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穿關於心理學的九個神話
-
0:01 - 0:04你們都聽過I.Q.這個詞,
就是所謂的智商。 -
0:04 - 0:05但,你的Psy-Q(心理智商)呢?
-
0:05 - 0:08你對於成就你的事物了解多少?
-
0:08 - 0:10而你又多擅長去預測別人的行為?
-
0:10 - 0:12甚至說你自己的行為?
-
0:12 - 0:15你認為你所瞭解的心理學,
有多少是錯誤的呢? -
0:15 - 0:19就讓我們一起來倒數揭露
這心理學上的十大迷思。 -
0:19 - 0:22當人們在提及心理學時,
你或許曾經聽他們說過: -
0:22 - 0:25這就像是男人從火星來,女人從金星來。
-
0:25 - 0:27但是,男性和女性之間
究竟真的差多少呢? -
0:27 - 0:30為了找到真相,
我們就來看看這些 -
0:30 - 0:31男性和女性有所不同的事物,
-
0:31 - 0:35並且在同規模的圖表上
畫出兩性的差異線。 -
0:35 - 0:37男性與女性有差異的事情之一,
-
0:37 - 0:39是能夠把球丟得多遠。
-
0:39 - 0:41讓我們來看看這個關於男性的資料,
-
0:41 - 0:43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
就是所謂的常態分配曲線。 -
0:43 - 0:46少數的男性可以將球丟得非常遠,
另外少數的男性則丟不遠, -
0:46 - 0:48但大部分的男性
都丟在一個平均距離中。 -
0:48 - 0:50而女性也相同的呈現了
常態分配曲線。 -
0:50 - 0:52但我們可以看到這裡
出現了一個蠻大的差異。 -
0:52 - 0:55事實上,大部份的男性
都可以把球丟得比 -
0:55 - 0:5798%的女性還要來得更遠。
-
0:57 - 1:00那麼我們現在來看看
在相同標準規模上的 -
1:00 - 1:03一些心理性別差異。
-
1:03 - 1:04不論哪個心理學家都會告訴你,
-
1:04 - 1:07男性的空間感比女性還要更好,
-
1:07 - 1:09像是地圖識讀的能力
而這是真的, -
1:09 - 1:12但讓我們來看看
這個兩性差異的大小。 -
1:12 - 1:15我們能看到差異是非常小的。
這兩條曲線非常靠近,近乎重疊。 -
1:15 - 1:19事實上,平均的女性
還比33%的男性更好, -
1:19 - 1:21當然,如果說這個數值是50%的話,
-
1:21 - 1:23兩個性別就並沒有任何差異了。
-
1:23 - 1:27我想這個差異會是值得被記住的。
而接下來我將要給你看的, -
1:27 - 1:29差不多是心理學史上所發現,
-
1:29 - 1:31心理性別差異最大的例子。
-
1:31 - 1:32就讓我們來看下一個例子:
-
1:32 - 1:35任何一個心理學家都會告訴你,
女性的語言和語法能力 -
1:35 - 1:36比男性還要好。
-
1:36 - 1:39這表現在標準語法測驗上。
-
1:39 - 1:41這是女性的,這是男性的。
-
1:41 - 1:45沒有錯,女性平均上是比男性還要好,
但是兩條曲線也非常的相近。 -
1:45 - 1:48還有33%的男性比起一般的女性還要好。
-
1:48 - 1:50再一次的,如果這個值是50%的話,
-
1:50 - 1:52那這兩個性別就會是相同的了。
-
1:52 - 1:55所以說,這並不是真的像
火星人與金星人那樣。 -
1:55 - 1:57而比較像是其他的東西,
例如巧克力棒Mars和巧克力棒Snikers: -
1:57 - 2:02他們基本上是相同的,
但一種可能比另一種含有更多果仁。 -
2:02 - 2:04我不會告訴你是哪一種。
-
2:04 - 2:06現在,你們都準備好了。
-
2:06 - 2:09我們就來用著名的
羅夏克墨跡測驗來做個心理分析。 -
2:09 - 2:12現在你大概可以看到兩個,我不知道,
也許是兩隻熊、兩個人或其它什麼東西。 -
2:12 - 2:14但你覺得他們在做什麼?
-
2:14 - 2:17舉手,如果你覺得他們在對彼此打招呼。
-
2:17 - 2:19好,沒有很多人。
-
2:19 - 2:21如果你覺得他們在擊掌,
請舉手。 -
2:21 - 2:23好。有沒有覺得他們在打架的?
-
2:23 - 2:25只有幾個人。
-
2:25 - 2:28好的,所以說如果你覺得
他們在打招呼或擊掌的話, -
2:28 - 2:30就代表你是一個友善的人。
-
2:30 - 2:31如果你覺得他們在打架的話,
-
2:31 - 2:34代表你是一個讓人感覺不舒服、
具有攻擊性的人。 -
2:34 - 2:35就看你基本上是個和平者或是個鬥士。
-
2:35 - 2:36那這個呢?
-
2:36 - 2:39這不是個需要投票的項目,
所以我數到三的時候喊出你看到的東西。 -
2:39 - 2:44一、二、三。
(觀眾的喊聲) -
2:44 - 2:45我聽到有人說倉鼠,是誰說的?
-
2:45 - 2:47真是令人擔心。
-
2:47 - 2:48那裡有個傢伙說倉鼠。
-
2:48 - 2:52你應該會看到
畫面上有某種雙足動物, -
2:52 - 2:54並且它的寫照圖像在另一邊。
-
2:54 - 2:57如果你沒有看見的話,
代表你有困難 -
2:57 - 3:02去處理很多同時發生的複雜情況。
-
3:02 - 3:04除了,當然,
這根本就不是那個意思。 -
3:04 - 3:06羅夏克墨跡測驗
基本上在分辨人們的個性上, -
3:06 - 3:09
是沒有準確度的。 -
3:09 - 3:11現代的心理學家
也並沒有採用這套方法。 -
3:11 - 3:15事實上,最近一個研究
發現當你嘗試 -
3:15 - 3:18用羅夏克墨跡測驗
去診斷人們的個性時, -
3:18 - 3:19在明顯完全正常的參與者中
-
3:19 - 3:23大約有六分之一的人,
被診斷出精神分裂症。 -
3:23 - 3:26所以如果你在這個測驗上沒有做好的話,
-
3:26 - 3:29或許只是代表
你不是一個視覺型的人。 -
3:29 - 3:31那讓我們再來
做一個快速的小測驗。 -
3:31 - 3:35你在做蛋糕的時候,你比較喜歡……
請你們舉手回答—— -
3:35 - 3:38你比較喜歡使用
帶有圖片的食譜嗎? -
3:38 - 3:40嗯,少數一些人。
-
3:40 - 3:42讓朋友講給你聽嗎?
-
3:42 - 3:45或是就自己試著動手做做看?
-
3:45 - 3:47只有一些些人。
-
3:47 - 3:48好的,所以如果你選A,
-
3:48 - 3:50代表你是一個
視覺的學習者, -
3:50 - 3:54當資訊以視覺的方式呈現時,
你能夠得到最佳的吸收與學習。 -
3:54 - 3:57如果你說B,代表著
你屬於聽覺的學習者, -
3:57 - 4:00當資訊以聽覺的方式呈現時,
你才會獲得較好的吸收與學習。 -
4:00 - 4:03而如果你選C,就代表
你屬於動覺的學習者。 -
4:03 - 4:07在你自己動手實際去做時,
你吸收和學習得最快。 -
4:07 - 4:09除了說,當然,
你可能已經猜到了, -
4:09 - 4:11這些都不對,
因為這整件事情都是個迷思。 -
4:11 - 4:15這些學習方式都是被捏造出來的,
並沒有任何科學證據去支持它們。 -
4:15 - 4:19我們知道這些,
是因為我們進行了嚴謹的研究, -
4:19 - 4:21我們給這些受試者材料讓他們去學習,
-
4:21 - 4:24材料分成了他們喜歡的學習方式,
以及他們不喜歡的學習方式。 -
4:24 - 4:27結果是,不管哪種學習方式,
他們所記住的資訊量都是一樣的。 -
4:27 - 4:29你稍微用個幾秒思考一下,
-
4:29 - 4:31就會發現這是很明顯的事實。
-
4:31 - 4:34顯然的,最好的學習模式
-
4:34 - 4:37並不是是取決於你自己,
而是取決於你所學習的東西。 -
4:37 - 4:39舉個例子吧,
你能夠只透過聽別人說 -
4:39 - 4:42來學怎麼開車嗎?
-
4:42 - 4:44沒有動覺經驗的話,可能嗎?
-
4:44 - 4:45在解聯立方程式的時候,
-
4:45 - 4:48你能夠只用腦袋來計算
而不用紙筆來輔助嗎? -
4:48 - 4:51你能夠用跳舞來復習你的建築學考試,
-
4:51 - 4:53只因為你是一個動覺的學習者嗎?
-
4:53 - 4:56不行啊。你要做的是,
將所有要學習的資料和 -
4:56 - 5:00適當的學習方法連繫起來,
而不只是你。 -
5:00 - 5:02我知道你們之中有許多A級水準的學生,
-
5:02 - 5:04最近才剛拿到你的GCSE
(中等教育普通證書)的結果。 -
5:04 - 5:07如果你並沒有得到
你所預期的成果的話, -
5:07 - 5:09你真的不能去責怪
你的學習方式, -
5:09 - 5:13但你或許可以考慮去責怪你的基因。
-
5:13 - 5:17這是倫敦大學學院
最近所做的一項研究, -
5:17 - 5:19他們發現在不同學生
和他們的GCSE結果之間, -
5:19 - 5:22有58%的差異性
-
5:22 - 5:24是來自於基因遺傳。
-
5:24 - 5:27這聽起來是一個很精確的數字,
那麼我們是怎麼確定的呢? -
5:27 - 5:31是這樣的,當我們想要解開關於
-
5:31 - 5:33基因與環境的相對作用,
-
5:33 - 5:35我們可以做雙胞胎研究。
-
5:35 - 5:39所以說,同卵雙胞胎
有著100%相同的環境, -
5:39 - 5:41以及100%相同的基因。
-
5:41 - 5:44然異卵雙胞胎
也有著100%相同的環境, -
5:44 - 5:48但就像任何的兄弟姐妹一樣,
他們只有50%相同的基因。 -
5:48 - 5:52那麼,經由比較
同卵雙胞胎與異卵雙胞胎 -
5:52 - 5:54的GCSE成績,
-
5:54 - 5:55再做一點聰明的數學之後,
-
5:55 - 5:59我們就可以知道有多少
表現和差異性是來自於環境, -
5:59 - 6:01而多少是源自於基因的關係。
-
6:01 - 6:05結果證明,58%的比例是因為基因。
-
6:05 - 6:09這並不是要推翻
你和老師們的辛苦付出, -
6:09 - 6:12但是如果你沒有得到
你所預期的GCSE結果, -
6:12 - 6:17那麼你可以隨時嘗試著
去責怪你的父母,或至少他們的基因。 -
6:17 - 6:19有件你不應該去歸咎的事情,
-
6:19 - 6:21是關於左腦學習者或右腦學習者,
-
6:21 - 6:23因為,一樣的,這是個迷思。
-
6:23 - 6:26這個迷思說,
左腦是理性的, -
6:26 - 6:27它擅於解方程式,
-
6:27 - 6:32而右腦是創意的,
它在音樂等方面表現得更佳。 -
6:32 - 6:34但這仍然是個迷思,
因為幾乎你做的每件事情 -
6:34 - 6:37都要你大腦的所有部位
互相溝通聯繫, -
6:37 - 6:41就算是最乏味的日常對話都是如此。
-
6:41 - 6:44然而這迷思至今仍存在,
或許有一個原因, -
6:44 - 6:46就是因為這裡面
包含著小部份的事實。 -
6:46 - 6:48這迷思的另一個版本,
-
6:48 - 6:51是說左撇子的人
比起右撇子的人更有創造力, -
6:51 - 6:55這種說法有點道理,因為
你的大腦是控制的是相反的手, -
6:55 - 6:56所以左撇子的人,
-
6:56 - 6:58他的右腦比起右撇子的人,
-
6:58 - 7:00會稍微更加活絡一點,
-
7:00 - 7:03我們的觀念是右腦會更加有創造力。
-
7:03 - 7:05但這個左撇子比右撇子
-
7:05 - 7:07還要有創造力的觀念,
就其本身而言就是錯誤的。 -
7:07 - 7:10事實上是雙手都靈巧的人,
-
7:10 - 7:12或可以兩手同時處理不同事情的人,
-
7:12 - 7:16比單手使用者更具有創意,
-
7:16 - 7:18因為雙手使用者
-
7:18 - 7:21的大腦兩側需要
大量的互動與溝通, -
7:21 - 7:24這與創造靈活的思考有所相關。
-
7:24 - 7:26左撇子較有創意的迷思,
-
7:26 - 7:29是從左撇子比右撇子
有更多人能善用雙手的 -
7:29 - 7:31這項事實中所產生出來的,
-
7:31 - 7:34所以說左撇子比較善於創造
的這個說法是有一點真實性的, -
7:34 - 7:36但只有一點而已。
-
7:36 - 7:38另一個相關的迷思,你或許聽過,
-
7:38 - 7:41是我們只有用到大腦10%的這件事。
-
7:41 - 7:42這一樣的也是完全的迷思。
-
7:42 - 7:45我們所做的每件事情,
就算是最無聊的小事, -
7:45 - 7:47都要用到幾乎整個大腦。
-
7:47 - 7:51但的確,我們大多數的人不能
-
7:51 - 7:55有效的去運用我們的大腦。
-
7:55 - 7:58那我們該怎麼提升我們的腦力呢?
-
7:58 - 8:00或許我們可以聽一段莫札特的音樂。
-
8:00 - 8:03你聽過莫札特效應嗎?
-
8:03 - 8:06有一個觀念是,聽莫札特
的音樂會使你變聰明, -
8:06 - 8:08而且會提升智力測驗的表現。
-
8:08 - 8:10這個迷思的有趣之處
-
8:10 - 8:14也是在於它有一點的事實存在其中。
-
8:14 - 8:16原先的研究是發現,
-
8:16 - 8:19聽了幾分鐘莫札特音樂的受試者,
-
8:19 - 8:22在智力測驗中,
-
8:22 - 8:25表現得比只是靜默著坐著
的受試者還要好。 -
8:25 - 8:29但一項後續研究招募了
一些喜歡莫札特音樂的人, -
8:29 - 8:31以及另外一群
-
8:31 - 8:33喜歡史蒂芬.金恐怖小說的人。
-
8:33 - 8:37然後他們給這些受試者們
聽音樂或聽恐怖故事。 -
8:37 - 8:39更喜歡聽莫札特音樂的人比聽故事的人,
-
8:39 - 8:42從莫札特音樂中,
得到更大量的智力增長, -
8:42 - 8:45但對於更喜歡聽故事的人來說,
-
8:45 - 8:48他們反而在恐怖故事中,
得到更大量的智力增長, -
8:48 - 8:49而對莫札特音樂反應較小。
-
8:49 - 8:52事實是,當你在聽你享受的東西時,
-
8:52 - 8:55這些東西會使你振作一點,
且給你在有限範圍的 -
8:55 - 8:57短暫智力增長。
-
8:57 - 8:59所以如果你想
藉由聽莫札特音樂, -
8:59 - 9:01或當然,聽史蒂芬.金的故事,
-
9:01 - 9:05來使你長期變得更聰明,
那都是不可能的事。 -
9:05 - 9:07另一個關於莫札特迷思的版本,
-
9:07 - 9:12是說莫札特的音樂不只是能
讓你變聰明,更能夠使你健康。 -
9:12 - 9:14可惜這對於
-
9:14 - 9:17幾乎每天聽莫札特音樂
的人來說,都不是真的。 -
9:17 - 9:19莫札特他自己,
-
9:19 - 9:22就飽受著疾病的折磨,
其中包含著淋病、天花、關節炎 -
9:22 - 9:27以及人們認為最終
致他於死的梅毒。 -
9:27 - 9:30這表示,
也許莫札特在選擇他的性伴侶時 -
9:30 - 9:33應該要更小心。
-
9:33 - 9:35但是,我們該如何選擇另一半呢?
-
9:35 - 9:40有一個迷思,
偶爾會被社會學家散播, -
9:40 - 9:43那就是我們對於戀人的選擇與
偏愛是一種文化下的產物。 -
9:43 - 9:45他們說這都是具有文化特定性的。
-
9:45 - 9:47但事實上,數據並不支持這個說法。
-
9:47 - 9:52有一個知名的研究,測試了
來自全球三十七個不同文化的人, -
9:52 - 9:53從美國人到南非祖魯人都有,
-
9:53 - 9:55關於他們如何擇偶。
-
9:55 - 9:58而全世界每個文化都一樣,
-
9:58 - 10:02男性較重視另一半的身材吸引力,
-
10:02 - 10:03女性則相對較不重視,
-
10:03 - 10:05每個文化皆相同,
-
10:05 - 10:09女性比男性更重視另一半的
野心以及賺錢的能力。 -
10:09 - 10:11每個文化皆同,
-
10:11 - 10:13男性比較喜歡比自己年紀小的女性,
-
10:13 - 10:16我想平均大約在2.66歲左右,
-
10:16 - 10:18仍是每一個文化皆同,
-
10:18 - 10:20女性都偏好比自己年長的男性,
-
10:20 - 10:23這邊平均是3.42歲,
-
10:23 - 10:27所以我們明白了:
「每個人都需要個糖爸爸。」 -
10:27 - 10:29我們就從伴侶的話題轉移到,
-
10:29 - 10:33如何在籃球或足球等運動
得分的這個話題吧。 -
10:33 - 10:37這個迷思是說,運動員會經歷一個
美國人稱為熱手時期, -
10:37 - 10:40或英國人所稱的紫色時期,
-
10:40 - 10:42像這傢伙一樣,
在球場上他們不能錯過。 -
10:42 - 10:46但如果你分析這個模式,
-
10:46 - 10:48這些成功和失敗的統計,
-
10:48 - 10:50你會發現這幾乎都是隨機的。
-
10:50 - 10:53你的大腦會從這些隨機的事件中
創造出一套模式。 -
10:53 - 10:54如果你丟一枚硬幣,
-
10:54 - 10:58會隨機出現正面和
反面兩種可能, -
10:58 - 11:01而因為你的大腦喜歡
從一無所有的地方裡找出模式來, -
11:01 - 11:03所以我們就替這些
隨機事件加上意義, -
11:03 - 11:05然後說:「是啊,他今天狀況真好!」
-
11:05 - 11:08雖然你在完全隨機的好球和壞球中,
-
11:08 - 11:11還是會得到一套相同的模式與結論。
-
11:11 - 11:15但罰球點是例外,
-
11:15 - 11:18最近有一個關於足球中罰球點的研究,
-
11:18 - 11:20發現那些代表國家的球員
-
11:20 - 11:23有一個罰球的紀錄很糟糕的,
-
11:23 - 11:25例如,英國,
-
11:25 - 11:29會比表現好的國家更快去射門,
-
11:29 - 11:32但大概就是因為這樣,
所以他們也比較容易失誤。 -
11:32 - 11:34所以就出現了這個疑問,
-
11:34 - 11:37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使我們
提升我們的表現呢? -
11:37 - 11:39你可能會做一個決定,
-
11:39 - 11:42就是去懲罰那些失誤的人,
看會不會有所改進。 -
11:42 - 11:46這個關於懲罰可以提升表現的想法,
-
11:46 - 11:48是著名的米爾格倫實驗中,
-
11:48 - 11:51受試者們認為他們正在被實驗。
-
11:51 - 11:54如果你是一個心理系學生的話
你應該已經聽過這個了。 -
11:54 - 11:57故事裡,參與者要準備給
其他的受試者 -
11:57 - 12:00他們認為是致命的電擊。
-
12:00 - 12:02而受試者相信這樣的電擊是會致命的。
-
12:02 - 12:05只因為一個穿著白袍的人告訴他們會這樣。
-
12:05 - 12:07但這故事是一個迷思,
這裡有三個原因。 -
12:07 - 12:12第一個也是最關鍵的是,
實驗室的外套不是白色而是灰色的。 -
12:12 - 12:16第二,受試者們在研究之前就被告知,
-
12:16 - 12:19並在實驗中也一直被提醒,
-
12:19 - 12:22雖然電擊是疼痛的,但並不會致命,
-
12:22 - 12:25當然也不會造成任何的永久性傷害。
-
12:25 - 12:27再來第三個是,參與者們
-
12:27 - 12:29並不只是因為穿著白袍的人
給予指令而電擊的。 -
12:29 - 12:32實驗結束採訪他們的時候,
-
12:32 - 12:34所有的參與者都說,
他們堅定的相信 -
12:34 - 12:38這個關於學習與懲罰的研究,
是很有價值的, -
12:38 - 12:40相對於給予暫時性非致命的不適感,
-
12:40 - 12:46他們更相信這在科學領域
會有長遠的收穫。 -
12:47 - 12:50是的,所以我已經
講了大概有十二分鐘了, -
12:50 - 12:52你可能坐在那裏聽我說話,
-
12:52 - 12:55分析我的演講模式和肢體語言,
-
12:55 - 12:58且試圖去分辨我所說的,
-
12:58 - 13:01究竟是實話或謊話,
-
13:01 - 13:03如果你正這樣做的話,
你大概已經失敗了, -
13:03 - 13:05因為雖然我們都認為我們
-
13:05 - 13:07能夠透過肢體語言
和說話模式來找出騙子, -
13:07 - 13:09但幾年下來有數百個心理學研究,
-
13:09 - 13:13都發現我們全部的人,
包含警察和偵探, -
13:13 - 13:16在透過身體語言和
言語模式來分辨人時, -
13:16 - 13:18都只是靠著運氣而已。
-
13:18 - 13:20有趣的是有一個例外:
-
13:20 - 13:22電視上有人呼籲失蹤的親友時,
-
13:22 - 13:25我們很容易判斷出
該親友是真的失蹤了, -
13:25 - 13:28或是發出通知的人謀殺了他。
-
13:28 - 13:32說謊的呼籲者可能會搖頭、望向別處,
-
13:32 - 13:33且會製造錯誤的言論,
-
13:33 - 13:35相反的,真正的呼籲者通常
-
13:35 - 13:38表達對失蹤的親友安全返回的希望,
-
13:38 - 13:40會避免用任何殘忍的語言。
-
13:40 - 13:44舉例來說,比起「被殺」這個詞,
他們會說「把他從我們身邊帶走」。 -
13:44 - 13:47說到這裡,
也差不多是我該結束的時間了, -
13:47 - 13:50但在那之前,
我想要用三十秒來談, -
13:50 - 13:53關於心理學總體的一個迷思。
-
13:53 - 13:58這個迷思說,心理學只是
一些有趣理論的組合, -
13:58 - 14:01只是一些說來實用的
和能夠提供的東西而已。 -
14:01 - 14:04在過去的幾分鐘內,
我希望我已經讓你知道 -
14:04 - 14:05這不是真的。
-
14:05 - 14:09我們需要做的是,藉由所做的預測,
-
14:09 - 14:10重新評價這些心理學理論的價值,
-
14:10 - 14:13不管是讓你變聰明的莫札特音樂,
-
14:13 - 14:18或使你學得更好的學習模式,
-
14:18 - 14:22還是些其他的什麼,這都只是
可受檢驗的經驗上的說法, -
14:22 - 14:23所以我們唯一可以做的是,
-
14:23 - 14:25在嚴謹控制的研究中,
-
14:25 - 14:28用數據去檢驗這些說法。
-
14:28 - 14:31也只有透過這樣的做法,
我們才能發現, -
14:31 - 14:34哪一些理論是被支持的,
-
14:34 - 14:37而哪一些,像是我今天
所告訴你的,是錯誤的迷思。 -
14:37 - 14:38謝謝大家。
-
14:38 - 14:42(觀眾鼓掌)
- Title:
- 揭穿關於心理學的九個神話
- Speaker:
- 班.安柏瑞吉
- Description:
-
你對大腦的認知,有多少其實是錯誤的?在這個快車式的科學迷思旅程中,班.安柏瑞吉將帶領大家走過九大被證明錯誤的熱門心理學觀念,並揭露幾個關於我們大腦運作的精彩真相。
- Video Language:
- English
- Team:
closed TED
- Project:
- TEDTalks
- Duration:
- 14:55
![]() |
Helen Chang edi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9 myths about psychology, debunked | |
![]() |
Geoff Chen approv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9 myths about psychology, debunked | |
![]() |
Chie Yao edi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9 myths about psychology, debunked | |
![]() |
Chie Yao edi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9 myths about psychology, debunked | |
![]() |
Chie Yao edi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9 myths about psychology, debunked | |
![]() |
Chie Yao accep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9 myths about psychology, debunked | |
![]() |
Chie Yao edi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9 myths about psychology, debunked | |
![]() |
Chie Yao edi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9 myths about psychology, debun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