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
互联网协定位址(IP Address)、网域名称系统(DNS)
-
嗨!我是宝拉
在微软工作的软件工程师
-
让我们来聊聊互联网是如何运作的吧!我的工作需要使用网络
-
来和其他人沟通。但回溯到1970年代的时候,还没有标准的作法
-
在Vint Cerf与Bob Khan发明了网络通信协定之后
-
才让(互联网)这样的沟通方式得以实现,这项发明为我们现在所说的
-
成为了互联网的重要基础,它将地球上数十亿的设备连接在一起。
-
你可能是使用笔电或手机透过Wi-Fi上网
-
Wi-Fi则连接到互联网服务供应商(ISP)
-
ISP则透过数十万互相连接的网络
让你与世界上数十亿的装置得以连接
-
多数人没有注意到的一点是:
-
互联网其实是一种设计哲学,互联网也是由一组协定来表现的结构体系
-
一个通信协定是由一组大家公认的规则和标准组成
-
如果所有参与者都同意使用,就能让彼此顺利的沟通
-
互联网「实际上」如何运作,反而没那么重要。
-
更重要的是:
它的设计哲学能够让互联网调整与纳入新的通信技术
-
这是因为新的通信技术只需要配合协定,
就能以某种方式使用互联网
-
各式各样的设备在互联网世界里,都拥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位址
-
这些网络位址就是一组数字,
很类似电话号码或街道地址
-
这个网络位址,在一个范围的网络内,对每个电脑或设备而言都是独一无二的
-
这就好比多数的住家或公司行号都有邮件地址。
-
你不知需认识对方,就能寄信给他,但你需要知道他的地址,以及该如何正确的书写地址
-
如此一来,这封信才能透过邮政系统送达到目的地
-
在互联网里,电脑的位址系统有类似的作用
-
这形成了最重要的通信协定之一:
互联网协定(Internet Protocol),简称:IP
-
电脑的位址也因此称为:IP位址
-
浏览网站等于是:你的电脑向另一部电脑征求信息
-
你的电脑向另一台电脑的IP位址发送信息,
同时也附带着自己的IP位址
-
所以,另一台电脑就知道要回复信息到什么地方。你也许有看过IP位址,
-
你它其实就是一连串的数字!这些数字是由「层级」所构成
-
就像住家地址有:国家、城市、街道、门牌号码那样。IP位址也可分为许多部分,
-
与所有的数位数据一样,每一个数字都是以位(bit)所表示,典型的IP位址的长度是32位
-
,每一个部分则有8位。前面的数字,通常可识别装置所在的国家或区域
-
接下来表示:子网域
最后则表示:特定装置的位址
-
这个版本的IP协定,称为IPv4
-
它是在1973年所设计,并且在80年大初期被广泛使用。
-
提供了超过40亿个独一无二的位址,
-
让装置连接到互联网。
-
但是互联网远比Vint Cerf想像的更为普遍
-
40亿个不同的位址仍然不够!我们正处于转换到更长的IP协定(IPv6)的过渡期中
-
IPv6的每一个位址的长度为128位,
可提供超过340 x 10^33个不同的位址
-
这个数量多到足够让地球上每一颗沙子都有自己的IP位址!
-
大多数的人不曾见过或关心IP网络位址
-
网域名称系统(DNS)
可让网域名称(www.example.com)与对应的IP位址,关联在一起
-
你的电脑会使用DNS查询网域名称,来取得对应的IP位址
-
IP位址则用来让你的电脑,能够连接到互联网上的目的地
-
看个例子…
-
(声音ㄧ:嗨!我想要前往www.code.org)
-
(服务器一:嗯…我不知道那个网域的IP位址,让我问一下)
-
(服务器一:嗨,有人知道code.org要怎么去吗?)
(服务器二:耶,我知道,它就是在174.129.14.120)
-
(服务器一:喔!赞,谢拉!我要把它记下来保存,以免之后我又需要它)
-
(服务器一:嘿!这是你需要的IP位址)
(声音ㄧ:好喔!谢谢拉!)
-
要如何设计一个系统能让:
数十亿个装置,都能在茫茫网站大海中,找到正确的那一个呢?
-
只有一台DNS服务器,一定无法处理所有装置的查询请求
-
解决方法是:让所有的DNS服务器以「分布式阶层」串联在一起
-
并且以区域分开,针对主要的网域(.org,.com,.net)分开负责
-
DNS起初是为了政府与教育机关而设计的开放且公开的通信协定
-
因为DNS的开放特性,它很容易受到网络攻击的影响。
-
有一种攻击称为:伪造DNS纪录(DNS spoofing)
-
这是指:骇客入侵一台DNS服务器,并且将网域名称修改对应到错误的IP位址
-
如此,攻击者就能把人们传送到「冒名顶替」的假网站
-
如果这发生在你身上,你会信以为真的使用这个假网站,让你受到更多问题的伤害。
-
互联网非常巨大,且每天都不断扩大。然而,DNS以及互联网协定都被设计可以持续扩充。
-
无论互联网会成长到多么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