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turn to Video

养活世界的化学反应—Daniel D. Dulek

  • 0:07 - 0:08
    对你来说
  • 0:08 - 0:10
    在过去几个世纪里
  • 0:10 - 0:12
    人类最重大的发现是什么?
  • 0:12 - 0:13
    电脑?
  • 0:13 - 0:13
    汽车?
  • 0:13 - 0:14
    电?
  • 0:14 - 0:16
    还是原子的发现?
  • 0:16 - 0:20
    我认为应该是以下的化学反应:
  • 0:20 - 0:21
    一个氮气分子
  • 0:21 - 0:23
    加上三个氢气分子
  • 0:23 - 0:27
    反应产生两个氨气分子
  • 0:27 - 0:28
    这个叫做哈伯制氨法
  • 0:28 - 0:31
    它将空气中的氮气分子
  • 0:31 - 0:32
    与氢气分子结合
  • 0:32 - 0:36
    将空气变为肥料
  • 0:36 - 0:37
    如果没有哈伯制氨法
  • 0:37 - 0:39
    那么全世界的粮食产量
  • 0:39 - 0:41
    最多只能养活40亿人
  • 0:41 - 0:45
    而我们现在的世界人口超过70亿
  • 0:45 - 0:47
    所以,如果没有哈伯制氨法
  • 0:47 - 0:51
    超过30亿人将没有食物
  • 0:51 - 0:55
    硝酸盐(NO3)中的氮元素
  • 0:55 - 0:58
    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
  • 0:58 - 1:01
    农作物在生长时
  • 1:01 - 1:02
    从土壤中吸收氮
  • 1:02 - 1:04
    通过自然的方式
  • 1:04 - 1:06
    来补充土壤中的氮则需要很长时间
  • 1:06 - 1:08
    比如从动物尸体的腐烂过程中产生。
  • 1:08 - 1:10
    但是人们往往需要在更短时间内耕种农作物
  • 1:10 - 1:12
    但是人们往往需要在更短时间内耕种农作物
  • 1:12 - 1:14
    让大家特别头疼的是:
  • 1:14 - 1:17
    虽然氮气占空气成分的78%
  • 1:17 - 1:19
    但是农作物不能直接从空气中吸收氮气
  • 1:19 - 1:23
    因为氮气分子拥有坚固的三键结构
  • 1:23 - 1:25
    很难被农作物破坏
  • 1:25 - 1:27
    哈伯找到了一种
  • 1:27 - 1:28
    能够把空气里的氮吸取出来
  • 1:28 - 1:30
    然后注入土壤中的方法
  • 1:30 - 1:31
    然后注入土壤中的方法
  • 1:31 - 1:35
    在1908年,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伯
  • 1:35 - 1:36
    发明了一种化学方法
  • 1:36 - 1:39
    有效地将空气中丰富的氮资源利用起来
  • 1:39 - 1:40
    他的这种方法
  • 1:40 - 1:42
    把空气中的氮气与氢气结合
  • 1:42 - 1:43
    把空气中的氮气与氢气结合
  • 1:43 - 1:45
    形成氨气
  • 1:45 - 1:48
    氨气可以被注入土壤中
  • 1:48 - 1:51
    并且很快地被转化成硝酸盐
  • 1:51 - 1:53
    但是如果要用哈伯制氨法
  • 1:53 - 1:55
    来保证世界粮食产量
  • 1:55 - 1:55
    他则须要找到一种能够快速且容易的制造氨气的方法
  • 1:55 - 1:58
    他则须要找到一种能够快速且容易的制造氨气的方法
  • 1:58 - 1:59
    为了理解
  • 1:59 - 2:02
    哈伯是怎样完成此壮举的
  • 2:02 - 2:02
    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关于化学平衡的知识
  • 2:02 - 2:04
    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关于化学平衡的知识
  • 2:04 - 2:06
    化学平衡可以在密封容器里进行反应时被达到
  • 2:06 - 2:10
    化学平衡可以在密封容器里进行反应时被达到
  • 2:10 - 2:11
    例如
  • 2:11 - 2:14
    你把氢气和氮气放入密封容器中
  • 2:14 - 2:16
    让它们进行反应
  • 2:16 - 2:18
    在实验刚刚开始的时候
  • 2:18 - 2:20
    我们有许多的氮气和氢气
  • 2:20 - 2:22
    它们高速地发生反应
  • 2:22 - 2:24
    形成氨气
  • 2:24 - 2:27
    但是,持续的反应渐渐消耗氢气和氮气
  • 2:27 - 2:28
    但是,持续的反应渐渐消耗氢气和氮气
  • 2:28 - 2:30
    因为容器中
  • 2:30 - 2:32
    氢气和氮气的量减少
  • 2:32 - 2:34
    反应速度随之减慢
  • 2:34 - 2:36
    最终,氨气分子到达一个临界点
  • 2:36 - 2:38
    它们开始分解成氮气和氢气
  • 2:38 - 2:41
    它们开始分解成氮气和氢气
  • 2:41 - 2:43
    此后,两种化学反应
  • 2:43 - 2:46
    即氨气的形成和分解
  • 2:46 - 2:48
    将渐渐达到同样的速度
  • 2:48 - 2:49
    当它们等速时
  • 2:49 - 2:52
    反应便被称为达到了化学平衡
  • 2:53 - 2:55
    这听起来不错,但其实不然
  • 2:55 - 2:57
    因为你仅仅是想制造一吨纯的氨气
  • 2:57 - 2:59
    因为你仅仅是想制造一吨纯的氨气
  • 2:59 - 3:00
    哈伯不想让反应产生的氨气分解
  • 3:00 - 3:02
    哈伯不想让反应产生的氨气分解
  • 3:02 - 3:03
    但如果让此化学反应在密封容器中自由进行
  • 3:03 - 3:05
    但如果让此化学反应在密封容器中自由进行
  • 3:05 - 3:06
    氨气便会分解
  • 3:06 - 3:09
    法国化学家
  • 3:09 - 3:10
    亨利·路易·勒夏特列
  • 3:10 - 3:11
    帮上了忙
  • 3:11 - 3:13
    他发现
  • 3:13 - 3:15
    如果你向已达到化学平衡的系统里
  • 3:15 - 3:16
    加上一些东西
  • 3:16 - 3:18
    比如,氮气
  • 3:18 - 3:19
    那么这个系统会自动调整,以重新回到平衡
  • 3:19 - 3:21
    那么这个系统会自动调整,以重新回到平衡
  • 3:21 - 3:22
    勒夏特列还发现
  • 3:22 - 3:23
    如果增大系统的压力
  • 3:23 - 3:26
    如果增大系统的压力
  • 3:26 - 3:27
    为了返回到以前的压力状态,系统将继续反应
  • 3:27 - 3:29
    为了返回到以前的压力状态,系统将继续反应
  • 3:29 - 3:31
    就像在一个拥挤的房间
  • 3:31 - 3:32
    分子的数量越多
  • 3:32 - 3:34
    系统的压力就越大
  • 3:34 - 3:36
    让我们看看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36 - 3:38
    在方程式的左边有四个分子
  • 3:38 - 3:40
    在方程式的左边有四个分子
  • 3:40 - 3:42
    而方程式的右边只有两个分子
  • 3:42 - 3:44
    所以,为了让房间变得不那么拥挤
  • 3:44 - 3:46
    以至减小压力
  • 3:46 - 3:47
    氮气和氢气的合成反应会重新开始
  • 3:47 - 3:49
    氮气和氢气的合成反应会重新开始
  • 3:49 - 3:52
    产生更加小巧的氨气分子
  • 3:52 - 3:54
    哈伯意识到为了制造大量的氨气
  • 3:54 - 3:55
    哈伯意识到为了制造大量的氨气
  • 3:55 - 3:57
    他必须首先创造一台机器
  • 3:57 - 4:00
    可以连续不断地注入氢气和氮气
  • 4:00 - 4:01
    并且持续增加平衡系统的压力
  • 4:01 - 4:03
    并且持续增加平衡系统的压力
  • 4:03 - 4:05
    他做到了
  • 4:05 - 4:08
    今天,氨气是世界上被制造得
  • 4:08 - 4:10
    最多的化合物之一
  • 4:10 - 4:15
    每年大约有1亿3千1百万公吨的氨气被产出
  • 4:15 - 4:18
    重量大约为2900亿磅
  • 4:18 - 4:19
    这个相当于
  • 4:19 - 4:21
    3千万头每头约1万磅重的非洲大象的总重
  • 4:21 - 4:24
    3千万头每头约1万磅重的非洲大象的总重
  • 4:24 - 4:28
    80%的氨气被用于制造肥料
  • 4:28 - 4:29
    剩下的20%被用于
  • 4:29 - 4:31
    工业和家庭用的清洁剂中
  • 4:31 - 4:33
    以及制造其它氮化物
  • 4:33 - 4:35
    例如,硝酸
  • 4:35 - 4:36
    最近的研究显示
  • 4:36 - 4:39
    化肥中一半的氮都没有被植物吸收
  • 4:39 - 4:41
    化肥中一半的氮都没有被植物吸收
  • 4:41 - 4:43
    之后,我们发现氮是具挥发性的化合物
  • 4:43 - 4:45
    之后,我们发现氮是具挥发性的化合物
  • 4:45 - 4:48
    积存在地球的水和大气中
  • 4:48 - 4:50
    对我们的环境造成极大污染
  • 4:50 - 4:51
    当然,在哈伯发明制氮法时
  • 4:51 - 4:53
    他并没有预见到这个问题
  • 4:53 - 4:55
    继承哈伯的开创性的发明
  • 4:55 - 4:56
    今日的科学家们在找寻一种21世纪的新制氮法
  • 4:56 - 4:59
    今日的科学家们在找寻一种21世纪的新制氮法
  • 4:59 - 5:01
    它既可以达到制氮的目的
  • 5:01 - 5:03
    又不会给人类带来不好的后果
Title:
养活世界的化学反应—Daniel D. Dulek
Description:

观看整个课程:http://ed.ted.com/lessons/the-chemical-reaction-that-feeds-the-world-daniel-d-dulek

为了给地球上数十亿人口提供粮食,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进行快速耕种的?这个方法叫做哈伯制氨法,它将空气里的氮气转化为氨气。氨气在土壤中,可以很容易地被转化为植物生长必需的硝酸盐。虽然哈伯制氨法成功地增加了世界粮食产量,但它也对环境造成了不可预见的危害。Daniel D. Dulek将为我们讲解哈伯制氨法背后的化学原理以及其后果。

课程制作:Daniel D. Dulek
动画制作:Uphill Downhill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Ed
Duration:
05:19

Chinese, Simplified subtitles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