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turn to Video

Nina Tandon: 組織工程學是醫療個人化的遠景?

  • 0:01 - 0:03
    我想讓大家看一段模特兒的影片
  • 0:03 - 0:04
    他們是我的工作夥伴
  • 0:04 - 0:08
    他們都有完美的身材,各個穠纖合度
  • 0:08 - 0:11
    我有說過他們超美的嗎?
  • 0:11 - 0:14
    還有他們是科學模特兒嗎?(笑聲)
  • 0:14 - 0:16
    你們可能會猜我是個組織工程學家吧
  • 0:16 - 0:18
    然後這段影片是在拍攝跳動的心臟
  • 0:18 - 0:21
    這是我在實驗室設計的
  • 0:21 - 0:23
    我們希望有一天,這些組織
  • 0:23 - 0:26
    可以當作某些人體器官的替代品
  • 0:26 - 0:28
    但是我今天要跟大家說的
  • 0:28 - 0:32
    是為什麼這些組織能成為頂尖的模特兒(模型)
  • 0:32 - 0:35
    好,讓我們先來看看藥物檢驗的流程
  • 0:35 - 0:38
    從藥物配方、實驗室測試、動物測試
  • 0:38 - 0:40
    到臨床測試,也可以稱之為人體實驗
  • 0:40 - 0:43
    完成這些步驟才會上市
  • 0:43 - 0:46
    這樣的流程很花錢,很費時
  • 0:46 - 0:49
    甚至有時候連已經上市的藥物
  • 0:49 - 0:53
    都會讓人體產生無法預測的反應,造成實質的傷害
  • 0:53 - 0:57
    而且問題發現得越晚,後果就會越嚴重
  • 0:57 - 1:01
    我們將之簡化為兩個問題。第一,人類不是老鼠
  • 1:01 - 1:05
    第二,儘管人和人之間的差異微乎其微
  • 1:05 - 1:07
    但是我們之間這些微小的差異
  • 1:07 - 1:10
    卻讓我們代謝藥物的反應和藥效
  • 1:10 - 1:12
    有天壤之別
  • 1:12 - 1:15
    所以,如果說我們的實驗室使用了更好的模型
  • 1:15 - 1:18
    而這些模型不單只是比老鼠更接近人類
  • 1:18 - 1:22
    還可以反映出人體的多元性呢?
  • 1:22 - 1:26
    我們來看看,組織工程學能做些什麼
  • 1:26 - 1:28
    其中一項至關重要的關鍵科技
  • 1:28 - 1:31
    我們稱之為"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
  • 1:31 - 1:34
    最近由日本發展出來的
  • 1:34 - 1:36
    好,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
  • 1:36 - 1:39
    和胚胎幹細胞有許多相似之處
  • 1:39 - 1:41
    只是沒有道德爭議性
  • 1:41 - 1:44
    我們誘導細胞生長,舉例來說,皮膚細胞
  • 1:44 - 1:46
    的方式是植入微量的基因,培養它們
  • 1:46 - 1:48
    接著就可以採收
  • 1:48 - 1:50
    所以我們可以欺騙這些皮膚細胞
  • 1:50 - 1:53
    可以說是讓細胞罹患失憶症,讓他們變回胚胎模式
  • 1:53 - 1:56
    因此沒有道德爭議性,這是第一個好處
  • 1:56 - 1:59
    第二個好處是,你可以用它培養出任何的組織
  • 1:59 - 2:01
    大腦、心臟、肝臟,你們都知道的
  • 2:01 - 2:04
    都是出於自己的細胞
  • 2:04 - 2:07
    所以我們可以做出你的心臟,你的大腦的模版
  • 2:07 - 2:10
    在晶片上
  • 2:10 - 2:13
    培育出密度和行為模式可預測的組織
  • 2:13 - 2:15
    是第二步驟,這個進展非常重要
  • 2:15 - 2:18
    使得這些模型能應用於藥物測試
  • 2:18 - 2:21
    這張圖是我們實驗室正在發展的生物反應器
  • 2:21 - 2:25
    它能提高組織工程進行時的模式性和控制性
  • 2:25 - 2:28
    未來,你們想像一下許多台這種儀器並聯在一起的樣子
  • 2:28 - 2:30
    裡面有數以千計的人類組織
  • 2:30 - 2:35
    就好像在晶片上面進行臨床試驗
  • 2:35 - 2:38
    關於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還有另外一件事
  • 2:38 - 2:41
    那就是如果我們採集了一些皮膚細胞,例如說
  • 2:41 - 2:43
    從有遺傳性疾病的人身上
  • 2:43 - 2:45
    然後我們從中培育出一些組織
  • 2:45 - 2:47
    我們可以實際利用組織工程的技術
  • 2:47 - 2:51
    在實驗室裡培育這些疾病的模型
  • 2:51 - 2:54
    這個例子來自Kevin Eggin在哈佛的實驗室
  • 2:54 - 2:57
    他培養出神經元
  • 2:57 - 2:59
    從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中
  • 2:59 - 3:02
    樣本來自Lou Gehrig症 (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 的病患
  • 3:02 - 3:04
    他將它們分化成神經元,不可思議的是
  • 3:04 - 3:07
    這些神經元也反應出該疾病的症狀
  • 3:07 - 3:10
    所以有了這些疾病的模型,我們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
  • 3:10 - 3:12
    反擊它們,還能以前所未有的角度
  • 3:12 - 3:16
    了解它們,甚至能加快藥物研發的腳步
  • 3:16 - 3:19
    這是另一個例子,這種遺傳性疾病幹細胞
  • 3:19 - 3:23
    培育自色素性視網膜炎的患者
  • 3:23 - 3:25
    這種病是視網膜的衰退
  • 3:25 - 3:28
    這是我們家族成員常罹患的疾病,我們真的很希望
  • 3:28 - 3:30
    這類的幹細胞可以幫助我們找到解藥
  • 3:30 - 3:33
    因此,有些人認為這些模型看起來完美無缺
  • 3:33 - 3:36
    但是他們會問: "這些細胞真的跟小白鼠一樣好用嗎?"
  • 3:36 - 3:39
    畢竟老鼠是完整的生物體
  • 3:39 - 3:41
    器官之間有完整的互動網路
  • 3:41 - 3:45
    用於心臟的藥會在肝臟代謝
  • 3:45 - 3:48
    而且有些藥效副產品可能會儲存在脂肪
  • 3:48 - 3:52
    這些效果在組織工程的模型上不是都看不出來嗎?
  • 3:52 - 3:55
    沒錯,這是這領域的另外一個研究趨勢
  • 3:55 - 3:57
    將組織工程的技術與微流學結合在一起
  • 3:57 - 4:00
    實際上,這個領域正朝這個方向發展
  • 4:00 - 4:02
    人體全生態系統的模型
  • 4:02 - 4:05
    必須包含複合的器官系統才得以測試
  • 4:05 - 4:06
    為了控制血壓而服用的藥物
  • 4:06 - 4:09
    可能會影響你的肝臟,服用抗憂鬱劑或許會影響你的心臟
  • 4:09 - 4:13
    這些系統很難架構,但是我們開始著手進行了
  • 4:13 - 4:17
    所以,等著看吧
  • 4:17 - 4:19
    但是這還不是全部,因為一旦藥物獲得許可
  • 4:19 - 4:23
    組織工程的技術真的能幫助我們
    使療程更符合個人需求
  • 4:23 - 4:27
    未來的某天你可能需要了解這些相關資訊
  • 4:27 - 4:29
    但是我希望這一天永遠不會來
  • 4:29 - 4:31
    因為你想像,自己可能接到了一通電話
  • 4:31 - 4:35
    帶來的是壞消息,你可能罹患癌症了
  • 4:35 - 4:37
    你難道不想先試用那些治療癌症的藥物
  • 4:37 - 4:40
    看看那些藥是否真的可以對抗你的癌症嗎?
  • 4:40 - 4:42
    這是Karen Burg的實驗室的例子,他們那裏
  • 4:42 - 4:45
    使用噴墨技術來標的乳癌細胞
  • 4:45 - 4:48
    並研究細胞的發展及療效
  • 4:48 - 4:50
    我們Tufts有幾個同事正在結合不同模型
  • 4:50 - 4:53
    例如結合那些組織工程研發的骨頭,觀察癌症如何
  • 4:53 - 4:56
    從身體這個區域擴散到下一個區域
  • 4:56 - 4:59
    你可以想像一下,那些包含多種組織的晶片
  • 4:59 - 5:01
    會在下個世代,成為這類研究的主流
  • 5:01 - 5:04
    所以,回想我們剛剛討論的這些模型
  • 5:04 - 5:06
    你會發現,未來的組織工程學
  • 5:06 - 5:08
    有助於藥物檢驗,我們努力過程的每一步
  • 5:08 - 5:11
    都能使其產生突破性的變革
  • 5:11 - 5:14
    疾病模型可以製作出更好的藥物配方
  • 5:14 - 5:18
    多樣而大量的人類組織模型
    有助於實驗室測試的變革
  • 5:18 - 5:22
    減少動物臨床測試及人類臨床測試
  • 5:22 - 5:23
    使療程個人化,改變我們以往的想法
  • 5:23 - 5:27
    認為一套療程適用於所有人
  • 5:27 - 5:30
    而我們實際的數據回饋
    也以戲劇化的速度增加
  • 5:30 - 5:32
    實驗內容是培養單一分子,並研究其
  • 5:32 - 5:34
    在人體中的反應為何
  • 5:34 - 5:37
    我們的所作所為,其實就是
  • 5:37 - 5:41
    將生物科技跟藥理學轉換成資訊科技
  • 5:41 - 5:44
    幫助我們加快藥物開發與評估的速度
  • 5:44 - 5:48
    減少成本,提高效率
  • 5:48 - 5:52
    比起動物試驗,這樣的作法更有意義,不是嗎?
  • 5:52 - 5:59
    謝謝大家 (鼓掌)
Title:
Nina Tandon: 組織工程學是醫療個人化的遠景?
Speaker:
Nina Tandon
Description:

每個人的身體都獨一無二,而一但疾病纏身,如此美事卻變憾事一樁。不同的人對於相同的標準療程,會產生不同的反應,這種反應通常無法預測。組織工程學家 Nina Tandon 提出一種或許可行的解決方案:利用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培養出個人化的器官模型,用以測試新藥物和新療法,其結果可以儲存於電腦晶片。 (一般稱之為極度個人化醫療)。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Talks
Duration:
06:19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