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藝術和科技,創造新世代
-
0:01 - 0:03早安。
-
0:03 - 0:05當我還小時,
-
0:05 - 0:08我經歷一個改變我人生的經驗,
-
0:08 - 0:11也是為何我會站在這裡的原因。
-
0:11 - 0:13那個經驗
-
0:13 - 0:15深深地影響我如何看待
-
0:15 - 0:19藝術,設計和工程。
-
0:19 - 0:21我很幸運地在世界最偉大的城市之一,
-
0:21 - 0:25在一個充滿愛和有天賦藝術家的家庭中
-
0:25 - 0:28長大成人。
-
0:28 - 0:31我的父親,約翰·費倫,在我 15 歲時過世
-
0:31 - 0:35跟我的母親,瑞,一樣,
-
0:35 - 0:37是一位兼具熱情和專業的藝術家。
-
0:37 - 0:39他是約紐畫派 (New York School)
-
0:39 - 0:41抽象表現主義畫家,
-
0:41 - 0:43融合他的當代思維,
-
0:43 - 0:46創造了美國現代藝術,
-
0:46 - 0:49引領美國的時代精神
-
0:49 - 0:54進入到 20 世紀的現代主義。
-
0:54 - 0:57這不是很偉大嗎?數千年以來,
-
0:57 - 1:00人類藝術一直大部分都是寫實主義,
-
1:00 - 1:03而現代藝術,相對來說,
-
1:03 - 1:05大約只有 15 分鐘的生命
-
1:05 - 1:07而仍然在漫延中。
-
1:07 - 1:09就像其它重要的創新一樣,
-
1:09 - 1:12這些全新的想法不需要新的技術,
-
1:12 - 1:15只要重新思索和有嘗試的意願,
-
1:15 - 1:19加上能面對幾乎一面倒的評判
-
1:19 - 1:21和拒絕的韌性。
-
1:21 - 1:23在我們家裡,到處都是藝術,
-
1:23 - 1:25就像氧氣一樣,
-
1:25 - 1:28圍繞著我們,是生命的必需品。
-
1:28 - 1:30當我看著我父親作畫,
-
1:30 - 1:32他告訴我
-
1:32 - 1:34藝術不是裝飾用,
-
1:34 - 1:38而是想法交流的另一種形式,
-
1:38 - 1:40事實上,它是連結世界的
-
1:40 - 1:43知識和眼光的橋梁。
-
1:43 - 1:45在這個充滿藝術氣息的環境,
-
1:45 - 1:46你或許認為我會不得已的
-
1:46 - 1:48加入這個家族的事業。
-
1:48 - 1:51但我並沒有。
-
1:51 - 1:53我跟其它的小孩一樣,
-
1:53 - 1:54從基因中就被設定好
-
1:54 - 1:56是會讓父每抓狂的。
-
1:56 - 1:59我對成為藝術家一點興趣也沒有,
-
1:59 - 2:01更不用說畫家了。
-
2:01 - 2:04我喜愛的是電子和機械,
-
2:04 - 2:05拆解,組裝成新的,
-
2:05 - 2:07讓它們能運作。
-
2:07 - 2:11幸運地,我的家族裡有搞工程的,
-
2:11 - 2:12和我父母一樣,
-
2:12 - 2:15他們是我的人生導師。
-
2:15 - 2:16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
-
2:16 - 2:19就是非常非常努力地工作。
-
2:19 - 2:22我的爺爺擁在布魯克林有一座
-
2:22 - 2:24餐具櫃的金屬工廠。
-
2:24 - 2:28在週末,我們會一起去特克蘭街 (Cortlandt Street),
-
2:28 - 2:30那是約紐的電子商街,
-
2:30 - 2:33我們在成堆的
-
2:33 - 2:34電子零件中挖寶,
-
2:34 - 2:37用幾塊錢把一些寶買回家,
-
2:37 - 2:38像是諾頓投彈瞄準器,
-
2:38 - 2:43和 IBM 第一台真空管電腦的零件。
-
2:43 - 2:46我覺得這些東西有用又有趣,
-
2:46 - 2:48我學會了工程學和其原理,
-
2:48 - 2:50不是在學校,
-
2:50 - 2:52而且在拆解和研究
-
2:52 - 2:54這些絕妙的複雜設備。
-
2:54 - 2:57我每天花上數小時做這些事,
-
2:57 - 3:00還好我沒有觸電身亡,
-
3:00 - 3:01生命是美好的。
-
3:01 - 3:04但是令人難過地,每個暑假,
-
3:04 - 3:06這些機械離我而去,
-
3:06 - 3:08因為我父母帶我出國旅遊,
-
3:08 - 3:12體驗歷史,藝術和設計。
-
3:12 - 3:14我們在歐洲和中東參觀
-
3:14 - 3:16博物館和歷史建築。
-
3:16 - 3:18但為了鼓勵我在科學
-
3:18 - 3:20和工藝上的興趣,
-
3:20 - 3:22他們會讓我去像是
-
3:22 - 3:25倫敦科學博物館之類的地方。
-
3:25 - 3:28我在那裡可以待上一整天,
-
3:28 - 3:32研究科學工藝的歷史。
-
3:32 - 3:36在我大約九歲的時候,
-
3:36 - 3:38我們去了羅馬。
-
3:38 - 3:40在炎熱夏天的某一天,
-
3:40 - 3:43我們參觀了一棟像鼓一樣的建築,
-
3:43 - 3:45外觀上一點也不起眼。
-
3:45 - 3:47我爸說這是萬神廟 (Pantheon),
-
3:47 - 3:50眾神的廟宇。
-
3:50 - 3:52就像我說的,從外面看來一點也不特別,
-
3:52 - 3:55但當我們走進去時,
-
3:55 - 3:58我馬上被三件事情震驚到:
-
3:58 - 4:01第一,跟外頭的熱度相比,
-
4:01 - 4:03裡面是透心涼快。
-
4:03 - 4:06裡頭非常的暗,唯一的光源,
-
4:06 - 4:08來自天花板的一個大洞。
-
4:08 - 4:11父親解釋,那不是一個大洞,
-
4:11 - 4:12它叫作「眼睛」 (oculus),
-
4:12 - 4:15能見到天堂的眼睛。
-
4:15 - 4:17這個地方有些什麼特別之處,
-
4:17 - 4:20我不知道是什麼,就是覺得特別。
-
4:20 - 4:22當我們走到房屋的中央時,
-
4:22 - 4:25我透過「眼睛」向上觀看天空,
-
4:25 - 4:27這是我到過的第一個教堂,
-
4:27 - 4:29在上帝與人間,
-
4:29 - 4:32提供一個無遮蔽的視野。
-
4:32 - 4:36但我很好奇,下雨時會怎麼樣?
-
4:36 - 4:38父親或許稱它是「眼睛」,
-
4:38 - 4:41但它實際上是一個天花板的大洞。
-
4:41 - 4:43我低頭看到地板排水孔,
-
4:43 - 4:45鑲在石頭地板中。
-
4:45 - 4:48當我更加適應裡頭的黑暗,
-
4:48 - 4:50我能更加看清楚地板和
-
4:50 - 4:52周圍牆壁的細節。
-
4:52 - 4:54沒啥特別的,跟我們在羅馬其它地方
-
4:54 - 4:56看到的雕像一樣。
-
4:56 - 4:58事實上,看起來像是亞壁古道 (Appian Way)。
-
4:58 - 5:00大理石雕刻的商人
-
5:00 - 5:02拿著他的目錄給哈德良看。
(註:哈德良為羅馬帝國五賢帝之一) -
5:02 - 5:05哈德良說「我們全買了。」
-
5:05 - 5:07(笑聲)
-
5:07 - 5:10但天花板令人驚奇,
-
5:10 - 5:13看起來像是巴克敏斯特·富勒的球形屋頂。
(註:巴克敏斯特·富勒是美國建築家) -
5:13 - 5:14我以前見過這種的,
-
5:14 - 5:16巴克是我父親的朋友。
-
5:16 - 5:20現代的,高技科,令人印深刻,
-
5:20 - 5:22巨大的,142 英呎,沒有任何樑柱,
-
5:22 - 5:26不是巧合的,剛好就這麼高。
-
5:26 - 5:27我喜歡這個地方。
-
5:27 - 5:30它真的很美,而且跟其它地方不一樣。
-
5:30 - 5:34我就問我父親 "這是何時建造的?”
-
5:34 - 5:37他回答 "大約兩千年前左右。”
-
5:37 - 5:39我說 "不,我指的是屋頂。”
-
5:39 - 5:41看,我以為這是一個現代的屋頂,
-
5:41 - 5:43原有的屋頂因被戰火摧毀,
-
5:43 - 5:47而再另外蓋一個。
-
5:47 - 5:50我父親說 "這是原本的屋頂。”
-
5:50 - 5:53從此刻我的人生就改變了,
-
5:53 - 5:55就像昨天一樣記得很清楚。
-
5:55 - 5:58第一次,我認知到兩千年前的人類
-
5:58 - 6:00是如此聰明的。(笑聲)
-
6:00 - 6:02這事在我腦中揮之不去。
-
6:02 - 6:06我的意思是,在埃及吉薩的金字塔
-
6:06 - 6:08前一年我們去看過了,
-
6:08 - 6:11當然是很壯觀,完美的設計,
-
6:11 - 6:13但只要我有夠多的預算,
-
6:13 - 6:17兩萬到四萬個工人,花十到二十年,
-
6:17 - 6:21在各地把石塊切割運過來,
-
6:21 - 6:24我也可以造一座金字塔。
-
6:24 - 6:27但只是靠蠻力,
-
6:27 - 6:30無論是兩千年前或是今天,
-
6:30 - 6:33你無法建一個萬神廟的穹頂。
-
6:33 - 6:35而且它是現在最大的
-
6:35 - 6:39未經強化過的混泥土穹頂。
-
6:39 - 6:42建造萬神廟需要一些奇蹟。
-
6:42 - 6:45我所謂的奇蹟,是指
-
6:45 - 6:47在技術上近乎是不可能的,
-
6:47 - 6:50高風險的,就算是今天,
-
6:50 - 6:53也不見得可以完成的,
-
6:53 - 6:57當然也不可能是由你完成的。
-
6:57 - 7:00舉幾個萬神廟的奇蹟:
-
7:00 - 7:03要建造這樣一個的架構,
-
7:03 - 7:06必須要有非常強力的混凝土,
-
7:06 - 7:08而且要控制好重量,
-
7:08 - 7:10隨著建造的高度,
-
7:10 - 7:12要調整混凝土的密度。
-
7:12 - 7:15達到需要的強度和輕量,穹頂的結構使用了
-
7:15 - 7:17五圈的鑲板,
-
7:17 - 7:18每一個的尺寸逐漸縮小,
-
7:18 - 7:21依設計來看,
-
7:21 - 7:23分散掉絕大部分的壓力。
-
7:23 - 7:25穹頂下異常的涼爽,
-
7:25 - 7:27因為其內部巨大的空間,
-
7:27 - 7:29上升氣流可經由 ”眼睛” 排出
-
7:29 - 7:31的自然對流,
-
7:31 - 7:33和外部空氣吹過圓頂的
-
7:33 - 7:35文丘里效應 (Venturi effect)。
-
7:35 - 7:39我第一次發現
-
7:39 - 7:41光是物質的。
-
7:41 - 7:44經 "眼睛" 進來的一道光束,
-
7:44 - 7:47是如此美麗及可觸摸的,
-
7:47 - 7:49我第一次發現
-
7:49 - 7:51光線也可以被設計的。
-
7:51 - 7:56更甚,這裡所有形式的設計,
-
7:56 - 7:57視覺設計,
-
7:57 - 7:59全都脫離不了光線,
-
7:59 - 8:03因為沒有了光,你啥也看不到。
-
8:03 - 8:05我也發現我不是第一位
-
8:05 - 8:08認為這個地方是如此的特別。
-
8:08 - 8:13它撐過重力、野蠻人、掠奪者、建造者,
-
8:13 - 8:15還有時間的蹂躪,
-
8:15 - 8:16成為我認為是
-
8:16 - 8:19史上最長壽的建築。
-
8:19 - 8:21因為這次的造訪,
-
8:21 - 8:23我開始了解到,
-
8:23 - 8:25相對於我在學校所學到的,
-
8:25 - 8:27藝術和設計的世界
-
8:27 - 8:29實際上,並不會不相容於
-
8:29 - 8:31科學工藝的世界。
-
8:31 - 8:33我發現當這兩個結合時,
-
8:33 - 8:36你可以創造出在單一領域中
-
8:36 - 8:39無法達到的效果。
-
8:39 - 8:41但在學校裡,除了少數例外,
-
8:41 - 8:43它們是被區分開來的,
-
8:43 - 8:45現在也還是這樣。
-
8:45 - 8:48我的老師們都告訴我要認真
-
8:48 - 8:50專注在其中一個領域,
-
8:50 - 8:53但是,力促我只精通一個領域,
-
8:53 - 8:57讓我對憧景那像博學的人們
-
8:57 - 9:01像米開朗基羅、達文西
-
9:01 - 9:02本傑明·富蘭克林,
-
9:02 - 9:05他們都不只是精通單一領域。
-
9:05 - 9:07這讓我更加嚮往
-
9:07 - 9:10同時身處在兩種領域。
-
9:10 - 9:16所以像萬神廟這種史無前例的創新和精妙
-
9:16 - 9:18是如何達成的呢?
-
9:18 - 9:22有些人,像是哈德良 (Hadrian),
-
9:22 - 9:25需要有傑出的創新願景,
-
9:25 - 9:28他們也需要說故事和領導的才能,
-
9:28 - 9:31來實現這個願景,
-
9:31 - 9:34還有在科學工藝上的專精,
-
9:34 - 9:36專業能力和技術,
-
9:36 - 9:40來延伸現有的創新。
-
9:40 - 9:44我相信,提供這種的規則改變者,
-
9:44 - 9:48需要你至少五個奇蹟。
-
9:48 - 9:51但問題是,無論你多聰明,
-
9:51 - 9:52或是多有錢,
-
9:52 - 9:55你只能頂多有一個半的奇蹟。
-
9:55 - 9:57就是只有這麼多了。
-
9:57 - 10:00你會耗盡你的時間、金錢、熱情,
-
10:00 - 10:01還有其它的一切。
-
10:01 - 10:04記得,大部分的人都沒有辦法
-
10:04 - 10:05想像任何一種工藝上的奇蹟,
-
10:05 - 10:09而你卻需要至少五個奇蹟來建造萬神廟。
-
10:09 - 10:11在我的經驗中,只有少數的夢想家
-
10:11 - 10:13能遊走在藝術設計
-
10:13 - 10:15和科學工藝之間,
-
10:15 - 10:17他們能夠注意到
-
10:17 - 10:20何時其它方面的奇蹟
-
10:20 - 10:22已經足夠來實現這個夢想。
-
10:22 - 10:25對於他們願景的明確了解,
-
10:25 - 10:27他們喚起勇氣和意志力,
-
10:27 - 10:29創造剩下需要的奇蹟,
-
10:29 - 10:33他們通常把其它人認為
-
10:33 - 10:35不可跨越的障礙,
-
10:35 - 10:37化為願景的特色。
-
10:37 - 10:40以萬神廟的”眼睛”為例,
-
10:40 - 10:41要堅持這樣的設計,
-
10:41 - 10:44你勢必無法使用
-
10:44 - 10:47在羅馬拱門上發展出來的結構技術。
-
10:47 - 10:50然而,相對於
-
10:50 - 10:53重新去思考重量和壓力的分佈,
-
10:53 - 10:55他們用一種僅適用於天花板有一個洞的
-
10:55 - 10:57全新設計。
-
10:57 - 11:00完成後,不僅兼具美學,
-
11:00 - 11:05設計上還帶來光線和涼風效果,
-
11:05 - 11:08還有能直接連通天堂的管道。
-
11:08 - 11:10很不賴吧。
-
11:10 - 11:12這些人們不只是相信
-
11:12 - 11:14不可能的事可以被完成,
-
11:14 - 11:17而且是一定要完成。
-
11:17 - 11:19歷史故事就先到此為止。
-
11:19 - 11:22近代有什麼創新的事物,
-
11:22 - 11:24是結合了獨特的設計
-
11:24 - 11:27和先進的技術,
-
11:27 - 11:29可以讓人們在千年之後
-
11:29 - 11:30依舊會記得呢?
-
11:30 - 11:33把人送上月球是很了不起的,
-
11:33 - 11:36然後再把他平安地帶回地球,也是一樣。
-
11:36 - 11:39談到人類的一大步:
-
11:39 - 11:41很難想像在人類的歷史上,
-
11:41 - 11:43有什麼可以比得上
-
11:43 - 11:45我們第一次遠離我們自己的世界
-
11:45 - 11:47踏上另一個世界的那一刻。
-
11:47 - 11:49那在登月之後,會是什麼呢?
-
11:49 - 11:52有人可能會說今天的萬神廟
-
11:52 - 11:53是網際網路,
-
11:53 - 11:56但我真的認為這是錯的,
-
11:56 - 11:59或是說這只是一小部分而已。
-
11:59 - 12:01網際網路不是萬神廟,
-
12:01 - 12:04比較像是混凝土的發明,
-
12:04 - 12:06對於建造萬神廟
-
12:06 - 12:08是很重要,不可或缺的,
-
12:08 - 12:09而且可以流傳後世,
-
12:09 - 12:12但只有它是不夠的。
-
12:12 - 12:15正如混凝土的技術
-
12:15 - 12:19對萬神廟的建造是很關鍵的,
-
12:19 - 12:22創新者使用網際網路
-
12:22 - 12:25創造能流傳後世的全新事物。
-
12:25 - 12:27智慧型手機是一個絕佳的例子。
-
12:27 - 12:29很快速地,地球上大部分的人們
-
12:29 - 12:31都會有一支,
-
12:31 - 12:33把人們聯繫起來
-
12:33 - 12:36和訊息連結的想法會流傳下去。
-
12:36 - 12:37那下一步呢?
-
12:37 - 12:41同等於萬神廟的下一個指標在哪?
-
12:41 - 12:42想想看,
-
12:42 - 12:45我不會接受一些似是而非
-
12:45 - 12:47或重大突破的事物作答案,
-
12:47 - 12:49例是治癒癌症。
-
12:49 - 12:52為什麼?因為萬神廟
-
12:52 - 12:55是建造在很多實體的設計之上,
-
12:55 - 12:57每一個都來自由簡單的觀察
-
12:57 - 12:59和不斷地體現,
-
12:59 - 13:02而且可以無窮盡的流傳下去。
-
13:02 - 13:06這像是藝術一樣難以用語言表達,
-
13:06 - 13:09這些拓展生命及釋放痛苦的貢獻,
-
13:09 - 13:12當然是不可缺少的重要,
-
13:12 - 13:13而且很華麗,
-
13:13 - 13:15但它們只是
-
13:15 - 13:18我們全部知識技術的一部分,
-
13:18 - 13:20網際網路也是。
-
13:20 - 13:23那下一個會是什麼?
-
13:23 - 13:24這有些違反直覺,
-
13:24 - 13:27但我猜是一個自1930年代末期
-
13:27 - 13:28經由每個世代的修改的
-
13:28 - 13:32一個願景:
-
13:32 - 13:34自動駕駛車輛。
-
13:34 - 13:35你或許想,拜託,
-
13:35 - 13:39怎麼會是一個比較潮的
-
13:39 - 13:41巡航定速系統?
-
13:41 - 13:43但你仔細看,
-
13:43 - 13:46大部分我們的世界是設計在道路和運輸之上,
-
13:46 - 13:48道路之於
-
13:48 - 13:50羅馬帝國的興起,
-
13:50 - 13:52就像州際高速公路
-
13:52 - 13:53之於美國的
-
13:53 - 13:56繁榮和現代化。
-
13:56 - 13:59現今,這些串連我們世界的道路
-
13:59 - 14:01主要都是汽車和卡車在使用,
-
14:01 - 14:03而這個基本上一百年來
-
14:03 - 14:05都沒有改變。
-
14:05 - 14:08或許現今不是很明顯,
-
14:08 - 14:13但自動駕駛車輛會是關鍵的科技
-
14:13 - 14:16讓我們重新設計我們的城市,
-
14:16 - 14:18更進一步地,改變文化。
-
14:18 - 14:20為什麼呢?
-
14:20 - 14:22一旦普及之後,
-
14:22 - 14:24每年可以減少
-
14:24 - 14:27美國上萬的生命的死亡,
-
14:27 - 14:30全球有上百萬的生命。
-
14:30 - 14:33汽車引擎的油耗和空污,
-
14:33 - 14:36會大量的減少。
-
14:36 - 14:37大部分在進出城市
-
14:37 - 14:41交通擁塞將會消失。
-
14:41 - 14:44這些會引發新的思維
-
14:44 - 14:46重新設計我們的設計,職場,
-
14:46 - 14:48以及我們的生活。
-
14:48 - 14:51我們可以更快速到達目的地,
-
14:51 - 14:54社會可以拾回大量的
-
14:54 - 14:55資源損耗,
-
14:55 - 14:58現在花在車陣中的時間只是在污染世界。
-
14:58 - 15:02但為何是現在?為何現在才能實現?
-
15:02 - 15:04因為過去三十年,
-
15:04 - 15:06在汽車業以外的人們,
-
15:06 - 15:08花費上億的金錢
-
15:08 - 15:10創造出必要的奇蹟,
-
15:10 - 15:13但當初是為了不同的目的。
-
15:13 - 15:15這讓像是 DARPA、大學、公司企業,
(註:DARPA 是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 -
15:15 - 15:19完全置身在汽車業界之外的人們,
-
15:19 - 15:21如果夠聰明,就會了解到
-
15:21 - 15:23自動汽車現在可以被實現。
-
15:23 - 15:27什麼是自動汽車需要的五個奇蹟呢?
-
15:27 - 15:28第一個,你需要知道
-
15:28 - 15:31現在你確切的時間和位置。
-
15:31 - 15:34這個可以經由 GPS 解決,
-
15:34 - 15:35全球定位系統,
-
15:35 - 15:37是由美國政府發展的。
-
15:37 - 15:40你需要知道道路在哪裡,
-
15:40 - 15:43道路規則是什麼,你要往哪裡去。
-
15:43 - 15:45這些可以由導航系統,
-
15:45 - 15:47車內導航系統,
-
15:47 - 15:50和網路上的地圖來達成。
-
15:50 - 15:53你需要近端即時通訊
-
15:53 - 15:55配合高效能的電腦運算,
-
15:55 - 15:56來了解附近車輛
-
15:56 - 16:00的動態。
-
16:00 - 16:03為手機發展的無線技術
-
16:03 - 16:05加上一點些微的改造,
-
16:05 - 16:08就可以完成的解決這件事。
-
16:08 - 16:10你或許想到
-
16:10 - 16:11在社會和法律上
-
16:11 - 16:14都可以接受的
-
16:14 - 16:16一些道路限制。
-
16:16 - 16:18像是高乘載車道
-
16:18 - 16:20和其它的延伸。
-
16:20 - 16:22但最終,你需要能辨認
-
16:22 - 16:24人群、號誌和物體。
-
16:24 - 16:27機械視覺、特殊感應器、高效能的電腦運算
-
16:27 - 16:29可以做到這些,
-
16:29 - 16:31但這還是不太夠,
-
16:31 - 16:33尤其是當你的家人在車上。
-
16:33 - 16:37偶爾,人類需要給予一些決定。
-
16:37 - 16:41你或許需要喚醒乘客
-
16:41 - 16:43詢問他們
-
16:43 - 16:45剛剛那個在路中間的顛簸是怎麼回事。
-
16:45 - 16:48這還不賴,我們已經有一些
-
16:48 - 16:50新世界的輪廓了。
-
16:50 - 16:52此外,一旦駕駛
-
16:52 - 16:54向那困惑的汽車解釋
-
16:54 - 16:56路上那隻在叉子上的巨大的雞
-
16:56 - 16:58只是一家餐廳,
-
16:58 - 17:00它就會安心的繼續行駛,
-
17:00 - 17:04而地表上的所有其它汽車
-
17:04 - 17:07也將從此了解這件事。
-
17:07 - 17:09第五個奇蹟,已近乎完成,
-
17:09 - 17:11是需要一個明確的願景,
-
17:11 - 17:14一個佈滿自動汽車的美好世界,
-
17:14 - 17:17吸引人和功能完善的設計,
-
17:17 - 17:20加上許多資金和努力,
-
17:20 - 17:21可以把它開回家。
-
17:21 - 17:24只需幾年的時間就可以實現了,
-
17:24 - 17:26我預期自動駕駛汽車
-
17:26 - 17:28將會永遠的改變我們的世界
-
17:28 - 17:32延續好幾十年。
-
17:32 - 17:35總而言之,我開始相信
-
17:35 - 17:37促成下一個萬神廟的各項要素
-
17:37 - 17:39已經在我們的周圍,
-
17:39 - 17:41等待有願景的人們,
-
17:41 - 17:43同時具備寬廣的知識,
-
17:43 - 17:44跨領域的技術,
-
17:44 - 17:46及極端的熱情,
-
17:46 - 17:51讓這個夢想成真。
-
17:51 - 17:54但這樣的人才並不會
-
17:54 - 17:55自動地無中生有。
-
17:55 - 17:57他們必須從小時候
-
17:57 - 17:59就被良好的教養和鼓勵。
-
17:59 - 18:00我們需要愛護並幫助他們
-
18:00 - 18:02去發掘他們的熱情。
-
18:02 - 18:04我們需要鼓勵他們全力投入,
-
18:04 - 18:07幫助他們了解到
-
18:07 - 18:10失敗為成功之母,
-
18:10 - 18:12並且要持續不懈。
-
18:12 - 18:15我們需要幫助他們找到他們的典範,
-
18:15 - 18:18給予他們自信,相信自己,
-
18:18 - 18:20相信任何都是可能的,
-
18:20 - 18:24就像我祖父帶我去購買雜貨,
-
18:24 - 18:26就像我父母
-
18:26 - 18:28帶我去科學博物館,
-
18:28 - 18:31我們需要鼓勵他們去找到他們自己的道路,
-
18:31 - 18:34即使這是非常困難。
-
18:34 - 18:35但有一個注意事項:
-
18:35 - 18:38我們需要定期的把他們
-
18:38 - 18:39從現代的奇蹟拉開來,
-
18:39 - 18:41電腦、手機、平板、
-
18:41 - 18:43電玩、電視,
-
18:43 - 18:45帶他們到外面,
-
18:45 - 18:47讓他們感受到
-
18:47 - 18:50我們的世界、星球和文化
-
18:50 - 18:52的美好設計。
-
18:52 - 18:55如果不這樣做,他們不會了解
-
18:55 - 18:57這些資產的珍貴,
-
18:57 - 18:59而有一天會輪到他們
-
18:59 - 19:02來保護和改善。
-
19:02 - 19:03我們也需要他們能了解
-
19:03 - 19:06有些事物在現代科技快速發展下
-
19:06 - 19:09沒有被得到應有的看待,
-
19:09 - 19:11藝術和設計,
-
19:11 - 19:12不是奢侈品,
-
19:12 - 19:14也不是不能和
-
19:14 - 19:16科學科技相容的。
-
19:16 - 19:22事實上,它是讓我們與眾不同的必要。
-
19:22 - 19:24如果有一天你有機會,
-
19:24 - 19:26或許你可以帶你的孩子
-
19:26 - 19:28去真正的萬神廟,
-
19:28 - 19:30像我帶我的女兒奇拉,
-
19:30 - 19:32去第一手體驗到
-
19:32 - 19:37令人震驚的設計,
-
19:37 - 19:40在羅馬的某一個不起眼的日子,
-
19:40 - 19:43觸及到 2000 年的未來,
-
19:43 - 19:46造就我現在的人生。
-
19:46 - 19:48謝謝。
-
19:48 - 19:52(掌聲)
- Title:
- 結合藝術和科技,創造新世代
- Speaker:
- 布蘭·費倫 (Bran Ferren)
- Description:
-
當布蘭·費倫 (Bran Ferren) 九歲時,他的父母帶他去參觀羅馬的萬神廟 (Pantheon) ,這因此改變了他的一生。從那時刻開始,他了解到工程和科學技術只有在藝術、設計、美學的結合下,才會變得更加強盛。自此,他開始找尋有如羅馬傑作的現代作品。留下來聽到最後,他會給您意想不到的絕佳看法。
- Video Language:
- English
- Team:
closed TED
- Project:
- TEDTalks
- Duration:
- 20:12
![]() |
Geoff Chen approv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To create for the ages, let's combine art and engineering | |
![]() |
Geoff Chen edi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To create for the ages, let's combine art and engineering | |
![]() |
Geoff Chen edi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To create for the ages, let's combine art and engineering | |
![]() |
Geoff Chen edi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To create for the ages, let's combine art and engineering | |
![]() |
Jen-Huei Wu commented on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To create for the ages, let's combine art and engineering | |
![]() |
Jen-Huei Wu edi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To create for the ages, let's combine art and engineering | |
![]() |
Jen-Huei Wu edi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To create for the ages, let's combine art and engineering | |
![]() |
Jen-Huei Wu accep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To create for the ages, let's combine art and engineering |
Jen-Huei Wu
意外的答案 sounds very st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