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氣候變遷你能做的最重要的事:談論它
-
0:01 - 0:04那是我當大氣科學教授的第一年,
-
0:05 - 0:06地點是德州理工大學。
-
0:07 - 0:09我們剛剛搬到德州拉伯克市,
-
0:09 - 0:10這個地方最近才被列為
-
0:10 - 0:14全美第二保守的城市。
-
0:15 - 0:19有位同事請我去客座
他在大學部開的地質課, -
0:19 - 0:20我說:「好啊!」
-
0:20 - 0:24可是我去上課的時候,
整座講堂空空落落又黑又暗。 -
0:24 - 0:27當我說明碳循環歷史時,
-
0:27 - 0:29從地質時間講到現在,
-
0:29 - 0:34大多數學生都無精打采、
打瞌睡或看他們的手機。 -
0:34 - 0:36最後我結束講課,
-
0:36 - 0:38滿懷希望的問大家有沒有問題。
-
0:38 - 0:41馬上就有一隻手舉起來。
-
0:41 - 0:44我大受鼓勵,他站起來,
-
0:44 - 0:46用很大的聲音說:
-
0:46 - 0:48「你是民主黨人,對吧?」
-
0:48 - 0:50(笑聲)
-
0:50 - 0:52「不,」我說,「我是加拿大人。」
-
0:52 - 0:55(笑聲)
-
0:55 - 1:00(鼓掌)
-
1:01 - 1:03這是我第一次痛苦地經歷到
-
1:03 - 1:07目前正在美國成形的
一個悲哀的事實, -
1:07 - 1:09這在加拿大也逐漸成形。
-
1:10 - 1:12頭號預測因子
-
1:12 - 1:15即是看我們是否同意氣候正在變遷、
-
1:15 - 1:17人類要負責任,
-
1:17 - 1:20及其衝擊正逐漸變嚴重甚至危險,
-
1:20 - 1:25這個事實與我們對科學的了解,
甚至我們有多聰明一點關係都沒有, -
1:25 - 1:28而是完全關乎於
我們在政治上選哪邊站。 -
1:30 - 1:32溫度計會因為我們是
-
1:32 - 1:34自由派還是保守派,
就給我們不同的讀值嗎? -
1:34 - 1:36當然不會。
-
1:37 - 1:39但是如果那個溫度計告訴我們
-
1:39 - 1:43地球正在暖化,人類需要負責,
-
1:43 - 1:44而且要解決這件事,
-
1:45 - 1:50我們必須盡快
戒斷對石化燃料的依賴── -
1:50 - 1:52有些人寧可砍斷自己的手臂,
-
1:52 - 1:55也不要給政府任何更進一步的藉口
-
1:55 - 1:58來攪亂他們舒適的生活,
並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做。 -
1:59 - 2:01但是說「是的,
這是一個真正的問題, -
2:01 - 2:03但是我不想解決它,」
-
2:03 - 2:06讓我們變成壞人。沒有人想當壞人。
-
2:07 - 2:11所以我們就這麼爭論:
「這只是個自然的循環。」 -
2:11 - 2:13「這是太陽的關係。」
-
2:13 - 2:14或是我最喜歡的一個:
-
2:14 - 2:17「那些氣候科學家只是為了要賺錢。」
-
2:17 - 2:19(笑聲)
-
2:19 - 2:21我一星期至少會聽到一次。
-
2:22 - 2:26但是這些都是
似是而非的科學煙霧彈, -
2:26 - 2:29設計來隱藏我們反對的真正理由,
-
2:29 - 2:32這個理由跟科學一點關係都沒有,
-
2:32 - 2:36而是跟我們的意識形態及身分有關。
-
2:37 - 2:39所以這幾天當我們打開電視,
-
2:39 - 2:42都好像有某某名嘴在說:
-
2:42 - 2:44「外面好冷。哪裡有全球暖化?」
-
2:44 - 2:46又有某某政治人物說:
-
2:46 - 2:48「你每找出一個科學家說這是真的,
-
2:48 - 2:50我都可以找出另外一個說
這不是真的。」 -
2:51 - 2:52所以這一點都不意外,
-
2:52 - 2:56就是有時候我們覺得
好像每個人都在說這些迷思。 -
2:56 - 2:58但是當我們看數據──
-
2:58 - 3:00耶魯大學氣候變遷溝通計畫
-
3:00 - 3:04已經對全國做民調好幾年了──
-
3:04 - 3:08他們的數據顯示
其實有 70% 的美國人同意 -
3:08 - 3:10氣候正在變遷。
-
3:10 - 3:1470% 也同意它會傷害動植物,
-
3:14 - 3:16會傷害未來的世代。
-
3:17 - 3:21但是當我們挖深一點,
真相就會顯露。 -
3:22 - 3:27只有 60% 的人認為
它會影響美國人。 -
3:27 - 3:31只有 40% 的人認為
它會影響個人。 -
3:33 - 3:37而當你問大家:
「你曾經討論過這個問題嗎?」 -
3:37 - 3:41全美三分之二的人說:「不曾。」
-
3:43 - 3:46更糟的是,當你問:
「你是否聽過媒體討論過這個?」 -
3:46 - 3:49超過四分之三的人說沒有。
-
3:51 - 3:52所以這是個惡性循環。
-
3:54 - 3:55地球變暖。
-
3:55 - 3:57熱浪變強。
-
3:57 - 3:59豪雨更頻繁。
-
3:59 - 4:01颶風更強勁。
-
4:01 - 4:04科學家又發佈了一份
極不樂觀的報告。 -
4:05 - 4:08政客的反擊更加強烈,
-
4:08 - 4:10不斷重複說著似是而非的科學迷思。
-
4:12 - 4:15我們要怎麼做
才能打破這種惡性循環? -
4:15 - 4:19我們能做的第一件事,
就是我們沒有做的事: -
4:20 - 4:21談論它。
-
4:23 - 4:24可是你或許會說:
-
4:24 - 4:27「我又不是科學家
我要怎麼談論輻射效應, -
4:27 - 4:30或氣候模式裡的雲參數化?」
-
4:31 - 4:33我們不需要再多談科學;
-
4:33 - 4:36過去 150 年我們談了很多科學。
-
4:37 - 4:40你們知道這個題目
已經超過 150 年了嗎? -
4:40 - 4:44自 1850 年代起
氣候科學家就首次發現, -
4:44 - 4:48挖出及燃燒煤、瓦斯及石油
-
4:48 - 4:50會產生吸熱氣體,
-
4:50 - 4:52在地球周圍多包一圈毯子。
-
4:52 - 4:54我們已經知道那麼久了。
-
4:54 - 4:58從科學家首次正式警告美國總統
-
4:58 - 5:00氣候改變的危險性,
已經過了 50 年。 -
5:00 - 5:02那位總統就是林登·詹森。
-
5:03 - 5:07更重要的是,
社會科學已經教導我們, -
5:07 - 5:12如果我們以拒絕某些事實
來建立我們的身分, -
5:13 - 5:18那麼爭論這些事實就是人身攻擊。
-
5:18 - 5:22這會讓他們挖一條深深的壕溝,
-
5:22 - 5:23而不是造一座橋。
-
5:24 - 5:27所以如果我們不應該談更多的科學,
-
5:27 - 5:29或說如果我們不需要談更多的科學,
-
5:29 - 5:31那我們應該談什麼?
-
5:31 - 5:33最重要的是,
-
5:33 - 5:36與其從你充滿數據及事實的腦開始,
-
5:36 - 5:38不如從心開始,
-
5:39 - 5:42從討論這為什麼對我們很重要開始,
-
5:44 - 5:47從我們都真心共享的價值觀開始。
-
5:47 - 5:49我們都為人父母嗎?
-
5:49 - 5:51我們都住在同一個社區?
-
5:52 - 5:54我們都喜歡一樣的戶外活動:
-
5:54 - 5:58健行、騎車、釣魚,甚至打獵?
-
5:58 - 6:01我們都關心經濟或國家安全?
-
6:02 - 6:05對我而言,我發現能與人
建立關係最基本的方法, -
6:05 - 6:06就是透過我的信仰。
-
6:07 - 6:08我身為基督徒,
-
6:08 - 6:11相信神創造了這個
極美好的星球讓我們居住, -
6:11 - 6:15也給了我們責任要管理其上的萬物。
-
6:15 - 6:18我更相信我們要照顧及愛護
-
6:18 - 6:20我們之中不幸的人──
-
6:20 - 6:23那些已經飽受貧窮、
-
6:23 - 6:24飢餓、疾病和其它不幸之苦的人。
-
6:25 - 6:29如果你不知道某人的價值觀,
-
6:29 - 6:31就與他們談天,了解他們,
-
6:31 - 6:33找出他們做事的動機,
-
6:33 - 6:35一旦我們明白了,
-
6:35 - 6:41我們要做的,
就是把他們已有的價值觀 -
6:41 - 6:43與他們為什麼應該
要關心氣候變遷連起來。 -
6:44 - 6:49在過去十多年與人談論過
成千上萬次之後,我真的相信, -
6:49 - 6:52幾乎這世界上的每一個人
-
6:52 - 6:55都已經有他們應該關心
氣候變遷的價值觀。 -
6:55 - 6:57他們只是還沒有把點連起來。
-
6:57 - 7:01那就是我們跟他們對話
可以做得到的。 -
7:02 - 7:04我關心氣候變遷的唯一理由,
-
7:04 - 7:06是因為我已有的角色。
-
7:07 - 7:10我是母親,所以我關心孩子的未來。
-
7:10 - 7:13我住在德州西部,
那裡的水資源已經很缺乏, -
7:13 - 7:16而氣候變遷會衝擊當地可用的水源。
-
7:17 - 7:19我是基督徒,我關心變遷的氣候,
-
7:19 - 7:23因為它就像軍方所說的,
是「威脅倍增器。」 -
7:23 - 7:25它承擔一些問題,
-
7:25 - 7:29如貧窮、飢餓、疾病、
無法取得乾淨的水, -
7:29 - 7:32甚至是會導致
難民危機的政治危機── -
7:32 - 7:35這些問題都會因之而發生,
而且還會使問題變本加厲, -
7:35 - 7:36變得更糟。
-
7:37 - 7:38我不是扶輪社員。
-
7:39 - 7:41但是我第一次去某個扶輪社演講時,
-
7:41 - 7:44我走進去看到
他們有這個超大的標語, -
7:44 - 7:47上面寫著「扶輪四大考驗」。
-
7:47 - 7:48這是否屬實?
-
7:48 - 7:49當然。
-
7:50 - 7:51是否公平?
-
7:51 - 7:53當然不!那就是我為什麼
這麼關心氣候變遷, -
7:53 - 7:55因為它絕對不公平。
-
7:55 - 7:57對此問題貢獻最少的人,
-
7:57 - 7:59卻受到最沉重的衝擊。
-
7:59 - 8:00它進一步問:
-
8:00 - 8:03這能否兼顧彼此利益?
能否促進親善友誼? -
8:03 - 8:05嗯,解決這個問題當然能。
-
8:05 - 8:08所以我把我的演講重新排列一下,
-
8:08 - 8:10讓它符合「扶輪四大考驗」,
-
8:10 - 8:13然後我就對著這群位於德州西部的
-
8:13 - 8:14保守派商人演講這個主題。
-
8:14 - 8:15(笑聲)
-
8:15 - 8:17我永遠也忘不了在最後,
-
8:17 - 8:21一位地方銀行家滿臉疑惑的走向我。
-
8:22 - 8:25他說:「你知道嗎?
我不太確定這整個全球暖化的事, -
8:25 - 8:28但是它通過了扶輪四大考驗」。
-
8:28 - 8:30(笑聲)
-
8:30 - 8:34(掌聲)
-
8:38 - 8:41不過這些價值觀──
它們必須是真誠的。 -
8:41 - 8:44幾年前我在一所基督教大學演講,
-
8:44 - 8:48講完之後,有一位同行科學家說:
-
8:48 - 8:49「我需要一些幫助。
-
8:49 - 8:53我費了很大的勁打進
-
8:53 - 8:54我們當地的教會,
-
8:54 - 8:56可是似乎沒什麼作用。
-
8:56 - 8:59我想告訴他們
為什麼氣候變遷很重要。」 -
8:59 - 9:01我說:「我們能做的
-
9:01 - 9:04就是從你所屬的宗會開始,
-
9:04 - 9:06因為你跟這些人共享許多價值觀。
-
9:06 - 9:08你上哪個宗派的教會呢?」
-
9:09 - 9:11「喔,我不上教會,
我是無神論者。」他說。 -
9:11 - 9:12(笑聲)
-
9:13 - 9:15我說:「這樣的話,從宗教團體開始
-
9:15 - 9:17大概不是最好的方法。
-
9:18 - 9:21我們來看看你最喜歡做什麼,
你參與什麼樣的活動。」 -
9:21 - 9:24我們就這樣找出了一個
他參與的社團, -
9:24 - 9:25他可以從那裡開始。
-
9:26 - 9:27我想說的是,
-
9:27 - 9:29我們不需要當個
自由開放的環保人士, -
9:29 - 9:31也可以關心變遷的氣候。
-
9:31 - 9:34我們要做的就是當一個
活在地球上的人類。 -
9:35 - 9:37因為無論我們住在哪裡,
-
9:37 - 9:41今天氣候變遷已經在影響我們。
-
9:43 - 9:45如果我們住在海岸邊,
-
9:45 - 9:46在很多地方
-
9:46 - 9:50我們已經看到「晴天洪災」。
-
9:50 - 9:52如果我們住在北美西部,
-
9:52 - 9:56我們會看到野火燒掉的面積變大了。
-
9:57 - 9:59如果我們住在沿海地區,
-
9:59 - 10:01從墨西哥灣到南太平洋,
-
10:01 - 10:06我們看到更強的颶風、颱風及氣旋
-
10:06 - 10:07受暖化的海洋而更強勁。
-
10:08 - 10:11如果我們住在德州或敘利亞,
-
10:11 - 10:13我們看到氣候變遷加大了乾旱規模,
-
10:13 - 10:15使乾旱更頻繁、更嚴重。
-
10:16 - 10:17無論我們住在哪裡,
-
10:17 - 10:20我們都已經受到變遷氣候的影響。
-
10:20 - 10:22你可能會說:「好吧,
那我們來談衝擊。 -
10:22 - 10:25我們可以把人家嚇的屁滾尿流,
-
10:25 - 10:27因為這東西很嚴重。」
-
10:27 - 10:28它的確很嚴重,相信我。
-
10:28 - 10:29我是科學家,我知道。
-
10:29 - 10:30(笑聲)
-
10:30 - 10:33但是恐懼不是什麼好方法
-
10:33 - 10:37能激勵人產生長期、持續的改變,
-
10:37 - 10:38來解決這件事。
-
10:39 - 10:42恐懼是設計來幫助我們逃離熊的。
-
10:42 - 10:44或是跑得比旁邊的人快一點。
-
10:44 - 10:46(笑聲)
-
10:47 - 10:52要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需要的是理性的希望。 -
10:53 - 10:56是的,我們絕對需要認識到
什麼是利害攸關的。 -
10:56 - 10:58我們當然需要。
-
10:59 - 11:02但是我們需要展望一個更好的未來,
-
11:03 - 11:05充滿豐富能源的未來,
-
11:06 - 11:08有穩定的經濟,
-
11:08 - 11:10有人人可用的資源,
-
11:10 - 11:15我們的生活不是
比現在更糟,而是更好。 -
11:16 - 11:18我們有解決的方法。
-
11:18 - 11:22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談論的
第二件重要的事, -
11:22 - 11:25就是解決方法:實用、可行、
-
11:25 - 11:29方便、有吸引力的解決方法。
-
11:29 - 11:31像什麼?
-
11:31 - 11:33嗯,就像他們說的,
我們沒有萬靈丹, -
11:33 - 11:35但是我們有很多萬靈散。
-
11:35 - 11:37(笑聲)
-
11:39 - 11:41我們的確有簡單的解決方案,
既能為我們省錢, -
11:41 - 11:43又能同時減少碳足跡。
-
11:44 - 11:45是的,燈泡。
-
11:46 - 11:47我愛我的電動汽車。
-
11:48 - 11:50我願意裝太陽能屋頂。
-
11:50 - 11:53但是想像一下,如果每一家
-
11:53 - 11:55都在前門旁裝一個開關,
-
11:55 - 11:56每次你離開家門,
-
11:56 - 11:59就會關掉冰箱以外的東西。
-
11:59 - 12:00可能連錄影機也關了。
-
12:00 - 12:02(笑聲)
-
12:02 - 12:05生活方式選擇:吃當地產的食物,
-
12:05 - 12:07吃食物鏈底端的食物,
-
12:07 - 12:10減少浪費食物,這點從全球規模看,
-
12:10 - 12:14是我們能解決這個問題最重要的事。
-
12:14 - 12:16我是氣候科學家,
-
12:16 - 12:20所以要四處旅行演講變遷的氣候,
-
12:20 - 12:22這種諷刺在我身上也沒消失。
-
12:22 - 12:23(笑聲)
-
12:24 - 12:27我個人最大的碳足跡就是旅行。
-
12:28 - 12:31這就是為什麼我小心的收集邀請函,
-
12:31 - 12:34通常我不會出門,
除非我收到了足夠多 -
12:34 - 12:36從同一個地方來的邀請卡,
-
12:36 - 12:37一個地方 3 到 4 場,
-
12:37 - 12:41有時候甚至多到 10 或 15 場演講,
-
12:41 - 12:44這樣我就可以把
我的碳足跡衝擊減到最低。 -
12:44 - 12:45愈低愈好。
-
12:45 - 12:49而且我還把將近四分之三的演講
-
12:49 - 12:50變成影片。
-
12:50 - 12:51通常大家會說:
-
12:51 - 12:53「喔?我們從來沒有這樣做過。」
-
12:53 - 12:54但是我會說:
-
12:54 - 12:58「嗯,就試一下吧。應該可行。」
-
12:59 - 13:00最重要的還是這個,
-
13:00 - 13:04我們要討論今天
已經發生在全世界的事, -
13:04 - 13:06及未來可能會發生的事。
-
13:07 - 13:08那麼,我住在德州。
-
13:08 - 13:13德州是全美排碳最高的一州。
-
13:13 - 13:16你可能會說:「這樣的話,
你在德州還能談什麼?」 -
13:16 - 13:18答案是,很多。
-
13:19 - 13:21你可知道在德州,
-
13:21 - 13:25風能產業提供超過二萬五千個工作?
-
13:25 - 13:28我們有將近 20% 的電力
-
13:28 - 13:30來自乾淨可再生的資源,
-
13:30 - 13:31大部分是風能,
-
13:31 - 13:32儘管太陽能成長快速。
-
13:33 - 13:36美國最大的陸軍基地胡德堡,
-
13:36 - 13:37不用說,就在德州。
-
13:38 - 13:42他們現在用風能及太陽能發電,
-
13:42 - 13:45因為這樣可以節省納稅人
超過一億五千萬美金。 -
13:46 - 13:47是的。
-
13:47 - 13:52(掌聲)
-
13:52 - 13:56那些跟我們不一樣,
沒有資源可用的人怎麼辦? -
13:56 - 13:59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成千上萬的人
-
13:59 - 14:02沒有任何能源可用,除了煤油,
-
14:02 - 14:03而且那還很貴。
-
14:03 - 14:05在全世界,
-
14:05 - 14:10現今成長最快的新能源是太陽能。
-
14:11 - 14:13而他們的日光充足。
-
14:14 - 14:19所以社會責任投資人、
非營利組織,甚至一般企業 -
14:19 - 14:22都投入並使用創新的微型投資方法,
-
14:22 - 14:24像隨用隨付太陽能板租用計畫,
-
14:25 - 14:28所以民眾就可以買到
所需單位的能源。 -
14:28 - 14:29有時候甚至可以從手機買。
-
14:30 - 14:33有一間公司叫阿蘇里科技,
已經分發了成千上萬塊面板 -
14:33 - 14:36給 11 個國家,
包括盧安達及烏干達。 -
14:37 - 14:41他們估計他們已經供給了
超過三千萬小時的電力, -
14:41 - 14:43及超過一千萬小時的手機充電。
-
14:45 - 14:49中國及印度這樣
快速成長的經濟體又如何? -
14:50 - 14:53氣候的衝擊看起來還有點遠,
-
14:53 - 14:55但是空氣品質的影響卻是今日今時。
-
14:55 - 14:59他們知道清潔能源
對於推動未來發展至關重要。 -
15:00 - 15:06所以中國投資了數千億美元
在乾淨能源上。 -
15:06 - 15:07他們水淹煤礦場,
-
15:07 - 15:10而且他們還在水面放浮動太陽能板。
-
15:10 - 15:12他們還有一座熊貓外型的
太陽能發電廠。 -
15:12 - 15:14(掌聲)
-
15:14 - 15:15(笑聲)
-
15:15 - 15:17是的,他們還在燒煤。
-
15:17 - 15:20但是他們已經關閉了
北京附近所有的燃煤電廠。 -
15:21 - 15:22在印度,他們想要
-
15:22 - 15:27用 LED 燈取代 2.5 億個白熱燈管,
-
15:27 - 15:30這可以讓他們節省
70 億美元的能源費用。 -
15:31 - 15:33他們正在投資綠色工作,
-
15:33 - 15:37他們想要讓所有的車輛都脫碳。
-
15:37 - 15:39印度可能是第一個
-
15:39 - 15:43不需要仰賴石化燃料
就工業化的國家。 -
15:44 - 15:46這個世界正在改變。
-
15:46 - 15:49但是變得還不夠快。
-
15:49 - 15:51太常見到的是我們視這個問題
-
15:51 - 15:54為一塊坐落在山腳的巨石,
-
15:54 - 15:57只有幾隻手撐著它,想把它推上山頂。
-
15:57 - 16:00但實際上,那塊巨石已經在山頂了。
-
16:00 - 16:03而且有數也數不清的手
-
16:03 - 16:04要把它推下山。
-
16:04 - 16:07只是那個速度實在不夠快。
-
16:07 - 16:12我們要怎麼讓那塊巨石加速,
才能及時解決氣候變遷? -
16:13 - 16:14你猜到了。
-
16:14 - 16:17第一要務就是討論它。
-
16:18 - 16:19底線就是:
-
16:21 - 16:25氣候變遷正影響著你和我,
就在此時此刻, -
16:25 - 16:27就在我們居住的地方。
-
16:29 - 16:31但透過合作,我們可以解決它。
-
16:32 - 16:33的確,這是個令人生畏的問題。
-
16:33 - 16:36沒有人比我們氣候科學家
更了解這件事。 -
16:36 - 16:39但是我們不能屈服於絕望。
-
16:39 - 16:42我們要走出去,
主動尋找我們所需的希望, -
16:42 - 16:45以激勵我們行動。
-
16:45 - 16:50那份希望就從今天展開對話開始。
-
16:51 - 16:52謝謝。
-
16:52 - 16:58(掌聲)
- Title:
- 對抗氣候變遷你能做的最重要的事:談論它
- Speaker:
- 凱薩琳.海荷
- Description:
-
你怎麼跟不相信氣候變遷的人談論這個問題?不是重複說著我們已經討論很多年的數據及事實,氣候科學家凱薩琳.海荷如是說。海荷在這場鼓舞人心又務實的演講中,告訴我們進行真正討論的關鍵是將家庭、社區和宗教等共同價值觀聯繫起來,並促使人們意識到他們已經在關注氣候變化。 「我們不能屈服於絕望,」她說, 「我們必須走出去,尋找我們需要的希望以激勵我們採取行動,而那份希望始於今天就展開的對話。」
- Video Language:
- English
- Team:
closed TED
- Project:
- TEDTalks
- Duration:
- 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