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Video

如何學習與智慧型機器共事?

  • 0:01 - 0:03
    凌晨六點半,
  • 0:04 - 0:09
    克莉絲汀推著她的
    前列腺病人進入手術室。
  • 0:10 - 0:12
    她是住院醫師——
    培訓中的外科醫師。
  • 0:12 - 0:15
    學習是她的義務。
  • 0:15 - 0:19
    今天她非常希望能參與
    部分的雙側神經保留手術,
  • 0:19 - 0:23
    需要精湛的手術技巧,
    讓病人保有勃起的功能。
  • 0:24 - 0:27
    不過,這還要看主治醫師的意思,
    而他還沒有到場。
  • 0:28 - 0:30
    克莉絲汀和團隊給病人打了麻醉,
  • 0:30 - 0:34
    她在病人的下腹部開了
    第一道 8 英吋的切口。
  • 0:35 - 0:39
    當她把切口夾好,
    她請護理師打電話給主治醫師。
  • 0:40 - 0:42
    主治醫師到場,穿上手術服,
  • 0:42 - 0:48
    接著,他們的四隻手
    就大都在病人體內,
  • 0:49 - 0:52
    在主治醫師的指導下,
    由克莉絲汀操作。
  • 0:53 - 0:55
    當病人的前列腺被取出後,
  • 0:55 - 0:58
    (太好了!他讓她做了
    部分神經保留手術。)
  • 0:58 - 0:59
    主治醫師脫掉了手術服,
  • 0:59 - 1:01
    開始填寫資料。
  • 1:01 - 1:06
    而克莉絲汀在八點十五分完成了手術,
  • 1:07 - 1:09
    一位資淺的住院醫師在旁觀摩學習。
  • 1:09 - 1:12
    她讓他為病人做最後的縫合。
  • 1:13 - 1:16
    克莉絲汀感覺好極了!
  • 1:16 - 1:18
    病人應該很快就會恢復,
  • 1:18 - 1:22
    無疑地,比起做這個手術前,
    她是一位更好的外科醫師。
  • 1:22 - 1:25
    這是種極端的工作。
  • 1:25 - 1:29
    但克莉絲汀邊做邊學的方式
    和我們大多數人無異:
  • 1:30 - 1:32
    觀察專家如何操作,
  • 1:32 - 1:35
    從簡單、安全的部分開始著手,
  • 1:35 - 1:40
    然後在專家的指導和確認合格之下,
    接手風險更高、難度更大的工作。
  • 1:40 - 1:43
    我一直對這樣的學習過程感到著迷。
  • 1:43 - 1:47
    我覺得這似乎是人類
    之所以為人類的基本要素之一。
  • 1:48 - 1:53
    人們為這過程賦予不同的名字:
    學徒、訓練、師徒制、在職訓練。
  • 1:54 - 1:57
    外科稱之為
    「看一次、做一遍、教一位」,
  • 1:58 - 1:59
    但過程是一樣的,
  • 1:59 - 2:03
    這也是數千年來,
    全球在培養人才時運用的方式。
  • 2:04 - 2:09
    現在我們應用人工智慧的方式
    阻礙了這條學習路徑。
  • 2:10 - 2:13
    為了更高的生產率,
    我們犧牲了在工作中學習的機會。
  • 2:13 - 2:16
    我最初在麻省理工學院的手術
    發現了這一個現象,
  • 2:16 - 2:19
    但現在,我發現這個情況隨處可見,
  • 2:19 - 2:22
    遍佈各行各業,
    應用著各種人工智慧的技術。
  • 2:23 - 2:26
    如果我們對此不做出改變,
  • 2:26 - 2:32
    在我們學著面對人工智慧技術時,
    成千上萬的人將受挫。
  • 2:33 - 2:35
    讓我們回到外科手術作為例子,
  • 2:36 - 2:38
    時間快轉六個月,
  • 2:38 - 2:43
    同樣是凌晨六點半,克莉絲汀推著
    另一位前列腺病人進來,
  • 2:43 - 2:47
    但這一次,病人被推到機器人手術室,
  • 2:48 - 2:50
    由主治醫師主導著
    把一個有著四支手臂、
  • 2:50 - 2:52
    重一千磅的機器人,
    連接到病人身上。
  • 2:53 - 2:55
    他們都脫下了手術服,
  • 2:55 - 2:58
    來到 10 ~ 15 英尺外的控制台,
  • 2:59 - 3:03
    而克莉絲汀只能旁觀。
  • 3:04 - 3:07
    在機器人的幫助下,
    主治醫師一個人便可完成手術,
  • 3:07 - 3:09
    他基本上也這麼做,
  • 3:10 - 3:12
    他知道克莉絲汀需要練習,
  • 3:12 - 3:14
    他也希望可以讓她主導,
  • 3:14 - 3:18
    但是他同樣清楚她會比較慢,
    可能會有失誤,
  • 3:18 - 3:19
    而他的病人第一。
  • 3:20 - 3:25
    在這次手術中,克莉絲汀
    沒有任何機會接近那些神經,
  • 3:25 - 3:30
    在長達四小時的手術中,
    若她能操作十五分鐘就算幸運了。
  • 3:30 - 3:33
    她知道一旦她有失誤,
  • 3:33 - 3:37
    他只要輕敲螢幕,
    她又回到旁觀的角色,
  • 3:37 - 3:40
    感覺像個戴笨蛋高帽的
    孩子在角落裡罰站。
  • 3:42 - 3:44
    就像這八年來我所做的
    有關機器人與工作的研究,
  • 3:44 - 3:47
    我以一個重要且有爭議的問題開始:
  • 3:47 - 3:50
    我們如何學習與智慧型機器共事呢?
  • 3:51 - 3:54
    為了找出答案,
    我花了兩年半的時間
  • 3:54 - 3:59
    觀察數十位做傳統與機器人手術的
    住院醫師和外科醫師,
  • 3:59 - 4:00
    訪問他們,
  • 4:00 - 4:04
    基本上,當他們在學習的時候,
    我和他們混在一起。
  • 4:04 - 4:08
    我涵蓋了十八所美國頂尖的教學醫院,
  • 4:08 - 4:09
    故事都是相同的。
  • 4:10 - 4:12
    絕大多數的住院醫師的
    處境跟克莉斯汀一樣。
  • 4:13 - 4:15
    他們有很多「看一次」的機會,
  • 4:16 - 4:18
    但「做一遍」的機會少之又少。
  • 4:18 - 4:21
    他們沒有機會受挫,
    也沒能進一步學習。
  • 4:21 - 4:26
    這對外科醫師來說是很重要的消息,
    但我想知道這個情況擴散的程度。
  • 4:26 - 4:29
    哪些產業也在運用人工智慧時,
    阻礙了做中學呢?
  • 4:30 - 4:35
    為了找出答案,我聯繫了一群
    小而成長中的年輕研究者,
  • 4:35 - 4:38
    他們腳踏實地研究過人工智慧
  • 4:38 - 4:41
    在不同的領域的運用,
    包括:新創、警政、
  • 4:41 - 4:44
    投資銀行和線上教育。
  • 4:44 - 4:48
    像我一樣,他們花了至少一年,
    以及數百個小時
  • 4:48 - 4:54
    觀察、訪問,並經常和他們
    研究的對象肩並肩一起工作。
  • 4:54 - 4:57
    我們分享了數據,而我觀察模式。
  • 4:58 - 5:03
    不論是哪種產業、工作、人工智慧,
    故事都是相同的。
  • 5:04 - 5:08
    所有組織都非常努力地
    運用人工智慧以得到更好的成果,
  • 5:08 - 5:12
    在這過程中,他們剝奪了
    學徒習做專家工作的機會。
  • 5:12 - 5:16
    新創公司的經理人
    外包他們的客服窗口。
  • 5:16 - 5:20
    警察在沒有專家的協助下,
    學著做犯罪預測。
  • 5:21 - 5:24
    資淺的銀行家無法
    接觸到複雜的分析,
  • 5:24 - 5:28
    而教授得在沒有幫助的狀況下
    打造線上課程。
  • 5:29 - 5:32
    所有這些帶來的影響
    跟手術的情形是一樣的。
  • 5:32 - 5:36
    做中學變得越來越困難。
  • 5:37 - 5:39
    這情況不能繼續下去。
  • 5:40 - 5:41
    麥肯錫顧問公司估計:
  • 5:41 - 5:44
    大約有五~十億人在 2030 年以前,
  • 5:44 - 5:48
    必須將人工智慧應用在日常工作中。
  • 5:49 - 5:53
    我們以為當我們在做的時候,
    會有在職訓練。
  • 5:54 - 5:55
    埃森哲顧問公司最新的工作調查顯示:
  • 5:55 - 6:00
    多數人透過做中學得到工作的
    關鍵技能,而非透過正式的訓練。
  • 6:01 - 6:05
    當我們高談闊論人工智慧
    對未來的潛在衝擊,
  • 6:05 - 6:08
    此時此刻,人工智慧
    對我們最重要的影響是
  • 6:09 - 6:12
    我們應用人工智慧的方式,
    阻礙了人們邊做邊學的機會。
  • 6:12 - 6:14
    而那是我們最需要學習的時候。
  • 6:15 - 6:22
    在我們的研究對象中,
    有一小群人找到一種學習方式。
  • 6:24 - 6:27
    他們透過打破常規來學習。
  • 6:27 - 6:32
    被准許的作法不可行,
    所以他們改變了遊戲規則,
  • 6:32 - 6:34
    才得以與專家一同實際操作。
  • 6:34 - 6:39
    我看到的是,住院醫師
    在醫學院裡為了參與機器人手術,
  • 6:39 - 6:43
    犧牲了上全科醫師的課為代價,
  • 6:44 - 6:50
    他們多花了數百個小時
    使用模擬器與看手術錄影來學習。
  • 6:50 - 6:53
    那是他們本來應當
    在手術室裡學習的。
  • 6:53 - 6:55
    或許更重要的,
  • 6:55 - 7:01
    他們在有限的專家指導下,
    找到在實際的手術中練習的機會。
  • 7:02 - 7:06
    我稱之為「在陰影中學習」
    因為這違反了規則,
  • 7:06 - 7:09
    學生得要偷偷摸摸地學習。
  • 7:10 - 7:14
    大家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因為這樣的確有效。
  • 7:14 - 7:17
    但記住,這些僅是少數的明星學生。
  • 7:18 - 7:21
    顯然,這樣並不恰當,
    這不是長久之計。
  • 7:22 - 7:24
    沒有人應該冒著被開除的風險,
  • 7:24 - 7:26
    去學習他們工作必要的技巧。
  • 7:27 - 7:29
    但我們必須從這些人身上學習。
  • 7:30 - 7:33
    他們為了學習而承擔高度風險。
  • 7:33 - 7:37
    他們明白必須保護工作中
    受挫與挑戰的機會,
  • 7:37 - 7:39
    以推動他們自己去挑戰
  • 7:39 - 7:42
    比他們的能力能解決的
    更困難的問題。
  • 7:42 - 7:45
    他們也確保會有一個專家在旁,
  • 7:45 - 7:48
    提供建議跟收拾殘局,
    以防他們搞砸了。
  • 7:49 - 7:53
    讓我們設計
    在導入每項人工智慧時
  • 7:53 - 7:56
    加入學習機會及專家協助的組合。
  • 7:56 - 8:00
    這裡有個清楚的案例,
    我能在現實中找到。
  • 8:00 - 8:01
    在機器人出現之前,
  • 8:01 - 8:07
    如果你是個拆彈技術專家
    面對簡易爆炸裝置時,你得走近它。
  • 8:07 - 8:09
    一個資淺的警官在數百公尺外支援,
  • 8:10 - 8:11
    他可以觀察並協助,
  • 8:11 - 8:14
    直到你確定裝置是安全的
    並邀請他們到近距離。
  • 8:15 - 8:19
    現在你們肩並肩地坐在防彈車裡。
  • 8:19 - 8:21
    你們一同觀看機器人傳來的影片資訊。
  • 8:21 - 8:25
    資淺者控制著遠端機器人,
    而你大聲引導著作業。
  • 8:25 - 8:28
    受訓者的學習效果
    比機器人出現之前更佳。
  • 8:29 - 8:33
    我們可以按比例複製這樣的模式
    到手術、新創公司、警政、
  • 8:33 - 8:36
    投資銀行、線上教育,
    以及更多產業。
  • 8:36 - 8:39
    好消息是我們有新的工具去執行。
  • 8:40 - 8:44
    網路跟雲端代表著我們不再需要
    一對一的師徒制,
  • 8:44 - 8:49
    他們不再需要去到同一個空間
    甚至在不同的組織單位裡。
  • 8:49 - 8:52
    我們可以打造人工智慧來協助。
  • 8:53 - 8:58
    當學生困惑時教導他們,
    當專家指導學生時協助專家,
  • 8:58 - 9:01
    並以聰明的方式聯繫這兩群人。
  • 9:03 - 9:06
    有人正在開發這樣的系統,
  • 9:06 - 9:09
    但他們大多專注於正式的訓練。
  • 9:09 - 9:12
    但更深的危機是工作做中學的部分。
  • 9:12 - 9:14
    我們必須做得更好。
  • 9:14 - 9:18
    今天所面臨的挑戰促使我們要更好地
  • 9:18 - 9:23
    創造應用人工智慧無限潛能的工作,
  • 9:23 - 9:26
    同時讓我們在工作時
    也能加強我們的技能。
  • 9:26 - 9:29
    這是我從孩提時代以來
    一直有的夢想。
  • 9:29 - 9:32
    現在就是創造它的時刻。
  • 9:32 - 9:34
    謝謝大家。
  • 9:34 - 9:36
    (掌聲)
Title:
如何學習與智慧型機器共事?
Speaker:
麥特·比恩
Description:

數千年來,全球學習技能的途徑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在專家的訓練之下,我們從小而簡單的工作開始,然後進階到風險更高、更困難的工作。但現在我們應用人工智慧的方式,阻擋了這條學習的途徑——犧牲了學習機會來達到更多生產力,組織人類學家麥特·比恩這麼說。我們可以做什麼呢?比恩分享了一個願景——將翻轉現況。一個由智慧型機器輔助的對應導師制,在將人工智慧潛能的發揮到極致之際,同時也加強我們的工作技能。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Talks
Duration:
09:50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 Compare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