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覺的科學
-
0:07 - 0:10你聽見海浪溫柔拍打的聲音,
-
0:10 - 0:12聽見遠方的海鷗叫。
-
0:12 - 0:16但接著,惱人的聲音打斷了寧靜,
-
0:16 - 0:19這聲音越來越近,越來越近。
-
0:19 - 0:22直到……狠狠一打!
-
0:22 - 0:27你迅速了結進攻的蚊子,
再度恢復平靜。 -
0:27 - 0:32你是如何遠遠就偵測到那噪音的?
又如何準確找到噪音來源? -
0:32 - 0:35你能辨識聲音並找出它們的所在
-
0:35 - 0:39可能要感謝聽覺系統。
-
0:39 - 0:43這系統主要由兩部分構成:
耳朵和大腦。 -
0:43 - 0:47耳朵的工作是要把聲能
轉變成神經訊號; -
0:47 - 0:52大腦的工作是要接收
和處理那些訊號所含的資訊。 -
0:52 - 0:54為了要了解這系統如何運作,
-
0:54 - 0:58我們跟聲音進入耳朵的旅程走一回。
-
0:58 - 1:00聲音的來源會創造出震動,
-
1:00 - 1:03以壓力波的形式透過粒子在空中、
-
1:03 - 1:04水中,
-
1:04 - 1:06或固體中傳遞。
-
1:06 - 1:08但我們的內耳,也就是耳蝸,
-
1:08 - 1:12其實充滿了像鹽水一樣的液體。
-
1:12 - 1:16所以,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
是如何轉換那些聲波, -
1:16 - 1:18不論它們來自何處,
-
1:18 - 1:20都要能轉為液體中的波。
-
1:20 - 1:24解決方案就是鼓膜,也就是耳膜,
-
1:24 - 1:27以及中耳的小骨頭。
-
1:27 - 1:30它們將鼓膜的大震動轉換為壓力波,
-
1:30 - 1:34傳入耳蝸的液體中。
-
1:34 - 1:36當聲音進入耳道時,
-
1:36 - 1:40它會撞擊到鼓膜,使之震動,
就像鼓的鼓皮一樣。 -
1:40 - 1:44震動的鼓膜會猛力推動
一塊骨頭,稱為錘骨, -
1:44 - 1:49它會撞擊到砧骨,
動到第三塊骨頭,叫做鐙骨。 -
1:49 - 1:53它的活動就會推動
耳蝸長室當中的液體。 -
1:53 - 1:54一旦這些都完成了,
-
1:54 - 1:59聲音震動就被轉換為液體的震動,
-
1:59 - 2:03之後它們就像波一般,
從耳蝸的一端傳導到另一端。 -
2:03 - 2:08有片和耳蝸一樣長的表面,
叫做基底膜, -
2:08 - 2:12它的上面排滿了毛細胞,
毛細胞有專門的組成成分, -
2:12 - 2:14叫做纖毛,
-
2:14 - 2:18纖毛會隨著耳蝸液體
和基底膜的震動而動。 -
2:18 - 2:22震動會觸發訊號,通過毛細胞傳輸,
-
2:22 - 2:24傳到聽覺神經,
-
2:24 - 2:28進而傳到大腦,
大腦將它轉譯為特定的聲音。 -
2:28 - 2:32當一個聲音讓基底膜震動時,
-
2:32 - 2:34並非所有的毛細胞都會跟著動,
-
2:34 - 2:39只有被選中的毛細胞才會動,
根據聲音的頻率來選。 -
2:39 - 2:42這就涉及了非常精良的工程。
-
2:42 - 2:45基底膜的一端是硬的,
-
2:45 - 2:51只有在遇到短波長、
高頻率的聲音時才會震動。 -
2:51 - 2:53另一端比較有彈性,
-
2:53 - 2:58遇到較長的波長
和低頻率的聲音時才會震動。 -
2:58 - 3:00所以,海鷗和蚊子造成的噪音,
-
3:00 - 3:04會導致基底膜上
不同的位置產生震動, -
3:04 - 3:07就像按下鋼琴上不同的琴鍵一樣。
-
3:07 - 3:09但還不只如此而已。
-
3:09 - 3:13大腦還有另一項重要的工作要完成:
-
3:13 - 3:16找出聲音是從何而來。
-
3:16 - 3:20為了這個目的,它會比較
來自兩隻耳朵的聲音, -
3:20 - 3:22來判定聲音源頭在空間中的所在。
-
3:22 - 3:27來自你正前方的聲音
會同時抵達你的兩耳。 -
3:27 - 3:31兩耳聽到的強度也會一樣。
-
3:31 - 3:34然而,來自單邊的低頻聲音,
-
3:34 - 3:39抵達較近的耳朵和較遠的耳朵之間
會有幾微秒的時間差。 -
3:39 - 3:43高頻的聲音,用近的耳朵
聽起來會比較強, -
3:43 - 3:46因為你的頭會擋住它們,
使之無法接觸較遠的耳朵。 -
3:46 - 3:50這一股一股的資訊
會到達腦幹中的特殊部位, -
3:50 - 3:54這些部位會分析兩耳
聽到的時間差和強度差。 -
3:54 - 3:59它們會把分析結果送到聽覺皮質區。
-
3:59 - 4:02現在,大腦有了所有需要的資訊:
-
4:02 - 4:05活動的模式說明聲音是什麼,
-
4:05 - 4:08還有關於在空間中所在位置的資訊。
-
4:08 - 4:11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正常的聽覺。
-
4:11 - 4:15聽力損失是世界上
排名第三的常見慢性疾病。 -
4:15 - 4:19暴露在大聲的噪音或某些藥物中,
都可能殺死毛細胞, -
4:19 - 4:23讓訊號無法從耳朵傳到大腦。
-
4:23 - 4:28像骨質硬化這類的疾病,
會讓耳朵中的小骨頭僵固, -
4:28 - 4:30它們就無法再震動。
-
4:30 - 4:31至於耳鳴,
-
4:31 - 4:33大腦會做出很奇怪的事
-
4:33 - 4:36在沒有聲音的時候,
讓我們認為有聲音存在。 -
4:37 - 4:38但在運作良好時,
-
4:38 - 4:41我們的聽覺是個很了不起、
很精緻的系統。 -
4:41 - 4:45我們的耳朵內部
有很精確的生物機械裝置, -
4:45 - 4:48會把我們周邊空氣中的震動雜音轉換
-
4:48 - 4:52成為精準的電脈衝,
-
4:52 - 4:56因此能區別出拍手、水龍頭滴水、
嘆氣,和蒼蠅的聲音。
- Title:
- 聽覺的科學
- Speaker:
- 道格拉斯 L. 奧利佛
- Description:
-
你能辨識出聲音並找出它們的位置,可能要感謝聽覺系統。這個系統主要由兩部分構成:耳朵和大腦。耳朵把聲能轉變成神經訊號,大腦則接收和處理那些訊號所含的資訊。道格拉斯 L. 奧利佛帶我們走一趟聲音進入耳朵之旅,了解聽覺如何運作。
完整課程:https://ed.ted.com/lessons/the-science-of-hearing-douglas-l-oliver
課程:道格拉斯 L. 奧利佛
動畫:Cabong Studios - Video Language:
- English
- Team:
closed TED
- Project:
- TED-Ed
- Duration:
- 05:18
![]() |
Marssi Draw approv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The science of hearing | |
![]() |
Marssi Draw edi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The science of hearing | |
![]() |
Marssi Draw edi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The science of hearing | |
![]() |
Helen Chang accep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The science of hearing | |
![]() |
Helen Chang edi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The science of hearing | |
![]() |
Helen Chang edi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The science of hearing | |
![]() |
Lilian Chiu edi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The science of hearing | |
![]() |
Lilian Chiu edi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The science of hear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