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turn to Video

蕾秋‧派克(Rachel Pike):氣候新聞學問大

  • 0:00 - 0:03
    今天讓我們來談談
  • 0:03 - 0:05
    在頭條新聞的背後
  • 0:05 - 0:07
    科學家們所做的種種努力
  • 0:07 - 0:09
    這是跟氣候變遷有關的頭條新聞
  • 0:09 - 0:13
    而這是空氣品質或是煙霧汙染有關的頭條新聞
  • 0:13 - 0:16
    以上兩種新聞內容分別屬於大氣科學的兩個分支
  • 0:16 - 0:18
    這是最近的一則頭條,內容是說IPCC...
  • 0:18 - 0:20
    也就是聯合國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 0:20 - 0:24
    發表了一篇關於大氣系統現況的報告
  • 0:24 - 0:26
    這篇報告是由來自40個國家的
  • 0:26 - 0:28
    620位科學家合力完成
  • 0:28 - 0:30
    整篇報告將近一千頁
  • 0:30 - 0:33
    然後再經由另外來自113個國家的
  • 0:33 - 0:36
    400多位科學家和審查員審定而成
  • 0:36 - 0:39
    這可是個浩大工程
  • 0:39 - 0:42
    事實上,我們每年的聚會可說是物理學界的年度盛事
  • 0:42 - 0:45
    每年會有超過一萬五千名科學家齊聚於舊金山
  • 0:45 - 0:47
    每個人都代表一個研究團隊
  • 0:47 - 0:50
    也代表每個團隊的研究議題
  • 0:50 - 0:53
    我們在劍橋的團隊,研究議題非常多樣
  • 0:53 - 0:55
    像是影響天氣與氣候的聖嬰現象
  • 0:55 - 0:57
    人造衛星的數據同化
  • 0:57 - 1:00
    或是我正在研究的農作物與生化燃料
  • 1:00 - 1:03
    而在每個研究領域裡
  • 1:03 - 1:05
    都有許多跟我一樣的博士生
  • 1:05 - 1:07
    每人負責一個專精的主題
  • 1:07 - 1:09
    專精到像是小小的反應過程,或一些小分子
  • 1:09 - 1:12
    我研究的是名叫異戊二烯的分子,如螢幕所示
  • 1:12 - 1:16
    這是種微小的有機分子,你們可能從來沒聽過
  • 1:16 - 1:18
    一個迴紋針的重量
  • 1:18 - 1:22
    大約等於10的21次方個異戊二烯分子
  • 1:22 - 1:24
    雖然它非常輕
  • 1:24 - 1:26
    但它每年排放到大氣中的量
  • 1:26 - 1:29
    卻相當於地球上所有人的體重總和
  • 1:29 - 1:32
    這可不是團小東西,跟甲烷的重量比起來也不相上下
  • 1:32 - 1:35
    正因如此,它在大氣系統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
  • 1:35 - 1:38
    我們會不遺餘力地研究異戊二烯
  • 1:38 - 1:40
    理由也在此
  • 1:40 - 1:42
    我們將它炸裂並觀察它遺留的碎片
  • 1:42 - 1:44
    這是位於西班牙的EUPHORE煙霧實驗室
  • 1:44 - 1:46
    大氣中的完全燃燒
  • 1:46 - 1:49
    所產生的爆炸次數是車子引擎裡的一千五百倍
  • 1:49 - 1:51
    即使如此,我們仍致力於觀察它的碎片
  • 1:51 - 1:53
    我們會用超級電腦運算大量的模型
  • 1:53 - 1:55
    我目前在做的就是這個
  • 1:55 - 1:57
    模型裡有上千個網格在運算
  • 1:57 - 2:00
    每分鐘能運算上百筆數據
  • 2:00 - 2:02
    而整合這些數據則花費了數週時間
  • 2:02 - 2:04
    整合次數也不計其數
  • 2:04 - 2:06
    耗費那麼多心力只為了更瞭解異戊二烯
  • 2:06 - 2:09
    此外,我們也在世界各地尋找這種分子
  • 2:09 - 2:12
    最近我參加了一個在馬來西亞的實地調查活動
  • 2:12 - 2:14
    我們還在當地建立了一個全球大氣觀測站
  • 2:14 - 2:16
    就位在雨林中央,上面懸掛了許多昂貴的科學儀器
  • 2:16 - 2:18
    價值約數十萬美元
  • 2:18 - 2:20
    都是為了尋找異戊二烯
  • 2:20 - 2:22
    當然,也順便觀察其他種類的分子
  • 2:22 - 2:24
    這就是那座觀測站,照片是從飛機上拍的
  • 2:24 - 2:26
    這張是從底下拍的
  • 2:26 - 2:29
    我們還從FAAM借來了一架BA146飛機進行觀測
  • 2:29 - 2:32
    (譯註:FAAM是英國一家提供大氣觀測機的機構)
  • 2:32 - 2:35
    這種飛機載客量約120到130人
  • 2:35 - 2:38
    也許有人今天就是乘坐類似的飛機來到這裡的
  • 2:38 - 2:41
    但我們是以距離樹冠層僅一百公尺的高度在飛行
  • 2:41 - 2:44
    非常危險,但這都是為了測量異戊二烯
  • 2:44 - 2:47
    為了進行測量,飛機必須以一特定角度飛行
  • 2:47 - 2:49
    所以我們請來了軍方和測試飛行員來駕駛飛機
  • 2:49 - 2:51
    當然,特殊的飛行許可也是不可少的
  • 2:51 - 2:54
    當飛機沿著河谷飛過時,G力會達到2G
  • 2:54 - 2:56
    科學家們必須完全承受住這些壓力
  • 2:56 - 2:58
    因為他們還要在飛機上進行測量事宜
  • 2:58 - 3:00
    所以,各位應該可以想像
  • 3:00 - 3:03
    飛機上的狀況絕對不會像要去度假一樣悠閒
  • 3:03 - 3:08
    對我們而言,那就像個空中實驗室
  • 3:08 - 3:11
    以上就是我們為了瞭解一個化學分子所做的努力
  • 3:11 - 3:13
    只要有某個學生像我一樣特別執著於某一種分子
  • 3:13 - 3:15
    或對某一種分子有著深入了解
  • 3:15 - 3:17
    他們就會把自己的想法寫成一篇篇的論文
  • 3:17 - 3:19
    藉由一個實地調查活動,我們可以瞭解許多分子
  • 3:19 - 3:22
    許許多多的研究論文便應運而生
  • 3:22 - 3:24
    我們的知識體系便由此而建構
  • 3:24 - 3:27
    進而衍生出更進一步的研究與探索
  • 3:27 - 3:30
    這些研究結果於是成為IPCC評估報告的構成要素
  • 3:30 - 3:33
    在報告書的十一個章節裡頭
  • 3:33 - 3:35
    每章都有六到十小節闡述進一步的研究成果
  • 3:35 - 3:37
    所以各位可以想像,科學家們為此付出了多少心力
  • 3:37 - 3:39
    報告完成之後,我們會將報告書的內容...
  • 3:39 - 3:41
    整理成一篇摘要
  • 3:41 - 3:44
    以提供給非專業領域的大眾閱讀
  • 3:44 - 3:46
    最後我們把這篇摘要交給記者以及政府的決策官員
  • 3:46 - 3:48
    報紙上的頭條新聞便由此而生
  • 3:48 - 3:50
    謝謝大家
  • 3:50 - 3:53
    (掌聲)
Title:
蕾秋‧派克(Rachel Pike):氣候新聞學問大
Speaker:
Rachel Pike
Description:

在短短四分鐘的演講裡,大氣化學家蕾秋派克將為我們揭開在氣候相關新聞的背後,科學家們所做的種種努力。此外,身為眾多研究團隊之一,蕾秋也將告訴我們她與她的團員們是如何在熱帶雨林執行危險的任務,以取得一種重要分子的數據資料。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Talks
Duration:
03:57
Yung Hsiang Tseng added a translation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