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turn to Video

氣候報導頭條背後嘅科研工作

  • 0:01 - 0:03
    今日我想同大家講下
  • 0:03 - 0:05
    你哋喺報紙上見到嘅頭條
  • 0:05 - 0:07
    背後所投入嘅科研程度
  • 0:07 - 0:09
    好似呢個氣候變化嘅頭條
  • 0:09 - 0:13
    仲有呢個同空氣質量
    或者霞氣有關嘅頭條
  • 0:13 - 0:16
    佢哋係大氣科學嘅唔同分支
  • 0:16 - 0:18
    近排嘅頭條就好似呢個
  • 0:18 - 0:20
    當政府個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簡稱 IPCC
  • 0:20 - 0:24
    提交對大氣系統了解程度嘅報告
  • 0:24 - 0:28
    呢份報告由來自 40 個國家
    620 位科學家共同撰寫
  • 0:28 - 0:30
    寫咗近一千頁嘅報告
  • 0:30 - 0:33
    而每一頁又經過另外 400 幾位
  • 0:33 - 0:36
    來自 113 個國家嘅科學家
    同審稿人審核先至發表
  • 0:36 - 0:37
    呢一個係龐大嘅團隊嚟
  • 0:37 - 0:42
    事實上,佢大到令我哋嘅年會
    變成咗世界上最大嘅科學家會議
  • 0:42 - 0:45
    其中每年有超過 15,000 名科學家
    會去三藩市參加年會
  • 0:45 - 0:47
    而每一位與會者都嚟自
    其中一組研究團隊
  • 0:47 - 0:50
    每一組研究團隊致力研究
    一系列不同課題
  • 0:50 - 0:53
    對於我所在嘅劍橋團隊
  • 0:53 - 0:55
    研究範疇從影響天氣同氣候嘅
    厄爾尼諾現象
  • 0:55 - 0:57
    到衛星數據嘅同化
  • 0:57 - 1:00
    以至製造生物燃料嘅農作物嘅氣體排放
    ——亦係我嘅研究內容
  • 1:00 - 1:03
    而喺每一個研究領域之中有好多
  • 1:03 - 1:05
    我同其他博士研究生
  • 1:05 - 1:07
    都係研究非常狹小嘅課題
  • 1:07 - 1:10
    專門到一小部分進程或者某幾個分子
  • 1:10 - 1:12
    而我研究嘅其中一個分子係異戊二烯
  • 1:12 - 1:16
    就喺呢度。佢係一個好細嘅有機分子
    你可能從來未聽過
  • 1:16 - 1:18
    一個曲別針嘅重量大概相當於
  • 1:18 - 1:22
    900×10^21
    大約 10 嘅 21 次方個異戊二烯分子
  • 1:22 - 1:24
    雖然輕若無物
  • 1:24 - 1:26
    每年釋放到大氣中嘅數量
  • 1:26 - 1:29
    卻足以抵得上全人類嘅重量
  • 1:29 - 1:32
    數量之大同甲烷嘅重量相當
  • 1:32 - 1:35
    正因為咁
    佢對大氣系統有舉足輕重嘅影響
  • 1:35 - 1:37
    亦係呢個嘅影響
  • 1:37 - 1:40
    我哋竭盡全力去研究佢
  • 1:40 - 1:42
    我哋將佢分解爆破再研究所得嘅碎片
  • 1:42 - 1:44
    呢個係位於西班牙嘅 EUPHORE 煙霧艙
  • 1:44 - 1:47
    雖然呢度大氣爆炸或者完全燃燒要比
  • 1:47 - 1:49
    私家車慢 1.5 萬倍
  • 1:49 - 1:51
    但我哋仍然會分析呢啲碎片
  • 1:51 - 1:53
    我哋用超级電腦做大量嘅模型演算
  • 1:53 - 1:55
    呢個係我做嘅嘢
  • 1:55 - 1:57
    我哋嘅模型用上成千上萬個
    超級電腦嘅櫃
  • 1:57 - 2:00
    每個負責計算幾百個
    以一分鐘為單位嘅變量
  • 2:00 - 2:02
    整合呢啲數據需要幾個星期時間
  • 2:02 - 2:06
    而我哋要做幾十種整合
    來了解發生緊嘅情況
  • 2:06 - 2:09
    我哋仲飛到世界各地去搵呢種分子
  • 2:09 - 2:12
    最近我就同其他人去咗馬來西亞考察
  • 2:12 - 2:14
    我哋喺嗰度設立咗一個
    「全球大氣瞭望塔」
  • 2:14 - 2:16
    佢位於熱帶雨林嘅中央
  • 2:16 - 2:19
    我哋喺嗰度懸掛咗
    價錢高昂嘅嘅科學儀器
  • 2:19 - 2:22
    用來尋找異戊二烯同其他嘢
  • 2:22 - 2:24
    呢個係從天空望落雨林中間嘅瞭望塔
  • 2:24 - 2:26
    呢個係由下至上嘅角度
  • 2:26 - 2:29
    我哋仲為呢次嘅考察配備咗飛機
  • 2:29 - 2:32
    型號係 BA146
    屬於 FAAM(氣測量飛行設備公司)
  • 2:32 - 2:35
    通常可以運載 120 到 130 人
  • 2:35 - 2:38
    你哋今天可能係坐類似嘅機型嚟呢度
  • 2:38 - 2:42
    但係,我哋唔單止飛
    我哋仲喺樹冠上空 100 米飛
  • 2:42 - 2:44
    就係爲咗測量分子,不過亦係危險行為
  • 2:44 - 2:47
    我哋需要以特殊嘅傾斜角度飛行
    來進行測量
  • 2:47 - 2:49
    所以聘請咗軍事飛行員
    同測試飛行員來操作飛機
  • 2:49 - 2:51
    我哋需要獲得特殊飛行許可
  • 2:51 - 2:54
    當環繞呢啲山谷彎位飛行時
    重力可達2G
  • 2:54 - 2:56
    所以科學家必須全程扣上安全帶
  • 2:56 - 2:58
    先至能夠喺飛行期間做測量工作
  • 2:58 - 3:00
    正如你所想像嘅
  • 3:00 - 3:03
    呢架飛機嘅內部
    同你哋度假坐嘅嗰啲完全唔一樣
  • 3:03 - 3:05
    佢係一個飛行中嘅實驗室
  • 3:05 - 3:08
    我哋用佢來測量呢一種分子
  • 3:08 - 3:11
    我哋所做嘅一切都係爲咗
    了解個分子嘅化學性質
  • 3:11 - 3:15
    當好似我咁樣嘅學生對個分子
    有咗某種想法或者了解之後
  • 3:15 - 3:17
    佢哋會以此為題寫一篇科學論文
  • 3:17 - 3:19
    從嗰次考察裏面我哋大概可以
  • 3:19 - 3:22
    就住幾個過程或者分子
    而去寫幾十篇論文
  • 3:22 - 3:24
    而當知識量建立起
  • 3:24 - 3:29
    佢就會成為好似 IPCC 評估嘅
    一個副章節,或者副副章節
  • 3:29 - 3:31
    當然我哋仲有其他評估
  • 3:31 - 3:33
    喺 IPCC 報告嘅 11 個章節當中
  • 3:33 - 3:35
    每一章都有 6 到 10 個副章節
  • 3:35 - 3:37
    咁樣你就可以想像
    其中需要付出嘅努力有幾多
  • 3:37 - 3:40
    喺我哋撰寫嘅每一份評估當中
  • 3:40 - 3:41
    都會包含一個摘要
  • 3:41 - 3:44
    摘要係寫畀冇科學背景嘅讀者嘅
  • 3:44 - 3:46
    我哋將摘要提供畀記者同決策者
  • 3:46 - 3:49
    用來做咁樣嘅頭條
  • 3:49 - 3:50
    多謝
  • 3:50 - 3:51
    (掌聲)
Title:
氣候報導頭條背後嘅科研工作
Speaker:
Rachel Pike
Description:

跟住落嚟嘅四分鐘時間,大氣化學家 Rachel Pike 會同大家介紹一眾科學家喺報章有關氣候嘅頭條背後,所作出嘅辛勤付出。佢嘅團隊雖然係氣候工作上嘅滄海一粟,但爲咗搜集一個關鍵分子嘅數據,曾經喺熱帶雨林嗰度驚險飛行過。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Talks
Duration:
03:57
Alan Watson edited Chinese, Yue subtitles for The science behind a climate headline
Alan Watson edited Chinese, Yue subtitles for The science behind a climate headline
Louise LIANG added a translation

Chinese, Yue subtitles

Revisions Compare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