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嗨我是Tony,這裡是"幀影幀畫"
-
今天我要卯起來討論一下電影的問題解決。
-
我喜歡電影創作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有時你必須設計一個方案去解決難題
-
有時你必須設計一個方案去解決難題
-
舉例來說:你該如何在一部電影裡呈現文字訊息?
-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難題,文字是一種視覺藝術
-
所以理論上來說這問題不是太難
-
來看看早期的電影如何嵌入手機訊息
-
你可以清楚的聽到手機鈴響,許多電影用直接拍攝螢幕文字,使角色省得打簡訊
-
或是讓他們像個笨蛋一樣大聲的將文字念出來
-
但更奇怪的是,有時他們會編造一個無法通訊的理由
-
全國有97%的網路使用者,而我們卻在這3%非網路使用者中找到彼此
-
但在近四、五年呈現手法出現了變化,
-
電影創作者採用了一種很新的電影手法在螢幕上呈現文字訊息
-
近幾年它開始被廣泛運用
-
我第一次注意到這種呈現方式是在BBC的《新世紀福爾摩斯》影集裡
-
但在Twitter與網友討論過後,我們發現了一些更早的範例
-
像是在肥皂劇、青春喜劇
-
甚至是韓國和日本電影當中都看的到
-
無論你是在哪裡看到這類手法,都可以看得出來
-
電影創作的形式一直在進步
-
那麼,為什麼電影創作者採取這種手法呢?
-
我認為有三個原因
-
首先,它很節省成本。如果你要拍攝一個故事,其中文字又占了很重要的部分
-
導演便大可不必花大筆的費用去拍60個手機螢幕的特寫鏡頭
-
唯一你需要的只有After Effect和這傢伙
-
Video Copilot.net的Andrew Kramer
-
再來,它非常有效率。你看這個反轉鏡頭很緩慢
-
因為它必須在螢幕上停留夠長的時間,以至於能讓觀眾閱讀
-
有時還得打上又大又醜的阿嬤字體才看得清楚
-
如此一來,直接在畫面上呈現文字就解決了這個窘境
-
它還能使觀眾在一個景框中同時看到演員的動作和反應
-
更棒的是,觀眾也因此不會被打斷的畫面干擾而欣賞不到演員的好演技
-
最後,一個最常被注意的就是漂亮的設計
-
這是《新世紀福爾摩斯》做的很棒的部分,多麼美啊
-
你會注意到,在它畫面本身沒有任何透明框框圍繞
-
因為那早已過時了
-
字形從分別在每一季影集保持一致性
-
字體的顏色全然使用白色而非不同的顏色
-
觀眾在不被告知的情況下,仍可依據訊息的內容
-
去推論是誰在傳送或接收訊息,同時激發觀眾的思考
-
文字出現在手機旁邊而且字母單獨一個一個浮現
-
對比於這部電影,你看它的文字宛如黏在螢幕裝置上
-
不!等等,是黏在那個人身上
-
不,是螢幕裝置上,下定決心吧!
-
誰知道呢?或許這會變成新的手法
-
或一個墊腳石
-
雖然《福爾摩斯》解決了在畫面上呈現文字訊息的難題
-
我們還要繼續討論下一個問題
-
至今有許多人嘗試過卻沒有一個最棒的
-
描繪網路的方法
-
有些方法真的花費很兇
-
有些則沒有效率
-
還有一些…嗯…你知道的
-
我其實很喜歡一個新方式:直接呈現桌面
-
角色在電腦上做的事便一目瞭然
-
--Let me show you.
-
我不會為誰說話,但這些片段和我平常接受資訊的畫面很類似
-
有些讓我有所共鳴
-
有些是謎樣的
-
也有些非常的實驗性
-
但若你真的想看看尖端的表現手法,只有一個地方能看到
-
一張往東京的機票,謝謝
-
將近二十年來,日本動畫已 經發展出各種瘋狂的方式
-
來呈現線上世界
-
有超扁平化和漂浮形式(夏日大作戰)
-
或將訊息版穿插在動畫中(妄想代理人)
-
或將物體塞入獨立的綠色線上世界(攻殼機動隊)
-
還有許許多多精彩的方式可能
-
也可能無法在其他電影中起效用(玲音)(數碼寶貝)
-
但他們真的非常有趣,值得考慮
-
在亞洲導演的作品中,甚至連真人電影都試圖呈現這樣的效果
-
一個人們談天的真實房間(聊天弒)
-
或手機內的動畫世界(世界)
-
這些都是實驗性的作品,其中某些也確實失敗了
-
但嘗試總是好事
-
這是個公平競爭的環境
-
我們和下一部好萊塢電影都有一樣的機會去想出解決影像呈現障礙或問題的答案
-
金錢的匱乏在這個部分還是一個優勢呢
-
記得:便宜、有效、優雅
-
就我所知,解法已經出現了
-
(駭客)
-
X 夏洛克已經解決了
-
但同時我覺得,我們都該向 過去電影試圖解決問題的每一小步致敬
-
這是電影形式從未僵化的證據
-
人們從沒停止發明這些東西
-
現在,至少我看到有個尚待解決的大問題,以及一個很公平的競爭場域
-
每個人都可以嘗試解決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