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Video

古時三個怪異(且有趣)的鳥類遷徙理論

  • 0:09 - 0:11
    1822 年 5 月,
  • 0:11 - 0:13
    克利斯汀·路德維克·馮包斯摩伯爵
  • 0:13 - 0:18
    在他位於德國北部的城堡
    領地上擊落了一隻鸛。
  • 0:18 - 0:23
    然而,他並非第一個
    獵殺那隻鳥的人。
  • 0:23 - 0:25
    在取回那隻鸛的時候,
  • 0:25 - 0:30
    馮包斯摩發現牠被一根
    一碼長的木矛給刺穿。
  • 0:30 - 0:35
    一位當地的教授判定
    這武器是源自非洲,
  • 0:35 - 0:39
    意味著,這隻鸛在非洲時
    因為某種原因而被人用矛刺傷,
  • 0:39 - 0:44
    接著飛行了兩千五百公里
    來到公爵的城堡。
  • 0:44 - 0:49
    這段驚人的航程不僅
    證明了這隻鸛的恢復力。
  • 0:49 - 0:53
    它也為一個科學家數世紀以來都無解的謎
  • 0:53 - 0:54
    帶來了重要線索:
  • 0:54 - 0:58
    鳥類的季節性消失。
  • 0:58 - 1:00
    古時的博物學家有各種理論
  • 1:00 - 1:03
    來解釋每年都會發生的消失事件,
  • 1:03 - 1:05
    也就是現在我們所知的遷徙。
  • 1:06 - 1:11
    亞里斯多德本人
    提出了三個特別著名的想法。
  • 1:11 - 1:12
    第一個理論是
  • 1:12 - 1:17
    鳥類配合季節轉變成不同的身體。
  • 1:17 - 1:20
    比如,一般相信,夏季的園林鶯
  • 1:20 - 1:24
    每年冬季時會轉變成黑頭鶯。
  • 1:24 - 1:27
    事實上,這是兩種不同的物種——
  • 1:27 - 1:32
    形狀和大小相似,
    但從來不會同時出現。
  • 1:32 - 1:34
    在接下來數世紀,
  • 1:34 - 1:37
    大家認為鳥類會化身為人、
  • 1:37 - 1:40
    植物,甚至船的木材。
  • 1:40 - 1:46
    許多基督教的神職人員
    特別喜歡用變身為木材的說法。
  • 1:46 - 1:49
    如果白頰黑雁真的是木頭做的,
  • 1:49 - 1:51
    牠們就能被當作素食,
  • 1:51 - 1:54
    在不能吃肉的齋戒時期
    也能享用牠們。
  • 1:54 - 1:58
    亞里斯多德的第二個假設
    流傳得更長久:
  • 1:58 - 2:00
    鳥類會冬眠。
  • 2:00 - 2:02
    這個假設不會太牽強。
  • 2:02 - 2:06
    有些物種的確會進入短暫的深眠,
  • 2:06 - 2:08
    讓牠們的心跳率和新陳代謝下降。
  • 2:09 - 2:12
    且,至少有一種鳥類真的會冬眠:
  • 2:12 - 2:17
    在北美沙漠的弱夜鷹
    會以睡眠方式渡過整個冬天。
  • 2:17 - 2:22
    但研究者提出了更古怪的冬眠形式
  • 2:22 - 2:24
    一直到十九世紀。
  • 2:24 - 2:29
    有人說家燕會脫掉羽毛在洞裡冬眠,
  • 2:29 - 2:34
    或者在湖泊或河流的底部
    以冬眠渡過整個冬天。
  • 2:34 - 2:37
    亞里斯多德的
    最後一個理論合理許多了,
  • 2:37 - 2:40
    和真正的遷徙更相似。
  • 2:40 - 2:44
    然而,這個想法也被發揮得很極端。
  • 2:45 - 2:46
    1666 年,
  • 2:47 - 2:49
    遷徙論的主要提倡者
  • 2:49 - 2:53
    深信每年冬天鳥類都會飛到月球。
  • 2:53 - 2:58
    卓越的研究者會想出這些
    詭異的點子,似乎挺奇怪的。
  • 2:58 - 3:01
    但,說句公道話,遷徙的真相
  • 3:01 - 3:05
    可能比最狂想的理論更難以置信。
  • 3:05 - 3:09
    所有的鳥類物種當中
    大約有 20% 每年會遷徙,
  • 3:09 - 3:13
    到全球各地追尋
    溫暖的天氣和新鮮的食物。
  • 3:13 - 3:17
    對於在北半球渡過夏天的鳥類而言,
  • 3:17 - 3:22
    遷徙的旅程從七百
    到一萬七千公里不等,
  • 3:22 - 3:26
    有些遷徙的飛行時間還長達四個月。
  • 3:26 - 3:30
    遷徙時要飛過海洋的鳥類可能要飛翔
  • 3:30 - 3:33
    至少一百個小時不能停下來。
  • 3:33 - 3:36
    牠們在飛行時睡眠和進食,
  • 3:36 - 3:38
    並靠著星星、氣流、
  • 3:38 - 3:42
    地球的磁場,在汪洋中找到方向。
  • 3:42 - 3:47
    眾所皆知,要追蹤這些
    壯觀遠征的細節十分困難。
  • 3:47 - 3:51
    雖然鳥類會盡可能
    選擇最直接的路線,
  • 3:51 - 3:55
    暴風雨以及人類的開發
    有可能會改變牠們的路徑,
  • 3:55 - 3:58
    讓我們更難畫出遷徙的路線圖。
  • 3:59 - 4:03
    幸運的是,馮包斯摩伯爵的鸛
    提供了實體的證據,
  • 4:03 - 4:07
    不僅證明了歐洲的鸛
    在冬季會向南遷徙,
  • 4:07 - 4:10
    也證明了牠們遷徙的目的地。
  • 4:10 - 4:12
    歐洲各地的鳥類學家
  • 4:12 - 4:16
    都很熱衷想要畫出
    遷徙的飛行路線圖,
  • 4:16 - 4:18
    包括約翰內斯·帝內曼在內。
  • 4:18 - 4:23
    帝內曼擁有世界上第一個
    固定性的鳥類觀察站,
  • 4:23 - 4:26
    他是鳥類研究的重要公開推動者。
  • 4:26 - 4:29
    為了解決這個領域最大的謎,
  • 4:29 - 4:33
    他從德國各地找來自願者,組成大軍。
  • 4:33 - 4:39
    他的團隊在兩千隻鸛的腳上
    裝上鋁環做為標記,
  • 4:39 - 4:43
    標記上有不同的編號
    以及他的辦公室地址。
  • 4:43 - 4:47
    接著,他盡可能廣泛地宣傳這活動,
  • 4:47 - 4:52
    希望這實驗的消息能傳到非洲,
  • 4:52 - 4:57
    發現標記的人就會知道要
    把標記與更多資訊一同寄回來。
  • 4:57 - 5:01
    果然,從 1908 年到 1913 年,
  • 5:01 - 5:05
    帝內曼收到了一百七十八個鋁環,
  • 5:05 - 5:08
    當中有四十八個是在非洲找到的。
  • 5:08 - 5:13
    他用這些資料繪出了
    史上最早發現的遷徙路徑,
  • 5:13 - 5:18
    也確實證明了鸛事實上
    並沒有飛到月球去。
Title:
古時三個怪異(且有趣)的鳥類遷徙理論
Speaker:
露西.庫克
Description:

1822 年 5 月,馮包斯摩伯爵在德國擊落了一隻鸛。然而,那隻鳥早已被一根一碼長的木矛給刺穿了。那隻鸛在非洲被刺傷後,又再飛了兩千五百公里遠。這段驚人的飛行,為一個困擾科學家數世紀的謎——鳥類季節性的消失——提供重要線索。露西.庫克要帶大家來深究鳥類遷徙的發現。

導演:Visorama
旁白:艾迪森.安德森
音樂:Bamm Bamm Wolfgang&蓋文.道茲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Ed
Duration:
05:20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