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turn to Video

在月球上建立文明——及其对地球生活的意义

  • 0:01 - 0:05
    现在,有很多关于
    月球的事正在发生。
  • 0:05 - 0:07
    中国已宣布,计划在 2030 年
  • 0:07 - 0:11
    建立一个有人居住的月球南极站点,
  • 0:11 - 0:14
    而美国官方已制定出方案,
  • 0:14 - 0:18
    招募更多的人在太空里生活与工作。
  • 0:18 - 0:21
    这一切将由美国太空总署的
    阿提米丝(Artemis)计划开始,
  • 0:21 - 0:25
    这项国际计划准备在未来的十年内,
    将第一位女性和男性
  • 0:25 - 0:27
    送上月球。
  • 0:27 - 0:29
    亿万富翁和民营企业
  • 0:29 - 0:32
    也都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参与其中。
  • 0:32 - 0:35
    全球有上百家提供
    航天发射服务的公司,
  • 0:35 - 0:39
    以及大约十多个私营的
    月球运输公司,
  • 0:39 - 0:42
    正准备在月球表面
    进行机器人探测任务。
  • 0:43 - 0:47
    我们在历史上首次建造出
    可反复使用的火箭。
  • 0:47 - 0:50
    这让基础建设得以发展
  • 0:50 - 0:52
    和资源得以被善加利用。
  • 0:52 - 0:55
    尽管各家估计有出入,
  • 0:55 - 0:59
    科学家认为月球上
    可能有多达十亿公吨的冰。
  • 0:59 - 1:01
    比北美洲伊利湖的水量还多,
  • 1:01 - 1:05
    足以供应数十万人
  • 1:05 - 1:08
    在月球上工作并生活。
  • 1:08 - 1:11
    所以,尽管官方计划
    总在不断演变,
  • 1:11 - 1:14
    但我们仍有充分的理由相信,
  • 1:14 - 1:16
    人类会在这十年内
  • 1:16 - 1:17
    开始在月球上工作并生活。
  • 1:18 - 1:22
    然而,月球的面积大概
    与非洲差不多大,
  • 1:22 - 1:25
    我们也开始发现核心资源
  • 1:25 - 1:26
    可能集中在
  • 1:26 - 1:29
    邻近南北极的狭小区域里。
  • 1:29 - 1:34
    这就引起了一些像是
    协调稀缺资源分配的重要问题,
  • 1:35 - 1:39
    以及其他关于进驻月球的问题:
  • 1:39 - 1:41
    殖民主义、文化遗产
  • 1:41 - 1:45
    以及重蹈资本主义
    系统性不平等的覆辄。
  • 1:45 - 1:47
    更重要的是:
  • 1:47 - 1:50
    我们在地球上遇到的挑战
    还不够多吗?
  • 1:50 - 1:55
    网络治理、全球疫情、恐怖主义,
    还有,或许最重要的,
  • 1:55 - 1:58
    气候危机和生物多样性的流失。
  • 1:59 - 2:00
    从某些意义上说,
  • 2:00 - 2:03
    将月球仅视为目的地的想法
  • 2:03 - 2:06
    只会让这些问题再度出现。
  • 2:06 - 2:08
    它让人想到拓荒者的
  • 2:08 - 2:10
    征服心态,
  • 2:10 - 2:12
    巨大的火箭和昂贵的计划,
  • 2:12 - 2:14
    竞争与获胜。
  • 2:15 - 2:17
    但月球最有趣之处
  • 2:17 - 2:20
    并非是拥有火箭的亿万富翁
  • 2:20 - 2:23
    或是国家之间权力斗争的老调重弹。
  • 2:23 - 2:26
    事实上,这和硬件无关。
  • 2:27 - 2:29
    而是软件——
  • 2:29 - 2:31
    是规范、惯例和法律。
  • 2:31 - 2:33
    这是我们的社会技术。
  • 2:34 - 2:38
    而这也是一个更新我们民主体制
  • 2:38 - 2:40
    与法治的机会,
  • 2:40 - 2:44
    用来回应这个正面临
    行星级挑战的新时代。
  • 2:44 - 2:48
    我将会告诉你,月球如何
    能成为一张新蓝图
  • 2:48 - 2:51
    帮助我们解决在地球上
    遇到的大难题。
  • 2:52 - 2:57
    我从青少年时期开始
    一直痴迷于这个话题。
  • 2:57 - 3:01
    过去二十年来,我一直
    致力于研究国际太空政策,
  • 3:01 - 3:06
    以及小型社群计划,
    设计由下而上的治理机制。
  • 3:06 - 3:08
    我十七岁时,
  • 3:08 - 3:11
    在维也纳参加了一场关于
    和平利用外太空的
  • 3:11 - 3:12
    联合国会议。
  • 3:13 - 3:17
    在两个多星期内,来自超过
    60 个国家的 160 位年轻人
  • 3:17 - 3:21
    涌入了位于联合国大楼
    旁边的一间酒店。
  • 3:21 - 3:23
    我们被邀请
  • 3:23 - 3:25
    向会员国提议
  • 3:25 - 3:28
    未来人类在外太空所扮演的角色。
  • 3:28 - 3:30
    在那场会议之后,
  • 3:30 - 3:32
    我们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 3:32 - 3:34
    甚至决定继续生活在一起。
  • 3:35 - 3:39
    和二十个人住在一起
    听起来有些疯狂,
  • 3:39 - 3:45
    但多年以来,我们得以形成
    一个高度信任的团体
  • 3:45 - 3:49
    对这些社会技术进行实验。
  • 3:49 - 3:53
    我们设计了各种治理机制,
    从 CEO 的选派,
  • 3:53 - 3:55
    到陪审程序的进行。
  • 3:56 - 3:58
    而随著我们发展自己的事业,
  • 3:58 - 4:02
    从华盛顿特区的智囊团
    到为美国太空总署工作
  • 4:02 - 4:04
    并成立我们自己的公司,
  • 4:04 - 4:07
    这些实验让我们看到
  • 4:07 - 4:10
    即使是小型的团体
    也能够成为培养皿,
  • 4:10 - 4:14
    对重要的社会问题
    进行试验,例如代表性,
  • 4:14 - 4:16
    可持续或机会的问题。
  • 4:17 - 4:21
    人们谈论月球时,
    经常把它当作一个培养皿
  • 4:21 - 4:23
    或甚至是一块空白的黑板。
  • 4:24 - 4:28
    但因为有针对治理月球
    所成立的法律协议,
  • 4:28 - 4:31
    它其实和我们在地球上
    遇到的全球性难题
  • 4:31 - 4:34
    有很重要的共通点。
  • 4:34 - 4:41
    两者牵涉到的问题都需要我们跳脱
    领土与国境的框架来思考,
  • 4:41 - 4:43
    意味著月球其实比较像是块模板,
  • 4:43 - 4:45
    而非空白的的黑板。
  • 4:46 - 4:51
    在 1967 年签署的《外太空条约》
    是一项用以规范外太空活动的
  • 4:51 - 4:53
    决定性条约,
  • 4:53 - 4:55
    其中就包含月球。
  • 4:56 - 4:58
    并且它有两个关键点
  • 4:58 - 5:02
    从根本上改变了制定法律的基础。
  • 5:03 - 5:09
    第一点要求在天体上
    所有区域内自由进出。
  • 5:10 - 5:14
    第二点则是,
    月球与其它天体
  • 5:14 - 5:18
    不得为任何国家所据有。
  • 5:18 - 5:20
    这简直让人难以想像,
  • 5:20 - 5:24
    因为地球上所有的国际体系——
  • 5:24 - 5:25
    联合国,
  • 5:25 - 5:28
    条约和国际协议的体制——
  • 5:28 - 5:32
    都是建立在国家主权概念,
  • 5:32 - 5:35
    国境之内资源与土地的据有
  • 5:35 - 5:39
    以及限制国境之内
    自由进出的自治权之上。
  • 5:40 - 5:42
    借由舍弃这两者,
  • 5:42 - 5:45
    我们创造了被称作
    “全球公域”的概念。
  • 5:46 - 5:50
    诺贝尔奖得主,经济学家
    伊莉诺·欧斯壮(Elinor Ostrom)指出,
  • 5:50 - 5:54
    全球公域是我们共享的资源,
  • 5:54 - 5:57
    需要我们一起合作管理与保护,
  • 5:57 - 6:01
    并且对我们的生存与福祉至关重要,
  • 6:01 - 6:03
    比如气候或海洋。
  • 6:03 - 6:08
    以公域概念为基础的方法
    为制度设计开拓了新的领域,
  • 6:08 - 6:10
    而我们才刚开始
  • 6:10 - 6:13
    在行星的尺度上进行探索。
  • 6:13 - 6:14
    财产权会是什么概念呢?
  • 6:14 - 6:16
    我们如何在外部权威
  • 6:16 - 6:21
    与私有财等传统工具
    不适用的情况下
  • 6:21 - 6:22
    管理资源呢?
  • 6:22 - 6:25
    虽然我们没有所有的答案,
  • 6:25 - 6:28
    气候、网络治理、集权主义──
  • 6:28 - 6:31
    这些都深深地威胁我们的生存,
  • 6:31 - 6:34
    然而我们目前的思维模式
    根本无法应对这些问题。
  • 6:34 - 6:39
    我们需要开发出新的工具,
    以找到成功的出路。
  • 6:39 - 6:43
    那么,我们该如何将公域的逻辑
  • 6:43 - 6:46
    并入全球与太空的体制呢?
  • 6:47 - 6:52
    我们已经有人通过
    意想不到的方式做出了尝试。
  • 6:52 - 6:55
    作为一位二战时期的
    年轻激进行动主义者,
  • 6:55 - 6:58
    阿维德·帕多(Arvid Pardo)因为
    组织反法西斯活动被逮捕,
  • 6:58 - 7:01
    被盖世太保判处死刑。
  • 7:02 - 7:03
    战争结束后,
  • 7:03 - 7:06
    他努力进入外交使团,
  • 7:06 - 7:10
    最终成为联合国的第一位
  • 7:10 - 7:12
    马尔他常驻代表。
  • 7:12 - 7:15
    帕多看到国际法没有能够
  • 7:15 - 7:18
    处理全球共享资源管理的工具,
  • 7:18 - 7:20
    例如公海。
  • 7:21 - 7:26
    他也认为这是提倡各国之间
    和平共享的好机会。
  • 7:26 - 7:31
    在 1967 年,帕多在联合国
    发表了著名的演讲,
  • 7:31 - 7:33
    并提出了这个想法:
  • 7:33 - 7:39
    海洋与其资源是
    “人类共同继承的遗产”。
  • 7:39 - 7:43
    这句话最后成为了
    《海洋法公约》的一部分,
  • 7:43 - 7:46
    而该公约或许是今天地球现存
  • 7:46 - 7:48
    最复杂的共有财管理制度。
  • 7:48 - 7:51
    它被视为一个分水岭,
  • 7:51 - 7:53
    一部为海洋所设立的宪法。
  • 7:54 - 7:57
    但是该条约的语言有诸多争议,
  • 7:57 - 8:00
    导致它花了十二年
    才获得足够国家签署,
  • 8:00 - 8:02
    得以产生法律效力,
  • 8:02 - 8:05
    虽然至今有些国家仍拒绝签署。
  • 8:06 - 8:10
    反对的声音所针对的
    并不是“分享”本身,
  • 8:10 - 8:12
    而是反对分享的义务。
  • 8:13 - 8:18
    这些国家认为,
    平等原则会损害其自治权
  • 8:18 - 8:21
    与国家主权,
  • 8:21 - 8:26
    而国际法正是由自治权
    与国家主权所支撑的。
  • 8:27 - 8:29
    从很多方面来说,
  • 8:29 - 8:32
    这则共同遗产原则的故事
  • 8:32 - 8:33
    都是以悲剧收场。
  • 8:34 - 8:37
    但是其影响力非常深远,
    因为它清楚地说明,
  • 8:37 - 8:42
    现今的世界秩序会如何反制、防止
  • 8:42 - 8:45
    并对抗任何结构改革的企图。
  • 8:47 - 8:49
    但是,重点来了:
  • 8:49 - 8:53
    《外太空条约》已经实现了
    这些结构性的改革。
  • 8:54 - 8:55
    在冷战时期
    形势最严峻的那段时间,
  • 8:55 - 8:58
    美国与苏联
  • 8:58 - 9:00
    因害怕对方会率先登陆月球
  • 9:00 - 9:04
    而签署了一项魔鬼交易,相当于
    太空领域的西伐利亚合约。
  • 9:05 - 9:09
    通过允许自由进出,
    但防止领土占据,
  • 9:09 - 9:13
    我们需要重新设计
    最基本的体制,
  • 9:13 - 9:15
    或许,与此同时,
  • 9:15 - 9:18
    我们能够学到可以应用
    在地球上的新事物。
  • 9:19 - 9:23
    虽然有时候月球看起来有点遥远,
  • 9:23 - 9:25
    但我们现在如何回答
    这些基础的问题,
  • 9:25 - 9:28
    将会为以下问题树立先例:
    谁能握有决定权?
  • 9:29 - 9:30
    以及,什么算是共识?
  • 9:31 - 9:34
    而这是关于社会技术的问题,
  • 9:34 - 9:36
    与火箭和硬件无关。
  • 9:37 - 9:41
    事实上,关于这些问题的
    对话才刚刚开始。
  • 9:41 - 9:45
    航天领域正在讨论基础的共同协议,
  • 9:45 - 9:49
    像是:我们如何将月球区域
    指定为文化遗产?
  • 9:49 - 9:52
    当传统的外部权威不适用时,
  • 9:52 - 9:54
    我们如何获得
  • 9:54 - 9:56
    在某处登陆的许可?
  • 9:56 - 9:59
    如果指示其他人去哪里是违规的,
  • 9:59 - 10:02
    我们该如何要求他们配合呢?
  • 10:03 - 10:06
    还有,我们如何管理稀缺资源的取得,
  • 10:06 - 10:09
    例如水、矿物,
  • 10:09 - 10:12
    甚至是永昼峰——
  • 10:12 - 10:15
    即位于适当的纬度,
  • 10:15 - 10:17
    几乎一直受到阳光照射的陨石坑——
  • 10:17 - 10:19
    以及阳光的能量呢?
  • 10:19 - 10:23
    有些人会因月球上缺乏规则
  • 10:23 - 10:25
    而感到恐惧,
  • 10:25 - 10:29
    其中确实也存在令人恐惧的成分。
  • 10:30 - 10:32
    如果月球上没有任何规则,
  • 10:32 - 10:36
    那我们不就会陷入
    “先到先得”的状况吗?
  • 10:36 - 10:38
    这是有可能的,
  • 10:38 - 10:41
    若此刻我们
    对这些问题置之不理——
  • 10:41 - 10:46
    除非我们愿意大胆一点,
    并愿意面对挑战。
  • 10:47 - 10:50
    就像我们在自治的社群中
    所学习到的那样,
  • 10:50 - 10:54
    创造新事物比废除旧的
    要来得更容易。
  • 10:55 - 10:57
    还有别处比月球
  • 10:57 - 11:01
    有更好的独立环境,
    具备我们所需的设计限制,
  • 11:01 - 11:05
    供我们建立全球规模的新制度原型,
  • 11:05 - 11:08
    来解决我们在地球上的大难题吗?
  • 11:09 - 11:11
    回到 1999 年,
  • 11:11 - 11:15
    联合国培育了一群
    热衷于研究太空的年轻人,
  • 11:15 - 11:17
    让我们的梦想更远大——
  • 11:17 - 11:20
    如果我们愿意的话,
    甚至能对各国产生影响力。
  • 11:21 - 11:24
    今天,我们已经为下一步做好准备:
  • 11:24 - 11:28
    展望一个超越领土与国界的未来。
  • 11:29 - 11:30
    感谢聆听。
Title:
在月球上建立文明——及其对地球生活的意义
Speaker:
洁西‧凯特‧辛格勒
Description:

太空政策研究学者洁西‧凯特‧辛德勒(Jessy Kate Schingler)认为:我们实际上能想象得到,十年后的人类会开始在月球上工作、生活──而我们以何种方式去做,是很重要的。在这席引人入胜的演说,她讨论到当我们考虑在外太空建立文明时会浮现的关键问题──像是治理、财产权与资源管理──并说明月球可以做为模板,帮助我们了解如何解决在地球上遇到的大难题。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Talks
Duration:
11:43

Chinese, Simplified subtitles

Revisions Compare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