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Video

如何激發對科學的好奇

  • 0:01 - 0:04
    幾週前,一個朋友打電話給我,
  • 0:04 - 0:05
    捎來了壞消息。
  • 0:06 - 0:08
    她的手機掉到馬桶裡了。
  • 0:09 - 0:11
    有人曾經這樣嗎?
  • 0:11 - 0:13
    (笑聲)
  • 0:13 - 0:14
    情況很糟。
  • 0:14 - 0:17
    我就不細說是怎麼發生
  • 0:17 - 0:20
    或她怎麼把手機拿出來的。
  • 0:20 - 0:22
    咱們姑且就說情況很糟。
  • 0:22 - 0:25
    她慌了,因為她和我們很多人一樣,
  • 0:25 - 0:29
    手機是她人生中最常用
    且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 0:29 - 0:32
    但另一方面,她根本
    不知道要如何修理手機,
  • 0:32 - 0:36
    因為它是個完全神秘的黑盒子。
  • 0:36 - 0:39
    想想看:你會怎麼做?
  • 0:40 - 0:43
    你有多了解手機如何運作?
  • 0:43 - 0:46
    你願意測試或修理嗎?
  • 0:46 - 0:50
    大部分人什麼都不做。
  • 0:50 - 0:52
    事實上,一項研究發現,
  • 0:52 - 0:55
    全國有 80% 的智慧手機使用者
  • 0:55 - 0:58
    從來沒有換過手機電池,
  • 0:58 - 1:01
    25% 甚至不知道可以換電池。
  • 1:02 - 1:05
    我是實驗物理學家,
  • 1:05 - 1:07
    因此有這些玩具。
  • 1:07 - 1:12
    我的專長在做新型的
    奈米尺寸電子裝置,
  • 1:12 - 1:16
    來研究它們的基本量子力學特性。
  • 1:16 - 1:19
    但,如果我的手機壞了,
  • 1:19 - 1:23
    我也不知道要從何
    著手測試它的元件。
  • 1:23 - 1:27
    手機只是一個例子,
    我們還仰賴許多其他裝置,
  • 1:27 - 1:31
    卻無法測試、拆解,
    或甚至完全了解這些裝置。
  • 1:31 - 1:36
    汽車、電器,甚至玩具
    現在都很複雜且先進,
  • 1:36 - 1:39
    讓我們不敢把它們打開修理。
  • 1:40 - 1:42
    所以問題來了:
  • 1:43 - 1:47
    我們和使用的科技之間脫節了。
  • 1:49 - 1:53
    我們疏離最仰賴的裝置,
  • 1:53 - 1:55
    使我們無助、空虛。
  • 1:56 - 2:00
    事實上,意料得到有研究發現
  • 2:00 - 2:03
    我們現在對科技的害怕程度
  • 2:03 - 2:05
    甚於害怕死亡。
  • 2:06 - 2:08
    (笑聲)
  • 2:09 - 2:14
    但我認為,我們可以
    和我們的裝置重新連結,
  • 2:14 - 2:16
    在某種意義上,
    重新讓它們更有人性,
  • 2:16 - 2:20
    只要我們能動手做更多實驗。
  • 2:20 - 2:26
    為什麼?因為實驗就是
    測試假設、展示事實的過程。
  • 2:27 - 2:33
    我們使用感官、雙手來連結世界,
  • 2:33 - 2:35
    了解其運作原理。
  • 2:36 - 2:38
    那正是我們缺少的連結。
  • 2:39 - 2:41
    讓我舉個例子。
  • 2:41 - 2:45
    我最近做了一項實驗
    來思考觸控螢幕的原理。
  • 2:46 - 2:47
    它只是兩片金屬板,
  • 2:47 - 2:52
    我可以用電池
    對其中一片板子通電。
  • 2:56 - 2:57
    好。
  • 2:57 - 3:00
    我可以用這個電壓計
    來測量電荷分離。
  • 3:00 - 3:02
    現在——先確定它能用。
  • 3:02 - 3:04
    當我在金屬板附近揮手時,
  • 3:04 - 3:07
    可以看到電壓改變,
  • 3:07 - 3:09
    就像觸控螢幕對我的手
    做出反應一樣。
  • 3:10 - 3:14
    但,我的手有什麼特別的?
    現在我需要做比較實驗。
  • 3:14 - 3:16
    例如我可以拿一片木頭,
  • 3:16 - 3:19
    用它來接觸其中一片金屬板,
    發現沒有發生什麼事,
  • 3:19 - 3:22
    但如果我拿個金屬去接觸金屬板,
  • 3:22 - 3:24
    電壓就會有很大的改變。
  • 3:25 - 3:29
    現在我可以再進一步實驗
    木頭和金屬之間的差別,
  • 3:29 - 3:32
    我應該會發現,木頭不會導電,
  • 3:32 - 3:34
    但金屬和我的手一樣會導電。
  • 3:35 - 3:38
    各位可以看到,
    我是漸漸增進我的了解。
  • 3:38 - 3:41
    比如,現在我知道為什麼
    不能戴著手套用觸控螢幕,
  • 3:41 - 3:43
    因為手套不會導電。
  • 3:43 - 3:49
    但我也解開了科技背後的一些謎,
  • 3:49 - 3:55
    建立與我的裝置有關的
    能力、鍵入與互動。
  • 3:57 - 4:00
    但,做實驗並不只是
    把東西拆解而已。
  • 4:00 - 4:04
    它是邊測試邊做的
    親自動手批評性思考。
  • 4:04 - 4:08
    重點不在於測試觸控螢幕的原理
  • 4:08 - 4:11
    或測量不同類型的材料導電程度,
  • 4:11 - 4:14
    甚至只是用雙手測試
  • 4:14 - 4:17
    有多難破壞不同厚度的材料。
  • 4:17 - 4:21
    我能從上述這幾種狀況
    掌控和更進一步了解
  • 4:21 - 4:23
    所用東西的道理。
  • 4:24 - 4:26
    這些背後還有研究。
  • 4:26 - 4:30
    比如,用我的雙手似乎有好處。
  • 4:30 - 4:33
    我也學習親自動手,
  • 4:33 - 4:37
    已知這樣的學習法
    能改善了解和記憶力,
  • 4:37 - 4:39
    甚至更能活化大腦的功能。
  • 4:40 - 4:44
    因此,透過動手實驗的思考
  • 4:44 - 4:48
    能夠將我們的了解甚至活力
  • 4:48 - 4:51
    連結到實體世界和我們用的東西。
  • 4:52 - 4:54
    在網路上查資料
  • 4:54 - 4:55
    沒有同樣的效果。
  • 4:58 - 5:00
    對我來說,把焦點放在實驗上
  • 5:00 - 5:02
    也有個人的原因。
  • 5:02 - 5:04
    我並不是做實驗長大的。
  • 5:04 - 5:06
    我不知道物理學家要做什麼。
  • 5:06 - 5:08
    我記得我姐有組化學用具,
  • 5:08 - 5:11
    我總是很想去用它,
    但她從來不讓我碰。
  • 5:12 - 5:14
    在心理上,我覺得
    我和世界沒有連結,
  • 5:14 - 5:16
    且不知道為什麼。
  • 5:16 - 5:18
    事實上,我九歲時,
  • 5:18 - 5:21
    我祖母說我是唯我論者,
  • 5:21 - 5:22
    我還得去查才知道意思。
  • 5:22 - 5:26
    意思是,你認為世界上
    就只有你存在而已。
  • 5:28 - 5:30
    當時,我覺得我深受冒犯,
  • 5:30 - 5:32
    因為誰的祖母會這樣說他啊?
  • 5:32 - 5:35
    (笑聲)
  • 5:35 - 5:38
    但,我想她說的沒錯。
  • 5:38 - 5:41
    一直到很多年後,
  • 5:41 - 5:43
    我上了大學,在研讀基礎物理時,
  • 5:44 - 5:45
    我得到了一個啟示:
  • 5:45 - 5:48
    這個世界,至少實體的世界,
  • 5:48 - 5:51
    可以被測試、了解,
  • 5:51 - 5:53
    在那之後,我才開始
    有了完全不同的觀念,
  • 5:53 - 5:56
    重新看待世界怎麼運作,
    及我在其中的位置。
  • 5:56 - 5:59
    之後,當我能自己透過研究
  • 5:59 - 6:01
    來做測試和了解時,
  • 6:01 - 6:04
    我和世界的連結
    有很大一部分才就此圓滿。
  • 6:05 - 6:10
    我知道並非人人的職業
    都是實驗性物理學家,
  • 6:10 - 6:14
    但我認為人人都能
    動手做更多實驗。
  • 6:15 - 6:17
    其實,我認為我們有點——
  • 6:17 - 6:19
    讓我再舉個例子。
  • 6:20 - 6:23
    最近,我在和一些中學生合作,
  • 6:23 - 6:25
    協助他們了解磁學,
  • 6:25 - 6:29
    我給他們一個磁性
    塗鴨板讓他們拆解。
  • 6:29 - 6:32
    還記得磁性塗鴨板嗎?
  • 6:35 - 6:39
    一開始,他們碰都不想碰它。
  • 6:39 - 6:42
    長久以來,他們被
    要求不要破壞東西,
  • 6:42 - 6:45
    導致他們習慣當被動的使用者。
  • 6:45 - 6:47
    但我問他們問題。
  • 6:47 - 6:49
    比如,它的原理是什麼?
    哪些部分有磁性?
  • 6:49 - 6:51
    你能做出假設並測試它嗎?
  • 6:52 - 6:54
    但他們仍然不想把它拆開。
  • 6:54 - 6:56
    其實,他們想要把它帶回家。
  • 6:56 - 6:59
    直到一個孩子終於把它打開,
  • 6:59 - 7:01
    發現裡面很酷。
  • 7:01 - 7:04
    我們在這裡也可以一起做。
  • 7:04 - 7:05
    要把它拆開很容易。
  • 7:09 - 7:14
    看,裡面有個磁鐵,
    我可以把這個剪開。
  • 7:18 - 7:20
    再把它剪開,你可以把它分開。
  • 7:20 - 7:23
    好,當我正在動手時——
    不知道各位是否看得見,
  • 7:23 - 7:27
    但,有一種——有了,
    這裡有種白色軟泥。
  • 7:27 - 7:29
    可以看到,在我的手指上。
  • 7:29 - 7:33
    當我把筆從上面拖過去,
  • 7:35 - 7:39
    各位可以看到
    這些細絲會附著上去。
  • 7:39 - 7:41
    孩子看到這個現象,
  • 7:41 - 7:43
    此時,他們覺得這好酷。
  • 7:43 - 7:47
    他們興奮起來。
    全都開始把塗鴨板解體,
  • 7:48 - 7:51
    把他們的發現大喊出來,
  • 7:51 - 7:54
    叫著這些磁性細絲如何
    和磁性筆連結在一起,
  • 7:54 - 7:56
    那就是寫字的原理。
  • 7:56 - 7:59
    或,那白色軟泥如何
    透過分離功能讓筆可以寫字。
  • 8:00 - 8:02
    當他們要離開房間時,
  • 8:02 - 8:04
    其中有兩個人轉向我,說:
  • 8:04 - 8:05
    「我們很喜歡。
  • 8:06 - 8:09
    這個週末,我和她
    要回家做更多實驗。」
  • 8:09 - 8:12
    (笑聲)
  • 8:15 - 8:17
    是啊,我知道,
    在座的父母開始擔心了,
  • 8:17 - 8:19
    但這是好現象!
  • 8:20 - 8:23
    會做實驗是好現象,而且其實
    我覺得做實驗非常讓人滿足,
  • 8:23 - 8:28
    我希望他們能感到做實驗
    讓他們的生活更豐富。
  • 8:28 - 8:31
    因為,甚至連基本的磁鐵
  • 8:31 - 8:34
    也可被拿來在家裡做實驗。
  • 8:34 - 8:37
    磁鐵既簡單又複雜。
  • 8:37 - 8:39
    比如,你可以問自己:
  • 8:39 - 8:43
    為什麼同樣的材料
    又會相吸又會相斥?
  • 8:43 - 8:46
    比如,如果我有磁鐵,
    若我能用一個磁鐵
  • 8:46 - 8:49
    讓另一個磁鐵旋轉,
    會有什麼用途嗎?
  • 8:49 - 8:53
    或者,你可以實驗這張一元鈔票,
  • 8:53 - 8:55
    我拿一組磁鐵,
  • 8:55 - 8:59
    各位可以看到鈔票被磁鐵吸附起來。
  • 8:59 - 9:03
    這裡面藏有磁性墨水,用來防偽造。
  • 9:03 - 9:07
    或者,這裡有一些碾碎的
    小麥麩皮早餐麥片,
  • 9:07 - 9:09
    也有磁力,對吧?
  • 9:10 - 9:11
    它裡面有鐵。
  • 9:11 - 9:13
    (笑聲)
  • 9:13 - 9:15
    那對人是有益的,對吧?
  • 9:16 - 9:17
    好,還有別的。
  • 9:18 - 9:20
    這裡的這樣東西沒有磁性。
  • 9:20 - 9:22
    我無法用磁鐵把它吸起來。
  • 9:23 - 9:24
    但,現在,我把它變冷。
  • 9:24 - 9:26
    這是同樣的東西,冷的,
  • 9:27 - 9:28
    冷卻之後,
  • 9:33 - 9:35
    放在磁鐵的上面,
  • 9:37 - 9:39
    所以——
  • 9:39 - 9:40
    (掌聲)
  • 9:40 - 9:41
    很不可思議。
  • 9:46 - 9:48
    那不是磁力,
  • 9:48 - 9:51
    但它會以某種方式和磁鐵作用。
  • 9:51 - 9:55
    要明確了解原理就得做更多的實驗。
  • 9:55 - 9:58
    事實上,我大半職涯都在研究它,
  • 9:58 - 9:59
    叫做超導體。
  • 10:01 - 10:03
    超導體有時很複雜,
  • 10:04 - 10:08
    但就算只是簡單的實驗
    也能讓我們更連得上世界。
  • 10:08 - 10:10
    若我告訴各位,
  • 10:10 - 10:13
    快閃記憶體的原理是
    旋轉的小型磁鐵,
  • 10:13 - 10:16
    那麼各位就不難想像,因為曾見過。
  • 10:16 - 10:18
    或者,如果我說核磁共振成像機
  • 10:18 - 10:22
    用磁力來轉動你體內的磁性粒子,
  • 10:22 - 10:24
    各位也見過那操作。
  • 10:24 - 10:27
    各位曾經和這項技術有過互動,
  • 10:27 - 10:31
    了解這些裝置的原理。
  • 10:35 - 10:39
    我知道很難在我們的生活中
    再塞進別些什麼,
  • 10:40 - 10:41
    特別是實驗。
  • 10:42 - 10:45
    但我認為這值得挑戰。
  • 10:45 - 10:49
    想想某樣東西的原理是什麼,
    接著把它拆開來測試看看。
  • 10:49 - 10:54
    操作東西,向自己證明物理的法則。
  • 10:54 - 10:57
    把人性重新放入到科技中。
  • 10:58 - 11:01
    這麼做所建立起的連結會令你訝異。
  • 11:01 - 11:02
    謝謝。
  • 11:02 - 11:05
    (掌聲)
Title:
如何激發對科學的好奇
Speaker:
納迪雅.梅森
Description:

物理學家納迪雅.梅森說:好奇在事物背後的原理嗎?在家自己動手做實驗吧。她展示如何觸及科學好奇心來解開周遭世界的謎,並在台上用磁鐵、一元鈔票、乾冰等等道具進行幾項實驗。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Talks
Duration:
11:18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