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Video

西蒙娜.德.波娃怎麼看待人生的意義

  • 0:07 - 0:10
    二十一歲時,西蒙娜.德.波娃成為
  • 0:10 - 0:15
    法國最受敬重的大學中
    參加哲學考試最年輕的人。
  • 0:15 - 0:17
    她高分通過考試。
  • 0:17 - 0:20
    但,她才剛精通了哲學規則,
  • 0:20 - 0:21
    馬上就想要打破它們。
  • 0:21 - 0:24
    她受到的教育,
    是柏拉圖的理型論,
  • 0:24 - 0:27
    理型論貶低物質世界,認為它是
  • 0:27 - 0:30
    用有瑕疵的方式反映出
    更高的真理和不變之理想。
  • 0:30 - 0:34
    但,對德.波娃而言,
    世間的生活很迷人、充滿感受,
  • 0:34 - 0:36
    絕對不是靜止不變的。
  • 0:36 - 0:40
    她想要完整地探索物質世界,
    這個慾望形塑了她的人生,
  • 0:40 - 0:44
    最終賦予她靈感,讓她
    提出了很極端的新哲學。
  • 0:45 - 0:50
    德.波娃總是不斷和她聰明的
    另一半尚.保羅.沙特辯論,
  • 0:50 - 0:53
    探討自由意志、慾望、權利、責任,
  • 0:53 - 0:56
    以及個人經歷體驗的價值。
  • 0:56 - 0:58
    在二次世界大戰後,
  • 0:58 - 1:01
    這些想法聚合成為和他們的作品
  • 1:01 - 1:05
    關係最密切的思想學派:存在主義。
  • 1:06 - 1:08
    猶太基督教的傳統教導中認為
  • 1:08 - 1:10
    人類出生時就已經有天註定的目的,
  • 1:10 - 1:14
    就這一點,德.波娃和沙特提出了
    一個革命性的替代想法。
  • 1:14 - 1:16
    他們主張,人類生而自由,
  • 1:16 - 1:20
    人類並不是為了
    實現神聖計畫才存在。
  • 1:20 - 1:24
    德.波娃認為,這種自由
    既是福賜也是負擔。
  • 1:24 - 1:29
    在《模糊的倫理學》中,
    她主張,我們最偉大的倫理責任
  • 1:29 - 1:31
    是為我們自己的生命創造意義。
  • 1:31 - 1:34
    同時也要保護他人這麼做的自由。
  • 1:34 - 1:36
    如德.波娃所寫的:
  • 1:36 - 1:41
    「以否認為目的的自由,
    才應該要被否認。」
  • 1:42 - 1:44
    該哲學挑戰其學生在我們的慾望
  • 1:44 - 1:47
    所產生的模糊
    和衝突之中找到方向,
  • 1:47 - 1:50
    內在與外在皆是如此。
  • 1:50 - 1:53
    當德.波娃在試圖找到
    她自己的人生目的時,
  • 1:53 - 1:54
    她開始質疑:
  • 1:54 - 1:57
    如果人人都有權
    自由追求人生的意義,
  • 1:57 - 2:01
    為什麼她受到社會女性理想的限制?
  • 2:02 - 2:05
    儘管德.波娃在寫作、教書,
    和行動主義上都很活躍,
  • 2:05 - 2:08
    她仍很難被男性同儕認真看待。
  • 2:08 - 2:12
    她背離了她的天主教教養
    及別人對她結婚的期望,
  • 2:12 - 2:14
    去上大學,
  • 2:14 - 2:16
    還撰寫回憶錄、小說,和哲學。
  • 2:16 - 2:18
    但,和她狀況類似的許多男性
  • 2:18 - 2:21
    對她擁抱這種生活方式
    要承擔的風險完全無感,
  • 2:21 - 2:24
    他們只把自由視為理所當然。
  • 2:24 - 2:27
    他們對於德.波娃的著作
    完全沒有知識方面的興趣,
  • 2:27 - 2:29
    那些著作在探究女性的內在生活,
  • 2:29 - 2:32
    及作者自己的開放關係及雙性向。
  • 2:33 - 2:35
    為了傳達自己觀點的重要性,
  • 2:35 - 2:39
    德.波娃開始著手撰寫
    她最有挑戰性的書籍。
  • 2:39 - 2:42
    正如同先前她為
    存在主義奠定了基礎,
  • 2:42 - 2:45
    她接著重新定義性別的限制。
  • 2:45 - 2:49
    1949 年出版的《第二性》主張,
  • 2:49 - 2:53
    和人生的意義一樣,
    性別也不是天註定的。
  • 2:53 - 2:55
    正如德.波娃的名句:
  • 2:55 - 2:58
    「人並非生出來就是女人,
    而是變成女人。」
  • 2:58 - 3:02
    她認為,「變成」女人,
    就等於是變成「他人」。
  • 3:03 - 3:06
    德.波娃將「他人化」定義為
    一個將女性貼上標籤的過程,
  • 3:06 - 3:08
    將女性標籤為不如男性,
  • 3:08 - 3:13
    而在歷史上一直都是由男性自己
    來把男性定義為理想的人類。
  • 3:13 - 3:17
    身為「他人」,她認為
    女性被視為次於男性,
  • 3:17 - 3:21
    因此在追求自由時
    便會受到體制上的限制。
  • 3:22 - 3:25
    《第二性》變成了
    很重要的女權主義論述,
  • 3:25 - 3:28
    提供關於女性受壓迫的詳細歷史,
  • 3:28 - 3:30
    以及大量的軼事證據。
  • 3:30 - 3:33
    《第二性》結合了個人經歷
  • 3:33 - 3:35
    和哲學的干預,
  • 3:35 - 3:38
    提供了一種新語言,
    來討論女權主義理論。
  • 3:38 - 3:43
    現今,關於女權的談話討論都仍
    離不開德.波娃竭力主張的想法:
  • 3:43 - 3:45
    在追求平等時,
  • 3:45 - 3:48
    「哲學和人生是分不開的。」
  • 3:49 - 3:52
    當然,和任何重要的作品一樣,
  • 3:52 - 3:56
    《第二性》出版之後,
    其想法就被開始被拓展開來。
  • 3:56 - 3:57
    許多現代思想家都探究了
  • 3:57 - 4:01
    德.波娃沒有談到的
    其他「他人化」方式。
  • 4:01 - 4:04
    這些方式包括種族和經濟身分,
  • 4:04 - 4:09
    以及現今我們所知更廣泛的
    性別和性向身分光譜。
  • 4:09 - 4:13
    德.波娃的兩名大學學生
    控訴她性騷擾,
  • 4:13 - 4:16
    讓她留給後人的影響變得更複雜。
  • 4:16 - 4:18
    發生這些控訴時,
  • 4:18 - 4:22
    她的教學執照被撤消,
    理由是濫用職權。
  • 4:22 - 4:26
    在這方面及其他方面,
    德.波娃的人生仍頗具爭議性——
  • 4:26 - 4:31
    她的作品代表著早期
    女權主義出現的爭議時刻。
  • 4:31 - 4:35
    她餘生都持續參與那些對談討論;
  • 4:35 - 4:40
    寫小說、哲學,以及回憶錄,
    直到 1986 年離開人世。
  • 4:40 - 4:43
    現今,她的作品提供了
    一種哲學表達方式,
  • 4:43 - 4:46
    讓大家可以重新想像它、
    重新回顧它,以及反對它——
  • 4:46 - 4:50
    這位革命性思想家如果還在世
    應該會很歡迎這樣的反應。
Title:
西蒙娜.德.波娃怎麼看待人生的意義
Speaker:
伊索特.葛勒斯皮
Description:

二十一歲時,西蒙娜.德.波娃成為法國最受敬重的大學中參加哲學考試最年輕的人。但,她才剛精通了哲學規則,馬上就想要打破它們。她想要完整地探索物質世界,這個慾望形塑了她的人生,最終,賦予她靈感,讓她提出了很極端的新哲學。伊索特.葛勒斯皮帶大家一起來探索這位革命性思想家的人生。

完整課程連結:https://ed.ted.com/lessons/the-meaning-of-life-according-to-simone-de-beauvoir-iseult-gillespie
課程設計:伊索特.葛勒斯皮
導演:莎菈.賽登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Ed
Duration:
04:50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