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turn to Video

月球是從哪裡來的?一個新理論

  • 0:00 - 0:01
    (掌聲)
  • 0:01 - 0:03
    沒有人喜歡犯錯。
  • 0:04 - 0:07
    而我犯了個超級大錯。
  • 0:08 - 0:13
    我找出了我做錯什麼,
    後續導致了一個發現,
  • 0:13 - 0:16
    完全改變了我們對於
    地球和月球的看法。
  • 0:18 - 0:19
    我是行星科學家,
  • 0:19 - 0:23
    我最愛做的事情就是
    把行星撞在一起。
  • 0:23 - 0:24
    (笑聲)
  • 0:24 - 0:30
    在我的實驗室,我可以用
    像這樣的大砲對岩石開火。
  • 0:31 - 0:32
    (大砲開火)
  • 0:33 - 0:34
    (笑聲)
  • 0:34 - 0:37
    依我的經驗,我可以產生出
  • 0:37 - 0:40
    在行星形成時的極端條件。
  • 0:41 - 0:45
    用電腦模型,我可以
    讓行星整個相撞,
  • 0:45 - 0:46
    讓它們長大,
  • 0:47 - 0:48
    或是我也可以摧毀它們。
  • 0:48 - 0:49
    (笑聲)
  • 0:50 - 0:55
    我想要了解,如何能
    製造出地球和月球,
  • 0:55 - 0:58
    以及為什麼地球
    和其他行星如此不同。
  • 0:59 - 1:03
    關於地球和月球最初
    如何形成的主要想法是
  • 1:03 - 1:05
    所謂的「大碰撞說」。
  • 1:06 - 1:09
    這個理論是火星大小的天體
    撞擊了年輕的地球,
  • 1:09 - 1:15
    而月球是從該行星的盤狀分佈
    碎片殘駭所形成。
  • 1:16 - 1:19
    這個理論能解釋許多月球的狀況,
  • 1:19 - 1:21
    但它有個巨大的瑕疵:
  • 1:22 - 1:27
    它預測,月球的主要成分
    是那個火星大小的行星,
  • 1:27 - 1:30
    所以地球和月球是用
    不同的材料生成的。
  • 1:31 - 1:32
    但,我們看到的並非如此。
  • 1:33 - 1:37
    地球和月球其實像是同卵雙胞胎。
  • 1:38 - 1:43
    行星的基因碼是寫在
    元素的同位素中。
  • 1:43 - 1:45
    地球和月球有相同的同位素。
  • 1:46 - 1:50
    那就表示,地球和月球
    是用同樣的材料生成的。
  • 1:51 - 1:55
    地球和月球是雙胞胎,
    這是很奇怪的事。
  • 1:55 - 1:58
    所有的行星都是由
    不同的材料生成的,
  • 1:58 - 2:00
    所以它們都有不同的同位素,
  • 2:00 - 2:02
    它們都有自己的基因碼。
  • 2:03 - 2:07
    沒有任何其他行星體
    有相同的基因關係。
  • 2:08 - 2:10
    只有地球和月球是雙胞胎。
  • 2:12 - 2:14
    當我開始研究月球的起源時,
  • 2:14 - 2:18
    有些科學家想要推翻
    整個大碰撞說。
  • 2:18 - 2:21
    他們不認為這個理論能夠解釋
  • 2:21 - 2:24
    地球和月球之間的特殊關係。
  • 2:25 - 2:27
    我們都在試圖提出新的想法。
  • 2:28 - 2:31
    問題是,沒有其他更好的想法。
  • 2:32 - 2:35
    所有其他想法都有更大的瑕疵。
  • 2:36 - 2:40
    所以,我們在試圖拯救大碰撞說。
  • 2:41 - 2:44
    我的團隊中有一位
    年輕的科學家建議,
  • 2:44 - 2:48
    我們可以試著改變
    大碰撞說的自轉。
  • 2:48 - 2:52
    也許讓地球自轉速度更快,
    就能混合更多材料,
  • 2:52 - 2:54
    並能解釋月球的形成。
  • 2:55 - 2:57
    撞擊地球的火星大小行星
    已經被選定,
  • 2:57 - 2:59
    因為它可以形成月球,
  • 2:59 - 3:02
    並形成地球白天時間的長度。
  • 3:03 - 3:05
    大家真的很喜歡模型的這個部分。
  • 3:06 - 3:10
    但,如果地球的白天時間長度
    是由其他因素決定的呢?
  • 3:10 - 3:15
    那麼,就會有更多大碰撞
    都有可能形成月球。
  • 3:16 - 3:19
    我很好奇可能發生的狀況,
  • 3:19 - 3:23
    所以我試著模擬
    自轉更快速的大碰撞,
  • 3:24 - 3:26
    我發現,的確有可能
  • 3:26 - 3:30
    用這個行星的材料組合
    來生成一個盤。
  • 3:31 - 3:33
    我們相當興奮。
  • 3:33 - 3:36
    也許這種方式就能解釋月球。
  • 3:37 - 3:42
    問題是,我們也發現,
    這實在不太可能發生。
  • 3:42 - 3:45
    通常,生成的盤
    都和這個星球不同,
  • 3:45 - 3:48
    看起來,若要用這種方式
    生成我們的月球,
  • 3:48 - 3:51
    那會是天文學上的巧合,
  • 3:52 - 3:55
    大家很難接受
  • 3:55 - 3:59
    月球和地球的特殊關聯只是個意外。
  • 4:01 - 4:04
    大碰撞理論仍然在困境中,
  • 4:05 - 4:08
    我們仍然在試圖想出
    月球是怎麼生成的。
  • 4:10 - 4:14
    接著,有一天,我發現了我的錯誤。
  • 4:15 - 4:20
    我和我的學生在看
    快速自轉大碰撞的資料。
  • 4:20 - 4:23
    那天,我們其實
    並沒有在想月球的問題,
  • 4:23 - 4:25
    我們是在看那個行星。
  • 4:25 - 4:28
    因為撞擊的能量,
    那個星球變得超級熱,
  • 4:28 - 4:30
    且有部分已經蒸發。
  • 4:31 - 4:33
    但那資料看起來並不像個行星。
  • 4:34 - 4:35
    它看起來相當奇怪。
  • 4:35 - 4:38
    這個行星和盤有著奇怪的連結。
  • 4:39 - 4:42
    我有種超興奮的感覺,
  • 4:42 - 4:46
    當有非常不對勁的狀況時,
    可能會有很有趣的發現。
  • 4:48 - 4:49
    在我所有的計算中,
  • 4:49 - 4:53
    我都假設有一個行星,
    它周圍有一個分開的盤。
  • 4:53 - 4:55
    我們測試碰撞是否能夠
    生成月球的方式,
  • 4:55 - 4:57
    就是計算那個盤中有什麼。
  • 4:59 - 5:01
    但,看起來不再是那麼簡單了。
  • 5:04 - 5:07
    我們犯的錯
  • 5:07 - 5:11
    是認為行星看起來
    一定會是行星的樣子。
  • 5:12 - 5:15
    那天,我知道
  • 5:15 - 5:19
    大碰撞產生出來的是全新的東西。
  • 5:21 - 5:23
    我有過靈光一現的時刻。
  • 5:24 - 5:26
    這個時刻並非其中之一。(笑聲)
  • 5:26 - 5:29
    我真的不知道到底怎麼回事。
  • 5:30 - 5:32
    我前面有著這個奇怪的新物體,
  • 5:32 - 5:35
    面對著要試圖搞懂它的挑戰。
  • 5:36 - 5:39
    當你面對未知時,該怎麼做?
  • 5:40 - 5:42
    到底要如何開始?
  • 5:43 - 5:45
    我們質疑一切:
  • 5:45 - 5:47
    什麼是行星?
  • 5:47 - 5:49
    何時行星不再算是行星?
  • 5:49 - 5:52
    我們開始玩新的想法。
  • 5:53 - 5:55
    我們得要擺脫過去的思考方式,
  • 5:55 - 5:59
    透過「玩」,我可以
    丟掉所有的資料、
  • 5:59 - 6:01
    真實世界中的所有規則,
  • 6:01 - 6:03
    解放我的大腦,讓它去探索。
  • 6:05 - 6:07
    我製造了一個心智空間,
  • 6:08 - 6:10
    在那裡,我可以嘗試
    無法無天的想法,
  • 6:11 - 6:15
    接著把這些想法
    帶回真實世界做測試,
  • 6:15 - 6:17
    我能學習。
  • 6:19 - 6:22
    透過「玩」,我們學了好多。
  • 6:23 - 6:26
    我把我的實驗室實驗
    和電腦模型結合,
  • 6:26 - 6:29
    發現在大部分大碰撞之後,
  • 6:29 - 6:31
    地球都非常熱,熱到沒有表面。
  • 6:31 - 6:35
    只有一層很深層的氣體,
    越深的地方密度越高。
  • 6:35 - 6:37
    地球本來可能像木星一樣。
  • 6:37 - 6:39
    沒有立足之地。
  • 6:40 - 6:43
    那只是問題的一部分。
  • 6:43 - 6:46
    我想要了解整個問題。
  • 6:46 - 6:49
    我無法放手這個挑戰,我想要想通
  • 6:49 - 6:52
    在大碰撞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 6:53 - 6:54
    花了近兩年時間,
  • 6:55 - 6:57
    不斷把舊想法丟棄,
  • 6:58 - 6:59
    建立新想法,
  • 7:00 - 7:02
    我們才了解了那些資料,
  • 7:03 - 7:05
    搞懂那對月球的意涵是什麼。
  • 7:06 - 7:10
    我發現了一種新的天文物體。
  • 7:11 - 7:13
    它不是行星。
  • 7:13 - 7:15
    它是由行星生成的。
  • 7:16 - 7:18
    行星是一個天體,它自己的重力
  • 7:18 - 7:21
    強到可以讓它形成圓形的形狀。
  • 7:21 - 7:23
    它會形成一個整體一起自轉。
  • 7:23 - 7:26
    若讓它更熱,自轉更快,
  • 7:26 - 7:30
    赤道就會越來越大,
    直到達到臨界點。
  • 7:31 - 7:32
    若超過了臨界點,
  • 7:32 - 7:36
    赤道的材料會散佈成盤狀。
  • 7:37 - 7:40
    現在,它就打破了
    所有身為行星的規則。
  • 7:40 - 7:43
    它不再能整體一起自轉了。
  • 7:43 - 7:45
    隨著它越長越大,
    它的形狀不斷改變;
  • 7:45 - 7:47
    這個行星變成了某種新東西。
  • 7:49 - 7:52
    我們把這項發現命名為:
  • 7:53 - 7:54
    索內斯蒂亞(synestia)。
  • 7:54 - 7:57
    我們採用的是女神
    Hestia 的名字,
  • 7:57 - 7:59
    掌管爐灶和家庭的希臘女神,
  • 7:59 - 8:01
    因為我們認為地球
    變成了這樣的角色。
  • 8:01 - 8:06
    字首 syn 意思是「全部一起」,
    強調所有材料之間的連結。
  • 8:07 - 8:11
    當高熱與自轉速度將一個行星
    推過了圓球形的極限時,
  • 8:11 - 8:14
    它就變成了索內斯蒂亞。
  • 8:16 - 8:18
    你們想要看看索內斯蒂亞嗎?
  • 8:18 - 8:20
    (歡呼)
  • 8:22 - 8:25
    這裡透過視覺呈現出來的
    是我的其中一項模擬,
  • 8:26 - 8:28
    年輕的地球已經因為
    先前的大碰撞而在快速自轉,
  • 8:30 - 8:33
    它的形狀變形了,但仍然
    可以認出這是我們的星球,
  • 8:34 - 8:36
    因為它的表面有水。
  • 8:37 - 8:39
    碰撞的能量讓蒸發了地表、
  • 8:40 - 8:42
    水、大氣,
  • 8:43 - 8:45
    只花了幾個小時的時間
    就把所有的氣體混合在一起。
  • 8:47 - 8:50
    我們發現,許多大碰撞
    會產生索內斯蒂亞,
  • 8:52 - 8:54
    但這些燃燒、明亮的物體
    沒有很長的生命。
  • 8:55 - 8:57
    它們會冷卻、縮小,轉變回行星。
  • 8:59 - 9:01
    當像地球這種岩石行星在成長時,
  • 9:03 - 9:05
    可能會有一次或數次
    轉變為索內斯蒂亞。
  • 9:07 - 9:13
    索內斯蒂亞讓我們有了一個新方法
    可以解決月球起源的問題。
  • 9:15 - 9:16
    我們提出,
  • 9:16 - 9:22
    月球是在一個大型、
    蒸汽的索內斯蒂亞中形成的。
  • 9:22 - 9:25
    岩石蒸汽濃縮成岩漿雨,
  • 9:25 - 9:28
    月球則從岩漿雨中生成。
  • 9:29 - 9:31
    月球和地球的連結會如此特殊,
  • 9:32 - 9:34
    是因為月球在地球內部形成,
  • 9:34 - 9:36
    當時地球是個索內斯蒂亞。
  • 9:37 - 9:42
    月球有可能在這個索內斯蒂亞
    內部運行了很多年,
  • 9:42 - 9:43
    這時是看不見的。
  • 9:45 - 9:49
    當索內斯蒂亞在月球軌道
    內部冷卻並縮小時,
  • 9:49 - 9:51
    月球就顯現出來了。
  • 9:55 - 9:58
    這個索內斯蒂亞再經過
    數百年的冷卻之後,
  • 9:58 - 10:01
    就轉變成了地球。
  • 10:03 - 10:05
    在我們的新理論中,
  • 10:05 - 10:08
    大碰撞造成了一個索內斯蒂亞,
  • 10:08 - 10:11
    而這個索內斯蒂亞
    分開成了兩個新天體,
  • 10:11 - 10:16
    創造出我們的地球和月球,
    且讓它們擁有相同的同位素。
  • 10:17 - 10:21
    在宇宙各處都有
    索內斯蒂亞被創造出來。
  • 10:23 - 10:28
    我們會了解這件事,是因為
    我們在我們的想像中找到它們:
  • 10:28 - 10:33
    在我周遭的世界中,
    我還遺漏了什麼?
  • 10:33 - 10:37
    有什麼是被我自己的假設
    給遮蔽了,讓我無法看見?
  • 10:39 - 10:42
    下次當你抬頭看月亮時,
  • 10:42 - 10:43
    別忘了:
  • 10:43 - 10:45
    你認為你知道的事,
  • 10:46 - 10:51
    也許會是發現驚人新事物的機會。
  • 10:53 - 10:58
    (掌聲)
Title:
月球是從哪裡來的?一個新理論
Speaker:
莎菈 T. 史都華
Description:

地球和月球就像是一模一樣的雙胞胎,成份是完全相同的材料——這是非常奇怪的現象,因為就我們所知,沒有任何其他天體會有這種化學關係。這麼特別的連結,是怎麼產生的?行星科學家及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莎菈 T. 史都華在尋找答案時,發現了一種新的天體——索內斯蒂亞——以及解決月球起源之謎的新方法。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Talks
Duration:
11:10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