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Video

智力測驗的黑暗歷史

  • 0:07 - 0:12
    1905 年,心理學家
    阿爾弗雷德·比奈和西奧多·西蒙
  • 0:12 - 0:16
    在法國設計了一個測驗,
    對象是學校裡表現不佳的孩子。
  • 0:17 - 0:21
    測驗的目的是要判斷
    哪些孩子需要個別化的關注,
  • 0:21 - 0:25
    他們的方法成了智力測驗的基礎。
  • 0:26 - 0:28
    從十九世紀末開始,
  • 0:28 - 0:33
    研究者便假設認知能力,
    如語文推理、
  • 0:33 - 0:35
    工作記憶,和視覺空間技能,
  • 0:35 - 0:39
    能反映出能力背後的一般智能,
  • 0:39 - 0:41
    或普通因素(G 因素)。
  • 0:41 - 0:46
    西蒙和比奈設計了一系列測驗
    來測量上述每一種能力,
  • 0:46 - 0:49
    並將結果整合成單一個分數。
  • 0:49 - 0:52
    題目會根據不同年齡層來調整,
  • 0:52 - 0:57
    孩子的分數反映出相對於
    他們這個年齡層的表現如何。
  • 0:57 - 1:02
    把受測者的分數除以他們的年齡,
    再把得到的數字乘以一百,
  • 1:02 - 1:06
    就是他們的智力商數,
    或智商(IQ)。
  • 1:06 - 1:12
    現今,一百分代表
    樣本母體的平均水平,
  • 1:12 - 1:16
    68% 的人分數落在
    八十五分到一百分之間。
  • 1:17 - 1:20
    西蒙和比奈認為,
    這測驗中評估的那些技能
  • 1:20 - 1:23
    會反映出一般智能。
  • 1:23 - 1:25
    但,當時和現在,
  • 1:25 - 1:29
    都沒有任何一個一般智能的定義
    是大家都能認同的。
  • 1:29 - 1:33
    因此就開了一扇門,
    讓使用這項測驗的人
  • 1:33 - 1:37
    可以套用他們自己對於
    智力的先入為主假設。
  • 1:38 - 1:42
    測驗的目的,一開始只是
    要找出需要學術協助的人,
  • 1:42 - 1:46
    很快卻被拿來
    以其他方式將人做分類,
  • 1:46 - 1:50
    通常被有缺陷的意識型態所利用。
  • 1:50 - 1:53
    最早期的大規模應用之一
  • 1:53 - 1:56
    發生在一次大戰時期的美國,
  • 1:56 - 1:58
    當時的軍隊使用智力測驗
  • 1:58 - 2:02
    將招募的新兵分類
    並針對軍官訓練做篩選。
  • 2:02 - 2:05
    在當時,有很多人相信優生學,
  • 2:05 - 2:09
    他們的想法是,
    想要和不想要的基因特性
  • 2:09 - 2:14
    可以/應該透過
    精選育種的方式來控制。
  • 2:15 - 2:17
    這種想法有許多問題,
  • 2:17 - 2:21
    其中一個問題是認為智力
    不僅是固定不變且天生的,
  • 2:21 - 2:24
    還和種族有關聯。
  • 2:24 - 2:26
    在優生學的影響下,
  • 2:26 - 2:29
    科學家根據這項軍方計畫的結果,
  • 2:29 - 2:33
    做出錯誤的聲明,宣稱某些種族
  • 2:33 - 2:36
    在智力上比其他種族更優越。
  • 2:36 - 2:38
    他們並沒有考慮到,
  • 2:38 - 2:41
    許多受測新兵是美國的新移民,
  • 2:41 - 2:45
    新移民沒受過正式教育,
    或很少接觸英語,
  • 2:45 - 2:50
    他們就這樣直接建立了
    一個錯誤的人種智力階層。
  • 2:50 - 2:53
    優生學和智力測驗的結合
  • 2:53 - 2:57
    不僅影響到科學,也影響到政策。
  • 2:58 - 3:01
    1924 年,維吉尼亞州
    制定了一項政策,
  • 3:01 - 3:07
    允許對智商分數低的人
    進行強制絕育——
  • 3:07 - 3:11
    美國最高法庭還支持這項決策。
  • 3:11 - 3:13
    在納粹德國,
  • 3:13 - 3:17
    政府授權謀殺智商低的孩童。
  • 3:17 - 3:20
    在大屠殺和民權運動之後,
  • 3:20 - 3:23
    智力測驗在歧視上的應用
  • 3:23 - 3:27
    受到道德和科學領域的挑戰。
  • 3:27 - 3:31
    科學家開始收集證據,
    證明環境對智力的影響。
  • 3:32 - 3:37
    比如,在二十世紀時,
    定期重新校調智力測驗,
  • 3:37 - 3:41
    新世代做舊測驗時得到的分數
  • 3:41 - 3:44
    一直都會比前一個世代更高。
  • 3:44 - 3:46
    這個現象就是
    一般所知的弗林效應,
  • 3:46 - 3:52
    它發生得太快了,不可能
    是由先天演化特性所造成,
  • 3:52 - 3:55
    成因反而比較有可能是環境——
  • 3:55 - 3:59
    改善的教育、較佳的健康照護,
    以及更好的營養。
  • 4:00 - 4:01
    在二十世紀中期,
  • 4:01 - 4:04
    心理學家也嘗試把智力測驗
  • 4:04 - 4:08
    用在評估一般智能以外的地方,
  • 4:08 - 4:13
    特別是思覺失調(精神分裂)症、
    憂鬱症,及其他精神病。
  • 4:13 - 4:18
    這些診斷有部分要仰賴
    評估者的臨床判斷,
  • 4:18 - 4:22
    並使用判斷智力測驗的一部分——
  • 4:22 - 4:27
    後來研究發現,這種做法並不能
    產生出在臨床上有用的資訊。
  • 4:28 - 4:30
    現今,智力測驗採用了許多
  • 4:30 - 4:35
    和早期測驗類似的
    設計元素和問題類型,
  • 4:35 - 4:39
    不過我們有比較好的技術,
    可辨視出測驗中可能的偏見。
  • 4:39 - 4:43
    智力測驗已經不再
    被用來診斷精神病,
  • 4:43 - 4:47
    但像這樣只採用部分測驗
    來計分的不當做法
  • 4:47 - 4:51
    在診斷學習障礙時偶爾還會看到,
  • 4:51 - 4:54
    違反了許多專家的建議。
  • 4:54 - 4:57
    世界各地的心理學家
    仍然會用智力測驗
  • 4:57 - 5:00
    來找出智能障礙,
  • 5:00 - 5:02
    結果可以被用來判定
  • 5:02 - 5:06
    何種教育支持、工作訓練,
    及輔助式生活會比較適合。
  • 5:07 - 5:10
    智力測驗結果曾被作為正當理由,
  • 5:10 - 5:15
    用於駭人政策
    和無科學根據的意識型態。
  • 5:15 - 5:18
    那並不表示測驗本身毫無價值——
  • 5:18 - 5:22
    事實上,它原本的目的是要
    測量推理和解決問題的技能,
  • 5:22 - 5:24
    而在這方面它很成功。
  • 5:24 - 5:28
    但這和測量人的潛能是兩回事。
  • 5:29 - 5:33
    雖然智力測驗中包裝了許多複雜的
  • 5:33 - 5:36
    政治、歷史、科學、文化議題,
  • 5:36 - 5:39
    仍然有越來越多
    研究者認同這一點,
  • 5:39 - 5:42
    並排拒用單一分數數字
  • 5:42 - 5:45
    來將個人分類的想法。
Title:
智力測驗的黑暗歷史
Speaker:
史帝芬.C.東布羅夫斯基
Description:

1905 年,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比奈和西奧多.西蒙在法國設計了一個測驗,對象是學校裡表現不佳的孩子。測驗的目的是要判斷哪些孩子需要個別關注,他們的方法成了智力測驗的基礎。所以,智力測驗是怎麼做的?它們真的能反映出智力嗎?史帝芬.C.東布羅夫斯基帶大家來探究歷史上人們如何應用智力測驗。

完整課程連結:https://ed.ted.com/lessons/the-dark-history-of-iq-tests-stefan-c-dombrowski

課程設計:史帝芬.C.東布羅夫斯基
導演:Kozmonot Animation Studios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Ed
Duration:
05:46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