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Video

我为何与机器人共同作画

  • 0:01 - 0:04
    在座的各位在日常生活中
    都会使用科技,
  • 0:04 - 0:07
    许多人依赖科技来
    进行他们的工作。
  • 0:07 - 0:11
    有一段时间,我认为机器和科技
  • 0:11 - 0:16
    只是让我的工作更高效、高产的
    完美工具。
  • 0:16 - 0:20
    但随着自动化技术
    在各行各业的崛起,
  • 0:20 - 0:21
    让我不禁试想:
  • 0:21 - 0:23
    如果机器能够完成
  • 0:23 - 0:25
    原本由人类做的工作,
  • 0:25 - 0:27
    那我们人类之手又能做些什么呢?
  • 0:28 - 0:32
    对完美,精确和自动化的追求
  • 0:32 - 0:34
    是如何影响我的创造力?
  • 0:35 - 0:39
    作为艺术家和研究者,
    我研究人工智能和机器人,
  • 0:39 - 0:42
    以此来开发人类创造的新途径。
  • 0:42 - 0:43
    过去几年里,
  • 0:43 - 0:48
    我运用机器,数据
    和新兴科技进行创作。
  • 0:48 - 0:50
    其中一部分永恒的魅力
  • 0:50 - 0:53
    在于人与技术间奇妙的动态,
  • 0:53 - 0:55
    还有其中不可避免的混乱。
  • 0:55 - 1:00
    我借此来探索人工智能与我们的界限,
  • 1:00 - 1:02
    以及探索发展
  • 1:02 - 1:05
    未来感官融合的可能。
  • 1:06 - 1:09
    我想这是哲学与技术的交汇点。
  • 1:09 - 1:11
    这项工作教会了我一些事。
  • 1:12 - 1:14
    它教会我拥抱不完美
  • 1:14 - 1:17
    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我。
  • 1:17 - 1:20
    它教会我探索艺术
  • 1:20 - 1:23
    能够更好的构建科技,
    从而塑造自我。
  • 1:23 - 1:26
    它教会我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
  • 1:26 - 1:30
    结合到传统的创作中——
    以我创作的视觉艺术为例——
  • 1:30 - 1:32
    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理解
  • 1:32 - 1:35
    何为人类,何为机器。
  • 1:36 - 1:38
    它让我意识到
  • 1:38 - 1:40
    在我们进步的路上,
  • 1:40 - 1:42
    合作是创造人与机器共存空间的关键。
  • 1:42 - 1:45
    这一切都始于
    一个简单的机器实验,
  • 1:45 - 1:48
    实验机器叫“绘图机器:初代”
    (Drawing Operations Unit: Generation 1)。
  • 1:48 - 1:51
    我把它简称为道格(D.O.U.G.),
  • 1:51 - 1:52
    在我建造道格之前,
  • 1:52 - 1:55
    我对造机器人一无所知,
  • 1:55 - 1:58
    我参考了一些开源的机器臂设计,
  • 1:58 - 2:01
    编成了一个系统来实现匹配手势,
  • 2:02 - 2:03
    并实时模仿它们。
  • 2:03 - 2:05
    前提很简单:
  • 2:05 - 2:07
    我画,而它会学我。
  • 2:07 - 2:10
    我画一条线,
    它也会跟着我画一条线。
  • 2:10 - 2:14
    回到 2015 年,那是我们第一次
  • 2:14 - 2:17
    在纽约的一小群观众前作画。
  • 2:17 - 2:19
    整个过程非常冷清——
  • 2:19 - 2:23
    没有灯光,没有音效,
    也没有什么悬念。
  • 2:23 - 2:27
    只有手掌冒出的冷汗
    和机器臂不断升高的温度。
  • 2:27 - 2:29
    (笑声)显然,
    这不是我们想要的效果。
  • 2:30 - 2:33
    但有趣的事发生了,
    完全出乎意料。
  • 2:33 - 2:38
    初代的道格并没有
    完美地模仿我画的线条,
  • 2:38 - 2:40
    在计算器模拟中显示
  • 2:40 - 2:42
    它的模仿事精确完美的,
  • 2:42 - 2:44
    但到了现实中,却并非如此。
  • 2:44 - 2:47
    它会滑动,会卡顿,会晃动,
  • 2:47 - 2:49
    于是我不得不附和它的线条。
  • 2:50 - 2:51
    它的状态不完美,
  • 2:51 - 2:55
    而这些失误让作品更加有趣,
  • 2:55 - 2:57
    机器在模仿我的线条,
    但是并不完美,
  • 2:57 - 2:59
    于是变成我在附和机器。
  • 2:59 - 3:01
    我们不断地实时熟悉彼此。
  • 3:01 - 3:03
    看到这些,教会了我一些事,
  • 3:03 - 3:08
    我们的失误,实际上
    让我们的作品更加有趣,
  • 3:09 - 3:13
    我从机器的不完美中意识到,
  • 3:13 - 3:17
    我们的不完美成就了这互动之美。
  • 3:18 - 3:21
    而我很兴奋,因为它让我意识到
  • 3:21 - 3:24
    或许人类和机器系统的美妙之一
  • 3:24 - 3:27
    正是他们共同的、固有的不完美。
  • 3:27 - 3:29
    对于第二代的道格,
  • 3:29 - 3:31
    我知道我要探索这个想法,
  • 3:31 - 3:36
    我并非打算通过放大机器臂的失误,
  • 3:36 - 3:39
    而是想要设计一个系统
    能够以出其不意的方式
  • 3:39 - 3:41
    回应我的画作。
  • 3:41 - 3:44
    所以,我运用一个视觉算法
    来提取我几十年来的
  • 3:44 - 3:47
    数字和实体绘图中的视觉样本信息,
  • 3:47 - 3:50
    以此我训练了一个神经网络
  • 3:50 - 3:52
    优化机器的循环模式,
  • 3:52 - 3:56
    视觉样本由经专门的
    软件处理导入机器。
  • 3:56 - 4:00
    于是我煞费苦心地
    收集我的所有的画作——
  • 4:00 - 4:05
    成品,半成品,随手简笔画——
  • 4:05 - 4:07
    把它们标记给人工智能系统。
  • 4:07 - 4:10
    作为一位艺术家,
    我作画超过了 20 年,
  • 4:10 - 4:12
    所以收集这些画作花了好多个月,
  • 4:12 - 4:14
    这是个大工程。
  • 4:14 - 4:16
    说到训练人工智能:
  • 4:16 - 4:19
    这其实大费功夫。
  • 4:19 - 4:21
    幕后的工作很多很多,
  • 4:21 - 4:24
    但在其中,我对人工智能的构造
  • 4:24 - 4:27
    更深入了解了一些。
  • 4:27 - 4:30
    我意识到它不仅是
    神经网络的
  • 4:30 - 4:32
    模型和分屏器。
  • 4:32 - 4:35
    它是一个可延展的、可塑的系统,
  • 4:35 - 4:38
    人类的手始终参与其中。
  • 4:38 - 4:42
    它不再是我们认为的
    无所不能的人工智能。
  • 4:42 - 4:45
    所以,我收集画作以训练神经网络,
  • 4:45 - 4:49
    而且我们意识到
    前所未有的事情发生了,
  • 4:49 - 4:53
    我对机器人道格
    在实时交互创作中,
  • 4:53 - 4:56
    对我过去人生几十年的作品做出回应。
  • 4:56 - 5:00
    数据源于我个人,
    但结果却很有力。
  • 5:00 - 5:01
    我感到非常兴奋,
  • 5:01 - 5:06
    因为我开始想或许机器不该只是工具,
  • 5:06 - 5:09
    它还可以是非人的合作者。
  • 5:10 - 5:11
    再进一步想,
  • 5:11 - 5:14
    也许未来的人类创作
  • 5:14 - 5:15
    不在于作品本身,
  • 5:15 - 5:19
    而在于对艺术诞生新方式的探索。
  • 5:19 - 5:21
    所以,如果道格初代是肌肉,
  • 5:21 - 5:23
    那么道格二代就是大脑,
  • 5:23 - 5:26
    然后我想道格三代就是家人。
  • 5:26 - 5:31
    我知道我想要将对
    人类和非人类合作的想法放大。
  • 5:31 - 5:33
    于是再过去的几个月里,
  • 5:33 - 5:36
    我和团队造出了 20 个定制的机器人
  • 5:36 - 5:38
    与我集体创作。
  • 5:38 - 5:39
    它们像团队一样工作,
  • 5:39 - 5:42
    我们共同与整个纽约市携手合作,
  • 5:42 - 5:45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员李飞飞
    激发了我对灵感,
  • 5:45 - 5:48
    她说,"若像教机器如何思考,
  • 5:48 - 5:50
    先要教它们如何看见。"
  • 5:50 - 5:52
    这让我想起了过去
    十年的纽约生活,
  • 5:52 - 5:56
    城市上空的监控摄像头监视着我,
  • 5:56 - 5:58
    如果我用它们来训练
  • 5:58 - 6:01
    我的机器人的视觉,
    那会非常有趣。
  • 6:01 - 6:03
    所以在这个项目中,
  • 6:03 - 6:05
    我思考机器对我们的凝视,
  • 6:05 - 6:08
    于是我开始将视觉看成多元化的,
  • 6:08 - 6:10
    视作来自某处的视点。
  • 6:10 - 6:12
    我们收集视频,
  • 6:12 - 6:15
    从网络上公共摄像头的影片
  • 6:15 - 6:17
    到行人在路上走的片段,
  • 6:17 - 6:19
    道路上的汽车和出租,
  • 6:19 - 6:20
    城市中各种车水马龙的片段。
  • 6:21 - 6:24
    基于一种“光流技术”,
  • 6:24 - 6:26
    我们训练了一种视觉算法,
  • 6:26 - 6:28
    来分析收集到的人流密度,
  • 6:28 - 6:32
    城市流动的方向,
    速度状态以及居住方式。
  • 6:32 - 6:36
    我们的系统从海量的
    位置数据中提取这些信息,
  • 6:36 - 6:40
    我们的机器人依靠这些信息来作画,
  • 6:40 - 6:42
    与之前的一对一合作不同,
  • 6:42 - 6:45
    我们实现了多对多的合作。
  • 6:45 - 6:49
    通过结合城市中人类与机器的视角,
  • 6:49 - 6:52
    我们重构了一个景观绘图可能的样子。
  • 6:52 - 6:54
    在我和道格所有的实验中,
  • 6:54 - 6:57
    没有哪两次的呈现是相同的,
  • 6:57 - 6:58
    而且通过合作,
  • 6:58 - 7:01
    我们创作了我们
    无法独自实现的事情,
  • 7:01 - 7:04
    我们共同探索了创造力的边界,
  • 7:04 - 7:07
    人类和非人类并肩工作。
  • 7:08 - 7:10
    我想这才是开始,
  • 7:11 - 7:13
    今年,我创办了 Scilicet,
  • 7:13 - 7:17
    这个新实验室旨在探索
    人类和非人类间的合作,
  • 7:17 - 7:21
    我们对个体,人工和生态系统
  • 7:21 - 7:24
    之间的反馈关系非常感兴趣。
  • 7:24 - 7:27
    我们将人类和机器与
  • 7:27 - 7:30
    生物特征识别和其他环境数据相结合。
  • 7:30 - 7:34
    我们邀请任何对未来的作品、系统
  • 7:34 - 7:35
    和人际间合作感兴趣的人
  • 7:35 - 7:37
    和我们共同探索。
  • 7:37 - 7:40
    我们知道不仅是科技工作者肩负使命,
  • 7:40 - 7:42
    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其中。
  • 7:42 - 7:45
    我们坚信通过教授机器
  • 7:45 - 7:47
    如何去完成人类的传统工作,
  • 7:47 - 7:50
    我们就能不断探索和创新
  • 7:50 - 7:53
    超越人类之手所能达到的可能。
  • 7:53 - 7:56
    这段旅程之一便是拥抱不完美,
  • 7:56 - 8:00
    发现人类和机器共有的缺憾,
  • 8:00 - 8:03
    才能更好的拓展我们共同的潜能。
  • 8:03 - 8:05
    今天,我仍在追寻人类和
  • 8:05 - 8:08
    非人类协作的美妙之处。
  • 8:08 - 8:11
    在未来,我不知道会怎样,
  • 8:12 - 8:14
    但是我满怀好奇去寻找答案。
  • 8:14 - 8:15
    谢谢。
  • 8:15 - 8:17
    (掌声)
Title:
我为何与机器人共同作画
Speaker:
钟愫君
Description:

当人类和机器人一起创造艺术时会发生什么?在这场令人叹为观止的演讲中,艺术家钟愫君(Sougwen Chung)展示了她如何将自己的艺术风格“传授”给一台机器——并在意外发现机器人也会犯错后,分享了他们合作的成果,她说:“人类和机器系统的美妙之一正是它们固有的、共同的不完美。 ”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Talks
Duration:
08:30

Chinese, Simplified subtitles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