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Video

關於學名藥的一劑事實真相

  • 0:01 - 0:05
    2008 年,我接到一通不尋常的電話
  • 0:05 - 0:08
    是一個叫喬·葛萊登的人打來的。
  • 0:08 - 0:12
    喬説最近收到了大量患者的投訴,
  • 0:12 - 0:15
    這些患者最近剛剛轉用學名藥。
  • 0:15 - 0:18
    喬是一位訓練有素的藥物學家,
  • 0:18 - 0:20
    也是美國公共廣播電台的主播。
  • 0:21 - 0:27
    一個接一個的患者說學名藥
    帶給他們許多惱人的副作用,
  • 0:27 - 0:29
    甚至讓他們舊病復發。
  • 0:29 - 0:31
    喬相信病人們的話。
  • 0:32 - 0:36
    但當他向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FDA)報告了這些情況的時候,
  • 0:36 - 0:40
    FDA 表示:
    「那可能是心理壓力造成的。
  • 0:40 - 0:44
    病人不樂意看到他們的藥物
    和之前使用的看起來不一樣。」
  • 0:46 - 0:48
    喬並不這麼認為。
  • 0:48 - 0:51
    他希望有人能深入調查
  • 0:51 - 0:53
    這個情況。
  • 0:53 - 0:55
    正好我是個調查報導記者,
  • 0:55 - 0:56
    他給我打了電話,
  • 0:58 - 1:00
    提出一個問題,
  • 1:00 - 1:03
    一個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的問題:
  • 1:04 - 1:10
    「凱瑟琳,這些藥物到底有什麼問題?」
  • 1:13 - 1:18
    接下來的十年裡,我一直試圖
    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
  • 1:19 - 1:21
    我們的醫療系統依賴學名藥,
  • 1:21 - 1:23
    我家也是。
  • 1:24 - 1:26
    但是經過近十年的採訪,
  • 1:26 - 1:28
    和知情舉報者的會談,
  • 1:28 - 1:32
    跨越四大洲的實地考察,
  • 1:32 - 1:34
    還有上千份的機密文件——
  • 1:34 - 1:36
    來自 FDA、
  • 1:36 - 1:38
    學名藥公司
  • 1:38 - 1:40
    和法院——
  • 1:40 - 1:43
    都指向同一方向:
  • 1:45 - 1:48
    大量的學名藥生產廠
  • 1:48 - 1:51
    位於某幾個海外國家,
  • 1:51 - 1:56
    他們把不合格的藥物
  • 1:56 - 1:59
    偽裝成合法的學名藥以獲取利益。
  • 2:01 - 2:06
    他們存心公然藐視
    FDA 的規章制度和標準。
  • 2:07 - 2:11
    從本質上來講,他們就是在作假。
  • 2:12 - 2:18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把
    全世界患者的健康當作賭注,
  • 2:18 - 2:21
    甚至可能使患者喪生。
  • 2:23 - 2:26
    一間在印度的大型製藥廠就因為這個原因
  • 2:26 - 2:28
    已經關閉了。
  • 2:28 - 2:30
    我想知道
  • 2:30 - 2:33
    那間公司究竟只是個案,
  • 2:34 - 2:36
    還是冰山的一角呢?
  • 2:37 - 2:40
    我的發現令人不安,
  • 2:40 - 2:45
    任何服用學名藥的人
    都有權深切關注。
  • 2:48 - 2:50
    如果你對這一切有任何懷疑,
  • 2:51 - 2:52
    那是合理的。
  • 2:52 - 2:57
    我認為學名藥是造福
    世界公共健康的一大創新,
  • 2:57 - 3:00
    是對全球患者有利的好消息。
  • 3:01 - 3:04
    如今我們 90% 的藥物是學名藥。
  • 3:04 - 3:09
    我知道在非洲,愛滋病學名藥
    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 3:09 - 3:10
    在美國這裡,
  • 3:10 - 3:12
    美國醫療保險(Medicare)、
    聯邦醫療輔助保險(Medicaid)、
  • 3:12 - 3:14
    患者保護與平價醫療法案
    (Affordable Care Act)
  • 3:14 - 3:15
    全都依靠它們。
  • 3:15 - 3:18
    在漫天要價的藥物市場裡,
  • 3:18 - 3:21
    學名藥是不被看好的英雄。
  • 3:22 - 3:26
    然而我的假設前提
    乃是基於 FDA 的保證,
  • 3:26 - 3:30
    即正規的學名藥
  • 3:30 - 3:32
    不僅安全有效,
  • 3:32 - 3:34
    還和品牌藥等效,
  • 3:34 - 3:37
    彼此可以互換使用。
  • 3:38 - 3:40
    那確實是真的——
  • 3:41 - 3:45
    前提是製藥公司嚴格遵循規則。
  • 3:46 - 3:49
    但是在遙遠的製藥廠,
  • 3:49 - 3:54
    我發現了另一套不成文的規則。
  • 3:56 - 4:00
    我從監管體系入手,開始調查。
  • 4:01 - 4:04
    很快看到一個令我驚訝的事實:
  • 4:05 - 4:10
    FDA 並不經由檢查藥物
    來審查製藥廠的申請,
  • 4:10 - 4:14
    而是檢閱公司提供的數據。
  • 4:16 - 4:21
    正如 FDA 學名藥主管實際告訴我的:
  • 4:22 - 4:27
    「批准程序需要申請者遵循道德原則。
  • 4:28 - 4:33
    否則整個系統會崩塌。」
  • 4:34 - 4:35
    真的嗎?
  • 4:36 - 4:39
    僅靠榮譽制度?
  • 4:39 - 4:40
    (笑聲)
  • 4:42 - 4:47
    經過了九個月的調查,我發表
    第一篇關於學名藥的文章。
  • 4:47 - 4:50
    我描寫改用學名藥的患者
  • 4:50 - 4:52
    病情逆轉。
  • 4:53 - 4:54
    我引用
  • 4:54 - 4:59
    質疑學名藥是否和原廠藥
    生物性等效的醫生的證詞。
  • 4:59 - 5:04
    一個月後,我接到一通匿名電話,
  • 5:04 - 5:09
    來自自稱「四美元續藥」的人。
  • 5:10 - 5:11
    (笑聲)
  • 5:11 - 5:15
    在沃爾瑪可用四美元
    繼續按處方購藥。
  • 5:17 - 5:20
    四美元夠用來買學名藥。
  • 5:21 - 5:25
    他說,如果我真想揭露事情的真相,
  • 5:25 - 5:30
    最好造訪學名藥的生產地:
  • 5:30 - 5:32
    印度和中國。
  • 5:33 - 5:35
    「四美元續藥」 說得對,
  • 5:35 - 5:41
    百分之八十為我們製藥的藥廠——
  • 5:41 - 5:42
    原廠藥和學名藥都是——
  • 5:42 - 5:44
    都在海外,
  • 5:44 - 5:46
    大多數在中國和印度。
  • 5:47 - 5:51
    世界上任何一個製造學名藥的公司
  • 5:51 - 5:56
    如果想得到在這裡銷售藥物的許可,
  • 5:56 - 6:02
    都需要遵循一個叫做
    「良好生產規範」的規章制度。
  • 6:03 - 6:07
    我決定去仔細了解
  • 6:07 - 6:10
    如何生產符合規定的學名藥。
  • 6:11 - 6:12
    在新澤西州一個頂尖的實驗室裡,
  • 6:12 - 6:17
    我看到專業人士
    用特製儀器測試藥物,
  • 6:17 - 6:22
    用燒瓶模擬胃部的反應
    來測量藥物的溶解。
  • 6:24 - 6:27
    但有一件異乎尋常的事
    引起我的注意:
  • 6:28 - 6:32
    在這實驗室的所有設施範圍內
  • 6:32 - 6:35
    禁止使用立可白。
  • 6:36 - 6:42
    根據 FDA 的規定,
    實驗數據是質量保證的基礎。
  • 6:42 - 6:46
    在生產過程中,每一環節的
    數據都需要被收集、被保存,
  • 6:46 - 6:48
    呈交給監管者。
  • 6:49 - 6:52
    有立可白的風險很高,
  • 6:52 - 6:54
    會有篡改數據的可能。
  • 6:55 - 7:00
    很顯然,要 FDA 的
    監管制度成功實施,
  • 7:00 - 7:05
    任何一家想要獲得批准的公司
    都要遵循道德準則,
  • 7:05 - 7:08
    保證他們的數據是原始未改動過的。
  • 7:09 - 7:11
    但是,如果兩者都未能做到呢?
  • 7:12 - 7:14
    如果申請者不遵循道德準則呢?
  • 7:15 - 7:19
    如果數據並不是原始真實的呢?
  • 7:22 - 7:26
    我聽說印度一間
    叫作蘭伯西的製藥公司,
  • 7:26 - 7:28
    它是印度的最大的製藥公司、
  • 7:28 - 7:31
    首批成功的跨國公司之一,
  • 7:32 - 7:36
    也是美國市場增長最快的
    學名藥供應商之一。
  • 7:37 - 7:43
    一個舉報者向 FDA
    提供了蘭伯西的內部文件,
  • 7:44 - 7:46
    我也得到了一份。
  • 7:49 - 7:53
    該文件破解了該公司的圖表和數據,
  • 7:53 - 7:56
    揭露一個令人震驚的騙局。
  • 7:57 - 8:02
    他們使用未經批准的、
    低純度的成分作為替代品。
  • 8:03 - 8:08
    他們無中生有
    標準操作程序這類文件,
  • 8:08 - 8:11
    在類似三温暖的地方蒸一整夜,
  • 8:11 - 8:13
    讓文件看起來舊舊的。
  • 8:14 - 8:19
    他們像變魔術般把三個月、
    六個月、十八個月的穩定性研究
  • 8:21 - 8:23
    都在同一天做出來。
  • 8:26 - 8:32
    我逐漸發現這故事背後
    監管制度的惡夢。
  • 8:33 - 8:38
    蘭伯西於 2004 年
    招聘一名新的研發主管。
  • 8:39 - 8:42
    他懷疑有什麼出了差錯,
  • 8:42 - 8:46
    於是派一名叫做
    迪內甚·塔庫爾的年輕工程師
  • 8:46 - 8:49
    去研究每一藥物的申請數據,
  • 8:49 - 8:52
    看看是真是假。
  • 8:54 - 8:59
    塔庫爾最终做出一分毀滅性的報告,
  • 9:00 - 9:06
    顯示蘭伯西篡改了
    超過 200 種藥物的數據,
  • 9:06 - 9:09
    銷往四十多個國家。
  • 9:10 - 9:13
    這位新研發主管把這份報告
  • 9:13 - 9:15
    給董事會下的一個小組委員會看。
  • 9:16 - 9:18
    小組委員會下令
  • 9:18 - 9:23
    摧毀該報告和做出該報告的筆電。
  • 9:24 - 9:27
    緊接著把迪內甚·塔庫爾趕出公司。
  • 9:27 - 9:29
    塔庫爾無法入睡,
  • 9:29 - 9:33
    一直想著蘭伯西的危險藥物。
  • 9:34 - 9:37
    所以他冒著生命危險警告 FDA。
  • 9:38 - 9:40
    經過八年的研究調查,
  • 9:40 - 9:44
    蘭伯西對七項
    數據造假的重罪指控認罪。
  • 9:44 - 9:47
    一位 FDA 的顧問教我,
  • 9:47 - 9:50
    就像在海外工廠生產的廉價衣服,
  • 9:50 - 9:53
    或者她所說的「快時尚」,
  • 9:53 - 9:55
    這樣的藥物也存在,
  • 9:56 - 9:59
    在海外的血汗製藥廠製造,
  • 9:59 - 10:03
    用劣量成分,走捷徑生產。
  • 10:03 - 10:07
    我和一個舉報者坐在
    墨西哥城的一間酒吧裡。
  • 10:07 - 10:12
    他遞給我揭露了他所工作的
    製藥廠的文件,
  • 10:12 - 10:13
    關於為了降低成本,
  • 10:13 - 10:16
    在知情的情況下銷售
  • 10:16 - 10:19
    含有玻璃顆粒的藥物。
  • 10:19 - 10:21
    在加納的首都阿克拉,
  • 10:21 - 10:26
    醫生表示來自印度和中國的
    價格低廉的學名藥
  • 10:26 - 10:29
    似乎毫無藥效,
  • 10:29 - 10:33
    即使用雙倍甚至三倍的劑量亦然。
  • 10:35 - 10:38
    我在孟買與另一舉報人會面,
  • 10:38 - 10:41
    他在一間我原以為
    合乎正道的的公司工作。
  • 10:42 - 10:44
    他坐在那裡向我描述,
  • 10:44 - 10:49
    他的公司以爐火純青的數據操縱機制
  • 10:49 - 10:52
    達到讓劣藥快速通過批准的目的。
  • 10:53 - 10:56
    他的淚水滑過臉龐,他說:
  • 10:56 - 10:58
    「這個行業目前的狀況
  • 10:58 - 11:02
    太、太、太骯髒了。」
  • 11:03 - 11:08
    在美國,一位在政府工作的秘密線人
  • 11:08 - 11:10
    給我一個隨身碟,
  • 11:11 - 11:15
    裡面有超過兩萬份 FDA 的內部文件。
  • 11:17 - 11:22
    其中的郵件和備忘錄
    揭露其公共衛生的宗旨——
  • 11:22 - 11:24
    保護消費者的宗旨,
  • 11:24 - 11:27
    經常抵觸其政治立場——
  • 11:27 - 11:31
    向國會展示其穩定批准
    低成本藥物的立場。
  • 11:32 - 11:34
    我還得知 FDA
  • 11:34 - 11:38
    對海外製藥廠妥協的檢查體系。
  • 11:38 - 11:41
    在美國,FDA 調查員的突擊檢查
  • 11:41 - 11:44
    是不會提前通知製藥廠的。
  • 11:45 - 11:47
    但是在海外,
  • 11:47 - 11:53
    FDA 提前幾個月通知製藥廠。
  • 11:54 - 11:57
    它要求當地藥廠協助安排
  • 11:57 - 12:00
    交通和住宿。
  • 12:02 - 12:06
    我的線人還說到演戲般的檢查過程,
  • 12:06 - 12:11
    數據製造團隊無中生有
    或更改所需的文件,
  • 12:11 - 12:16
    早在 FDA 來到之前
    就弄成合乎規定的樣子。
  • 12:18 - 12:21
    一位叫作彼得·貝克的 FDA 調查員
  • 12:21 - 12:24
    發現了找出真相的辦法。
  • 12:24 - 12:26
    他不去看印出來的數據,
  • 12:26 - 12:30
    而是去看公司電腦內部的數據。
  • 12:31 - 12:33
    如果文件被刪除,
  • 12:33 - 12:38
    他找到原始數據背後
    隱藏的藥物測試。
  • 12:38 - 12:41
    這些公司會預先篩查藥物,
  • 12:41 - 12:47
    看如何改變正式的測試
    以達到 FDA 的具體要求。
  • 12:47 - 12:49
    如前所說,
  • 12:49 - 12:52
    這個問題遠遠超出拙劣的表演。
  • 12:53 - 12:56
    在四年間,彼得·貝克審查了
  • 12:56 - 12:59
    印度和中國的 86 間製藥廠,
  • 13:00 - 13:04
    在其中 67 間發現了造假的證據。
  • 13:06 - 13:10
    想知道未通過測試的藥物會怎麼樣嗎?
  • 13:10 - 13:12
    本來應該是扔掉的。
  • 13:12 - 13:15
    然而,這些追求低成本的製藥廠
  • 13:15 - 13:19
    通常把它們銷往監管制度寬鬆的市場,
  • 13:19 - 13:22
    藥被賣到並不知情的地方,
  • 13:22 - 13:23
    像是非洲、
  • 13:23 - 13:25
    東南亞
  • 13:25 - 13:27
    和印度本國。
  • 13:29 - 13:34
    這些海外學名藥產業
    稱之為「雙通道生產」——
  • 13:35 - 13:37
    好的藥給一些地方,
  • 13:38 - 13:40
    不好的藥給另一些地方。
  • 13:41 - 13:43
    在發展中國家,
  • 13:43 - 13:44
    這樣的腐敗系統
  • 13:44 - 13:49
    讓市場充斥著大量劣質藥品,
  • 13:49 - 13:52
    以致公共醫療研究學家認為
  • 13:52 - 13:55
    這和耐藥感染的增長密不可分。
  • 13:58 - 14:02
    然而,海外製藥廠的犯罪行為
    只是這個問題的一半。
  • 14:03 - 14:07
    雖然有一些監管者
    顯然未意識到被蒙蔽,
  • 14:07 - 14:10
    我們美國的監管者
  • 14:10 - 14:13
    看似願意漠視違規的行為,
  • 14:13 - 14:17
    使低成本藥品得以繼續被批准。
  • 14:17 - 14:21
    結果是一些美國的患者
  • 14:21 - 14:24
    服用的學名藥含有有毒的雜質、
  • 14:24 - 14:26
    未經批准的成分、
  • 14:26 - 14:29
    危險的微粒,
  • 14:29 - 14:31
    或是不具生物等效性。
  • 14:31 - 14:35
    正如 FDA 調查員彼得·貝克所說,
  • 14:35 - 14:38
    如果人們真正了解,
  • 14:38 - 14:41
    是沒有人會去服用這些藥物的。
  • 14:42 - 14:45
    有什麼解決這個全球性問題的辦法嗎?
  • 14:45 - 14:46
    有的。
  • 14:47 - 14:49
    解決辦法要從承認
  • 14:49 - 14:53
    目前藥品監督機制下的道德準則
  • 14:53 - 14:55
    已經不再適用於這個時代了。
  • 14:56 - 14:59
    科技在進步,藥品在進步,
  • 14:59 - 15:01
    全球經濟也在發展當中。
  • 15:01 - 15:04
    監督機制不也應該一起進步嗎?
  • 15:05 - 15:08
    只有一個辦法可以保障學名藥的品質:
  • 15:09 - 15:11
    嚴格的監督機制,
  • 15:11 - 15:14
    包括不事前通知地突擊檢查,
  • 15:14 - 15:17
    和有系統地測試藥物。
  • 15:17 - 15:19
    嚴格監督
  • 15:19 - 15:23
    指的是檢查員不僅僅察看做好的數據,
  • 15:23 - 15:25
    因為無法確定這些數據的真實性。
  • 15:26 - 15:31
    有效的解決方案還包括
    提供更多的信息給一般患者。
  • 15:32 - 15:36
    我們知道早餐麥片和跑步鞋
    是如何被生產出來的,
  • 15:37 - 15:39
    為什麼學名藥的情況卻不同呢?
  • 15:39 - 15:41
    患者可以做其他的事情。
  • 15:41 - 15:45
    大家能對選出的政府官員
    和消費者權益組織
  • 15:45 - 15:49
    極力表達對藥品質量的訴求,
  • 15:49 - 15:51
    就像要求能取得藥物一樣。
  • 15:52 - 15:56
    消費者權益組織能為成員
    提供良好的服務,
  • 15:56 - 15:58
    像是測試藥品和分級排名藥品,
  • 15:58 - 16:01
    就像對汽車和洗衣機排名一樣。
  • 16:02 - 16:04
    大型連鎖藥店
  • 16:04 - 16:08
    應該為公眾檢測他們出售的藥品。
  • 16:09 - 16:12
    去藥店購買可以負擔的藥品
  • 16:12 - 16:14
    不應包含任何隱性成本。
  • 16:15 - 16:17
    對所有關心患者安全的人來說,
  • 16:17 - 16:21
    現在正是根據我們了解的情況
    採取行動的好時機。
  • 16:21 - 16:23
    謝謝。
  • 16:23 - 16:25
    (掌聲)
Title:
關於學名藥的一劑事實真相
Speaker:
凱瑟琳·埃班
Description:

調查記者凱瑟琳·埃班報導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學名藥真的與原廠藥一模一樣嗎?她為了尋找答案,歷經近十年的採訪、與舉發者會談、在全球四大洲的實地調查,和挖掘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機密文件。在這驚醒人的演講中,她帶領我們深入了解海外製藥廠,揭露許多低成本學名藥背後的欺詐造假行為。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Talks
Duration:
16:39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