掌聲)
  • 13:12 - 13:17
    農業部長來了。他説:好棒!你們要什麼?
  • 13:18 - 13:23
    農民回答:讓安得拉邦全區,
    完全不使用農藥。
  • 13:24 - 13:27
    他很意外。問我:你要什麼呢?
  • 13:27 - 13:31
    我請他修改農業政策。
  • 13:31 - 13:37
    部長召集科學家和農業專家,
    一起來修改政策。
  • 13:38 - 13:41
    他們卻認為一個小村落的成功,
    只是特例,不足為本。
  • 13:41 - 13:47
    接下來,離本地80公里的艾拿巴衛,
    成功地轉型為完全有機。
  • 13:47 - 13:51
    過去三年中,超過一萬人
    去此地取經、學習農法。
  • 13:52 - 13:56
    儘管政府仍然以不變應萬變,
    消費者卻轉變了。
  • 13:56 - 13:59
    許多人開始明白,什麼是好的。
  • 14:00 - 14:03
    這是印度教的廣告。
  • 14:03 - 14:07
    這是多里村,位於瓦哈。
  • 14:08 - 14:11
    瓦哈有很多自殺案例。
  • 14:12 - 14:16
    由於當地人無法以農為生,
    他們在2005年決定出售瓦哈整村。
  • 14:17 - 14:21
    我們和瓦哈人從2006年起合作。
  • 14:21 - 14:25
    今天,所有瓦哈貸款已經還清,恢復耕種。
  • 14:26 - 14:27
    (鼓掌聲)
  • 14:27 - 14:31
    眼前這些例子都顯示:我們做得到!
  • 14:32 - 14:35
    同樣的,我們也和一些婦女自助團體合作。
  • 14:37 - 14:50
    這些雜誌追蹤報導:從2005年的225公畝開始,
    到今天已達350萬公畝不使用農藥。
  • 14:50 - 14:51
    (鼓掌聲)
  • 14:51 - 14:56
    一半農地的農藥用量已減少。
  • 14:57 - 15:02
    當年本省的每公畝農藥使用量,
    高居全印度第三,今已經降低到第20名。
  • 15:02 - 15:03
    (鼓掌聲)
  • 15:03 - 15:14
    或許有些人看過這個節目。和我對談
    的第三方是全國最大的農藥商。
  • 15:14 - 15:23
    節目末了,主持人:「我同意你,印度可施行
    友善農法。但是怎麼說服他(農藥商)呢?」
  • 15:24 - 15:28
    我回答:「問他的弟兄,
    正巧是我國最大的有機出口商。」
  • 15:28 - 15:30
    (鼓掌聲)
  • 15:33 - 15:34
    他回答:「正是。」
  • 15:34 - 15:37
    這正顯示市場機制。
  • 15:37 - 15:42
    若農藥暢銷,商人就賣農藥;
    有機好賣,就賣有機。
  • 15:43 - 15:49
    農民買農藥、或有機殺蟲劑、
    或我們出具的無使用農藥的證明。
  • 15:50 - 15:52
    農民成了消費者。
  • 15:53 - 15:54
    而我們消費者做什麼呢?
  • 15:54 - 16:00
    海德拉巴的消費者, 組織消費者聯盟;
  • 16:01 - 16:06
    農民組成生產合作社,進行直銷。
  • 16:06 - 16:12
    目前二十個生產合作社,產出
    有機作物,直接供應消費者。
  • 16:13 - 16:16
    你們購物可能有價位上的考量。
  • 16:16 - 16:21
    合作社賣的有機作物,比市場價便宜20%,
  • 16:21 - 16:25
    而售價的75%付給農民。
  • 16:25 - 16:29
    經由一般的市場銷售,農民只得20%。
  • 16:29 - 16:31
    (鼓掌聲)
  • 16:32 - 16:34
    接下來呢?
  • 16:34 - 16:36
    我看到一線希望。
  • 16:37 - 16:40
    我們能夠聯手改變。
  • 16:40 - 16:44
    現今距離政策改變,仍然非常遙遠。
  • 16:44 - 16:46
    農業仍然危機重重。
  • 16:46 - 16:52
    報上仍常有農民自殺、死亡的消息。
  • 16:53 - 16:56
    我們有責任,不能視若無睹,仍走老路子。
  • 16:56 - 17:05
    改變農民、改變消費者,
    一起對政府施壓改變。
  • 17:06 - 17:08
    否則,前景淒涼。
  • 17:08 - 17:10
    謝謝。
  • 17:10 - 17:11
    (鼓掌聲)
Title:
Poison on our Plate | Ramanjaneyulu GV | TEDxHyderabad
Description: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xTalks
Duration:
17:17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 Compare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