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Video

災難復原力如何挽救性命 | Derrick Tin | TEDxUniMelb

  • 0:11 - 0:13
    你的腦海裡想到的是什麼
  • 0:13 - 0:16
    當你聽到又有地震摧毀城市
  • 0:16 - 0:19
    導致數千人喪生?
  • 0:20 - 0:24
    或者聽到另一波熱浪或乾旱
    席捲整個大陸時
  • 0:24 - 0:26
    你想到的是什麼?
  • 0:26 - 0:29
    是否滿懷悲傷和同情
  • 0:29 - 0:32
    渴望伸出援手?
  • 0:32 - 0:36
    抑或你對世界各地不斷發生的
  • 0:36 - 0:39
    破壞性事件感到彈性疲乏呢?
  • 0:41 - 0:43
    可曾想過
  • 0:43 - 0:46
    倘若這事發生在自己身上呢?
  • 0:46 - 0:48
    我是 Derrick Tin
  • 0:48 - 0:51
    今天我將討論地震如何挽救生命
  • 0:51 - 0:54
    我今天所說的,或許有一天
    會挽救你的性命
  • 0:54 - 0:58
    回顧歷史,當災難發生時
  • 0:58 - 1:02
    我們首先想到的是觸怒了眾神
  • 1:02 - 1:06
    使神降災到我們身上
  • 1:07 - 1:10
    但科學卻告訴我們
  • 1:10 - 1:13
    實際上是我們人類的所作所為
  • 1:13 - 1:16
    致使氣候危機反噬
  • 1:16 - 1:22
    導致氣候異常事件的頻率和強度增加
  • 1:24 - 1:27
    即使你是氣候懷疑論者
  • 1:27 - 1:29
    今天的地震
  • 1:29 - 1:33
    比起百年前同一地點發生同一地震
  • 1:33 - 1:37
    會影響更多、無數的人
  • 1:37 - 1:41
    原因是人口密度的增加
  • 1:42 - 1:43
    不可否認
  • 1:43 - 1:48
    今天的災難比以往任何時候
    影響更多的人
  • 1:50 - 1:53
    我職業生涯有很大的一部分時間
  • 1:53 - 1:56
    都在印度洋和南太平洋救災
  • 1:56 - 1:59
    在海上救援、建立災難現場醫院
  • 1:59 - 2:01
    相片裡是我最早期的任務之一
  • 2:01 - 2:04
    在右下角
  • 2:04 - 2:07
    一個救出的孩子為我們畫的一幅畫
  • 2:07 - 2:12
    是他創傷治療的一部分
  • 2:13 - 2:15
    可想而知
  • 2:15 - 2:18
    這工作對我們救災者來說非常的痛苦
  • 2:19 - 2:23
    對我們要拯救的人來說也非常痛苦
  • 2:23 - 2:28
    是當地的社區必須見證
    有時還受煎熬的一部分
  • 2:28 - 2:31
    非常的痛苦
  • 2:32 - 2:35
    我開始當醫生時
  • 2:35 - 2:38
    明白我會看到創傷、看到死亡
  • 2:38 - 2:43
    這是我在急診部門的日常工作
  • 2:44 - 2:46
    在第一次出任務之前
  • 2:46 - 2:50
    我以為受了十年的急診訓練
  • 2:50 - 2:52
    自己已經準備好了
  • 2:53 - 2:55
    但並沒有
  • 2:56 - 3:02
    再大量的教育或訓練
    仍不足以讓你準備好去面對
  • 3:02 - 3:07
    剛被從海裡救上來的人
    拿出仍失踪的女兒的照片
  • 3:07 - 3:09
    詢問你是否見過她
  • 3:09 - 3:12
    而你明知她已經葬身海裡
  • 3:13 - 3:17
    再大量的教育或訓練
    仍不足以讓你準備好
  • 3:17 - 3:23
    走到堆積高到天花板
    裝滿屍袋的臨時冷藏櫃旁
  • 3:24 - 3:28
    你得要打開屍袋,標識死者
  • 3:30 - 3:34
    那些是把我帶到黑暗之地的時刻
  • 3:34 - 3:36
    對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 3:37 - 3:39
    著實讓我納悶
  • 3:39 - 3:42
    如果同我一樣背景和經驗的人
  • 3:42 - 3:45
    都會受到如此深刻的影響
  • 3:46 - 3:49
    如果你突然發現
    自己處於類似的境遇
  • 3:49 - 3:52
    會對你有什麼影響呢?
  • 3:54 - 3:55
    我納悶
  • 3:55 - 3:59
    為什麼某些人或某些社區
  • 3:59 - 4:04
    比其他的復原得更快、更好呢?
  • 4:04 - 4:08
    這就是我真正希望各位
    從這次演講中學到的東西:
  • 4:08 - 4:11
    社區復原力的重要性
  • 4:11 - 4:17
    復原力是在創傷中吸收壓力和反彈
  • 4:17 - 4:19
    以建立新規範的能力
  • 4:19 - 4:22
    事實證明個人和社區的復原力
  • 4:22 - 4:28
    是幫助社區重建的最重要因素
  • 4:29 - 4:32
    這需要時間和精力
  • 4:32 - 4:35
    雖然效果不明顯、難以衡量
  • 4:36 - 4:38
    但也不那麼難
  • 4:39 - 4:42
    實際上這只是關於制定替代的方案
  • 4:43 - 4:46
    建立良好的當地社區支持網
  • 4:46 - 4:50
    更了解你的鄰居和本地的資源
  • 4:50 - 4:54
    與公、私企業和組織合作
  • 4:54 - 4:57
    幫助你計劃一個替代的方案
  • 4:58 - 5:01
    這是關於授權你和社區
  • 5:01 - 5:06
    對自己和彼此的福祉、安全與健康
  • 5:06 - 5:08
    承擔積極的責任
  • 5:11 - 5:12
    救援之後
  • 5:12 - 5:14
    我有機會與一些當地人對談
  • 5:14 - 5:16
    他們的應變能力令我驚訝
  • 5:16 - 5:19
    他們長期資源匱乏
  • 5:19 - 5:21
    電話的接通程度很有限
  • 5:21 - 5:22
    沒有互聯網
  • 5:22 - 5:26
    有時幾週都沒食物供應
  • 5:26 - 5:29
    然而他們非常足智多謀
  • 5:29 - 5:31
    能夠自力更生
  • 5:31 - 5:33
    他們有社區事務的負責人
  • 5:34 - 5:35
    領導的長者
  • 5:35 - 5:36
    青年的團體
  • 5:36 - 5:38
    全都定期交織在一起
  • 5:38 - 5:41
    形成極好的支持網
  • 5:42 - 5:47
    不斷地為「如果…就…」做計劃
  • 5:48 - 5:51
    這是許多澳大利亞鄉​​村小鎮的典型
  • 5:51 - 5:54
    主要是因為他們不得不
    開發這些生存機制
  • 5:54 - 6:01
    來應對日常的挑戰
    和大自然出給他們的難題
  • 6:02 - 6:07
    像是洪水、叢林大火、超級旱災等等
  • 6:07 - 6:12
    從這些區域性災難中汲取的
    所有教訓和經驗
  • 6:12 - 6:17
    正幫助著那些社區為未來
    建立更好的復原力
  • 6:18 - 6:24
    每次我從通常少為人知的
    偏遠社區派遣歸來
  • 6:24 - 6:26
    返回​​悉尼家中
  • 6:26 - 6:27
    打開手機
  • 6:27 - 6:30
    心想:「真好!連上互聯網了!
  • 6:30 - 6:31
    多棒啊?」
  • 6:31 - 6:33
    我不再須要省著吃最喜歡的食物
  • 6:33 - 6:35
    可以用 Uber Eats 叫外賣
  • 6:35 - 6:39
    能在無需等待緩衝的情況下
    觀看 Netflix 節目
  • 6:39 - 6:40
    (笑聲)
  • 6:40 - 6:41
    我在想
  • 6:41 - 6:45
    那幾個沒有這些科技奢侈品的星期
  • 6:45 - 6:47
    我是如何度過的?
  • 6:49 - 6:51
    聽我訴說
  • 6:51 - 6:52
    沒有移動互聯網
  • 6:52 - 6:58
    我每天走到建有
    社區 Wi-Fi 熱點的小食堂
  • 6:58 - 7:00
    我在幾週的時間裡結識周遭的每個人
  • 7:00 - 7:03
    知道他們做什麼、在那裡多久了
  • 7:03 - 7:06
    他們和誰連絡、留意些什麼
  • 7:07 - 7:10
    開始與該社區對話
  • 7:11 - 7:13
    不叫 Uber Eats
  • 7:13 - 7:16
    而是每天早上漫步到社區禮堂
  • 7:16 - 7:19
    當地人在那裡備餐和販售
  • 7:19 - 7:21
    你永遠不知道會吃到什麼
  • 7:21 - 7:25
    這主要取決於他們上周拿得到的食材
  • 7:26 - 7:30
    我仍記得第一次到那裡時
    見到那麼廣雜的食物組合
  • 7:31 - 7:33
    有馬來西亞煎餅
  • 7:33 - 7:35
  • 7:35 - 7:36
    和炸甜甜圈
  • 7:37 - 7:40
    我想:「是啊,早餐吃甜甜圈!」
  • 7:40 - 7:41
    (笑聲)
  • 7:41 - 7:44
    如果你是小鎮上的新面孔
  • 7:44 - 7:47
    尤其在得知你是醫療專業人員後
  • 7:47 - 7:51
    他們會對你的專業更感興趣
  • 7:51 - 7:54
    為什麼去到那裡、預備待多久
  • 7:54 - 7:57
    因此我不必待在住處看 Netflix
  • 7:58 - 8:02
    而是被當地人好心地邀請
    參加社區的活動
  • 8:02 - 8:05
    得以和當地人交融
  • 8:06 - 8:08
    我很快意識到
  • 8:08 - 8:11
    所有這些時刻和對話
  • 8:11 - 8:15
    實際上是社區建立抵禦力的潛在方式
  • 8:17 - 8:20
    大城市的情形不是這樣
  • 8:21 - 8:25
    今天有 85% 的人口住在城市裡
  • 8:25 - 8:30
    儘管與鄉村相比
    我們在經濟上可能更具抵抗力
  • 8:31 - 8:35
    但過多的環境和技術適應
  • 8:35 - 8:40
    加上不斷增長的人口密度
  • 8:40 - 8:43
    造成截然不同的風險
  • 8:43 - 8:49
    不斷變化且難以預測的風險狀況
  • 8:51 - 8:53
    我們已經看到
  • 8:53 - 8:58
    熟悉的災難以不熟悉的形式出現
  • 8:58 - 9:03
    陌生的災難以尚未想像過的形式浮現
  • 9:04 - 9:08
    以 2011 年東日本的大地震為例
  • 9:08 - 9:10
    這地震不但損壞基礎設施
  • 9:12 - 9:13
    也引發海嘯
  • 9:13 - 9:17
    席捲人口稠密的海岸線
  • 9:18 - 9:25
    原本供水和防洪的水壩受損
  • 9:25 - 9:26
    不堪重負
  • 9:26 - 9:28
    造成更嚴重的損害
  • 9:28 - 9:33
    本可提供無限能源的核反應爐
  • 9:33 - 9:34
    崩潰了
  • 9:34 - 9:37
    不僅切斷供電
  • 9:37 - 9:40
    還造成輻射污染
  • 9:41 - 9:45
    該事件造成一萬五千人死亡
  • 9:45 - 9:47
    我們說的是日本
  • 9:47 - 9:50
    世上科技最先進國家之一
  • 9:50 - 9:55
    自古以來就不斷應對地震
  • 9:55 - 10:00
    然而他們遭受了現代史上
    最具毀滅性的災難之一
  • 10:02 - 10:06
    澳大利亞不是傳統的多地震陸塊
  • 10:06 - 10:08
    我們非常幸運
  • 10:08 - 10:10
    災害風險相對較低
  • 10:10 - 10:13
    而且復原力指數相對較高
  • 10:14 - 10:17
    但我們經常面對颶風、
    乾旱和叢林大火
  • 10:17 - 10:22
    別忘了還有無國界的恐怖事件和疾病
  • 10:23 - 10:26
    記得 2003 年呼吸道病毒 SARS
  • 10:26 - 10:28
    席捲了東南亞嗎?
  • 10:28 - 10:30
    還有伊波拉病毒
  • 10:30 - 10:32
    世界衛生組織剛剛宣布
  • 10:32 - 10:35
    全球關注的伊波拉緊急事件呢?
  • 10:35 - 10:38
    我們剛剛經歷了過去十年來
  • 10:38 - 10:40
    澳大利亞最致命的流感季節之一
  • 10:41 - 10:44
    因此誰敢誇口更糟糕的事情
  • 10:44 - 10:49
    不會突然在人口稠密的
    城市裡浮現和肆虐
  • 10:49 - 10:53
    令我們早已壓力重重的
    醫療體係不堪重負?
  • 10:55 - 10:57
    災難很複雜
  • 10:57 - 10:59
    資源很有限
  • 11:00 - 11:03
    我們可能無法去拯救你
  • 11:03 - 11:06
    因此,我們確實需要將
  • 11:06 - 11:09
    「會有人來救我」的態度
  • 11:09 - 11:12
    轉變為更注重自力更生的態度
  • 11:13 - 11:16
    若救援不會到來該怎麼辦?
  • 11:16 - 11:19
    你的替代計劃是什麼?
  • 11:19 - 11:22
    新奧爾良在卡崔娜颶風過後
    痛切了解此一艱辛
  • 11:24 - 11:26
    大多數人很難想像
  • 11:26 - 11:29
    在居住地恰恰發生如此重大的事件
  • 11:29 - 11:31
    沒錯,這種情況很少見
  • 11:31 - 11:35
    但是稀有並不等於影響較小
  • 11:35 - 11:39
    讓我將其縮小到
    或許你能夠想像的水平
  • 11:40 - 11:41
    長時間斷電會怎麼樣?
  • 11:41 - 11:43
    你能夠存活多長的時間?
  • 11:43 - 11:45
    我大概能活個兩天,沒問題
  • 11:46 - 11:48
    然後手機沒電了
  • 11:48 - 11:50
    連不上互聯網
  • 11:50 - 11:53
    沒了求救的方法
  • 11:55 - 11:57
    假設你在黑暗中絆到、摔倒
  • 11:57 - 11:59
    扭傷了腳踝或摔斷了腿?
  • 11:59 - 12:00
    你要怎麼辦?
  • 12:03 - 12:04
    美國有項調查顯示
  • 12:04 - 12:10
    有 54% 住在城市地區的人口
    幾乎不信任鄰居
  • 12:10 - 12:13
    然而在災難來襲時
  • 12:13 - 12:16
    鄰居可能是唯一能救你的生命線
  • 12:16 - 12:18
    因此問問自己
  • 12:18 - 12:21
    我和鄰居有多熟?
  • 12:21 - 12:23
    熟到每天早晨打招呼嗎?
  • 12:24 - 12:25
    當然
  • 12:25 - 12:28
    也許信任到留給他們
    一副自己房子的備用鑰匙
  • 12:28 - 12:30
    萬一被反鎖在門外時可以用得上?
  • 12:30 - 12:34
    是否和他們熟到
    能將性命託付給他們?
  • 12:35 - 12:38
    1995 年芝加哥發生熱浪時
  • 12:38 - 12:41
    Auburn 和 Englewood
    是兩個受到影響的地區
  • 12:41 - 12:43
    兩地在人口統計學上幾乎相同
  • 12:44 - 12:48
    然而一地的死亡率
    卻是另一地居民的十倍
  • 12:48 - 12:50
    因為一處的社區凝聚力不如另一處
  • 12:51 - 12:54
    美國社會學家埃里克·克林因伯格
  • 12:54 - 12:56
    寫了一本關於這一事件的書
  • 12:56 - 13:00
    稱為《熱浪:為芝加哥的災難社會驗屍》
  • 13:02 - 13:06
    事實證明,平日裡
    人們彼此隔離的鄰里情況
  • 13:06 - 13:09
    在災難降臨時很可能會致命
  • 13:10 - 13:14
    自 90 年代以來,情況變得越來越糟
  • 13:14 - 13:16
    儘管彼此間的聯繫更加緊密
  • 13:16 - 13:18
    而且人們活在有剩餘的環境中
  • 13:18 - 13:24
    最近的許多研究
    視社會孤立為「新的現代瘟疫」
  • 13:27 - 13:30
    做好準備的困難之一
  • 13:30 - 13:32
    在於說服自己
  • 13:32 - 13:35
    必須花費時間和精力
  • 13:35 - 13:39
    為可能永遠不會發生的事件做準備
  • 13:39 - 13:41
    人的行為意味著
  • 13:41 - 13:46
    我們更重視反應和復原的階段
  • 13:46 - 13:48
    勝於災難前的準備階段
  • 13:49 - 13:51
    但是我們如今知道
  • 13:51 - 13:54
    越早在災難前預防和準備
  • 13:54 - 13:59
    遭受災難的破壞影響就越小
  • 14:01 - 14:06
    據估計,在減輕災害風險上
    每花費一塊錢
  • 14:06 - 14:09
    就可以在後來大約節省六元
  • 14:09 - 14:12
    甚至有許多人主張
  • 14:12 - 14:16
    如果有更多災難前的準備工作
  • 14:16 - 14:21
    像 911 那樣的人為災難
    可被完全避免
  • 14:23 - 14:25
    這告訴我們
  • 14:25 - 14:28
    確確實實需要將對話
  • 14:28 - 14:32
    帶回基層社區
  • 14:32 - 14:35
    讓你參與
  • 14:36 - 14:43
    建設復原力始於你了解其重要性
  • 14:45 - 14:49
    社區的力量來自個人
  • 14:50 - 14:54
    而個人的力量就是社區
  • 14:55 - 14:59
    諾亞建造方舟時還沒下雨
  • 14:59 - 15:03
    歷史已經教訓我們
  • 15:03 - 15:06
    我們知道暴風雨就要來了
  • 15:07 - 15:09
    但是問題是
  • 15:09 - 15:11
    你準備好了嗎?
  • 15:12 - 15:13
    謝謝
  • 15:13 - 15:18
    (掌聲)
Title:
災難復原力如何挽救性命 | Derrick Tin | TEDxUniMelb
Description:

災難已臨到我們家門口,比以往任一時刻影響更多的人。 自然災害、恐怖襲擊等等的規模和頻率都在增加。 我們準備得如何?為提高自身的復原力和韌性做了哪些準備呢? Derrick 討論社區防災能力的重要性。

Derrick Tin 醫生具有管理災害和大規模人員傷亡事件的背景。 他之前曾參與建立跨多個機構的海上救援和災難現場的醫院。 他曾獲澳大利亞災難抗災能力研究所(Australian Disaster Resilience Institute)授予的 2019 年英聯邦全日制獎學金,以表彰他在災難管理和影響方面的持續研究。

此演講是以 TED 會議格式進行的 TEDx 活動,由當地社區獨立組織和舉辦。 請至 https://www.ted.com/tedx 進一步了解詳情。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xTalks
Duration:
15:25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 Compare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