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ur Notions to Remove | Thich Nhat Hanh (short teaching video)
-
0:09 - 0:13「無我」並不意味著你不存在
-
0:14 - 0:19「無我」意味著你只是由「非你」的元素構成
-
0:26 - 0:32有一部為人熟知的經典
-
0:32 - 0:41在禪宗寺院裡會學習的經典 ,名為《金剛經》
-
0:42 - 0:46《金剛經》教導我們捨離「四相」
-
0:47 - 0:50然而,事實上我們有很多概念需要捨棄
-
0:50 - 0:56但《金剛經》只集中於四個概念
-
0:56 - 0:59第一個概念是“我相"
-
1:00 - 1:05我們相信自己可以獨自存在
-
1:05 - 1:09花可以獨自存在,但事實並非如此
-
1:09 - 1:15深觀,我們看到一朵花只是由非花的元素構成
-
1:15 - 1:25這就是為什麼花兒
應該捨棄她可以獨自存在的概念 -
1:26 - 1:30她與宇宙相即而存
-
1:30 - 1:37我與你們所有人相即而存,我與整個宇宙相互依存
-
1:38 - 1:42我認為“interbeing”(相即)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詞
-
1:43 - 1:47這應該盡快被加入到字典中
-
1:48 - 1:56它比“to be”(是)這個詞更接近實相
-
2:06 - 2:14因此,如果我們能夠捨棄以為「我」
是獨立存在的實體這個概念 -
2:14 - 2:20我們會能夠從許多煩惱中解脫出來
-
2:22 - 2:25如果我們相信有一個獨立的自我
-
2:25 - 2:29我們就會傾向於將這個「我」與其他人進行比較
-
2:29 - 2:34從而生起優越感,這讓你痛苦
-
2:35 - 2:41從這也生起自卑感,這也讓你痛苦
-
2:41 - 2:46還有的是平等感,這也會讓你受苦
-
2:46 - 2:50因為那都是互相比較所產生的
-
2:56 - 3:05你不僅從自卑和優越感中解脫
-
3:05 - 3:10還有平等感,因為我們之中許多人都試圖能夠與他人平等
-
3:11 - 3:18但是你在他之內,他也在你之內。
-
3:20 - 3:26第二個概念是「人」的概念,purusha
-
3:27 - 3:30人
-
3:32 - 3:38根據教義,「人」僅是由「非人」的元素構成
-
3:38 - 3:42即礦物、植物和動物
-
3:43 - 3:46人類是地球上非常年輕的物種
-
3:46 - 3:48然而我們認為
-
3:51 - 3:53我們是老闆
-
3:54 - 4:00我們對天國造成了很多損害
-
4:02 - 4:05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是誰
-
4:06 - 4:12我們有人類祖先,但我們也有動物祖先
-
4:12 - 4:17我們也有植物祖先
-
4:17 - 4:22我們也有礦物祖先
-
4:22 - 4:25他們還在我們之內
-
4:25 - 4:30每一個步伐,我們都承載著我們所有祖先
-
4:30 - 4:35礦物、植物、動物和人類祖先
-
4:36 - 4:39無論我們走到哪裡,我們都帶著我們祖先
-
4:40 - 4:43如果我們快樂,我們的祖先就會快樂
-
4:44 - 4:49如果我們受苦,我們的祖先也會受苦
-
4:55 - 4:58所以《金剛經》
-
5:00 - 5:05教導說「人」是由「非人」的元素構成的
-
5:06 - 5:11為了保護人,你必須保護環境
-
5:11 - 5:18你必須保護礦物、動物和植物
-
5:18 - 5:27這就是為什麼《金剛經》似乎是關於深層生態學教導的最古老的文獻
-
5:31 - 5:38第三個要捨棄的概念是「眾生」
-
5:43 - 5:53而這裡的「眾生」這個詞,是指「非佛」的眾生
-
5:53 - 5:58佛是覺悟的人
-
5:59 - 6:01他們稱……
-
6:02 - 6:07Bodhi 是開悟的意思
-
6:07 - 6:09sattva
-
6:11 - 6:14sattva 的意思是眾生
-
6:14 - 6:21佛是覺悟的眾生,是菩薩
-
6:25 - 6:34佛陀是偉大的眾生,「mahāsattva 摩訶薩」
-
6:51 - 6:54作為
-
6:55 - 6:59作為一個人,我們可能會有一些不足感
-
7:00 - 7:04因為我們不是佛陀,我們不是偉大的眾生
-
7:05 - 7:11所以「眾生」的概念
-
7:12 - 7:17與覺者、偉大的眾生不同
-
7:17 - 7:27這種概念,這種自卑感應該要捨棄
-
7:29 - 7:37其實,要找到菩薩,要見摩訶薩
-
7:37 - 7:39就得往自己看
-
7:39 - 7:43那是要找到佛陀最安全的方法
-
7:43 - 7:47不是在天上,不是在西方
-
7:48 - 7:50不在佛堂
-
7:50 - 7:59佛在你心中, 因為你心中有覺悟的種子
-
7:59 - 8:03你有理解和慈悲的種子
-
8:03 - 8:07那就是佛性,佛性
-
8:07 - 8:13所以最安全的地方,最有把握找到佛陀的地方就是在人之中
-
8:14 - 8:20而不是在神,不在外面,也不裡上面
-
8:21 - 8:27臨濟宗有這教義
-
8:31 - 8:33生佛不二
-
8:38 - 8:45意思是眾生和佛
-
8:46 - 8:50不是兩種不同的東西(不二)
-
8:50 - 8:55當你觀照佛陀時,你會看到他是一個人
-
8:55 - 9:02如果你沒有在佛陀中看到眾生,你就沒有看到佛
-
9:03 - 9:07眾生受苦
-
9:08 - 9:11活在妄想之中
-
9:12 - 9:17而佛陀是一個曾經受苦
-
9:17 - 9:24曾經煩惱,而修習轉化的人
-
9:24 - 9:29所以當你看佛的時候,你必須看到「非佛」的元素
-
9:30 - 9:34比如苦、修行等等
-
9:35 - 9:41如果你沒有看到已經在佛陀中已被轉化的痛苦
-
9:41 - 9:43你就沒有看到佛陀
-
9:43 - 9:52[如果] 你認為佛陀只是由「無苦」的元素構成的
-
9:53 - 9:59當你看著蓮花時,你必須看到它裡面的污泥
-
10:00 - 10:05因為你需要污泥來栽種蓮花
-
10:06 - 10:09你不能在大理石上種植蓮花
-
10:11 - 10:15當你看蓮花時,如果你沒有看到裡面的污泥
-
10:15 - 10:17你就沒有看到蓮花
-
10:18 - 10:20當你看佛陀時
-
10:20 - 10:25如果你不把痛苦看成有助於成佛的一個因素
-
10:25 - 10:27你就沒有看到佛
-
10:29 - 10:34所以不要分別「佛」與「非佛」
-
10:35 - 10:38當你看到一個人在受苦時
-
10:39 - 10:42你必須看到他的佛性
-
10:42 - 10:49你應該在他身上看到覺醒、覺悟的能力
-
10:50 - 10:53慈悲和理解的能力
-
10:53 - 10:58這就是我們每個人的佛性
-
10:58 - 11:01如果你觀察一個人
-
11:01 - 11:06無論他在受多少苦
-
11:06 - 11:12你都必須在他身上看到佛,否則你並未能看到他
-
11:13 - 11:20我16歲出家為沙彌時
-
11:20 - 11:30師父給了我一首偈頌,讓我禮佛前背誦
-
11:34 - 11:39在禮佛之前,你必須準備好自己
-
11:40 - 11:44否則禮佛是沒有效果的
-
11:45 - 11:49那是一種禪修,它開首是這樣的:
-
11:49 - 11:55能禮所禮(禮敬與所禮者)
-
11:56 - 12:00性空寂(兩者的本質都是空的)
-
12:02 - 12:07佛只由非佛的元素構成
-
12:08 - 12:14我只由非我元素組成
-
12:15 - 12:20所以它就等於是說:「親愛的佛陀,
-
12:21 - 12:22我要向你禮敬
-
12:22 - 12:26但我知道你是空無自我
-
12:26 - 12:30你是由非佛的元素構成
-
12:30 - 12:33我在你身上看到了我。」
-
12:34 - 12:38此時,你已見到佛
-
12:38 - 12:41“而向你禮敬的我
-
12:42 - 12:45是由非我元素構成的
-
12:45 - 12:47覺悟的元素也在我之內
-
12:48 - 12:50你在我之內。」
-
12:51 - 12:56所以你了悟你在佛之內,佛也在你之內
-
12:56 - 12:59這時候你就可以禮佛了
-
12:59 - 13:06像這樣的禮敬把兩者連接起來,建立了兩者的交流
-
13:06 - 13:11否則,如果你認為佛陀是一個獨立的實體
-
13:12 - 13:19你和佛沒有聯繫,沒有交流,沒有交流的可能
-
13:19 - 13:26你對耶穌或上帝禮敬時也一樣
-
13:27 - 13:31你必須在上帝之中看到你,在你之中看到上帝
-
13:32 - 13:38這樣真正的交流才有可能
-
13:40 - 13:44我們了解到耶穌是上帝的兒子
-
13:45 - 13:49但我們也了解到他是人子
-
13:50 - 13:55他既是神的兒子又是人的兒子,這是非常重要的
-
13:56 - 14:00意思是上帝在人之內,人在上帝之內
-
14:02 - 14:08這就是為什麼連接是可能的,交流是可能的
-
14:09 - 14:14對我來說,耶穌也是由「非耶穌」的元素構成的
-
14:15 - 14:20假設你把上帝和人從他身上移除,他就不再是耶穌了
-
14:21 - 14:27假設你把聖靈從他身上移除,他就不再是耶穌了
-
14:29 - 14:33所以三位一體的教導適用於此
-
14:33 - 14:42兩種傳統都有相同的智慧,相同的洞見
-
14:45 - 14:53如果你想像上帝和耶穌是一個完全外在的實體
-
14:54 - 15:02那就不會有真正的交流,真正的聯繫,真正的溝通
-
15:02 - 15:07這就是為什麼相即的智慧非常重要
-
15:07 - 15:09無我的智慧非常重要
-
15:09 - 15:17佛生不二的智慧非常重要的
-
15:18 - 15:26我認為許多基督徒、神秘主義者已經意識到這一點
-
15:57 - 16:05所以禮佛不是一種崇拜
-
16:05 - 16:08而是一種禪修
-
16:10 - 16:15因為,在你禮佛之前,你必須有這洞見
-
16:15 - 16:19佛是空,你是空
-
16:19 - 16:22在你禮佛之前,你在佛之內
-
16:22 - 16:24在你禮佛前
-
16:24 - 16:29那麼你禮佛就會帶來轉化和療癒的效果
-
16:33 - 16:39我們當中有一位美籍僧人
-
16:40 - 16:45他在成為佛教僧侶之前曾是一名天主教神父
-
16:46 - 16:50他是一位神學家
-
16:52 - 16:55他仍然愛耶穌和基督教
-
16:56 - 17:01但他發現在佛教中,他有工具、方法
-
17:02 - 17:07來實踐基督教的教義
-
17:09 - 17:16所以,學習佛法可以幫助你
成為一位更好的基督徒,反之亦然 -
17:19 - 17:29眾生與諸佛菩薩、耶穌、上帝是完全分離的這個概念
-
17:29 - 17:32應該要捨棄
-
17:32 - 17:38因為它會造成分化、分別心和痛苦
-
17:38 - 17:42《金剛經》建議我們捨棄的第四個概念
-
17:42 - 17:46是「壽命」的概念
-
17:49 - 17:54記得這條線代表時間
-
17:55 - 18:00我們相信我們從 B 點(Birth 出生)開始
-
18:00 - 18:04D 點(Death 死亡)結束
-
18:04 - 18:11從 B 點到 D 點代表我們存在的領域
-
18:12 - 18:16D 之後代表我們不存在的領域
-
18:17 - 18:25認為我們只從 B 點開始存在,並從 D 點停止存在
-
18:25 - 18:29這個「壽者」的概念應該要捨棄
-
18:31 - 18:34你沒有被時間所困
-
18:34 - 18:38你從時間的概念中解脫出來
-
18:40 - 18:46你的本性是不生不滅、非有非無
-
18:47 - 18:53執著於總有一天我會死去,會變得一無所有的概念中
-
18:54 - 18:56我們應該捨棄這樣的概念
-
18:56 - 19:00如果一朵雲不會死,我們又怎麼會死?
-
19:01 - 19:05我們以許多方式延續著
-
19:05 - 19:10我們的修習決定了我們的延續美麗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