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Video

通过正念实现自我转变 | 大卫·瓦戈 | TEDxNashville

  • 0:09 - 0:11
    谢谢大家。
  • 0:12 - 0:13
    我们出生时,
  • 0:13 - 0:19
    大脑里面一共有
    860 亿个神经细胞。
  • 0:19 - 0:25
    在我们一生中,大脑仅会
    新增相对少量的神经细胞。
  • 0:26 - 0:32
    事实上,我们在一生的时间里
    会损失大约 20 亿个神经细胞。
  • 0:33 - 0:34
    所以你可能会疑惑,
  • 0:34 - 0:37
    如果我们在损失几十亿个
    神经细胞的同时,
  • 0:37 - 0:40
    又没有大量补充新的神经细胞,
  • 0:41 - 0:42
    那大脑中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0:42 - 0:46
    才得以支撑那些组成我们自我的
  • 0:46 - 0:48
    所有精神习惯和行为?
  • 0:49 - 0:54
    问题的答案是
    “活动依赖可塑性”。
  • 0:54 - 0:59
    正是通过这种功能,
    我们应对日常生活体验时
  • 0:59 - 1:05
    产生的 150 万亿个
    细胞间突触连接
  • 1:05 - 1:10
    才得以不停地对大脑进行调节。
  • 1:10 - 1:13
    我希望大家今天能了解的
    一个重要观点是,
  • 1:13 - 1:17
    这些突触连接不仅让你
    获得自我意识,
  • 1:17 - 1:21
    它们也在不停地改变你的大脑,
  • 1:21 - 1:26
    同时它们也极大程度地
    影响你的健康和寿命。
  • 1:27 - 1:28
    我也希望能够阐述,
  • 1:28 - 1:35
    一种系统的、涉及冥想的精神训练
  • 1:35 - 1:40
    让它能积极地转变
    你自己与你的精神习惯。
  • 1:42 - 1:47
    在 2002 年时,我是一名
    认知神经科学专业的研究生,
  • 1:47 - 1:48
    这是我当时的照片。
  • 1:49 - 1:52
    我当时在研究老鼠的大脑,
  • 1:52 - 1:55
    以便更好地理解
    有关学习和记忆的神经回路。
  • 1:55 - 1:57
    而活动依赖可塑性
  • 1:57 - 2:02
    对于研究记忆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 2:02 - 2:06
    但是我感兴趣的是
    如何运用到这个概念
  • 2:06 - 2:12
    通过研究冥想和正念,
  • 2:12 - 2:16
    以神经科学的方法
    认知自我。
  • 2:16 - 2:18
    “正念觉察”
  • 2:18 - 2:21
    简单来说是一种
    通过持续不断地
  • 2:21 - 2:26
    注意到和识别出
    在我们内心和外部世界中
  • 2:26 - 2:31
    出现和消失的东西,
    来集中注意力的方法。
  • 2:33 - 2:34
    当我还是研究生时,
  • 2:34 - 2:37
    还基本没有关于正念的科学研究。
  • 2:37 - 2:40
    事实上,在 2000 年以前,
  • 2:40 - 2:43
    这个课题总共只有 39 篇
  • 2:43 - 2:46
    经过同行评审的科学论文。
  • 2:47 - 2:51
    于是,或许是有充分的苦衷,
    有一天,我的导师对我说,
  • 2:51 - 2:56
    “戴夫,研究冥想不会
    让你在学术界成功的。
  • 2:56 - 2:58
    忘了那些和禅有关的东西吧。”
  • 2:59 - 3:05
    当我离开他的办公室时,
    我感到相当失望,备受打击。
  • 3:05 - 3:08
    但是这件事并没有让我
    从这项研究里退却。
  • 3:08 - 3:10
    让我们快进到十年之后,
  • 3:10 - 3:13
    我成为了哈佛医学院的
    一名教职人员,
  • 3:13 - 3:17
    在一间神经成像实验室
    研究冥想这个课题。
  • 3:17 - 3:19
    大概就在那段时间,
  • 3:19 - 3:24
    我受邀当面为达赖喇嘛
    介绍我的研究,
  • 3:24 - 3:28
    与我同行的还有另外五位这个领域
    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新兴带头人。
  • 3:28 - 3:30
    (鼓掌声)
  • 3:30 - 3:33
    谢谢你们善意的支持和鼓励。
  • 3:34 - 3:37
    是的,这真的是一次
    不可思议的机会。
  • 3:37 - 3:39
    他给我们六个人的建议
  • 3:39 - 3:42
    是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的。
  • 3:43 - 3:47
    他用手指指着我们每一个人说道,
  • 3:48 - 3:50
    “你们每个人都肩负着极大的责任
  • 3:50 - 3:53
    为建设一个幸福和平的世界
    出一份力。
  • 3:53 - 3:57
    成千上万的人们渴望
    一个幸福和平的世界,
  • 3:57 - 4:00
    但是他们缺乏将其实现的知识。
  • 4:01 - 4:05
    通过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
    继续你们的实验研究,
  • 4:06 - 4:10
    你们最终会得到让人信服的证据。
  • 4:10 - 4:12
    我会关注着你们,
  • 4:13 - 4:14
    看你们是否真的——
  • 4:15 - 4:20
    你们是否真的在帮助创建一个
    幸福和平的世界。”
  • 4:21 - 4:24
    然后他开玩笑般地威胁我们,
    希望他是在开玩笑,
  • 4:24 - 4:25
    (笑声)
  • 4:25 - 4:29
    他说他会从坟墓里
    继续关注我们,
  • 4:29 - 4:31
    哪怕他下了地狱,
  • 4:31 - 4:35
    他也会变成恶魔找到我们,
  • 4:35 - 4:37
    以确保我们在继续这项研究。
  • 4:37 - 4:39
    (笑声)
  • 4:39 - 4:40
    我没在夸张。
  • 4:40 - 4:42
    嗯,希望我没有。
  • 4:44 - 4:46
    回到正题,当达赖喇嘛
    用手指指着你,
  • 4:46 - 4:49
    并且这样威胁或者考验你,
  • 4:51 - 4:54
    你真的没法对他说不。
  • 4:55 - 4:59
    所以除了给我带来目标和意义,
  • 5:00 - 5:03
    这次经历真的为我的未来 30 年
  • 5:04 - 5:07
    提供了非常扎实的
    学术研究职业规划。
  • 5:08 - 5:11
    很快到了 2016 年,
  • 5:11 - 5:14
    我获得了一个来到
    纳什维尔的机会,
  • 5:14 - 5:15
    到范德堡大学
  • 5:15 - 5:18
    奥舍综合医疗中心去领导研究。
  • 5:19 - 5:23
    我对于通过冥想
    来了解自我的兴趣
  • 5:23 - 5:25
    带着我兜了一大圈后
    如今终于回到了原点,
  • 5:25 - 5:28
    在这里我有了资源和支持
  • 5:28 - 5:33
    去实现在我研究生时
    就想要开展的科学研究。
  • 5:35 - 5:37
    现在,我正领导着一支科学家团队
  • 5:37 - 5:39
    去继续测绘冥想中的大脑——
  • 5:39 - 5:41
    或者说是冥想中的精神——
  • 5:42 - 5:44
    以更好地从神经生物学、
  • 5:44 - 5:46
    心理学与社会学的层面,
  • 5:46 - 5:50
    了解蓬勃的精神、大脑
    和身体是什么样的。
  • 5:50 - 5:54
    当我们今天在这里
    共同审视自我时,
  • 5:54 - 5:56
    我想让你们——
  • 5:56 - 6:01
    我邀请你们全员,
    即使是坐在最远处的人,
  • 6:01 - 6:04
    都思考一下,
    你全部的人生经历
  • 6:04 - 6:07
    是如何引领你成为今天的模样的,
  • 6:07 - 6:08
    同时也去探索
  • 6:08 - 6:12
    你今天这一刻所拥有的
    全部想法和情感,
  • 6:12 - 6:14
    可能让你明天变成什么样的人。
  • 6:16 - 6:21
    法句经(The Dhammapada)
    作为已知最伟大的佛教典藏之一,
  • 6:22 - 6:23
    描述道,
  • 6:23 - 6:27
    “我们的人生是被我们的精神决定的,
    因为我们会变成我们所想的样子。”
  • 6:27 - 6:30
    这句话背后的基本理念是指
    从我们出生到现在,
  • 6:30 - 6:33
    我们的自我,我们做人的经历,
  • 6:33 - 6:36
    我们的需求,我们的恐惧,我们的渴望,
    我们的希望,我们的价值观,
  • 6:36 - 6:40
    我们对事物的期待,
    我们完整的自我认同,
  • 6:40 - 6:46
    都是被一连串瞬间的自我构建
    不断构筑的。
  • 6:46 - 6:47
    [自我构建 - 一系列的瞬间]
  • 6:47 - 6:50
    而这些瞬间可以进一步地
    被分成不同步骤,
  • 6:50 - 6:55
    包括认知、
    感官觉知、评估——
  • 6:55 - 6:59
    全部这一切都发生在 500 毫秒,
    也就是半秒钟之内。
  • 7:00 - 7:02
    通过神经生理学的研究,
  • 7:02 - 7:08
    我们发现脑干和大脑皮质下的区域
  • 7:08 - 7:12
    可以帮助过滤掉无关信息,
  • 7:13 - 7:15
    并让你的心智
    为行动做好准备。
  • 7:15 - 7:17
    我们这部分的精神体验
  • 7:17 - 7:19
    都是在无自觉意识的情况下发生的。
  • 7:20 - 7:21
    在这个瞬间的后半段,
  • 7:21 - 7:24
    分布在整个大脑外表层的
  • 7:24 - 7:26
    初级体感皮层
  • 7:26 - 7:30
    会整合从知觉和意识中
    得到的信息,
  • 7:30 - 7:36
    并做出推理和预测,
    为我们的行为提供支持。
  • 7:38 - 7:41
    只有在每个瞬间快结束时,
    大概在 300-500 毫秒时,
  • 7:41 - 7:43
    意识才出现,
  • 7:43 - 7:46
    然后我们才开始评估
    自己正在经历的东西。
  • 7:47 - 7:51
    这些评估发生在我们的
    前额叶皮质中。
  • 7:53 - 7:59
    这一系列的瞬间维持了
    我们的精神习惯以及特质,
  • 8:01 - 8:06
    它们通过不断重复
    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延续。
  • 8:06 - 8:09
    它们不断地为我们
    现在的意识状态提供讯息,
  • 8:09 - 8:12
    影响我们对过去的记忆,
  • 8:12 - 8:15
    并为未来做出预测。
  • 8:16 - 8:19
    这里的基础概念
    很好地支持了一个观点,
  • 8:19 - 8:25
    即图中的这个小家伙
    历经了 42 年中大约 30 亿个瞬间,
  • 8:25 - 8:28
    才变成了今天站在你们面前这个人。
  • 8:31 - 8:34
    而在这一连串瞬间中的某处,
  • 8:34 - 8:37
    我养成了一个也许
    你们也有的坏习惯。
  • 8:37 - 8:38
    在我八岁的时候,
  • 8:38 - 8:42
    我妈妈给我买了沙袋,
    让我来发泄愤怒与沮丧。
  • 8:42 - 8:44
    谢谢你,妈妈。
  • 8:44 - 8:46
    这么做在短期内非常有效。
  • 8:46 - 8:48
    每当我愤怒或者沮丧时,
  • 8:48 - 8:51
    我都会到地下室去打沙袋。
  • 8:51 - 8:52
    最终,你们也可以猜到,
  • 8:52 - 8:56
    这个沙包被我打坏了,
    然后就被当垃圾扔掉了。
  • 8:57 - 8:59
    但是这种条件反射
    并没有消失。
  • 9:00 - 9:01
    我从没有打过任何人,
  • 9:01 - 9:06
    但是没了沙包以后,
    我会继续用拳头打墙和门窗。
  • 9:06 - 9:09
    因此我手上甚至还有一条疤痕。
  • 9:10 - 9:13
    大概十多年后,
    在我 20 岁时,
  • 9:13 - 9:15
    那一年我在读大二,
  • 9:15 - 9:18
    我获得了去参加冥想静修的机会,
  • 9:18 - 9:20
    一次为期十天的无声冥想静修。
  • 9:20 - 9:21
    这是第一次。
  • 9:21 - 9:25
    并不是因为(想借此控制)愤怒,
    更多是因为我对佛学的好奇,
  • 9:25 - 9:27
    以及对心理研究的兴趣。
  • 9:28 - 9:32
    对于我来说,这在不同层面上
    都是一次意义深远的体验。
  • 9:32 - 9:36
    首先,这次经历给我的人生
    提供了路标,
  • 9:36 - 9:39
    引领我走上了如今的道路。
  • 9:39 - 9:44
    此外,这次经历也让我掌握了
    对精神习惯产生“元觉知”的正念技巧。
  • 9:44 - 9:48
    “元觉知”指的是能随时觉知
    自己的注意力在哪里,
  • 9:48 - 9:51
    以及注意力在转向何方。
  • 9:51 - 9:55
    当我们练习使用
    以正念为基础的办法时,
  • 9:56 - 9:59
    它就像一把楔子一样
    打开了我们的思想,
  • 9:59 - 10:03
    并且为反复出现的精神习惯
    提供了深刻的见解。
  • 10:04 - 10:09
    元觉知为我的愤怒提供了觉知,
  • 10:09 - 10:12
    让我看见了所有
    与我的愤怒相关的
  • 10:12 - 10:15
    触发点、冲动、感受以及想法。
  • 10:15 - 10:17
    正念的状态
  • 10:17 - 10:20
    通常被形容为
    那把元觉知的楔子,
  • 10:20 - 10:23
    如果它能够足够深刻地
    嵌入我们的精神世界中,
  • 10:24 - 10:27
    就正如佛学学者安迪 · 伦斯基
    (Andy Lenski)所说,
  • 10:27 - 10:30
    这把楔子能打开我们的心智,
    为其注入智慧。
  • 10:30 - 10:33
    智慧与觉知有着微妙的不同,
  • 10:33 - 10:35
    在于它可以被形容为
  • 10:35 - 10:39
    我们精神习惯的直接体验。
  • 10:40 - 10:46
    对于我的愤怒,它是
    我身体的感官觉知:
  • 10:46 - 10:53
    它是一种紧绷感,是攥紧的拳头,
    是急于行动的冲动感或迫不及待。
  • 10:53 - 10:55
    这就是我的愤怒。
  • 10:55 - 11:00
    这里的想法是,当我们练习正念时,
  • 11:00 - 11:02
    觉知与智慧会相互配合,
  • 11:03 - 11:07
    帮助我们减少在判断
    和评估上所花费的时间,
  • 11:07 - 11:11
    让我们带着感官觉知
    身处当下的瞬间,
  • 11:11 - 11:16
    让愤怒这样的情感
    出现、消失,
  • 11:16 - 11:19
    而不会冲动地做出行动。
  • 11:19 - 11:21
    除了愤怒以外,
  • 11:21 - 11:22
    还有其他的想法和情感
  • 11:22 - 11:27
    会对我们的健康和幸福
    产生负面影响。
  • 11:28 - 11:32
    焦虑、恐惧、担忧,以及悲伤,
  • 11:32 - 11:36
    这些情绪都可能成为破坏性的
    精神习惯与特质,
  • 11:36 - 11:40
    但仅在它们非常频繁地出现时,
  • 11:41 - 11:45
    当它们让你身边的人或者你自己
    有受伤害的危险时,
  • 11:45 - 11:48
    或者当它们影响了你的社会功能时。
  • 11:48 - 11:51
    结果,有最多科学数据表明,
  • 11:51 - 11:57
    这三种特定的特质
    (愤怒、焦虑与恐惧、悲伤)
  • 11:58 - 12:02
    是临床抑郁症、焦虑症
    和心血管疾病
  • 12:02 - 12:05
    发作的风险因素,
  • 12:05 - 12:06
    甚至有研究显示,
  • 12:06 - 12:11
    它们会在 DNA 层面
    加快细胞的老化速度。
  • 12:11 - 12:14
    一项美国疾控中心的研究
  • 12:14 - 12:15
    发现易怒的性格
  • 12:15 - 12:21
    会让一个人过早死于心脏病
    的几率(即风险)
  • 12:21 - 12:23
    增加 2.5 倍。
  • 12:24 - 12:26
    还有大量研究
  • 12:26 - 12:30
    表明了这三种特质
    及与之相关的慢性压力
  • 12:30 - 12:35
    会对免疫系统功能
  • 12:35 - 12:38
    和痛觉通路的敏化
    造成负面影响,
  • 12:38 - 12:40
    并且导致
  • 12:40 - 12:44
    大脑负责调节负面情感
    的区域发生萎缩。
  • 12:44 - 12:46
    这变成了非常恶劣的循环,
  • 12:46 - 12:49
    因为如果你无法控制好情绪,
  • 12:49 - 12:52
    那在将来,它们会变得更加难以控制。
  • 12:54 - 12:57
    今天我想和你们分享的
    我的一项研究是,
  • 12:57 - 13:01
    让一组确诊患有纤维肌痛症
    的女性采用正念训练。
  • 13:01 - 13:05
    纤维肌痛是一种慢性的疼痛症,
  • 13:05 - 13:10
    它通常伴随大面积的肌肉触痛
  • 13:10 - 13:12
    以及慢性疲劳,
  • 13:12 - 13:15
    还有许多其它临床症状。
  • 13:16 - 13:17
    我们发现这些患者
  • 13:17 - 13:21
    在疼痛时非常焦虑、恐惧。
  • 13:21 - 13:23
    当她们进行正念训练时,
  • 13:23 - 13:25
    我们发现她们所有的临床症状
  • 13:25 - 13:27
    都有了非常显著的好转。
  • 13:27 - 13:28
    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 13:28 - 13:33
    但是我们感兴趣的是,
    是什么机制引起了
  • 13:33 - 13:35
    这些临床症状的改善。
  • 13:35 - 13:40
    于是我们让这些患者
    进行了一项行为任务,
  • 13:40 - 13:44
    以测量她们在无意识的感知层面,
  • 13:44 - 13:47
    以及更有意识的评估层面上,
  • 13:47 - 13:51
    是如何注意和疼痛相关的词语的。
  • 13:51 - 13:54
    我们通过改变这些词语
    的显示时间长度,
  • 13:54 - 13:56
    来对此进行测量。
  • 13:56 - 14:00
    当词语显示时长为 100 毫秒时,
  • 14:01 - 14:04
    她们没有时间去
    有意识地处理这些词语,
  • 14:04 - 14:06
    但是我们可以观察到
  • 14:06 - 14:09
    她们是看向词语,
    还是移开视线。
  • 14:10 - 14:15
    如果词语显示时长为 500 毫秒,
    她们就有时间去有意识地处理词语,
  • 14:15 - 14:16
    我们就能观测到
  • 14:16 - 14:21
    她们是否因反刍思考这些词语
    而思维停滞。
  • 14:21 - 14:23
    我们发现,
    在接受了正念训练的实验组
  • 14:23 - 14:25
    和没有接受正念训练的对照组之间,
  • 14:25 - 14:27
    存在两点重大的不同。
  • 14:27 - 14:31
    没有受过训练的患者
    会在无意识的感知层面
  • 14:31 - 14:34
    避免看这些与疼痛有关的词语。
  • 14:35 - 14:38
    那些接受了正念训练的患者
    则会看向这些词语,
  • 14:38 - 14:42
    这显示了她们的恐惧更低,
    并且对于自己的痛苦,
  • 14:42 - 14:45
    她们的回避行为更少,
    接近行为更多。
  • 14:45 - 14:47
    在这个信息处理的阶段,
  • 14:47 - 14:50
    她们完全没有意识到
    自己正在这么做。
  • 14:53 - 14:56
    未经训练的一组
    在后面的信息处理阶段
  • 14:56 - 14:59
    也出现了反刍思考
    或者卡住的趋势,
  • 14:59 - 15:05
    而接受正念训练的一组则可以
    在看到词以后,任其过去,
  • 15:05 - 15:08
    并更加顺利地完成任务。
  • 15:08 - 15:10
    这些结果阐明了
  • 15:10 - 15:16
    正念训练可以同时
    在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层面
  • 15:16 - 15:21
    改善我们注意力的精神习惯。
  • 15:24 - 15:25
    当我们进行脑成像时,
  • 15:25 - 15:27
    我们和其他的实验室
  • 15:27 - 15:30
    采用了现代化的脑成像技术,
  • 15:30 - 15:33
    以及第一人称内省法
    等研究方法,
  • 15:33 - 15:35
    我们将其称为
  • 15:35 - 15:39
    对冥想的精神进行脑映射的
    “神经现象学方法”。
  • 15:40 - 15:44
    这种方法能发现哪些
    大脑网络以及功能系统
  • 15:44 - 15:47
    在支撑基于正念的训练。
  • 15:47 - 15:48
    我之前说过,
  • 15:48 - 15:53
    在 2000 年以前,
    关于正念的研究并不多。
  • 15:53 - 15:59
    自从 2000 年以后,已经有了接近
    4000 项关于这个课题的研究。
  • 15:59 - 16:01
    在这 4000 项研究中,
  • 16:01 - 16:05
    有 21 项研究了大脑结构的改变,
  • 16:05 - 16:11
    有 80 项则研究了
    一组只接受了短期训练的新人
  • 16:11 - 16:13
    和一组冥想大师的
  • 16:13 - 16:16
    大脑功能区别。
  • 16:16 - 16:20
    虽然有的论文指出
  • 16:20 - 16:23
    在不同的冥想方式之间,
  • 16:23 - 16:27
    以及新人和大师之间
    存在一些差异,
  • 16:27 - 16:30
    但是我想请各位留意,
  • 16:30 - 16:35
    在所有的研究中,
    最普遍以及最一致的发现是,
  • 16:35 - 16:37
    简单来说,
  • 16:37 - 16:39
    有四个大脑区域内的
  • 16:39 - 16:43
    脑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改变。
  • 16:43 - 16:47
    额极皮层是我们大脑中
    最前端的部分,
  • 16:47 - 16:50
    就在你的额头后面。
  • 16:50 - 16:54
    它也被认为是人脑中
    进化程度最高的部分,
  • 16:54 - 16:59
    负责支持元觉知。
  • 17:00 - 17:04
    它和背侧前扣带皮层
  • 17:04 - 17:06
    以及前岛叶一起,
  • 17:06 - 17:11
    这三个区域在一个复杂的
    注意力网络中共同合作,
  • 17:11 - 17:14
    该网络被称为“额顶叶控制网络”,
  • 17:14 - 17:20
    它让你不断地感知到身体的感官,
  • 17:20 - 17:24
    并灵活地在内部心智处理
  • 17:25 - 17:29
    和外部世界思考之间切换。
  • 17:29 - 17:30
    讲得清楚吗?
  • 17:30 - 17:33
    一项非常有趣的发现是,
  • 17:33 - 17:36
    我们实验室发现
    更多的冥想
  • 17:36 - 17:39
    会让这个网络的脑区更加活跃。
  • 17:39 - 17:42
    其他实验室还发现
    冥想得越多,
  • 17:42 - 17:44
    这些大脑区域就越不会受到
    所有人都会得的、
  • 17:44 - 17:46
    随年龄增长发生的
    正常脑萎缩的影响。
  • 17:46 - 17:49
    不幸的是,我们所有人的大脑
    在 20 岁以后都会缩小。
  • 17:49 - 17:50
    抱歉告诉你们这点。
  • 17:51 - 17:53
    但是如果冥想的话,
    就可以保护你们的大脑。
  • 17:54 - 17:58
    另一个活跃度会减低的区域
  • 17:58 - 18:01
    是后扣带皮层,又称 PCC。
  • 18:01 - 18:05
    它是一个更大的功能性
    神经网络的重要节点,
  • 18:05 - 18:08
    和自我反省与反刍思考有关。
  • 18:08 - 18:12
    我们正在达成
    达赖喇嘛提出的挑战:
  • 18:12 - 18:14
    有科学研究开始表明,
  • 18:14 - 18:17
    正念和冥想
  • 18:17 - 18:18
    可以提升元觉知,
  • 18:18 - 18:22
    降低对反刍式
    信息处理的偏重,
  • 18:23 - 18:27
    尤其是在认知负荷较高的情景下,
  • 18:27 - 18:31
    并能改变大脑
    和我们的精神习惯。
  • 18:32 - 18:37
    我们认识到,
    每一种思考和情绪
  • 18:39 - 18:41
    都会导致每一瞬间
  • 18:41 - 18:44
    我们的大脑的转变,
  • 18:44 - 18:48
    可以说是在重塑我们的大脑。
  • 18:48 - 18:54
    虽然我们无法控制
    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
  • 18:54 - 18:57
    但在当下和未来,
  • 18:59 - 19:02
    我们有能力选择
    如何关注自己的想法和情绪。
  • 19:03 - 19:05
    如此,每一个瞬间
    都会成为一种机会,
  • 19:05 - 19:08
    让你改变感知世界的方式,
  • 19:08 - 19:14
    并且减轻可能的负面情绪
  • 19:14 - 19:18
    例如焦虑,愤怒和悲伤,
    所带来的负担。
  • 19:18 - 19:20
    我把这个问题留给你们:
  • 19:21 - 19:23
    “ 你会用什么来充满你的精神世界?”
  • 19:23 - 19:24
    谢谢大家。
  • 19:24 - 19:26
    (鼓掌声)
Title:
通过正念实现自我转变 | 大卫·瓦戈 | TEDxNashville
Description:

自我是如何在大脑中呈现的,它又是如何被我们每天瞬息万变的感觉、情绪和想法所塑造的?认知神经科学家大卫·瓦戈博士(Dr. David Vago)阐述了系统性的精神训练,包括冥想和正念觉知,有可能正向地转变我们的自我与精神习惯。让我们了解每个瞬间如何成为改变我们大脑的机会,以及它如何在有意识与无意识的层面上强烈影响我们的健康和寿命。

大卫·瓦戈有认知神经科学背景,他有近 20 年的正念训练和教学经验,同时他在正念与冥想/沉思训练的基本原理与治疗作用方面,进行了超过 10 年的转化神经成像、认知以及临床研究。在他的研究中,瓦戈博士专注于一个基本问题:“是哪些基本的神经生物学与生理学组件,构筑起了具有适应性的精神—大脑—身体互动,它们在精神科的治疗中又有何作用?” 瓦戈博士不仅是沉思神经科学这个新兴领域的专家,他还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了神经精神疾病以及慢性疼痛的神经机制,并致力于把这些发现转化为基于生物学的诊断与治疗策略,以缓解患者的痛苦。他是范德堡大学奥舍综合医疗中心的研究主任,也是哈佛医学院布莱根妇女医院的功能性神经成像实验室的研究员。

本场演讲于 TEDx 活动举行,TEDx 活动采用 TED 大会形式举办,由当地团体独立组织。欲知详情,请访问 http://ted.com/tedx。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xTalks
Duration:
19:35

Chinese, Simplified subtitles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