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Video

為什麼荷蘭沒被淹沒在水底?

  • 0:08 - 0:10
    1953 年一月,
  • 0:10 - 0:14
    猛漲的潮水震撼了北海。
  • 0:14 - 0:17
    巨浪淹沒了荷蘭的海岸線,
  • 0:17 - 0:19
    造成近兩千人死亡。
  • 0:19 - 0:23
    五十四年後,一場類似的
    風暴再次威脅該區域。
  • 0:23 - 0:26
    但這一次,荷蘭準備好了。
  • 0:26 - 0:28
    隨著水面上漲,
  • 0:28 - 0:32
    最先進的電腦感測器
    啟動了緊急程序。
  • 0:33 - 0:34
    在接下來的三十分鐘,
  • 0:34 - 0:39
    一對兩百四十公尺的
    鋼臂閉合起來,
  • 0:39 - 0:41
    保護前面的水道。
  • 0:41 - 0:44
    這個屏障使用
    六百八十公噸的球型接合點,
  • 0:44 - 0:48
    得以隨著風與浪
    不斷改變的節奏律動。
  • 0:48 - 0:52
    到早上,風暴過去了,
    淹水災情被降到最低。
  • 0:52 - 0:55
    馬仕朗防風暴大壩第一次實際啟動
  • 0:55 - 0:57
    就是個轟動的大成功。
  • 0:57 - 1:02
    這個風暴猛浪屏障是地球上
    最大型的可移動建築之一,
  • 1:02 - 1:04
    也是人類工程的奇蹟。
  • 1:04 - 1:10
    但,馬仕朗防風暴大壩只是
    巨大的連鎖水利控制系統
  • 1:10 - 1:12
    「三角洲工程」的一部分而已——
  • 1:13 - 1:17
    這個工程是世界上
    最精密的洪水預防計畫。
  • 1:17 - 1:20
    荷蘭的水管理歷史相當長。
  • 1:20 - 1:25
    該國位在三條歐洲
    主要河流之間的三角洲上,
  • 1:25 - 1:29
    其國土有近四分之一低於海平面。
  • 1:29 - 1:33
    這種地理條件讓該區域
    很容易受到洪水侵襲。
  • 1:33 - 1:37
    也因此,某些最早期的荷蘭管理單位
  • 1:37 - 1:41
    成為非正式「水管理委員會」,
    負責協調洪水保護計畫。
  • 1:42 - 1:44
    但在 1953 年的風暴之後,
  • 1:44 - 1:47
    荷蘭政府採用了更正式的措施。
  • 1:47 - 1:50
    他們成立了「三角洲委員會」,
  • 1:50 - 1:54
    將保護整個西南區的
    任務交給該委員會。
  • 1:54 - 1:57
    他們聚焦於人口密度高的城市,
  • 1:57 - 2:02
    目標是要把每年洪水發生的機率
    降到萬分之一以下——
  • 2:02 - 2:06
    比一般的沿岸城市
    更安全約一百倍。
  • 2:06 - 2:08
    若要達成這個崇高的目標,
  • 2:08 - 2:13
    就需要沿著西南海岸建造
    各種基礎設施的計畫。
  • 2:13 - 2:18
    防禦的第一線是要在
    容易受洪水侵襲的河口築壩。
  • 2:18 - 2:22
    該國許多河流要透過
    這些大型灣口進入北海,
  • 2:22 - 2:27
    在風暴期間,這些灣口
    會讓洪水湧入內陸。
  • 2:27 - 2:31
    三角洲委員會用一系列水壩
    將這些河口轉變成
  • 2:31 - 2:36
    遼闊的湖泊,能做為
    天然保護區和社區公園。
  • 2:36 - 2:40
    然而,這個解決方案
    對「新運河」行不通。
  • 2:40 - 2:43
    這條水道是當地運輸業的命脈,
  • 2:43 - 2:47
    在安全的時候,
    它必須要保持暢通,
  • 2:47 - 2:50
    在風暴浪濤來襲時則要阻擋起來。
  • 2:50 - 2:53
    1998 年,完工的馬仕朗防風暴大壩
  • 2:53 - 2:56
    提供了必要的彈性保護。
  • 2:56 - 3:01
    三角洲工程的主要部分包含
    這些防禦工事再加上額外的屏障,
  • 3:01 - 3:05
    比如長滿草的堤防
    以及混凝土的防波堤,
  • 3:05 - 3:09
    該工程的主要焦點
    是在阻擋海洋風暴。
  • 3:09 - 3:13
    但在接下來的數十年,
    荷蘭繼續進行額外的計畫,
  • 3:13 - 3:17
    來補足三角洲工程,保護
    更內陸的地方不受洪水侵襲。
  • 3:17 - 3:20
    在「還地於河」計畫之下,
  • 3:20 - 3:23
    農場和堤防都被
    重新安置,遠離海岸。
  • 3:24 - 3:28
    這樣就會多出許多空間讓水
    聚積在低窪的泛濫平原上,
  • 3:28 - 3:32
    為當地的野生動物
    創造貯水池以及棲息地。
  • 3:32 - 3:36
    這項策略性的撤退,
    不僅降低了洪水的風險,
  • 3:36 - 3:38
    還讓重新開發的新拓居地
  • 3:38 - 3:41
    能用更密集、永續的方式來建造。
  • 3:41 - 3:46
    鹿特丹是個幾乎全在
    海平面底下的繁榮城市,
  • 3:46 - 3:51
    它採用多管齊下的方法來管理水,
    可能是世界之最。
  • 3:52 - 3:53
    當風暴威脅來臨時,
  • 3:53 - 3:58
    傳統堤防可以保護
    人口密度較高的較老舊區域。
  • 3:58 - 4:02
    而較新的區域已經被人工增高,
  • 4:02 - 4:06
    通常還有可以儲存
    雨水的綠化屋頂。
  • 4:06 - 4:10
    城市各地的許多建築物
    被轉變成水儲存設施,
  • 4:10 - 4:13
    包括停車車庫和廣場,
  • 4:13 - 4:17
    平時是用來當戲院和運動場。
  • 4:17 - 4:21
    在港灣,漂浮亭會隨著水面升起。
  • 4:21 - 4:25
    在荷蘭規劃的許多水陸兩用
    建築中這些亭子是最早期的,
  • 4:25 - 4:30
    有些亭子中有儲藏著
    淨水系統和太陽能收集裝置。
  • 4:30 - 4:35
    這些策略只是能讓荷蘭
    走在水管理尖端的
  • 4:35 - 4:38
    部分技術和政策而已。
  • 4:38 - 4:40
    荷蘭不斷找到新方式讓城市
  • 4:40 - 4:43
    能更快從天然災害中恢復。
  • 4:43 - 4:46
    當氣候變遷造成的海平面上升
  • 4:46 - 4:49
    威脅到全世界地窪地區的城市時,
  • 4:49 - 4:54
    荷蘭提供了如何順水推舟的範例。
Title:
為什麼荷蘭沒被淹沒在水底?
Speaker:
史帝芬.艾爾
Description:

1953 年一月,猛漲的潮水震撼了北海。巨浪淹沒了荷蘭的海岸線,造成近兩千人死亡。五十四年後,一場類似的風暴再次威脅該區域。但,這一次,荷蘭準備好了。這要歸功於巨大的連鎖水利控制系統「三角洲工程」──世界上最精密的洪水預防計畫。史帝芬.艾爾帶大家探究這項工程奇蹟。

完整課程連結:https://ed.ted.com/lessons/why-isn-t-the-netherlands-underwater-stefan-al
課程設計:史帝芬.艾爾
導演:裘蒂.普拉迪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Ed
Duration:
04:56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 Compare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